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毕业论文(20届)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策略的研究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小学教育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II摘要【摘要】20世纪末,注重实践活动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国际数学课程的一个趋势。为了适应21世纪的教育要求,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在总结了国内外数学课程与教育改革的经验基础上,于2001年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一起列为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实践与综合应用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本文
2、通过对新城第一实验学校在“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教师教学实施现状以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从活动的选择与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师生及生生的交流、评价四方面入手,提出若干有效的教学策略。【关键词】实践;综合应用;教学策略。ABSTRACT【ABSTRACT】ITISATRENDOFINTERNATIONALMATHEMATIESTHATMATHSHOULDFOCUSONPRACTICALACTIVITIESANDEVERYBODYCANLEARNVALUABLETHINGSINORDERTOADAPTTOTHEREQUIREMENTOFTHE21STCENTURY,CHINESEED
3、UCATIONINMATHEMATICSCURRICULUMSTANDARDRESEARCHINGORGANIZATIONHADRANK“PRACTICEANDCOMPREHENSIVEAPPLICATION“AND“NUMBERANDALGEBRA“AND“SPACEANDSHAPE“,“STATISTICSANDPROBABILITY“TOGETHERASFULLTIMECOMPULSORYEDUCATIONMATHEMATICSCURRICULUMSTANDARDOFFOURKEYLEARNINGAREASAFTERSUMMARIZINGTHEEXPERIENCEOFDOMESTICAN
4、DINTERNATIONALMATHEMATICSEDUCATIONALREFORMIN2001PRACTICEANDCOMPREHENSIVEAPPLICATIONREFERSTOTHATINTHEGUIDANCEOFTEACHERS,THESTUDENTSINTEGRATINGTHEIREXISTINGKNOWLEDGEANDEXPERIENCE,AFTERINDEPENDENTEXPLORATIONANDCOOPERATIVECOMMUNICATIONLEARNINGSTYLES,SOLVETHELEARNINGACTIVITIESWHICHHASCERTAINCHALLENGINGAN
5、DCOMPREHENSIVEPRACTICALPROBLEMSINDAILYLIFEANDSOCIALPRACTICETHISARTICLESUMMARIZESSOMEEFFECTIVETEACHINGSTRATEGIESBYDOINGRESEARCHESANDANALYZINGTHESTATUSOFIMPLEMENTATIONOFTEACHINGANDSTUDENTPARTICIPATIONINTEACHINGACTIVITIESWHICHISBASEDONTHEFIRSTEXPERIMENTALSCHOOLINTHETOWN(新城第一实验学校)THEREASERCHESCONTAINFOU
6、RASPECTS,SUCHASTHESELECTIONANDDESIGNAOFTHEACTIVITIES,THEORGANIZATIONOFTHETEACHINGACTIVITIES,THECOMUNICATION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ORBETWEENSTUDENTSANDSTUDENTS,THEEVALUATIONOFSTUDENTSPERFORMANCE【KEYWORDS】PRACTICE;INTEGRATEDAPPLICATIONS;TEACHINGSTRATEGIESIII目录摘要IIABSTRACTII目录III1问题的提出12“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涵
7、、特征、意义121实践与综合应用”内涵222“实践与综合应用”特征223“实践与综合应用”意义33小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与学现状调查以宁波新城第一实验学校为例431调查的目的、对象与内容432调查结果分析4321教师实施教学的情况分析4322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分析733“实践与综合应用”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9331“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内容不完全适用于学生9332教师缺乏“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9333学生学习“实践与综合应用”认知参与采用依赖策略94小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有效策略1041提高教师开发设计活动的能力,让活动更适用于学生10411活动主题具备综合性104
8、12活动主题具备现实性10413活动内容具备趣味性10414活动内容具有开放性1042采用开放的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发挥11421布置开放的教学空间11422选择开放的教学时间124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交流12431指令明确,难度适宜,建立交流的基础12432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交流的机会1244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13441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13442评价内容从注重知识转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13443评价形式从单一转向多种形式13444评价过程从注重结论转向强调过程145结束语14参考文献14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一16对新城第一实验学校小学数学教师“
9、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实施现状调查16对新城第一实验学校小学生“实践与综合应用”参与情况调查1811问题的提出对于教育而言,20世纪可以称为是“躁动的百年”。1在过去的百年里,各种教育思想交相辉映,各种教育改革活动此起彼伏。而数学教育也一直在改革,数学课程的改革就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集中体现。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2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能在现实生活中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数学广泛的应用性已经成为数学发展的一大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对数学广泛的应用性逐渐重视起来。从上世纪90年代
10、开始,数学教育界强烈呼吁要关注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世界各国纷纷推行基础教育的改革。21世纪以来,各国、各地区基础教育数学课程都具有“关注数学的应用、突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这一基本特征。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将“数学应用”列入数学课程目标之中。然而,我国传统的数学课程一直以来比较注重学科知识,很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数学应用的处理总是留下很深的人为编造的痕迹;几何、代数都是按着各自的体系,以直线式结构发展,相互之间联系不多”。3课程目标的设置注重“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和掌握,对于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很少关注,而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就更谈不上了;教材内容的编写则
