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毕业论文(20届)曹文轩成长小说中苦难密码之解读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小学教育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I摘要【摘要】在享乐主义泛滥的今天,儿童文学创作趋于“快乐文学”,淡化苦难,而苦难对于儿童心灵的成熟具有一定催化作用。曹文轩就主张,儿童文学需要苦难,将苦难视为其悲悯情怀的载体,并以“塑造未来的民族性格”作为儿童文学创作的最高宗旨。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阐述了其成长小说中苦难的具体呈现,以及他书写苦难的创作动因,并最终得出曹文轩成长小说书写苦难对当下儿童文学和少年儿童培养的启示。【关键词】曹文轩;“成长三部曲”;苦难;启示。ABSTRACT【ABSTRACT】TODAYISINTHEH
2、EDONISMRAMPANT,CHILDRENSLITERATURECREATIONTENDSTOBE“HAPPYLITERATURE“,DESALTSUFFERING,BUTTHESUFFERINGTOMATURITYOFTHECHILDRENSMINDWITHACERTAINCATALYSTCAOWENXUANARGUESTHATCHILDRENSLITERATURENEEDSUFFERING,HETAKETHESUFFERINGASTHECARRIEROFTHEFEELINGSOFCOMPASSION,ANDTHEULTIMATEAIMOFTHECHILDRENSLITERATURECR
3、EATIONIS“SHAPETHEFUTUREOFTHENATIONALCHARACTER”THISARTICLEWILLELABORATETHESPECIFICPRESENTATIONSSUFFERINGINHISBILDUNGSROMAN,ANDCREATIVEWRITINGOFMOTIVATIONSUFFERINGTHROUGHLITERATURESTUDYHEWRITESTHESUFFERINGOFCONTEMPORARYCHILDRENSLITERATUREANDCHILDRENOFMUCHENLIGHTENMENT【KEYWORDS】CAOWENXUAN“GROWTHTRILOGY
4、”SUFFERINGINSPIRATIONII目录1引言12曹文轩成长小说中苦难的呈现121曹文轩成长小说中苦难的具体体现2211自尊的挑战2212孤独的考验3213爱情的煎熬4214死亡的阴影422苦难,悲悯情怀的试金石53曹文轩书写苦难的创作动因631少年儿童过于安逸的成长环境632儿童文学创作趋于“快乐文学”633苦难生命的命定形式734自身经验的依托84曹文轩成长小说书写苦难的当下启示841对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启示842对少年儿童培养的启示9421小学语文书中悲剧类作品远离生活10422培养少年儿童的启示115结语1111引言郭沫若在20世纪20年代初曾言“人类社会的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
5、,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着手。”他曾明确指出“儿童文学的提倡对于我国社会和国民,最是起死回春的特效药。”他认为儿童文学对于民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曹文轩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是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实践者。作为北京大学教授的他,有着著名作家的头衔,却发现,在当今社会很多人沉迷于享乐,当痛苦、磨难突然降临时,这些人就变得手足无措,甚至埋怨时运不济。人生路上总是坑坑洼洼,不可能一马平川,当一个不识苦难的人,遇上了苦难,身陷困境之中,他又该如何呢如今我们实在有必要好好地思考苦难,探索其内涵。正是抱这种想法,讲述苦难成了曹文轩写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在他的许多小说中我们都
6、可以清晰地看到苦难的影子,如红瓦、青铜葵花、草房子等都描写了不同时代的孩子所面临的一些困境,而这些小主人公都以自己的赤子之心,战胜了苦难,从而获得了新生。曹文轩的儿童文学创作对于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启发。他的作品中始终贯穿着悲悯情怀,通过对悲剧、苦难的书写,引导儿童直面苦难,探索苦难的真谛,为当今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途径,当代中国儿童文学需要悲剧,需要悲悯情怀。2曹文轩成长小说中苦难的呈现成长小说起源于西方,该类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思想和性格的发展,叙述主人公从幼年开始所经历的各种遭遇。主人公通常要经历一场精神上的危机,然后长大成人并认识到自己在人世间的位置和作用。”这里
