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发布时间:2015-07-07 来源:毕业论文网【 摘 要 】 阅 读 教 学 就 是 要 在 阅 读 实 践 中 促 进 学 生 掌 握 相 关 的 知 识 , 形 成 阅 读 技能 , 养 成 良 好 的 阅 读 习 惯 , 发 挥 阅 读 潜 能 , 提 高 阅 读 能 力 和 素 养 。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教 师 要 有 计 划 地 引 导 学 生 掌 握 多 种 阅 读 方 法 和 策 略 。【 关 键 词 】 小 学 高 段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方 法 策 略阅 读 教 学 既 是 语 文 教 学 中 的 重 点 , 又 是 不 易
2、 突 破 的 难 点 , 这 是 一 个 不 好 掌 握 ,但 必 须 掌 握 的 环 节 。 在 这 个 环 节 中 学 生 是 主 体 , 教 师 是 服 务 者 、 组 织 者 和 引 导 者 ,因 此 , 教 师 拥 有 保 障 学 生 学 习 权 利 的 责 任 和 义 务 。 为 了 保 障 学 生 行 使 阅 读 主 权 , 教师 应 当 努 力 使 阅 读 教 学 与 学 生 个 人 和 社 会 的 生 活 实 践 结 合 起 来 , 以 形 成 、 保 持 和 发展 学 生 的 阅 读 动 机 和 兴 趣 ;教 师 应 当 创 设 情 境 , 组 织 有 适 当 难 度 的
3、阅 读 和 问 题 , 促进 学 生 形 成 内 部 认 知 矛 盾 ;教 师 应 当 引 导 学 生 学 会 与 作 者 进 行 对 话 , 在 反 思 中 体 悟自 己 的 生 活 状 况 和 生 命 意 义 ;教 师 应 有 计 划 地 引 导 学 生 掌 握 多 种 阅 读 方 法 和 策 略 ,让 他 们 尝 到 成 功 的 乐 趣 。一 、 提 问 对 话 法阅 读 教 学 过 程 是 一 个 对 话 过 程 , 教 师 的 提 问 在 教 师 的 教 与 学 生 学 之 间 架 起 了 一条 通 道 。 提 问 的 积 极 作 用 在 于 : 引 发 学 生 的 认 知 矛 盾
4、, 激 起 学 生 从 事 有 一 定 难 度 的智 力 劳 动 的 兴 趣 ;给 学 生 的 思 考 提 供 “支 架 式 ”的 帮 助 , 将 学 生 个 人 的 思 考 或 集 体的 讨 论 引 向 深 入 。 一 般 来 说 , 教 师 提 出 的 问 题 可 以 分 为 两 大 类 型 : 一 是 记 忆 性 问 题 ,二 是 发 展 性 问 题 。 记 忆 性 问 题 只 要 求 学 生 回 忆 再 现 具 体 的 事 实 或 信 息 , 只 需 回 答“谁 ”、 “是 什 么 ”、 “对 ”、 “不 对 ”。 比 如 : 老 舍 先 生 的 原 名 是 什 么 ?他 是什 么 时
5、 期 的 人 ?是 哪 里 人 ?发 展 性 问 题 往 往 需 要 经 由 理 解 、 比 较 、 联 想 、 想 象 、 重 组等 心 智 活 动 , 对 事 实 作 出 推 理 、 判 断 和 评 价 , 或 者 是 把 已 有 知 识 用 于 新 的 情 境 。 例如 : 我 的 叔 叔 于 勒 中 , 叙 述 人 “我 ”有 什 么 特 点 和 作 用 ?学 生 要 想 回 答 出 这个 问 题 , 就 需 要 在 原 有 认 识 的 基 础 上 , 对 小 说 的 情 节 和 结 构 作 出 综 合 的 思 考 和 判 断 。因 此 , 教 师 在 阅 读 教 学 中 要 巧 设
6、问 题 , 所 提 出 的 问 题 要 有 适 当 的 难 度 , 教 师 应 清 楚地 了 解 学 生 的 “已 知 已 学 ”, 所 提 问 题 应 当 介 于 学 生 的 “已 知 已 学 ”和 “未 知 未学 ”之 间 , 并 且 使 学 生 意 识 到 二 者 之 间 的 矛 盾 与 联 系 。 有 质 量 的 问 题 应 该 是 学 生 既感 觉 到 压 力 , 又 让 他 们 跃 跃 欲 试 , 有 自 行 解 决 的 兴 趣 和 信 心 ;所 提 问 题 还 要 有 具体 的 针 对 性 和 一 定 的 连 续 性 , 问 题 的 回 答 将 产 生 怎 样 的 效 应 , 教
7、 师 应 该 心 里 有 数 。教 师 需 要 考 虑 到 问 题 的 覆 盖 面 和 提 问 对 象 的 辐 射 面 , 不 能 提 问 过 难 或 过 易 的 问 题 ,也 不 能 总 是 提 问 少 数 的 几 个 学 生 。 质 量 高 的 问 题 有 助 于 展 开 争 论 , 成 为 学 生 持 续 讨论 和 争 论 的 原 动 力 , 使 学 生 的 思 维 能 够 从 一 个 点 到 另 一 个 点 做 连 续 的 活 动 ;对 学生 的 应 答 应 给 予 及 时 的 反 馈 , 教 师 对 于 学 生 应 答 的 态 度 关 系 着 班 级 学 习 的 氛 围 和 师生 之
8、 间 的 亲 和 力 。 对 于 勇 于 回 答 问 题 的 学 生 和 回 答 正 确 的 学 生 , 教 师 要 给 予 表 扬 ,对 于 回 答 错 误 的 学 生 和 怯 于 回 答 问 题 的 学 生 , 应 给 予 真 诚 的 鼓 励 和 热 情 的 帮 助 。二 、 整 体 感 悟 法首 先 , 引 导 学 生 了 解 课 文 的 全 局 , 促 成 原 始 感 悟 。 语 文 教 师 应 当 让 学 生 明 确 了解 文 章 是 谁 写 的 , 什 么 时 间 写 的 , 在 哪 里 写 的 , 为 什 么 写 , 写 的 是 什 么 内 容 , 用 什么 方 式 写 的 ,
9、写 得 怎 样 等 等 这 一 系 列 关 乎 课 文 全 局 性 的 问 题 。 在 熟 悉 文 本 内 容 之 后 ,就 会 产 生 一 种 最 初 始 的 感 觉 , 这 种 感 觉 叫 原 始 感 悟 。 是 学 生 在 毫 无 功 利 目 的 的 情 况下 , 和 文 章 的 思 想 碰 撞 、 情 感 交 流 以 及 对 文 章 的 价 值 判 断 。 这 种 原 始 感 悟 会 给 学 生带 来 一 种 阅 读 的 乐 趣 。 教 师 应 十 分 重 视 和 尊 重 学 生 的 原 始 感 悟 。 为 了 促 成 这 种 原 始感 悟 , 教 师 可 以 提 出 一 些 启 发
10、学 生 形 成 和 捕 捉 自 己 原 始 感 悟 的 问 题 , 如 : 你 是 否 同意 作 者 的 思 想 观 点 和 情 感 态 度 ?这 篇 文 章 让 你 感 触 最 深 的 地 方 是 什 么 ?读 过 文 章后 , 你 最 大 的 收 获 和 最 大 的 疑 惑 是 什 么 ?文 章 和 你 已 有 的 知 识 和 生 活 经 验 有 什 么 联系 ?文 章 与 你 了 解 的 社 会 现 实 、 所 体 验 过 的 生 活 情 况 有 什 么 异 同 ?等 等 。 其 次 , 让学 生 从 原 始 感 悟 发 展 到 整 体 评 说 。 感 悟 不 能 仅 仅 停 留 在 阅
