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一)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方病,以及地方病的种类。2、让学生能判断某病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的种类。 2、难点:如何判定地方病。 三、教学时数: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引言导入: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民族最多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为配合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提高广大师生健康意识,树立“ 健康第一 ”的思想,同时也是按上 级部门的要求,我们将地方病病的内容进行一下学习。 (2)什么是地方病? 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的总和。 (3
2、)判断某病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 A、居住在该地区的人群组发病率均高。 B、迁入该地区的人居住一段时间后,发病同当地居民。 C、当地易感动物发病同当地居民。(4)分类 自然环境:碘缺乏病、地方氟中毒、地方砷中毒 自然疫源:鼠疫、布鲁氏菌病 (5)传播途径:触摸、呼吸道、消化道 (6)传播源:牲畜(猪、狗、猫、牛、马、羊、鹿、家兔、骆驼等) (7)症状:发热;多汗;骨痛、关节肿胀;全身乏力;食欲不振; (8)预防: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播源; (9)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休息;营养。 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六、布置课后作业 回家后积极向家长宣传自己所学知识,引起共同重视,及早做好防范。小
3、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碘缺乏会引起哪些疾病。 2、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确碘缺乏会引起哪些疾病。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教学难点: 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 教学器具: 教材 宣传挂图 碘盐半定量检测试剂瓶 土盐样品 合格碘盐样品(有碘盐标志的包装袋) 教学过程: 碘是一种人体必须的化学营养物质,人体缺碘会造成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和受危害人数最多的一种地方病。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碘的国家之一,碘缺乏病流行范围广,发病人数多,而且病情较重。合格的碘盐里含有我们每天所需要的碘,我们每天必须吃入一定量的碘盐才能够维持
4、正常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才能够保证正常的学习、工作、劳动和生活,就象我们每天必须吃饭一样重要。学生不吃碘盐,个子长不高,学习学不好,还会得甲状腺肿大(粗脖子病)。一、缺碘有什么危害? 缺碘能引起大家熟知的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粗脖根、瘿瓜瓜等),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还能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先天性畸形、聋哑,更重要的是胚胎期和婴幼儿缺碘会引起大脑发育障碍。 综上所述,缺碘对健康有很大危害,而最大的危害是影响智力发育。因此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学龄儿童是防治碘缺乏病的重点对象。 二、如何防治碘缺乏? 1、全民使用碘盐。全民使用碘盐能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安全、有
5、效、方便和价格便宜的补碘方法。但购买碘盐后应该注意密封、避光、避风、避免受热和久存,以防止碘的丢失,并且要坚持常年使用。 2、强化补碘。妇女在怀孕期、哺乳期,婴幼儿及儿童、青少年这些人群对碘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应在坚持长期使用碘盐的基础上,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碘油丸。 3、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些含碘丰富的食品,如海带、海鱼、海虾和紫菜等。 三、如何积极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碘缺乏病是一种古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大多数人对防治这种病的认识不足,国家将每年 5 月 15 日确定为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通过健康教育活动让大家掌握防治碘缺乏的科学知识。 宣传碘缺乏病知识人人有责,特别是卫生部门、盐业部门、教育部
6、门的工作人员及各级行政官员。学校的老师、学生要把碘缺乏的防治知识告诉家长,传播给社会,督促家长购买碘盐,使防治碘缺乏病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做到长期坚持食用碘盐,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四、碘缺乏病宣传教育核心信息有哪些? (一)碘缺乏病宣传教育的宣传要点 1、碘缺乏危害在我国是普遍的、长期存在的。 2、人体缺碘不仅影响生长发育,更重要的是影响智力发育。 3、碘缺乏是可以预防的,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措施就是长期坚持食用碘盐。 4、制售、贩卖非碘食盐违反国家法律。 (二)碘缺乏病宣传教育的核心信息 儿童缺碘: 1、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低下; 2、智力低下、体格发育落后。 成人缺碘: 甲
7、状腺肿大,无力,易疲劳,劳动能力低下。 预防碘缺乏病的主要方法: 1、长期坚持食用合格碘盐,食用合格碘盐是消除碘缺乏病的根本措施; 2、应购买带有防伪标志的碘盐,不购买或不食用非碘盐; 3、炒菜不能用碘盐爆锅,要等菜熟后再放盐; 4、腌菜也要用碘盐。 五、老师总结 重复碘缺乏病的危害,购买和食用碘盐的重要性,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识别合格碘盐,到什么地方购买合格碘盐,什么样的盐不能买等等。然后让学生把以上学到的知识告诉家长,并劝说家长正确购买和食用碘盐。 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碘缺乏会引起哪些疾病。 2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 教学器具: 教材 宣