7、的“成长“,主要是指心理或精神的成熟,这意味着,个人有了更清晰的自我意识,逐步加快社会化的趋势,而且在协调个人选择和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我价值。而曹文轩惯以少年儿童为主人公,描写他们的成长故事。哲学上强调万事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存在。成长是生命中的必然状态,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成长就是一种质的飞跃,一场蜕变“儿童心灵的成长不是缓慢、均匀地随着日子的流逝而一天天渐进积累起来的,心灵成长的轨道上有一个个成长的关节,每个关节都是心灵急速飞跃的成长阶段。”而这些成长关节往往需要一定的契机来促成。曹文轩就牢牢抓住了少年成长的契机,即生活中的种种考验与变故,再现了少年儿童
8、的成长历程。这种考验与变故往往伴随着苦难,而一次又一次的苦难成为刺激少年成长的催化剂。90年代以来,曹文轩相继推出了草房子、红瓦、根鸟三部小说。这三部作品通过描写小主人公的遭遇,以及这些遭遇给他们所带来的希望、磨练、困苦,客观地反映了主人公成长经历的曲折复杂,被评论界称为“成长三部曲”。从这三部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曹氏少年儿童必是在一场又一场与苦难的搏斗中成长起来。曹文轩热衷于写苦难岁月、苦难生活和在苦难中挣扎拼斗的人们,他曾坦言“我喜欢在温暖的忧伤中荡漾,决不到悲痛欲绝的境地里去把玩。我甚至想把苦难和痛苦看成是美丽的郭沫若郭沫若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5郭沫若郭沫若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
9、出版社,19905MH艾布拉姆斯欧美文学术语词典Z朱金鹏、朱勤,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M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2222东西。正是它们的存在,才锻炼和强化了人的生命。正是它们的存在,才使人领略到了生活的情趣和一种彻头彻尾的幸福感。”正因为他如此看重这些苦难的考验,在其小说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苦难历练。21曹文轩成长小说中苦难的具体体现罗曼罗兰曾说“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这两位是姊妹,而且都是圣者。她们锻炼人类开展伟大的心魄。她们是力,是生,是神。但凡不能兼爱欢乐与痛苦的人,便是既不爱欢乐,亦不爱痛苦。凡能体味他们的,方懂得
10、人生的价值和离开人生时的甜蜜。”在成长小说中主人公经历一场又一场的磨砺,从而得到精神上的启迪,最终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肉体与精神的成长。曹文轩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人生历程中的种种经历都会对成长有所作用。他在小说中设立了各种磨难与考验,主人公在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中,战胜苦难,获得心灵的成长,灵魂的升华。211自尊的挑战所谓自尊,就是重视自我形象的庄重,保持人格尊严,从而赢得他人敬重的心理和行为。简言之,就是自我的尊严和尊重。一般来说,那些有着极强自尊心的人,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又有着强烈的自卑感。这些人的内心深处有那么一块敏感、柔弱的地方,不愿意被人提及,被人触摸。在曹文轩笔下就有这么一群自尊心极强
11、而又怀着自卑的孩子,他们不得不被迫接受他人和社会的有色眼光,在被动无奈中成长。以草房子中的男孩“秃鹤”为例秃鹤天生就是个秃子,他那颗光秃秃的脑袋成为他与众人关系紧张的根源。如桑桑和小伙伴们抢走秃鹤遮掩的帽子,挂在高高的旗杆上,以此来戏耍他。众人的戏弄使秃鹤倍觉难堪,他与大家的关系开始变得不可调和。他甚至开始自暴自弃“我就是个秃子,怎么样”为了报复,秃鹤做出了错误选择。在全校进行会操时,痛恨于他人对自己的轻慢与侮辱,秃鹤以意想不到的举动使油麻地小学失去了荣誉,使所有人颜面无光。但他也因此被大家孤立甚至于厌恶,对于一个少年而言,孤独与寂寞是何等的可怕。这种自尊与生理缺陷之间的碰撞,令秃鹤饱受苦果,
12、成为环境之外的边缘人。直到最后,他在会演中出色地扮演了一名秃头连长,将自己最不愿意给别人看到的一面搬到了舞台上,使学校在会演中得胜,才又赢得了众人的喜爱。当他在演出结束后,坐在河边哭泣时,成长的无奈震撼着读者的心灵。曹文轩曾在不同的文章中这样论述他对儿童的看法“儿童对他们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现实是没有力量的。即使孩子自身世界中的问题,他们也是无能为力的。”由于这种认识,曹文轩小说中的少年儿童总是无奈地挣扎、妥协,体现了少年儿童成长背后的无奈。如草房子中的杜小康,杜家原是油麻地首富,从小生活优越的杜小康是众人追捧的对象,犹如高贵的王子。但父亲一次偶然的翻船伤人事故却让杜小康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红
13、门开始衰败。不得不休学的杜小康为了维护强烈的少年自尊心,在别人面前,他“不免夸张的表现着他的快乐”。而内心却感到深切的孤独。想要东山再起的父亲带着他到远离家园的大芦荡养鸭子,面对被芦苇包围的小船,曹文轩曹文轩儿童文学论集M南昌21世纪出版社,1998曹文轩青铜葵花M南京凤凰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曹文轩草房子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曹文轩曹文轩儿童文学论集M南昌21世纪出版社,1998783杜小康有一种逃不掉的感觉。眼看即将收获的时候,鸭群因误入他人的鱼塘吃尽鱼苗而被扣下,他们又陷入一贫如洗的绝望。在芦苇荡的种种经历为杜小康完成了成长的加冕礼。他开始在油麻地小学门口摆摊卖
