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考核方案一、总则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准,具有估价教学效果,鉴定教学质量的功能,还具有导向、诊断、激励、改进功能。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该标准。1课堂教学评价原则(1)全体性原则: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都得到发展。(2)全面性原则:教学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3)主体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扬教学民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4)发展
2、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既要关注全体的发展,又要关注个体的发展;既要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又要关注个体的个性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现实发展,又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5)导向性原则:根据教学改革的动向和发展趋势,结合学校教学中反映的问题,调整部分指标内容,使教学改革按预定目标发展。(6)多元性原则:转变教学评价思想,由对教师的教学督察,转为学生、教师、专家、领导多元参与的课堂会诊活动,主要目的在于发现教学问题,并由此制定改进方案,提高教学质量,积极、稳步推进课程改革。2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指标体系本评价标准由四部分组成,包括:课堂教学评价表、课堂教学观察表、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反思表、课堂教学评价学生调查
3、表。课堂教学评价表,用于教学专业人士和学校领导,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认定和评估;课堂教学观察表,用于听课教师课堂采集信息,并作出基本的分析;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反思表,由于教师作课后,自己分析课堂状况,发现存在问题,以便于改进;课堂教学评价学生调查表,从学生学习视角,重新审视课堂教学,以便于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课堂教学标准兼有服务、指导和评估的功能。3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重视定量对信息的有效采集,也强调定性方法的运用。4信息收集途径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成果分析法等结合使用。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估标准 量化评分符合新课程标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
4、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2 分) 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发展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2 分) 目标定位(6 分) 根据教学内容,遵从教学规律,制定合理、适切的教学目标。(2 分) 根据教学的需要,注意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展开。(2 分) 教学目标(10 分) 目标调控(4 分) 在基本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2 分) 情境设置(2 分)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愤悱学习状态。(2 分) 根据学习内容,适当讲授,重视规律的把握和生活的再现,以取得良好的讲授效果。(2
5、分) 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注重知识的消化和运用,教学比较扎实,具有实效性。(2 分) 对知识信息进行提取和整合,通过调整教学环节,使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顺畅有效。(2 分) 知识呈现(8 分)挖掘知识的人文内涵,注重体验和感悟。(2 分) 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2 分) 兴趣激发(4 分) 增强教学感染力,使高昂的学习兴趣保持较长的时间。(2 分) 注重发展思维能力,问题设置合理,能触发学生的思维活动。(2 分) 思维点拨(4 分) 及时发现学习思考中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恰当的点拨,以促进思维的发展。(2 分) 习惯培养(2 分)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上课习惯,并
6、给予科学的学法指导。(2) 知识点清晰、知识量适中,重难点得到突破。(2分) 教学活动的组织合理、有序,学习效率较高。(2分) 教师能够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课堂生成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课堂预设,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2 分)教师能快捷果断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体现良好的教学导向和教学机制。(2 分) 教学流程(40 分)课堂调控(12 分)课堂结构合理,教学措施得当,给学生留有充分思 维、充分想象、充分质疑和充分探究的时空。(2分)不机械地照搬教案,不把学生当作配合教师教学的工具,不出现即问即答、无研究价值的形式主义的问答。(2 分)师生人格平等,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活动。(2
7、 分) 坚持正面评价为主,允许学生解答问题有错误,不冷言冷语讥讽、羞辱学生,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2 分)承认个性差异,鼓励个性发展,并注意因材施教,使各类学生都有展示、表现和成功的机会。(2 分) 师生交流(8 分)转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2分) 教师教态亲切自然,仪表端庄大方,衣着整洁得体,举止稳重文明,富有亲和力。(2 分) 教师仪态(4 分)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进入课堂,并保持始终。(2 分) 课堂语言使用普通话,语言流畅、准确、清晰,音调语速适当。(2 分) 语言表达形象生动,逻辑性强,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2 分) 教学语言(6 分)能够恰当使用
8、体态语言。(2 分) 开掘语言表达、挂图、卡片、投影等传统教学媒介的使用潜力,并辅之于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2 分)教学手段(4 分) 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整合的优势。(2 分) 教学常规(16 分)教育渗透(2 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进行德育和美育渗透,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2 分) 课堂氛围(2 分)师生互动,教学共鸣,知情交融,课堂气氛和谐、民主。(2 分) 学生乐于动手动脑动口,精神饱满,思维活跃,情感愉悦。(2 分) 学生做到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学习能力得到提高。(2 分) 学生表现(6 分) 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善于发表独
9、到的见解。(2 分) 教学过程顺畅,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有显着变化。(2 分) 教学效果(16 分)目标达成(6 分) 学生学习态度认真,形成知识内化,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人生观。(2 分) 师生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实现教学相长。(2 分) 教学特色(2 分)有一定的教学创意,教师的特长在教学中得到展现,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特色。(2 分) 深入挖掘教材,善于进行知识的提炼和整合。(2分) 联系生活实际和原有知识,提高知识的消化率。(2 分) 资源整合(6 分) 通过图书馆、网络、社会调查等渠道,搜集相关资料,解决学习问题。(2 分) 教学资源(8 分)资源生成(2 分)课堂预设和生成处理恰当,充分展开师生、生生、师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培植生成新问题、新知识、新认识。(2 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2 分)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2 分) 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注意因此施教,没有教学死角,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发展。(2 分) 既重视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也强调从文学、文化的视角介入,对人生和社会问题予以关注,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2 分)教学理念(10 分)理念运用(10 分)尊重语文学习规律,重视涵泳、诵读、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