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及范例.doc

上传人:ng****60 文档编号:2225730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及范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及范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及范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及范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及范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及范例根据青年教师读书组计划安排,本学期最后一次活动拟于 1 月中旬举行。本次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根据一定的要求在网络环境下,设计一个课题研究方案。 (不带任何资料)二、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制作一份多媒体课件或电子灯片,用来向别人介绍你的课题。具体参赛要求另有通知。现从网上搜集有关资料供大家参考。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课题名称(题目) 。 、承担单位。 、课题论证。 、课题的界定。 、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研究原则。 、研究的操作措施。 10、研究的周期及步骤。 11、研究的预期成果。 12、研究的条件、经费预算及来源。 1

2、3、研究的组织机构及成员。 (来源:教育科研指南 ) 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 。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

3、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 20 个字。这次各个学校课题申报表中,我看名称都比较简洁,我就不再多说了。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

4、号。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大家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

5、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

6、,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不三不四,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报告、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

7、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生活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作者:陈忠明 一、研究背景 就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8、而言,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上仍未真正跳出应试教育原有传统的框架体系,还不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四重四轻的现象:即重“知识” 轻“情感、能力”;重“结论” 轻“体验过程”;重“书本”轻“ 实践活动”;重“ 技能”轻“综合运用 ”。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导向和主要内容。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

9、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 、体验(体会) 、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二概念界定。 生活数学包括生活问题数学化(即数学抽象)和数学问题生活化(即数学应用)两个理论层面的内容,这两者的辩证结合,对于数学学习有其

10、十分重要的意义。 1生活问题的数学化(数学抽象) 生活问题数学化就是指由生活中具体事物中抽取出量的方面、属性和关系,并形成相对独立的数学对象。 2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应用) 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是指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将学到的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三研究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题试图通过“生活数学生活“ 的实践过程,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

11、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具体目标 A、生活问题数学化研究(数学抽象研究) 。 1真实情境体验教学 2模拟情境体验教学 B、数学问题生活化研究(数学应用研究) 。 1认识阶段的应用研究。 2探索阶段的应用研究。 C、构建新型的数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1结果评价 2过程性评价。 (1)情商评价 (2)能力评价 (3)个性评价。 具体设想: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学设计要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通过研究,让

12、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和用数字、符号、图形描述现实生活的过程;通过研究,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通过研究,让学生成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明智使用者,学会在实践中数学地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四研究方法 1、自然实验法。 按照均等性原则实验控制实验条件实验2、综合其它研究方法。 结合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量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五.研究阶段:(一)形成阶段(2004 年 2 月2004 年 6 月): 确立课题,做好课题实施方案,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修改完善课题方案。召开开题会议,

13、确定人员分工,向市教科所申请立项。 (二)实施阶段(2004 年 7 月2006 年 2 月) 1、第一阶段: 学习有关理论和进行师资培训。2、第二阶段: 继续进行理论学习。3、第三阶段: 聘请专家对当前工作进行评价指导、理论和业务讲座,做好延续、深入、提高工作。 (三)总结阶段(2006 年 3 月2006 年 4 月) 结题。在以上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实践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研究子课题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新课

14、程实施的需要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的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2001 年 5 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 加强劳动教育,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题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不仅是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研究方向,也是我国当前深化教育改革

15、,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追求的。2.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将不断被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所刷新,一些以劳动为基础,与生活相联系,对学生发展有益的当代新技术日益走进学生的生活领域并广泛地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建构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同时又具有一定弹性和开放性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体系,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 战略决策,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素养,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型设

16、计与教学模式研究是新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用先进教育理论支撑,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盘活教学过程,探讨新型的课型设计,深化教学模式研究是当前中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发展的关键之一。二、南京市承担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1.南京市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已经开展了二十年,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南京市是国家教育部表彰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先进城市,南京市也有被教育部表彰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二十年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创业和发展使得我市产生了一名江苏省目前唯一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特级教师,一批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和劳动与技术先进教研组,一支懂教学、会研究、素质较高的教研员队伍,近百

