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文化及其现代价值.docx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241716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忠诚文化及其现代价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忠诚文化及其现代价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忠诚文化及其现代价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忠诚文化及其现代价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忠诚文化及其现代价值俗话说,有今必有古,无古不成今。今和古既是历史过程对立的两极,又是一种社会发展的统一。融合古今,中和传统与现代,需要历史的智慧。今天的中国是由往昔的中国发展而来,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中国,要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同现代化的关系。在五千年中华文明中,有许多文化要素已经消亡,但更多的文化要素依然活着,以强劲的文化活力传承着,至今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生发着诱人的魅力,这便是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时下,“忠诚”一词的使用率在话语系统中十分突出,这便是将传统的忠诚文化继承、发扬、光大,并赋予了时代意义,彰显出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表征。 “对党忠诚” 、 “对祖国忠诚” 、 “对人

2、民忠诚” 、 “对工作忠诚” 、 “对家庭忠诚” 、 “对朋友忠诚” ,忠诚文化的意蕴几乎覆盖了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对全体党员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对党忠诚”是题中之意;在全社会进行中华爱国主义教育, “对祖国忠诚”是题中之意;强调人民利益本位的价值原则,热爱人民, “对人民忠诚”是题中之意;提倡岗位职业道德, “对工作忠诚”是题中之意;弘扬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朋友忠诚”是题中之意。总之,忠诚文化在构建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忠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中外学术界有上百种意见。我

3、认为,以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为依托,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族政治为模板的中国传统文化,定型于春秋战国之际,并在东亚暖温带逐渐发展、成熟、传播开来。作为一种具有古典意义,表现为历史形态的东方文化,其文化内涵集中体现为:大自然、小人事的宇宙图式;自我反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重义轻利、重理节欲的道德规范;血亲融乳、爱国主义的伦理格律;中庸平和、外圆内方的处世准则;精神超越、深入意境的审美情趣;家族睦和、等级有序的社会管理。这种古典意义和历史形态的中华文化,曾在中国古代社会占居主导地位。相对于近、现代文化而言,它被称为“传统文化” 。这是从天、地、人之间的关系角度,从几个大的方面静态地勾勒中国传统

4、文化的内涵并予以精神、文化形态的规范和界定。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古代社会能够存在,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改变和充实自己的存在形式和内容,自有其与之匹配的经济、政治、人文因素,不足为怪;在近代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在思想文化、社会生活领域还在一定意义上起过支配作用,这就不能不从动态的方面察考其“合理性”要素了。无论是在古代社会母体内,还是在充溢着变革动力的嬗变时期的近代社会,使传统文化得以存在(存活)并传承的机理,当然应当是具有应变活力和发散性张力的文化传统了。这个文化传统并不神秘。它是以中华爱国主义为内核,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为表现的一种周变不息、影响巨大的文化规范与习惯。如果说传统文化是死的

5、、静的;那么,文化传统则是活的、动的、向前发展的。当然,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系,是母体与子体的关系,没有传统文 化,绝然寻不出什么文化传统来。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讲中国传统文化,必然有包含中华文化传统的意味。在一定意义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就是通过中华文化传统具有与时偕行、文化创新的活力与品格来决定并表现出来的。忠诚文化,无论是就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就中华文化传统而言,它都是其中重要的必不可分的内容:一是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就道德规范、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而言,忠诚文化是爱国主义伦理格律、等级有序的社会管理和家族亲和的基石和必要条件。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孟对此作出了最具古典意义的阐释:“临患

6、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信也;图国忘死,贞也。 ”此后,又有一系列经典名言予以诠释,如曹植的诗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陆游的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 ;岳飞的豪言壮语:“精忠报国” ;近人林则徐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可见,忠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规范。二是从文化传统角度看,就“德”与“行”的互动方面而言,无论是儒家文化的“四维八德”中的“德” ,包括了“忠诚”的道德,还是从中国文化整体上讲的道德,忠诚都是其必有的内涵。 “厚德” ,就包括不断发扬和夯实忠诚的道德,行之万世而不休,经历传统与现代的变迁而不移。承续和发扬忠诚的道德,就是弘扬中华文化

7、传统。对此,孙中山先生在年前的讲演中,为我们做了深刻的分析,发人深思。他说:“现在一般人民的思想,以为到了民国,便可以不讲忠字,以为从前讲忠字是对于君的,所谓忠君,现在民国没有君主,忠字便可以不用,所以便把他拆去。这种理论,实在是误解,因为在国家之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如果说忠字可以不要,试问我们有没有国呢?我们的忠字可不可以用之于国呢?我们到现在说忠于君,固然是不可以,说忠于民是可不可呢?忠于事又是可不可呢?我们做一件事,总要始终不渝,做到成功,如果做不成功,就是把性命去牺牲,亦所不惜,这便是忠。我们在民国之内,照道理上说,还是要尽忠,不忠于君,要忠于国,要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

