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的教学反思 1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觉得在授课过程中有一些值得特别注意的环节: 1本节内容中相对应的概念很多,如:纯合子和杂合子、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等。如果老师只是把这些概念做简单的讲述、罗列,学生是很难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的。所以,我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在分析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和假说的过程中,逐步构建概念,同时适时举例,让学生判断,在具体的情景下学习抽象的概念,比较容易理解。 2在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不能采用简单讲授方式,而是用设置问题串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每一步的实验现象解释,以及下一步该如何做才能验证自己的观点。这一部分的学习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师
2、的引导下设计出自己的研究方案,让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得以再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激发,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创新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要充分用好“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 ,特别是对实验结果,要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为什么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差很大?为什么全班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更加接近?切实学会用数学的可能性和概率问题理解分离比例,从而加深对分离现象的理解,为掌握分离定律的实质打下基础。 总之,课堂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反思 2: 本节教学设计主要以问题为线索,通过质疑和推理展开学习活动,重点体现了“假说演绎”法的研究过程,在教学
3、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反馈、思考中进一步突破难点,还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足之处就是对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关注不是很够,所以要增加“章节基础知识的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和“典型例题讲解”环节,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双基”的形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的教学反思在这一部分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再次体验到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创新之处,领悟 “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中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探究学习。但探究性学习不能让学生
4、活动代替一切,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样不能动摇,我们应该当位出色的“导演” 。 关于不同对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特别是在学生还没有学习减数分裂知识的情况下,来理解这方面的内容更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借用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 F1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都要彼此分离,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行为,以突破教学难点。 减数分裂教学反思:通过识别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图示,培养识图和判断能力;通过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的数量和行为变化规律,培养分析和判断能力;通过动手用橡皮泥模拟减数分裂的全过程,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特点,懂得道理,记住过程,不但学得有趣,掌握也
5、牢固。对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要认真剖析、深入对比。如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象的区别,运用图形、曲线进行 DNA、染色体变化分析,加深记忆和理解,效果会更好。 为了掌握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可以用以下的记忆口诀: 有丝同源不配对,减二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一 受精作用教学反思受精作用作为减数分裂与新生命形成的桥梁,对学生了解整个生命过程无疑是不可或缺的。本节课以受精作用为重点,以问题导引,师生互动,教师主讲等多方式,在染色体层面分析了生命现象的多样性及其意义,启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生物受精过程是复杂的,通过学生知识的扩展,可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使他们产生更浓厚的
6、兴趣。运用多方式教学,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避免了单纯由教师讲授所带来了知识繁重,学生疲劳等弊端。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是逻辑推理性较强的一部分内容,对学生知识要求能力较高,需要较好的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所应用的假说演绎法,同时能够熟练掌握减数分裂过程的实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一条主线“基因在染色体上”连接起两种科学思维方法,类比推理和假说演绎法。其中类比推理需要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能够及时应用。而假说演绎则是在回顾的同时达到再次应用加深理解的目的。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类比推理得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7、另一个是独立设计测交实验。所以在难点问题上需要 教师的有效引导。 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1本节内容以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为背景,要求学生能分析配子的形成、性状的显隐性、亲子代的基因型及概率。较难的以期在子代中根据性状判定性别或根据性别推知其将来性状要求是要以伴性遗传的特点为突破口设计遗传学实验, 。教学中要注意从各种题型中总结解题方法,归纳伴性遗传的特点如伴 X 隐性遗传是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伴 X 显性遗传是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伴 Y 遗传是限雄遗传,父传子,子传孙,仅限雄性个体发病。教学反思 2 伴性遗传是高中生物必修第 2 章第 3 节。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 1 章遗