11、 读 的 最 初 感 觉 上 , 因 为 这种 最 初 感 还 带 有 相 当 的 直 觉 性 、 表 层 性 和 不 确 定 性 。 如 果 说 , 形 成 初 感 时 , 要 求 读者 热 情 地 、 全 身 心 地 投 入 , 尽 力 消 除 与 作 者 之 间 的 距 离 , 以 便 充 分 追 寻 和 把 握 文 章的 内 容 和 形 式 , 那 么 , 在 评 说 阶 段 , 读 者 就 应 当 尽 力 从 文 章 中 退 步 抽 身 , 与 读 物 拉开 适 当 的 距 离 , 以 冷 静 的 头 脑 去 思 考 和 概 括 读 物 的 内 容 意 义 和 表 达 形 式 , 形
12、 成 自 己对 读 物 的 独 特 见 解 和 体 验 。 教 师 在 阅 读 教 学 中 , 不 仅 应 当 重 视 学 生 的 原 始 初 感 , 更应 当 重 视 学 生 对 读 物 的 整 体 评 说 。三 、 理 清 思 路 法阅 读 教 学 目 标 中 明 确 提 出 : “在 通 读 课 文 的 基 础 上 , 理 清 思 路 。 ”阅 读 首 先要 达 到 真 正 的 理 解 。 而 达 到 真 正 的 理 解 , 自 觉 地 注 意 思 路 的 开 展 是 重 要 的 方 法 之 一 。“思 路 是 一 个 比 喻 的 说 法 , 把 一 番 话 一 篇 文 章 比 做 思
13、想 走 的 一 条 路 。 思 想 从 什 么 地方 出 发 , 怎 样 一 步 一 步 往 前 走 , 最 后 达 到 这 条 路 的 终 点 , 都 要 踏 踏 实 实 摸 清 楚 , 这就 是 注 意 思 路 的 开 展 ”。 要 让 学 生 在 练 习 读 和 写 的 时 候 , 自 觉 地 注 意 思 路 的 开 展 。下 一 句 跟 上 一 句 怎 么 连 上 的 , 某 一 句 跟 前 面 哪 一 句 有 关 系 , 某 几 段 从 前 面 哪 几 段 分派 出 来 的 , 诸 如 此 类 , 全 都 辨 一 辨 , 想 一 想 , 这 就 是 所 谓 自 觉 地 注 意 思 路
14、 开 展 的 具体 办 法 ”。 要 读 懂 一 篇 文 章 , 必 须 先 理 清 文 章 的 思 路 , 否 则 , 读 多 少 篇 都 是 糊 涂 的 。四 、 言 语 分 析 法言 语 分 析 法 建 立 在 细 读 课 文 的 基 础 上 , 综 合 运 用 语 言 、 修 辞 、 逻 辑 、 心 理 、 语境 、 语 体 等 相 关 知 识 和 方 法 , 对 课 文 的 词 语 、 句 子 、 句 群 、 段 落 、 篇 章 等 语 言 单 位进 行 语 言 分 析 , 旨 在 说 明 作 者 为 什 么 要 用 这 样 的 语 言 形 式 去 表 达 这 样 的 内 容 , 对
15、 于所 表 达 的 内 容 而 言 , 这 些 语 言 形 式 为 什 么 是 最 恰 当 的 。 言 语 分 析 法 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的 语 感 。 例 如 , 王 安 石 的 泊 船 瓜 舟 中 的 名 句 : “春 风 又 绿 江 南 岸 ”, 其 中 的“绿 ”字 , 千 百 年 来 一 直 为 人 们 所 称 道 。 言 语 分 析 法 不 仅 应 当 说 明 这 个 字 在 描 绘 时令 、 状 态 上 的 功 能 , 而 且 还 应 该 追 溯 诗 人 当 年 执 笔 行 文 为 什 么 先 作 “又 到 ”,又 作 “又 过 ”、 “又 入 ”、 “又 满 ”, 但
16、都 认 为 不 好 , 最 后 才 换 定 了 “又 绿 ”,在 读 者 的 眼 前 出 现 一 片 江 南 春 草 的 景 色 。 这 样 我 们 就 深 入 到 诗 人 的 执 笔 行 文 时 的 动态 思 考 教 程 , 更 能 够 理 解 诗 人 字 斟 句 酌 的 匠 心 。 教 学 时 , 可 以 先 让 学 生 勾 画 出 自 己阅 读 时 感 觉 到 的 美 词 、 佳 句 、 重 点 段 落 、 要 点 、 疑 点 等 等 , 再 根 据 自 己 已 有 的 知 识进 行 言 语 分 析 , 最 后 让 学 生 进 行 模 写 。总 之 , 培 养 学 生 具 有 独 立 的
17、 、 有 创 意 的 阅 读 能 力 是 阅 读 教 学 最 基 本 的 目 标 。 独立 的 、 有 创 意 的 阅 读 能 力 , 又 是 语 文 素 养 的 一 个 组 成 部 分 。 为 了 达 成 培 养 学 生 语 文素 养 的 总 目 标 , 阅 读 教 学 需 要 首 先 致 力 于 激 发 和 保 持 学 生 的 阅 读 动 机 和 兴 趣 , 需 要根 据 学 生 的 年 龄 特 点 和 个 性 差 异 , 有 计 划 地 指 导 学 生 阅 读 能 力 的 发 展 。 阅 读 教 学 过程 的 动 态 过 程 由 一 系 列 阅 读 教 学 方 法 有 机 地 组 织 起
18、 来 。 因 而 , 小 学 高 段 语 文 教 师 要胸 怀 高 远 , 着 眼 于 未 来 , 要 善 于 根 据 不 同 的 阅 读 目 标 和 内 容 、 学 生 不 同 的 阅 读 心 态 ,选 择 适 当 的 阅 读 教 学 方 法 , 以 达 到 不 断 提 高 学 生 阅 读 效 率 的 根 本 目 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9 篇)2016-02-16 16:28 来源:小学语文论文 有 507 人参与 在线咨询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摘要:本文根据教学实践和课例研究,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为目的,探讨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让学生学会阅读,全面提高学生的阅
