1、络穴的特点及五大功用 程玮人体十二条正经中都各有络穴,如肺络穴经列缺、大肠经络穴偏历,人体中的这些络穴有些什么特点,它所运行的气血物质是什么?气血流的方向性如何?作用于人体的三部九候部位区域是哪里?它所适应的证候群有哪些?等等等等,有许多从事中医针灸工作的人并不是十分了解,因此在临床上也就不能很好的应用。下面就对此作个简要的分述。 肺经络穴列缺: 通于大肠经、任脉、脾部,其气血为阴液,其性凉,行于地部,运行方向向下、向内;大肠经络穴偏历: 通于肺经、胃经,其气血为气态物,其性温,行于天部,运行方向向上;胃经络穴丰隆: 通于脾经、大肠经,其气血为气态物,其性湿热,行于天部,运行方向向下;脾经络穴
2、公孙: 通于胃经、肺经、冲脉,其气血为水湿风气,其性湿热,行于天部,运行方向向上;心经络穴通里: 通于小肠经、肾经、胞宫及人体内部,其气血为血,其性热,行于地部,运行方向向下;小肠经络穴支正: 通于心经、膀胱经,其气血为气态物,其性热,行于天部,运动方向向上;膀胱经络穴飞扬: 通于肾经、小肠经,其气血为气态物,其性寒,行于天部,运动方向向上;肾经络穴大钟: 通于膀胱经、心经,其气血为水湿气,其性寒,行于天部,运动方向由上向下;心包经络穴内关: 通于三焦经、肝经、阴维脉,其气血为血,其性温,行于地部,运动方向向下、向内;三焦经络穴外关: 通于心包经、胆经、阳维脉,其气血为气态物,行于天部,运动方
3、向向上;胆经络穴光明: 通于肝经、三焦经,其气血为气态物,行于天部,运动方向向上、向外;肝经络穴蠡沟: 通于胆经、心包经,其气血为气态物,行于天部,运动方向向上。1、所有十二经的络穴皆有联络、调节、平衡人体左右气血的作用,因络穴有联系、调节、平衡人体左右气血的作用,因此,凡人体左右间出现的所有不平衡、不协调病理状态,皆可用其相应的络穴治疗。 例一:去年我在四川海天处,遇一患者,左手列缺穴的上部组织肿大,肿大时能达拇指那样大,手不能握,无力,约有半年之久,曾经针刺及穴位注射治疗,亦服用过西药,当时有效,过后又发。此患者我一接诊,未查其它任何地方,一看就是个列缺病,是因为列缺穴不能正常的分流肺经液
4、化的经水,堵塞于此才造成的,治疗也未用其它的办法,只是在列缺穴向上平刺一针,留针二十分钟。针后患者感到手腕部的疼痛基本消失,肿也即时消了一大部分,次日复诊时,见肿已完全消退,疼痛皆无,再治一次巩固前效。例二:鼻塞不通及流鼻涕的情况许多人都有过,常有一侧鼻息不通及流鼻涕的,这时,针刺的穴位也有左右之分,如是左边流鼻涕则针左边,是右边流鼻涕则针右边,列缺穴向上平刺即可治愈。例三:对于中风半身不遂或单侧面瘫的患者,在选择常规穴位治疗时,络穴的选取是必不可少的,如外关、列缺、通里等,之所以选择这些穴位治疗,就是因为它们用平衡人体左右功能的作用。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面瘫舌尖歪向一边的,我的取穴原则是
5、,舌尖歪向哪边针哪边,只用通里及郄门二穴,一般初起的一二次即能见显效,这是因为通里及郄门二穴有泻心阴的作用,有余之阴除去则阳气复来。心开窍于舌,故选心经及心包经穴位。例四:偏头痛多可用相应经脉的络穴治疗。如脾经运化不好导致的头湿如裹痛重,可选用痛侧的公孙穴,少阳头痛可选光明穴。例五:单侧腿无力不欲动,可选膀胱经络穴飞扬以加强其局部的阳气。例六:单侧的三叉神经痛可选同侧的丰隆穴,以降湿除痰止痛。2、所有的络穴皆有调节平衡与之相对应的表里经气血的作用。例一:肺与大肠相表里,若肺与大肠二系统的状态处于相对不平衡时,则可选用其对应的络穴来治疗。如肺热干燥、大肠虚寒,临床表现为上身皮肤干燥、发热及痒,而
