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毕业论文(20届)窦桂梅主题教学研究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小学教育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2摘要【摘要】随着世界各国母语教育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我国也紧随时代的步伐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当然令人欣慰的是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本文就对窦桂梅老师提出的主题教学进行了剖析,将主题教学的思想内涵等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出来。【关键词】主题教学;新课程改革;窦桂梅ABSTRACT【ABSTRACT】ASTHEMOTHERTONGUEEDUCATIONREFORMAROUNDTHEWORLDTOCARRYOUTVIGOROUS,CHINAHASALSOFOLLOWE
2、DTHEPACEOFTHEERAWERETHENEWCURRICULUMREFORMTHENEWCURRICULUMREFORMPROCESSTHEREHAVEBEENMANYPROBLEMS,OFCOURSE,GOODNEWSISTHATTHEREHAVEBEENMANYNEWEDUCATIONALIDEASINTHISPAPER,THETEACHERMADETHESUBJECTOFTEACHINGDOUGUIMEI,ANALYZED,IDEOLOGICALCONTENTOFTHETHEMESUCHASTEACHINGPRESENTEDASCOMPLETEASPOSSIBLE【KEYWORD
3、S】THEMATICTEACHINGNEWCURRICULUMREFORMDOUGUIMEI目录3摘要IIABSTRACTII引言11、课程改革现状211国内外母语改革现状212新课程下教师众生相及反思32、窦桂梅与主题教学521窦桂梅成长之路522主题教学提出的背景6221三个超越6222主题教学的提出63、窦桂梅主题教学内涵731何为主题教学及如何确立主题732主题教学探索的三条途径833主题教学的三个维度84、窦桂梅主题教学反思841课堂教学反思8411晏子使楚反思9412圆明园的毁灭反思1242主题教学的教学思想思考14421如何做有尊严的教师14422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15
4、423如何寻找内容与形式的契合16参考文献16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错误未定义书签。1引言新课程改革给小语界造成的冲击是巨大的,它使一部分的教师开始站在教育改革的潮头,成为人人称羡的“弄潮儿”;当然它也使一部分教师觉得自己与时代脱节,索性固步自封,做一只将头埋进沙堆的鸵鸟;更多的教师则是,他们希望接受新课改的洗礼,希望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希望自己能够为新课程改革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站在教育的潮头成为那令人羡慕的“弄潮儿”,就好像不是每一位士兵都可以成长拿破仑。但是,同样,每一个有梦想的士兵都希望成为拿破仑,每一位有职业追求的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够发光出彩。本文就将
5、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着力分析新课改以来一直受许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瞩目的“主题教学”,作为窦桂梅老师多年辛苦总结改进的成果,“主题教学”有其不可忽视的巨大的潜力与可推行性,将“主题教学”放在课改的大背景,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进行剖析,希望能对广大的一线教师稍有裨益。21、课程改革现状11国内外母语改革现状母语是一个国家各民族间交流与联系的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英、美、俄等发达国家先后开展了课程改革和大纲修订工作。21世纪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育,为了能在21世纪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各国都对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尤其是对母语教育。日本一贯坚
6、持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学生的学习也必须以国家的需要为出发点;二战后,日本向美国看齐,重视学生的内在价值,对传统文化则弃之如敝屣;1977年的课程标准修改,由着眼“语言应用力”,向着眼于“系统语言教育”发展;21世纪新学习纲要修订则贯彻大纲化、弹性化的原则,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社会生活必要的基础性教育内容的同时,扩大选择学习的范围,发展个性,发挥创造性。在美国,英语课所占的比重最大,小学占3050,初中为22左右,;分语言、文学两类,每类再分必修、选修,在重视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使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各种技能协调发展,为学习其他学科打好基础,最终为终身发