14、东西,成为家庭生活的顶梁柱。但是令所有人震惊的是,那个曾一直活在优越感中的杜小康,摆摊时竟无一丝卑下之态。他不怕被人笑话,他比油麻地的孩子们更早懂得了人情冷暖,世事艰辛。生活的巨变使杜小康逐渐变得成熟,在磨砺中逐渐成长。作者毫不吝惜地表达了对厄运中拼斗的自强少年的偏爱,他通过校长桑乔的口说道“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在这场维护自尊的斗争中,秃鹤学会正视自己,从而战胜自己,赢得认可;杜小康摆脱了优越感,在困境中思考,扛起生活的重担,获得称赞。他们都不知不觉中成长起来,但这种成长却又显得如此无奈而又被迫。在曹文轩小说中多的是这样的孩子,如山羊不吃天堂草中的明子在寒风大雪中,仍要
15、单薄地煎熬,蹲着等活干。面对如此艰辛的生活,明子没有听从师傅三和尚的诱导去偷没人看管的木料,而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固执而又坚持着乡下人特有的人格和尊严。212孤独的考验不同于一般的成长小说多描写少年儿童在家庭校园间的日常琐碎,曹式成长小说往往描写一些超出少年承受能力的苦难来磨砺少年。人都是群居动物,从远古时期到21世纪,孤独和寂寞对于人类而言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尤其是对于少年而言。孤独,其体现为个体对世界的一种出离状态。曹文轩对孤独的心理体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笔下的人物总是被莫名、无边的孤独感所压迫。这不仅是对年少生活的记忆,而是更多基于理性的成年人思考来照耀整个人类精神世界。在其小说中有很
16、多的少年经历了孤独,感受了隔绝在外的寂寞。红瓦中的马水清,在别人眼中,他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少爷,因为他很有钱,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可事实上大家都没有看到他光鲜背后的孤独。马水清自幼丧母,所谓的父亲缺席他的成长,除了给他物质上的满足,什么也没有。陪伴在他身边的亲人只有含着愧疚之心像仆人一般伺候他的爷爷,以及那至死都很安静的一直瘫痪床上的奶奶。没有人真正注意到马水清内心的孤独感,他就在这种冰冷、寂寞中长大,他对自己的人生充满迷茫,只有在“面对柿子树母亲亲手种下的时,他心理才会有一种绵绵流来的温暖”。对林冰的讨好在意,邀请林冰去自己的家,也是他无法忍受在那冰冷孤寂的环境中生活,希望有人能够陪伴。一个
17、正在成长的孩子,他的内心是那样烦躁,他面对爷爷时总显得不耐烦,斥责、差遣爷爷。直到爷爷过世,爷孙俩也没能消除这种隔阂。但是面对爷爷的死亡,马水清的心灵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令他无比的后悔、遗憾。正是在这种矛盾挣扎中,马水清的心灵快速的成长着。再如根鸟,那个毅然踏上寻梦之旅的少年,他正是感受到了生命中的孤独感,才选择了这条别人眼中不可思议的救人之旅。在旅途上,有着迷惑人心的种种诱惑,也有令人害怕的种种苦难。面对这些糖果或荆棘,根鸟也曾迷茫、无助,也曾感到寂寞、孤独,所以他变得徘徊,在前进的路上出现了许多逆行,返回去又折回来。而他的内心也在这徘徊中变得坚定、沉着、冷静。最终历经四个春秋,他来到了梦的
18、终点。根鸟的故事象征着成长的仪式,促使根鸟踏上“寻梦路”的不是“梦”,而是“路”。对于根鸟而言,紫烟已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反而是在寻梦路上的根鸟经历过种种磨难后,步入了成人世界。在曹文轩小说中一个恒久的主题就是人,主要是成长一族被命运所抛,在绝望之际,重新诞生的曹文轩红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韩永胜曹文轩少年成长小说研究J文艺争鸣,2006(5)4奇迹。红葫芦中的湾才懂得人世冷暖就因为自己的父亲是个骗子“被抛”在别人的冷眼里,忍受着一个人的孤独;山羊不吃天堂草中的明子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远离故土,跟随师傅去外面的世界闯荡谋生,但他似乎一直游离在那个世界之外,永远也不可能走进那个世界
19、。在曹文轩小说中尽是这样“被抛”之后的孤独、寂寞、无奈。213爱情的煎熬朦胧的爱情是少年时期心中最美好的青涩记忆,最纯真无暇的体验。曹文轩在接受新作文的采访时坦言“朦胧爱情是非常美好的东西,其实不必要大惊小怪。但是我希望把爱情放到美学范畴里面来做,不要把它简单看成一个生理的问题,也不要把它简单看成道德的问题,如果看成美学范畴的东西,它可能倒更容易把这个事情引向一个我们愿意看到的境界,我是这么看的。”正是怀着这种想法,曹文轩用成人锐利的目光捕捉到了少年们那份朦胧、纯净的情感,那种令成人们怀有无尽羡慕与无限感慨的青涩爱情。与成人的爱情不同,少年在成长中经历了一份独属于他们自己的“少年纯情”。如红瓦
20、中的主人公林冰对陶卉的暗恋。林冰每次遇到陶卉时总会显得不知所措,他总想在陶卉面前保持一种强者的姿态,就像所有的少男少女们那样,总是千方百计地在心仪的异性面前保持最好的形象。所以当林冰劳动时不小心摔倒在陶卉脚下,他会羞愧难当。当然此时异性的一举一动也会牵动少年的心,就像陶卉的歌声能使林冰心情愉悦。这些青涩情感带来的特殊体验对于林冰心灵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这场持续六年的暗恋,最终虽是以遗憾结局,但回味时,又不觉甜蜜。初恋是美好的,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无论时间如何流逝,陶卉的音容笑貌始终完美地保存在林冰的脑海深处,还有那与陶卉相处的点点滴滴,也都是林冰无法忘怀的。正是这样一段朦胧的爱恋,使林冰懂得
