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毕业论文(20届)自我同一性在大学生网络使用和心理健康中的调节作用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应用心理学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I摘要【摘要】本研究以22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网络使用量表、自我同一性量表、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探索自我同一性对大学生网络使用和心理健康之间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网络使用程度和自尊、总体幸福感呈显著的中度负相关,对二者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自我同一性与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总体幸福感呈显著的中度正相关;(3)自我同一性在网络使用和总体幸福感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关键词】网络使用;自我同一性;心理健康;调节作用ABSTRACT【
2、ABSTRACT】THEPRESENTSTUDYEXPLOREDTHEMODERATEEFFECTOFSELFIDENTITYONTHEASSOCIATIONBETWEENCOLLEGESTUDENTSINTERNETUSEANDMENTALHEALTH,BASEDONASAMPLEOF222COLLEGESTUDENTSTHESTUDENTSWEREASKEDTOCOMPLETETHEINTERNETUSESCALE,SELFIDENTITYSCALE,THESELFESTEEMSCALESES,THEGENERALSELFEFFICACYSCALEGSESANDTHEGENERALWELL
3、BEINGSCHEDULEGWBRESULTSINDICATEDTHAT,1THEINTERNETUSINGSTATUSISSIGNIFICANTLYANDNEGATIVELYCORRELATEDWITHSELFESTEEMANDGENERALSELFEFFICACY,BESIDESITISTHEPOWERFULANDNEGATIVEPREDICTOROFSELFESTEEMANDGENERALSELFEFFICACY2SELFIDENTITYANDSELFESTEEM,GENERALSELFEFFICACYANDGENERALWELLBEINGSHOWEDASIGNIFICANTMODERA
4、TEPOSITIVECORRELATION3THEMODERATEEFFECTOFSELFIDENTITYONTHEASSOCIATIONBETWEENCOLLEGESTUDENTSINTERNETUSEANDMENTALHEALTHISSIGNIFICANT【KEYWORDS】INTERNETUSESELFIDENTITYMENTALHEALTHTHEMODERATEEFFECTII目录1绪论111网络使用和心理健康1111大学生网络使用概况1112网络和心理健康的关系112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2121自我同一性概述3122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的关系313研究目的42研究方法421研究对象5
5、22研究工具5221网络使用问卷5222自我同一性量表5223心理健康量表523数据处理73研究结果831大学生网络使用、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8311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基本情况8312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基本情况931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1032网络使用、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1033自我同一性的调节作用分析10331自我同一性在网络使用和自尊之间的调节作用11332自我同一性在网络使用和总体幸福感之间的调节作用114讨论1341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基本情况1342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1343自我同一性在大学生网络使用和心理健康之间的调节作用14431网络使用和
6、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14432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14433自我同一性的调节作用1544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展望155研究结论16参考文献17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191绪论11网络使用和心理健康计算机互联网络互联网的出现及使用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它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崭新的信息时代,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化,它已经给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111大学生网络使用概况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网络就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其中青少年占很大比例。继电视、影碟机和电子游戏等媒体之后,互联网已经成为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媒体之一2。互联网空
7、间构成了一个复杂的、遍布全球的环境,团体和个体的价值观与自我认同在其中得以产生、构建和对话。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实验和探索自我认同的理想场所,人们预期青少年会使用互联网来进行匿名的认同试验。CROOK认为青少年正在使用互联网来表征自我、构建自我、确立自我存在与获得自我认同2。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4月最新公布的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195亿,其中大学生占比108。2009年,青少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达165个小时。在学生网民群体中,大学生网民上网时间最长,达到186个小时。大学生群体是中国网民最活跃的群体
