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dwx****52 文档编号:2226565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长沙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长沙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长沙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长沙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长沙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市,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和 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要求,制定本规划纲要。一、序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凸显。作为省会城市,增强创造活力,关键在于激发人才活力;提升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发挥人才优势;优化经济结构,关键在于改善人才结构;推动科学发展,关键在于注重人才发展。加快人才发展,不仅是我市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

2、的战略选择,而且事关全省人才发展大局。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近年来,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储备与使用相结合、开发与提升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素质明显增强,人才效能大幅提高,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未来十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市人才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世界经济科技迅猛发展,国内外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产业高端化、城市国际化、发展两型化” ,实现“省内率先、中部领先、国内争先”的新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

3、、使命感,发扬“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走人才强市之路,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人才发展规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人才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创新型科技人才、领军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型适用人才和战略型党政领导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开发国际国内各种人才资源,为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进

4、程,加快建设“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幸福家园”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二)基本原则1、人才优先,服务发展。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确定人才发展的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2、创新机制,以用为本。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一切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探索人才工作新思路,推出人才发展新举措,充分激发人才自我开发和用人单位自主开发人才的积极性。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

5、根本任务,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3、突出重点,引育结合。充分发挥重点人才和重点工作的引领示范作用,着力抓好重要政策制定和重点项目实施,以此带动人才队伍和人才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着眼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大力培育本土人才,积极引进域外人才,努力形成人才荟萃、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三、发展目标与发展重点(一)发展目标1、人才发展总体目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立足我市人才发展的现实基础,20102020 年我市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造就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人才队伍,打造优秀创新创业人才聚集高地,增

6、强人才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形成人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格局,进入全国人才强市前列。 人才总量稳步增长。到 2015 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 105 万人左右;到 2020 年,达到 135 万人左右,比 2009 年增长 80%。人才素质显著提升。到 2015 年和 2020 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明显提高,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分别达到 86.1 人年、99.7 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分别达到 28%、30%。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到 2015 年和 2020 年,科技活动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分别达到 17.6%、18.4%。技师、高级技师占高技能人才比例分别达到

7、36%、40%左右。人才分布、类型和性别结构趋于合理。人才效能大幅提高。人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显著增强,到 2015 年和 2020 年,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 60%、65% 。2、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目标。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求,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以县处级领导干部和基层党政人才为重点,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到 2015 年,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干部占党政干部队伍的70%,具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的达到 5%;到 2020 年,

8、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达到85%,具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的达到 10%,总量从严控制在现有的 3.6 万人左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目标。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高端化发展需要,以提高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打造一支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到 2015 年,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 16 万人左右;到 2020 年,达到 22 万人左右,培养造就全国知名企业家 50 名以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目标。适应“创新长沙”建设需要,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的应用型高端技术人才为

9、重点,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到 2015 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50 万人左右;到 2020 年,达到 60 万人左右,其中高层次人才占 10%左右。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标。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高级技师为重点,造就一支数量充足、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 2015 年,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 17.6 万人左右;到 2020 年,达到 25 万人左右。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

10、经营型人才为重点,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创业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到 2015 年,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 17 万人左右;到 2020 年,达到 21.6 万人左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目标。适应“和谐长沙”建设需要,以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项目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建立一支门类齐全、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 2015 年,全市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 1.3 万人左右;到 2020 年,达到 2 万人左右,其中,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 1.1 万人左右。(二)发展重点1、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建设“创新型长沙”要求,突出特色学科,强化优势学科,结合国家

11、863、973 等重大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我省、我市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建设,培养和聚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充分发挥现有科技领军人才作用,以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为依托,注重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冲击国内和国际科技前沿、善于攻克核心技术的优秀创新团队。通过出国培训、脱产研修等方式,加强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鼓励创新型科技人才在我市转化科技成果和创办科技企业,引导创新型科技人才向企业聚集。依托园区、重点企业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加大

12、国际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加强环境治理、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等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大力倡导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积极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2、领军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重点加强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军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全球视野、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依托国内外知名院校、著名企业集团和国际培训机构,加强领军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组织考察学习和到央企锻炼,提高战略规划、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金融、

13、物流、国际贸易、国际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完善产业人才引进政策,增加引智经费,大力支持重点企业引进领军型经营管理人才。建立人才信息库,为企业引进领军型人才提供信息服务。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年薪制度、协议工资制度和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制度。3、技能型适用人才队伍建设。立足产业发展需要,制定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建好长沙职业教育基地,启动建设长沙职业教育创业园,引导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聚集发展。广泛开展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和合作办学,积极鼓励“师傅带徒弟” 、 “名师工作室”等多种方式培养人才。创新评价机制,对掌握高超技能、作出重大贡献的技术骨干,破格或越级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进