8、传材料 合格碘 盐样品(有碘盐标志的包装袋)教学过程: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实验 一、实验步骤 1上课前一天由老师通知学生把家里吃的盐用纸或塑料袋包一汤匙带到学校来。 2培训人员讲完第一部分内容后,让学生把带来的盐放在课桌上摊平。 3打开碘盐半定量检测试剂瓶,滴 1-2 滴试剂在盐的表面。 4结果判定:变色的为碘盐,不变色的为非碘盐。 二、总结 重复碘缺乏病的危害,购买和食用碘盐的重要性,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识别合格碘盐,到什么地方购买合格碘盐,什么样的盐不能买等等。然后让学生把以上学到的知识告诉家长,并劝说家长正确购买和食用碘盐。 三、学生思考 1想一想:碘缺乏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9、 2说一说:如何预防碘缺乏病? 碘对人体的作用是什么 碘是人体生长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需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激素是维持生命活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细胞发育不可缺少的,常见缺碘导致智力低下、呆傻、白痴、聋哑、矮小或瘫痪,孕妇缺碘可导致早产、流产、死胎和新生儿先天畸形、先天聋哑等。 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它实质上属于微量营养素营养不良,与维生素 A 缺乏、缺铁性贫血并列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重点防治、限期消
10、除的三大微营养素营养不良疾病。碘缺乏病主要发生于特定的碘缺乏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在我国被列为地方病之。由于分布广泛,受害人群多和危害严重,已从一个单一的疾病问题上升到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成为社会关注、国家限期消除的疾病之。 碘缺乏病能够消除吗? 碘缺乏病危害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居民长期碘不足所造成的。它的病因清楚,防有办法,只要长期坚持补碘措施,碘缺乏病是完全可以消除的。我国有许多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由于长期坚持食盐加碘,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得到改善,肿大的甲状腺多数都已恢复或接近正常,新一代儿童的智力较防治前有较大的提高。 为什么说食用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最好的办法? 防治碘缺乏病的最根本措
11、施是食盐加碘,这是被许多国家近一个世纪的防治工作所证实的,是各种补碘办法中最好的方法,它不仅安全、有效、经济和容易推广,又符合微量、长期及生活化的要求。 补碘将伴随您终生 人体缺碘是由环境缺碘造成的,而环境缺碘却不是在短期内可能改变的,只有人为的长期补碘才能保证机体的需要。人们补碘最有效的措施是食用合格碘盐,一旦停止食用合格碘盐,碘缺乏病就会卷土重来。这种补充不是在一两年内所能解决的,生活在缺碘地区,补碘将伴随我们终生.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血吸虫病,血吸虫病给人们带来的危害。2、初步掌握预防血吸虫病的方法。教学内容:如何预防血吸虫病教学过程:1、师:同学们,你
12、们知道什么是血吸虫病吗? 血吸虫病是由于人或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人得了血吸虫病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由于血吸虫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影响疫区经济发展,因此,人们称它为“瘟神” 。2、马上暑假就要开始了,你会做些什么呢?有些同学可能会到江滩上去玩,这样很危险,而且最容易引发血吸虫病。夏季气温高,下湖、下河游泳、洗澡的人数多,接触疫水的时间长,身体暴露的面积也大。受感染的人数有可能增加。一般来说,急性血吸虫感染以夏季最为常见。凡是生活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或到过疫区的人,如果接触过疫水,都有感染血吸虫的可能。当出现皮疹、发热、腹痛、腹泻、乏力、肝脏不适等症状时,就应该提高警惕。但也有较
13、多的血吸虫感染者不出现或不立即出现上述症状。当你怀疑自己感染了血吸虫时,就应该立即到当地血吸虫病防治站检查,或在血防医疗队下乡查病时,主动接受检查。 3、什么是疫水呢?有血吸虫生活的水面,甚至是一小滴水都会传染血吸虫病,这些水就叫疫水。 4、如何预防血吸虫病呢?普查普治病人和病牛以控制传染源;灭螺以切断传播途径;粪便管理,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保护水源,改善用水卫生;尽量避免接触疫水,必须接触时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五)手足口病防治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传染病的特点,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过程与方法:对所收集或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传染病的
14、特点、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 措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1)体会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控制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2)懂得热爱生命,预防疾病和关心他人是积极的生命观和健康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传染病的传染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 难点:传染源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疾病概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该病的潜伏期为 27 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病后数周,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保护力,因此,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