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肿瘤皮肤性病学.ppt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24262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X 页数:146 大小:16.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肿瘤皮肤性病学.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皮肤肿瘤皮肤性病学.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皮肤肿瘤皮肤性病学.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皮肤肿瘤皮肤性病学.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皮肤肿瘤皮肤性病学.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皮肤肿瘤,1,良性皮肤肿瘤,2,癌前期皮肤病,3,恶性皮肤肿瘤,目,录,CONTENTS,第一节 良性皮肤肿瘤,壹,痣细胞痣,贰,皮脂腺痣,叁,先天性血管畸形和血管瘤,肆,瘢痕疙瘩,目,录,伍,脂溢性角化病,陆,汗管瘤,柒,粟丘疹,捌,皮肤纤维瘤,目,录,玖,皮赘,痣细胞痣,又称色素痣、细胞痣或黑素细胞痣,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分为交界痣、混合痣及皮内痣。表现: 交界痣:扁平的不高出皮肤; 混合痣:略高起皮肤; 皮内痣:皮肤呈半球状和带蒂的皮损多为。痣细胞通常会经过发展、成熟和衰老等不同阶段,色素痣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增大。怀孕及口服避孕药色素加深。,皮内痣,混合痣,交界痣,皮内痣,交界

2、痣,混合痣,鉴别诊断,鉴别诊断,先天性痣(10%有恶变倾向):分类-直径小于1.5cm为先天性小痣;1.5-20cm,为中等大小先天性痣;大于20cm为先天性巨痣,畅覆盖大片皮肤。为先天性治疗:Q 开关翠绿宝石激光器(QSAL);高能超脉冲CO2激光器。,鉴别诊断,鉴别诊断,鉴别诊断,贝克痣,贝克痣,贝克痣,色素性毛表皮痣因又称Becker痣,是一种良性皮肤错构瘤。贝克痣 同时并发同侧乳房发育不全或其他皮肤肌肉骨骼异常的,称为Becker 痣综合征。多发于肩部,一般发生于单侧单处,也可双侧或多处发病。典型皮损为肩胛及胸部非浸润性淡褐色至深棕色不规则色素沉着斑,呈地图样损害,皮损多为单侧。也可侵

3、犯其他部位,表现为多处皮损或双侧皮损。色素沉着斑出现1 2 年可出现体毛增粗,部分患者可无多毛或轻度多毛。儿童期、青春期发病,多发于1020岁男性肩部、前胸或肩胛部。与咖啡斑相鉴别:皮损较小,形态规则,皮肤表面光滑不起皱,无体毛增生。,贝克痣,与咖啡斑相鉴别:皮损较小,形态规则,皮肤表面光滑不起皱,无体毛增生。,痣细胞痣治疗及注意,一般不需治疗。每个痣细胞痣的恶变几率为百万分之一。建议手术活检:1.先天性痣细胞痣有恶变可能,建议手术切除;2.发生于掌趾、腰带区、大腿内侧腹股沟、腋下等摩擦部位建议切除;3.恶变体征:体积突然增大;颜色变黑或呈斑驳样;表面出现糜烂、溃疡、出血或肿胀;自觉疼痛或瘙痒

4、;周围出现卫星灶;临近淋巴结无明显诱因肿大。4.30岁以上新发色素痣样皮损。,易摩擦或受伤部位考虑手切除。有恶变倾向者切除,同时做病理检查。一般不需要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医疗纠纷案例,被告:某三甲医院一、诊疗经过2010年1月22日患者因“左足底发疹1天”至被告的皮肤科门诊。诊断:寻常疣。处理:冷冻。甲力(克拉霉素片)0.25(克)*12粒,每日二次,每次0.25克口服。1月29日患者复诊,诊断:寻常疣。处理:冷冻。2月19日患者复诊,处理:冷冻。5月8日患者复诊,查体:足底水疱。处理:新霉素软膏;甲力口服;二周后复诊。8月23日患者至该院外科就诊,主诉:左足底疣,冷冻治疗后反复渗出。诊断:

5、左足底疣冷冻术后。处理:换药;必要时手术。8月25日患者在该院皮肤科复诊,处理:激光;甲力0.25(克)*12粒,每日二次,每次0.25克口服。,医疗纠纷案例,2010年9月3日患者因“发现左足跟棕色痣样突起10月”而入住某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病房。9月7日在腰麻下行“左足底黑色素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左足跟)皮肤恶性黑色素瘤。2011年4月6日患者因“左足黑色素瘤术后转移合并感染”入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病房。出院小结示:5月19日患者出现呼吸促,意识模糊,血压80/50毫米汞柱,心率90次/分,心音弱,自动出院。出院诊断:左足部黑色素瘤术后转移合并感染;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多脏器功

6、能衰竭。次日患者死亡。,医疗纠纷案例,二、医学会鉴定1、患者自2010年1月22日起因左足底皮损先后多次至被告医院门诊。尤其是在第三、四次就诊过程中,医方对于冷冻治疗后仍进行性增大、色泽变深的左足底皮损,始终未作包括病理检查在内的针对黑素瘤的鉴别诊断。医方对患者病情没有保持足够的警惕性,发生误诊,作冷冻治疗欠妥,延误了恶性肿瘤的及时治疗。医方的过错与患者生存期缩短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三、法院判决被告对原告的经济损失承担部分赔偿责任,共计11万余元。,恶性黑色素瘤主要起源于表皮黑素细胞,少数起源于色素痣、真皮等;而黑素细胞是一种能产生黑素的神经嵴源细胞。该病好发于皮肤,也可见于色素系统(脉络膜、

7、虹膜、睫状体) 、胃肠道、软脑(脊)膜、口与生殖器粘膜等部位。皮肤恶性黑素瘤,约占91.2%;眼恶性黑素瘤,约占5.3%;黏膜恶性黑素瘤,约占1.3%。黏膜恶性黑素瘤可发现于全身各处黏膜,包括鼻腔、副鼻窦、口腔、直肠等其他部位。,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色痣出现疼痛不适;色痣显著而迅速增大或在斑疹上出现丘疹;颜色加深发亮, 周围发红;表面有结痂形成;局部经常出血;发生破溃;附近淋巴结肿大;不对称边缘不规则颜色改变,正常色素痣通常为单色,而黑色素瘤主要表现为污浊的黑色,也可有褐、棕、棕黑、蓝、粉、黑甚至白色等多种不同颜色。直径,色素斑直径56mm;黑色素瘤通常比普通痣大E:隆起,一些早期的黑色素

8、瘤整个瘤体会有轻微的隆起。周围有卫星状损害发生。卫星灶:直径大于 0.05 mm,距原发病灶 0.3 mm 以上的真皮网状层、脂膜或脉管中的微小转移病灶。它预示着局部或全身转移的风险极高,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鉴别,恶性黑色素瘤鉴别,基底细胞癌(约占60);鳞状细胞癌(约占30);恶性黑色素瘤(约占5) ;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仅占全部皮肤癌的5%,但其在全世界范围内所引起的皮肤癌相关性死亡的人数是最多的。早期诊断是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措施。,早期切除:原发灶0.75mm者的5年生存率为89,4mm者仅25 。 原位恶黑切除或活检应包括皮

9、损周围0.5 1 cm皮肤。深度要包括皮下组织。厚度 2.0mm的恶黑手术切除应包括皮损外正常皮肤3.0 cm以上。 淋巴结切除:原发肿瘤靠近淋巴结;原发肿瘤位于预后较差的部位;原发肿瘤大而隆起或发生破溃者;原发肿瘤侵袭真皮深部。外用咪喹莫特软膏。注射高剂量干扰素。,恶性黑色素瘤,发生转移:化疗、放疗。早期手术可切除肿瘤的患者配合化疗,可达到97% 99.8% 的治愈率生转移在合理治疗的情况下,3 年总生存率一般低于15%。,恶性黑色素瘤,皮赘,皮赘,皮赘又称软纤维瘤 (soft fibroma) 是一种表皮过度角化和真皮结缔组织增生性的疾病。临床以多发性丝状或蒂状赘生物为主要表现,故又称皮赘

