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蒙学在小学低段德育中的渗透【毕业论文】.doc
《浅谈蒙学在小学低段德育中的渗透【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蒙学在小学低段德育中的渗透【毕业论文】.doc(15页珍藏版)》请在温州文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20届)浅谈蒙学在小学低段德育中的渗透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小学教育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I摘要【摘要】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及核心,而蒙学中的德育思想对当代中国全体国民,尤其是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蒙以养正,德教为先”的教育理念更是启示我们在德育中应注重早期的教育。本论文旨在分析与评价蒙学在小学低段德育中渗透时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通过对经典蒙学教材的研究,提出若干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蒙学教育指导策略,以期把蒙学教育落到实处,发挥蒙学在小学低段德育中的作用。【关键词】蒙学;小学;德育;渗透。ABSTRACT【ABSTRACT】MORALEDUCATIONIST
2、HESOULANDCORE,ANDPRIVATESCHOOLSOFTHOUGHTONMORALEDUCATIONINCONTEMPORARYCHINAOFALLCITIZENS,ESPECIALLYTHEMORALEDUCATIONOFCHILDRENISSIGNIFICANTANDONEOF“MONTEFOSTER,MORALEDUCATIONFIRST“PHILOSOPHYOFEDUCATIONTEACHESUSTHATWESHOULDPAYMOREATTENTIONINTHEEARLYMORALEDUCATIONTHISPAPERPROVIDESANANALYSISANDEVALUATI
3、ONOFPRIVATESCHOOLSINTHELOWERPRIMARYSECTIONINTOMORALPROBLEMSANDWHENTHEREASONSANDTEXTBOOKSONCLASSICALSTUDIES,ANDFORMANUMBEROFEFFECTIVEOPERATIONALSTRATEGIESFORPRIVATESCHOOLSEDUCATIONGUIDETOEXPECTTHEPRIVATESCHOOLSEDUCATIONCOULDBEACHIEVED,ANDIMPROVETHEROLEOFPRIVATESCHOOLSINLOWERPRIMARYSECTIONINMORALEDUCA
4、TION【KEYWORDS】PRIVATESCHOOLS;PRIMARYSCHOOL;MORALEDUCATION;OSMOSIS。II目录1中国古代蒙学概述111基本概念112蒙学读本1121蒙学读本的发展1122蒙学读本的内容12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理念221蒙以养正,德教为先222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33小学低段德育中渗透蒙学思想的重要性331国内学者的关注332渗透的意义3321理论角度4322实践角度44蒙学在小学低段德育中渗透的现状调查441渗透现状概述4411各地区小学蒙学教育案例5412宁波小学蒙学德育的渗透情况542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5421蒙学教材内容,选择不够谨慎5422
5、追求表面形式,缺乏内涵理解6423学习形式单调,学生缺乏兴趣6424教师蒙学素养,普遍有待提高65蒙学在小学低段德育中渗透的有效措施751合理选择蒙学伦理道德思想7511取其精华7512去其糟粕852教化与践行合一8521训练身边日常行为,形成道德习惯错误未定义书签。522强化身边日常习惯,形成道德品质953采取恰当的形式9531课堂内渗透的有效措施9532课堂外渗透的有效措施1054创造良好的蒙学德育环境10541政府出台相关政策10542教师提高蒙学素养10543学校营造良好氛围11参考文献12致谢13附录141中国古代蒙学概述11基本概念中国素有重视“蒙养之学”的传统。而“蒙养之学”则是
6、古代对蒙童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和初步道德教育养成的统称,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简称“蒙学”或“蒙养教育”。它不仅包括制度化的学校教育,还包括非制度化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想要知道如何将蒙学思想更好地渗透到小学低段德育之中,则必须先了解什么是蒙学。蒙,出自于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注云“童蒙之来求我,欲决所惑也。”这就是关于蒙学的最早论述,也是蒙学概念提出的依据。蒙学的概念也出现在辞源之中“启蒙之学,犹今之小学。”“蒙”即幼稚、暗昧之意。幼年的孩童面对事情大多都是懵懂的,因此,启蒙童稚,消除懵懂便称为启蒙。而蒙学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和初步的养成教育的启蒙教育,大致相当于今
7、天的小学,所以,也称为“童蒙教育”或“蒙养教育”。12蒙学读本蒙学读本是专为学龄儿童编写或选编的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千家诗等,凝结了各个朝代众多学者的心血,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121蒙学读本的发展蒙学教材是中国古代社会专门为儿童编写的启蒙教科书。许多经典的蒙学教材,都兼备文化知识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的双重功能。中国古代蒙学,上起周秦两汉,下至民国初年,实施时间长达数千年之久。在这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周秦至汉唐多为综合性读物,以识字为主,同时进行品德教育,并包含各方面知识。例如,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爱历篇、周兴嗣的千字文
8、等;二,宋至清中叶由综合性读物向分类专写的方向发展,并且在以识字为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伦理道德教育。例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三,清中叶民国初年原有的蒙学教材不能满足需要,出现了扩充的现象。例如,三千字文、万字文、千家姓等。在这漫长的时间中,蒙学读物不断地发展演变,使其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广泛,蕴含的思想越来越深刻,成为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经典教材。直至今日,这些蒙学读物仍然广为流传,被教育界所重视。122蒙学读本的内容中国古代蒙学读本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2第一,以识字教育为主。古代蒙学教学的首要目的便是为了识字,因此,在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代表的古代蒙学识字的基本教材中