6、大便则稀不成形或腹泻,此种情况说明肺与大肠的功能不在一个水平层次,明显的表里间未得很好的沟通,大肠经的络穴偏历则是首选穴位,方法是从偏历穴向肺经方向平刺,留针三十分钟,即可调节肺与大肠间的不平衡状态,使大肠之阴多多的交于肺经,大肠之阴液减则不寒,肺经之阴液得亦不燥。同理,若出现肺寒大肠热的症状,则只需在列缺穴处向大肠经的方向平刺一针即能达到解除相关症状的目的。例二:如人有骨寒膀胱热,此即属肾与膀胱二经表里不和而致,只要在肾经的络穴大钟向膀胱经方向对刺一针,将肾经的寒水导向膀胱经,即能解决其问题,不必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反之,若是肾热膀胱寒者,则只要在飞扬穴向肾经循行方向对刺一针,将膀胱经的寒水导
7、向肾经,就能解决二个脏腑间的不平衡。3、所有络穴皆有调节平衡与之相对应的同名经气血的作用。络穴,顾名思义,它的特点就是联络诸经诸穴的气血,起到平衡调节有余不足的作用。有很多人对络穴能沟通表里的有较多的认识,但络穴能够联系调节平衡与之相对应的同名经气血,则是较少人认识到的。人的十二正经中,有二条是同名的,为什么同名呢?就是因其气血特性有相同之处,相同特性的气血物质是可以互通、互行、互换的,因其处在天地人的同一个三部九候层次,因此,它们能够很好的交流,而起到相互交流作用的主要穴位即是其络穴。例一:临床上太阳膀胱虚寒怕冷,而又有腹中结热大便不通、小便频数的,这样的患者为数不在少数,其致病机理中有些就
8、是属太阳膀胱经与太阳小肠经的同名经之间不能很好沟通的,由于小肠经络穴支正不能正常的将其热性气血分配给膀胱经,故膀胱经接收的能量不足,导致气化不及,寒湿有余,因此出现小便频数的现象而大便又干硬难下,治法只要针刺支正穴,即可解决上述问题。例二:临床上也常遇到心阴不足同时又兼有肾气不足的患者,其表现为易上火,口干舌燥,又畏寒怕冷,寒冷至骨,此即属少阴心经与少阴肾经同病(同名经病) ,为肾经经气不能很好地上行并交与心经之故。治疗上通常只需要补肾经的络穴大钟,促其气化上行交与心经,即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不必另找它穴。4、有特定功能的络穴,能快速的调节平衡其可通经脉的气血。这里所指的特定功能的络穴,它们
9、是:列缺穴,可通任脉及脾部;通里穴,可通胞宫及内部;内关穴,可通阴维脉;外关穴,可通阳维脉;列缺穴的功用之一,即是分流肺经液化的经水,它不光能将肺经液化的经水分配给大肠经,同时也能将肺经液化的经水导向任脉及脾经。任脉主人一身之阴,当出现任脉阴虚症状,如月水不来,或推迟、或量少,则可选用列缺穴治疗。本人曾治一例流产后大出血患者,4 年半的继发性不孕,所用主穴即有列缺,方法是在列缺穴注射小剂量生理盐水,补充任脉之阴及导肺经经水下行于任脉,此女在治疗到十七天时就已经有孕。列缺穴有调节任脉之阴的功用,每每有白带过多的患者,我皆用列缺逆经向上推按之法,皆能在二三天内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使白带迅速减少直至
