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管理学、 1 、:管理与管理学、 1 、:管理概述1、管理的含义: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2、管理的历史发展管理是人类的一项最基本的社会活动1、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可概括为:、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3、简单的管理机构、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2、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国家管理是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1、 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2、 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3、 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4
2、、 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3、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1、 科学管理、2、 分权管理、3、 法制管理、4、 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4、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1、 系统化管理、2、 民主化管理、3、 科学化管理、4、 法治化管理、5、 以人为本、6、 追求效率三、现代管理领域的划分分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两大领域四、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第二节: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把与管理
3、活动密切相关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等方面的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2、 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3、 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4、 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 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故也称生产力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受一定的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故也称生产关系属性、 现代管理学及其特征现代管理学: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
4、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1、 变革性2、 开放性3、 严密性4、 实用性、 现代管理学的内容1、 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2、 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3、 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第三节: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与方法、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途径: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广泛分析和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系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学体系1、 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2、 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
5、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封建统计阶级倡导的文化体系以儒家文化为主导。这种文化以“仁”和“礼”为核心,以“中庸”为处事态度3、 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4、 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学习管理学的具体方法1、 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其优劣以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2、 定量分析法:通用自然科学知识,把握管理活动与管理现象内在的数量关系,寻求其数量规律的方法3、 历史研究法: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予以总结概括,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实现古为今用的方法4、 案例研
6、究法:通过对现实中发生的典型管理事例进行整理并展开系统分析,从中把握不同情况下处理问题的不同手段,以达到掌握管理原理,提高管理技能的方法。5、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把现成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检验这些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概括总结新的理论与方法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 中外古代管理思想1、 管理思想的萌芽:原始社会。如自然劳动分工思想,朴素的劳动协作思想,原始的组织思想2、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1、 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2、 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古代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用人思想:一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想,
7、二是以韩非子为代表的专制管理思想、3、 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早在战国时期,思想家商鞅和韩非子提出了“以农为本、集富于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3、 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1、 行政管理思想公元前 2000 多年的古巴伦王国汉穆拉比法典,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2、 生产管理思想:最能说明古代人类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思想的实例,首推埃及人于公元前 27 世纪修建的胡夫金字塔、3、 教会管理思想罗马天主教会是西方文明史上最持久而有效的正式组织学习管理学,不能割断历史,而应继承古代管理思想中的精华,对古代管理思想的局限性,也应有清醒的认识关慎重地加以鉴别和批判首先,古代管理思想具有直观性,表现
8、在:孤立、零散、缺乏理论的系统性,肤浅、简单,缺乏理论的深刻性其次,古代管理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表现在:有许多反科学的方面,比如借助迷信,神力,天道来管理;有反人道的一面,个人利益和个人精神不被重视;包含着强烈的等级观念,强调自上而下严密控制和自下而上的服从关系、 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1、 英国的小詹姆斯:发展了以下管理技术,即市场研究与预测技术;生产计划技术;生产过程规范化和产品部件标准化;依据工作流程有顺序地安装机器;建立详尽的生产统计记录,按机床、部门进行成本利润核算;培训工作与管理人员;按成果支付工人工资;工人福利由工人自己管理,等等2、 亚当。斯密:1776 年出版的国富论