21、了珍惜美,成为他人生当中一笔宝贵的、美好的财富。其实在曹文轩成长小说中,不管是红瓦中的林冰与陶卉,谢百三与秋,还是草房子中的桑桑与纸月,抑或细米中的细米与梅纹,他们之间的爱恋都是一种朦胧的,“靠不住却又分明觉得真实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使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没有世俗的干扰,是那么的纯洁和美丽。这种超出时限的情感,没有开始,没有结果,大多随风飘逝,因为他们的追求不是所谓的结果,而是心灵的永恒。它还超越了空间的束缚,即使在现实的距离拉远,但心却是永远相连的。正是有了这段朦胧的纯情经历,小主人公们才逐步走向成熟。214死亡的阴影死亡是客观存在的,孩子的世界也有死亡,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忽视或避免这
22、个问题。儿童文学对死亡的描述,虽然对孩子而言有些残酷,但却反映了作家对生命、生存的关怀,也是作家心中关于生活、生存、痛苦和死亡本身的一种理解和情感表达,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草房子中的桑桑,这个昔日调皮捣蛋的孩子却得了一种怪病,医生们束手无策,都纷纷摇头叹息。桑乔(桑桑的父亲)不死心,背着桑桑到处求医,寻找偏方。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桑桑的身体逐渐消瘦,死亡的阴影笼罩在所有人的心头。在整个漫长而又艰辛的寻医治病过程中,桑桑在众人温情的鼓励下,慢慢懂事长大,学会了承担,学会了理解,也懂得了面对。尤其是当他为了履行诺言,用疲惫之徐妍“被抛”之后的神奇转变J名作欣赏(鉴赏专刊),2007(5)新作文只有苦
23、难和美才能抵达内心访著名作家曹文轩J新作文高中版,2005115躯将妹妹背上城墙时,那短短的一百多级台阶,见证了桑桑的成长。桑桑已经拥有了坚强的斗志,坦然面对死亡、和死亡搏斗的勇气,他更是明白了珍惜、尊重。在曹文轩成长小说中并不缺乏对死亡的描写。青铜葵花中葵花的父亲为了捡飘落水中的画稿,最终导致小船倾覆,溺死水中。作者对这一场景的描写是那样细腻、美丽,甚至有些不可思议,但这美丽中却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悲伤,年幼的葵花失去了相依为命的爸爸这世上她仅存的血亲。同样的那个蔷薇谷中善良、坚强的姑娘目睹了作为指挥家的父亲由原本的意气风发,到后来的苍老颓废,再到最后的自杀,给这少女带来了极大的震撼,甚至也想结
24、束自己的生命。曹文轩的成长小说中并没有对死亡讳莫如深,他将死亡直呈于少年儿童的面前,但他并非着力描述死亡的狰狞、可怕,而是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可贵,懂得生之美好。22苦难,悲悯情怀的试金石曹文轩的成长小说可以说几乎是一部少年的苦难史,那各式各样、层出不群的苦难一直伴随着这些小主人公的成长。他并非是为了苦难而写苦难,在他的苦难背后,在他文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中总隐藏着他对少年儿童的悲悯之情,读起来令人感动不已。曹文轩怀着同情意识,从平视的视角,用博大的胸怀,与小说中的主人公同欢乐共悲伤,展现了他的悲天悯人。在饱受苦难的境地和坎坷的遭遇中搏斗,获得启迪,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而对苦难的感受和体悟
25、程度成了曹文轩儿童文学中悲悯情怀的试金石。小说草房子中的纸月是父母私定终身的结果,出生不久母亲就不堪众人的冷眼投河自尽,父亲心灰意冷之下遁入空门,她从未感受过家庭的关爱与温暖。她没有享受过父母的爱护,在冷漠的环境中受尽了世人的歧视,几次转学都未曾改变自己的境遇,承受着不该她背负的苦难,而她却在这凉薄的境遇中逐渐变得懂事坚强。曹文轩的成长小说并不是为了体现对于乐感文化的反题写作,而给自己的作品打上苦难这一印记,作者满怀着悲悯和同情,努力探索在苦难中人性的真善美。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凉薄冷漠,显示出生命的高贵和健康的精神,这才是他悲悯意识的真谛所在。草房子药寮中那个始终温柔、镇定的温幼菊老师给读者留下
26、了深刻的印象。当所有人为桑桑的怪病担忧不已时,这个明明“弱不禁风”的女老师却表现的那样淡然从容。她哼的歌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就如作者所写“温幼菊会唱歌,声音柔和而悠远,既包含着一份感伤,又含着一份让人心颤的骨气和韧性。”当大家都在想方设法为桑桑寻找治病良方时,只有她静静地守在桑桑身边,给桑桑勇气。“别怕”,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给人无限的力量。她的从容镇定仿佛在告诉桑桑死亡并不可怕,她给了桑桑战胜死神的勇气和力量。草房子中还有一个无私为孩子治病,不顾自身安危去沟里救孩子的秦大奶奶。她自私、孤独,而又善良。她的举动表现了她对孩子们无私的关怀之情。曹文轩始终以同情和理解去抚慰人生中的不满和辛酸遗憾,