10、正常。通里穴的功用之一,即是分流心经阴液,它不光能将心经阴液导向小肠,同时也能将心经阴液和热能导向胞宫及肾部。临床上我若遇到心阳不振、心阴有余而又经血不足的患者一般都不再辨证,而是直接针刺通里穴,将心经有余之阴液导向胞宫就能达到理想目的,且数次即效。另一个病例我在前面的文章中也介绍过,即是在贵州时遇到的一个患者,上身热下身寒,此即是明显的心肾不交证,因其心阳不能下达于肾故肾寒、下部怕冷,因其心火有余故上部怕热。血为心所主,心属火,血它有传播热能的作用,通里穴即是心热下传肾经的通道,将此通道打开,则心的热能就能很好的下传于肾,平衡心与肾的能量分配。由于抓住了此病的本质,治法得当,故此病虽久(十余
11、年) ,却能一周治愈。内关穴的特定功能之一,即是通于阴维脉,其作用是关卡内部阴液不让其外出,将人体有余之阴液导向阴维脉,由阴维脉去传输分配人体有余之阴液到人体各部,以维系人体内部、外部及内外阴液正常的分配状态。如表里之间表部阴液有余者,内关穴直刺提插补法可将表部的有余阴液导向内部;因心阳不振而导致的心脏病,针刺内关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即属此类。内部阴液有余而外部阴液不足者,内关穴泻针法可将内部有余阴液导向外部;内部阴液无绝对不足,只是平衡态被破坏,某一局部相对不足者,内关强刺激可使内部阴液不均衡状态得以改善;外部阴液无绝对不足,只是平衡态被破坏,某一局部相对不足者,可根据体表外部是何处不足、何
12、处有余而在内关穴用向上向下的平刺方法调节。外关穴的特定功能之一,即是通于阳维脉,其作用是关卡外部阳气不让其入内,将人体有余之阳气导向阳维脉,由阳维脉去传输分配人体有余之阳气到人体各部,以维系人体外部、内部及内外阳气正常的分配状态。5、所有络穴皆有调节平衡本经各部气血的作用。络穴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即是皆有调节平衡本经各部气血的作用。络穴不光能联络表里经脉,同时也能联络本经的上下各部气血。它以络穴所在位置为本经上下部气血的分界线,将络穴上部经脉与络穴下部经脉相互比较,若是上部经脉与下部经脉的气血虚实存在明显的不对称、不平衡状态,则本经络穴为首选治疗穴位。络穴以下经脉气血有余而上部经脉气血不足者,由
13、本经络穴向上平刺;络穴以上经脉气血有余而下部经脉气血不足者,由本经络穴向下平刺。井穴的特点及其功用 程玮十二经皆有井穴,它们分别是:手太阴肺经井穴少商;手阳明大肠经井穴商阳; 足阳明胃经井穴厉兑;足太阴脾经井穴隐白; 手少阴心经井穴少冲; 手太阳小肠经井穴少泽;足太阳膀胱经井穴至阴; 足少阴肾经井穴涌泉; 手厥阴心包经井穴中冲;手少阳三焦经井穴关冲; 足少阳胆经井穴足窍阴; 肝厥阴肝经井穴大敦。十二经的井穴的特点1、沟通表里。所有井穴皆有沟通人体表里经的作用人体的经脉,它分为体表与体内二部分,并构成一个无端的循环。通常我们所说的经脉,即是人体体表的那一部分。若是将体表的经脉比作是地面部分的河流