17、名骨干教师活跃在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的第一线。2.南京市劳动与技术课改实验基地、国家子课题实验学校( 南京三中)、南京市综合实践活动实验基地(南京五十四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改实验基地(南湖三小) 、南京市青少年科技发明创造活动基地( 南京二中)等学校具有良好的课题研究基础和环境。为此,我们可以发挥南京市初步形成的综合实践活动框架下各项目之间相互整合、渗透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结合南京市教研主管部门、南京市教育学会、劳动与技术教育专委会的管理职能,把我市承担的子课题各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南京市范围内铺开,力争在 2005 年的结题工作中有一个完满的结果。3.课题组成员有较高的研究能力。课题组

18、成员绝大部分都承担过各级重大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有资深的教育科研专家,有第一线从教多年的骨干教师,有市区教学研究人员,还有一些行政领导和学生家长。可以说组成了一个立体交叉的教科研网络。南师大教科院顾建军博士、江苏省教研室劳动与技术教研员李生元、原南京市劳动技术研究会秘书长俞鸿生、原南京市劳动技术研究会副秘书长秦鹏鸿等专家和领导也将继续指导我市的课题研究。4.南京市教研室重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科研工作,定期开展学科教学研究活动,开展劳动与技术教师的优质课评比、基本功大赛、优秀教学论文评比等活动,组织劳动与技术学科的随机教学视导,检查、督促、指导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劳动与技术教科研水平

19、和质量。5.各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各实验学校关心支持教育科研工作,为开展课题研究创设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每年还可以投入一定的经费,保证科研顺利进行。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劳动教育的理论。这些学说和理论在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以及中央关于教育的文件中也是一贯强调的。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纲要 、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指南 ,国家总课题组相关文件以及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是我们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我们将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前期人教社中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成果,深化子课题确定的研究目标,把课题研究工作做得更好。 2.自我建

20、构的学习理论。人们对于知识意义的获得,不是简单地从外部灌输进去的,而是学习者“ 独自建构起来”的。这是我们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进行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学习的主要理论依据。 3.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体发展的思想,与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为我们挑战传统、形成新的有时代特色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多元智力理论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把这种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置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看待,把智力的结构看作是多维的和开放的,把智力看作是有待于环境和教育激活及培养的潜能,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题研究提供了理

21、论层面上的新支点、新依据、新视角和新参考。 4.课程改革新理念、新思想。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是本课题研究始终要坚持的,要充分认识学生是劳动与技术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是劳动体验、动手实践、勇于创新的主体,也是技术探究的主体,教师则是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确立这些理念是我们开展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1.劳动技术教育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的研究,正值国家课程改革深入实施之际,是在劳动与技术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开展的研究工作。为此,我们要抓住这次机遇,在南京市多年成功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础上,通过课程改革和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的研究,进一步提升南京市劳动与技术教育的

22、整体水平,使之有一个再发展,再飞跃的过程。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转化课程功能定位,使课型设计与教育教学模式更趋多元化,全方位地突出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的新理念,把触角深入到与劳动与技术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科技发明创造、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家庭教育、学生兴趣活动等方面,通过探索性实验研究真正反映出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教育模式具有的可塑性、可操作性,通过劳动与技术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的研究,改变传统观念,使学校培养的学生真正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2.研究项目:综合实践活动相互渗透的研究多学科视野相互渗透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劳动与技术教育与其它领域相结合模式的研究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课型设计的研究劳

23、动与技术教育与科学发明创造的研究农村学校劳动与技术教学与当地农科所(站) 相结合的研究怎样发挥社会实践基地作用的研究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技术意识和技术素养的研究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各种兴趣爱好,参加活动性课程的研究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阶段1.第一阶段:2004 年 2 月2004 年 4 月,总结南京市中学劳动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研究成果和经验,围绕子课题确定的研究目标,讨论、撰写研究方案,组织专家论证,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成果形式:研究方案。负责人:曹国盛、王进宏。2.第二阶段:2004 年 4 月2004 年 6 月,成立子课题及各项目研究小组,各项目组制定研究方案。确