11、过于注重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以及系统的学习,而对于数学的应用则轻描淡写。以上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学生学习数学时“强于基础,弱于应用;强于答卷,弱于动手;强于考试,弱于创造”4的状况。为改变我国数学课程“轻应用,重基础”的状况,我国于2001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5以下简称标准,这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开始。标准第一次明确地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必修内容,并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置于同等地位,组成数学学习内容的四大领域。这说明,我国的数学课程适应时代的要求,已对“数学应用”加以足够的重视。2“实践与综合应用”的
12、内涵、特征、意义1陆有栓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66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66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21实践与综合应用”内涵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设立的一个学习领域。它是一种课程形态,它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
13、数学思维为核心。它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问基础,与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综合应用知识的一类课型。它的本质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活动具有现实性,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种活动使得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2“实践与综合应用”特征标准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以实践活动为平台,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1学习内容开放“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
14、个领域的学习内容有固定的逻辑系统和预先选定的“知识点”,而“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是学生们所感兴趣和熟悉的,只要是能引发学生产生数学思考或运用数学知识的问题,都能作为“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材料。2密切联系实际“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树立起正确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第一、二学段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缩短数学和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为主要目标。3综合应用知识“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加强数学各个部分知识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综合应用”
15、的涵义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数学各部分知识与其表达方式间的综合;第二,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综合。“实践与综合应用”具备综合应用的基本条件,是因为它的设立是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为基础的。伴随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不断增加,生活经验逐渐丰富,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将会不断深入,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将会不断提高。4探索成为主线“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本质是活动,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而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
16、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培养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在同学间建立密切的联系。对于每一次数学实践活动,教师3都要强调完成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步骤要由学生自己设计,最后成果的呈现方式也由学生自己决定。5活动结论开放在“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钟,可以允许活动过程带有个人风格的、因人而异。对同样的问题的活动的结果,既不要求完全一致,也不要求基本相同,更不要求达到“最优”,甚至允许“大异”,“舍简就繁”也无所谓。数学活动的结果,可以是知识性的,也可以是技能性,还可以是情感、动机上的。23“实践与综合应用”意义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数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传统的数学课程中数学应用的内容带有人为编造的痕迹
17、,并没有做到把数学应用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场景相联系。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6。而新课程中,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强调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社会现实出发,让学生从现实场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可以说,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和认识生活实际的桥梁,它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到数学的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2、促进学科的整合,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18、,传统的数学课程中,几何、代数知识都有各自的学科体系,书本并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来编写,而是采用直线式的结构。各部分内容之间并没有太多的连续,即使有,也有些牵强,更谈不上综合应用。另外,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是相互隔绝的。因此,学生学习的知识是片段的,被孤立的。新课程小学数学开设了“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不仅使得几何、代数、统计内容之间联系加强了,而且也促进了与之相关的学科间的整合。3、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式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则是“填鸭式”的教学。而新课程则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