9、 。他说:一名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工人,恐怕一天也难以制造出一枚针亚当。斯密认为劳动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有三个原因: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通过分工,免除了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工作而损失的时间;许多简化劳动的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3、 罗伯特。欧文:欧文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关心人的哲学,试图在企业内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因此,他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 “人际关系之父”4、 查尔斯。巴贝奇:产业革命后期,对管理思想贡献最大,他是英国的数学家、发明家,是科学管理的先驱者巴贝奇分析劳动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是:节省了学习所需要的时间;节省了学习过程中所耗费的材
10、料;节约了从一道工序转到另一工序所耗费的时间;节省了更换工具所耗费的时间;重复同一操作,技术熟练,工作速率加快;注意力集中于单一作业,便于改进工具和机器;经常作某一项工作,肌肉得到了锻炼,不易疲劳5、 安德鲁。尤尔:管理教育的先驱,其管理思想主要是强调三项原则:机械原则,即协调生产的技术和过程;道德原则,即协调工人的认识和行为;商业原则,即协调销售和筹措资金过程中的各种关系6、 丹尼尔。麦卡勒姆和亨利。普尔美国铁路杂志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管理科学产生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一般认为,管理科学是从美国管理学家泰勒开始的,至今历经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三个发展阶段古典管理
11、理论主要是指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集中体现在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他被誉为是“科学管理之父” ,其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有:1、 科学管理的中心总是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2、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4、在制定标准定额的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6、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处理权授给下级管理人员,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与监督权。7、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泰
12、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一,开创了管理实证研究的先河;其二,使人类的管理从经验上升到科学;其三,科学管理是发展的科学管理理论也有其局限性。首先,泰勒对人的看法是错误的,科学管理理论以“经济人”为假设,认为人最关心的是自己的物质待遇;其次,重视技术因素,忽视社会因素,忽视了人际需求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再次,科学管理中所谓的“标准定额” ,理论上是在不损害健康情况下可以完成的、合理的工作理,但实际上这个工作量只在那些经过挑选取的、技术熟练的、具在充沆体力的少数人才能完成;最后,泰勒制解决了基层管理、车间管理中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未能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与管理的问题、 一般管理理
13、论代表人物:法国的亨利。法约尔,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1、 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能力的相对重要性法约尔认为经营是指引导或指导一个组织趋向目标,由六项活动组成,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2、 概括并分析了管理工作的五项职能法约尔认为,计划是最重要的管理职能3、 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4、 提出了管理中具胡普遍意义的 14 项原则、1、 劳动分工、2、 权力与责任、3、 纪律、4、 统一指挥、5、 统一领导、6、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 合理的报酬、8、 适当的集权和分权、9、 秩序、10、 公
14、平、11、 保持人员稳定、12、 首创精神、13、 人员的团结、14、 跳板原则法约尔的贡献主要有:其一,为管理科学提供了完整的理论框架;其二,提出了一般管理的概念,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其三,采用演绎方法全面研究管理问题。但不足之处:过于追求管理理论的研究。以至于忽视了对具体管理过程的分析,忽视了技术层面的研究,以至于缺乏可操作性。行为科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早期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梅奥。开始了管理史上有名的霍桑实验。 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和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实验本意是确定照明同工人工作效率之间的
15、精确关系。梅奥等人后来写了一系列著作阐述他们的观点,主要有:1、 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 ,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2、 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状况3、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是指企业职工在共同劳动过程中,由于共同爱好、情感、价值观念以及其他原因而自发形成的群体。 )与古典管理理论相比,这一时期的主要变动是:由原来的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由原来对纪律的研究,发展到对行为的研究;由原来的监督管理,发展到“人性激发”的管理;由原来的独载管理,发展到参与管理、 后期行为科学理论理论主要包括:有关人的需要、动机、行为方面的理论;有关人的特性方面的理论;有关领导行
16、为方面的理论1、 有关人的需要、动机、行为方面的理论,即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2、 有关人的特性方面的理论3、 有关领导行为方面的理论,勒温将领导方式划分为专制式、民主式和放任式三种第四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管理理论的丛林二战后,管理理论形成了多学派并存的局面。一是因为科学快速发展,生产规模、组织规模急剧扩大,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是益提高,管理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重视。二是管理学研究队伍扩大化、研究视角多样化使管理理论从以前的单色调走向五光十色三是相关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化与相互渗透,新的学科的形成进一步促进了管理理论的发展。、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