10、(skin tag)、软垂疣(acrochordon)、软瘊、软痣或颈部乳头瘤(papilloma colli)。(1)丝状型软纤维瘤 多发,常见于颈侧面皮损为多发性丝状突起,质软宽约2mm,长约5mm。 (2)蒂型软纤维瘤 多见于颈、面或躯干下部。皮损质软,表面光滑,直径约1cm,通常有蒂。若发生蒂扭转和梗死,可引起疼痛不适。 (3)丘疹型纤维瘤 多发性小丘疹,直径12mm丘疹表面有沟纹好发于颈部和腋下。 三型皮损肤色均呈正常或色素稍增深。,丝状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致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多见于女性。丝状疣是发生于皮肤浅表的外形如丝的小赘生物,俗称线瘊。本病西医称之为丝状疣。 丝状疣

11、的诊断要点 皮损表现为褐色或淡褐色,细长、柔软带蒂的赘生物,数目从数个到数百个不等,有传染性且影响美观。好发于眼睑、颈项、颏部和头皮等部位。 皮疹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呈皮色或淡褐色,似小钉倒立在皮面上。 一般无自觉症状。顶端角化。,软纤维瘤的发生可以作为代谢异常的一个早期信号。如发现软纤维瘤, 要尽量建议患者检测并动态观察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变化, 以早期发现代谢异常, 尽早给子相应的干预措施, 减少代谢紊乱带来的各种并发症。患者的皮赘多发, 体积较大、对称, 且有色素沉着, 则是患有糖尿病的一个较为明确的预示。,皮赘可能是结肠息肉的一种皮肤标志。结肠癌是结肠息肉恶性变的结果, 其机率约为5

12、 % , 而结肠息肉转变成侵袭性癌平均需5 15 年。因此早期发现并行预防性息肉切除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而皮赘在客观上提供了可能存在结肠息肉的信息。,皮赘治疗:少而小的软纤维瘤:50%三氯醋酸,外涂每日一次。(腐蚀作用)稍大的可作激光、微波、电灼或冷冻治疗, 较大者应予手术切除。有蒂可手术剪除。鸦胆子糊剂:,冷冻治疗:接触头法:选择大小合适的冷冻头,用液氮致冷后对准皮损直接接触,稍加压力,时间3 6s, 2个冻融。有蒂者可从侧面同时相对加压冷冻基底部,将其冻透。此法用于多发型损害。对1例巨大软纤维瘤,其蒂部较长, 2把治疗器从蒂的两侧面同时相对加压冷冻,时间10s,复温后再换一方向冷冻,每

13、个方向做3个冻融。,冷冻治疗:棉签法: 即采用大小合适的棉签蘸取液氮与皮损相接触,使整个皮损结冰,并使冰线圈向周围正常皮肤延伸1 2mm,做2 3个冻融据皮损大小可轻加压力, 一般冻融时间为10 30s, 直到基底部有轻微发红或轻度水肿即可。所治数目仍可因病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分期分批而定, 一般每次可治8 15个左右。皮损经冷冻治疗7 10 d左右, 开始逐渐干涸、结痂、脱落。此法多用于单发型。术后一般暴露,保持局部清洁。对于较大或在摩擦部位的皮损术后用消毒纱布包扎,并适当服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待皮损结痂脱落后复诊,如未全脱再重复治疗。,二氧化碳脉冲激光:用3 10 W CO2 脉冲激光,