9、,就有两千七百二十字,去掉重复的字,也有两千个左右的单字,这对于识字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一直以来就是蒙学读本的核心内容。以弟子规为代表的伦理类蒙学读本,至今仍在各小学被广泛阅读及应用。第三,以历史知识教育为主。无论是元初的三字经还是宋代的小学等蒙学读本,都通过短小的历史故事,浅显的文字表达,将历史重新展现在孩童面前,让他们熟悉历史。第四,以诗歌教育为主。神童诗、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都是这类蒙学读物的代表之作。其特点是不但能够培养儿童的文学才能,而且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高尚志节,尤其是感受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有利于儿童今后对诗歌的学习以及创
10、作。第五,以名物教育为主。此类蒙学读本以宋代方逢辰的名物蒙求和由明代学者萧亮有编纂、清代学者杨臣诤补充订正的龙文鞭影最为流行。这些读本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了日常生活、天文地理、人文风俗、典章制度等知识,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蒙学百科全书。2中国古代蒙学德育理念中国古代蒙学的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儒家伦理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标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对中华民族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发掘和研究中国古代蒙学伦理思想中的优秀道德智慧,并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当代中国全体国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同时,中
11、国古代的蒙学教材虽然内容不同,各有侧重,有的强调识字,有的强调伦理道德,有的强调综合知识,还有的强调诗歌韵文等,但是,德育思想却是贯穿于所有的蒙学读本。例如,三字经的开篇就提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重视蒙养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的传统蒙学教育中,无论是语录体、家训体、格言诗,还是其他体裁的蒙学读本,都十分重视伦理道德、思想修养方面的教育。古代蒙养教育的德育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蒙以养正,德教为先“蒙以养正、德教为先”的教育理念启示我们在未成年人的德育中应注重早期的教育。蒙养之学是一个人成长道路上最先接受的教育,对其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这一阶段的孩
12、子,能否受到正确道德观的教育、熏陶,对奠定我们社会所要求的公民道德素质基础极为必要。中国的教育家一直以来都认为,在儿童蒙昧之时,便加以启蒙教育,使其学习知识,养成正道,3这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就是周易蒙卦所提出的“蒙以养正,圣之功也”。而德教为先的教育思想,则启示着我们,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因为,人在孩童时期,心智未全,极易受到外界的熏染,染於黑则黑,染於白泽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培养公民品德的“雏形”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接受正确道德观的教育和熏陶,便可为今后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以及成为圣贤之人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在孩子知识、性情都还未定的时候,就要及早地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行为训
13、练,这样才能达到“习与智长,化为心成”的效果。22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国的传统蒙学教育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而伦理道德教育又是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主,并且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反复实践。传统蒙学强调从日常生活的细微处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许多蒙学读物中,对于蒙童的行为习惯规定得十分详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例如,弟子规等蒙学读物中,便对蒙童的生活起居、言谈举止、孝悌之义、人际交往等方面,叙述了详尽的道德行为准则,要求他们从最为基本的日常行为做起,逐渐养成习惯,并最终形成品质,达到积土成山、积善成德的目的。3小学低段德育中渗透蒙学思想的重要性31国内学者的关注经典蒙学教
14、材中有着许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伦理道德文化,值得我们继承、发展,并且进一步学习。因此,蒙学在现当代的小学教育教学中依旧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国学热”的持续升温状态下,蒙学的地位更加凸显,研究蒙学在小学低段德育中的渗透的学者及专家也越来越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张静在从古代蒙学教材的演变看当代启蒙教育中提出,古代蒙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对儿童传授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即所谓的“蒙以养正”,使儿童树立一种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周彦作、卢清在论三字经对方当今儿童读物及教材编写的启示中指出,在国内的学前教育界早已掀起了一股学习三字经的热潮,而在国外,三字经已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
15、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从国内外两个方面证实了蒙学思想在低龄儿童德育中的重要意义;颜亚名的论的道德教育渗透特征和王殿卿的当代学校德育智慧之源等国内学者的著作,都指出了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理念对中国现当代小学低段德育的适用性以及重要性,为我们在小学低段德育中渗透蒙学伦理道德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32渗透的意义4蒙学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尤其是蒙学中的德育思想,更是为我国现当代的小学低段德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现从理论以及实践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321理论角度蒙学教育中“蒙以养正、德教为先”的教育理念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小学低段的道德教育,肯定了古代蒙学的价值,同时也是继承和发