19、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因而在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大胆自主地进行猜测与探索,在实际操作实验中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并进行了相应的课题研究,实现了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44、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发展其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新课程中
20、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对学生的限制也较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及当时的实际情况,自由地进行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收集、整理信息,同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信息,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了发展。由于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课题的设计在范围上已超出课堂,单靠个人的抽象逻辑思维和独立活动不能完成,还必须通过与人交流,寻求合作来完成。在这些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也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设置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21、。3小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与学现状调查以宁波新城第一实验学校为例31调查的目的、对象与内容为了了解小学中“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的教与学的现状,根据事实,提出关于“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符合实际的、有效的教学策略,笔者从教师在“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教学实施现状和小学生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两方面入手,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来展开调查。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将“宁波新城第一实验学校小学数学教师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实施现状问卷”发放给8名数学教师,调查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价值、内容、教学方式、评价四方面的认识,并在回收问卷时,与他们进行面对面地谈话,了解他们对“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教
22、学上的困惑、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方法。另外,笔者还将“宁波新城第一实验学校小学生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活动情况问卷”发放给四年级和六年级各2个班,每班40名,共160名学生,问卷主要根据孔企平有关学生参与的理论,从学生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三方面展开,发放的问卷全部收回。32调查结果分析321教师实施教学的情况分析1、关于“实践与综合应用”价值的认识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价值的认识包括教师对设置该课程内容的必要性、目的、教育价值的认识。对教师的调查问卷中,第1,4,5,8,10题调查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价值的认识。其中,第1题调查教师对设置“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必要性的
23、认识;第4,5题调查教师对5设置“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目的的认识;第8,10题调查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育价值的认识。教师在这五道题的选项百分比情况统计如表1所示。表1教师在“价值认识”各题选项百分比统计表价值认识分类A反对B比较反对C中立D比较赞同E非常赞同必要性100284036703490目的性40017703830430050052042304250教育价值8001060513032101000176038603190由表1可知,在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价值认识上,大部分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价值认识和标准要求基本一致。从第5题可以看出,948的教师“比较赞同”或“非常
24、赞同”设置“实践与综合应用”版块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2、关于“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的认识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的认识,包括教师对该学习领域实质的认识和对教材中具体内容的认识。对教师的调查问卷中,第2,7题调查教师对该领域内容实质的认识;第9,11题调查教师对教材中编写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板块具体内容的认识。教师在这四题的选项百分比情况统计如表2所示表2教师在“内容认识”各题选项百分比统计表内容认识分类A反对B比较反对C中立D比较赞同E非常藏同实质的认识2072023603330359050490265032603600具体内容的认识8001050434046
25、101001780335026702200由表2可知,大部分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实质的认识符合标准的理念,对该学习领域教材编写的相应内容持有比较赞同的态度。但在表2的数据中,笔者发现第9题“教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版块时,我通常采用教材编写的内容”,有895的教师选择“比较赞同”或“非常赞同”。但第11题“教材里编写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内容能够很好地体现标准的要求和理念”,选择“比较赞同”或“非常赞同”的教选项题号选项题号6师少于调查总人数的二分之一。由此可见,教师吧教材当做实施“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直接依据,但部分教师对教材中关于这一学习版块的内容编写并不是十分的满意。在笔者听课期间,教
26、师均采用教材中编写的内容作为实施“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师们教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唯一的依据。在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接受访问的老师基本没有自主设计“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学习题材的经历;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的困惑也主要反映在教材的内容上。教材每一学期都安排了23次的“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并没有完全做到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及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3、关于“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方式的认识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方式的认识,包括教师对实施“实践与综合应用”过程中教学组织形式、师生角色、教学媒体各方面的认识对教师的调查问卷中,第3,12,14,16,
