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师德建设“学习笔记1. 何为师德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一般认为,师德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有的学者认为,广义上的师德应该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教师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积累做一个合格公民应有的道德素质,即传统的育人;二是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进程中,更应注重传授那些无法用语言文学描述的隐性知识,并力求做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认为,无论是狭义上的师德,还是广义上的师德,师德都不仅仅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准则本身,而应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自己从事教育事业
2、的准则.师德永远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创新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师德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2. 新时期师德的新特征第一,新时期的师德,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并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教师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这是时代对师德的要求,人民的共同愿望,具有明确的阶级性和政治性.第二,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剧增的时代,科技兴国,关键在教育.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提高国民的素质是教育的根
3、本,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会创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研究教育规律,研究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教师要博学多闻,求真务实,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因此,师德具有发展性和开拓性.第三,新时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同志式的关系,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体现了师德的协调性和民主性.21 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质,既包括高水平
4、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3.目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总体上讲,高校教师队伍学历层次高,知识视野广,思维活跃,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大多数教师都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承担着大量的工作.但由于社会重大变革的影响,教师的思想观念,利益结构,行为方式以及相应的心理状态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由于学校对教师思想道德教育有所放松,投入不够,对教师更是重业务轻修养,出现了一些教师道德意识淡薄,思想行为偏
5、离了师德原则和规范,具体表现在以下5 个方面: 第一,敬业意识淡薄.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把教师工作仅仅当作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敬业精神不足.部分教师在从教过程中敷衍了事,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第二,精力投入不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趋利原则的影响,部分教师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人生理想趋向实际,崇尚个人主义,价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向实惠.有些教师视教学为副业,把大量精力用于社会兼职及一些商业性活动,无心钻研业务,备课不认真,教案缺乏新意,有些甚至连教案也不编写.第三,重业务轻道德.由于学校在师资队
6、伍建设上注重教师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忽略了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的培训.例如,在职称,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评审中,一般只注重其科研,学历,很少把个人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方面的内容列入考核范畴,这无形中助长了教师重业务轻政治,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第四,育人意识淡化.在教育实践中,有个别教师满足于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闻不问;只注重传授知识,片面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没有把育人作为应尽的责任.由于一些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交流时间少,很难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因而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第五,示范作用欠缺.有些教师因自身缺乏师德修
7、养,师表意识淡薄,难以起到表率作用.有的教师纪律观念差,上课迟到早退,随意调课;有的考试送“感情分“,“礼物分“;有的甚至将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带进课堂,不注意自己言论的导向性;有些教师重言传轻身教,在对学生“说教“时,自己却不能身体力行.以上这些问题,目前是高校师德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4. 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师德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 16 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指出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
8、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的人,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首先,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由于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活生生的青少年,由于教师劳动的价值体现在开启心智和塑造人格,使其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联系着整个社会,联系着人类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就决定了师德的特殊性.其二,由于师德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达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标准,需要更加重视道德修养,努力以自己的道德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道德,以自己完善的人格去影响和形成
9、学生的人格,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师德具有明显的典范性.其三,践行师德又是一种自觉的意志行为,它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于教育劳动效果的长期性,迟效性,它要求教师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有长远的眼光面向未来,努力克服困难,深入细致地,持之以恒地做好教育工作,无私奉献,严于律已,为人师表.它依靠的是内心的信念,这就决定了师德具有自律性.5. 师德建设的标准关于师德建设的标准问题.按照师德建设问题提出的大背景和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现阶段倡导的师德建设主要目的是强化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和责任,使教师除了在学业上影响和引导学生以外,还要在做人方面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也就是说,师德
10、建设的标准不是教师个人的自我完善程度,而是教师具体地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作工作的状况.当然,没有教师完善的个人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就不可能有对学生积极健康的影响,两者之间不能分割地看待.但是对于一项需要进行比较分析的工作而言,师德判断的标准直接影响着判断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又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工作.师德建设没有最高的终极标准,因为个人的品德修养和学识增长是无限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加强也是没有尽头的.但是师德有最低的底线,那就是公民道德水平和教师的基本行为规范.在高校,如果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师德建设的标准,那么,就应该将如何促使教师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作为师德建设工作的重点.现实
11、中,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并非是一种模式,有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是严而有度的老师;像母亲一样有耐心的老师;有宽容心的老师;热爱学生的帅哥老师;温柔的美女老师;风趣幽默的老师;充满爱心的老师;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的老师;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应该鼓励教师在最基本的教师道德规范之内,充分展示自己教书育人的才能,作有个性,有魅力的教师,这才是师德建设工作的努力方向,也是正确的标准把握方向.教师个人文化和道德的培养也应该以此为轴心而展开.6.师德建设的范围关于师德建设的范围问题.师德建设工作针对什么人而进行 是专指一线从事各种课程教学的教师,还是高校中所有肩负培养学生任务的工作人员 这个问题明确与否,关系
12、到师德建设工作具体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方式问题.从实施意见看,师德建设的目标被确定为:“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工作新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由此可见,师德建设是针对高校全体工作人员的.应该包括:一线教师;学生工作者;行政管理者;后勤服务者等等.但是,从具体的师德建设要求和评价体系看,似乎师德建设工作仅仅针对一线教师.师德建设工作不应该仅仅是一线教师承担的责任,而应该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这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师德建设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一线教师由于直接面对学生应该是这一系统工程中最关键的一环.不同的岗位应该有不同的师德建设要求,同时,也应该有相应的考核评价目标和具体做
13、法.这样才能体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原则.7.教师必须遵循的师德规范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对待人生的根本出发点,对待事业的基本态度,体现了教师群体的共同意志,是教师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动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它是整个师德体系的灵魂,是师德建设的方向,是师德的最高准则.“遵循规律,为人师表“, 是教师提高教育能力的原则和方法.教师要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要通过自己的榜
14、样,模范,表率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施之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师德意识的实践化过程,是师德活动的体现,是最重要的行为准则.“严谨治学,探求创新,“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人文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关系学等教育科学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热爱关心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行为准则.“热爱关心学生“是真挚的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现了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体现了教师的独立人格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就是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这不仅是教师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也是必须遵守的教育法规.总之,师德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是直接的,持续的,甚至是终生的;师德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影响是深远的.加强师德建设要以学校思想文化阵地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活动的载体,以思想教育为重点,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显著成效.我系的师德建设对保持和发扬老师爱岗敬业的优良传统,树立新时期的教师形象,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学生,提高 温馨提示:如果这篇“师德建设“学习笔记文档不完整,请从下面的下载地址下载到您的电脑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