14、直接切割底部蒂皮损或气化烧灼蒂部, 对蒂部稍大的软纤维瘤, 可手持无菌钳夹住瘤体上部, 直接切割或气化烧灼蒂部后, 再用小功率CO2 激光扫平皮损表面即可。软纤维瘤多者可分批激光治疗, 治疗的数目可因病人对疼痛能够耐受而定, 一般每次可治10 20个。经治疗后的表面痂壳在1 2周左右脱落。据皮损大小可轻加压力, 一般冻融时间为10 30s, 直到基底部有轻微发红或轻度水肿即可。所治数目仍可因病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分期分批而定, 一般每次可治8 15个左右。皮损经冷冻治疗7 10 d左右, 开始逐渐干涸、结痂、脱落。,皮脂腺痣,又称先天性皮脂腺增生、皮脂腺错构瘤。好发于头面部,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生

15、。表现:儿童期为稍隆起的斑块黄或褐色,蜡样光泽;青春期皮损肥厚呈疣状、结节状或分瓣状;老年期呈疣状,质地坚实,棕褐色。皮损呈圆形、卵圆形或带状斑块,单个,偶可多发,边缘不整齐,头皮处皮损可部分或完全秃发;10%40%在本病基础上并发其他肿瘤;良性肿瘤以毛母细胞瘤和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最常见,而恶性肿瘤以基底细胞癌最常见,皮脂腺痣,组织病理:儿童期表现为不完全分化的毛囊结构;青春期为大量成熟或近于成熟的皮脂腺,皮肤呈乳头瘤样增生。治疗:青春期前电灼烧、激光或手术等方法去除;较大者可手术切除,术后植皮。,先天性血管畸形和血管瘤,1、先天性血管畸形,鲜红斑痣: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葡萄酒样痣。好发于颜面、颈部

16、。为淡红色或暗红色斑疹或斑片,形状不规则,压之褪色,随年龄增长颜色加深,可高出皮面,其上可发生结节。病理:真皮中上部毛细血管扩张,皮损隆起或呈结节者,除真皮浅层外,其深层及皮下组织亦出现血管扩张,但血管内皮细胞不增生。可选用激光治疗,但需多次,长时间治疗。可用遮盖霜美容。光动力有一定的疗效。,1、先天性血管畸形,静脉畸形:又称海绵状血管瘤。是静脉先天畸形,出生时或生后数周发生。好发于头面,为大而不规则、柔软的真皮及皮下肿块,圆形或不规则,高出皮面呈结节或分叶状,边界不清楚,表面光滑,呈鲜红、暗红及紫蓝色,可压缩,可逐渐增大或缩小,但难以完全消退。病理:真皮下部和皮下组织内存在不规则腔隙,充以红

17、细胞及纤维样物质,腔壁为单层内皮细胞;较大血管腔隙可见外模细胞增生,管壁增厚。激光治疗和手术切除仅对部分有效,对皮损较大、较深者效果均不理想。,2、先天性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出生时或生后数月发生,增大迅速,大多在1年内生长到最大,此后逐渐退化。大部分患者在57岁时可自行完全消退。皮损为高起皮面柔软分叶状鲜红色肿物,边界清楚大小不等,压之不褪色。病理:婴幼儿期为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增大,聚集成实体性索团,仅可见少数小的毛细血管腔。成熟皮损表现为血管腔增大或显著扩张,内皮细胞变平。,2、先天性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治疗:可自行消退,不在儿童早期进行积极治疗, 而是密切随访观察其变化。泛发或生长较快者

18、:放射性核素或X线照射、放射性同位素贴敷。内注射糖皮质激素:1ml得宝松2%利多卡因1ml局部注射,一月一次。完全消退是一个长达数年的漫长过程。副作用:有食欲增强或下降、面部暂时水肿、兴奋、多毛、多尿等症状。婴儿生长发育暂时受到抑制,(部分无效,且此法仅适用于进行期。),2、先天性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治疗:平阳霉素1.5-8mg利多卡因4毫升。成人首剂量8mg,儿童按体重每公斤0.5毫克。2周一次,3次一疗程。5%咪喹莫特涂于患处,每天24 次,4 周为1 个疗程。副作用及处理:部分患儿涂药后局部有红肿、结痂现象,停止涂药,待症状消失后可再用。激光治疗。口服普萘洛尔1 5 mg /( kgd)