14、一步提高技能型适用人才的经济待遇。制定长沙市“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完善“技能大师” 、 “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办法,对为我市作出重大贡献的技能型适用人才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重奖。积极营造崇尚技能成才、鼓励技能创新、有利于技能型适用人才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4、战略型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政治上强、具有领导科学发展能力、能够驾驭大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的“六条标准” ,以区县(市)委书记、区县(市)长、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和综合经济管理、执法监督、社会服务等部门的党政正职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改革创新精神、引领科学发展的战略型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健

15、全选拔任用机制,进一步扩大选人用人中的民主,加大竞争性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力度,把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党校(行政学院)教育培训和实践历练,健全与外省地市互派学习交流制度,推进党政领导人才多向交流,促进党政领导人才观念更新和素质提升。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四、重大政策(一)实施人才投入优先保证政策各级政府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确保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逐步改善要素投入结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占 GDP 的比重,为重大人才项目实施提供保障。设立市、区县

16、(市)人才发展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奖励等。建立重大项目、重点发展领域人才保证制度,提高项目建设、重点领域创新和区域发展中人才开发经费比例。通过税收、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用人单位、个人投资人才资源开发。加强市本级财政对区县(市)的转移支付,支持农村、社区和基层单位人才开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人才发展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和民营投资机构投资人才开发项目。(二)实施人才创业扶持政策制定出台建设长沙大河西人才创业示范区的政策意见,加大人才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人才创业的财政支持政策,加大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力度,支持科技人才及创新团

17、队创办科技型企业。成立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基金,畅通金融资本进出渠道。鼓励发展工业地产、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及抵押融资。支持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在税收、工业地产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加大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力度,加强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创新分配机制,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等多种形式的股权和分红权激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人才的合法权益。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三)实施国际高端人才培养引进政策推动我市企业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推进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国际、地区间互认。积极发展国际人才市场,培育一批国际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完善出国(境)培训管理制度,开发国

18、(境)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建立海外培训基地,加大科技领军人才、优秀企业家、宣传文化名家、教育精英、医疗卫生专家的国(境)外培训力度,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和各类国际高端人才。设立引进国际高端人才财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国际高端人才引进与资助,各科技产业园区和区县(市)应安排相应配套资金支持。加大大学科技园、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留学人员创业园等高端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市留学回国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建设,为高端人才提供出入境检验检疫、通关、落户、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险、住房等方面的便捷优质服务。(四)实施推进优秀青年人才发展政策

19、深入实施和拓展“长沙市引进储备万名优秀青年人才计划” ,进一步建立完善优秀青年人才的培育、引进和使用政策措施。落实和完善长沙市关于引进储备优秀青年人才的政策意见 、 长沙市引进储备优秀青年人才人事管理办法和长沙市引进储备优秀青年人才优惠政策实施细则(试行) 等优惠政策。大力改革创新人才机制,为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机会、拓展空间,出台党政机关引进人才管理培养的办法,面向引进的青年人才开展公开选拔,培养一批战略型领导人才。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和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建设一批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构建青年创新英才开发体系。努力营造“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的青年人才政策机制环境,形成爱护青

20、年、关心青年和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年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长沙发展吸引集聚和培养造就大批青年英才。(五)实施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支持政策加大在启动资金、工作场所、公寓住房、创业风险投资、资金担保和技术成果入股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给予重点支持。加大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研发平台建设的支持扶助力度,加强园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落实和提高技师、高级技师津贴政策,拓宽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加大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的财政投入,促进企业教育培训投入落实。创新使用机

21、制,支持企业用好用活人才。(六)实施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政策建立符合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不同特点的职业发展途径,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在创新实践中成就事业并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探索建立资格考试、考核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科技人才评价办法。改进科技评价和奖励方式,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克服考核过于频繁、过度量化的倾向。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投入力度,对高水平创新团队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健全科研院所分配激励机制,注重向科研关键岗位和优秀拔尖人才倾斜,支持科研人员以技术要素入股或以期权形式给予奖励。改善青年科技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七)实施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政

22、策对在农村和社区工作的人才,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改善基层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大对农村和社区的人才对口支持力度,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实施公职人员到基层服务和锻炼的派遣和轮调办法。采取政府购买岗位、报考公职人员优先录用等措施,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制定完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就业扶持办法。完善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和企业服务的政策措施。实施基层人才开发计划,为基层培养输送实用技术人才、教育卫生人才、规划建设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八)实施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服务网络。健全人才信息共享、人事代理、社会保险代理、企业用工登记、劳