24、定研究的参与人员及分工(除研究管理组人员外,各项目研究组尽可能地吸纳第一线的教师和社会可利用资源参与研究)。成果形式:各项目组课题研究方案。负责人:各项目组负责人。3.第三阶段:2004 年 8 月2005 年 6 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用课改的新理念指导课题研究工作。主要的学习内容有: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纲要 、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指南 、国家总课题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研究的要求以及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等相关理论和文本精神,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各项目组定期召开研讨会议,学期结束时课题组召开专题研讨会,了解、分析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25、成果形式:公开课、观摩课、经验论文、课堂教学案例、录像片等。负责人:各项目组负责人。4.第四阶段:2005 年 6 月2005 年 10 月,继续第三阶段研究,搜集整理资料,撰写子课题总结和课题研究报告。负责人:曹国盛 王进宏。六、研究方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主体,跨学科、多视野、多元化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重点是研究国家规定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多元化教学模式体系对学生人格的影响个性化发展、自主性探究等综合素质提高的研究,这种研究活动是在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进行的,也是逐步提升的,因而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行动研究法。(1)劳动技术教育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采用观察分析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

26、究法、个案调查法。(2)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研究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结构如何用行动加以改革,使之符合新课改要求。(3)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科创活动,学生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整合,研究实践活动中多元化模式的运行机制以及操作程序与方法。七、运行机制子课题实验研究的机构和人员经过中央教科所课题组郑教授、王教授认可,南京市教研室、南京市教育学会中学劳技教育专委会对本课题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视,专门召开专题研讨会,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顾问:顾建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博士)李生元(江苏省教研室劳动与技术教研员)俞鸿生(原南京市教育学会中学劳动技术研究会秘书长)秦鹏鸿(原南京市教育学会

27、中学劳动技术研究会副秘书长)课题组成员: 分工姓 名 单 位职 称职 务具体分工情况组长包庆平南京四中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四中校长、市劳技专委会理事长 子课题管理总负责,主要从宏观上指导子课题的策划和研究活动的开展,协调各项目组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组长陈 平南京市教学研究室中学高级教师 市教研室信息中心主任、市教研室综合实践组组长、劳技教研员、市劳技专委会副理事长副组长曹国盛南京三中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劳技特级教师市中学劳技中心教研组组长、市劳技专委会秘书长、南京三中劳技教研组长 主要分管子课题的具体策划,沟通协调与国家课题组的联系,主抓教学环节这一块的研究副组长王进宏栖霞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一级教

28、师 市劳技中心教研组副组长、市劳技专委会副秘书长、栖霞区劳技教研员成员林 静南京五十四中中学高级教师市劳技中心教研组副组长、南京五十四中劳技教研组长分管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学模式的研究成员周洪妹建邺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一级教师市劳技中心教研组成员、建邺区劳技教研员成员王金宝南京四十中中学高级教师下关区兼职劳技教研员,下关区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负责人分管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开展工作情况的研究成员陶其伟南大附中中学一级教师鼓楼区劳技兼职教研员、市劳技中心教研组副组长、劳技教研组长分管教学课型设计研究工作成员李秀斌江宁区教研室中学高级教师江宁区劳技教研员成员王武林南京二中中学一级教师南京市劳技中心教研组成员、市科

29、创中心教研组组长、市科创基地负责人分管科创基地和科创活动中教学模式的研究成员王宝荣南京三十七中中学高级教师市劳技中心教研组成员、市科创中心教研组成员成员周功美溧水县教研室中学一级教师溧水县劳技教研员,市劳技中心组成员分管农村学校劳技教学与当地科研基地相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成员王洪贵南京市百家湖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市劳技中心教研组副组长,百家湖中学劳技教研组长成员窦泽平江苏省海模协会全国海模高级裁判江苏省海模技术部主任、江苏省海模竞赛总裁判长、南京三中“江苏省青少年海模活动基地” 负责人分管劳技教育与航海模型活动相结合模式的研究成员马 俊南京三中 南京三中海模队教练,南京三中“江苏省青少年海模活动基地

