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小学教育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小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初探前言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师课堂行为越来越受到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重视。当教师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运用教学方法和技能进行课堂教学,建立师生关系时,教师除了使用言语手段外,还会使用大量的非言语手段,在小学阶段,由于孩子们的年龄尚小,好奇心和模仿性很强,他们人生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他们的意识、行为时刻受到教师的潜移默化。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非言语行为,注重提高自身的非言语行为素养,把新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细处。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将焕发出新的活力。一、材料来源情况为了更好地撰写论文,
2、我通过以下途径搜集材料一、查找大量的图书馆文献。通过大量史料,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二、通过CNKI期刊,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查询,以明确研究现状,为深入研究该问题,打下初步的基础。我主要查阅的相关资料有伯惠斯特尔的体态学导论、张大均的教育心理学、杨心德的学生对教师课堂行为的认知及其对学习的影响、耿二岭的体态语概说、毕继万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王治业教师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吴德芳的论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宋运来的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高美云的教师非语言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单国谦的教师课堂行为及其影响、万四华的教师课堂行为研究李丽兰的小学英语课堂非言语
3、行为对教学的影响、任小文的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李燕的教师课堂行为对学生情感的影响杨宏菲的非语言的教育功能、罗琴周巧的教师教学行为问题的分析与调适江平的小学语文课堂与教学、曲晗的非言语的运用、李玉堂的谈非语言行为的作用等等。二、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含义1、非言语行为广义的非言语行为是指个体运用非言语符号进行交往时个体发出的动作或表现的姿态。其中,“非语言符号”是除了语言符号以外的可以用于人际交往的一切符号。广义的非言语行为不仅包括个体借助自己身体进行信息传递时发出的动作,还包括凭借与个体特种关系密切的单元(如服饰等)进行信息交流时发出的动作或表现的姿态。而狭义的非言语行为则指个体运用自身身体
4、的非语言符号进行交往时发出的动作或表现的姿态。它包括静态的非言语行为如身体的姿势由身体所处的位置构成的空间姿态等,还包括动态的非言语行为如手势头势目光接触和面部表情等2、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广义的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既有教师个体自身的动作或姿态还有凭借依附于身体的物体等单元而发出的动作或姿态。狭义的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则仅指教师借助个体身体态势符号发出的动作或姿态主要有头势、手势、面部表情等方面。教师的课堂非言语行为是建立师生和谐的关系,促进人际交流的重要保证,是辅助教师教学的重要,有效的手段之一,它承载着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思想的启迪以及审美的洗礼。它对学生行为的规范,人格的塑造,品格的培养有
5、着巨大的影响。三、国内外关于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研究1、关于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类型的研究教师的非言语行为研究,国外已有八九十年的研究史。1952年伯惠斯特尔创作了体态学导论提出了记录体态语的一套符号。1971年英国的举止形态专家路弗和罗德里克提出了一种中小学教师非言语行为分类法包括1、赞赏学生。微笑,肯定地点头,拍拍学生的背,眨眨眼,把手放在学生肩上或头上。2、表扬学生。把食指和拇指并在一起、拍手、扬起眉毛并微笑,肯定地点头并微笑。3、介绍学生的观点。把评论写在黑板上,将学生作业贴到布告栏里,举起学生的作业纸。4、对学生的行为表示兴趣。同这个或那个同学建立视线接触。5、便利学生间的相互交流。采
6、取实际行动以成为学生中的一个成员适当时候离开学生集体。6、指导学生。用手指某样东西看着某特定区域使用事先设计好的信号扳手指数,以强调事物的数量方面向前伸展手臂和用手召唤向学生指出答案。7、显示权威。皱眉,凝视,扬眉,轻轻跺脚,把书铺在讲台上,否定地摇头,从不适当的行为旁走开或不去看它,不作声地捻手指。8、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某重点。使用教鞭,走向某人或某物,轻拍一样东西,把头向前探,将手前伸,用一个非言语动作伴随一个言语表达,以指出重点。9、间接论证,或者使用图画、例子进行解释。用身体动作进行示范,熟练地操作材料和媒介,用一个非言语行动阐明一个言语表述。10、忽略学生。在应该有所表示时,缺乏非言
7、语的反应。1974年凯斯就提出七类非言语行为作为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分析的参考。这七类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主要包括实现的方向;表情的丰富程度;接近程度;姿势;头部的活动;表示意志情感的姿势;身体的接触等。英国心理学家维多利亚1971年根据对学生的支持程度将教师的课堂非言语行为分成七类热情支持型对学生或某种情形,表示不寻常的热情的鼓励或感情上的支持。接受帮助型集中注意力,耐心,愿意听,接受,同意,对学生或某种情景表露出的感情、需要或问题做出接受的反应。阐述指示型澄清,详尽阐述,指示或指导。中间型很少甚至没有支持或不支持的表示。回避动摇型回避,动摇,迟钝,不耐烦,对学生或情景淡然无知。忽视型漫不经民,