8、之一,该群体在大部分网络应用上的使用率都最高。在网络娱乐、交流沟通、信息获取和商务类应用方面,大学生群体都有较活跃的表现,其中搜索引擎、网络新闻使用率分别达到843和889,网络音乐和视频使用率分别达到946和854,即时通信和电子邮件使用率分别达到887和814;在网民使用相对较浅的商务类应用上,大学生网民群体网购比例为431,使用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比例也分别达到401和3891。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动机各有不同,使得他们使用互联网的目的与方式也存在差异。综合已有研究成果,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性目的,如人际交流与角色扮演等;工具性目的,如做功课、信息搜索等;娱乐性目的
9、,如玩游戏、听音乐、看电影等2。112网络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网络的用途不仅仅限于学习、工作和信息检索等,而且还是消遣、人际沟通和娱乐的重要工具。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用的人数和范围越来越广,它在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及行为。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它也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引发的网络心理问题也逐渐受到各方关注,关于网络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各种研究也越来越多,并且更加的深入。2互联网使用可能会给用户的情绪与情感过程带来消极影响。KRAUT等人对73个家庭的169名被试进行了两年的追踪研究,发现被试在上网的最初一两
10、年内,过多使用互联网进行交流,会导致他们社会卷入的减少,即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和使用者的社交规模逐渐下降,同时还会导致孤独感和抑郁感的增加,从而引起心理幸福感的降低。研究者据此认为,互联网使用可能取代了现实中的部分社会活动,从而降低了使用者的社会参与度和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消极的社会心理效应3。EGGE和RAUTERBERG的研究发现,106的被试报告了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如因为化费太多的时间上网而感到内疚、互联网是唯一让人感到舒服的地方等等。此外,MORAHANMARTIN和SCHUMACHER发现互联网是某些人改变心境的工具(情绪低落时,或焦虑时上网)。STOLL与TURKLE也在研究中发现被试因
11、为上网交友而导致社会孤立与社会焦虑4。HOKYUNGKIM和KEITHEDAVIS的研究发现,低自尊,不切实际的乐观,以及7项积极的活动(I7PA)的重要性,均对预测病理性网络使用有预测作用。个人自尊越高,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倾向性越低5。崔丽娟,刘琳对110名本科大学生的上网情况和他们在对他人的信任感、主观幸福感及社会疏离感三方面的社会性发展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对互联网的依赖显著影响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疏离感,上网时间与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6。现有研究表明,尽管互联网可能给用户带来消极的情绪体验,但是它也可能会给用户带来积极的心理体验。THOMPSON、VIVIEN和RAYE发现
12、,感知到的欣快感与互联网的使用频率之间是正相关。SPROULL和FARAJ认为互联网这种社会性技术可以给用户以归属感和人性支持。其他的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会使社会联系增加,也有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可能让用户感觉舒服与力量感4。JANEMBURNS等人研究发现,REACHOUTWWWREACHOUTCOMAU,澳大利亚的互联网基础服务,与1625岁的美国人减少羞愧和增加求助有关7。LAROSE等人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强调自我效能是互联网使用行为与使用者社会心理效应关系系统中的关键变量。他们基于实证调查数据建立的模型表明,互联网的高频使用和上网经验的积累等一方面可提高使用互联网的自我效能感,降低互联网对
13、使用者的压力、一般生活压力和抑郁水平;另一方面可通过强化社会支持系统而降低其抑郁水平8。由此可知,在网络使用和用户心理健康的关系上,依然存在相互矛盾的结论。12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自我同一性形成和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但青年期是形成和发展同一性的关键阶段。自我同一性问题关系到青少年发展的方方面面,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良好适应社会和实现自身的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3121自我同一性概述自我同一性的概念最早是由ERILKSON提出来的,是指个体对独一无二的“我”的主观感觉以及对自我同一的追求。ERIKSON在对自我同一性的讨论中,明确地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整合和动力的功能。它能提供过去
14、、现在、将来的主观一致感和连续感,提供组织和整合不同行为的框架,为社会比较提供基础,给个体明确的价值观、目标和信念以及生活的方向、目的和意义9。MARCIA进一步提出了同一性状况理论。他设定了2个维度,一个是危机,是指个体在自我探索过程中面临茫然、困惑,需要作出某种选择时的一种体验;另一个是自我投入,指个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价值观、理想而倾注全力。根据青年期个体是否体验过危机和自我投入的程度,青年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可以分为4种1同一性完成状况;2同一性延缓状况;3早期闭合状况;4同一性扩散状况9。122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的关系WATERMAN(1992)提出个体同一性构成了最佳的心理功能的一
15、个方面,认为个人同一性符合最佳心理功能的四个标准(1)有助于促进个人幸福感的提升;(2)有助于个体目标的实现;(3)有助于社会认可的获得;(4)有利于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实际上,ERIKSON的理论是他对心理健康功能理解和关注的自然结果,每一个阶段的成分和相应的品质都是在代表健康或最佳的心理功能的背景中讨论,同一性危机的解决反映了精神的和谐状态以及个人的幸福感10。GOEDE等人1999对1524岁的学生的纵向研究发现,自我认同形成与心理健康水平正相关,即自我认同状态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11。王树青(2010)等人考察了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与情绪适应的关系,发现学生的同一性获得状态可正