8、传因子的发现、第 2 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等内容基础上安排的。以人类红绿色盲遗传为例,讲述了伴性遗传的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针对学生基础薄弱,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我对教材适当做了处理,通过进行色盲测试、学生社会调查以及我的讲解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本节课前让同学们调查红绿色盲。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问答检测学生们课前预习的效果,同时根据道尔顿的故事让同学们体会认识科学研究所具有的科学品质。 在讲解六种婚配方式中,学生们通过自己绘制各种遗传图解,思考讨论,初步认识了色盲遗传的一些特点。最后将四种重要的遗传图解组合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再次从总体上认识伴性遗传,总结色盲遗传的规律,较好地完成
9、了教学任务。 在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状态好,兴趣浓厚,能够互动起来,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 (1) 在分析婚配类型时,老师应大胆放手,主要分析典型婚配情况,以节约时间,这样也可以在课堂练习时,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 (2) 子女患病的概率这部分知识可以另作为了一个板块学习,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整节课内容就不会显得稍有些零乱。 (3) 在分析各种婚配情况时,应首先分析学生在黑板上的图解,然后再将其他学生的作业展示,让同学们讨论以指出其中错误的地方,对于学生的表现应及时给与评价,主要是鼓励。 (4) 在讲解各种类型比例时,为什么会是1:1,男性为什么多于女性应该
10、再深入些,讲解清楚,必须要让学生理解。(5) 本节课中出现群问群答较多,这些问题毫无价值。老师课前应考虑好,提出有效问题。 (6)教学中教师语言清晰,但声音过小,过于平淡,没有起伏,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后必须注意。 (7)注意过渡时要衔接自然流畅,便于学生学习。 (8) 应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除了这些以外,我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再接再厉,多听课,多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尽快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极可能地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尽可能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起到引导的作用,比如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部分,我准备让同学们课前预
11、习,上一节讨论课,让学生们上讲台讲解;在 DNA 分子结构中,尝试让学生自己制作 DNA 分子的结构模型,在制作中理解分子结构;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讨论空间,挖掘学生们学习的潜质。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反思 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讨论是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实验,本节课师生共同经历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体现了新课改倡导的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 本节课还通过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假设和猜想。 本节课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实验过程分步呈现在学生眼前,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
12、。但是本节课在时间和细节上把握得不是很好,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教学反思 2: 本节课内容抽象,许多概念学生不宜理解。对于生命的奥秘,学生既神奇又陌生,学生会有很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上课开始,教师展示几幅图片,这几幅图片人物学生一看觉得很像,但是细细看来,又有不同。引出遗传,导入新课。本节课的可取之处:1、让学生自己看实验,交流讨论,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把学生难懂的问题,在讨论中解决了。2、基本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教师设计的自学提纲很适用,学生通过自学,能自己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3、设计的问题,通过学生交流展示,能检查出
13、学生的自学情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及时训练,巩固说学知识。需要改进的地方:1、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指导的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2、难点地方,给学生留的时间偏少,不能深入思考,教师急于说答案。3、没有很好组织学生合作学习。4、教师语言不够简练,要多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 DNA 分子的结构教学反思 1 DNA 分子的结构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对 DNA分子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重要。教材中关于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 分子的双螺旋模型的的资料,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的教育,体现了新课改的科学素养理念。在