8、失神,明显地无兴趣,不愿意介入学生当中或介入某种场合。不同意型不同意,不满意,对学生和某种情形做出阻止或反对的表示。马伯特将非言语行为分为辅助语、动觉、接近、嗅觉、触觉和个人仪表。贝克将非言语行为分类为无声的动姿、无声的静姿和有声的类语言。我国最早的关于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类型研究出现在三十年代初,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一书中,他指出语言可划分为态势语,声音语和文字语并将态势语分成三类,即表情的、指点的和描画的。在此基础上,我国著名学者李瑾瑜对课堂教学中师生的非言语沟通方式也进行了分类包括距离沟通、体态沟通、辅助语言和类语言沟通。2、关于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原则的研究关于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
9、原则,我国学者张广君在1987年提出了六条原则即善意尊重原则、师生共意原则、协调一致原则、程度控制原则、最优搭配原则和自我意识原则,此后学者们讨论非言语运用原则基本上是以这些原则为基础的,谭晓玉(1993)提出的课堂非言语交流遵循的十大原则就是以张广君的观点为蓝本的。李如密(1995)还提出教师非言语表达的审美性原则即通过非言语形象的塑造以丰富教师劳动形象的审美性。3、关于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作用的研究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对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研究源于对非言语交流作用意义的发现。著名的教育家,学者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
10、正在形成中的个性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学生们的心灵往往会被一些不起眼的举动所震撼,所净化,而不是空洞的说教。教师的课堂非言语行为体现在细微之处,也在不知不觉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作用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比切指出,教语言的教师比较其他所谓内容科目的教师更重要的作用是语言教师在教语言的同时,还要使用必要的非语言手段,以表达话语中各种情景下的微妙含义。临床
11、心理学家布鲁克斯提出占很大比例的课堂交流是非言语性的,和其他人一样,教师往往是通过体态语言向他的学生表达自己的爱好和厌恶。科德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视听辅助。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做了许多实验后得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在国内,1990年,杨心德先生在其论文中报告了有关学生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感知的研究成果。调查结果显示,在12种教师非言语行为中,被教师认为学习优秀和学习最差的学生对其中4种非言语行为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对其中8种非言语行为的认知呈现显著差异,即目光接触、微笑、认真听取回答、打断发言、点头肯定、态度耐心、交往和等待回答等。2002
12、年,佐斌对课堂师生互动进行了有关心理学的研究,其中也涉及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研究对象主要是小学教师和学生。佐斌针对课堂师生互动中非言语行为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教师非言语行为在课堂师生互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多少影响学生对于教师表情、教师上课好坏的评价,非言语教学行为多的教师让学生更多的感受到被教师所关注;恰当、丰富的教师非言语行为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为师生关系的积极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心理基础;与言语互动教学课相比,非言语互动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对学生的课堂心态和知识理解起促进作用;课堂非言语互动使得课堂气氛更加动态活跃,使教学更为生动,使学生注意力更
13、加集中。王治业在教师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一文中指出学生具有一定的鉴赏美的能力,美的东西对他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当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为学生所欣赏时,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从而影响学生的品行,并由此产生“爱屋及乌”的移情作用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连他所教的课程也喜欢了。因此,优秀的教师总是以美的非言语行为表现着自己的品质、学识及思想感。吴德芳在论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中指出非言语行为可在师生间搭起情感交流的桥梁,引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情绪。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往往受情绪的影响很大,而教师一次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特别是当教师走
14、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时,学生会感觉受到教师的喜爱,于是更多地注视教师,更认真地听讲,更多地作笔记,更踊跃地发言。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对学生的心理有着重要影响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教学、教育的效果。教师的职业是以形象塑造人的职业,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通过大量的有声语言传播知识,还要通过各种动作传递信息,这种信息的传递方式会影响学生。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一教育的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行为具有示范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着社会榜样的角色,被视为“社会的代表”,负责传递社会及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标准,因而教师的言行举止必须符合社会主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同时,小学生具有模仿性和向