16、向预测自尊,负向预测焦虑、抑郁,同一性早闭状态和扩散状态负向预测自尊,同一性延缓状态正向预测焦虑、抑郁12。叶景山(2000)曾采用SCL90和同一性状况量表对403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同一性完成状况和延缓状况的得分与SCL90各因子得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不同的同一性状况者的SCL90各因子得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同一性完成状况者的心理症状得分最低,心理健康状况最好;同一性延缓状况者的心理症状得分最高,心理健康状况最差,早期闭合状况者和同一性扩散状况者介于两者之间13。叶景山(2006)发现自我同一性状况与自尊存在显著相关。同一性完成状况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而同一性延缓状况和早期闭
17、合状况与自尊存在显著负相关14。韩晓峰2004研究发现,自我认同发展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越是成熟、高级的自我认同状态,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自我认同完成状态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自我认同扩散状态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自我认同延迟和自我认同早闭状态的心理健康水平介于二者之间;自我认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它影响并标志着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11。4陈香(2001)对151名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同一性地位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自我同一性扩散地位者,其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其他地位者15。郭金山(2002)对全国七个地区十所大学四个年级的学生
18、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特征的实证研究表明,成就型同一性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弥散型和延缓型同一性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排他型与心理健康水平在某些方面呈正相关。而且不同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16。徐红红,洪炜检验了188名医学新生的自我同一性及其与人格、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成就型同一性与抑郁、依赖呈负相关;弥散型与抑郁、社交退缩、依赖、冲动呈正相关17。周红梅自编自我同一性过程问卷,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进行测试,结果发现,早闭型和完成型同一性状态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延缓型同一性状态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差18。由此可知,自我同一性状态对心理健康有重要
19、影响,息息相关。13研究目的通过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我们可以看出网络使用对心理健康具有重大影响;自我同一性的功能也决定了它能够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个体的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相关。上述许多研究都是相关的或者类似的,但却没有相一致的研究结论,反而是相差很远甚至是对立的结果。因此根据上述研究,我们可以进行推理得出,由于网络使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会受到自我同一性的调节,所以网络使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相同的网络使用程度,可能由于自我同一性的不同,从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差异。陈猛通过建立互联网使用、自我认同和心理健康的结构方程模型,在初中生和高中
20、生之中,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11。本研究更进一步的在大学生群体中探讨自我同一性在网络使用和心理健康之间的调节作用。2研究方法52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被试为宁波大学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共发放问卷260份,问卷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22份,有效率为85。被试的年龄范围为1824岁,文科专业59人,理科专业163人。有效被试的性别和年级分布情况见下表表21被试的年级和性别分布情况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总计男生18223533108女生32362224114总计505857572222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具体选用的量表如下221网络使用问卷本次研究
21、考查互联网使用的时间、目的与方式、使用程度。使用时间和目的与方式采用自编问卷。对网络使用程度的研究,采用美国布拉德福德的皮兹堡大学的YOUNG1999参照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一IV编制的互联网成瘾量表。该量表包含8个题目,采用两点计分,0代表不符合,1代表符合,5分及以上为成瘾,4分及以下为未成瘾11。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A系数为0670,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222自我同一性量表采用TAN等人编制的一个简易量表,将自我认同看作是从自我认同扩散到自我认同完成的连续体。问卷共12题目,题目根据ERIKSON描述的自我认同的特征编写而成。问卷中对每种特征的描述都是成对的,