27、对于那些与困境、厄运搏斗的人们给予由衷的赞美。在他对苦难、对跌宕起伏的人生的同情和叹息中,包含的是对真善美的探索和对人类尊严的肯定。曹文轩曾坦言“我认为情感是文学的生命,悲悯情怀是文学存在的理由。”他就是以此为理念,在其成长小说的苦难中蕴含着悲天悯人的情感。他渴望能为儿童的美好精神筑好根基,打好底子,理直气壮地宣称“文学的职能在于为人类社会的存在提供和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性基础,而这一基础中曹金合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悯情怀探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2)123曹文轩草房子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刘伟见悲悯情怀是文学存在的理由访著名作家曹文轩先生J中国图书评论,1999(10)456理
28、所当然地应包含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悲悯情怀。”正是这种饱含怜惜、同情的悲悯情怀牵引着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在经历风雨之后重沐阳光,让他们在经历幽暗、困苦之后成长起来。3曹文轩书写苦难的创作动因曹文轩曾言他的儿童文学创作不是为了给儿童以乐趣,而是要塑造“精明强干”的未来民族接班人。“儿童文学作家应有这种沉重感和崇高感。对人类负责,首先是对民族负责。儿童文学作家应当站到这样一个高度来认识自己笔下的每一个文字。儿童文学作家应为健全民族性格、提高民族的质量以至人类的质量做出贡献。”正是这种使命感,曹文轩毅然选择苦难这个主题来书写他的成长小说。31少年儿童过于安逸的成长环境曹文轩在青铜葵花的后记中尖锐的指出当下中
29、国,在一片“苦啊”的叹息中,开始了对快乐的疯狂吮吸。我们看到的景象,大概是那个宣扬享乐主义的西方都望尘莫及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世界沉沦于一派轻飘的、浮泛的、没有任何精神境界的欢愉之中。欢乐,欢乐,再欢乐,欢乐到死。现在的少年儿童就生活在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他们有着无比优越的物质条件,但人情却显得日益凉薄,人与人之间越发冷漠。这种环境中的少年儿童在物质生活上得到过分满足,精神世界却又极度贫乏。人类学家泰勒说“儿童是未来人的父亲。”儿童既是我们的前身,又是我们的未来。所以作家有责任有义务用他们手中的笔探求生命的本质,探寻纯洁朴实、健康向上的童心来构建和谐的人性。儿童的同情心在物质条件丰富而人文
30、资源匮乏的今天显得更加淡漠,大家颇有种冷眼看世界的味道。而曹文轩曾对同情作过较细致的描述,他对同情下的定义是“一个人处在一种悲剧性的境况中,另一个人面对着,心灵忽然受到触动,然后生出扶持与援助的欲望。当他在进这种扶持、援助之时或在完成了这种扶持援助之后,心里感到有一种温热的暖流在富有快感地流过,并且因为实施了他的高尚的行为,从而使他的人格提升了一步,灵魂受到了一次净化,更加愿意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去实施这种高尚的行为。”因此,作者才会塑造出那么多具有同情悲悯意识的儿童形象来体现生命在苦难中表现的坚强高贵。拥有一颗懂得关爱和同情的心是悲悯情怀的前提条件,而儿童则需要在成人的引导下感悟、体验这种爱
31、心。曹文轩正是明白关爱、同情他人是需要后天学习的,因此他在他的儿童文学中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了充满爱心的生活条件,希望使孩子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正面榜样的表率作用下,对他人的不幸遭遇充满关心和同情。32儿童文学创作趋于“快乐文学”欧阳修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儿童文学作家要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忧患意识,而如今儿童文学苦难的缺失对于儿童而言是情感体验的缺失。近年来,一直强调儿童文学作品要尊重儿童、贴近儿童,由此而出现了大批描写当代少年儿童生活的“快乐文学”作品。尊重儿童的观点并没有错误,但一味顺从儿童就显得不恰当。特别是一批校园写曹文轩小说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217曹文轩曹文轩儿童文学论集
32、M南昌21世纪出版社,199840曹文轩青铜葵花M南京凤凰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243246浅议儿童人文教育的缺失HTTP/BABYSINACOMCN/NEWS/20050823/103217912SHTML,20050823曹文轩小说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2167手、少年作家强调描写原汁原味的生活,在媒体炒作中受到热烈追捧。于是,作家们纷纷“蹲下身来”,将文学简化成了有趣、搞笑的故事,艺术创造简化为简单再现。正像青年评论家谭旭东所言“许多儿童文学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都市贵族化倾向和消费主义写作的取向,儿童文学作品不再是对强者少年的描写,不再是对底层儿童的生活和情感的再现或表现
33、,而是追随都市商业化进程和休闲文化的脚步,淡化苦难,表现快乐成了许多作家的创作原则。”如此创作倾向,致使部分儿童文学作品缺乏深度,过于轻浮,仅仅是为了表现儿童生活的舒适快乐而存在。儿童文学需要苦难,需要悲剧。当然我们对苦难意识的呼吁并不是意味着对“儿童文学应该是快乐的文学”这种观点的否定。曹文轩认为,“快乐”两个字应该是“快感”,这种快感应该包括喜剧快感,也包括悲剧快感。但是快乐并不等同于单纯肤浅的享乐。不论在人生还是文学中单纯的“快乐”是浅薄、轻飘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快乐”和“苦难”看成对立的存在。“快乐”只有有了“苦难”作为基础,才是有分量的快乐,有内涵的快乐,真真正正的快乐。悲剧文