17、论的产生与基本内容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并对其功能进行描述的一门学科。创始人:贝塔朗菲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创始人:维纳控制论控制论的基本范畴是“信息”和“反馈”信息的交换过程可简化为:信息输入存储处理输出信息反馈:指一个系统输出的信息反作用于输入信息,并影响信息的再输出,发挥控制和调节作用。信息论是提示信息的本质,并运用数学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和存储的一门学科。创始人:申农贝尔系统技术杂志 ,标志着信息论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诞生。、 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美国管理学家孔茨于 1961 年发表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归纳了各种学派理论上的差异1、
18、管理过程学派代表人物:美国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其基本研究方法是:首先把管理人员的工作划分为管理职能;其次对管理职能逐项进行研究,从丰富多彩的管理实践中总结管理的基本规律,以便详细分析这些管理职能。2、 经验主义学派又称经验主义代表人物:美国彼得。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3、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美国巴纳德经理的职能 ,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主要贡献:从系统理论出发,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团体及个人作出了全面分析。4、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美国西蒙组织和管理决策新科学主要观点:强调了决策的重要性,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分析了决策过程中的组织影响,强调
19、发挥组织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决策的准则,主张用“令人满意”准则取代最优化标准;归纳了决策了决策的类型,把决策划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5、 系统管理学派代表:美国的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系统理论和管理和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的方法主要贡献;把管理组织视作一个开放系统;对组织的运行进行了系统分析。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复杂的“投入产出”系统6、 权变理论学派代表:英国伍德沃德和美国菲德勒工业组织理论和实践 、 领导方式的一种理论等第五节: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一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二是资源过度耗费,人类开始面临自然资源枯竭的危险,开始面对来自人口、环境、粮食、能源等方法的严峻挑战三是世界经济一体化,人类
20、已经进入“加速发展、竞争剧烈、不进则退、不兴则亡”的时代。四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科学技术和掌握科技知识的生产者比资本和土地更为重要,知识成为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本五是电子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为管理活动提供了更便捷、更有效的方法技术、 Z 理论1981 年,威廉。大内的Z 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1、 A 型(美)管理模式的特点一是短期雇佣制二是迅速地评价和升级三是职业发展途径的高度专业化四是明确的、形式化的控制方式五是个人决策与个人负责六是人与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局部关系2、 J 型(日)管理模式的特点一是终身雇佣制二是缓慢地评价与晋升三是职业发展途径的非专业化四是微妙、含蓄、内
21、在的控制方式五是集体决策与集体负责六是雇员之间、雇主与雇员之间是一种整体关系3、 Z 型(日美结合)管理模式的特点一是长期雇佣制二是建立缓慢的评价与提升三是拓宽职业发展路径四是加强企事业文化建设五是集体决策,个人负责六是建立整体关系4、 建立 Z 型管理模式的方法一是每个参与变革的人员都必须学习、理解 Z 理论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精神二是系统分析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经营方针,全面审视企业的宗旨三是广泛参与,集体决策,制定新的企业管理战略,明确组织宗旨四是培养管理人员的人际关系技能五是检查每个人对 Z 理论的理解、掌握情况,提高认识水平六是发挥工会在组织变革中的作用,使工会参与、支持变革七是实行稳定
22、的长期雇佣制度八是采用缓慢的评价和提升制度九是实行职务轮换,培养人的多种能力,拓宽雇员职业发展路径十是屐基层雇员参与改革,实行参与管理十一构建企业的全面整体关系,使之间不断发展、完善、 是企业再造理论1993 年,迈克。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出版了企业再造一书,第一次系统阐述了企业再造理论1、 企业再造的内涵“企业再造”即“公司再造” ,是指企业为在产品与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生产与管理成本、员工工作效率等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上能够得到显著改善,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企业再造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技术为手段,以满足市场或顾客的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精简对产品增值无实质作用的环节和
23、过程,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使产品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使企业发生质的变化2、 企业再造的特点、1、 企业再造的目标:促使企业发生质的变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2、 企业再造的任务: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反省和彻底性再设计、3、 企业再造的动力:市场或顾客、4、 企业再造的条件: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组织管理、5、 企业再造的对象:企业过程,即为完成某一目标任务而设计实施的一系列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逻辑相关活动的集合。强调以过程为核心是企业再造理论的精髓3、 企业再造的程序与要求、1、 设计企业再造管理团队:领导者、指导委员会、再造总监、流程负责人、再造团队、2、 明确企业再造的原则:、3、 对企
24、业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一是功能障碍性分析;二是重要性分析;三是可行性分析、4、 制定企业再造方案:拟定选择方案和形成系统规划两个步骤、5、 组织实施与持续改善、 竞争战略理论代表人物:波特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主要内容:1、 假设条件:一是所选行业要有吸引力,即产业结构问题;二是在该行业中占据有得地位,即产业定位问题。其核心就是竞争优势2、 竞争力的分析模型:第一是潜在进入者;第二是替代品的威胁;第三是购买方;第四是供应方;第五是现有竞争者3、 企业的基本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专一化三个基本战略、 蓝海战略理论代表人物: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蓝海战略1、 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红海”是
