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2266515 上传时间:2019-05-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析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析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析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析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析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摘要农劳动力的转移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自然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对城市的建设、农村的发展、社会的总体进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存在很多的阻碍因素,如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城市化进程缓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政府作用发挥不充分、劳动力主体质量不高等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变得十分困难,这就导致了城市发展的不协调、农村发展的滞后、社会的不和谐等一些问题。这就需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铲除这些阻碍因素,使农村劳动力能够高效地转移,才能满足城市的高速发展的需求,才能为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2、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阻碍因素 有效措施目录摘要 .2引言 .51.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作用 .61.1 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分析 .6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 .72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阻碍因素 .92.1 制度因素 .92.2 社会经济因素 .102.3 其他因素 .113 促进中国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对策分析 .123.1 制度方面 .133.1.1 加快土地制度改革 .133.1.2 促进户籍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143.1.3 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143.2 社会经济方面 .153.2.1 加快城市化进程 .1

3、53.2.2 健全劳动力市场 .163.2.3 完善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173.3 其他方面 .173.3.1 充分有效发挥政府职能 .173.3.2 开展对劳动力主体的教育培训工作 .184 结束语 .20参考文献 .2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个方面都进入高速发展状态。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其中体力劳动者占到很大比例,单靠城市中的劳动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从农村转移出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到城市中去参加城市的建设。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村发展不够迅速、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跟城市还有很大差距,基于此原因我国已经开始注重并已经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并已经取得不小成绩。但是还

4、存在一些问题,如很多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过剩,使得人均耕地变少,不能发展规模化耕作、规模化经营,严重阻碍了农村、农业的发展。这也需要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来缓解农村内部的压力,为规模化耕作与经营提供有力条件。1.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作用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各不相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我国工业发展较晚,高科技产业还不多,占很大比例的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我国地域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发展差距较大,这些因素都使得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不同的特点。尽管各国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不同,但是其作用还是有很多相同之处,都能够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能够加快城市化的进程。1.1 现阶段我国农

5、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分析从劳动力所从事的行业分析来看:第一,多从事低层次技术行业。在我国,由于农民受教育水平的限制,大部分农民的素质、技能水平普遍较低,所以很难达到城市企业招聘的要求。这就决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很难实现高层次的转移,只能在低层次低技术行业中得以实现。他们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业、运输业等简单的、低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其中从事制造业 39.4%,建筑业 17.3%,服务业 11.8%,住宿餐饮业批发 7.8%,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 5.9%。第二,以兼职为主。由于城乡二元管理制度原因,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多都是比较低层次、不稳定的转移,使得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是缺乏保障的,而

6、土地确实他们手里唯一的保障。如果在外失去了工作,他们还可以回到家中继续从事农业,所以,在我国,对于那些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来说土地是很难割舍的,这就造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多以兼职为主。1.2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首先,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众所周知,农民的收入主要通过种植农作物来取得。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农业耕地有限,农业劳动力总量却居高不下,这就造成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偏低。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一矛盾:一方面,通过减少农业人口的比重,有利于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增加在农村生活的农

7、民的收入平均每人经营耕地面积,另一方面:城市的收入水平要远远高于农村,所以农民进城后也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其次,有利于推进“城市化、城镇化”的进程。城市化是我国向发达工业国迈进的必经之路,因此城市化进程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历的转移,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数千万的农村劳动力活跃在城市的各行各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通过农民向城镇聚集,农业向非农业转移,逐步成为城市居民,扩大了城市的范围,从而加快城市经济的发展。2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阻碍因素众所周知,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效的转移,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加快我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但目前我国仍存在

8、着许多的不利因素,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阶段,我国城镇已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都在原有制度上进行了改革和完善。而广大农村地区,除对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进行了改革外,其他的保险项目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这种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使转移到城市的农村劳动者无法享受到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而且雇佣他们的企业也不为他们办理相关的社会保险手续,一旦遇到重大波折,基本生活就得不到保障,不得不返回农村。因此,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健全增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风险,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转移。3 促进中国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对策分析在以上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