34、本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单纯感受悲剧而存在的,而是为了让我们远离悲剧而存在。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悲剧文本比喜剧文本具有更重要的成长价值,从悲剧文本中更能有所得。33苦难生命的命定形式曹文轩写作理想是追求人自然亘古常新的美,以及人心在任何处境,尤其是面对苦难时所散发的光芒,他希望能写出在苦难中人心的美丽与坚强。但是在如今这个人类生存环境不断被破坏的时代,人心似乎变得越来越冷漠,人与人之间仿佛都阻隔了一道厚厚的墙。曹文轩称他自己的写作是“混乱时代的文学选择”,而他的选择则显示出一种悲剧意味,他坚持对苦难的诠释和思考,肯定苦难对人生的价值,也显得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曹文轩的笔下,苦难不是生命的意外而是生命
35、的常态。他在青铜葵花的后记中说“苦难几乎是永恒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曹氏成长小说并不是简单的对苦难进行展览,进行悲愤的呼号,而是冷静地将它当成生命的命定内容。在写这苦难时,曹文轩并没有去追问、质疑造成这些苦难的历史或是社会层面的原因,在他的眼中“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苦难,苦难绝非是从今天才开始的。”虽然造成苦难的原因也许各有不同,但是苦难却是永远存在的。曹文轩并没有去追究苦难的缘由,而是对苦难的内涵进行重点思考,苦难对生命及成长又有何价值与意义,而人们在面对苦难时又该持何种态度。苦难对于我们生命的价值是什么呢我们看到,在他的成长三部曲中,那些少年儿童并没有被苦难摧毁,反而是经过这些苦难
36、的磨砺折射出他们人性的璀璨光辉。草房子中的细马这个蛮横、倔强的孩子过继后不得邱二妈的欢心,在将被送回的关头,看到二爷家遭受的灭顶之灾,毅然选择了留下。邱二爷病后,他在寒冬腊月去挖柳须,使得双手裂口,血染镐柄。二爷去世后,邱二妈的精神出了问题,离家出走,细马找了七天七夜。为了给邱二妈治病,他卖掉了全部家当。在二妈病愈后,细小的肩膀挑起了所有重担。他在苦难中渐渐成长为有担当的小小男子汉。李东华直面儿童世界的苦难兼评曹文轩长篇儿童小说青铜葵花D中国儿童文学年鉴,2005李东华直面儿童世界的苦难兼评曹文轩长篇儿童小说青铜葵花D中国儿童文学年鉴,2005曹文轩序A曹文轩白选集M武汉湖北文艺出版集团,长江
37、文艺出版社,2006曹文轩青铜葵花M南京凤凰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243246李东华直面儿童世界的苦难兼评曹文轩长篇儿童小说青铜葵花D中国儿童文学年鉴,20058诚然,曹文轩笔下的苦难是少年儿童成长必要的考验,是他们生命中必然的存在。但是,曹文轩并非为苦难而书写苦难。在苦难面前,所折射出来的那种脉脉亲情以及所激发的创造力,让我们看到了苦难的价值所在。正像作者所说的“有些苦难,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苦难结伴而行,就像美丽的宝石必经熔岩的冶炼与物质的爆炸一样。”34自身经验的依托曹文轩的作品往往倾向于对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少年成长生活的描写,
38、对于他们成长中的苦难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他的这种倾向和他二十多年的农村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他在青少年时代经历了生活的艰辛及命运的转折,让他对生活的理解有所沉淀。对于一名儿童文学作家而言,自己少年儿童时代的深刻体验是其进行创作的根基。安徒生奖获得者德国著名作家凯斯特纳在谈及创作经验时说“因为我能历历在目地回忆起儿时的往事,我便以这一才能作为创作的资本”很多儿童文学作家心中都珍藏着童年的记忆,那些有关童年的生活片段和深刻感受是他们进行创作的原动力。有人问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她写作时是否在自己的孩子或自己的孙子辈身上汲取灵感。林格伦回答说“世界上,只要一个孩子能给我以灵感,那便是童年时代的
39、我自己。给孩子写作品,不一定自己要有孩子。为了写好给孩子读的作品,必须得回想你的童年时代是什么样子的。”的确一个人是否能成为儿童文学作家,不是因为他了解儿童,而是了解他自己的童年。曹文轩成长于江苏盐城,在他的作品主人公多是乡村少年,故事的背景也大多是江南乡村。“回忆童年的生活经历,回忆故乡的乡俗民情,回忆母亲的慈爱辛劳,已成为儿童文学创作思维定势的一种定向路标与创作题材取之不尽的一口灵感泉眼。”童年、故乡以及成长时期的记忆与体会是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根基。曹文轩的成长小说是以他成长时期的回忆为依托而进行的写作。当我们阅读曹文轩的作品时,可以发现几乎他的每部少年成长小说,都充满了苦难,是什么原因促