23、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人事档案管理、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满足人才多样化需求。创新政府提供人才公共服务的方式,积极推行“网络服务” 、 “窗口服务” 、 “一站式服务” 、 “个性化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五、重大项目(一)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际化水平,在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社会发展等重点发展领域,对具有发展潜质的中青年专家进行培养开发,打造一支在我市重点产业和社会发展领域掌握前沿核心技术和理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加大培养力度,通过项目带动、产学研结合、结对培养、国际合作交流、境外培训等有效措施,

24、到 2020 年,培养选拔 50 名国内领先、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科技企业家和社科专家;培养选拔 200 名省内领先,在各学科、各技术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和技术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 1000 名以优秀青年人才为主的领军人才后备队,显著提升我市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长沙制造”向“长沙创造”转变。(二)优秀企业家能力提升计划服务推进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以提高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核心,选派有培养前途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职业经理学院、国际机构接受教育培训,到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到央属国有骨干企业挂职锻炼,更新知识、开阔视野、增强才干。到

25、2020 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眼光、市场开拓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一批专业技术水平高、自主创新和经营管理能力强,敢于创业、勇于创新的科技型企业家;一大批精通战略管理、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等知识的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三)高技能人才开发工程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通过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构建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四位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加快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大力提升技能劳动者素质,加快培养一支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 2020 年,选拔培养首席技师、技术能手200

26、 名,建立 100 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四)党政人才素质提升计划着眼于为推动我市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以能力提升为核心,全面提升党政人才素质。加大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直选的力度,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坚持基层出人才、实践长才干的导向,采用下派基层、企业锻炼,选派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复杂环境中锻炼,选派到沿海发达地区挂职和上级机关跟班学习等方式,着力培养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加大领导干部跨地区、跨部门交流力度,推进重点岗位干部定期交流、轮岗。拓宽来源渠道,在高级专业性岗位探索雇员制度,大力吸纳社会各领域优秀人才充实党政人才队伍。进一步完善党政干部培训机制,每 5 年对全

27、体党政干部进行一次系统的政治理论轮训,10 年内开展公务员业务培训 10 万人次。(五)国际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围绕推进人才发展国际化进程,服务我市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以及区域性国际化都市建设的需要,对接中央“千人计划”和我省“百人计划” ,加大国际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力度,创新引进方式,畅通引进渠道,到 2020 年,引进 100 个由科技领军人才领衔的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引进 500 名能够引领主导产业发展的顶尖科技人才,能够带领国际水准研发团队的科技领军人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运作能力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六)优秀青年人才

28、引进储备工程着眼于人才基础性培养和战略性开发,提升未来人才竞争力,加大优秀青年人才储备力度,进一步加强与全国 985、211 高校的战略联盟和长期合作,按照严入口、重特色、高水平的原则,每年选拔引进一批拔尖大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教育、政法、宣传思想文化、医药卫生、社会工作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储备人才。到 2020 年,共引进储备 4 万名优秀青年人才。(七)宣传文化骨干人才培育工程根据大力实施建设国际文化名城战略,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做强做大文化产业的要求,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宣传文化人才

29、为重点,加强宣传文化骨干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制定文化优惠政策、依托文化优势产业、建设文化产业基地、实施文化特色项目,培养、聚集一批德艺双馨、社会公认的文化名家,一大批宣传文化骨干人才。到 2020 年,培养造就国家“四个一批”(一批全面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贯中西、联系实际的理论家,一批坚持正确导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一批熟悉党和国家政策、社会责任感强、精通业务知识的出版家,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热爱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作家、艺术家)人才和省、市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一批全面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贯中西、联系实际的理论

30、家,一批坚持正确导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一批熟悉党和国家政策、社会责任感强、精通业务知识的出版家,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热爱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作家、艺术家,一批熟悉意识形态工作、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人才 220 名。(八)教育英才培养工程适应我市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实施教育英才培养工程,通过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遴选支持体系,创新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培养开发方式,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教育英才队伍。到 2020 年,中小学、市管高校和高职院校教师中国家级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达到 3%、省级骨干教师达到 10%;培养造就 1000