30、” 负责人成员何 石南京市田家炳中学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田家炳中学海模队教练成员黄玲玉南京市田家炳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南京市田家炳中学海模队教练成员虞承霖南京市宁海中学中学高级教师市劳技中心教研组成员分管研究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技术意识和技术素养成员周 洁南京市华电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市劳技中心教研组成员八、研究成果形成课型设计方案(教学案例 )、课件展示。教学模式实验论文、调查报告、课题总结报告、结题研讨会。课型设计方案与教学模式论文评比。学生研究性学习论文、调查报告、劳动与技术学习心得体会、学生劳动与技术作品展示。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综合实践组南京市中学劳动与技术(通用技术) 中心教研组南京市教育学会

31、中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国家重点课题南京市子课题研究组2004 年 2 月课题研究方案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从有关研究看,有创新意识、会学习、能不断地更新自己,是新时代教师的一个重要特征。学会学习成为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这不仅是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也同样适合教师。另外,随着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将是一个终身的过程。过去将人的一生分为学习工作闲暇三阶段的传统观念已被淘汰。在今天和未来,学习工作闲暇将在人和一生中交替出现,循环往复。但长期以来,对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对在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发展方面,往往是通过一些传统方式,如“送出去,请进来”,

32、 “送出去” 是指把教师送到高等院校或相关的培训学校做进一步的深造;“ 请进来”是指把专家学者请进学校,以讲座和报告的形式对教师进行指导。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教师的自我提升,这主要通过教育科研活动来实现,以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形式,交流经验心得。这些培养方式应该说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也看到了,在诸多的进修和培训中,往往强调的是理论的讲授与学习,相应的对教育教学一线的实践工作的交流则重视不够。对教师的再教育也就显现出一种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的失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多样性。学校作为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第二进修的院校,是第二家庭

33、,是智慧的乐园,探索的天地,实验的场所。我们学校在教师的培养方面从 80 年代初就开始实行导师制,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年青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帮助青年教师迅速实现由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的顺利转化;青年教师通过观摩导师课堂,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驾御课堂的技巧与艺术。在这种注重实践的“传、帮、带” 培养模式下,许多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导师制在我校取得的成功,使我们进一步思考,能否将这种注重实践有着极强的可操作性的培养方法推广到整个教师群体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校提出了“案例与教师专业发展” 这一课题。教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创造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艺术和教学的能力往往表现在

34、对一些事件的处理上,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育教学中最真实也是最为宝贵的财产。案例就是要求教师如实而详细生动地记录下事件发生的全过程,通过教师间的交流,使经验得于全面推广,教训得于及时总结。它改变了原有的教师培训方式,为教师素质的提高、业务能力提升,提供了一条更为便捷的途径。这将对学校“严谨、谦逊”教风的形成有很大帮助,也有助于培养教师之间切磋共进的学风,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找到新的生长点,从而使学校长久长新,永葆活力,改变学校面貌。我们鼓励教师撰写案例,这有助于记载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的经历,有助于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教师系统化反思教育教学的行为,有助于教师之间分享经验、

35、加强沟通。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具体形象的案例中,举一反三促进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从理论实践理论,案例可以深化教师对理论的认识,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统一,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另外,案例的撰写强调教师的个人体验,这有助于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撰写案例使每个教师既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又是研究者,又是经验教训的传播者。二 概念的界定教育教学中的案例,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含有问题或疑难情节,具有典型性的事件,它一般是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角度来描述,涉及问题的发现和对相关问题的讨论或解决方案。教师专业素质主要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偶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人际(包括师生之间、师与