22、采用的方法是迫选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期望效应的影响。因此,每题由两个描述自我认同的句子构成,一句表示自我认同完成,一句表示自我认同扩散,采用迫选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期望效应的影响。记分规则为每题被试选择表示自我认同完成的句子记1分,选择表示自我认同扩散的句子记0分。问卷的总分表示被试自我认同完成水平,得分越高,则说明被试的自我认同完成水平越高11。在本研究中,对自我同一性量表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其A系数为0437,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低,可能是被试群体问题,或者被试答题不认真。223心理健康量表对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目前各个学者都有自己的说法和定义,并没有统一的概念。第三届国
23、际心理卫生大会1948把心理健康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身体、智力、情绪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6工作和职业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19。HAVINGURST1952综合多位心理学家的意见,认为个体具有以下九个有价值的心理特质即为心理健康1幸福感,这是最有价值的心质;2和谐,包括内在和谐及与环境的和谐;3自尊感;4个人的成长,即潜能的发挥;5个人的成熟;6人格的统整;7与环境保持良好接触;8在环境中保持有效的适应;9在环境
24、中保持相对独立19。王极盛等1984认为,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应包括六个方面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3意志健康行动的自觉性和果断性是意志健康的重要标志;4统一协调的行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的行为是一致的、统一的,思想与行动是统一的、协调的,的行为有条不紊,做起事来按部就班;5人际关系的适应19。李丹1999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正常的心理状态,包括基本的认知能力、情绪自控和协调能力;2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中能体验到快乐和幸福;3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环境中游刃有余19。总而言之,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很多,归结起
25、来,心理健康可以分成身体状况身体机能和精力、自我结构自信、自尊和自我价值感、幸福感和社会适应人际关系、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三大方面11。而在以往的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大多数使用了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来进行对被试心理健康的测量。因此,本研究也选用了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总体幸福感三个指标来表征心理健康。其中自尊可以反映个体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考察个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自信心情况,总体幸福感可以考察个体的精力、自我控制能力、总体健康状况和幸福感。(1)自尊量表(THESELFESTEEMSCALE,SES)该量表由ROSENBERG于196
26、5年编制,用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由10个条目组成,分四级评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合,4表示很不符合。1、2、4、6、7正向记分,3、5、8、9、10反向记分,非常符合记4分,符合记3分,不符合记2分,很不符合记1分。总分范围是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在已有研究中,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2085,内部一致性信度A系数为077088。此外,自尊量表的得分与信心和合群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和039,与焦虑和抑郁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和054。以上研究结果证明自尊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ROSENBERG,196511。在本研究中,自尊量表的内
27、部一致性信度A系数为0779,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SELFEFFICACYSCALE,GSES)该量表共10个项目,涉及个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自信心。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形式,各项目7均为14评分。对每个项目,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或“完全正确”,评分时,“完全不正确”记1分,“有点正确”记2分,“多数正确”记3分,“完全正确”记4分。分数越高说明自信心越高。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由SCHWARZER等人编制,中文版由王才康等人(2001)翻译修订,对其信效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GSES具有良好的信度,其内部一
28、致性系数CRONBACHA087,重测信度R083P0001,折半信度为R082N401,P0001。GSES只有一个维度。在本研究中,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A系数为0896,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3)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WELLBEINGSCHEDULE,GWB该量表共有18个题目,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所有的题目考查的是被试最近一个月的各方面情况。量表前14个题目测量的是现象发生的程度或频率,除2,5,6,7四个题目采用5点15计分外,其余题目采用6点16计分。剩下的4个题目考查题目叙述与被试情况相符合的程度,采用11点010计分11。在所有的题目中,1,3,6,7,