14、教学中要注意由里及表,由浅到深,逐步发散,帮助学生构建 DNA 分子形成的网络知识系统,达到掌握主干知识的目标。另外,在相应内容结束时要及时“点题” 教学反思 2 在教学中我觉得通过 DNA 结构模型的制作实验后,对学生理解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和 DNA 的结构非常有益。学生在实践中能准确理解脱氧核苷酸是如何构成DNA 双螺旋结构的,而且其中的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和数量关系以及 DNA 的排序等教学难点也能轻松的突破。 但从时间安排上内容有些多,需要一节半的时间方能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把这节和 DNA 的复制结合在一起,继续用模型制作的方法探究 DNA 的复制规律,组成两节实验连排的
15、课,这样知识比较完整,而且有知识深度的递进,学生的思考空间也比较大,能锻炼他们的思维品质和科研意识。 在准备这节课的授课内容和授课过程时,我无数次的被科学家的机智、聪慧和大胆的创造性思维所打动,作为教师我不只要激励我的学生勇攀科学的高峰,同时也要不断鞭策自己,使自己在教学教研领域有所建树。DNA 的复制教学反思 1 从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后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普遍对放射性元素标记的 DNA 复制过程中,含放射性元素的 DNA 占后代 DNA 总数的比例,及含放射性的 DNA 链占后代 DNA 总链数的比例掌握不好,分析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探究 DNA 复制方式的实验,我觉得有两点没有给学生讲解清
16、楚,一是在培养基中完成对大肠杆菌的标记过程,这里要给学生强调大肠杆菌是在培养基中繁殖很多代以后才用来做实验的,也就是说,从培养基中取出的大肠杆菌的 DNA 中均含有了放射性元素,而不能理解成有部分大肠杆菌的 DNA 一条链含放射性,另一条不含;另外一点就是 DNA 在试管中分离的原理,这点应联系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大肠杆菌与上清液离心分离的给学生讲解。在给学生讲完 DNA 复制的过程后,应注意给学生归纳 DNA 复制过程中 DNA 分子数目的变化,要从简单到复杂总结出 2n, 同时要利用图给学生展示,亲代 DNA 的两条链始终在子代中连续传递;对于复制过程中各代所需核苷酸数量的计算,要引导学
17、生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看各代有多少“新”的 DNA 出现。 教学反思 2 本节课通过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自主探索 DNA 复制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动画,直观地展示了DNA 复制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自己发现问题,是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穿探究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DNA 复制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的知识,考虑到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通过探究式教学,设置大量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实验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解决科
18、学事实的能力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教学反思:本节课偏重于“传授启发式”教学,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导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另外在教学中注意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逐步的得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得 DNA 片断;同时为弥补学生自主学习的不足,使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准确的了解,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的调动起来。有部分学生跟不上课堂节奏,学生的讨论时间紧张,有点流于形式。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教学反思 1 课前反思 从教材来讲,是
19、针对遗传信息的表达进行讲解。该节教学是第 4 章内容比较重要的核心部分,也是学生理解模块 2遗传和变异的理论基础,因为它围绕“中心法则”这个生物界的规律进行具体介绍的。所以,作为教师,对该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的地位要有清楚的认识。备课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细读,弄明白教学整体内容,然后把握住教学的重点、难点来设计 2 节课时的教学安排。其次,对文字教案的准备,参考相关教参,作到尽量的细致、具体,并且在上课前已经熟悉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 。第三,借助幻灯片对教学内容再次进行梳理,准备好教学课件。 在这些理解过程中,笔者反思认为,第一,往往由于时间不够
20、的关系,对于教参关于该节教材的补充内容、举例内容的阅读还不够细致深入,而这些内容如果做一些适当的剪裁,往往会增加课堂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第二,文字教案的内容虽然详尽,但是在讲课过程中,应该适当去掉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密切联系的部分,而笔者在讲课中忽略了这点,这样就容易使主题不明确,枝叶过于散漫,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待改进。 二、课时反思 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来克服仅凭传统知识讲述的弊处,有效降低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但是,笔者在本节教学中,涉及概念的内容较多,因此幻灯片制作过程时有大片大片的文字型说明出现,经过反思,认为尽可能减
21、少这样的画面,可以改善成文本逐条呈现,增加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或者利用多媒体引用更多直观的图片、音像资料,提纲性的文字说明来增强效果。另外,应该适当做板书,增强学生认知的同步感。 三、课后反思 我认为以 2 节课时来完成该节教学内容是比较合理的,在整个教学程序中,对于各部分的衔接比较自然。经过反思,认为存在以下不足:一、应该加强提问的质量,引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思维的活跃性;二、适当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注意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高学生思辨的能力,不要“一言堂” ,注意增加课堂活跃气氛;三、应该一定适当时间于学生消化、理解、记忆教学的知识,切忌“满堂灌” ,增强教学效果