27、17,18,19,20题调查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方式的认识。由调查结果可知,在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方式认识上,大部分教师比较赞同对标准中关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方式的理念和要求。具体的,第3题,有943的教师选择“比较赞同”或“非常赞同”自己最关心“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达成;第16题,有965的教师选择“比较赞同”或“非常赞同”在课堂组织形式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第18题,有857的教师选择“比较赞同”或“非常赞同”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实施“实践与综合应用”;第19题,有690的教师承认自己能在教学前做好相关材料或工具的准备;第20题,有588的教师表示“在实践与综合应用的
28、教学中,我会经常使用多媒体”。但关于学生课前教学材料或工具的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教师普遍反映不怎么满意,只有173的教师选择了“比较赞同”或“非常赞同”。以上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接受标准所倡导的课内外相结合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这种教学辅助工具也逐步成为教学的一部分。而且,在上课前,大部分教师都能做到准备好相关的材料或工具。就学生课前的准备是不充分这一情况,分析其中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可能由于教师发布的任务指向不够明确,导致有些学生没能完成课前准备;第二,这些工具都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教师不能起到指导和监督的作用,由此导致学生未做好课前准备。4、关于
29、“实践与综合应用”评价的认识有关“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评价,标准对不同的学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对应的评价建议。对教师的调查问卷中,第6,13,15,21,22题调查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评价的认识。由调查结果可知,在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评价的认识上,大部分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评价的认识符合标准的评价要求。具体的,选择题第6,13,15题分别有675、700和750选择“比较赞同”或“非常赞同”。在第21题中,对教师教学过程中关注的四方面排序,有718的教师将“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放在第一位。在第22题中,950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情7感与态度”方面的收获最大,显然,这与大部分教
30、师注重学生“情感与态度”的目标发展有着重大的联系。322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分析1、学生参与相关概念阐述我国学者孔企平认为,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程度,它包括三个基本方面情感参与AFFECTIVEENGAGEMENT、认知参与CONGNITIVEENGAGEMENT和行为参与BEHAVIORALENGAGEMENT。8学生参与既是这三方面的组合,又具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研究结果表明,情感参与是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它由成功感、乐趣感、焦虑感和厌倦感四个变量组成;认知参与是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使用的能反映其思维水平的学习策略,它可以分为依赖
31、策略、浅层次策略和深层次策略三种情况;行为参与是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行为努力程度,由学生的课堂表现钻研和专心两个变量和时间参与课前准备的时间、课后继续学习的时间两个方面组成。本文借鉴孔企平老师以上的研究结果,结合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内容的特殊性,将学生在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参与界定如下学生在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是指学生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程度,它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学生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学生在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参与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钻研和专心两个变量和时间参与课前准备的时间、课
32、后继续学习的时间两方面。专心指的是学生在听课和课堂讨论中的专心和努力程度;钻研则是指学生在课堂中解决数学问题时的钻研表现。课前准备时间主要指学生在“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课堂教学前所做的准备工作时间长,课后深入巩固时间是指学生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后的继续思考和继续学习时间长。学生在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参与是指学生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可分为三个层次依赖策略、浅层次策略和深层次策略。不同层次的学习策略可以反映出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水平。不同层次的学习策略又会表现为不同的学习方法。9如表3表3学生的认知参与指标依赖的策略浅层次策略深层次策略8孔企平数学教育
33、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19赵艳辉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设计与实施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24258依赖家长依赖教师记忆的方法提出问题的方法联系理解的方法反思、总结的方法2、学生的行为参与分析学生行为参与是一种表现形式最为外在的学生参与。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第1,2,3,4,25,26题调查学生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参与。其中14题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第25,26题调查学生的时间参与。第L,2题调查学生的专心程度,第3,4题调查学生的钻研程度。第25,26题分别为课前准备时间和课后继续学习时间。调查结果表明,在“行为参与一课堂表现”方面,
34、大部分学生在“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过程中的“专心”或者“钻研”的程度较好。具体的,在第1,2题中,分别有775和802的学生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在3,4题中,分别有764和782的同学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而在25题,调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时间,有630的学生选择“一小时左右”。在第26题,调查学生课后继续思考课堂问题的时间,有751的学生选择“半小时左右”。可见,在“课堂表现”方面大部分学生的参与的程度较高超过60的学生在课前花大约一小时的时间做准备;而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花大约半小时的时间继续学习,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从总体上看,小学生学习“实践与综合应用”