19、 ,晨起空腹顿服。副作用及处理:少数服药后有轻度腹泻,可给予口服斯密达。局部有红肿、结痂现象,停止涂药,待症状消失后再用,无上述情况再发生。,瘢痕疙瘩,表现,好发于上胸及胸骨前区,也可见于颈、肩、耳、下肢等处。初起为小而硬的红色丘疹,逐渐增大,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瘢痕,高起皮面,超过原损伤部位,呈蟹足状向外伸展,表面光滑发亮。早期皮损潮红、触痛、瘙痒,橡皮样硬度,表面可有毛细血管扩张;静止期皮损颜色变淡,坚硬,多无自觉症状。,鉴别,肥大性瘢痕:皮损仅在原损害的范围之内,生长数月后停止发展,并可消退,无蟹足状改变,病理上不易出现粗大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治疗,1.激素局部注射。(常见不良反应

20、有疼痛、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脱失。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时加用利多卡因可以减少疼痛。注射前对瘢痕疙瘩进行冷冻,可以使瘢痕软化,治疗效果更佳。)2.局部注射氟尿嘧啶:可以避免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引起的组织萎缩和毛细血管扩张,相对来比较安全。氟尿嘧啶50 mg/ml 局部注射,每周2 3 次。3.干扰素-2b对瘢痕疙瘩有效,具体用法为150 万U 局部注射,每日2 次,连用4 d。,治疗,4.手术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手术切除瘢痕疙瘩联合创面周围类固醇激素注射。(手术切除可能会造成瘢痕疙瘩复发,通常有40%100%的复发率。)5.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理论上存在致癌的危险)6.术后局部使用弹力绷

21、带加压可以预防瘢痕疙瘩的发生,推荐压力10mmHg,每天24 h,连续使用6 12 个月。术后压力疗法是防止瘢痕疙瘩产生很重要的方法,需要因人而设计。7.硅胶膜覆盖:术后14 日开始使用硅胶膜。采用痕凝胶涂布瘢痕周边,每日2 次,持续使用12 个月。,治疗,瘢痕外用药:5%咪喹莫特软膏每两晚外用1 次,术后连用8 周。不良反应为局部有刺激和色素沉着。停用后瘢痕疙瘩可能会复发。(作用机制可能是咪喹莫特提高局部免疫细胞因子,如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维生素E 软膏外搽,一次两次,有抗氧化作用,可用其抗氧化作用预防瘢痕。0.1%维A酸软膏,外搽一日两次。,瘢痕手术治疗新观点,核心手术切除皮

22、瓣缝合:保留部分浅层的瘢痕疙瘩组织,切除深层和中心的胶原组织,对于保留的浅层瘢痕皮瓣,采用一侧或双侧皮瓣推进修复缺损。,瘢痕手术治疗新观点,全部切除瘢痕疙瘩组织,游离周围正常的皮下组织后缝合,瘢痕手术治疗新观点,核心切除+单侧皮瓣推进法:切除大部分瘢痕疙瘩组织,保留一侧的瘢痕疙瘩表皮皮瓣,并推进修复缺损。,瘢痕手术治疗新观点,核心切除+双侧皮瓣推进法:切除深层及核心瘢痕疙瘩组织,保留双侧的瘢痕疙瘩表皮皮瓣,并推进修复缺损。,瘢痕手术治疗新观点,两种手术治疗后结合放疗,术后连续放疗 3 天,总量 15 Gy戈瑞。施术者认为:瘢痕疙瘩的表皮及接近表皮的真皮部分是相对正常的结构。采用核心切除后,保留