40、使他如此乐于不断地讲述苦难呢他曾经说过“我个人认为一个人必须写经验,这些经验与你的血肉相连,不是你后天观察出来的苦难给了我幻想的翅膀,我用幻想去弥补我的缺憾和空白,用幻想去编织明天的花环,用幻想去安慰自己,壮大自己,发达自己。苦难给了我透彻的人生经验,并给我的性格注进了坚韧”正如文学评论家曾镇南指出,草房子和红瓦中的主人公“叫桑桑也好叫林冰也好,这两个人物所具有的作家本人的自传色彩,都是那样浓重鲜明。”4曹文轩成长小说书写苦难的当下启示曹文轩的成长小说中少年儿童承受苦难,战胜苦难,这些成为他们人生成长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曹文轩的作品中,无不透露出他对民族未来的深切希望。在这些作品中饱含着深刻的悲
41、剧意识的同时,又透射出爱与美,使人不至于沉溺于悲痛苦绝之中,激发人们为美好生活而不止息的奋斗。41对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启示何为“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适合不同年龄的儿童阅读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是向少年曹文轩青铜葵花M南京凤凰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243246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M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324王泉根儿童文学的审美指令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157曹文轩曹文轩儿童文学论集M南昌21世纪出版社,1998103曾镇南素眼看逝川,白描忆旧雨J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9(7)9儿童进行审美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增长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纵观如今的儿童文学界
42、,我们很少看到对强者意识和苦难意识的张扬。很少看到对贫困儿童苦难的生存环境的关注,又有几人敢于而且成功地正视少年儿童生活与心灵的苦难、困顿。儿童作品中多的是寻找亲人、寻找财宝过程中打倒恶势力的象征性的苦难,很少有描写现实生活中切实存在的贫穷落后、疾病灾祸、命运遭遇而造成的少年儿童生存的困境与苦难的心灵体验。这种悲剧的缺乏,对苦难的不重视,在儿童文学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漏洞。在文学史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著名作家的写作中都存在苦难美学,比如雨果、罗曼罗兰、托尔斯泰,又如众所周知的童话大家安徒生。安徒生的一生有过许多不幸,但他却写下了最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在他的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43、对温柔而坚强的人心的赞美,以及对苦难的悲天悯人,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等。这些带着强烈的悲剧色彩的童话,至今令孩子们和许多成年人感动不已。事实上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一度也对“苦难文学”有着深切的关注。如叶圣陶的稻草人,又如张天翼一系列的童话和儿童小说。继他们之后也有许多作家写了众多“苦难”题材的小说。在他们的作品中包含着对苦难的哲理感悟,更有心灵在苦难侵袭之后所挺立的庄严、美好。所以,我们的时代需要人们理解苦难,并以一种优雅的风度迎接苦难。我们的文学需要苦难美学,它使我们深入地思考人的命运和心灵,真正懂得了人生。然而现如今悲剧意识的缺位必然导致精神底色的单调和贫瘠,必然使人缺少一种对人生的
44、深层次思考和认识,容易使人流于浮夸。儿童文学缺少这种现实苦难的渗入,使得少儿们一个个像住在象牙塔中,做着公主王子的美梦。曹文轩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还将继续下去。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那种处变不惊的优雅风度。”在曹文轩“成长三部曲”中的小主人公们无论面对什么苦难,始终都保持了这种优雅风度,即坚守做人的尊严,在厄运面前坚持做命运的强者,而这正是苦难美学的现实意义。刘士林在苦难美学中思索怎样利用从祖先传承下来的充满苦难内涵的精神资源,成为真正的人。他从纯哲学的角度来思考苦难美学的意义,将人的感性能力提高到精神生命本体论的境界。而曹文轩则是从文学的角度,对苦难美学的意义进行
45、了阐述。曹文轩在享乐主义泛滥的今天坚持对苦难的诠释和思考,坚持苦难对人生的价值意义。“儿童文学作为形象化的生活教科书,有责任让儿童的眼光看得更远一些,脑子变得复杂一些。在看到光明的同时,也注意到生活中还存在着落后、腐朽的东西;既为今夭的生活欢笑歌舞,也要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更要看到前面还有许多艰难险阻正在等待着他们去克服,要有吃大苦、耐大劳的思想准备。儿童文学要培养的是战士,是搏击长空的雄鹰,而不是躺在安乐窝里的庸人,躲在屋檐下的燕雀。”42对少年儿童培养的启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在1988年世界教育报告的前言里指出“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
