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走进新课程丛书普 通 高 中地 理 课 程 标 准(实 验)解 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组织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 编写陈 澄 樊 杰 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目 录第一篇 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第一章 课程的功能定位第二章 国内外课程设置比较第一节 国际以及我国港台地区课程比较研究第二节 国内课程的历史回顾与改革发展第三章 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节 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第二节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第三节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研究第四节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第五节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第四章 课程结构与课程目标第一节 课程设计思路第二节 课程目标解析第二篇 必修模块基本内容解析
2、第五章 “地理 1”内容解析第一节 “地理 1”的结构分析第二节 “地理 1”“标准”解读第六章 “地理 2”内容解析第一节 “地理 2”的结构分析第二节 “地理 2”“标准”解读第七章 “地理 3”内容解析 第一节 “地理 3”的结构分析第二节 “地理 3”“标准”解读第三篇 选修模块基本内容解析第八章 “宇宙与地球”内容解析第一节 “宇宙与地球”的结构分析第二节 “宇宙与地球” “标准”解读第九章 “海洋地理”内容解析3第一节 “海洋地理”的结构分析第二节 “海洋地理” “标准”解读第十章 “旅游地理”内容解析第一节 “旅游地理”的结构分析第二节 “旅游地理” “标准”解读第十一章 “城乡
3、规划”内容解析第一节 “城乡规划”的结构分析第二节 “城乡规划” “标准”解读第十二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内容解析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结构分析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防治” “标准”解读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内容解析第一节 “环境保护”的结构分析第二节 “环境保护” “标准”解读第十四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内容解析第一节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结构分析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标准”解读第四篇 课程实施要点与展望第十五章 地理学习评价建议 第一节 地理学习评价理念及其指向性要求第二节 地理学习评价的内容与要点第三节 地理学习评价的方式与运用第十六章 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建议第一节 地理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第二节 地理课程资源的基本内容第三节 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途径第十七章 地理课程改革展望第一节 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取向第二节 地理新课程教学应重点关注的领域4第一篇 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第一章 课程的功能定位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提高国民素质看作是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基本策略。就我国国情来看,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1,因此普遍进行国民素质教育依然是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而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
5、,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等基本观念” 2等等,这一切都是其他学科课程所替代不了的。从世界各国的高中教育课程体系来看,尽管地理学科呈现的课程形式有所差异,但地理课程都是不可缺少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之一。高中地理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这就使得高中地理教育除了和其他学科的共同功能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因而,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定位,须从地理学科性质内涵的价值、社会的客观需求和学生成长的心理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一、地理学内涵价值的拓展随着地理科学不断发展,地理学内涵价值也相应地得到了拓展,这种内涵价值的拓展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的推动力:第一,地理学本身的内在动力,主要是通过
6、发现并解决新的科学问题而使地理学得到发展。第二,社会需求的推动,通过提出新的命题和目标而拉动了地理学发展。第三,技术方法的进步,改变了科学的研究与实践手段,从而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近几十年来,地球表层系统特别是人类智慧圈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以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法的应用为地理学注入了活力。目前,地理学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把握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是正确评价基础地理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价值的科学依据。1 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地理学的传统研究领域是发生在陆地表层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和空间组织。认识这种分异和组织的规律,对于合理布局经济活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避免和减轻自然灾
