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详集书摘说明:这个书摘,只是摘取了全书的极小一部分内容,摘取后的内容十分精彩,但非常简短和通俗。为免断章取义和重要内容的遗漏,敬请读者在读过本摘要后,进而通读原文,方是摘者的本意。 -(摘者顾频 2000.2.13)何以失去安详?(一)惑于感官,逐相而沉我们追逐那些外在的幻相,而把自己沉没在幻相当中,而迷失了自己。当我们迷失的时候,就被世间的幻相所诱惑,就被感觉的官能所牵制,半点不得自由,哪里还会有安详?即或有安详的人,如果受感官的支配,他的安详也会消失。(二)突出自我私欲,背离责任义务人的欲望没有止境,秦始皇说一世二世将至亿万世,汉武帝认为汉朝基业将会永垂不朽,因为他把几千年的边患都削平了
2、,但是他们死的时候,都很悲哀、失望、空虚、沮丧,为什么?他吃了很多长生不死之药,结果却发现自己真的活不下去了。“ 我欲” 是 贫穷的标志。 在我扩张私欲的同时,也显示了我们心灵的贫乏。所以一个一意追求私欲的人,同时也就背弃了责任义务。人应该怎么活?人应该生活在责任义务里,人应该负起每个人自己的责任。人除了责任义务,没有别的。所有最伟大的人,他们都是生活在责任义务当中的,他们内心所承受的负荷,不是我们能够想象得到的。任何一个人,必须是活在责任义务里,他才活的通畅光明、坦然无愧。如果一个人不尽责任不尽义务而想活的很好,除了甘做小偷、盗贼,成为人们看不起、最可耻、最低级的人以外,就别无他途。不止是社
3、会的包袱,更是一种污染。对他自己来讲,就无异是对生命的一种煎熬了。你看看那些被通缉的人,那些欺诈犯,看起来都不象人样,为什么?诚于中形于外,活的很苦,真是万般无奈。本心被埋没和失落的原因真心被埋没,真心给失落,真心给迷失,真心被六尘覆盖,主要由于我们没有认知它、肯定它、珍惜它。(一)形为物役人的一生,忙忙碌碌,就是为这具肉体服务。我们念头、动机都是根据肉体产生,古人所说这叫“躯壳起念”,明明它是不永恒、不可贵,死了不多久就发臭,是具皮囊,但是我们却一生都在为它服务,作了它的奴隶。绝大多数人以大部分时间来侍奉这具肉体,给它吃、给它穿、它不美,要它更好看,所有患得患失、功利追求,都是为了这具肉体。
4、你的真心既然做了肉体的奴隶,你的心就会因为被忽视而渐渐地迷失、遗忘,沉没在虚幻里了。(二)与世沉浮人大多数没有当家做主的意志,有些人写自己的传记,大言不惭说它曾经做了些什么,并不是他做的,而是周遭的环境安排他做的。赵匡胤黄袍加身当皇帝,黎元洪从床底下拉出来做都督,大多数人都是如此,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没有当家做主,没有自己人生的方向,都是被环境的驱使要他怎样便怎样,这是与世浮沉,时间过去了,他的生命也就腐蚀消失了。我们看了了凡四训之后,就知道人是可以当家做主、主宰自己的。佛经上说,种子变则命根变。只要你发心,你的本质变了,素质提升了,顽铁忽然变成黄金,价值自然就不同了,我们修心最重要的是纠正、改
5、变这一点,如不改变这一点,就不可能在尘海之中脱颖而出了。(三)积业成障(四)逐相而沉(五)随想入阴精神分裂的人,就是意志不统一,想的很多,心力无法集中,所想到的事情往往与他的工作脱节,与做人做事都不相干,久而久之,就会由神经衰弱而精神分裂了。所以人不能妄想,要想,一定要有一个单一的、光明的主题,集中心力,精覃不杂地去想,没有结论决不放手,这样庄敬严肃地去运用思维,才是“正思维” ,如果轻率地乱想一通,只会伤害自己。很多人以幻想为享受,想入非非,一个人坐在那里想,越想越有味道,想到高兴的事,情不自禁地为自己会发笑,有时候为自己勾画一幅未来的远景,会兴奋到整夜不睡,可是到了明天一出门,所想的不是忘
6、了,便是一点也派不上用场。习惯多想的人多半面不华色,气色都不好,阴气太盛。人一旦如此,心灵即开始黯淡,不再有光明的感受,人生也显得不开朗,当然他的心灵是乱的,是不统一的、四分五裂的。精神就是心,一个分裂的、不统一的心是不能借假修真的,因为它没有力量。(六)七情六欲人要修行,无须放弃工作,不必躲入深山,但是必须摆脱所有的恩爱缠绵、怨恨交织、梦魂牵绕都是自缚于七情六欲之茧,所有放不下、不自在,都是百分之九十感情、情感因素。有些人一生事业不能平衡发展,是因为家庭不调和。顺治皇帝江山都不要,是感情在作祟。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豫让漆身吞炭,这些都是仇恨的驱使,让爱恨纠缠交织,使一个人丧失理性,走上沉沦