29、9,11,13,15,16为反向计分题。除了评定总体幸福感,本量表还通过将其内容组成6个分量表从而对幸福感的6个因子进行评分。这6个因子是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在已有研究中,GWB的重测信度为068085,内部一致性信度A系数在090以上,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TAYLORETAL,200311。在本研究中,总量表及六个分量表的A系数均较高(见表22),因此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表22总体幸福感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总量表0762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0542对健康的担心0014精力0612忧郁或愉快的心境054
30、9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0557松弛和紧张051023数据处理本研究的数据分析与处理使用社会学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83研究结果31大学生网络使用、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311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基本情况在所有被试中,网络用户的网龄为674233442月,每周的平均上网时间为208813618小时。在网络用户花费时间最多的使用目的方面,最多的为娱乐性目的,有157人,占网络用户的707;其次为社会性目的,有42人,占网络用户的189;最少的是工具性目的,有23人,仅占网络用户的104。对被试互联网成瘾量表的得分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网络成瘾者(得分在5分及以上)为21人,占被试总人数的95。
31、其中,男生14人,占成瘾者的667,女生7人,占333。大一学生3人,大二学生6人,大三学生9人,大四学生3人。他们的每周平均上网时间为286719691,显著高于所有被试的上网时间。由表31给出的TTEST的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上网时间和网络使用程度有显著差异,男生在每周平均上网时间和网络使用程度上显著高于女生。表31性别对上网时间和网络使用程度的影响性别NMEANSDSIG上网时间男生1082407163550001女生11417859508网络使用程度男生10820818300005女生1141451494由表32可知,年级对网龄、上网时间和网络使用程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
32、各年级在三者上差异十分显著。SCHEFFE事后检验发现,大四学生的网龄显著大于大一学生(P005)和大二学生(P001),大一学生的上网时间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年级的学生(均为P001),大四学生的网络使用程度显著低于大二学生(P001)和大三学生(P005)。表32年级对网龄、上网时间和网络使用程度的影响年级NMEANSDSIG网龄大一506032339480002大二58578333073大三57726127381大四57782335433上网时间大一50115671350000大二58231411193大三572084127799大四57267916677网络使用程度大一5014214300
33、001大二582241647大三572161869大四571161544由表31和表32的分析结果可知,性别和年级均对每周平均上网时间和网络使用程度有显著性影响,因此,对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如下在每周平均上网时间上,性别和年级的主效应均显著,交互效应不显著;在网络使用程度上,性别、年级主效应均显著,且交互效应显著(见表33、表33)。表33性别、年级对上网时间的交互作用分析SOURCEMEANSQUAREFSIG性别126428783230004年级1983576130580000性别年级15642110300380表34性别、年级对网络使用程度的交互作用分析SOURCEMEAN
34、SQUAREFSIG性别26339105980001年级1264350870002性别年级896636080014312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基本情况大学生被试的自我同一性得分为6552076。经过分析得知,自我同一性在性别和年级上无显著差异。从平均值来看,女生的自我同一性得分高于男生,大四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分数比其他三个年级要高些。表35性别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性别NMEANSDSIG自我同一性男生10863122740097女生1146781852表36年级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年级NMEANSDSIG自我同一性大一5065620120243大二586162067大三576561946大四576952
35、2391031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被试的自尊得分为28683970,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得分为24665604,总体幸福感的得分为729610907。经分析,发现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年级上差异显著(见表37)。SCHEFFE事后检验发现,大四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是最高的,显著高于大一学生(P005)、大二学生(P001)和大三学生(P001)。表37年级对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影响年级NMEANSDSIG总体幸福感大一507214102640000大二5869869946大三5771549919大四5778261170632网络使用、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使用皮尔逊
36、相关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表38网络使用、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总体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自尊自我同一性一般自我效能感0379自尊05240455自我同一性035603260349网络使用0307008002940335P001,P005,下同由此可知,网络使用程度和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呈微弱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仅为0080,但是和自我同一性、自尊、总体幸福感呈显著的中度负相关,即网络使用程度越高,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自尊和总体幸福感越低,心理健康情况越差,存在极大的负面影响。自我同一性与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总体幸福感呈显著的中度正相关,即自我同一性完成度越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越好,自
