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 谈话活动 讲述活动 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早期阅读活动 听说游戏学习目标:1、了解幼儿园谈话活动的定义2、熟练掌握各年龄阶段谈话活动目标的制定3、熟练掌握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4、熟记活动导入技能的类型并且掌握谈话活动的导入方式。5、熟记活动结束技能的类型,并且掌握谈话活动的结束方式。 谈话活动的概念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学习的语言教育活动,这种活动旨在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学习倾听别人谈话,围绕一定话题进行谈话,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规则,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一、谈话活动话题的选择谈话活动创设的是日常口语交往情景,要求幼儿调动自己已有的
2、经验,围绕一定的话题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谈话活动的重点目标在于培养幼儿运用口头语言与他人交际的意识、情感和能力。 话题的选择1、幼儿对话题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22、有一定的新鲜感3、有一个有趣的话题二、谈话活动教育目标的制定1、了解、熟悉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2、理解、记忆幼儿园语言谈话活动的年龄阶段目标3、了解本班的实际交流水平三、活动的准备活动准备指为保证本次活动顺利进行,在活动开展之前所需要的精神和物质方面准备。精神准备是指幼儿参与活动所需要的知识经验。物质准备则包括活动场地的选择与布置,教具的选用或制作,有关设备、设施、器材的种类、数量和人员配备等。(二)、导入技能的类型1、直
3、观导入这种方法是在活动开始,先出示实物、图片、标本或播放幻灯片、电视等引出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情感和兴趣。例一:科学活动“种子的秘密”活动开始,教师可先让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各种籽,并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然后说:“大家带来的这些籽尽管名字、大小、颜色各异,但把它们种到适宜的环境里,都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长成一棵植物,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游戏导入例:体育活动(风婆婆和小树叶)可通过准备活动导入:“太阳出来了,小树叶快起来吧,跟大树妈妈一起锻炼去!于是,教师带领幼儿活动四肢,做模仿动作。小鸟飞来了,小树叶和小鸟点点头活动头。3小熊走来了,小树叶和小熊招招手活动上肢小兔子跳来了,小
4、树叶和小兔问问好活动腰部小猴跑来了,小树叶和小猴跳一跳练习蹦跳活动的开始,教师可用游戏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3、设疑导入例:故事活动会打喷嚏的帽子可先提问:小朋友,你们都带过帽子吗?幼儿回答后接着说:”现在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帽子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会打喷嚏的帽子。咦、怪了!帽子怎么会打喷嚏呢?活动的开始,先提一个幼儿感兴趣的或符合幼儿思维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开启幼儿思维。 4、演示导入这种方法是直接以演示实验,操作玩具、教具和表演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产生要了解演示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的强烈愿望。例:科学活动(认识空气)可以从演示趣味实验”哪支蜡烛先灭“开始
5、,同时点燃两支置于光滑的平面物,再用一大一小两广口瓶同时罩住蜡烛,幼儿马上可以看到小瓶子里的蜡烛先灭,大瓶子 中的后灭,这是为什么呢?5、作品导入例:故事活动 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先说一个谜语让幼儿猜:“大脑袋,长尾巴,全身黑溜溜,生在春天里,长在池塘中。”在幼儿猜谜语之后,老师接着说:“小蝌蚪生下来还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今天他们要去找妈妈了,现在我们就来听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故事、儿歌、谜语等文学作品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我们可以根据活动的内容和需要,选讲一些和活动内容有联系的故事、儿歌、谜语等作品,引起幼儿兴趣。6、歌曲导入例:组织幼儿认识大自然美丽的春天,可在活动的开始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6、,然后就歌曲的内容展开讨论,引出内容。4幼儿喜欢活泼的乐曲和欢乐的歌曲,选取与活动内容有密切关系的歌曲在活动开始时吟唱,可以起到引起幼儿活动兴趣的作用。 适合谈话活动的导入方式1、以直观的方式创设教师利用活动角的布置、玩具、实物摆设,甚至于一张图片,向幼儿提供与谈话主题相关的可视形象。2、以语言创设情境教师通过自己说一段话、提一些问题来唤起幼儿的记忆,调动他们的经验,以便让幼儿顺利进入谈话情境。 课后作业1、根据自己在制订谈话活动教育目标所选的活动话题,继续为该活动设计一个导入。2、每个人用35分钟的时间,将自己的导入方式呈现出来。活动过渡技能(一)含义活动过渡技能是指教师将活动步骤地、灵活地
