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与建设思路浅析2016.3.15.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233548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与建设思路浅析2016.3.1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与建设思路浅析2016.3.1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与建设思路浅析2016.3.1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与建设思路浅析2016.3.1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与建设思路浅析2016.3.1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职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与建设思路浅析摘要: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核心装备之一,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各行各业,本文对比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及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对滞后性,阐述了职业学校机器人应用专业建设必要性与紧迫性,并明确中职机器人应用专业的办学定位及思路。关键词: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应用专业 专业建设思路正文:一、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建设背景1、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工信部于 2013 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 2020 年,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 3-5 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 810 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

2、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 45%以上,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员工拥有工业机器人数量为 100 台以上,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2003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仅约为 1500 台,到了2013 年需求量达到了 28200 台,在 10 年的时间内增长了 13 倍左右 1。2015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已超越 5 万台大关;预测 2016 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

3、之所以能有如此迅速的增长,主要源于以下三点:(1)劳动力的供需矛盾。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劳动力供给下降,在很多产业,尤其在中低端制造产业,劳动力供需矛盾非常突出,这对实施“机器换人”计划提出了迫切需求。(2)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随着全球制造业转移的持续深入,先进制造业回流,中国的低端制造业面临产业转移和空心化风险。因此,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制造模式,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发展效率,完善工厂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革。工业机器人的大量应用,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3)国家战略需求。工业机器人作为高端制造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制造 2025 ,机器人方面,围绕汽车、机械、电子

4、、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2.佛山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按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 年) ,2015 年至 2017 年这三年期间,广东省将累计推动 1950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 。这些企业将集中在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家电、五金、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民爆、建材等行业。佛山市关于机器人产业的研究报告显示,2014 年佛山市核心智能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大约是 600 亿元,有规模以上的智能装备企业 322 家

5、,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 39 家,其中超 10 亿元的有 5 家。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新兴装备制造业规模为 290 亿元并力争 3-5 年内实现 1000 亿元产值。2015 年南海区政府和广东工业大学合作在南海高新区成立广东大数控装备研研院,引进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 40 多家,全球四大机器人生产企业之一日本安川、国内华中数控、香港顾高等机器人本体生产型企业均在南海设厂生产。二、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现状1、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国内大学、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刚刚起步,而培养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一线应用人才的中职业学校目前还在偿试,教育部也还没批准相关的专业目录。当前社会的

6、普遍反映是:工业机器人虽然很热门,人才缺口巨大,但是由于教育滞后的原因,学校普遍没有建立工业机器人专业和相应的实训工作站,当前从事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现场编程、维护等岗位的人员主要来自对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毕业生的二次培训,而且短期培训难以达到岗位要求。2、地区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缺口大根据 ABB、库卡、发那科三大机器人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在佛山及周边地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两千多家,人才缺口达 2000 人左右。目前库卡在佛山地区的装机量一千多台,需要工业机器人应用型专门人才近千人;ABB叶晖经理表示,不仅其客户需要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机器人自动化线维护等方面的人才,公司本身

7、也需要大量从事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等工作的专门人才。随着佛山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预计未来 35 年,工业机器人的增速有望达到 25%,高技能人才缺口将逐年加大。因此,我认为工业机器人专业已经到了不是建设的必要性问题,而是紧迫性问题。三、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定位工业机器人作为一种高科技集成装备,对专业人才有着多层次的需求,目前常分为主要分为专家型研发工程师,系统集成、方案设计与应用工程师,调试、技术支持工程师,操作及维护人员四个层次。根据我们走访的企业调研,在日常实际生产应用中技术支持工程师、操作及维护人员所占的比例最大,两者占到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岗位的 80%,其中调试、操作及维护人员岗位

8、正是我们职业学校的机器人专业毕业生出口。所以作为职业学校,以培养工业机器人调试工程师和操作及维护人员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工业机器人理论知识基础、熟练地工业机器人操作能力和丰富地工业机器人调试与维护经验。对于这些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于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和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部分应用人员可以在 3-5 年时间培养发展成为技术支持工程师以及及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技术型销售人员。四、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思路1、校企业合作共建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训中心借助于南海区政府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在狮山科技园开设的广工数控装备研究院平台,通过引企进校、主动走出去与企业联手合作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实训中心。以五位

9、一体实训中心规划建设理念为指导,建设集实习实训教学、技能考核、师资及企业职工培训、技能竞赛、教产研发服务于一体的中职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示范实训中心,与企业共同搭建一个培养工业机器人研发及应用人才的平台,打造职业教育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的示范性基地,也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和发展提供一个展示舞台,促进佛山地区乃至整个华南地区制造业向智能化改革的步伐。2、探索并构建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教育部目前还没有设定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目录,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更无从说起。我认为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立足于岗位群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基于岗位群来搭建实用性的课程平台 2。这需要大量的企业岗位应用

10、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做调研及实践专业访谈会来获得部分;并在工作中边实践边探索,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社会调查与研究,不断对课程内容进行修改与补充,实现了教学内容与机器人应业相关职业需求零距离的贴近;随时根据岗位变化的需要,增添了与生产环节和工作任务需要紧密关联的课程,不断丰富了教学内容。3、引进并培养一批技能过硬的师资队伍目前我校的师资队伍基本上都不是科班出身,通过企业人才引进和培训转化现有的专业教师两种方式是解决工业机器人师资队伍紧缺的有效措施。短期内应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选送教师到数控装备科研院、培训机构、机器人集成企业、机器人应用企业进行短期或中期的实践培训;在加强现有教师培训的同时,

11、加强人才引进的力度,引进高层次型、实践型人才,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4、让学徒制打通与本土企业合作通道目前工业机器人应用型人才需求紧俏,从最近走访来众多本土机器人集成商企业了解到,应用型企业顾虑更多的不是资本投入,而是设备采购以后有没有人会用,所以他们基本上都是设备配专用人才的捆绑采购方式。面对这样的企业人才需求局面,我们应发挥我校在佛山地区的辐射和影响力,主动打通与本土企业合作通道,让企业进校园、让学生进企业,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让企业从一开始便参与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并依托本专业资源优势,利用本专业的软硬件资源,把专业建成行业、企业员工或社会劳动力培训基地。五、结束工业革命,教育先行。国家中国制造 2025战略需要底层支持,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应提前布局,做好机器人人才培养的准备。当然,在当前新形势下,要快速推动机器人专业人才的培养,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已经显得较为薄弱。必须采取校企联合、合作共建的模式,将企业的机器人实际应用经验、研发经验与学校教学模式相结合,共同推进工业机器人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参考文献:1 2014-2018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前瞻网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