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理学习题册答案大全第一章 绪论名词解释:1.兴奋性: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2.刺激:能为人体感受并引起组织细胞、器官和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3.内环境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机体的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4.自身调节: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5.反应:反应指有机体受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6.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7.负反馈: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平
2、衡或稳态,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8.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其方向与控制信息一致,可以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生理中,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9.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机体机能活动的控制、协调和统一。10.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代谢产物等) ,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简答题
3、1、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可从几个水平研究?答案:研究方法:研究水平:整体 、器官、 细胞和分子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3、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调节?答案:(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在人体机能活动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精确、短暂。 (2)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体液调节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自身调节的幅度和范围都较小。相互
4、关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相互配合,可使生理功能活动更趋完善。4、反应、反射和反馈有何区别?5、何谓内环境和稳态,有何重要生理意义?答案:人体细胞大都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而是浸浴在细胞外液(血液、淋巴、组织液)之中。因此,细胞外液成为细胞生存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使其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或自稳态。意义: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在保证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主动转运:一种需要能量与载体蛋白的逆浓度梯度的分子穿膜运动。如肠黏膜细胞从糖浓度低的肠腔摄取葡萄糖的过程
5、。2.被动转运:离子或小分子在浓度差或电位差的驱动下顺电化学梯度的穿膜运动。3.兴奋性: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重复) 。4.去极化:是指跨膜电位处于较原来的参照状态下的跨膜电位更正(膜电位的绝对值较低)的状态。5.钠钾泵:也称钠钾-ATP 酶,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的酶,钠钾泵可以将对细胞内相对高浓度的钾离子送进细胞,并将相对低浓度的钠离子送出细胞。6.绝对不应期:在兴奋发生的当时以及兴奋后的最初一段时间,无论施加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这段时间称为绝对不应期。7.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出现膜上的 Na大量开放,Na大
6、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8.跨膜信号转导:不同形式的外界信号作用于细胞膜表面,外界信号通过引起膜结构中某种特殊蛋白质分子的变构作用,以新的信号传到膜内,再引发被作用的细胞相应的功能改变。这个过程就叫跨膜信号转导。包括细胞出现电反应或其他功能改变的过程。9.阈值:阈值又叫临界值,是指一个效应能够产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10.超射:超射指在去级相中,由于 Na+的内流膜内的负电位降低并超过零电位而形成膜内的正电位,这一现象称为超射。11.阈刺激:在刺激延续时间和对时间变化率保持中等数值下,引起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12.兴奋收缩耦联:
7、兴奋-收缩耦联是指肌纤维的兴奋和收缩的中介过程。其包括三个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深处;肌质网对钙离子的释放和再摄取;肌肉的收缩和舒张。13.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14.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15.受体:能与细胞外专一信号分子(配体)结合引起细胞反应的蛋白质。分为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16.易化扩散:易化扩散又称协助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 如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 不消耗ATP 进入膜内的一种运