19、读能力,构建优质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理解语言、提升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思索和研究的问题。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课例研究,从前置学习、词语教学、整体感知、文本研读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在阅读教学中关注语言文字,渗透文体意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升语文素养。一、前置学习,找准起点前置学习是指在学习新课前,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前置性作业的要求进行尝试性学习。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年段课标、文体特点、实际学情,一定要少而精,重在教给
20、学生方法。第一学段不布置书面的前置性作业,如果需要,可以把前置性学习放在课堂中完成。第二、三学段可以把前置性作业放在课下,上课的首个环节就要检查前置性作业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展开下一步教学。这样做不仅便于教师准确地把握学情,而且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词语学习,扎实厚重1.关注字理,渗透文化。汉字是表意文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几乎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词语教学中,会读会写只是初级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字词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汉字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汉字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科学有效地将字词教学引向深入。
21、例如琥珀一课,可以这样设计:由核心词“琥珀”入手,引入大篆体的“王”和“玉”,介绍这两个字及“王字旁”的构字方法和文化内涵,然后出示“琉璃”、“玛瑙”、“珊瑚”等与“琥珀”外观相近、构字方法相同的词串,择机渗透温润如玉的传统文化,再把相关词汇整理积累下来,实现语汇积累和文化渗透的无缝对接。2.着眼积累,活学活用。词语教学重在积累运用,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要积累语言信息,掌握语言这个学习和交流的工具。例如:在学习翠鸟一课时,第一自然段可以这样设计:以描写羽毛色彩的“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等词语为抓手,适时印证与“翠鸟”之名的联系。然后,出示“丹顶鹤”的图片,启发学生观其色、思其名,再适时
22、出示美丽的丹顶鹤中的描写,在比较阅读中点明“观其色,扣其名,传其神”的写作方法。最后,指导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鸟进行仿写,将习得的方法迁移到写作练习中。3.比对变化,发现秘妙。词语是阅读教学中最活跃的元素,引导学生品味词语的内在意蕴,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悟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例如:北师大版“诺曼底号”遇难记,此文从薄雾弥漫的夜航开始,到哈尔威船长在阴冷的薄雾中殉职结束,“雾”是贯穿始终的环境描写,起烘托渲染之妙用。教学中,由“薄雾弥漫、愈来愈浓、沉沉夜雾”一组词语切入,引导学生品味词语的意蕴,感受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变化。然后,以这组词语为依托,跳转到其它小说中的经典描
23、写,如:草船借箭中的漫天大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朔风大雪;桥中肆虐的洪水等等,形成环境描写中关于天气描写的词串,再次印证环境描写的妙用。三、整体感知,掌握规律整体感知即初读之后在较短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脉络进行大体地领会和把握,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阅读教学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规律,所以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不可缺少。整体感知法有以下几种。1.课题扩充。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教学时,要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例如:在初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题“小村庄”和“故事”前边各填一个词
24、语,以此为支点进行扩充,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内容。2.文体归纳法。不同文体的课文有其鲜明的写作特点,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文体特点,归纳写作规律,进行概括理解。例如:阅读写景的课文,要抓住景物特点及写作顺序进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3.关键词句串联法。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过渡句或中心句等,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赵州桥、藏戏等课文,只要引导学生在初读时画出关键句,然后将画出的句子稍加改动,一一串联,主要内容的概括就迎刃而解。4.巧用思维导图。高年级的许多课文内容
