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CJJ/T 135-2009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前 言透水混凝土是一种有利于促进水循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环保型建筑材料。它具有透水性大、强度高、施工简便等特点,可铺筑成五彩缤纷的彩色透水混凝土地面。它主要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城镇道路工程、室外工程、园林工程中的轻荷载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的路面。目前,透水混凝土这一环保型建筑材料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应用已初步形成了完整、成熟的设计、施工方法。随着研发的进一步深入,环保型透水混凝土路面将成为未来城镇道路的发展趋势。为了在全国推广透水混凝土路面,同时考虑到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在力争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适用性强、与相关标
2、准协调统一,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规程。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参编人:主编单位:江苏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参编单位:南京标美彩石建材有限公司郑州市市政工程总公司东南大学南京市市政公用局长安大学江苏省国立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河南省第五建筑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建工集团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省工程材料与水工结构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1 总 则1.0.1 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空气含尘量、降低交通导致的噪音、降低“热岛效应”。现场铺设的透水混凝土路面是一种能让雨水向混凝土面层及基层渗透的结构体,能使雨水暂时
3、贮存在结构体的空隙里逐渐蒸发,也能让土基中的水分通过结构体空隙自然蒸发,从而发挥维护生态平衡的功能。正确应用透水混凝土路面技术,统一透水混凝土路面设计、施工与验收标准,特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城镇道路工程、室外工程、园林工程中的轻荷载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路面的设计与施工。1.0.3 透水混凝土路面的设计与施工,应考虑地形条件、景观要求、荷载状况、施工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色彩组合和结构形式。1.0.4 本规程中未涉及部分可参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1)执行。1.0.5 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原材料、半成品、设计与施工的质量验收,除应按本规程执行外,尚
4、应符合相关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的规定。2 术语、符号2.1 术 语2.1.1 透水混凝土(Pervious Concrete) 由粗骨料及其表面均匀包裹的水泥基胶结料,相互粘结,并经水化硬化后形成的具有连续空隙结构的混凝土。2.1.2 露骨料透水混凝土(Water-washing Pervious Concrete)粗骨料表面包裹的水泥基胶结料经水冲冼后,表层粗骨料露出本色原型的透水混凝土。2.1.3 增强料(Reinforcer )利于改善透水混凝土中集料间的粘结性能,提高透水混凝土强度的胶凝材料。2.1.4 连续空隙率(Interconnected voids)透水混凝土内部存在的连续空隙体
5、积与透水混凝土体积之百分比。2.1.5 透水系数(Permeability Coefficient)表示透水混凝土透水性能的参数,定义为在测试方法的量器中,单位时间( mm)内水渗透出的量(s)。测试方法见附录 B。2.1.6 平整压实机(Formation Machine)将虚铺的自由状态下的透水性混凝土进行压实,使其符合透水混凝土路面功能要求的专用低频振动机械。2.1.7 抹平机 (Levels Machine)是将压实后的透水性混凝土表面进行抹平,使其达到规定的平整度要求且符合使用功能和外观要求的专用机械。2.1.8 减压鞋(Reduced Pressure Shoes)技术人员在透水性
6、混凝土路面施工时穿的一种特殊用具,可增大技术人员脚部与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的接触面积,以减少施工时对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的破坏。2.1.9 轻荷载道路(Light Load Road)允许轴载 4 吨以下车辆行驶的城镇道路、停车场、广场、小区道路。2.1.10 保护剂(Protectant)用于保护彩色透水混凝土颜色的高分子类材料2.1.11 基层全透水结构(Total Pervious Structure)路表水能够直接向下渗透至路基土中的道路结构体系。2.1.12 基层半透水结构(Semi-pervious Structure)路表水缓慢而少量地渗透至路基土中的道路结构体系。2.1.13 基层不透
7、水结构(Water-tight Structure)路表水不渗透至路基土中的道路结构体系,积水排入道路两侧或市政管网中。2.2 符 号Mg1m3 透水混凝土中粗集料的用量Mc1m3 透水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Mw1m3 透水混凝土中水的用量Mz1m3 透水混凝土增强料的用量rg粗集料的表观密度rc水泥的表观密度rw水的表观密度rz增强料的表观密度P为设计孔隙率3 设 计3.1 结构组合设计3.1.1 湿陷性黄土、盐渍土、砂性土不应使用全透水和半透水结构混凝土道路,使用基层不透水结构时应设置排水措施。3.1.2 城镇道路的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为轻荷载道路的路面结构提供均匀的支承。3.1.3 基层