8、输方式。简答题1、简述细胞膜物质转运方式有哪些?答案: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胞吞和胞吐。2、何谓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如何?答案: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产生机制: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两侧的离子分部不同,以及不同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通透性的差异有关。安静时,在膜对 K+有通透性条件下,细胞内 K+顺浓 度差向膜外移动,使膜外正内负电位达到 K+平衡电位。3、何谓是动作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答案: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产生的一次可逆的、并且是可传导的电位变化。产生的机制为:包括锋电位和后电位,锋电位的上升支是由快速大量 Na+内流形成的,其峰
9、值接近 Na+平衡电位,锋电位的下降支主要是 K+外流形成的;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它们主要是 K+外流形成的,正后电位时还有 Na 泵的作用4、试述 Na+-K+泵的作用及生理意义。答案:本质:钠泵每分解一分子 ATP 可将3 个 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 k+移入胞内。作用:将细胞内多余的 Na+移出膜外和将细胞外的 K+移入膜内,形成和维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 Na+的不平衡离子分布。生理意义:= 1 * GB3 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 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 2 * GB3 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 = 3 * GB3 建立 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
10、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 4 * GB3 由钠泵活动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也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 = 5 * GB3 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5、何谓局部兴奋?局部兴奋有何特点?它与动作电位有何不同?答案: 阈下刺激虽不能触发动作电位,但是它能导致少量的钠离子内流,从而产生较小的去极化变化,但幅度达不到阈电位,而且只限于受刺激的局部。这种产生于膜局部,较小的激化反应称为局部兴奋。特点:(一)非“全或无”性,在阈下刺激范围内,去极化波幅随刺激强度的加强而增大。一旦达到阈电位水平,即可产生动作电位。可见,局部兴奋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必须过渡阶段。 (二)不能在膜
11、上作远距离传播,只能呈电紧张性扩布,在突触或接头处信息传播中有一定意义。 (三)可以叠加,表现为时间性总和或空间性总和。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的功能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不同:= 1 * GB3 局部电流是等级性的,局部电流可以总和时间和空间,动作电位则不能;= 2 * GB3 局部电位不能传导,只能电紧张性扩布,影响范围较小,而动作电位是能传导并在传导时不衰减; = 3 * GB3 局部电位没有不应期,而动作电位则有不应期6、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发生哪些变化?答案:细胞在发生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将出现一系列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低常期。7、神经纤维某点发生兴奋后,其兴奋是如何传导的
12、?8、什么是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试述其过程。答案:把肌细胞的电兴奋与肌细胞的机械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肌肉收缩并非是肌丝本身的缩短,而是由于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滑行的结果。过程:骨骼肌兴奋 收缩耦联的过程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步骤:(一)肌细胞膜的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处;(二)三联体把横管的电变化转化为终末池释放 Ca2+触发肌丝滑行(三)肌质网对 Ca2+的回摄9、.什么是前负荷和后负荷?它们对肌肉收缩各有何影响?答案:肌肉在收缩之前所遇到的负荷称为前负荷。它使肌肉在收缩之前具有一定的初长度。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与收缩前肌肉的初长度成正比,超过某
13、一限度,则又呈反变关系。后负荷是指肌肉开始收缩之后所遇到的负荷或阻力。当肌肉在有后负荷的条件下进行收缩时,肌肉先产生张力增加,然后再出现肌肉的缩短。在一定范围内,后负荷越大,产生的张力就越大,且肌肉开始缩短的时间推迟,缩短速度变越慢(等张收缩) ,且当后负荷增加到某一数值时,肌肉产生的张力达到它的最大限度,此时肌肉完全不缩短,缩短速度等于零(等长收缩) 。肌肉收缩时的初速度与后负荷呈反变关系第四章 血液循环名词解释:1.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2.全心舒张期:心室舒张期的前0.4s,心房也处于舒张状态,这一时期称为全心舒张期。3.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
14、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4.每分输出量: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又称心输出量。5.心指数:心指数是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6.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7.窦性节律 :窦房结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称为窦性节律。8.房室延搁: 兴奋在房室交界处的缓慢传播而至耗时较长的现象称为房室延搁。9.微循环: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10.心输出量: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11.血压: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1