25、较长,故事情节较多。阅读这类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巧用思维导图,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在设计课文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仔细研读课本,反复推敲,逐步形成课文框架,言简意赅,条理清楚地突出课文的重点,要鼓励学生用线条做各部分内容的连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线条和图案。四、研读文本,凸显语用1.文体意识重在渗透。2011 版新课标在“阅读目标与内容”的表述中,加大了对文体意识的关注。其中与文体意识培养相关的表述占了很大比重,并明确了不同文体的阅读内容和方法。由此可见,文体不同,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就不同,教学时,必须采用不同的教法和读法,让学生学有所获。以小说为例,领悟人物形象的塑造,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故事
26、情节的跌宕起伏是教学内容的重点。例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可以把教学目标定为:揣摩人物的语言,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船长的人物形象,初步了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中,巧妙地将船长的七次问话抽取组合起来,通过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层层剥笋式地与文本展开对话。首先引导学生由语言简短体会形势危急,感受危难面前“人所共有”的急迫心情,与之产生情感共鸣;然后引导学生从船长临危不乱、环环相扣的问话中,体会船长的冷静果敢,感受“异乎常人”的优秀品质。如此在起伏错落的朗读体验中,船长的形象更加饱满,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切,能在阅读中揣摩言语表达的秘妙,体悟语言和语境的关系。2.指导朗读重在感悟。朗读要提倡
27、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由此可见,朗读应该是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有声的语言表现出来;有感情的朗读就是让这声音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情流露。例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一自然段时,抓住“郁郁葱葱”等四字词语指导学生读出小村庄的美;抓住“早先”一词指导学生读出惋惜与难过,在对话中引领学生逐步走向深入,层次鲜明。正是由于学生对文本有了自己的理解,所以情感自然流露。五、拓展阅读,架桥铺路1.推荐读物。推荐读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因而推荐时机尤为重要。可引导学生对描写同一内容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如: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穷人是根据法国作家雨果写的叙事长诗穷苦人
28、改编的,可通过对比阅读发现两者在写法上的不同;也可以引导学生读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如:学完一头战象后引导学生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2.方法指导。拓展阅读要有布置,有指导,中间要有督促,有检查,及时推进阅读,保证阅读效果。在整本书的阅读上,教师要给予方法的指导,要结合语言文字的内容和形式特点,采取“以一篇带一本”的方法进行。3.交流反馈。课标明确指出:“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要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可以是一堂读书交流课,也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孩子们谈收获、评人物,也可以是好书推荐等等。形式多样的交流方式一方
29、面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喜悦,同时也在交流中积累了语言,提高了表达的能力。作者:丁华芳 陈秀锦 单位:淄博市教学研究室;淄博市高新区华侨城小学第二篇: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生本理念指的是一种真正的把学生做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本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教育方式。生本理念主张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小学语文是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基础学科,具有自身鲜明的学科特色,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的有效开展必须遵循科学的方式方法。生本理念与小学语文阅读的开展有着天然的契合,是值得我们探索
30、与开发的一个方向。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生本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既是生本理念的本质特征也是小学语文阅读顺利开展的保证。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它具有自身的意识,特别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更应该充分认识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小学语文是我们系统的接受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阶段,阅读是小学语文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构成环节,小学语文阅读旨在深入开发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避免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要真正的将阅读课堂的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我