7、害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然而,停留在经验性、描述性范围的空间格局研究所能达到的视野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提供认识和预测地理环境变化所必须的资料。因此 60 年代以来,国内外地理学界发展了地表热量与水分平衡、地理环境中化学元素的迁移转化、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等三个机理研究的方向。在这些研究方向上,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注重野外定点观测和室内的实验研究,人文地理学注重地理空间的人流和物流的调查分析。目前地理学呈现出两个发展趋势并存的特点。其一,从“过程”入手,采用实验和微观研究的方法,探讨地理事物的成因和变化机理。自然地理侧重生物、化学和物理等过程的研究。人文地理侧重经济、文化和社会过程的探
8、讨。由此导致地理学在微观研究层面的进一步分化。其二,以全球问题为对象,进行宏观层面的综合集成研究,解决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性问题。在地理学内部表现为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相互渗透,重大的自然地理过程纳入了人类活动因素的驱动力研究,而人文地理研究也将资源与环境作为作用因素和决策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地理学外部则更多地强调地球 4 大圈层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成为新世纪地球系统科学的共同主题。2社会需求的推动地理学,尤其是中国目前的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科学。特别是在地理信息系统快速发1 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 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01 年
9、6 月 8 日。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第 2 页。5展的最近 20 多年,地理学不仅在决策支持方面,在涉及区域和空间问题的管理方面都开拓了许多应用领域。80 年代以前,我国地理学研究的主流方向集中在农业发展、工业的资源开发和利用、重大项目的选址和区域发展规划等领域。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灾害防治、城市和农村发展等问题已成为地理学应用研究的热点,以 GIS 技术应用为龙头的地理信息和 3S 技术应用产业化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地理学在以上问题和方面所作出的巨大成绩,正是地理学价值一个重
10、要体现。3 技术方法的革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理学研究的技术方法层面上有了质的飞跃。除了定量分析方法的进一步深入外,长期定位观测和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受到重视,这为以过程为对象的定量研究,特别是那些难以实验模拟的陆地表层界面过程和空间过程研究,提供了长期连续的观测数据的支持。因此,国际上许多大型的地学研究计划大都有大型观测计划的配合。近年来,遥感(RS) 、地理信息系统(GIS) 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更促使地理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时,这也使地理学研究从样本区域向大尺度空间的转换成为可能,从而便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与演变的宏观规律。
11、此外,地理学的成因理论与动力机制的研究对象则趋向由点到面、由微观到宏观、由区域到全球。由于地理学的格局和机制的研究是在“3S”技术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而发展的,因此地理学的科学性显著加强。以 GIS 技术应用为龙头的地理信息和 3S 技术应用产业化的不断壮大,有力地增强了地理学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3S”技术,尤其是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已成为支撑地理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强有力的工具。二、地理基础教育的社会需求20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世纪之交,又面临着价值观、社会形态和经济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变。目前,社会除了对地理基础教育持续具有传统意义的需求之外,高度重视人类社会、经济和文
12、化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是体现地理教育改革时代性特征的必然选择。1社会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开放型和高效率的信息社会,逐步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和价值取向。以往高中地理课程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截然分开的“二元论”内容体系显然不利于学生综合性和前瞻性地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的培养。社会发展有两个不容忽视的趋势:其一,由于高度重视环境演变问题,环境伦理道德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将成为人类新世纪的主流意识,以此对现代化道路与前景、发展方式与效果的选择和评价,将会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全方位的深刻影响。其二,全球性问题逐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活动当中,社会结构多样性与趋同性并存。社会的发展,要求地理课程处