8、和底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3.1.4 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基层结构类型应根据道路荷载的不同按表 3.1.4 选用。表 3.1.4 透水混凝土路面基层结构类别 适应范围 结构层基层全透水结构 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景观硬地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基层和底基层、级配碎石及级配砾石基层和底基层基层半透水结构 轴载 4 吨以下城镇道路、停车场、广场、小区道路 稳定土基层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和底基层基层不透水结构 轴载 6 吨以下城镇道路、停车场、广场、小区道路水泥混凝土基层稳定土底基层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底基层3.1.5 基层全透水结构层的技术要求,形式如图 3.1.5 所示: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基层
9、、级配碎石及级配砾石基层和底基层 总厚度 h2 不小于 150mm。图 3.1.5 基层全透水结构形式3.1.6 基层半透水结构层的技术要求,形式如图 3.1.6 所示:稳定土基层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 和底基层总厚度 h2 不小于 180mm。 图 3.1.6 基层半透水结构形式3.1.7 基层不透水结构层的技术要求,形式如图 3.1.7 所示:1 水泥混凝土基层的抗压强度等级不低于 C20,厚度 h2 等于 100150mm。2 稳定土底基层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底基层厚度 h3 不小于 150mm。图 3.1.7 基层不透水结构形式3.1.8 基层为混凝土结构层时,铺设透水混凝土面层
10、前应做界面处理。3.2 透水混凝土面层3.2.1 透水混凝土面层结构设计,分单色层及双色组合层设计。采用双色 组合层时,其表面层厚度应不低于 30mm。3.2.2 根据透水混凝土路面的荷载、功能及地形地貌,选用强度等级及透水系数不同的透水混凝土。3.2.3 设计基层全透水结构时,其透水混凝土面层强度等级应不小于 C20,厚度(h1 )应不小于 60mm;设计基层半透水结构和基层不透水结构时,其 透水混凝土面层强度等级应不小于 C30,厚度(h1 )分别不小于 100mm 和 150mm。如基层采用厚度大于 150mm 的混凝土结构时,可适当减小透水混凝 土面层厚度(h1),但不应小于 120m
11、m。3.2.4 设计透水混凝土面层时,应设计纵向和横向接缝。纵向接缝的间距 按路面宽度在 3.0 4.5m 范围内确定,横向接缝的间距一般为 46m;广场 平面尺寸不宜大于 25 ,面层板的长宽比不宜超过 1.30。基层有结构缝时, 面层缩缝应与其相应结构缝位置一致,缝内应填嵌柔性材料。3.2.5 透水混凝土面层施工长度超过 30m 或与其它构造物连接处(如侧沟、建筑物、窨井、铺面的连锁砌块、沥青铺面)应设置胀缝。3.2.6 透水混凝土面层胀缝处不应设置传力杆。3.3 透水混凝土路面排水系统设计3.3.1 透水混凝土路面的排水设计可参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 规范(CJJ1)和城市道路设计
12、规范(CJJ37)的有关规定。3.3.2 基层全透水结构设计中宜考虑路面下排水,路面下的排水可设排水 管、排水盲沟。设计的排水管、排水盲沟应与道路设计中的市政排水系统相连,形式如图 3.3.2 所示:图 3.3.2 透水混凝土路面排水形式3.3.3 设计中的排水系统可利用市政排水沟或雨水井,透水混凝土直接铺设至市政排水沟或雨水井,面积较大的广场宜设置排水盲沟排水,结构形式如图 3.3.3 所示: 图 3.3.3 排水盲沟设置结构形式3.1.8 基层为混凝土结构层时,铺设透水混凝土面层前应做界面处理。3.2 透水混凝土面层3.2.1 透水混凝土面层结构设计,分单色层及双色组合层设计。采用双色组合
13、层时,其表面层厚度应不低于 30mm。3.2.2 根据透水混凝土路面的荷载、功能及地形地貌,选用强度等级及透水系数不同的透水混凝土。3.2.3 设计基层全透水结构时,其透水混凝土面层强度等级应不小于 C20,厚度(h1)应不小于 60mm;设计基层半透水结构和基层不透水结构时,其透水混凝土面层强度等级应不小于 C30,厚度(h1)分别不小于 100mm 和 150mm。如基层采用厚度大于 150mm 的混凝土结构时,可适当减小透水混凝土面层厚度(h1),但不应小于 120mm。3.2.4 设计透水混凝土面层时,应设计纵向和横向接缝。纵向接缝的间距按路面宽度在3.0 4.5m 范围内确定,横向接
14、缝的间距一般为 46m;广场平面尺寸不宜大于 25, 面层板的长宽比不宜超过 1.30。基层有结构缝时,面层缩缝应与其相应结构缝位置一致,缝内应填嵌柔性材料。3.2.5 透水混凝土面层施工长度超过 30m 或与其它构造物连接处(如侧沟、建筑物、窨井、铺面的连锁砌块、沥青铺面)应设置胀缝。3.2.6 透水混凝土面层胀缝处不应设置传力杆。3.3 透水混凝土路面排水系统设计3.3.1 透水混凝土路面的排水设计可参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CJJ1)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的有关规定。 3.3.2 基层全透水结构设计中宜考虑路面下排水,路面下的排水可设排水管、排水盲沟。设计的排水管、
15、排水盲沟应与道路设计中的市政排水系统相连,形式如图 3.3.2 所示:图 3.3.2 透水混凝土路面排水形式3.3.3 设计中的排水系统可利用市政排水沟或雨水井,透水混凝土直接铺设至市政排水沟或雨水井,面积较大的广场宜设置排水盲沟排水,结构形式如图 3.3.3 所示:图 3.3.3 排水盲沟设置结构形式4 材 料4.1 原材料4.1.1 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 42.5 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4.1.2 外加剂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4.1.3 透水混凝土增强料生产厂家应附有产品使用说明书及质量保证书。4.1.4
