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帮扶措施针对当前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自身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所致;通过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参加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等策略,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心理学家指出:“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到学生中间去,做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培养人自觉的健康生活,成为健康的生活者,既为学习服务,又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生活的养成,使学生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一、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小学生自身因素所致小学时期,小学生之间的交往渴望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不断扩大,但由于他们阅历
2、浅,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从而使他们的交往,往往处于初级水平,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比如:人际关系焦虑就是因同学之间的矛盾没有及时得到正确处理而造成的暴力对抗、恐惧症等不良心理状态。所以,小学阶段个别学生很容易出现不合群、逆反心理现象,进而导致离家出走、逃学,甚至绝望、自杀行为。2家庭教育的偏差父母过度溺爱和放任,是导致小学生心理疾患的直接因素。如今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大多只注重让孩子高兴、满意,孩子成了家庭中的“小皇帝”,父母任从孩子的摆布,百依百顺。逐渐养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久而久之,致使孩
3、子性格偏执,自私狭隘,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当家长的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往往就会使孩子感到压抑和不满,进而使孩子产生疑惑、犹豫等心理疾患。3学校教育的误区就目前的评价制度而言,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追求升学率,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小学生面对“升学”及择校就读的原因,不得不放弃自己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苦苦地追求考试分数。由于思想过度紧张、精神过度疲劳,失去了“人身自由”,这就导致学生恐学、厌学心理,严重者情绪失常、精神抑郁,出现个别学生离校出走或离家出走的逃学现象。二、针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帮扶措施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心理矛盾的时期,他们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自我认识模糊、自
4、我评价过高、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往往表现出情绪丰富、情感脆弱的幼稚状态,心理年龄多数低于生理年龄,因而,稍遇挫折,心理就会失去平衡、就会产生烦恼和痛苦,所以,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给予引导和心理帮助,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一)、对症下药,排除心理障碍。 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它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一般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应对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
5、心理状态。学生的行为往往表现为 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好,我偏说那好;让我信这,我偏信那。 处于“逆反期”的孩子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老师、父母越恼火,他们越反感,越叛逆, 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对抗、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 近年来社会上多发的青少年“逆反期”杀亲案(如徐力杀母案)、出走现象、自杀事件等无不说明,如果对学生的逆反心理疏导失当,将会发生多么惨痛的后果。 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我们首先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
6、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次是要求学生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他们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明白家长、老师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有时言语过激但都是为了他们好,自己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事情,也就不会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时常提醒自己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沟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后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多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长幼关系。消除学生逆反心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有极大的耐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2
7、 、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增强自信。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学生一旦产生自卑心理,就会对自己的智力、能力、长相或风度等作偏低的评价,甚至因某一方面的不足就对自己全盘否定,觉得一切不如别人,顾虑重重,缺乏自信心,极大地阻碍了自身的健康成长。 产生自卑孤独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创伤、性格因素、家庭教育问题以及需要得不到满足等。在小学阶段,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大多缘于家庭问题,有的父母离异,有的家庭比较贫困;也有的学生是因为能力比较低,成绩不如同学,受到同学的轻视。现在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并不少见,这就更加要引起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关键是使
8、学生对自己现存力量感到满足!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他们身上的优点,使其对自身做出正确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是要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工作中,我们常用的方法是联合各科教师共同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让他们不再觉得自己什么都弄不好,反而感受到只要自己努力,也能受到肯定;最后是引导学生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克服自卑。作为教师关键是要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过勤奋努力,在某个方面做出成绩来。在这方面,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五年级的小李是家里的独生女,本来家庭条件优越,学习成绩优秀,可后来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原本的天之骄子自从失去父母的百般宠爱,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抑郁寡欢,总觉得自己在班里抬
9、不起头来,伴随而来的是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了解了这一情况后,王老师开始与她接触。一方面通过与她沟通,让她正确面对家庭现实,要求她要欣赏自己、相信自己,并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一定要通过改变自己来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关心支持。王老师还帮她制定了学习计划,同时联合各科教师共同为其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各学科教师都乐于鼓励帮助小李,班主任高老师在班集体活动中给予了小李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班中同学在高老师的影响下,也纷纷伸出友爱之手,让小李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到自己被重视。当自信重回到小李身上的时候,一切就开始改变了。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县名牌初中-太和三中。在她寄给高老师的贺年卡中,她深情地写着
10、:“高老师,谢谢你给了我自信,让我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3 、消除敏感与脆弱心理锤炼意志。 目前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是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长大,成长的道路一帆风顺。上了小学以后,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与同学的交往上都容易遇到挫折,一旦遇到挫折问题就来了,脆弱的心理素质便暴露无遗。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学生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最后是教给学生释放消极情绪,摆脱悲观失望的方法,即通过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来转移注意力,多结交知心朋友,寻求社会