37、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总体幸福感越高。而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总体幸福感为显著的中度正相关,则表明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联系紧密,同时也说明了心理健康量表之间有良好的效标效度。33自我同一性的调节作用分析由上表38可知,网络使用程度和自我同一性、自尊、总体幸福感呈显著相关,而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并不显著。因此,分别分析自我同一性在网络使用和自尊之间的调节作用,自我同一性在网络使用和总体幸福感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自我同一性在网络使用和总体幸福感之间11有调节作用,而自我同一性在网络使用和自尊之间有中介作用。331自我同一性在网络使用和自尊之间的调节作用根据调解效应的分析方法,对自变量网络使用程度
38、和调节变量自我同一性进行中心化,然后做YAXBMCXME的层次回归分析。第一步,以网络使用程度和自我同一性为自变量,以自尊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第二步,以网络使用程度、自我同一性、网络使用程度自我同一性为自变量,以自尊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39自我同一性的调节效应分析自变量R2FBBETAT第一步网络使用程度015720435046701993026自我同一性054002834293第二步网络使用程度016714558051102183296自我同一性057202994504网络同一性010101021587上表的结果显示,网络使用程度和自我同一性的主效应均显著,但是两者的交互作
39、用不显著,即第二步中,XM的回归系数检验不显著(P005),因此自我同一性在网络使用和自尊之间的调节效应不显著。332自我同一性在网络使用和总体幸福感之间的调节作用根据调解效应的分析方法,对自变量网络使用程度和调节变量自我同一性进行中心化,然后做YAXBMCXME的层次回归分析。第一步,以网络使用程度和自我同一性为自变量,以总体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第二步,以网络使用程度、自我同一性、网络使用程度自我同一性为自变量,以总体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310自我同一性的调节效应分析自变量R2FBBETAT第一步网络使用程度016621834136302123230自我同一性1
40、49602854350第二步网络使用程度018416338152402373585自我同一性161403074671网络同一性037101372150上表的结果显示,网络使用程度和自我同一性的主效应均显著,而且两者的交互作用显著,即12第二步中,XM的回归系数检验显著(P005),因此自我同一性在网络使用和总体幸福感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三者结合起来可以解释总变异的184。其回归方程为Y725181614M15240371MX134讨论41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基本情况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中,大学生网民上网时间最长,达到186个小时。本研究的被试每周的平均上网时间为2088士13618小时,基
41、本与调查报告相一致,时间上稍长一些。在上网目的方面,707的大学生都是以娱乐为目的,仅有104的大学生为工具性目的,易造成网络使用过度。本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为21人,占被试总人数的95。李昊等采用修订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中学生的调查显示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50620。陈军采用YOUNG编制的8项目网络成瘾量表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网络成瘾率4021。吴春华等采用KIMBERLYYOUNG编制的20项目自陈网络成瘾量表对初中生的调查显示,网络成瘾检出率为21,准网络成瘾者占17922。各研究的网络检出率存在差异,一则是因为使用的检测工具不同,同时各个量表的信效度也存在差异,二则是因为各个地区的经济发
42、展状况不同而导致了差异,三则是因为样本量不同。男生和女生在网络使用程度和上网时间上有显著差异,显示男生比女生更易发展为网络成瘾者。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23,并且王立皓等人的研究发现大学生中网络成瘾者占36,其中男女比例有显著差异24。这可能与男女生的个性差异有关,男生更容易对新生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女生相对更为稳健保守。男生往往自制能力较差,上网时间过长,而女生好静,自控能力相对来说较好。特别是男生经常长时间打游戏,而女生则较少。本研究大一学生的上网时间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年级的学生,这主要是因为本校规定,大一学生禁止带电脑,而且他们课程繁多,课业紧张,上网时间是最少的。陈军等人研究发现,
43、每周平均上网时间越多,年级越高,网络成瘾的概率越大21。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四学生的网络使用程度显著低于大二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大四学生临近毕业之际,大多数都是在实习或者工作,上网时间较少,而大二年级课业相对来说轻松了些,有些人也会自带电脑,使用网络频繁。42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本研究中,自我同一性在性别和年级上无显著差异。这与以往的一部分研究结果是一致的。ADAMS和FITCH对青少年晚期个体的追踪研究发现,在同一性形成中并不存在性别差异。ARCHER,WATERMAN,KROGER等研究者回顾了三十年的同一性研究,认为男性和女性的同一性发展从结构和过程来看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在