14、,体内经脉就像是地下的水流暗道,井穴则是体表经脉的经水回流体内的井口(它的特点就像是我们常见的城市污水井孔),因此,所有井穴皆有沟通表里经脉气血的作用。注意,这里所说的表里经脉,只是人体中同一条经脉之中的表里,而不是脏腑之间的表里。处在人体体表的井穴,由于它位于人体中的高地势,因此,井穴的气血运行又分为二个方面,一个是体表的经水会循井孔下行于体内经脉,二是内体经脉中的高热湿气也会循井孔之口上行于体表(人体的温度场分布是内热外寒,人体的热能会遵循现代热力学原理而由内向外扩散,而且是借助水气上行的方式向外发散,质重的阴液之类的东西是不能逆自然规律而上行的,只有轻浮的东西才能上行)。2、手三阴经其井
15、穴运行的气血物质主要为阴液,其运行方向向下、向内为什么说阴经井穴运行的气血物质为阴液呢?这与人体的气血运行特点有关。人体经脉中运行的二种基本物质,一是气、二是血。气与血的运行各有其特点,即是气向上、向外,液向下、向内。手三阴中的中府、极泉、天池三穴,其气血的运行方向是由胸走手,因此,此三穴上行的气血物质为气态物,至手臂后其气血的运行是向下,因此 ,手臂上诸穴运行的气血物质皆为阴类,其运行为散热、冷却、收降的变化。当手三阴经的气血物质运行到其井穴位置时,经脉中的气态物已经全部液化为地部之阴了,因此在井穴处的运行只有向下、向内。手三阴经的气血运行有如下特点:在人体的体表经脉中,由胸走手的初始气血为
16、气,其变化为散热降温,化液后流向井穴;经水由井穴注入体内经脉后,气血的变化是吸热升温,并由体内经脉回流相应脏器;气血回流到相关脏器后,在脏器中经过吸热加温后再行气化,并从其经的首穴输出。3、足三阴经其井穴运行的气血物质主要为气,其运行方向向上、向外上面我们说过,凡是向上运行的物质,其上行的气血是气不是血。足三阴经是由足走胸的,这个上行的气血即是气,或说是气态物。足三阴经上行的气血物质一定是气,而不是血,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当人体直立的时候,足三阴经气态物向上行,阴液向下行并流向足部的井穴处,由井穴向体内经脉流注。若是人体的身体状态改变为平躺,则足三阴由足走胸的气血物质以阴液为主
17、,而不是气态物。这是因为,人体是个倒立的生命树,且人体生命树中存在着自身的重力场,人体重力场的中心是脏腑,因此在人体平躺时,足三阴经的气血运行与直立时是相反的,即气态物由胸走足,液态物由足走胸(此亦即内经中所说“人卧血归于肝 ”的原因所在)。为什么人在直立状态时井穴中向外运行的气血物质是气呢?这是因为,人体存在着三部九候,也就是说有高低的地势之差,井穴相对于人体三部九候的内部来说是处于高位、上部,而井穴之下的内部经脉属于人体三部九候的低位、下部,内部经脉的下部之液不可能逆自然规律而上行,只有井穴内部蒸发的气态物才可能上行。人体的温度场分布有内高外低的特点,因其内部温度高,故体内经脉中的阴类物质
18、会在高温场的作用下气化上行。4、手三阳经井穴其运行的气血物质主要为气,其运行方向向上、向外手三阳经的运行方向为由手走头,上行的气血中只能是气,而不能是液,故手三阳经上行的气血物质主要为气态物。同理,当人体处在平躺位置时,手三阳经中的气血运行方向与直立时正好相反,是阴液随经脉由手走头,气态物则由头走手。5、足三阳经井穴其运行的气血物质主要为液,其运行方向向下、向内足三阳经的运行方向为由头走足,下行的物质皆为阴液,故足三阳经由头走足的气血,到了足部的井穴位置时主要为液。6、所有井穴皆有二种物质在其中运行,其一是气,其二是血,气态物上行,阴液类的血下行前面我们说手足三阴三阳经运行的气血物质各有不同,