15、2.收缩压:收缩压就是当人的心脏收缩时,动脉内的压力最高,此时内壁的压力称为收缩压,亦称高压。13.舒张压:舒张压就是当人的心脏舒张时,动脉血管弹性回缩时,产生的压力称为舒张压,又叫低压。14.有效滤过压:指促进超滤的动力和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15.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CVP ) 是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通过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置管测得,它反映右房压,是临床观察血液动力学的主要指标之一,它受右心泵血功能、循环血容量及体循环静脉系统血管紧张度3个因素影响。16.有效不应期:以心室肌肉为例
16、,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是指心室肌由0期去极化开始至复极到膜电位-60mV 这一段时间。17.等长自身调节:通过心肌细胞本身力学活动的强度和速度发生变化,使心脏搏出量和搏功发生改变,称为等长自身调节。18.异长自身调节:即心脏前负荷(心肌初长度) 对搏出量的影响。搏出量与前负荷有关,在 一定限度内前负荷增加搏出量增加。可见,心肌的收缩强度和速度是通过改变心肌的初长来实现的,故称为异长自身调节。19.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是指产生和控制心血管反射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分布在从大脑皮层到脊髓的各级中枢,形成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复杂网络。20.动脉压力感受性发射: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当动脉血压
17、升高时,这一反射过程引起的效应是使血压下降,故又称减压反射。简答题一、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答案:(1 )去极化过程:动作电位 0期,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下的 -90mV 迅速上升到+30mV,构成动作电位的升支。 Na+内流( 2)复极化过程: = 1 * GB3 1期(快速复极初期):膜内电位由+30mV 迅速下降到 0mV 左右,0期和1期的膜电位变化速度都很快,形成锋电位。 K+外流= 2 * GB3 2期(平台期):膜内电位下降速度大为减慢,基本上停滞于0mV 左右,膜两侧呈等电位状态。 K+外流、Ca2+内流 = 3 * GB3 3期(快速复极末期):膜内电位由 0mV
18、左右较快地下降到-90mV。 K+外流(3)静息期:4期,是指膜复极完毕,膜电位恢复后的时期。 Na+、Ca2+外流、 K+内流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有何特征?简述窦房结自律性的发生机制。三、试述正常心脏内兴奋的传导途径及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答案:传导途径 正常心脏兴奋由窦房结产生后,一方面经过心房肌传导到左右心房,另一方面是经过某些部位的心房肌构成的“优势传导通路”传导,即窦房结 心房肌 房室交界 房室束 左、右束支 蒲肯野纤维 心室肌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有(1)解剖因素:心肌细胞的直径是决定传导性的主要解剖因素,直径小的细胞电阻大,传导速度慢;反之,则传导速度快。 (2)生理因素:动
19、作电位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0 期去极速度愈快、幅度愈大,局部电流形成速度快、局部电流大,电流扩布的距离也愈大,兴奋传导快。邻近部位阈电位水平:邻近部位阈电位水平下移, 静息电位 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变小,从静息电位到达阈电位的时间缩短,邻近部位易发生兴奋,则兴奋传导快;阈电位水平上移,则兴奋传导慢四、什么是前期收缩?为什么在前期收缩后会出现代偿间歇?答案:如果在心室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之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收缩。由于期前收缩也有它自己的有效不应期。因此,在紧接期前收缩之后的一次兴奋传到心室时,常常正好落于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结果不能
20、使心室应激兴奋与收缩,出现一次“脱失” 。这样,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会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五、何谓心动周期?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活动是怎样的?心律加快时,对心动周期有何影响?答案: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正常成年人心率约为75次/分,因此每个心动周期为0.8秒.当心房收缩时,心室是处于舒张状态.在心房进入舒张期后,心室即进入收缩,称为心室收缩期.随后即进入心室舒张期.在心室舒张期前一段时间,心房已处于舒张状态,故心房与心室有一段共同舒张的时间称为全心舒张期.心动周期时间的长短随心率的快慢而缩短或延长.当心事加快时,心动周期持续时间
21、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相应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因此,心率增快时,心肌工作的时间相对延长,休息时间缩短,这对不停地搏动的心脏和心室的充盈是不利的。六、心房收缩对心脏射血起什么作用?答案:心房收缩挤入心室的血量约占心室充盈量的14,因此,心房收缩对心室充盈起辅助作用。此外,心室舒张末期一定的充盈量,并使心室肌增加一定的初长度,使肌肉收缩力量加大,从而提高心室泵血功能。如果心房收缩乏力,将会导致静脉内血液蓄积,压力升高,不利于静脉回流,也可间接影响射血。由此可见,心房起初级泵作用,对心脏射血和静脉回流都有积极意义七、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是怎样产生的?各有何特点?有何意义?答案:第一心音发生于
22、心缩初期,标志心室收缩开始,是由于心室肌收缩,房室瓣突然关闭及随后射血入动脉等引起的振动而形成。第二心音发生于心舒期开始,由于动脉瓣迅速关闭,血流冲击大动脉根部及心室内壁振动而形成。八、简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答案: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肌收缩力、静脉回心血量(前负荷) 、动脉压(后负荷)和心率九、试述动脉血压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答案:形成: = 1 * GB3 循环系统内的血液充盈:前提条件 = 2 * GB3 心脏射血和循环系统的外周阻力 = 3 * GB3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影响因素: = 1 * GB3 心脏搏出量:收缩期动脉血压变化明显,收缩压的高低反映搏出量的多少 = 2 * GB3 心率:心率增快时,脉压减小。= 3 * GB3 外周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