16、 原材料在使用前严禁受潮。4.1.5 透水混凝土采用的碎石料,必须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料,粒径在 2.4 mm13.2mm,碎石的性能指标应符合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14685)中的二级要求,见表 4.1.5 规定。表 4.1.5 碎石的性能指标指 标项 目1 2 3尺寸 mm 2.4 4.75 4.759.5 9.5 13.2压碎值,% 15.0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 15.0含泥量(按质量计),% 1.0表观密度,Kg/m3 2500紧装堆积密度,Kg/m3 1350空隙率,% 47.04.1.6 透水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JGJ63 )的规定。4.1
17、.7 基层材料的要求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4.2 透水混凝土4.2.1 透水混凝土的性能应符合表 4.2.1 规定表 4.2.1 透水混凝土的性能项 目 要 求耐磨性,mm (磨坑长度) 35透水系数,mms 0.5抗冻性,% (25 次冻融循环后抗压强度损失率)(25 次冻融循环后质量损失率) 205空隙率,% 11 17强度等级 C20 C30抗压强度(28d),Mpa 20.0 30.0弯拉强度(28d),MPa 2.5 3.04.2.2 按道路的功能选择相应等级的透水混凝土。4.3 透水混凝土配合比4.3.1 透水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4.3.2 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
18、表 4.2.1 中的技术要求。4.3.3 透水混凝土配合比采用填充理论及体积法按 4.3.3 式计算,其强度必须通过试验确定。(Mg/rg)+(Mc/rc)+(Mw/rw)+(Mz/rz)+P=1 (4.3.3)式中 Mg1m3 透水混凝土中粗集料的用量(kg)Mc1m3 透水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kg)Mw1m3 透水混凝土中水的用量(kg)Mz1m3 透水混凝土增强料的用量(kg)rg粗集料的表观密度(kg/cm3)rc水泥的表观密度(kg/cm3)rw水的表观密度(kg/cm3 )rz增强料的表观密度(kg/cm3)P为设计孔隙率4.3.4 每立方米透水混凝土中材料的推荐用量为:胶凝材料:
19、300kg450kg ;(增强料与水泥)碎石料:1300kg1500kg;水胶比:0.28 0.32 。彩色透水混凝土颜料掺入量根据工程要求,经现场试验后确定。5 施 工5.1 一般规定5.1.1 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及施工条件,确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人员必须查勘施工现场,复核地下隐蔽设施的位置和标高。5.1.2 施工前应解决水电供应、交通道路、搅拌和堆放场地,工棚、仓库和消防等设施。施工现场应配备防雨、防潮的材料堆放场地,材料应分别按标识堆放,装卸和搬运时不得随意抛掷。5.1.3 施工现场应健全质量、安全和环境管理制度,并有专人负责实施动态管理。5.1.4 施工前必须按规定对
20、基层、排水系统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面层施工。5.1.5 在透水混凝土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作清洁处理,处理后的基层表面应粗糙、清洁、无积水,并保持一定湿润状态,必要时宜进行界面处理。5.1.6 施工现场应配备施工所需的辅助设备、辅助材料、施工工具以及安全防护措施。5.2 搅拌和运输5.2.1 透水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机的容量应根据工程量大小、施工进度、施工顺序和运输工具等参数选择。搅拌地点距作业面运输时间不宜超过 0.5h。5.2.2 进入搅拌机的原材料必须计量准确。1 袋装水泥应抽查其袋重是否准确;2 每台班拌制前应精确测定集料中的含水率,根据集料的含水率,调整透水混凝土配
21、比中的用水量,由施工现场实验确定施工配合比;3 透水混凝土原材料(按质量计)的允许误差,不应超过下列规定:水泥:1%;增强料:1%;骨料:2%;水:1%;外加剂:1%。5.2.3 采用自落式搅拌机时,宜将配好的石料、水泥、增强料、外加剂投入搅拌机中,先进行干拌 60s 后,再将计量好的水,分 23 次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拌和, 搅拌时间宜控制在120s300s。5.2.4 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时,宜先将石料和 50%用水量加入强制式搅拌机拌和 30s,再加入水泥、增强料、外加剂拌和 40s,最后加入剩余用水量拌和 50s 以上。5.2.5 透水混凝土路面双层设计时,应采用不同搅拌机分别搅拌。5.2.6 透水混凝土拌合物运输时要防止离析,应注意保持拌合物的湿度,必要时采取遮盖等措施。5.2.7 透水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后,运至施工地点进行摊铺、压实直至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由实验室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并应符合表 5.2.7 的规定。表 5.2.7 透水混凝土从搅拌机出料至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施工气温 t(0C) 允许最长时间(h)5t10 210t20 1.520t30 130t35 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