7、展打下基础。错误未定义书签。俄罗斯在20世纪末进行的课程改革中,在重视自然科学教育的同时,将人文学科的比重由45增加到50。语文学科在普通学校教学计划中所占的课时最多,比例不断提高19671968学年为241,19741975学年为259,19851990年为2641998年起,11年制6天学习日的为265,5天学习日的为293;10年制6天学习日的为255,5天学习日的为282。语文学习包括不同层次的必修与多样的选修。错误未定义书签。波兰,将母语教学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综合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从学前教育到小学教育的温和转变。教师在基础教育的课程表基础上管理所有课程,以学生的活动调整
8、工作、休息时间。第二阶段,以“块的教学”为主。学习科目是集合成不同的块,比如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和技术。其中不包括数学课、体育课和宗教/伦理。阶段三,既关注学生的独立爱好也关注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爱好。虽然母语教学在许多国家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并且仍在不断努力,但是不可否认,由于各种历史或人为的因素,许多国家的母语课程改革仍然任重道远。一份关于津巴布韦地区儿童语言偏好的调查报告就指出孩子喜欢英语胜过他们的母语。在当地,英语比修纳语和恩德贝勒语更重要,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的思想灌输,他们告诉孩子,英语对他们未来的影响更大。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孩子对母语变得不积极甚至生疏。在修那和恩德贝勒地区,为了孩子
9、的就业优势父母往往选择英语。是否会英语可能直接导致孩子在将来是否可以得到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母语明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孩子和家长对于英语更积极是因为其能带来的实际好处更多。如何转变母语的颓势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必须更多地发现母语的好处并将其传播开来,因为很多媒介和参与者并没有意识到运用母语在儿童学校教育的最初几年的好处。显而易见,在津巴布韦母语教育的江明比较中外对母语教育地位、作用的研究J中学语文教学20019MOTHERTONGUETECHINGINPOLANDTHEDYNAMICSOFCHANGEL1EDUCATIONALSTUDIESINLANGUAGEANDLITERATURE216
10、5176,20022002KLUWERACADEMICPUBLISHERSPRINTEDINTHENETHERLANDS3推行仍然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在我国国内,小语课长期以来存在着“一言堂”,“满堂灌”等现象,在小语课堂上没有所谓的独特性,没有学生的发言权,教师的话便是权威,便是不可辩驳的真理,在这种“师道尊严”的氛围中,一个个未来的爱因斯坦、爱迪生被扼杀了,一个个没有个性的教师意识的复制品诞生了。幸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世界课改潮流的影响下我国也开始了对课程教育的现状进行反思,适时地提出了新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改革中,为了顺应国内外课改的潮流,我国也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数年下来,新课
11、程改革的现状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则喜在,总有一些具有自觉性和前瞻性的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大潮中敢于迎接挑战,自觉成为新课改的“弄潮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新课改添砖加瓦。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改革,她的“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的课改命题;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的霍懋征老师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的教育理念;吉春亚老师的语文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母语情怀、语文素养的教育主张;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及其操作体系;刘云生老师将“心根”的概念引入语文教育,主张在语文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要关注儿童的心灵,孕育心灵的灵质,加强心灵的建构;孙双金老师自成一派的“情智教学”;王崧舟老师
12、的“诗意语文”;薛法根老师的“语文组块”教学;于永正老师的重情境创设、重随机批改、重生活应用、重多方训练、重全体参与的“五重教学法”;支玉恒老师开创的“以读代讲”之风,创立的“自主发展点拨启导”式教学等都是当代小语界领军人物在新课改中取得的成就。12新课程下教师众生相及反思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前进的步伐虽没有因为各种阻力而停下来。但不可否认的是小语教育界的各种痼疾也是由来已久,新课程改革、新的教育理念想要在全国范围内取得更大的成功仍然其路漫漫。中国的人口基数决定了教师必定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对于这样一个个体参差不齐,良莠不等的群体来说,一项新政策的推广无疑要面对重重阻力。加之一线教师在理论水平、文