8、民去效忠。故忠字是好道德,还是要保存。 ”文化传统生生不息,忠诚的道德也必将以历史为载体被中华子孙传续永久。二、忠诚文化及其内涵从前面论述可知,忠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文化。但是,就忠诚文化本身来讲,它还是两个近义文化概念忠文化与诚文化的整合。在中国文化中,忠、诚各自成词,各有独立的内涵;先有忠信的合用,至唐以后才有忠诚的合用。代汉语的忠诚,既沿袭了古义又扩充了时代意义。因而忠诚文化的内涵不断在扩充、放大。忠,从字面上看,就是将“心”放在正中,不偏不倚、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浅不深,对于自己所坚守的,坚如磐石,稳如泰山,谓之忠。其内蕴的气节、操守、品质,如史记田单列传中的王蠋所言

9、:“忠臣不事二君” ;否则,就是失节不忠的“贰臣”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忠,这样说道:“忠,敬也,从心。 ”忠,就是对世间万物怀有崇敬之心和审慎虔诚的态度,表现为一以贯之的行为。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忠有三层含义:其一是对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规范。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待臣以礼遇,则臣对君尽忠心。泛化开来,对于上下级关系而言,前者要有“礼”的规范,并受到“礼”的约束;后者则受到前者的尊重与重视,自然激发“忠心” ,表现出“忠勇” 。其二是对具有普遍性的人的行为规范。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居之无倦”是指岗位职责意识, “行之以忠”是指忠于职守、勤勉敬业的态度和行为。孔子对此是大

10、力提倡的,他自己就做到了“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有普适性意义的是,对于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始终要有这种不知疲倦、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劲头。其三是对行为主体与社会环境的规范。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就是说要热爱自己的岗位,用高尚的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勤奋敬业,对人忠诚,在任何地方、任何岗位都能保持做人的本色。诚的本义是“信” , 说文解字对诚的解释是:“诚,信也,从言” ,信和诚是互解的,可以连用成词,后世就有“诚信”的词汇。诚就是真心实意,说话算数,言行一致。孔子推崇“言而有信” ,把说话算数、求真务实看成人们立身行事的根本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孔子把“诚信

11、”同“人性”密切联系起来,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在儒家经典论语中, “诚”也有三层含义:其一是就个人的言行而言,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如果不是这样,轻易放言,而又做不到,这是做人的耻辱,自古以来,人们都把说话算数当成做人的基本道德。其二是指人与人的关系,首先是交朋友,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其次是做官,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紒紜矠。这两层意思可以连起来讲,一个没有诚信的人,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怎么可以谈得上交朋友,甚至是做官管事呢?!其三,构建上下和谐的社会,关键在于当政者,只要他们倡导并力行诚信,那末,老百姓就没有不遵礼守法、忠于朝廷的了。 “上好

12、信,则民莫敢不用情”紒紝矠,这样就可以孕育并建立社会的善序良俗了。无独有偶,杂家经典吕氏春秋有“贵信”篇,从反面强调了诚信道德的重要价值,认为没有诚信,就没有社会祥和:“君臣不信,则百姓毁谤,社稷不守;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 ”总之,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基,人生幸福、社会和谐之要。对此,北宋哲学家程颐、程颢切中其要:“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 ”紒紞矠在中华元典文化中,忠信合用成词;迟至唐代,才出现忠

13、诚合用成词的文化现象。在千百年文化进中,忠诚已经演变成一种代表、象征意志、信念、行为规范和精神面貌的文化符号。只要具有了这种忠诚文化的力量,不论权势多么有吸引力和诱惑力,都“可以托六尺之孤”紒紟矠,如“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的周公辅成王,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不论任务有多艰巨,历程有多艰辛,使命有多艰难,“可以寄百里之命”紒紡矠,如枕戈待旦的祖逖,饮马黄河的岳飞;不论环境有多恶劣,处境有多险恶,情势多么难以逆料,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紒紣矠,如凿空西域的张骞,牧羊怀志的苏武,等等。靠着忠诚文化的伟大力量,塑造了一代又一代英雄豪杰,矗立起一座又一座精神丰碑。概言之,忠诚文化是立身做人的道德品质

14、,矢志追求的自我要求。待人接物、经世应务、立身处世,都必须遵循忠诚的道德格律。忠诚文化的核心内涵是正气。离开了正气,就无所谓忠诚文化。正气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魂魄。亚圣孟子崇尚“浩然之气” ,南宋忠臣文天祥吟诵“正气之歌” 。在正气歌中“一一垂丹青”的忠臣义士,他们都有一股浩然正气,忠诚于自己的追求,忠诚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正因为有一腔正气,他们表现出大丈夫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勇于“杀身成仁” ,坚决“舍生取义” 。这正是忠诚文化的体现和代表。三、忠诚文化的由来和层次忠诚文化产生于中国古代社会,古代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忠诚文化生成和发展的物质件和