16、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需要。西方教育家洛克主张“白板说”,认为教育就像是配药,第一次错了,决不能靠之后的几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刷不掉的。虽然这种说法有些极端,但是却也从侧面启示着我们,孩童时期的正确教育有多么得重要。尤其是道德教育,更要趁早。而小学低段的孩子们正是处于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最好时期,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灌输正确的教育内容,实施正确并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其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观。中国古代蒙学的德育理念正符合了这一理论,因此,在小学低段德育中渗透蒙学思想,有利于低年级学生更好地接受道德教育。322实践角度对蒙学经典以及蒙学教育现状的研究,为蒙学在小
17、学低段德育中的渗透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使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对蒙学有了正确的认识,并且能够充分利用蒙学教材这个载体,深入挖掘蒙学教材的德育价值,形成若干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蒙学道德教育指导策略;而学生则通过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经典,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及认识,有利于他们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并且学生能够领悟蒙学的道德智慧,以古人的优秀行为及传统美德小故事作为学习的榜样,不断地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范和品质。同时,蒙学在教育中,十分注重从贴近儿童生活的内容中选取教育的重点,更是从日常行为着手,规定了童蒙在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生活起居、孝义忠信等
18、方面的行为准则,为低年级学生学习正确的道德行为和习惯列出了实施标准。4蒙学在小学低段德育中渗透的现状研究41渗透现状概述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蒙学作为国学的一个分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认识到了蒙学对于现当代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伦理道德这一方面,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家长或是学校对于蒙学教育,大多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并没有很好地将蒙学思想渗透到小学低段的德育之中。甚至有的学校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教材,未经过任何指导和分析,只是一股脑地让学生去读去记,导致学生虽然能够熟读成诵,但是却并不明白其中的具体含义,失去了蒙学读本原有的
19、教育5意义。同时,因为没有细分蒙学思想中的精华与糟粕,结果君君臣臣、因果报应、命运天定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也渗透到了学生的思想中,使得蒙学教育并未达到预期的德育教育目标及效果。411各地区小学蒙学教育案例案例一郑州市晋唐书画学校校长将自己印刷的10万本弟子规,无偿赠送给市内的各所小学。并且他还在“书墙”前跪下,将书一本本的交到小学生的手中。案例二北京市的多所小学在近几年掀起了学习蒙学经典教材弟子规的热潮。但是,网上也同时出现了一些质疑小学生学习弟子规主要的方法便是背诵,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弟子规的内涵,并起到德育的作用吗412宁波市小学蒙学德育的渗透情况笔者曾在浙江省宁波市江东第二实验小学实习时看到
20、该校学生学习蒙学读物,因此,就蒙学在小学低段德育中的渗透问题,随机采访了几位一线的低段语文教师,并了解到以下情况江东第二实验小学的低段年级学生,部分班级几乎人手都有一本经典的蒙学读物。至于具体是哪一本,则由各班的班主任各自确定,有的是弟子规,有的是三字经,还有的是千字文等。每个星期抽出两到三个早自修或是午自修,在这段时间中,由语文课代表带领全班朗读蒙学读本二十分钟,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释疑。但是这些关于蒙学教育活动的安排,并不是每次都能够非常按时进行,经常时不时的暂停。甚至有些班级并没有进行蒙学教育活动。同时由于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有所差异,每个教师的蒙学修养各自不同,有些教师对蒙学教
21、育较为了解或有所研究,而有些教师则自己也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对于学生的疑问并不能完全正确的解答,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诵读蒙学读本。因此,蒙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流于表面形式,并不能很好地渗透到小学低段的德育之中。42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从以上的事例中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小学将蒙学纳入学习计划之内,越来越重视蒙学思想在小学低段德育中的作用,这是一件值得我们高兴的事。但是,与此同时,也不难发现,在这些越来越普及的蒙学教育活动之中,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以及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进一步的思考。421蒙学教材内容,选择不够谨慎现阶段,蒙学读本进入小学课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固然,蒙学集合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对儿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文钱
下载 | 加入VIP,畅享折扣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小学 德育 中的 渗透 毕业论文
![提示](https://www.wenke99.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wenke99.com/p-22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