13、化程度、所处地区甚至是年龄差距以及个人思想观念的不同,新课程要想在全体教师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并非易事。从广大一线教师对新课程的态度就可见一斑。放眼小语界,无法真正从本质上理解新课程并接受新课程的教师并不在少数,这些教师一般表现出顺从型、激进派、追星族和反思派四种形式。顺从型教师的心理特征是跟走着(跟着考评,跟着领导,跟着感觉)。他们认为语文课程的性质只是从“工具性、思想性”,“工具性、人文性”的口号改变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已,对于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却不去涉及。对课程中的“三维”目标,这些教师显得无能为力,教学中常常“依样画葫芦”,画得不像,就换种方式或者索性奉行“拿来主义”,在心底奉
14、行跟着领导走,跟着“时髦”的理念走,但是却不能从内心反思领导、理念这样转变的原因,久而久之才发现自己已迷失在这样的“顺从”中了,教学失去了自我,学生在自己的教育下也是迷迷糊糊,一事无成。相较于顺从型教师的“随大流”,激进派的教师则显得更希望有所作为。他们有美好的教育理想,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和进取精神,率先挑起了贯彻新课标的大旗,率先在课堂上引进“合作学习”,实践“研究性学习”,唱响“平等对话”、“张扬个性”等弘扬人文精神的主旋律。然而物极必反,激进虽是他们的大优点却也是他们自自己在教育路上理智面对新事物的大局限。他们对于新课程改革秉持着一种“绝对真理”的态度,对传MOTHERTONGUEUSAG
15、EINLEARNINGANEXAMINATIONOFLANGUAGEPREFERENCESINZIMBABWEGAMUCHIRAITSITSINDAMBATHEJOURNALOFPANAFRICANSTUDIES,VOL2,NO4,JUNE2008李文广小学语文教师“众生相”J江苏教育20055B4统的教学他们不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味地批判传统教育,对新课程又没有静下心来潜心研读,理解精妙。这样的态度使得他们的课堂往往流于形式,乍一看似乎是新课程的典范,仔细一琢磨却发现合作流于热闹,探究流于发呆,自主流于随便。又由于这些教师对传统教育的不屑,他们的课堂轻工具性,学生的基础往往不扎实,有时嘴
16、上说的天花乱坠,但是却没有真正内化的东西。这样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怕比传统教育培养下的更不如。“追星族”以青年教师为主。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教育主管部门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相继推出了一批跨世纪的所谓“新生代”名优教师,把他们当做贯彻新课标的“形象大使”、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代言人”。这些青年教师听着“明星”的课,读着“明星”的文章,模仿着“明星”的做法参与课改,实践着新课标精神。这些教师表面上看是是紧跟时代的步伐,跟着教改的潮流,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但是他们所有的努力都只是流于形式,他们模仿的只是“明星”的表象,而不是去深刻反思“明星”成为明星的真正原因。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课改
17、,课改目前的进程,最本质的是他们对于课改没有自己的看法,总是随着明星的“大流”,一路紧跟。相较于前三种教师,反思型的教师无疑是最先进的。他们低调,不随声附和,对课改和教学保持审慎的态度。他们认为要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有所扬弃首先继承;其次改进;第三才是要创新。针对“工具语文”和“理性语文”有失偏颇的情况提出了“和谐语文”;针对教材单一的情况提出了“开放语文”;针对语文教学中要增加“关于”语文的东西,反思派提出了要将“简单语文”进行到底的主张。“反思”顾名思义是对过去的思考,这也正是反思派的弱点,这些教师常常反思过去的教学实践,有时也从反思中展望一下未来,但是他们却很少关注“现在”,简单地说她们不
18、能把反思成果指导实践工作,这使得他们的反思成为徒劳,并不能对自己的教学提高有所帮助,还是流于新课改的潮流之外。新课改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新课程改革下到底需要怎样的教师呢一、能将人文性与思想教育区分开来的教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新课标的创新,在课堂中教师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文性的东西。于是乎课堂上便出现了千奇百怪、形式多样的所谓“人文教育”,倡导爱国主义,鼓励树立远大理想,以圣人标准来要求学生。如果这是课文的应有之意那也就无可非议,但是往往教师教学这些“人文”的东西时是生拉硬扯才与课文搭上边的。有些老师在上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就大肆渲染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简直将这一堂语文课当做了爱国主义
19、教育课来组织实施,这样的人文性未免显得牵强。语文课的人文性体现的是语文课本身的特点以语言文字为依托,离开了对文字的感悟,对文本的理解,其人文性也就无从谈起。语文的人文性应该是学生人生底蕴的一种熏陶与培养,应该成为学生日后人生中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一种魅力,而不是牵强附会地灌输那些连教师自己都不认同甚至反感的东西。教师需要明白人文性中确实有思想教育,但是不是所有思想教育的东西都符合人文性,特别是针对具体的某堂课而言更是如此。二、能在新的教学形式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中取得平衡的教师。新课标理念下,教师有了更多的自主权,纵观课改过程中诞生的新教法林林种种一箩筐,可是不难发现这些新教法往往带有明显的个人印记