31、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教师在开展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指定阅读篇目鲁滨逊漂流记这部作品时,教师就要充分秉承这一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创新性思维。当然,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掌握的专业阅读知识还有所欠缺,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几个相关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主人公总是要去航海?”“鲁滨逊在荒岛醒来后第一件找到的东西是什么?”“我们从鲁滨逊的身上可以学到什么?”等等,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有重点的带着问题去阅读,并且最后通过阅读要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样学生就会把枯燥的阅读看成是一个充满乐趣的求知探索的过程,跟随作品中的主人公一起开展一段奇妙的旅程
32、,在不知不觉中就达到了阅读的目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除了要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外,教师还应该有意识的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阅读文本之间进行有效对话的过程”,这也就启示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时,教师要有意识的运用方法将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形成良性的互动,创设情境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他们往往对未知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学习新知识,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开展阅读教学的有利条件。教师可以尊重学生的这些心理,根据
33、不同的阅读主题要求目的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阅读情境,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在开展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指定阅读篇目我要做个好孩子这部作品的教学过程时,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这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品,讲述了主人公“金玲”同学为了成为大家心目中期待的“好孩子”,如何刻苦努力并且为了内心的美好、善良、纯真与老师和父母进行“斗争”的故事,这当中涉及到了不同代际之间的家长与孩子思想的碰撞,这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营造相关的情境,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生活中的故事,相互交流,通过这样的环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无形之中深化了学
34、生对知识的理解。科学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角生本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还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来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课堂的主角。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还要给予学生专业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保证学生阅读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应该尊重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营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还可以进行分组教学,鼓励学生之间合作学习,针对同一篇阅读作品,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大家往往都会有不同的见解,教师不要过早的评价学生的对错,而是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在同龄人的智慧碰撞中摩擦出火花,这也正是阅读教学的魅力所在。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在开展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指定阅读篇目木偶奇遇记这部作品的过程中,针对作品本身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讲述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由其他同学或者是老师来回答。教师最后要将作品的深层意蕴也就是对善良、美好、诚信的歌颂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深意,真正的将作品看透,成为阅读课堂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