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铁信号业务管理设备维护城轨控制 201308033116 池孙涛一、地铁机械维护管理1 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探析1.1 建立预防性维修管理体系,提高维修管理工作效率在现代机械设备维修养护管理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的总结中,预防性维修养护理论是最为科学的管理理论。该理论通过对设备实际情况的掌握,改变了传统周期性维修方式。根据设备运行实际工况及设备易损零部件的实际使用寿命确定小范围维修体系,以此减少设备维修对设备运行的应用。根据这一理论、根据地铁运行需求,现代地铁机电设备维修中应引入预防性维修理论。利用预防性维修理论,减少地铁机电设备养护维修工作对地铁运行的应用,保障地铁运行安全。因此,现代地
2、铁运营管理部门应以预防性养护维系理论为中心建立维修管理体系。针对地铁机电设备的特点及实际运行环境,确定预防性维修重点及内容,以此提高机电设备运行安全性。1.2 以地铁机电设备实际运行工况的调研为基础,提高预防性维修理论应用效果同时了解并熟知地铁机电设备实际运行环境下易发故障点及零部件使用寿命。因此,在预防性维修理论应用前,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部门应对机电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科学掌握地铁机电设备易损零部件的实际使用寿命,在此基础上掌握机电设备使用频率与使用寿命的关系。根据地铁机电设备的实际情况,实现科学的维修周期确定。以科学的维修周期为基础,实现对地铁机电设备的科学维修,减少传统养护方式对地
3、铁运行的影响、避免传统维修方法造成零部件更换成本过高现象。1.3 以地铁机电设备实际使用情况为基础建立维修数据库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为地铁机电设备预防性维修提供了技术支持。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能够总结并归纳地铁机电设备实际维修信息,并通过对数据库信息的掌握与分析提高预防性维修理论的应用效率。因此,现代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机构应建立维修数据库,将地铁机电设备的实际维修情况,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分类、归档,以此为基础,为机电设备维修管理部门分析地铁机电设备的实际维修情况、掌握易损零部件的更换情况奠定基础,为预防性维修理论应用奠定基础。1.4 强化地铁机电设备维修过程的技术监督,提高维修
4、质量在现代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总结中,维修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安装水平是影响地铁机电设备维修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满足现代地铁机电设备运行需求、提高地铁机电设备维修能力,现代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中还应强化机电设备维修过程的技术监督。通过维修过程中的技术监督,确保维修人员按照维修、安装规范进行零部件的更换及维修,确保安装质量符合机电设备运行需求。以维修现场技术管理以及技术指导工作,实现地铁机电设备维修能力及维修水平的提高,保障地铁机电设备的稳定运行。2 强化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培养,提高维修管理水平为了满足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需求、满足预防性维修管理需求,现代地铁运营管理企业应加强地铁机
5、电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培养。通过预防性养护理论的培训、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理论知识的强化,促进地铁机电设备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促进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以此为基础促进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能力。3 小结现代地铁工程建设与发展对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需求、慢组件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需求,地铁运营管理单位应建立预防性维修管理体系。针对地铁机电设备运行环境下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科学制定养护维修计划。针对地铁机电设备运行环境下机电设备的实际情况,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养护,以此保障地铁机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6、保障地铁运行安全。二、设备的后期管理1 维保理念地铁运营设备管理维保模式研究的本质是探索运营管理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在国内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中引入市场机制,以社会化手段进行设施的日常维护、集中维护和应急维修工作,追求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和最佳的配置模式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维保模式研究的基本理念可总结为如下“四化”。(1)最优化:指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实现综合效益最优。任何维保模式的选择,都将以安全前提下的效益追求作为首要目标,这也是评价地铁运营管理成败的关键所在。(2)市场化:指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政府应加以宏观指导,避免竞争无序而产生的不良后果。(3)动态化:
7、指最佳的维保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外部环境(政策、市场机制等)和内部因素(技术水平、管理体制等)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有规律可循,可以通过合理的预测,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探索不同阶段的最佳的运行模式。(4)综合化:指不能仅仅依据单一的一条或两条地铁线路来决定维保模式,而应全面考虑整个地铁线网建成后的情况,从整体的地铁网络运营管理角度实现资源的综合优化,尽力避免各地铁运营线路间的资源配置严重不均。根据技术要求、维护频率等因素的不同,地铁运营管理的维保工作可以分为如下 3 类。(1)日常维护:指对一些设备的例行常规性质的检查维护。其技术要求低,频率高。(2)集中维护:指对设备进行定期
8、的维护保养,维持设备良好状态,使其正常的运行。其技术要求一般,维护频率根据系统特性有一周(月、年)等。(3)应急维修:指在设备出现故障、无法运作时,迅速组织维修队伍,保证设备在规定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其技术要求高,机动性强。2 综合评价本文从安全性、经济性、风险性等角度出发,结合了国家政策法规、人力资源、区位影响和轨道网络运营等方面的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AHP )建立了地铁运营管理维保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地铁运营管理维保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 3 层次:最高层(即目标层)是地铁运营管理维保模式综合评价;安全性、经济性、风险性等因素作为中间层(准则层);各准则层可进一步细化为具体的指标层。如安
9、全性可以细化为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应急维修的及时性等方面组成的指标层。在该层次结构中,中间层次的元素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它又受上一层次元素的支配。这种从上至下的支配关系形成了一个 3 层的递阶层次结构。1)安全性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关键性问题,包括维修人员和系统特性两个层次。维修人员的因素包括: 维保人员技术水平(可根据维修队伍的职称、学历、技术等级、工作经验等方面进行衡量); 应急维修的及时性(衡量的是维修队伍对故障部件的检测和维修速度,可以根据维修队伍检测设施的可靠性、维修队伍的交通便捷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责任分担的明确程度(不同的维保模式,如完全委外维保与联合维保的责任分
10、担明确程度有较大的差别)。 系统特性的因素包括: 重要性(指该系统在地铁各系统中相对于其他系统的地位); 稳定性(对系统的稳定运行、无故障等特性的衡量,可以结合已有的系统故障发生率等统计资料考虑); 复杂性(对系统构成的复杂程度、维修难度等方面的衡量); 对其他系统的影响(对该系统与其他系统关联性的衡量,以及该系统发生故障时对其他系统的波及影响程度)。2)经济性经济性分析是指在保证地铁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使费用趋向最小化。主要考虑以下各种形式的费用: 设备投资费(包括检测设备购置费、储存费等); 人力资源费(包括人员工资、培训费、福利待遇等相关费用);潜在故障损失费(即设备正常寿命周期与实际寿命
11、周期之间的差距造成的分摊的设备折旧费问的差值); 维保费用(主要考虑合同内界定的维保费用); 备品备件购置费。3)风险性风险性分析是从市场、技术、工程、外部协作等方面,对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展开分析。市场风险因素主要包括: 维保单位的可持续性(考虑了维保单位可能存在效益下降、陷入困境而不能继续承担维保工作的情况,可以根据维保单位的注册资金、盈利状况、技术资质、信用等级等方面综合确定); 维保单位的可替代性(考虑了维保单位无法继续维保工作的情况下,是否存在可替代的维保单位及其他解决措施)。技术风险因素主要包括: 厂家技术壁垒(考虑了提供技术的厂家可能存在对技术的支持不足、封锁等不利情况); 厂家
12、技术兼容性(考虑了相关技术的升级换代中可能存在着新旧设备之间兼容性差等不利情况)。工程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工程质量合格性(考虑工程进行时对维保工作的方便性考虑不够或工程设施所处的特殊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外部协作风险因素主要包括: 外协单位合作态度(考虑了外协单位的软性约束,即可能存在的对维保工作的不合作态度); 外协单位技术支持程度(考虑了外协单位的硬性约束,是指外协单位可能的对维保工作无法提供合格的技术支持)。3 小结由于上述评价指标中除经济性指标外均属于定性指标,因此建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取专家咨询法确定评价指标值和相应的权重系数。对于经济性指标,可以通过费用现值评价法进行量化。即将系统运行期间各个阶段发生的费用通过一定的利率折算为现值,以现值的大小来评价维保模式的经济性优劣;最后利用线性加权求和的方式综合上述结果,得到每一系统的各种维保模式的优劣排序,从而实现维保模式的优选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当然,基于每一系统的特性差异,评价指标可以有所增删,权重系数可以有所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