20、。前文提到的几位著名课改人物,他们的教学方法是新,但是却并不是适合每一个教师,他们也是经过自己长期摸索,深思熟虑,在传统教学形式基础上的新发展。他们的课堂上并不是只有独创的见解,他们的课堂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形式,只是他们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点。然而新课改中一些没有主见的教师往往将新教法拿来就用,而不考虑是否适合这堂课,这篇课文,这些听课的学生。甚至有些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紧跟时代的步伐,乱用新教法,在完全没有必要合作讨论的课上让学生讨论得“热热闹闹”,对完全没有必要的问题,深挖再深挖,以显示其对教材研读之深,殊不知已经使学生“混混沌沌”了。最典型的新教学形式只怕就是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了。新课改以来
21、,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被广狄彪走出教改误区回归语文本色J吉林教育08/20095泛引入,多媒体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将声音、画面、动画融为一体,对学生理解感悟的确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然而物极必反,纵观现在的小语课堂,多媒体几乎成了必不可缺的手段,许多教师上课伊始便用形象生动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整堂课下来就看到学生的眼睛紧随着课件的变换而不断转动,而真正需要感悟的东西留了多少在脑子里,真是不敢深究。有些教师甚至不顾课堂教学的规则,以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画面来代替学生独特的阅读感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这样的精心设计下,语文自身的东西常常就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使语文课看起来像是音乐课、
22、美术课或者欣赏课。多媒体的泛滥剥夺了学生多读感悟的机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小语课堂上切不可丢了“读”。只有在“读”的基础上,在已有所感悟的基础上适当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传统的教学形式并不是只有糟粕,它同样有许多的精华,新课改下要求教师能对传统教学形式与新教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课堂的和谐统一。三、能正确处理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师。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传统的“满堂灌”、“老师激情澎湃,堂下倒头一片”的教学形式已经被新课改否定了。在新课改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对话的主体,教师不再是高
23、高在上的“知识贩卖人”。这一转变让许多教师变得畏首畏尾,索性将课堂变成“随意的天堂”,课堂上完全放任自流,美其名曰自主、合作、探究,还学生主体地位。事实上,小学生并没有完全自主学习的能力,仍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是引导者。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开启智慧的大门。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地位,但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需要在平等的氛围中发挥“首席”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四、能正确处理主流价值观与学生独特性的教师。新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于是许多对新课标理解不透彻但又不敢违背新课标精神的老师就索性支持学生的任何见解,即使学生的见
24、解违背了主流价值观,教师也一味鼓励其创新性。新课标虽然提出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独特感悟,但是学生的独特见解不应该违背主流价值观,不能只为了追求标新立异,教师应该在学生主流价值观出现偏差时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以帮助学生树立与主流价值观相适应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如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中,教师让学生评价白骨精,就有学生说白骨精很聪明、很执着。而白骨精作为反面人物,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白骨精的所作所为是危害了别人的利益,是错误的,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这两个词的近义词即狡诈和顽固等。正确处理主流价值观与学生独特性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课堂应对能力与完善的自身素质。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它的理念是先进的,整个课
25、改的氛围显得热闹非凡。但是作为一线的小语教师,对于新课改要沉下心来,认真研究,走出误区,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并非易事。也许对窦桂梅老师主题教育理念的剖析能使我们更好地看到新课改的得失。2、窦桂梅与主题教学21窦桂梅成长之路窦桂梅,当代小语界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任教于全国名校清华附小,并任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编委她头顶上的光环确实令无数的小语教师直感叹望尘莫及,可又有多少人能真的体会其成长的艰辛。许多教师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总是推说自己学历太低跟不上潮流,或者说自己没有时间,抑或是说自己理论水平不够总之有各种各