13、理好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部门地理与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并在情意领域方面加强培养学生资源意识、人口意识、环境意识。此外,世界与社会趋同和多样并存的特征,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设置和传授方式提出了变革、更新的要求。例如在世界文化的学习上,既要使学生积极学习和借鉴世界文明的共同精髓,又要使学生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和传统,因为每种文化都有他独特的价值,进而增强本民族的自尊、自信的情感。2经济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同世界经济形态急剧变化相比,我国经济的发展更为复杂,有三个新趋势将在深层次上改变地理科学研究的内容范畴和作用机理。第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随着世界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和国际水平分工的发展,世界经济
14、分布格局将发生变化,地区间经济技术合作显著加强,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经济空间观念。地理课程首先必须增加有关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地区和企业经济活动不能只从国内或地区市场的需要来考虑,而要从全球范围来分析其可行性。应当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全球经济形势和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掌握世界经济的变化趋势。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和程度来分析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问题。例如,对于高中阶段学生,可以从初中阶段认识6身边事物的基础上上升到对国家、地区和全球经济现象认识的高度,如从中外合作、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行为到跨国公司、地区经济组织及世界贸易组织在中国或全球的经济活动,加强学生
15、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认识第二,知识经济和新经济的影响。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成为资源配置的第一要素,新技术革命成为经济发展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 ,高技术产业的兴起,以及经济决策知识化等,将导致人类生产活动的空间组织机制与演变机理发生重大变化。高中地理课程要让学生了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经济的运作模式逐渐落伍,国民经济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技术进步正在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的关键因素,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思想,培养学生新的价值取向、新的市场观和科技创新意识。第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状况、区
16、域间经济竞争优势的对比关系,进而影响到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这些问题也都应在高中地理课程中适当地有所反映。3文化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文化发展对于地理课程的影响,既反映在区域文化景观的变化和差异方面,而且也体现在国家和地区文化内涵与精神文明方面。除了传统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对地理课程产生的影响之外,应当给予制度文化高度的重视。制度文化以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行为准则如规章制度等为呈现形式,体现一定空间范围的主流文化方向,反映了人与环境(包括他人) 、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地理教育应当将文化发展的新理念纳入到课程建设中,重点培养学生互助互爱的精神境界、珍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审美情趣、积极向上的社会态度与道
17、德准则、以及正确的行为规范。例如,如何处理现代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替代与整合,如何教育学生在选择现代文化的同时,保持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尊重与爱护,并把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继承下来,这是高中新地理课程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又如,地理课程还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节俭的美德。我国是一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然而,奢靡之风却在社会上蔓延,追求豪华、超级、气派、舒适,无视资源浪费和环境的破坏。高中地理课程有必要把资源环境教育与品德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再如,精神文化的发展对于人们的审美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课程美学教育的核心应立足于人类与环境的协调美,
18、即人与自然的高层次的和谐统一,追求古人提倡的“天人合一”的高尚境界。高中地理课程应加强地理美学和审美情趣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介绍世界各地的美妙景观、特色城市和优美建筑,告诉学生“美在那里” ;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本地区的景观特色和文化风格,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三、地理基础教育在学生健康心理形成方面的功能1中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差异地理基础教育改革应该适应并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发展。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在记忆、思维、想象与创造等方面遵循一般心理发展规律之外,对地理内容的兴趣取向和空间感知方面的变化,应在地理基础教育改革中予以特别重视。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表现出