7、,熟练地从一个环节或步骤引向另一个环节步骤,保证环节或步骤之间衔接紧凑,自然流畅。(二)要求环节的自然过渡艺术在于视活动内容的性质和幼儿当前活动的心理状况而灵活掌握。运用时要做到:1、自然合理2、衔接紧凑(三)活动过渡技能的类型1、分析性方法 主要用于前后环节的活动内容在逻辑上是层次化关系的衔5接。即后一环节的进一步深化,表现出某种层次性。在这种情况下,宜采用分析方法。例如:“种蚕豆”的活动过程可设计以下三个主要环节:认识种子、了解蚕豆生长的过程和蚕豆的种植。这三个环节中的两处过渡实际上是一种层次化关系。第一环节向第二个环节过渡时可以这样进行:今天,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籽”,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
8、名字叫种子。种子种到地里会生长,又会结出许多“籽”。种到地里的种子是怎样生长的呢?第二环节向第三环节过渡时可以这样进行:一粒蚕豆就是一粒种子,把种子种在地里,慢慢地就会像图画上的那样长出根,抽出芽,顶出泥土,长成苗,还会开花,花谢了就会长出豆荚,蚕豆就躲在豆荚里面。现在种一粒豆,明年就可以受到很多豆。小朋友,你们也想种蚕豆吗?2、演绎性方法主要用于前后环节的活动内容在逻辑上是推论关系或具体应用关系的衔接。即后一环节是前一环节的推论或具体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宜采用演绎性方法。这种方法在数学教育、科学教育和数学游戏中运用较多。 例如:“雨从哪里来”的科学活动可设计为猜谜语、看演示实验、想一想雨从哪
9、里来、连图讲述雨的形成、说一说雨的好处和坏处等环节。 其中第三环节就是第二环节的应用。过渡的时候可以这样衔接:刚才,大家在实验中看到水受热就变成水蒸汽往上升,水蒸汽上升遇到冷又变成水滴滴下来。雨的形成和实验中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又变成水的道理是一样的,请你们想一想雨是从哪里来的呢?3、转移法 主要用于前后环节的活动内容是并列关系的衔接。即前后两个环节6具有不同的性质,教师要使幼儿顺着联想的思路,就需要巧妙地运用语言、活动或材料来进行转移。 语言转移就是运用语言连接两个环节,包括提问、讲解、描述等方式衔接。 游戏转移就是运用活动本身,巧妙地连接两个环节 材料转移就是借助相应的直观教具连接两个环节
10、 例如:前例“雨从哪里来”的第一、第二两个环节是两个并列的活动,衔接时可在幼儿猜出谜语后设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雨是从哪里来的?课堂练习 观摩幼儿园教育活动视频,说明其采用的是哪种类型的过渡,并为自己的活动设计过渡。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谈话活动组织、引导幼儿自由交谈和集体谈话三、引导幼儿逐步扩展谈话范围这一层次的谈话中,教师通过逐层深入的谈话,向幼儿展示新的谈话经验,并保证幼儿学习运用新的谈话经验来提高他们的谈话水平。特别提醒这里新的谈话经验并不等于一个句式或几个词汇。同样我们以“我的爸爸”这个活动设计为例,来分析一下它的新的谈话经验是什么?活动结束 活动结束技能(一)、含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
11、结束一次活动时,有意识地激起幼儿对下一次活动的强烈愿望的方式。(二)、目的1、画龙点睛 巩固知识72、加强练习 反馈效果3、激发联想 留下余兴(三)、结束技能的类型1、回应法指结尾与开头相呼应,使整个活动前后 一贯,首尾相接,达到完整、圆满的效果。回应的内容应根据导入设立的悬念、问题、假设等进行设计,是悬念则释消,是问题则解决,是假设则证明。例如:在科学活动家禽和家畜的活动中,教师先以设疑的方式导入活动:“一天,许多小动物聚集到公园门口,想去公园春游,可是守门员却要求家禽从一号门进,家畜从2号门进,这一下小动物们急了,原来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家禽还是家畜,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它们好吗?”接着,在幼儿了
12、解家禽和家畜的主要特点后,就可以小朋友们扮演小动物分别从1号门和2号门送进公园的方式结束。这样首尾照应,便使整个活动具有一种整体美。2、归纳法指教师幼儿动脑动手,对活动所获得的知识或能力进行归纳、小结,概括活动的主要内容,以强化重点,加深记忆,便于巩固和应用。例如:在社会活动大家一起玩玩具的活动结束时,教师可做以下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大家一起玩玩具的方法,有轮流玩、一起玩、合作玩和交换玩等等。今后我们在玩玩具的时候,都可以用这些玩法,这样你就会得到许多快乐。”3、发散法指把活动的内容、主题或在活动中得到的结论进一步扩展,进行发散性思考:或让幼儿依据想象推断另外的结局,以加深幼儿对主题和结论
13、的领悟和理解,培养幼儿的发散性创造思维。例如:故事乌鸦和狐狸是以乌鸦上当失去肉,狐狸得到8肉为结尾,活动结束时,教师可启发幼儿思考:乌鸦在知道自己上当以后,还能不能想办法把肉夺回来呢?于是,幼儿积极思考,纷纷设想各种办法。这样结束,可使幼儿学习和探索意犹未尽,余想不断。4、练习法练习在活动中往往必不可少,即时练习,易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用练习结束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让幼儿完成具体的操作任务,可以让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还可以提出问题让幼儿进行讨论。例如:认识手的社会活动结束时,可以给幼儿提供废旧材料(牙膏盒、火柴盒、蜡光纸、白纸、核桃壳、塑料绳、油泥、浆糊、剪刀、蜡笔等)进行创造性活动自制
14、玩具,比一比谁的小手最能干。5、游戏法指把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印象融入游戏,使之在幼儿愉快地活动中进一步深化、巩固。例如:综合活动我看到的春天可以玩“扫落叶”的游戏的方式结束:教师用嘴吹出秋风,扮演落叶的小朋友随音乐纷纷在活动室里四处飘飞,风停了,扮演落叶的幼儿蹲在地上,另一部分扮演拾落叶的幼儿将落叶拾起来,即回到原来的位置上,游戏反复进行23次后结束。6、延伸法指在活动结束时,教师有意识地留一定余地,让幼儿对活动内容继续观察和探索,或使现有的活动内容与下一个活动内容发生联系。例如:在科学活动温度计的变化的结束,可将课上用的温度计放在科学角中,要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寒暑表的变化,每天画下寒暑表的指示数,并比较一周内的气温变化。 课堂练习观摩幼儿园的三个活动实录(或者阅读三个教案),分析教师运用的是那种结束类型。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