11、力量的帮助(如看心理医生)等。 (二)、防患未然,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1 、开设心理教育讲座,定期培训教师,使之适应新时代心理教育的要求。我们都知道,处于改革开放的年代,人的复杂心理现象是随之派生的产物。作为受家庭与学校、社会等多重爱护和指导的学生,仍无法例外地接受着各种心理困扰。他们自身的心理负荷是否合理,人格与道德品质的构成否正确,能否树立人生目标、拥有追求成功的勇气和韧性以及独立、判断、决定的能力?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以这种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的发展与运用,以意志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从人生的早期把握科学、合理的心理发展规律。 在学生这个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一个举足
12、轻重的角色。如果教师的教学行为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将会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为此,培养一支适应儿童心理健康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管理者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 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需要呢?我认为首先取决于教师教学的儿童化程度的高低。因此,我也着重从这方面培训教师。通过开设心理教育讲座,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辅导员的教学方式进行指导,使其熟悉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使其教育方式适应新时代心理教育的要求。使教师的教学能注意直观性、趣味性,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除此之外,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多参加小孩子的各种游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去了解
13、小学生的语言、思维、快乐及需要,从而根据儿童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这也是我们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另一重点。教师在参与孩子的活动时,要放下成人的架子与老成,怀着一颗童心融入孩子们的世界,走进他们独特而五彩缤纷的心灵空间,做孩子们的知心大朋友,建立起平等、信任、友爱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2 、加强教育教学渗透,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应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为此,担任各学科教学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科中所蕴含的心理教育因素,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渗透,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
14、行心理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结构。如利用语文课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利用科学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品课中对学生进行抗挫能力、承受能力的培养,利用音乐课中歌曲稳定学生情绪,使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并通过课堂气氛的营造、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行为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 3 、开展各种体验活动,有的放矢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现在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太多长辈的呵护和溺爱,部分学生因为家长的过分溺爱与保护而产生了依赖心理,缺乏独立、判断、决定的经验和能力,
15、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顽固、执拗而且容易自卑,意志力低,在与同学的相处交往中容易产生障碍,同时伴随而来的是能力低下,学习成绩一般。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以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为目的的体验活动,创造锻炼学生克服挫折的环境,组织学生磨练意志,培养抗挫折能力。如耐力训练、智力障碍赛、恶劣气候的适应以及诱惑抵御等。训练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开始表现出一种独立性,表现出坚韧与自制,在同学之间能更自觉地互相沟通,互谅互让,搞好团结。以前每逢刮风下雨,总有个别同学借故缺课,或者因一点小病就请假,影响了学习,而现在这样的情况在学校已不复出现。学生在体验活动中获得了直接经验,意志力得到锻
16、炼,这为他们以后的成长注入了心理上的 “病毒免疫”。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角色扮演的体验方法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角色扮演,就是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如扮演班长、教师、家长、服务员等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调节、变换自己的角色,适应不同社会环境,增强社交体验。角色扮演训练法对于消除学生心理困扰,促进学生的心理品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通过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模仿现时生活情景,可以宣泄和释放压抑的情感,达到排除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目的。角色扮演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求扮演者站在所扮演的角色的角度上认识事物,思考问题,开展行动。这样,从扮演者来说,角色扮演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理解
17、他人的过程,这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化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在开展体验活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加以具体的指导和配合,学生有进步就及时给以肯定,用鼓励、赞扬来提高学生克服困难、完善自我的信心,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4 、设立学校心理辅导室,及时发现、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任课老师的确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光有任课老师还远远不够,对于更深层次问题的学生,还必须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采取更专业的方法,对症下药。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以便更好地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相对于任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则根据学生不同的意志类型,采取个别辅导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8、在咨询过程中,对较执拗、顽固的学生,心理辅导老师会从自觉性、目的性和原则性等方面着重辅导、培养,目的在于让他懂得执拗、顽固与坚韧性的品质是相反的,使他在训练中逐步转化。比如四年级有一位学生在前段时间上课经常搞小动作,并且故意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对他进行点名批评,但他表现出一种抵抗的态度,知错不改。后来心理辅导老师经过一番思考,转换一个角度,找他个别谈心,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为他分析执拗、顽固对他成长的危害性,具有坚韧性的品质则能赢得同学们的喜欢、支持和老师的好评。并同任课老师配合,当他一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慢慢地,该学生在感觉自己受到老师关注同学喜欢之后,不再表现得那么执拗和反
19、叛,开始接近同学,接近老师,乐于为集体出力。在不知不觉中,他终于接受了劝告,成为一个遵守课堂纪律、受同学们喜欢的学生。 对于胆小的,独立性不强的,容易接受消极暗示的学生,则要及时培养其自信、果断、勇敢的品质。心理辅导老师会联合班主任特意安排他参与一些必须独立完成的活动,比如训练其提高发音,独立发表意见,或者当众演讲等,以各种方式来提高他们的信心与勇气。 对于举止冒失、轻率的学生,心理辅导老师则从培养其沉着与耐心等方面入手。采用的方法之一就是选择一些成功人士的传记,用故事的形式让他们正确理解果断、勇敢的含义。 面对活动力过强的、不懂自制的学生,心理辅导老师采取的方法就是培养其控制行为的能力。通过
20、同任课老师配合,在学校及班队开展的活动中,让其担当重要角色,将其好动的特性转化为服务能力。既磨练其意志,使他们的行为从消极的一面走向积极的一面,又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一种合理的发挥,达到自觉规范的效果。 有的学生存在缺乏毅力的表现,比如在学习上怕吃苦,学什么都不持久,半途而废。心理辅导老师会根据所分析的具体原因,通过长时间的跟踪,对其进行意志的坚韧品质的训练,使他们得到启迪与激发,产生学习的毅力,提高了成绩。 确实,学校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了宣泄的机会,由于心理咨询老师能及时发现,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因此,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的精神压力,解决学生思想上的疙瘩,克服其心理障碍,使学生恢复了良好的心理状态。 总之,我们的目标在于通过对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对他们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和坚强意志品质的磨练,使他们从小就能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具有克服困难、不怕挫折、正视自己、正视人生、改善自己的能力。养成自我监督、自我分析、自我振作、自我强化、自我优化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美好的形象,做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成功的人,做二十一世纪的主人。这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时刻不忘的新时代的教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