31、 名既具备深厚理论底蕴,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设立专项支持经费,每年遴选资助一批教育管理骨干提升素质,增强本领。(九)基层人才开发计划立足于重视基层、加强基层,大力开展内培外引、一村一名大学生、三支一扶、科技特派员等工作,造就一大批基层人才,夯实基层跨越发展的人才基础。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到 2020 年,选拔、培养、扶持1000 名左右专业技能高、经营管理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以农村紧缺学科教师为重点,加强基层教师队伍建设,每年选派 100 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到城镇学校跟班学习,选派 100 名城市优秀教师到

32、农村学校交流支教。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以规划建设人才为重点,充实基层急需专业人才,加强乡镇机关人才队伍建设。以全科医师和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为重点,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到2020 年,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 1.5 人,执业护士 1.5 人,全科医生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以提高专业化水平和职业化技能为核心,加强基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到 2020 年,在基层从事社会工作实务的社会工作人才占全市社会工作人才总数的 90%以上。六、保障措施(一)加强人才工作组织领导1、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

33、务的职责。充分发挥市、区县(市)两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高效的人才工作决策机制、执行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和督查机制。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的人才意识,健全“第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考核制度,把人才发展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第一把手”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发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明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人才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协调一致做好人才工作。加强人才工作队伍自身建设,建立人才工作专职干部队伍,强化人才工作干部队伍的岗位培训,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的人才

34、工作干部队伍。各区县(市) 、市直有关部门要以本规划纲要为指导,根据实际编制本地区、本系统和重点领域人才发展规划,形成全市人才发展规划体系。2、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按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以“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率先推进我市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体制创新,努力推动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联动的人才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着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加快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培育创新创业平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调动企事业主体作用、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转变,建成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人才公共服务体

35、系,为激发人才活力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1、进一步加强国民教育。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战略,转变基础教育方式,明确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加快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着力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和支持产业龙头企业等建立职业培训学校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满足我市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在长高校作为人才汇聚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重点支持长沙学院的发展,支持省属、部属高校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建立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锻炼相结

36、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中部领先、国内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走内涵发展之路,培养大批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2、着力构建学习型长沙。加强继续教育统筹规划,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完善继续教育配套政策,构建宽领域、广覆盖的学习教育网络,推动“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长沙的形成。大力发展远程培训教育,把我市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网络学习条件最好、水平最高的城市。支持和鼓励在长大中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设紧跟科技和产业发展的课程,大力实施人才培训。强化用人单位在终身教育中的作用,把教育培训纳入单位发展规划,鼓励员工积极投入继续学习,适应职业知识更新的需要。建立优秀人才带薪学习制度,

37、鼓励各类人才根据岗位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自我素质提升。(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1、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倾向,注重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创新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评价办法,落实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中的自主权。以经营业绩和综合能力为核心,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以任期目标为依据、工作业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办法。探索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逐步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院校职业资格认证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办法。健全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在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识别人才的机制。发挥用人单位评价主体作用,大力发展

38、专业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组织。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化水平。2、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认真贯彻落实20102020 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选择范围宽、用人机制活、作用发挥好、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使用机制。深化党政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推行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扩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范围,建立党政人才正常退出机制。建立市场配置、组织选拔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用制度,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派出制和选举制,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选聘机制。改革民营企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办法。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

39、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岗位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和合同管理制度。探索建立首席科学家、首席教授、首席工程师、首席技师等高端人才选拔使用制度。3、健全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坚持人才配置市场化导向,充分用好在长人才市场资源,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竞争有序、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市场,提高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服务水平。加强对人才配置的宏观调控,畅通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相互流动渠道,鼓励引导人才向企业、基层和农村流动。完善劳动合同、人事争议仲裁等制度,维护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拓展人才流动渠道,推行柔性流动人才“特聘证书”和高层次人才“居住证”制度。构建长株潭人才资源共享体系,实行

40、城市互联、发展互动、证书互认,形成统一的人才流动政策、制度框架。4、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市场调节、企业自主分配、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薪酬分配机制,探索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办法,重点向创新创业人才倾斜。建立和完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稳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水平。建立产权激励制度,制定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完善人才奖励制度,建立长沙荣誉制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进行奖励。积极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保障制度改革,建立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人才在科技研发、项目承包、创业、兼职、流动等活动中的法律保护力度。制定人才补充保险办法,设立人才社会保障基金,建立重要人才政府投保制度,扩大对农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四)促进人才队伍协调发展1、统筹城乡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就业、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的衔接并轨,建立统一开放的城乡人才资源市场。对到农村工作的人才,在职务职称晋升和工资待遇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制定完善优秀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的扶持办法,在金融、财税、用地等方面予以优惠。制定公职人员到农村服务和锻炼的选派办法,建立城乡人才对口服务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