22、;四、对重点内容应该及时进行课堂反馈,及时捕捉学生的“变化” ,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他们对内容教学到底掌握了多少?能力是否提高?已经掌握该知识点的学生占全班同学比例多少?不断调节教学进度。 四、总结性反思 教学思维的建立我认为是必要的,因此时时锻炼自己应该在上课进教室前快速在头脑中“扫”一遍:教学内容是什么,重点在哪部分等等。认为课堂讲解中,存在表达不精炼的讲解现象,这个跟教学经验的积累有关,因此认为应该谦虚地学习备课组其他教师,应该经常进行听老教师课活动,从中学会总结、体会,不断改进教学表达,向语言的精炼、清楚方向进行教学实践。同时加强与青年教师的交流,相互学习长处,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反
23、思 2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且内容比较抽象。要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的物质结构基础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观点进行思考和总结,同时老师一定要及时地将知识点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让学生比较轻松地接受和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反思“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教学中提倡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将知识目标通过设计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利用教材及资料、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积极思考、分析、讨论活动,学生自主、亲历问题的解决过程,较好地突破
24、教学重、难点,落实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充分利用本节“资料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解释中心法则,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认同科学研究是不断深入、完善的,树立学生科学的发展观,较好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理解和评价“基因决定生物性状”活动,培养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依然存在个别学生参与活动不够积极,思考、分析问题自主性不强的现象;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尚存在总结点评不到位之处,这是今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要克服和完善的地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反思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
25、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是学习者自身基于自身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的。要想让学生获得更多.更牢固的知识,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探索.体验,仅仅依靠语言的传递是不够的。生物学科属于自然科学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新课标要求,要积极倡导探究式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精神。本节知识非常抽象,在学习时一定注意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联系所学过的有关知识去理解基因突变这个概念。(1)在学习基因重组的概念时,应联系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变化。同时注意与基因突变进行比较,可采用列表方式,使两种变异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晰。 (2)在学习基因突变时,重点是带领学生学习基因突变的基本
26、概念,研究内涵即基因结构的改变,外延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结合基因的结构和基因对性状控制的相关知识,教师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研究基因突变是否一定会带来性状的改变。 在学习基因突变的本质时,要联系 DNA 复制和基因表达的有关知识。在 DNA 复制过程中,DNA 分子的解旋使碱基对暴露,因而使碱基对易发生替换.增添或缺失引起基因突变。突变后的基因成为一个新的基因,即原基因的等位基因。该基因在表达时,由于引起 mRNA 上密码子的改变使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目都可能发生变化,生物体的性状也可能发生改变。但由于一种氨基酸有多种密码子,所以基因发生突变后,所编码的氨基酸也可能不发生
27、改变。 (3)任何事件的发生总是有内因和外因在共同起作用,基因突变也不例外。引起基因突变的外界因素有三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对于这三种因素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一些实例来进行归纳总结。染色体变异教学反思:从整体上讲这节课前复习和后新授衔接,整体思路明确,教学设计合理;重难点突出,时间分配合理。讲解过程中,采用设疑和谈话式教学,课堂气氛有所改观。但语言不够精练和准确。细节问题上,处理较好的是染色体组的概念。采用实例入手,导入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而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了,直接了介绍了分类(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简洁和多样化的处理;在重难点设
28、疑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不足之处也很多。但是在难点处理的时候,并没有处理妥当,染色体组概念的讲解虽然清楚但是我在讲解的时候,将比喻和染色体组整合,感觉不是很顺畅,所以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这节课处理的还可以,方法比较新颖,这是优点。在重难点处,处理的不够细腻,语言不够准确,主要是备课时间不充分引起的。这是能改的毛病,以后给自己规定,最少要在讲课的前一天处理好课。必须达到随时上课都很流畅的地步。 人类遗传病教学反思: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一定要注意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不是老师一言堂,在这里,学生的每一个观点都会受到尊重,每一点努力都会受到赏识;在学生的讨论与辩论中,师生共同获得思想的启迪,并进行反思,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伦理的双重性。在教师精心地组织下,既使学生将课堂学习与课下的学习融为一体,也认识到在课堂学习与社会学习的区别,主动在生活中寻找课本知识的典型事例,并能主动探究,加以创新利用,避免将学习与实践生活脱离开来,成为高分低能的人;通过学习,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之处是时间较紧,收放欠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