7、之路。情,有正有负正的情,是一种万物一体的情操,没有我,只有宇宙和众生,把私我融入宇宙与众生而普遍存在。如果把自己与宇宙、众生对立,用选择的方式决定自己的爱与恨、好与恶,那是凡夫作茧自缚的基因。这一点很难突破。(七)瞒心昧己自己从来不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吃几碗饭,不知自己能挑多重的担子,乃至于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话,都不是自己所体验的,也不是自己能做到的,却去要求别人(八)言多必失所以一个以说话为兴趣的人,不能修行。以上这些因素,妨碍了我们明心见性,妨碍了自在解脱。去掉这些因素,才能借假修真,真心不用修,本自圆成。制心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世间法来说,如果你肯把一切感情、理智、精力投入
8、某一件事、问题、学问或工作上,让它形成一个焦点,其上必会放出智慧火花,使生命发光发热。章太炎夜读,用年糕沾墨汁,吃光了而不自觉。这就是食而不知其味。如果你心无二用,心力集中到了这种程度,也就发挥了生命的潜力,而也就不会辜负了自己,埋没了自己。你本来有很大的能,但是你没有集中。任何人只把理智投入,而不把情感投入的话,那是没效的。那会做得很辛苦,对你来讲是一种惩罚,如果加上投入情感,那便是一种享受了。瓦特在实验室,把怀表当作鸡蛋煮,爱迪生纳税忘了自己的名字,养两只猫开两个洞王冕是个放牛孩子,没读过书,但他画的荷花成为一时珍品,王公大臣争相请求,因为他画的荷花赋予了纸上荷花以生命(感情)。佛法说情生
9、智隔,情执一生,就形成般若智慧的阻隔,但是如果你是情生于智,就会产生“慈悲 ”,而拥有巨大的动力。其实禅最适合哪些人参呢?应该是迎风屹立、逆流而上的人,如果因袭生活的惯性,一定会好逸恶劳、怕难怕苦、贪吃贪喝、重享受、怕劳苦、求享乐。最好是待遇很高而不必做事。活在这种惯性里的人是不可以学法的,必须反其道而行,逆风而上。否则的话,永远依着惯性走,你就永远只是一部机器,永远摆脱不了机械性,也永远不能改变自己!为什么要逆流而上?因为禅是向上法门。佛经一再强调:难行,还是要行;难忍,还是要忍。 如果不是男子汉大丈夫,不是迎风屹立、逆流而上的英雄好汉,不可以学禅。若不是光明磊落、只求心安的正人君子,也不配
10、学禅,若不是悲天悯人、矢志救世的大心菩萨,也不适合学禅。我们为什么说法是超越语言文字的?因为语言文字尽最大努力来表达,充其量只是相似,并不全等。而每个人见解不同,每个人资质不同,所以佛经上有盲人摸象的比喻,有人摸到耳朵,说像扇子;有人摸到肚皮,说像大锅;有人摸到腿,说像柱子都不一样,都不能窥见全体。古人参禅学道,走遍百城烟水,所谓“芒鞋踏破岭头云”,不辞千山万水、不辞辛勤跋涉,追求法的究竟。追求的是什么法呢?绝不是什么道理。真实是原本的,原本就没有什么道理。他们能获得的只是一种安详的心态。所以,安祥才是禅的生命.人,不管他的物质生活充实或贫乏,只要他心里非常安详就是在过着幸福的生活。不管他是处
11、在什么样的地位,过着什么形式的生活。如果心里紊乱不安,这种生活无疑是对生命的一种煎熬。我们看禅宗之典籍,像六祖腰坠石头踏锥舂米,甚至有人苦参苦学二三十年,他们所追求的是什么呢?绝不是追求神秘,因为真理是普遍的。普遍的就是一般的。一般的就不是神秘的。可知神秘决不是真理。他追求的不是神秘,又不是理论,是什么呢?就是内心的安详。每个人都有他不同的理念。叔孙豹主张人生三不朽是:立德、立功、立言。这是他的生活理念。李白秉烛夜游是他的生活向往。总而言之,有的人追求功业之不朽,有的人追求物质之享乐,有的人沦在蝇营狗苟、莫名其妙的自我迷失中.为而不有,善而不居什么是为而不有?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努力工作,都必须有自己的正业,我们努力追求良好的工作成果,但却不必因为自己没有得到相对的报酬而失望。每个人追求的应该是自我贡献的机会,而不是自我标榜、自我功利。我们报着这种心态去工作,就是为而不有。我们在努力创造,但是,并非为了自己占有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