9、力转移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下面我们将主要探讨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对策。主要从制度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考虑,包括赋予农民部分土地所有权、建立有利于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浅析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3.1 制度方面政府应加快促进一系列的配套制度改革,是转移的劳动力能依法享受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和承担应尽的义务。下面我们将主要从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着手,力求寻找解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对策。3.1.1 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属于产权方面的制度。土地制度是否合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重大。在农村劳动力没有获得永久的所有权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就不能携

10、带土地权证离土进城,就不能将原籍的土地进行处理,以获得转移所需的资本,就难以割舍与土地的联系,就难以彻底实现转移。因此,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从权属关系角度来看,是土地集体所有、农产家庭承包所用,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从经营形式来看,是农民家庭经营与集体经营相结合,但一般以家庭经营为主。但存在一些问题:土地使用权不稳定、土地的发包方和承包方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模糊、地流转权缺失、土地收益分配不公平。针对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首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依法自愿自偿原则;二、公平与效率原则;三、因地制宜原则。其

11、次,农用土地制度改革的措施具体有:第一、完善土地产权关系,构建农地权益新框架。因为土地产权关系明晰规范是农村土地有效流转的基本前提,农村土地产权不清是我国农村经济缺乏可持续发展、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制度性原因之一,不仅剥夺了农民对土地完整的收益权,也制约着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经营。成为农村劳动力实现彻底转移就业的重要制约因素。第二、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首先,对那些有转移意愿的农户,应该允许他们按照市场价格转让其所有的土地和住宅。其次,完善土地流转程序,进一步明确农户在土地转让中的主体地位。最后,建立交易中介服务组织,设立多种形式的服务机构。第三、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补偿机制。首

12、先要严格界定“公共利益”范围,建议对“公共利益”作出明确的司法解释。其次要提高补偿标准,扩大补偿范围,完善补偿安置方式。最后要严格执行土地的征收程序,完善监督机制。3.1.2 促进户籍制度的进一步改革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户籍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户籍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之间的矛盾。但是改革也有它的局限性,缺乏全局性、理论指导,又缺乏落实力度,对解决根本性矛盾的作用很小。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呼唤更加彻底的户籍制度。因此,户籍制度的改革的目标是实现自由迁徙,能够适应与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最佳市场配置。具体而言,其措施这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登记制

13、度和统计方法,建立以居住地为标准的户籍登记制度。户籍的功能就是对住户人口进行登记注册,以实现对住户与人口的管理。我国当前应该要做的就是使户籍制度恢复其本来面目。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户口管理结构,淡化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的界限,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制度。二、尽快消除附属在城市户口之上的特权和社会经济利益。改革就业、入学和社会保障体制,分离附在户籍上的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功能,实现城乡居民身份统一、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三、实行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户籍管理方式。户籍管理实行户口登记与人口登记并存,由以户为主转向以人为主,逐步实现由户为中心的静态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动态管理过渡。3.

14、1.3 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城市职工通过最低工资等形式的积累得到了适当的补偿。而对农民仅仅是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救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改革严重滞后。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角度看,因地制宜、适时地分层分类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对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积极意义。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在农村方面:(一)建立农村养老保险。老龄化趋势日益增强,使得老年人,特别是农村孤寡老人的赡养问题突出,成为阻碍社会和谐发展的潜在不稳定因素。因此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有其必要性;(二)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民有病可看、有病看得

15、起。 (三)建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二、在城市方面:(一)建立工伤保障制度。企业必须按时定额为农民工缴纳工伤保险费,保证农民工一旦出现职业伤害事故就可以得到相应的赔偿。(二)建立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制度。对于已在城市生活多年,且有稳定职业和固定收入的农民工,可参加当地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三)建立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帮助他们度过重新就业前的难关。(四)逐步推进农民工养老保障。首先要先建立一个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制度。其次,要降低门槛,实行不同的缴费标准。3.2 社会经济方面通过制度方面的讨论分析,我们已经得到一些解决措施,下面我们将从社会经济角度出发,主要包括健全劳动力市