26、样的借口。看到别人成功的光辉容易,但是看到别人成功路上的艰辛难。窦桂梅在1986年从吉林师范毕业时的学历只是中师,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之初还从事了5年的行政工作。她从不抱怨自己学历低,正如她自己所说她起点不高,但是她知道缺啥补啥,在那6些年里,甚至是她成名后的时间里,她也从来不忘记学习,她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知识,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寻找支撑点,她积极地阅读扩大自己的视野,光是读书笔记就有几百万字。她将那些内化的知识烹调成一堂堂饕餮盛宴,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相比之下,那些诸多借口却不愿静下心来好好研读新课标,实践新课程的教师是否会感到一丝丝惭愧她的成功无非是在向我们阐释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只
27、有脚踏实地地付出,才会有回报。22主题教学提出的背景过去,我国的小语教育总是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教师思想僵化,教法单一,学生没有主观意识,是任教师拨弄的玩偶,整个课堂效率低下,没有活力。窦桂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认识到语文教育,尤其是小语教育,必须要体现一种人文的关爱。必须从语言习得的特点入手,从人的素质发展的规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在这样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她以“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为出发点开展了题为“语文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的教改实验。三个超越是主题教学的前身,在三个超越的基础上,主题教学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221三个超越一
28、、学好教材超越教材新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部分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窦桂梅对教材的超越从阅读量上就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六年中精选180篇,泛读84篇,精讲72篇,略读24篇。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低段学生的阅读以故事为主,中高段则开始始接触儿童文学、杂文、随笔等,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在六年时间内扩大古诗词的积累。二、立足课堂超越课堂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扩大教学资源意识,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扩大学生的视野。在窦桂梅老师的课堂上,教材并不仅仅是上课的唯一资源,她常常
29、将生活中或自己阅读中发现的知识引进课堂,她的学生见识广博,思维的广度往往超过教材的限定。她相信结构主义认为的“部分之和大于整体”,因此她常常与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她相信不仅课堂上有语文,生活中同样处处有语文。三、尊重教师超越教师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贩卖人,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是平等的地位。窦桂梅认为,鼓励学生超越教师其实也是教师自我超越的一种形式。既然教师不能终结真理,那么就蹲下身子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真理。让学生找到好孩子的感觉,把批判、思考、领悟的机会交还给学生,启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超越意识。这个超越的过程
30、中不仅有知识的积累与体验,还有教师与学生的激情碰撞,探寻真理的乐趣。222主题教学的提出“三个超越”之所以能在全国取得一定的影响,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语文教育的“少慢差费”现状。无论从“大语文观”的角度,还是从为学生打好“人生的底色”的角度来说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反思之后,她发现自己的教改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对教材与课堂的超越只是限于改良良的层面,时间久了之后,这些改良的知识片段就会被遗忘或者孤立,难以实现整合。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为了优化自己的教学,她开始思考如何立体建构一个教学体系,在主课堂上做到合理高效,追求