15、师性。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变化时期,相对于成人他们还相当不成熟,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很薄弱,因此,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模仿对象,教师的行为将会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一书,作者列举了100个好习惯案例以及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引导教师注重日常教育生活中的行为细节,提升自我素养,超越自我。通过有关文献的阅读,使笔者了解到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心灵的塑造,智慧的开启,品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课堂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孩子的可塑性极强,他们总模仿于外界影响,何况是与其朝夕相处的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
16、教学活动中,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举止都会给学生留下及其深刻的印象,并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身上总是保留着恩师们潜移默化的行为影响的痕迹,特别是他们尊崇的老师,老师们的甚至于一些微小的行为,都会让学生悉心摹仿。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学生是最善于摹仿教师的习惯的。”学校教师包括学校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非言语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在表现,所以教师非言语行为要符合时代发展、符合教育改革发展对人才素质培养的目的要求。教师非言语行为又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示范性及学生的模仿性和向师
17、性,决定了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的重要性。教书育人始终是教师光荣的使命,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尊严,有纪律的人才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教育事业在不断的发展与前进,对教师的素质和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教师要以甜美的笑容感染学生,以温柔的眼神鼓励学生,以宽容的态度包容学生,以优雅的举止教育学生,以规范的行为示范学生。另一方面,通过文献的阅读,笔者也发现了一些研究的不足对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研究一般都是宏观地进行描述,缺乏微观的分析。因此,通过集中探讨小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和寻求应对小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对学生负面影响的策略这两点是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笔者认为对小
18、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要在新的教育形式,新的理论指导下,对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参考文献【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杨心德学生对教师课堂行为的认知及其对学习的影响心理科学通讯,1990(4)【3】耿二岭体态语概说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4】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5【5】王治业教师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中小学教师培训19963【6】吴德芳论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5【7】宋运来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
19、81【8】高美云教师非语言行为对学生的影响J雁北师院学报19971【9】单国谦教师课堂行为及其影响J考试周刊20089【10】万四华教师课堂行为研究J宜春师专学报19946【11】李丽兰小学英语课堂非言语行为对教学的影响D湖南教育2006【12】任小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J生物学教育1996(11)【13】李燕教师课堂行为对学生情感的影响南京师范大学20075【14】杨宏菲非语言的教育功能J黑龙江教育2006(14)【15】罗琴周巧教师教学行为问题的分析与调适J教书育人20045【16】江平小学语文课堂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17】曲晗非言语的运用J辽宁教育2003【18】心理学百科全书编委心理学百科全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8【19】李玉堂谈非语言行为的作用J石油教育1998【20】JAMESRSTEIN,SEVENWAYTOIMPROVEYOURNONVERBALBEHAVIORJ【21】JANAKSINGHNEGI,THEROLEOFTEACHERSNONVERBALCOMMUNICATIONINCLASSROO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