15、客观基础。经济决定文化,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性质和形态的文化;过来,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对经济发展起推动或阻碍作用。农业经济社会孕育的忠诚文化,必然会反映农业社会的内容和根本特征。由于文化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滞后性,尽管社会变迁大大超越农业文明,但忠诚文化依然能够存在,并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在小农经济社会,家族血缘关系是社会组织的联系纽带,男耕女织的家庭是家族社会稳定的经济组织,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是农耕组织的真实写照。家庭是中国农业社会的政治模板,家长制、封建制的社会政治由此形成,牢不可破。在农业社会里,人们春耕夏华,秋实冬藏;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

16、,日落而息。面对自然条件的威胁,家庭因血亲关系而组成一个一个的家族。要使家庭形成一个稳定和谐的自组织系统,除了前述经济因素外,还必须有一定的文化调控机制。这就是老者长者本位观念。家庭的家长和家族的族长,他们有“齿德” ,他们有资历,他们有生产经验,他们有劳动贡献,因此,他们最应该受到家庭和家族成员的尊敬和爱戴。最能体现家庭、家族成员对家长、族长敬重的,就是孝。在孔子儒家看来,人与动物的差别就在于“敬”和“养”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讲,孝也就是敬。孝既是一种人伦关系,又是维系家庭、社会、国家秩序的道德基石。孝文化的要意在于, “以孝立人” , “百行孝为先”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孔子又推而广之,把孝

17、悌作为规范社会秩序的尺度:“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但是,孝只能是忠诚的一种文化基石,在尊卑、老幼、上下之间,仅有孝敬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体现它的具体道德,这就是忠诚。由此看来,在农业社会产生了孝文化,在孝文化中又生发了忠诚文化。首先,忠诚文化通向孝文化。忠诚文化的本质是敬仰虔诚,而敬仰和虔诚又是孝文化的内核。其次,忠诚文化的内容、要素往往被孝文化所整合。如孔子强调,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 ”紒紥矠还说,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而亲仁。 ”总之,有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作基础,又有孝

18、文化作支撑,中国古代社会的忠诚文化必定繁盛起来。作为一种文化体系和结构,忠诚文化有三种层次:第一层次是对自己来说,忠诚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操守,一种品格,它的核心是坚守。即使一人独处,神不知,鬼不觉,也要坚守忠诚,下一番“慎独”的功夫。尤其是担负自由度较大的领导工作,尤其要把握忠诚,严格要求自己,而不能轻易放纵自己。对自己立身为人的准则要忠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忠诚,不能无定力,无原则。这就是古人讲的“失信不立”紓紛矠。背叛,首先是对自己的背叛,而后才是对别人的背叛。背叛,就是抛弃忠诚,牺牲忠诚,走向忠诚的反面。 曾子乘马说得好:“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

19、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 ”古往今来,人们都将忠诚和背叛视为评价是非的天条,对忠诚极端珍爱并予以维护。只有忠于忠诚,才能获得荣誉和尊重;毁弃忠诚,得到的只能是卑鄙和耻辱。第二个层次是由自己对他人来说,忠诚是一种信任,一种荣誉,并要为之付出代价,如牺牲或让渡自己的某种利益。在儒家文化看来,处理传统文化中的“五伦” ,即父子、夫妻、兄弟、君臣和朋友之间的关系,要有“忠诚”这种规范。忠诚于亲情、爱情和友情,是对自己,也是对对方做人、做事的要求。如庄子渔父说,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所谓“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如古训所言,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由此可见,只有忠诚于对方,你才能获得忠诚的回报。这

20、正如英人莎士比亚的名言:“忠诚你的所爱,你就能获得忠诚。 ”第三个层次是对社会来说,忠诚是一种广义的文化规范和社会关系的互动。要靠忠诚文化来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找到文化的归宿。如孔子所说的“求仁得仁”那样,通过对忠诚的追求,成一个有序的、和谐的、有创造力的社会良性互动构架,让每个人都忠诚于自己、忠诚于家庭、忠诚于工作岗位、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民族。这种追求,有如屈原的豪迈, “亦余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有了这样一种忠诚,就能发挥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气概和精神,就能张扬一种美的、善的、高尚的情操和品格。四、忠诚文化具有现代意义忠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伴随中国文化的历史而产生和发展的。忠诚文化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具有两面性。由它的历史性决定,具有局限性一面,表现为文化糟粕,应予剔除,应予扬弃,如愚忠小诚。愚忠小诚,表现为文化的封建性、宗法性、自私性和愚昧性,它容易同个人效忠、人身依附等封建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产生负面的消极的破坏的作用。对此,我们要采取批判的态度,坚决予以反对。由它的现代性决定,忠诚文化具有积极性一面,如以正气为精髓,以智慧为形式,以忠孝、诚信为魅力的文化内容,具有不凡的现代价值和积极的社会意义。因此,我们提倡积极向上的忠诚文化,反对封建糟粕的愚忠小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