25、指当前业已存在的饱和市场,其利润前景暗淡,恶性竞争此起彼伏。所谓“红海战略”是指竞争的结果,是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一种“血腥”的、你死我活的战略“蓝海”是指未曾开辟的新兴市场,这一市场中的客户需求与传统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获得了利润高速增长的机会。 “蓝海战略”要求企业把注意力从市场的供给方转向需求方,从关注并力图超越竞争对手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2、 实施蓝海战略的原则、1、 重建市场边界:第一,跨越他择性产业;第二,跨越战略集团;第三,跨越买方链;第四,跨越互补性产品和服务项目;第五,跨越针对卖方的功能与情感导向;六,跨越时间、2、 注重全局而非数字制定战略布局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视觉唤
26、醒;第二,视觉探索;第三,绘制新的战略布局图;第四,视觉沟通、3、 超越现有需求:即通过以新产品和服务统合最大的需求,降低开创新市场可能遇到的规模风险、4、 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买方效用、价格、成本和接受、5、 克服关键组织障碍:一是认知上的障碍,即如何唤醒员工,使他们意识到战略变革的必要性;二是资源有限的障碍;三是动力上的障碍;四是政治上的障碍、6、 寓执行于战略第三章:决策决策是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第一节:决策概述、 决策的含义与类型1、 决策的含义:指人们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行为确定目标、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2、 决策的类型:1、 根据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决策
27、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战略决策:指决策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带有全局性、方向性,以及影响深远的决策战术决策:指为了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2、 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指决策过程的每一步骤都有规范化的固定程序非程序化决策:指决策过程没有固定程序和常规办法,解决的问题是非重复出现的管理问题,帮非也称常规决策3、 根据决策所处的时期不同,分为平时决策与危机决策平时决策:指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决策者针对各种管理问题所作出的决策危机决策:指当组织的重大安全利益和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组织生存处于危机时期,决策者作出的重要决策和
28、应急反应。危机决策的构成需要具备三个要素:第一,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胡突然性、急剧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第二,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第三,事态的发展危及决策单位、决策者的根本利益,并且决策的后果很难预料4、 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分为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初始决策:指决策者对从事某种活动或从事该种活动的方案所进行的初次选择追踪决策:指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或方式所作出的重新调整追踪决策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回溯分析;第二,非零起点;第三,双重优化5、 根据决策所具胡的条件和可靠程度不同,分为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确定型决策:指在决策环境和条
29、件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决策者所进行的决策非确定型决策:指在决策环境和条件不确定的情况下,决策者可能知道各种行动方案在各种不同条件下所获得的结果,但无法估计未来各种环境条件出现的概率风险型决策:指决策者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可以知道不同行动方案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所获得的结果,虽然不能完全未来出现的是哪一种环境条件,但是可以预测其出现的概率、 决策与预测的关系预测: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性质、状态及变化趋势所作的估计和测算1、 预测是为决策服务的:预测作为一种手段,能为人们提供关于事物未来的信息,帮助人们预先勾画出事物未来发展的大致轮廓,并提出多种科学依据的假设和判断2、 预测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3
30、、 预测和决策的区别:预测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决策侧重于对有得时机和目标的科学选择;预测强调客观分析,决策突出领导艺术;预测是决策科学化前提,决策是预测的服务对象和实现机会第二节:决策理论与决策模式、 决策理论学派1、 决策理论学派的产生代表人物:美国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和管理决策的新决策和詹姆士。马奇组织和公司行为的一种理论2、 决策理论学派的观点、1、 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2、 分析了组织在决策中的作用、3、 阐述了决策过程: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抉择活动阶段、审查活动阶段、4、 提出了决策的准则:“令人满意”、5、 归纳了决策的类型: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6、
31、研究了信息对决策的影响、 决策模式决策模式:在决策过程中有规律的或反复出现的决策活动形式1、 理性决策模式,也称为科学决策模式、1、 提出了“最优决策准则”:选优的标准是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结果与目标最为一致的方案、2、 设计了严格的决策程序:发现问题;提出目标;设计方案;预测后果;分析比较;选择最优方案、3、 要求决策运用科学方法:决策分析方法的数学化和模型化、4、 把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2、 渐进决策模式代表人物:美国查尔斯。林德布洛姆、1、 决策过程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2、 决策方案是在原有决策的基础上所做的修改作为一种决策模式来讲,渐进决策模式有其合理的一面:首先:在决策
32、过程上,渐进决策模式将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前后衔接不间断的过程,主张从历史的、现实的条件出发进行决策,注意保持决策的连续性,反对决策的大起大落,强调社会稳定对决策的影响其次:在决策方法上,渐进决策模式强调事物变化量的积累,主张通过不间断的修正,由量变而导致质变,最终改变决策,而以不至于引起大的社会动荡,这些观点的有其合理的成分最后:在决策方案选择上,渐进决策模式注重决策者决策能力的有限性与客观事物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主张决策者在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原有决策方案对现在决策问题的影响,采用边决策、边执行、边修改,边完善的作法,在原有决策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微调,以获得公众接受和认可3、 集团决策模式代表人物:美国戴维。杜鲁门和厄尔。莱瑟姆、1、 集团的互动是公共决策的核心内容、2、 决策方案是各个集团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3、 各个集团占有的资源不同,对决策的影响力不同4、 精英决策模式,又称杰出人物决策模式代表人物:法国圣西门假设前提:社会上存在着两大集团:一个集团是有权力的少数人;另一个集团是没有权力的多数人、 社会分化为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 少数的统治者与杰出人物不是被告统治的公众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社会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