35、的行为参与情况较好。3、学生的认知参与与分析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第516题反映学生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参与情况。其中第5,9,11,13题调查学生依赖策略;第6,12题调查学生的浅层次策略;第7,8,10,14,15,16题调查学生的深层次策略。在“依赖策略”题项上,每一题学生选择“同意”或“非常赞同”的百分比超过60。在“浅层次策略”各题上,分别有853和250的学生选择“极不同意”或“不同意”。在“深层次策略”各题上,每一题学生选择“同意”和“非常赞同”的百分比都超过55。根据统计结果,结合对学生的访谈,笔者分析了存在以上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主观原因,一部分
36、学生不把课前的搜集资料、准备工具当成数学学习。还有的学生为了较快又不费力地完成任务,就采取以来家长或教师的方法来做课前的搜集资料和准备工具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客观原因,由于学生个人不具有完成某些课前任务的能力,因此这类学生只能选择依赖老师或家长;而且学生是否依赖家长完成任务属于课外行为,教师难以起到指导或督促的作用。由结果可知,部分小学生能够采用深层次策略的认知参与来学习“实践与综合应用”;但同时也有部分小学生会采用依赖策略。但这两者并不矛盾,本研究中“深层次策略”主要涉及学生课堂行为,而“依赖策略”则把目光聚焦在课前准备工作。近60的小学生做课前准备工作都采用依赖策9略,这并不是一种好的现象。
37、4、学生的情感参与分析小学生的情感参与主要由成功感、乐趣感、焦虑感、厌倦感四个方面组成。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第1724题调查学生的情感参与情况。其中,第17,20题调查学生的乐趣感,第18,23题调查学生的成功感,第19,22题调查学生的焦虑感,第21,24题调查学生的厌倦感。调查结果显示,在乐趣感题目上,每题学生选择“同意”或“非常赞同”的百分比超过70;在“成功感”题目上,每题学生选择“同意”或“非常赞同”的百分比超过68;在“焦虑感”和“厌倦感”题目上,每题学生选择“同意”或“非常赞同”的百分比都低于30。由此可见,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乐趣感和成功感
38、,学生的情感参与情况比较好。这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目标的达成有着密切的联系。33“实践与综合应用”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31“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内容不完全适用于学生由调查结果可知,教师基本采用教材中编写的内容作为实施“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但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也有一些困惑教材每一学期都安排的23次的“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并没有完全做到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及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教材作为统一编写的内容,当然不能完全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要达成标准对“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要求,这有赖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资源,有效地选取教学资源,合理组织教学。3
39、32教师缺乏“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由调查结果可知,教师基本没有自主设计“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题材的经历。“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学科中一个全新的领域,标准中只有一些统领性的要求。而教材中的内容并不能兼顾具体的学校和社区的经济、文化差异。另外在课程设计方面,由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设计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动态性的特点。对于缺乏课程设计和开发的经验的教师来说,如何处理好该领域与其它三大学习领域之间的关系,如何设计适度的活动以确保学生能够在他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好的发展,如何设计有效的活动以保证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协调发展,都是很大的难题。333学生学习“实践与综合应用”认
40、知参与采用依赖策略由调查结果可知,学生在学习“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过程中的认知参与采用依赖策略。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做课前准备时,依赖于向家长求助。这种依赖的认知参与策略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得到改进。104小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有效策略根据前文对教师教学实施现状以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结合教师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活动的选择与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师生及生生的交流、评价这四方面入手,提出若干有效的教学策略。41提高教师开发设计活动的能力,让活动更适用于学生据前文的调查,部分教师对教材内容不十分满意,但大部分教师并没有自主设计“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题材的
41、经历。根据资料,笔者认为教师设计对设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应具有以下特点411活动主题具备综合性“实践与综合运用”这一学习领域综合性很强,它不是以掌握知识和技能为重点,而是为学生提供具有一定情境的问题,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提出并解决问题。所以教师选择活动主题以及设计具体活动阶段时,要注重综合性原则。教师可以考虑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相结合,也可以与其他学科如语文、科学知识相结合。412活动主题具备现实性“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应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学生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应该是来源于生活的数学问题。“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与
42、其它三个领域都不同,它不是以知识为学习主线,而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由此决定课该领域内容必须具备现实性。活动题材应该选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或者有所了解的内容。413活动内容具备趣味性小学生正处于童年和少年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检验“实践与综合应用”案例设计成败与否,要看案例的设计能否激发起小学生的参与欲望,能否调动起他们的活动积极性。因此,在设计案例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体现趣味性(1)形式活泼。可采用活泼的教学活动形式,详细见下文。(2)场所生动。也可以考虑将活动场所设置操场、草坪等地方。(3)动力充分。由于小学生天生具有争强好胜的性格特征,因此教师在精神或物质上适当地激励他们,一定会