19、稳定性差与可塑性大的倾向,而高中生对地理的兴趣则趋于稳定,其兴趣程度取决于对地理课程价值的认识。另一方面,初中学生更宜接受以感性材料为主和富含情感性色彩的地理内容,高中阶段学生却呈现出喜欢思辩性和理智性地理内容的特点。空间感知和读图能力对于地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空间知觉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增强。初中学生即使有直观图像和教具的支持,往往在学习地球运动、时区与区时、日界线、等高线地形图等知识时会产生心理障碍。高中学生则容易形成空间表象和空间概念,并善于进行空间思维与空间想象。2地理学习的动机地理学习动机是学生个体发展和维持其地理学习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它与地理课程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目前,高中阶
20、段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差异很大,有远大志向激励下的“主动型” 、追求优良学习成绩的“认真型” 、由兴趣引发的“情绪型” 、受“偏科”思想影响的“被动型” 、以7及被外界硬逼出来的“对付型”等等地理学习动机状态。综合分析,学生学习的动机受社会舆论与评价导向影响最大,并同学校课程策略、地理教材以及教学方式与过程关系密切。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动机因素。树立以学生为本、扭转学生普遍不爱学地理的倾向是解决动机问题的立足点,而把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兴趣并上升为动机则是地理课程建设的着眼点。其中,适应与保护环境、合理利用空间与位置的生存的需要,对文化的相互了解、增进联系的交往需要,认识
21、多姿多彩的地理事物的求知与审美需要,都可以在地理课程的实施过程得到强化。当然,包括高考在内的评价体系也是启动学生学习地理、扭转社会舆论倾向的杠杆。2 地理学习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地理学习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发展包括地理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地理知识因素要体现知识的层级性特点,改变传统课程重视事实性知识而忽略了方法论知识、规范性知识和价值知识等其他层次知识的教学观念。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地理事实知识传授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认识地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理解地理内容同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这样才有利于实现“知识”与“智能”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有利于地理情感和态度的形成。高中地理课程
22、地理能力的培养应突出地表现在:就不同尺度地理空间的地理现象提出问题;从多种地理信息源有效地搜集相关的资料;通过资料整理与分析给出自己的解释或得出自己的基本结论,进行合理推测并加以检验;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与方法;等等。除了培养热爱家乡和祖国、尊重自然与人文多样性等地理情感之外,高中地理课程要突出道德意识的发展,切实将地理基础教育作为实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 “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 、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道德意识形成的主要载体。四、高中地理课程的定位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对义务教育阶段和基础教育高中阶段的课程衔接和分工有着明确划分: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
23、线,在区域地理中贯穿主题学习、范例学习。其目标是使一个学生掌握一个国民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在普通高中阶段,基本理论的学习则应当成为学生增强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高中阶段学习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事实的基础上,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变化机制和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在广泛听取社会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结合我国国情,对地理课程在高中各学科的地位和功能取得一致认识,认为:(1)一方面,尽管公共信息渠道越来越多,身边的素材也逐渐便于提取。但考虑到我国实情,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培养可持续发展观的主渠道仍然是课程。另一方面,环境伦理虽然在发
24、达国家逐步成为了大众伦理,但在我国仍然是前沿伦理。所以,以地理课程为载体进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科学教育,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也符合我国的国情。(2)对于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功能定位,根据我们对未来中国一段时期基础教育的判断,大多学生普遍选修地理课程的时机还不成熟。因此,必修课程仍然承担着高中地理基础教育共同内容(基础)的核心职能,选修课程则起拓展视野、发展个性的职能。21 世纪的现代文明,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认识(理解)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并能够从自己做起,为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尽责出力。此外,现代地球科学素养的核心目标是人地系统的整体观和可持续
25、发展观。高中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地球科学素养的唯一载体,因此构建体现时代要求和时代特色的新的高中地理课程体系势在必行。为此,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充分发挥地理学文理兼备的综合优势,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科学原理为基础,以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对象,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的支撑下,力求构建符合中华民族利益、体现国家需求、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我国发展阶段的课程体系。8第二章 国内外课程设置比较第一节 国际以及我国港台地区课程比较研究一 、国际高中地理课程比较研究 20 世纪 90 年代是国际地理教育取得重要发展的时期。世界各