36、师之间、师与家长之间、师与学校这间)交往能力、科研能力等等。它具有以下特征:1。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可以缩短教育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2。案例的叙述是具体、典型的,不是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可以缩短教师的认知过程,更好地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3。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教师通过交流、讨论可能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4。案例的叙述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对教育教学进行反思。三 课题的理论假设1 人的认识规律是案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一。认识论认为:一个正确认识的形

37、成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而人的认识规律具有这样的特点: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通,由具体到抽象。托尔(Towl,A.R )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是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 ”案例主要是由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组成,有利于教师的学习。2 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理论是案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38、标准。这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实践,要理论联系实际。而案例是生活是真实可靠的事件,它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把它们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教师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增进其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会恰当地掌握它所具的的特定含义和意义。撰写案例也就是强调教师注重对实践活动的体验与总结,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求得自身的发展。3 马克思主义有关发展变化的理论是案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三。马克思主义认为万事万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没有一层不变的事物。而教育本身就具有它的特殊性。在教育和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情境常常是独一无

39、二且变动不居的。那么需要学而得之的固定不变的规律和真理也就为数有限了。学会面对新的情形,掌握处理新问题的技能与技巧,相比之下,就变得更为重要。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教师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课堂是一个流动的、充满了变化的领域。所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仅仅能够提供一个知识背景,而课堂涉及到的是多学科、多维度的知识,除教育学、心理学外,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卫生学、文化学、伦理学、生态学等无所不及。课堂同时又是多变的,不存在两次一模一样的课堂情景。鉴于这种情况,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但也是远远不够的。而案例直面教育教学实践,通过案例的撰写、交流、

40、积累,在发展和变化中发展自己的业务,使学到的知识和能力与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得于整合。4 反思性实践理论是案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之四。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这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做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波纳斯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 反思=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反思对教师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撰写案例可促使教师反思自己工作中的某些方面,可以发现某些问题,并进而澄清有关问题。这实际上可以极大地促进其专业素

41、质发展,促使其向专业化水平迈进。四 研究目标探索高中教育教学规律,研究教师成长、终身学习的新途径,立足于教育教学的最前沿,探索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内在联系,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创设新的平台,为团结协作,进取务实的教师群体的养成创设条件,使学校的教育科研踏踏实实做到实处,真正体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使学校焕发新的生机。五 研究的主要内容1、 学校管理中的案例研究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案例中体现的组织建设中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影响组织建设主要指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案例中体现的制度建设中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影响制度建设主要指各种规章制度

42、、奖惩条例的建制与执行。案例中体现的师资培训中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影响师资培训主要指师资培养方案、培养手段等。2、学科教学中的案例研究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案例中体现的教师的主要教学思想包括能否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否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等。 案例中体现的教师的课堂驾御能力包括教学手段的革新,课堂氛围的营造,师生双边的交流,甚至教学语言的组织等。案例中体现的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包括面对偶发事件的心理变化,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处理方式,行为展开中的不足。3、德育中的案例研究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案例中体现的教师主要育人观念包括能否体现学校“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气的新人 ”的整体办学理念,能否

43、体现 “体验教育”的教育特色。 案例中体现的教师思想工作艺术包括教师在育人过程中采取的育人手段:言语、动作。育人的出发点。具体情境的设置与运用。 案例中体现的师生关系的协调能力包括师生情感沟通的方式方法等。4、教师自身建设中的案例研究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案例中体现的教师为人师表的行为艺术包括校园外教师的生活方式,教师的社会生活内容,教师的社会关系的处理等。 案例中体现的教师自学能力包括教师阅读的情况,教师对外界信息的接受与筛选,再学习的途径与方式。 案例中体现的教师心理素质包括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主体内容,例如需要、注意、情感、意志、兴趣、动机等。 案例中体现的教师自我嬗变能力包括教师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自觉性,教师对自身持续发展的认识及所做出的种种反应。从案例中还可以反映出教师处理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学校之间关系的能力,众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