43、刺激他们的参与积极性。414活动内容具有开放性“实践与综合活动”的内容不能只限定在书本内,必须让数学走向生活,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学生终生所学知识,大部分不是教师所教的和教科书上的内容,教师应确立“以课本知识为基础,走出课本,走向课外”的理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片,阅读各类报刊杂志和书籍,让学生在课外获得更多的知识,形成综合的社会知识观。如通过阅读小学生数学报、11小学生天地等来了解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或关于某些题目的多种解题思路。具体案例方案10策略说明主题我爱我的母校年级六年级下册研究的问题学校学生的人数情况学校教师的情况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情况学生饮用水情况学校的食堂
44、情况。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来研究;各小组成员到学校各部门调查相关数据;各小组根据调查到的数据提出相关的具体问题,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加以解决;各小组利用在计算机课上学到的POWERPOINT手段展现自己小组对问题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1、综合性要完成这一主题的任务,学生必须通过实践搜集数据,由数据结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要运用已经学过的统计图、统计表等知识将结果呈现出来。因此,该主题具备综合性。2、现实性学生所研究的内容,无论是教师或学生,电脑、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教室里的饮用水,或者食堂里的食物等,都是他们了解并熟悉的事物,都与他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3、趣味性该
45、活动场所遍布整个学校;这个活动对于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来说,能够更好地了解母校,在感情上能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42采用开放的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发挥421布置开放的教学空间数学课教学内容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室内的教学空间的布置不能固定不变,教学空间要开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学生的桌椅根据不同课型需要和学生要求排列,可以排成“秧行式”、“分组式”或者“会议式”。由于学生活动姿态、活动动作、活动方法具有差异性,教师应允许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站着、坐着、蹲着等动作状态。开放的教学空间有助于学生解放手脚,进行自主的动手活动。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实践活动粉刷
46、围墙中,可以将班级布置成“分组式”,每个小组以圆桌的形式讨论粉刷学校的围墙具体需要考虑的问题(1)需要粉刷的面积、工人、涂料等;(2)讨论如何分工,小组具体行动方案;(3)搜集到具体的资料后讨论如何才能经济、美观、耐用。“分组式”将有利于学生参与活动,明确各自的任务,并进行及时交流。在整个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对各组成员的进程加以关注,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在操作过程中允许学生站着、10赵艳辉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设计与实施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12坐着、蹲着等各种动作状态。422选择开放的教学时间“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的形式可能是小制作、小实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等。有些活动
47、需要的时间多,在教学时间内无法完成,因此必须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有较宽松的时间来完成活动。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设计校园,这一课可以采用小制作的形式。但在课上制作之前,学生必须先对自己学校的建筑设施和方位有一个具体的了解,还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了解到其他学校有而自己学校没有的设施。这些工作在一节数学课的时间里并不能完成,所以在上这节课前,教师应该提前将了解自己学校和别的学校的建筑设施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这些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学生如果在课上依然拿不出设计校园的作品,教师则应该允许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4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交流431指令明确,难度适宜,建立交流的基
48、础通过前面的调查发现,学生在做课前准备工作时,采取依赖的认知参与策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发布的任务指向不明确,导致有些学生没能完成课前准备;另一方面,则可能是教师布置的任务有难度,学生完成不了,才依赖家长的帮助。由此,笔者总结出(1)教师在上课时发布指令要明确,便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任务,确定下一步行动;(2)教师在讲课和布置新任务时,难度要适宜。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解释课堂学习内容。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应该是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的,如果任务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教师应该考虑降低要求。适宜的难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很重要的作用。432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交
49、流的机会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11。“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与其他三个领域的内容不同,它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并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所以更需要教师能放手让学生从事数学活动。教师只有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会放心地将活动的主权交给学生,自己退居学习顾问的角色。如何采取实际行动来帮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明确活动任务,在活动展开前给学生提出疑问的时间,并及时作答。由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说明学生正在进行积极的思考。比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四下营养午餐中指出10岁左右的儿童从每餐午饭菜肴中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应不超过50克。学生在此之前,对热量及其单位千焦并没有很多了解,因此一定会提出疑惑,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解疑。(2)由学生自己组队、选择同伴、自己安排活动进度和小组成员的分工,通过自主探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3索和合作交流来解决完成任务所必须解决的问题12。这一过程由学生小组独立完成,不受教师的干扰,各个学生思想的交流必然会产生冲突,从而促进他们进行思考和交流。(3)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进度。当学生不能利用小组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及时帮助他们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