44、大多数方面,女性的同一性形成过程与男性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性大约与男性在同一年龄获得一种清晰的同一性STREITMATTER,1993。国内周红梅对大学生的研究也显示不存在性别差异25。王树青等认为相对于处于成年早期的大学生来说,在四种同一性状态的人数分布上不存在年级14差异26。这可能是由于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已经趋向于稳定。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只是女生略高于男生,但是在年级上差异显著,大四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是最高的,显著高于其他四个年级。这与以前的研究结果相似。何瑛对重庆大学生进行的主观幸福感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总体幸福感方面,女生略
45、高于男生,T检验结果表明未达到显著水平。一、二、三年级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呈下降趋势,到四年级略有上升27。段建华发现大学生被试的总体幸福感存在一个正态分布的趋势,男女生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别28。43自我同一性在大学生网络使用和心理健康之间的调节作用431网络使用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谢延明指出,在网络成瘾行为方面,自我效能感是一个关键变量,能对成瘾行为的预防、戒除和改变做出合理性的说明和解释29。张宏如通过自编的动机量表进行研究发现,DAVIS的认知行为模型,提出如下假设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具有预测作用30。傅晋斌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自我效能感、
46、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常常较高。但自我效能感与戴维斯在线认知量表的两个分量表“社交安慰”、“孤独/抑郁”得分并无显著相关性,而且随后的回归分析发现自我效能感这一因素并未进入回归方程。说明自我效能感虽然和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有关,但不足以起到预测的作用30。在本研究中,网络使用程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呈微弱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仅为0080,几乎不存在相关性,与前人研究不符,可能是由于关于网络使用的研究工具不同,也可能是由于被试数量不同,或者由于被试没有认真填写问卷。网络使用程度和自尊、总体幸福感呈显著的中度负相关,即网络
47、使用程度越高,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自尊和总体幸福感越低,心理健康情况越差,存在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这也给予我们一些启示,网络使用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内,既有利于大学生对自我的思考,增强对自我的认同,更清晰的了解自己,也能帮助他们更加的自尊和自信,提高其总体幸福感程度和对生活的兴趣,也有利于未来的发展。432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大量研究结果已证明,自我同一性能够促进心理健康。而本研究中,自我同一性与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总体幸福感呈显著的中度正相关,即自我同一性完成度越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越好,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总体幸福感越高。这与前人的研究相符。
48、而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总体幸福感为显著的中度正相关,则表明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联系紧15密,同时也说明了心理健康量表之间有良好的效标效度。433自我同一性的调节作用自我同一性在网络使用和自尊之间的调节效应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此次的自我同一性量表的信度较低,内部一致性信度A系数只有0437。该量表只有12个项目,并且采用的是01的计分方法,从而导致信度不高,影响了本次的研究结果。也可能是其他因素介入其中,在回归分析中,网络使用程度和自我同一性的主效应均显著,则表明了网络使用程度对自尊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而自我同一性对自尊有正向的预测作用。网络使用程度越低,自我同一性完成度越高,则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越高
49、。自我同一性在网络使用和总体幸福感之间的调节效应十分显著。这与陈猛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互联网卷入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总体幸福感层面具有显著的直接的负向预测作用,但其主要是通过降低青少年自我认同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显著的间接的负向预测作用11。其调节作用的回归方程为Y725181614M15240371MX,这说明了网络使用将会通过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对心理健康的总体幸福感层面造成影响。雷雳、陈猛依据BRONFENBRENNER的生态学模型,从微系统、中系统、宏系统以及处于生态系统中心的青少年自身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了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形成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提供了有关互联网使用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方面的一些初步知识。总的来说,以往的理论研究认为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与其互联网使用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31。自我同一性完成较好的大学生,有较高的自主性,他们的人生目标、自我定位更清楚,行为方式更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并且可以把精力集中在现阶段的发展和学习任务。所以他们具有更强的自控能力,能够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和沉溺程度,并且更倾向于把互联网当作一种工具来使用,从网上获取各种学习、生活方面的信息,或者进行一段时间的娱乐活动,但是不会长时间的过度使用。因此他们控制性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网络的不当使用或者是网络滥用,也降低了网络成瘾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