26、国纷纷采取措施改善本国的地理教育。美国地理教育复兴运动的深入开展、英国国家地理课程的颁布、中国学校地理素质教育的倡导与实施以及指导和规范全球地理教育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隆重推出等,均标志着国际地理教育正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纷制定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或修订地理课程标准。它们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表现出来的共同趋势是:地理课程的地位不断提高;地理课程类型及其设置多样化;地理课程的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地理课程内容采用区域学习和专题学习的构建方式,以人口、资源、环境、区
27、域发展和人地关系为核心,关注现实社会的重大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问题,重视国际理解与合作;重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推行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学习评价机制。这些经验、作法、理论和实践值得我国研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时参考和借鉴。1高中地理课程类型及其设置比较地理课程类型和地理课程设置是高中地理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反映,同时也表明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对地理课程功能的认识和对学习心理发展与地理学习之间关系的认识。目前国际地理教育的明显特点是:地理一般都作为必修课程;地理课程多样化;地理开课年限长;地理课时较多;等等。 高中地理课程类型比较比较研究表明,国际高中地理课程的地位在基础教
28、育中明显提升。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地理课程类型在性质上有两种情形,一是作为必修课程,二是作为选修课程。多数国家将地理列为必修课程。1991 年美国政府在美国 2000 年教育纲要中,把地理与英语、数学、科学、历史一起列为5 门核心课程;1993 年,在2000 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以法律形式将地理及其他 6 门学科指定为必修课程;1994 年,在正式颁布的地理为了生活:国家地理标准 1994中,辟专章论述了地理作为一门课程的重要性。在英国,结束了没有国家统一地理课程标准的历史,1993 年英国颁布了国家地理课程 ,把地理列为 10 门必修课程之一。日本自 1994 年起实行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
29、高中地理在社会科中有地理 A、地理 B;在高中理科有地理a、地理b,地学,都作为限定性选择必修课程,并安排有地理知识类选修课程;此外,还开设社会见习、地理见习、地学见习等地理活动课程。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等国,地理课程一直被列入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中。在法国除了为一般学生设置地理课程外,高中阶段还分别为旅游方向、音乐舞蹈方向、科技方向的学生设置了专门的地理课程。 高中地理课程设置世界各国由于国情不同,教育体制存在“国定制”或“联邦制”等方面的差异,中学地理课程的开课年限和课时设置也有一定差别,但地理课程的开课年限和课时分配有比较充分的保证。在我们进行比较研究的国家中,开课年限和课时都多于我国;在
30、开课年限上,从小学高年级到高中连续开设地理课,或从初一到高三都开设地理课;在课时总量上一般均占中学课时总量的 10%左右(参见下表) ;地理课程的具体名称也不尽相同。除“地理”外,还有“地球科学” 、 “环境科学” 、“地球和宇宙科学” 、 “经济地理” 、 “全球地理” 、 “世界经济和社会地理” 、 “天文学” 、 “地质学”等等。9部分国家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比较国家 地理课时设置 说 明英国占中学课时总量的10%,高中另增加选修地理课时规定所有公立学校 514 岁的学生必须学习地理课程,1416 岁的学生可以选修地理法国 初中、高中地理共 12课时/每周 高中阶段每年开设地理课,高中的第二
31、、第三学年分文理班开设地理课程俄罗斯初中、高中共 11 课时/每周,总课时达 374 节(不包括高中选修课) 。国家规定高中阶段,每个年级均开设地理课程。必修课程有俄罗斯自然地理、俄罗斯人口和经济地理、世界经济和社会地理日本 高中地理总课时为 210节 高中地理为限定选择必修课,分为地理 A、地理B、地理a、地理b、地学德国 高中阶段地理课程共510 课时/每周 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每个年级每周都开设 12 节地理课,重视环境教育美国 高中地理课时由各地学校自定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主要有“地球和宇宙科学” 、 “环境科学” 、 “经济地理” ,可以自由选择澳大利亚 高中地理总课时为 220节高中
32、阶段 910 年级地理必修课 100 学时,1112年级分为预备课程和高级证书课程,课时均为 120课时。2高中地理课程目标比较 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国际地理教育改革的显著特点是在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 地理与个人教育在知识、理解力、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共同组成了教育的整体过程” ,并对“知识和理解方面、技能方面、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要求进行了明确说明。美国认为高中地理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世界地理知识,在全球经济竞争、环境保护、文化交流以及分析国际事务具有地理的视角和能力。强调“学生要能面对国
33、际的竞争,足以应付新时代和新世界变化的要求” ,同时认为“课程标准必须适应全球经济体系的需求,训练负责任、有生产力的公民” 。德国、英国等国,把高中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紧密结合,渗透生态保护、环境伦理与道德、环境素养等观念,拓展了地理教育的领域,满足了社会对地理教育的要求。澳大利亚认为“地理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素养,以承担未来的生活角色,如生产者、消费者、休闲者以及公民应该具备的地理素养” 。 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新的地理教育观认为,学习地理知识是一个终身的过程。高中地理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这是国际高中地理教育的共同趋势。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