23、的瘢痕皮瓣能以推进的方式修复缺损,不仅降低了术区的缝合张力,而且保留足够的组织减少术区组织的牵拉变形。,脂溢性角化病,又称老年疣、老年斑、脂溢性疣、基底细胞乳头状瘤,为老年人最常见的良性表皮增生性肿瘤,可能与日晒、慢性炎症刺激有关。好发于颜面、手背、胸、背等部位。初起为一个或数个淡黄或浅褐色的扁平丘疹,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境界清楚,表面呈颗粒状或光滑,直径1mm至数厘米左右。随年龄增大而扩展增多,难以自行消退。可形成一层油腻性厚痂。男性40岁以后,女性60岁以后多发。,表现,病因:日光照射,病毒感染,遗传因素。,表现,病理: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增生的瘤组织由鳞状细胞和基地样细胞

24、组成,特点是瘤边界变平坦,且与两侧正常表皮位于同一平面上。,一般不需要治疗,必要时可冷冻、激光或电灼疗法。外用:1%维A酸软膏,一天两次;他扎罗汀凝胶,一天两次,注意避光。,治疗,汗管瘤,汗管瘤表现:多累及青年女性,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常对称分布于眼睑周围,亦见于前额、两颊颈部、腹部和女阴 ,偶见单侧分布者。皮损呈肤色、淡黄色或褐黄色半球形或扁平丘疹,直径1 - 3mm密集而不融合(图 27-7 )。常无自觉症状,发生于女阴者常可伴剧痒。病程慢性,很少自行消退。皮损泛发分布者称为发 彦性汗腺瘤或汗管囊瘤 。分型:分为眼睑型、发疹型及局限3种类型。其中局限型局限地长在外阴和阴蒂部位,称为生殖器汗管瘤

25、,局限地长在手指背面的称为肢端汗管瘤。发疹型汗管瘤多见于男性青少年,皮损数目众多、并广泛分布于颈部、胸部、腋窝、上臂、脐周等处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发疹型汗管瘤:多发生于青少年,儿童期发病较少见。皮损成批发生于躯干前部及上臂屈侧,皮疹为小而坚硬的丘疹,直径约数毫米,多而泛发,密集但不融合。皮损可为正常皮色、红色或棕褐色,表面有腊样光泽。,治疗:电干燥法,冷冻,激光,高频电灼法等。1.液氮冷冻:液氮冷冻治疗虽可采用,但易损伤皮肤,出现疼痛、水肿、水疱、出血及瘢痕等不良反应。2.点阵激光:常规消毒后,外用利多卡因乳膏浅表麻疹。采用三维点阵激光系统,使用点阵光栅技术,输出的每个仅有75um 级的光斑

26、,近100 个精确的超微光斑同时作用于皮肤,波长参数2940nm,r:YAG 采用SP 模式,能量密度5.76.4J/cm2 根据皮损大小,可采用2mm 光斑的手柄,一般1次治疗即可清除皮损。术后嘱患者注意创面保持干燥,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同时口服维生素C100毫克,一天一次; 维生素一次50毫克,一天三次。,点阵激光不良反应:术后疼痛,烧灼感,h 后灼热感减轻,术后所有患者治疗部位均使用冰袋冷敷,可明显减轻烧灼感,治疗后创面14 天结痂,此外无其他不良反应。术后3 个月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患者3 例,色素减退(轻度)3例,嘱患者避免日晒,外用防晒剂。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一般在6 个月后消退。,粟

27、丘疹,粟丘疹,粟丘疹:本病称白色痤疮或粟丘疹白色苔藓。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上皮的良性肿物或潴留性囊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可由新生儿期开始 ,由未发育的皮脂腺或毳毛漏斗部下端的上皮所形成 ,损害可以自然消退 ;后者常发生在炎症后 ,和汗管受损有关。原发者好发于颜面,特别是眼睑周围,继发者则发生于基础病变部位。典型皮损为黄白色、坚实性球状丘疹,表面光滑,顶部尖圆,融合,直径1-2mm 上在极薄表皮,可挤压出坚实的角质样球状颗粒。一般无自觉症状。皮损发展缓慢,可持续多年,偶可自然脱落消失 。,汗管瘤可与粟丘疹同时存在,粟丘疹可继发于汗管瘤。粟丘疹样汗管瘤: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汗管瘤,多数患者皮损