46、留下了什么样的子孙后代。”如何培养精明强干的接班人值得我们去深思。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曹文轩青铜葵花M南京凤凰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246刘士林苦难美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谭杰、刘翕儿童文学中的苦难意识及美学价值以安徒生童话为个案研究J山东文化月刊,2006(2)10421小学语文书中悲剧类作品远离生活什么是悲剧文本就是以悲剧为结局的或具有悲剧情节的悲剧性文学作品,通常包括戏剧、诗歌、小说、记叙文、人物传记等文学样式。观照如今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所选的悲剧类文本有许多远离当今少年儿童的生活。以下为人教版小学语文部分教材中悲剧类和悲喜剧类文本的统
47、计。表421人教版小学语文部分教材中悲喜剧类和悲剧类文本统计表所在册数悲喜剧文本悲剧类文本第五册灰雀、掌声、盘古开天地、给予树无第六册检阅、争吵、她是我的朋友、西门豹和时间赛跑、夸父追日第七册巨人的花园、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给予的快乐去年的树、卡罗纳第八册中彩那天、尊严、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永生的眼睛、普罗米修斯、渔夫的故事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梅花魂、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青山处处埋忠骨第十册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第十一册无怀念母亲、穷人、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第十二册无十六年前的回忆、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从上述统计中不难看出,人教版教材编辑时是有悲剧
48、意识的。没有在中低段安排悲剧文本,而是在三年级时以悲喜剧文本为过渡,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悲剧的滋味,然后逐步增加悲剧的分量。这样的安排十分合理,也充分考虑到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是,就所选的课文而言,有许多远离当今少年儿童的生活,令孩子们才生一种这些悲剧、苦难都是作者臆造的,或都是些象征性的苦难,难以理解、想象,如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渔夫的故事等。在语文课本无法满足少年儿童时,课外阅读材料此时就可以发挥作用,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鲁迅先生曾言“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常常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的苦难命运,凸显人的精神力量和人格,表达对人的价值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所以
49、,悲剧是一种最震撼人心的艺术。它因对美的毁灭从而所产生的情感冲击,是别的作品无法比拟的。悲剧给予学生的震动使他们警醒,将悲剧视为参照,才能使他们更好地认识喜剧,才会领悟到自己是如此幸运,从而加倍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为了少年而能更好地理解这些悲剧文本,我们在选择时要慎重,尽可能选择要贴近儿童生活的悲剧类文本。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J语丝,1925(15)11422培养少年儿童的启示如前文提到的,如何培养精明强干的接班人,这是曹文轩写作的缘由,也是现在的教师所需要思考的。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活动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要开放,教师要以自己的意识、思维和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和带动学生。而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仅凭原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是不够的,加上在现使用的语文教材中悲剧类文本大多远离儿童生活的情况下,儿童文学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儿童的语文学习和精神成长,对于儿童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养成,对于小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在选择儿童读物时应更显慎重。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丰子恺曾将圆满的人格比喻为一只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