31、“教学最优化”从新课程观的高度,在“三个超越”上又有所超越。她希望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和教师能全情投入其中,将语文教学中零散的片段串联起来,使这些知识成为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实现三维目标的最优化实现。在不断思考与探索中,终于成就了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主题教学。3、窦桂梅主题教学内涵31何为主题教学及如何确立主题孙春福在窦桂梅“主题教学”的课程论关照(上)一文中根据窦桂梅的阐释将主题教学定义为“主题教学”就是从精神和生命的层面,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并整体构建课堂教学,实现真正的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张微在由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谈起一文中认为主题教学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更不是在原有教材基础上
32、的资料扩充,而是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有效地结合。那么窦桂梅本人眼中,主题教学又是怎样的呢在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中她这样定义主题教学是在“三个超越”基础上的又一超越。根据西方统整课程理论与比较文学中的母题研究,结合儿童自身特点和学习现状,以及课程单元,从教材自身建构层面,提出“主题教学”。在语文课程概念下,进一步从生命的层次,哲学的高度,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着力于文与人、语言与精神的同构,整体构建课堂教学,以期更好地实现“三个超越”的一种思想。由此可见,主题教学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窦桂梅在研读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并在“三个超越”的基础上的又一创举。窦桂梅老师将教学中各个相对
33、独立的环节和部分称为“散落的珍珠”,而主题教学这一思想则正好是线。她希望通过主题教学这一条线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来,并最优化地表现出来,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部分相加的效果。更直白来说,主题教学下的课堂是是围绕着一条既定的线,即主题来开展的。通过这一条线,将课标要求的双基与发展学生的情感统一起来。主题教学有三个特征一是丰富性容量大、密度高、效果强;二是基础性充分利用教材的“主题”组构、建构、整构教材,在扩大学生阅读量时,关注学生阅读质量;三是发展性教师既当“设计师”,又当“建筑师”,充当着母语课程资源的实施者和开发者的双重角色。主题教学诚然先进,但“主题”从何而来根据窦
34、桂梅的描述,不难看出主题是从那些有丰富哲学性或人文性、文化性的作品中挖掘出来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句子、关键词、哪怕只是一个符号。她认为这些词语必须要有一个共性连着孩子的精神世界。只有那样的词语才可能对孩子产生影响,只有这样的主题教学才能为孩子打下人生的底色。当然并不是说主题就是整堂课的全部,主题只是一个核心,根据所确定主题的特性,或纵深或辐射来深化主题教学,最后升华整个课堂,升华学生的精神。主题是课堂的灵魂,无主题不成课堂,但主题又可分为单一主题和多元主题。根据对窦桂梅的教学实例分析可以看出她的课堂大多是单一主题教学的。比如晏子使楚中的“尊重”主题,秋天的怀念中的“好好而活”主题,圆明园的毁
35、灭中的“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主题等。主题的确立还必须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认知发展水平,低年级最好以感性的,直观的主题的为主,中高段可以选择理性的,富有哲理性的主题。孙春福窦桂梅“主题教学”的课程论关照(上)J研究与探索(语文版)20071张微由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谈起J中国德育第2卷第12期2007128总之不论何种形式的主题都必须努力站在一个高度,让教学从高处、大处着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益。经过主题教学的不断深化,这些主题会成长在学生的人生长中,成为未来精神发展的一个个精神的“脚印”。32主题教学探索的三条途径主题教学下主要探索的是“主题讲读”、“主题作文”和
36、“主题阅读”这三个方面。一、主题讲读主题讲读是窦桂梅老师研究较长,比较深入的一种教学路径,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将在下面的“课堂反思”部分加以深入地分析。总的来说,主题讲读就是以“一篇带多篇”的形式来组织讲读课文,通过课外材料的补充深化课文内涵,扩大课堂的容量,深化主题。二、主题作文主题作文即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情感表达,通过知识、生活、情感的积淀,在重过程的积累生成中,让语言在这些因素的诱发下自然生成,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激发出来。主题作文的宗旨,就是关注作文与做人,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提升学生生命的质量。三、主题阅读主题阅读主要是指读书课。这
37、里的“主题”既指某一篇章的“主题”,也指一本书的主题。通过阅读,在同一主题下,选取更多的作品来阅读,让学生全方位地感悟理解。可见,主题阅读教学的研究是基于教材主题教学的延伸。可以通过推荐书目和开展阅读研讨课两个方案来实现。33主题教学的三个维度窦桂梅主题教学的三个维度分别是指温度、广度、深度。一、温度。窦桂梅认为没有情感的课堂就像一口枯井,主题教学的课堂温度应成为首要前提。在她的课堂上,最常见的就是暖暖的感觉和文字带来的暖暖的触动。她强调课堂要有温度教师应该先有温度,很多“优质课”的热闹、喧哗正是缺少了温度才会让人少了怦然心动的感觉。她的课堂上,一字一句总是饱含深情,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总是暗含深