19、有的以气态物为主,有的以液态物为主,但并不代表各经井穴中运行的气血物质是单一的,运行气态物为主的井穴中就没有血,运行液态物的井穴中就没有气态物,而是每个井穴中气血二物皆有,同时都上下运行,只不过有多有少罢了。因井穴是人体体表经脉与体内经脉的相通通道,因此,只要井穴上部有阴类物质,它就会循井穴向下、向内流行;同理,只要井穴内部有高温阴液物质,它就会气化并循井穴通道向上、向外升浮。7、所有井穴皆与肾相通人体的井穴,其特点相当于地表与地下相通的深井,因其是深井,通于人体的内部经脉,因此,所有循井穴向人体内部下行的阴液皆可并于肾所主的水液之中,也就是说,所有井穴皆通于肾。8、阴经井穴通于肝人体手足三阴
20、经井穴的五行皆属于木,具有生发的作用,且人体中皮部相通、肉部相通、筋部相通、血脉相通、骨部相通,因此,手足三阴经井穴生发的经气皆通于肝。9、阳经井穴通于肺人体手足三阳经井穴的五行皆属于金,具有收降的作用,且人体中皮部相通、肉部相通、筋部相通、血脉相通、骨部相通,因此,手足三阴经井穴收降的经气皆通于肺。十二经井穴的功用1、井穴可主治心下满五脏六腑引发的疾病,若有心下满者,皆可用井穴进行针刺。什么是心下满?所谓心下满,即是若有物沉坠于心下或挂于心下,使心有种向下拉的感觉,或心有负重的感觉,具体来说则是寒湿水液聚集于心之下,当此之时,可用相应的井穴针刺治疗。如胃寒的患者,心下胃部如有寒湿聚集,与心相
21、引,则可用胃经井穴厉兑针刺治疗。文献介绍:针灸聚英“假令得弦脉,病人善洁,面青善怒,此胆病也。若心下满,当刺窍阴;假令得弦脉,病人淋溲,便难,转筋,四肢满闭,脐左有动气,此肝病也。若心下满刺大敦;假令得浮脉洪,病人面赤,口干喜笑,此小肠病也。若心下满刺少泽;假令得浮共脉,病人烦心,心痛,掌中热而啘,脐上有动气,此心病也。若心下满刺少冲;假令得浮缓脉,病从面黄,善噫,善思,善沫,此胃病也。若心下满刺厉兑;假令浮缓脉,病人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此脾病也。若心下满刺隐白。”2、井穴可主治五脏疾病初起凡五脏疾病初起者,皆可用井穴治疗。如因肺热引发的咽喉充
22、血疼痛初起,可用少商点刺出血治疗,多能在一二次治愈;腮腺炎属肺热者可用少商或商阳点刺出血治疗,多可在一二次治愈;指端麻木初起者可用阳经井穴直刺留针治疗,亦可在一二次内治愈;落枕初起者可用少泽按压治疗,一般一次即愈(本法本人及传人试过不下二十人次,皆一次而愈);胎位不正初起者可直刺膀胱经井穴,一般可一次而愈;香港脚,脚丫中间湿痒,脚丫内皮肤泛白,脱皮,或皮层增厚,若为初起者,一般针刺或按压足三阳经井穴,多可在一周内治愈(此法治疗重症脚丫痒、脱皮、水湿泛滥亦有特效);寒湿头痛初起者可用涌泉穴治疗,一般下针后疼痛立止。总之,五脏六腑初起的疾病,皆可用其相应的井穴进行治疗,且疗效卓著。3、井穴可宣泻脏
23、腑内热所有井穴针刺皆能宣泻脏腑内。如肺热发热的患者可在少商点刺,若属阴虚发热者,点刺时应出气莫出血,若属血实发热者点刺时应出血莫出气;如心热发热的患者可在少冲点刺,若属阴虚发热者,点刺时应出气莫出血,若属血实发热者点刺时应出血莫出气;如肾热发低热的患者可在涌泉直刺泻法;如小肠发热患者可在泽点刺出气;如膀胱有热而致小便短少、频数、刺痛,可直刺至阴一穴治疗,效果良好;如三焦有热的患者可刺关冲治疗。4、井穴可导体表水液回流体内所有井穴皆有导体表水液回流体内的作用。如足背水肿可用足三阳经井穴治疗;小腿内侧水肿可用脾经、胃经井穴隐白和厉兑治疗;胫骨水肿可用胃经井穴厉兑治疗;小腿外侧水肿可用胆经、膀胱经井