16、场、发挥政府职能、注重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工作。3.2.1 加快城市化进程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共赢的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滞后的城市化已成为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要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就必须加速城市化与城镇化进程。一、适度发展大城市大城市有着基础设施完善、经济规模大、就业机会多的优势,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投资效率,增进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农村经济界的增长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我国的大城市的人口比重却很低。因此,我国的大城市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其实力还需要迅速增强。二、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我

17、国中小城市较多,它也有众多优势,如规模不大,需要的物力、财力较少,发展空间大,进入门槛低。它的发展介于大城市和小城镇之间,具有双向吸纳能力,有利于大城市的资本、科技力量和来自乡镇的人力资源的结合。这样一来就能缓解大城市的种种矛盾,且能基本发挥聚集效应。三、合理发展小城镇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是农村实现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必由之路,也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要发展小城镇得从以下两个个方面落实。首先,通过合理有序地推进村村合并、村镇合并等方式,形成一定数量的中心镇赉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其次,要积极稳妥地促进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是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互促互动、互为依托、共

18、同发展。3.2.2 健全劳动力市场一、健全劳动力市场要坚持以下原则:(一)要以充分开发、高效配置劳动力资源为出发点,建立统一性、流动性、开放性、自由竞争性和有效保障性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面向城乡的劳动力市场。(二)加快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发布系统。(三)切实保证劳动力市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四)加快建立和完善工资指导价位调查发布制度。二、健全劳动力市场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一)建立全国统一、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该市场要具有以下特征: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与需求方交易地位平等;劳动力的供给方可以根据工资的高低,自由地选择工作地域、工作单位、工作职业和工作岗位;劳

19、动力的需求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支付工资的能力自由地选择劳动力。(二)制定公平对待进城民工的政策。取消各类限制性、歧视性就业政策和规定,保证他们的劳动权益、劳动安全和享受与当地居民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三)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提供各种服务。将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推广到城乡所有劳动者;加快城乡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在抓好地区性、区域性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同时,要建立全国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供求信息中心,促进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3.2.3 完善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有着一个重要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资源丰富,因而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应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所以我要大

20、力发展发展第三产业,吸引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里去,加快促进城镇化进程。一、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开始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所以要优先发展农产品等大中型批发市场,通过改善市场基础设施,扩展尺长交易范围,扩大市场容量,建设一商业流通为主的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农产品经营中介组织,解决农民在农产品结构调整上市场的问题,而且可以吸纳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二、鼓励第三产业中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发展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他们不仅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但是现在任存在不平等的政策待遇,行业准入难、税收重、信贷难

21、等。所以应当废除这些壁垒,促进第三产业中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他们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作用。3.3 其他方面3.3.1 充分有效发挥政府职能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是以民间自发的形式为主,这种自发的盲目流动既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正常转移就业,又加大了交通的压力、加剧了部分城市的就业安置的困难。所以,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一、输出地政府的职能(一)要广泛搜集市场用工信息,为外出农民工搭建信息桥梁。由于农村地区劳务市场体系不健全,缺少劳务信息的获取渠道,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流动不能及时获取真实有效的市场用工信息,他们往往凭借亲戚朋友的信息而盲目出发进城,结果不能及

22、时找到很好的工作,甚至导致一些人选择了非法职业。所以,这就要求输入地政府努力掌握本地区劳动力知识需求信息、企业用工技术信息,可以把双方需求进行汇总、梳理、归类,利用多方面的信息为双选择提供更多成功的机会。(二)要做好转移过程中的一系列跟踪服务工作。对转移人员进行简单的考试和体检,并分类进行一段时间的强化培训,然后再分批转移。在转移出去之后还要在当地成立管理联络小组,负责签订合同等工作,保证他们的权益。(三)输出地政府还要转变传统观念,不仅通过向外转移剩余劳动力,而且可以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拓展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可以发展以农产品为主的大中型批发市场,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发展观光农业,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让农民在家门口致富,不失为一个一举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