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理说题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的说题比赛我选的题目是力学试题,它是2010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的第 35题。我将从考点分析、学情分析及对策、试题拓展及变化、命题的趋势和方向预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题。先说考点分析。本题考查了“滑动摩擦力” 、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功” 、 “动能定理” 、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 “机械能守恒定律” 、 “动量守恒定律” 七个知识内容。本题涉及的考点在考纲中几乎都是类要求,能突出考查力学主干知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题是一道力学组合题,涉及多个物理过程和情景,可以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物理过程分析能力,重点考查学生应用动量和能量观点解决
2、力学综合题的能力。再说学情分析及对策:我们的学生在做物理计算题时,一怕题目长,望而止步,未战先输;二怕过程与情景复杂,不能从题目里面获取有效信息;三怕临界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四怕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本道计算题是一道组合题,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多状态与多过程联系在一起来增加物理情景的复杂程度,能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现在的高考题目数量少,所以试题的必然趋势就是组合题,将众多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重点考察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结合高考的趋势,我们要推动课堂教学教法改进与学法指导。教法上:一要多进行问题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物理
3、过程,并与知识点有机结合在一起,坚持过程分析,列式得分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二要进行变式训练,避免题海战术。三要培养学生多角度地去分析和研究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解题策略与思路。四要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学法上,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法指导:要引导学生眼看、手画、脑思,培养审题能力;训练学生把握多状态、多过程和临界点,培养物理过程分析能力;加强过程分析,强化列式得分的策略,增强得分意识和得分能力。2接着说试题拓展及变化:变式训练 1:如图 15 所示,一条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 ab 段水平,bcde 段光滑,CD 段是半径为 R 的半圆弧。可视为质点的物块 A 和 B 紧靠在
4、一起,静止于 b 处,A的质量是 B 的 3 倍。两物块在足够大的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分别向左、右始终沿轨道运动。B 刚好通过半圆轨道的最高点,A 与 ab 段的动摩擦因数为 ,重力加速度 g,求:(1) 物块 B 在 D 点的速度大小 ;(2) 物块 A 滑行的距离 s.变式训练 2:如图所示,AB 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半径为 R 的 41光滑圆形轨道,轨道在最低点 B 与水平粗糙轨道 BC 平滑连接,BC 的长度为 2R一质量为 m 的物块 Q 静止放置在水平轨道上与 B 点相距为 x 处另一质量也为 m 的物块 P 从 A 点无初速释放,沿轨道下滑后进入水平轨道并与 Q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
5、已知两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25,两物块都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 g(1)求 P 刚要到达 B 点时受到轨道的支持力的大小(2)若两物块碰撞后能越过 C 点,求 x 与 R 之间应满足的关系(3)讨论物块 P 和物块 Q 在水平轨道运动过程克服摩擦力做的总功 Wf 与 x 和 R 之间的关系变式训练 1是在原题基础上适当改变,可以考查圆周运动的临界情况分析和平抛运动。变式训练 2与原题属于同类题,考查的知识点相同,但增加了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判断的问题。试题这样拓展及变化,可以增强典型题的训练,题目在内容上或方法上都具有代表性,能反映重点概念和规律的本质及其特征,因此就有
6、了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之功效。对试题进行变式训练,也可以增强启发性: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要注意在培养定势思维的同时,更要注重变式思维的作用,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最后说命题的趋势和方向预测:物理计算题不是只为优等生设计,题目的难ABCR2QxP3度在降低、梯度明显。试题会将经典的运动模型“匀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经典的过程“碰撞过程、与弹簧作用的变速过程”和经典的思维逻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试题的前两问重基础,而第三问则考查考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判断的综合能力,在以能力立意为主的高考试题中,这是一种能充分体现这一命题立意的题型,也是区分优等生的重要手段,很好地体现试题的选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