24、穴足窍阴和至阴治疗;手部水肿可选用相关的经脉井穴治疗;水肿之症实为体表水液泛滥,水不归经,井穴有导体表水液回流体内的作用,虽不治水肿所生之源,但能为体表泛滥水液开辟去路。5、除肾经井穴外,其余井穴皆可泻经脉有余之阴所有井穴皆有泻经脉有余阴液的作用(泻子木而夺母水)。肺经寒湿、阴液有余者,可用少商直刺留针的方法将肺经有余之液导入体内,使其回流于肾部,亦可点刺后挤压出血;心经寒湿、阴液有余者,可用少冲直刺留针的方法将心经有余之阴液导入体内,使其回流于肾部,亦可挤压出血;膀胱虚寒、阴液有余者,可用至阴直刺留针的方法将膀胱经有余之阴液导入体内,使其回流于肾部,亦可挤压出血;如小肠湿热(火克金)引起的皮
25、肤湿疹、皮肤瘙痒,出水泡,皮肤易溃破,可选用小肠经井穴少泽点刺出血的方法治疗;如脾虚、脾寒湿的患者,可在脾经井穴隐白点刺出血,即能较好的泻去其有余之阴;6、针刺阳经井穴并留针可补气针刺所有阳经井穴并留针皆有补气的作用(亦能补金气而实子水)。针刺大肠经井穴商阳,它能将大肠经体表有余之阴液导入体内,也能将体内经脉的蒸发之气通达于表部,起到补气的作用;针刺小肠经井穴少泽,它能将小肠经体表有余之阴液导入体内,也能将体内经脉的蒸发之气通达于表部,起到补气的作用;针刺三焦经井穴关冲,它能将三焦经体表有余之阴液导入体内,也能将体内经脉的蒸发之气通达于表部,起到补气的作用;针刺胆经经井穴足窍阴,它能将胆经体表
26、有余之阴液导入体内,也能将体内经脉的蒸发之气通达于表部,起到补气的作用;如手足指端麻木的患者,多与局部组织气虚、血虚,气血运化不及有关,若选相应的手足三阳经井穴治疗,一般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本人在临床中遇到此类情况,多只选用手足三阳经的井穴治疗,多可在五至七天内治愈;如膀胱气虚、虚寒,畏寒怕冷,小便频数,量不多者,一般只选用膀胱经井穴至阴直刺,十至十五天即能收到显著效果;如胆气虚而导致失眠多梦的患者,一般只选用胆经井穴足窍阴直刺,亦可在一周时间内见到明显效果;如大小肠阴虚、气虚便秘的患者,只需选用大肠和小肠经的井穴直刺,皆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如小肠气虚吸收不好导致的缺乳患者,一般只需在小肠经井穴少泽直刺留针即可取得显效。7、针刺阴经井穴并留针可促进其气血的运化手足三阴经井穴五行皆属于木,通于肝气,针刺手足三阴经井穴(直刺留针的手法),能补充本经及肝经肝气的不足,加强肝气的疏泄运化。如脾经井穴针刺可用于食不化、尿血、消化道出血;胃经井穴厉兑针刺可用于腹胀满、面浮肿、不嗜食、水肿;8、井穴皆可用于急救所有井穴皆有急救的功用。如心经井穴少冲针刺,可用于急性心绞痛发作、休克,且有立竿见影之效;肺经井穴少商或脾经井穴隐白针刺,可用于气闷昏厥或小儿惊厥;少商、少冲、中冲针刺可用于急性中暑;涌泉针刺可用于尸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