34、为了加强地理技能和能力培养,指出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应有五个步骤,即提出地理问题、收集地理资料、组织地理资料、分析地理资料和回答地理问题。英国国家地理课程规定高中地理教育有五大目标:地理技能、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环境地理,并将地理技能列为五大目标之首,其中特别强调地图运用和野外技能两个方面。在地理教育目标规定上淡化、粗化具体知识内容,强化、细化地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 各国地理课程目标及内容存在一定差别各国高中地理课程目标都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地理技能和能力。由于国情不同,各国的地理课程存在一定差别,甚至在地理课程目标结构及其内容表述方面也不同。如日本在高中地理知识目标中要求
35、系统掌握现代世界地10理知识。美国要求掌握地理基本概念,理解自然环境与技术、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在空间的表现,了解世界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在对地理技能及能力培养目标方面,日本强调收集、整理和图形化处理地理资料的技能;培养学生从区域出发分析世界地理现象、地理问题的能力;形成基本地理观点,掌握基本地理思维方式。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要求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反省以前的学习,提出地理问题,辨别和收集地理信息,处理地理信息,组织和综合地理信息,交流地理信息,回答地理问题,应用地理信息,作为活跃的和知情的公民参与社会公务。在地理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方面,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课程标准中以“学习态度”来统一
36、情感、观念方面的目标。日本也是以“态度”表述情感、观念等目标,要求关心世界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美国提出“观念目标”:形成正确评价人地关系价值观念;具备地理素质而对社会负有责任感;树立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相互依存、各种文化并存的观念;形成人类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地理课程目标的表述具有层次性和可测量性国际上,高中地理课程目标对教学要求的表述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尽可能地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的“序” ,也为客观存在的教育发展地区差异和学生之间存在的能力差异作出选择提供了条件。英国国家地理课程中列出五大教学目标,尽管在知识内容上差异很大,但作为教学要求均划分为 8 个水平层次,循序渐进。在表述时均用行为
37、动词作出要求,说明在教学结束后,学生应该获得怎样的能力。例如,人口地理的要求分别为:了解建筑物用于不同用途;了解住地是聚落的组成部分、聚落大小不同;解释一些地区人烟稀少,而另一些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造成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规模变化的因素;分析全球人口分布模式;分析目前大规模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后果;思考并说明不同地区人口构成的差异,及其所产生的后果;等等。美国国家地理课程关于“空间认识” ,其总的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并理解如何使用地图和其他地理表现方式、工具与技术,以空间观点来处理并展现信息” 。其第 5 学年至第 8 学年的认识目标是理解空间分布与样式,学会地图、地球仪、图表、模型、基础数据等制作方
38、法和利用方法;技能目标为能灵活利用信息来制作表示人或事物的移动图和流程图,并能对地图、地理表现工具和技术的相对利益进行评价。第 9 学年至第12 学年的认识目标是能掌握解决地理课题的地理表示工具的利用方法;技能目标为从多种媒体中收集信息并把资料转化为地图及其他地理表示工具来解决地理课题,如根据铁路、航空、高速公路连接情况,绘出北欧、南欧联结的运输网络图。 3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体系及结构比较 以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发展和人地关系为核心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是国际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体系中的核心问题,使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世界各国的共识。美国在国家地理课程标准设计中,列出了六
39、大问题 18 项标准,有关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方面就占有两大问题、7 项标准。两大问题是人文系统、环境和社会。7 项标准是人口的特征、分布和迁移;地球上文化模式的特征和复杂性;经济互相依赖的形式和网络;人类聚落的发展过程和形态;地球自然和人文系统以及它们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人文和自然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变化中的资源的意义及其重要性等。英国在国家地理课程标准设计为五大目标,其中有人文地理和环境地理两部分,涉及人口、资源和环境等多方面的人地关系问题。日本、德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地理课程有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等人地关系方面的内容都有较大比重。俄罗斯、澳大利亚开设的课程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俄罗斯十一年级(高中) “全球地理”课程内容体系序号 课程内容体系 序号 课程内容体系1 现代全球问题理论和全球地理 10 全球食品形势2 人类全球问题 11 全球能源形势3 生物圈是生物的全球组织 12 全球资源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