38、意。她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够做到“课始激情始生”,“课中悟情情更浓”,“课终喑情情未了”这三情共振,以使课堂显得温暖人心。二、广度。广度是对“超越教材”的发展。实现课文广度上的拓展需要教师具有“课程”意识,能够从教材中一篇课文出发,对资源进行整合重组。这些年,窦桂梅进行了许多的尝试实践,从朋友亲人等主题单元的尝试,到落叶、圆明园的毁灭再到秋天的怀念等课文主题的教学,她一直努力从整体上构建课堂教学,进行主题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向着语文的广度扩展。三、深度。什么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印象深刻窦桂梅认为,只有在超越教材,超越教师基础上,有深度的课堂才能成为学生人生的底色。深度是在广度与温度的积淀中真正存留学生
39、心底的一抹生命底色。窦桂梅的课堂不仅有温度、广度、深度,有情感的激荡,还有教学艺术的追求,在她的课堂中追求“三种审美”,即语言美、视觉美、空灵美。4、窦桂梅主题教学反思41课堂教学反思窦桂梅自成名以来执教了许多的课文,这些课文既推广了她的主题教学理念,也为更多一线教师提供了课改的参考蓝本。下面就通过对窦桂梅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篇课文晏子使楚、圆明园的毁灭9来分析其课堂主题教学的得失。411晏子使楚反思主要教学步骤一、抓课题、隐含主题1、背古诗引出牌匾上的“规圆矩方”2、解读牌匾中的“矩”,解释晏子中的“子”是对古代男子的尊称,自由说关于晏子的故事3、引出课题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字词及课文大意
40、二、依文字铺垫主题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故事,相机指导学生的字词与理解三、品文学深化主题1、解读第一个故事,出示外交官的话(晏子的语言,虽给人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是在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谈不上真正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引发学生的思考议论(1)学生自由表达看法(2)回归文本感悟“看了看”,并与韩信胯下受辱比较(3)体会这一细小的动作中看出了晏子的什么品质2、解读第二个故事(1)理解文本中“拱了拱手”“严肃地说”“故意笑了笑”等词的深刻含义(2)体会晏子的品质3、解读第三个故事4、再次回顾三个故事四、理文化解构主题1、引出历史学家的话(一个人的智慧不能代表国家的智慧,一次
41、外交胜利并不能获得国家永远的尊重。“晏子使楚”与国家的真正尊严无关),小组讨论2、自由交流3、引入狼和小羊,体会楚王尊重晏子还有齐国的国力做后盾这个因素。4、回归文本,从“楚王应该尊重齐国的,但楚王不敢不尊重的却是晏子这个人”中体会“每个人的尊严”的含义。提炼出文章“个人尊严到国家尊严到每个人的尊严”这一层层递进的线索。五、改编歌曲结课晏子使楚是窦桂梅最具有代表性的主题教学实践之一,以往教师总是把这一课当做思想品德教育或者历史知识课来上,不是大篇幅地介绍当时的社会情况就是不断宣扬学生要学习晏子的机智和勇敢。窦桂梅则不然,她经过仔细研读文本,并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提炼出了“尊重”这一主题,这无疑是
42、一个创举,当然这也预示着必定要面对更多的赞赏或是批评。作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是不怕批评的,她认为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检验,主题教学这一理论才能更加完善。作为一堂精心准备的课,它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而这些地方也是窦老师一直坚持的。这堂课是窦桂梅大语文观的深刻体现。用“规矩”教学生为人处世;用韩信胯下受辱让学生思考;用狼和小羊打开思维的局限;用历史学家、外交家的话引发学生思维撞击“原滋原味”一向是窦桂梅对语文课的主张,语文课应该萦绕着浓浓的语文味而不是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在上一堂历史10课、思品课或者是故事课。这语文味使窦老师的课堂因为有了恰到好处的温度而显得温暖,富有张力;各种课外材料的运用扩
43、大了课堂的宽度;而文字、文学、文化三个层次,个人、国家、每个人的尊重,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课堂的深度得以实现。吴群英老师这样评价窦桂梅的晏子使楚站得有多高,看的就有多远。她认为一个教师的基础决定起点,起点决定认识,认识决定目光所达到的距离。同济大学的陈家琪认为这一课对学生而言是栽培生命,自由生长的一课。张康桥认为课堂中“所有的思都是诗”。许汉将这一课定义为“平凡的课文不平凡的教学”。曾玉华、刘仁增两位老师在语文课加法减法皆须做一文中肯定了窦老师对于文本的独特处理11。的确,研读完窦老师的课堂实录,看完窦老师精彩的教学视频,我们能深深感受到窦老师的那种为学生生命奠基的认真与负责。这篇课文的教
44、学让学生多角度、广渠道、深体会地理解课文的内涵,获得人生的体验,整个过程充满温度、广度、深度,而这一切既是由窦老师的自身素养决定的,也是由其孜孜不倦的教学追求自觉引导的。小学教育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来简单阐释便是栽培植物,是在一种最接近天然最接近农耕状态下的栽培。栽培的对象是学生的心灵,教师应该精心地栽培他们,为他们提供光照和水分,保证他们的健康自由地成长。那么栽培些什么窦老师的课堂,栽培的是有生命的,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词语。怎样自由当窦老师出示外交家和历史学家对于晏子的两种不同态度时,她没有框定对的和错的,而是让他们自由思考,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心里的想法。正是这些思考,这些表达,这些交流让