28、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常见有眶周、面颊、腋窝、胸部、腹部及外阴等部位。其发病机制可能是汗管瘤浅表部位的导管腔由于导管的堵塞而扩张, 引起角质积聚, 当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临床上便出现类似于粟丘疹的皮损。,粟丘疹治疗:局部消毒后用针挑破表皮 ,剔出黄白色小颗粒。(同睑黄瘤、传染性软疣),粟丘疹、汗管瘤、粉刺、扁平疣、睑黄瘤、毛发上皮瘤、皮脂腺增生,毛发上皮瘤,睑黄瘤,睑黄瘤,睑黄瘤,皮肤纤维瘤,皮肤纤维瘤:好发于成年女性的四肢 ,特别是小腿伸侧。典型皮损为缓慢生长的圆形或卵圆形坚实结节,表面平滑或粗糙,常为单个,偶可多发,直径数毫米至l -2 cm ,颜色棕红、黄褐至黑褐色不等,其上方与表皮粘连,下方

29、可自由移动。一般无自觉症状。皮损常持久存在,少数亦可自行消退。泛发型皮肤纤维瘤好发于成人 ,较少见,皮损与单发者相同,但泛发而对称,无簇集倾向,成批发生,常自行消退。,皮肤纤维瘤,皮肤纤维瘤,皮肤纤维瘤,粘液皮肤纤维瘤,粘液皮肤纤维瘤,第二节 癌前期皮肤病,1,2,皮角,光化性角化病,光化性角化病,光化性角化病,又叫日光性角化病、老年性角化病,是长期日光暴露所引起的一种癌前期病变,电离辐射、热辐射、紫外线、沥青及煤焦油产物也可诱发本病,易感性也起一定的作用。好发于暴露部位,皮损为淡褐色或灰白色的圆形、不规则形角化性丘疹,境界清楚,呈单发或多发,表面覆盖干燥粘连性鳞屑,厚薄不等,不易剥离,周围有

30、红晕,偶见角化明显、增厚呈疣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非黑素瘤皮肤肿瘤,但通常不发生转移。,光化性角化病,光化性角化病,光化性角化病,治疗:液氮冷冻、电灼烧、激光等治疗;多发性或大面积皮损可局部外用:0.1%维A酸霜一天两次外搽、5% 5-氟尿嘧啶软膏;光动力疗法;0.5% 5- 氟尿嘧啶联用 10% 水杨酸,1 日 /1 次,持续 6 周。口服阿维A胶囊:阿维a胶囊:10mg每天一次。服药后需检查皮肤黏膜不良反应,同时每个月检查1次肝功能,每2个月检查1次血常规,服药后第1个月检查1次血脂,如无异常可在4个月后复查。,光化性角化病,口服阿维A胶囊:阿维a胶囊:10mg每天一次。服药后需检查皮肤黏膜

31、不良反应,同时每个月检查1次肝功能,每2个月检查1次血常规,服药后第1个月检查1次血脂,如无异常可在4个月后复查。,皮角,皮角,皮角,本病是临床形态学诊断,大多是在脂溢性角化病、寻常疣、角化棘皮瘤、汗孔角化病、毛根鞘瘤或早期鳞状细胞癌等皮损上重叠发生角化过度。多累及中老年人,男性多见。好发于面部、头皮、颈部、躯干、前臂和手背等曝光处,也可见于眼睑、龟头等处。皮损呈圆锥形或圆柱形角质增生性皮损,大者呈羊角状或分支呈鹿角状,表面粗糙、不光滑,呈淡黄色、褐色或褐黑色,质硬。,皮角,组织病理:显著角化过度,间有角化不全,表皮可呈山峰状隆起,基地部改变与原发皮肤病关系密切;有时仅见良性表皮增生,但偶可见恶变者。治疗:手术切除为好,即使采用其他方法除去的皮损也均应该做病理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