45、学生更加理智。真正有生命的东西是学生不断发展的思想窦桂梅抓住了“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一以往在教学中被教师忽略的细节,进而从这一细节出发引导学生慢慢领悟从个人尊严到国家尊严再到自我尊严的跨越。最后让学生明白要做一个有自我尊严的人,这正好与她所提炼的课文主题“尊重”相契合。她在为学生种植的是一种成长的姿态,是一种叫做“惊异”的姿态。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唤醒儿童本性的“惊异”,在冲突中,学习由动机走向目的,让孩子那富有童趣而不乏智慧的见解随处可见,面对不同的意见,总是“求同存异,引领追寻”,让学生体会到思考着就是美丽的错误未定义书签。这在以往的教学中是非常平凡的一课,平凡到教师只是将课文情节分析完
46、后就匆匆结课,但窦桂梅没有,她总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她尽心挖掘课内外素材,多种方式语言训练,教出了叙述课文缺乏的语文味;用哲理的思考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层,加强了思维的训练,扩大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辅助教材的引用,使单薄的课文显得厚实有深度12。在这一课上,她将着眼点从“怎么教”转移到“教什么”,用“尊重”为主题,打通晏子这条主线和楚王这条辅线。让学生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推敲和感悟,理解人物形象,删去了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为了拓展文本,保证课文的深度,窦桂梅在教学中安排了许多围绕主题的语文实践阅读,这些阅读文本是她在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并结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加以取舍,在学生学习的疑难处呈现,帮
47、助学生思考的深入,拓展思维的深度的颇具匠心的体现。整堂课既有温度又有效度。在该加则加,该减则减的基础上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凭借辩论和理性的思考,去深化、判断、发现、构想、表达,打开定势思维的禁锢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观。当然,作为仍在不断完善中的教学理论,主题教学并不是完美无瑕的,在实践中,它或多或少存在听窦桂梅老师讲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曾玉华刘仁增语文课减法、加法皆须做听窦桂梅晏子使楚一课有感小学教学设计2006年第5期12许汉“平凡”的课文不平凡的课堂窦桂梅老师执教晏子使楚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200711着一些不足。曹建召在语文课应“加”什么一
48、文中,对窦桂梅晏子使楚一课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商榷。首先,课前应该“加什么”其次,应该加哪些“问题”最后,应该加哪些“拓展性内容”13是他对窦老师这一课的三问。王荣生教授则对窦老师的定篇提出了一些意见,他认为窦老师对这一课的文本定位模糊,以致采取的教学策略使教学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不难看出从诗歌到“规矩”的过渡显示了窦桂梅对于课堂的敏锐,但从“规矩”到课文的导入部分却给人孤零零的感觉,因为“规矩”和晏子的机智,有胆识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如此导入多少显得生硬。如果能以“尊重他人”或“获得他人尊重”为导入的切口就会显得顺理成章。其次看教学流程,新形势的语文课要求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利用率,简言
49、之就是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窦桂梅老师的课堂活跃但是却让人觉得师生之间的问答过于频繁,有些问题并不是非常有效,甚至有些赘余,只是为了调动气氛或者说是单纯的随心所至。比如窦老师问学生“尊重”一词的意思,这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显得过于简单,有效性欠缺。但后文中关于历史学家和外交家不同观点的讨论则显得“有效”。再看对文本的挖掘与拓展,为了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窦桂梅选择了晏子的一系列动作来加以重点阐释,但事实上这只是晏子单纯的肢体动作,除了表现他的冷静、沉着并没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因此窦老师的挖掘难免显得牵强。如果把重点放在问题的设计上或许会合适很多。如结合胯下受辱,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同样是侮辱行为韩信可以忍但晏子不能忍,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明白“小不忍则乱大谋”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差别。窦老师的狼和小羊一文的引入同样显得牵强,狼吃小羊是动物天性,而窦老师希望引导学生理解要得到个人尊严还需要强大国力的支持,于是引导学生将狼喻为楚国,将羊喻为晏子是不是有欠妥当呢在定篇上,可以判断出窦老师是将文本定位为历史故事的,那么根据王荣生关于“定篇”的主张,文章的思想感情应该就在文本的文字中,只需要通过对文本的“悟文品字”便可理解课文的“主题”,如果教学中有涉及到对晏子所作所为的评价,那么评价的依据似乎不是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