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重点.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26741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5.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重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中医学重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中医学重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中医学重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中医学重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学重点总结,第一章 导论,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 2.恒动观念 3.辨证论治,(一)整体观念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人与外环境的统一性。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一体,形神一体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天人相应”,(二)恒动观念1.生理上的恒动观念2.病理上的恒动观念3.疾病防治上的恒动观念,(二)辨证论治1症、证、病的含义:(1)症:症状、体征。 如:头痛、发热、浮肿。(2)证: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了疾病的原因、疾病的性质、疾病的部位及邪正之间的关系。如:风寒表实证(3)病:疾病,病理变化的全过程。如:肺痈、痰饮、便秘、麻疹、疟疾等。,(

2、三)辨证论治含义:包括辩证和论治将四诊收集的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诊断思维过程。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思想,掌握: 1.阴阳的相互关系 2.五行的生克乘侮,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属性的概括。阴阳的基本特征,阴阳属性的特点1.阴阳的抽象性和相关性2.阴阳的普遍性3.阴阳的相对性(1)阴阳的相互转化(2)阴阳的无限可分性,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一)阴阳的相互对立1.阴阳相互矛盾2.阴阳相互制约(二)阴阳

3、相互依存1.阴阳相互依存(互根)2.阴阳相互为用(互用)(三)阴阳相互消长1.阴阳的消长:阳消阴长,阴消阳长2.阴阳俱长或阴阳俱消3.暂时的动态平衡(四)阴阳的相互转化,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的特性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五行的生克乘侮1.五行相生 正常的生理关系2.五行相克3.五行制化4.五行相乘与相侮:异常、病理关系 相乘:相克太过,次序与相克同 相侮:反向克制,次序与相克相反,第三章 藏象学说,掌握 1.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2.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3.精、气、血、津液的功能,藏象的基本概念:是指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4、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心主血脉,主神志。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降,主通调水道, 助心行血、化血。肺为娇脏 脾主运化、升清、统血。脾喜燥恶湿 肝主疏泄,主藏血。肝为刚脏喜条达 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为水火之宅,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泻而不藏,实而不满;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胆:主贮藏排泄胆汁,主决断。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 小肠:主受盛化物,分清别浊。 大肠:主变化传导。 膀胱:贮尿,排尿。 三焦:主持诸气,为水液运行道路。,精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的一种精华物质。功能:(一)繁衍生命,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 (二)濡养脏腑,促进机体生理功能 (三)化血化

5、气,气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人体内具有很强活力、不断运动的精微物质。功能:(一)推动作用 (二)温煦作用 (三) 防御作用 ( 四) 固摄作用,血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功能:(一)濡润和滋养全身 (二)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津液 津液是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胃液、肠液等 官窍正常的分泌液涎、唾、涕、泪等 正常的排泄液汗、尿乃津液所化 功能:(一) 滋润濡养 (二) 化生血液 (三) 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 (四) 排泄代谢产物,第四章 病因

6、病机,掌握: 1. 六淫邪气致病的共同特点及各自特点。 2. 痰饮、瘀血的形成及致病特点,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共同致病特点: 1.外感性 2.季节性 3.地域性 4.环境性 5.相兼性 6.转化性,1、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性主动 风为百病之长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寒为阴邪 易伤阳气 寒性凝滞 寒性收引 寒性清澈,3、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 暑多挟湿4、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湿性重浊 湿性粘滞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5、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7、燥易伤肺6、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火易扰心神 火易耗气伤津 火易生风动血 火易致肿疡,内伤致病因素七情:是指正常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内伤七情,七情,饮食,劳逸,其他致病因素(一)痰饮:机体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饮的形成 外感六淫 肺失宜降 七情内伤 伤及脏腑 脾失健运、肝失疏泄 饮食失宜 肾气化失司、膀胱气 劳逸失当 化不利、三焦水道不利 导致:津液代谢障碍-水湿停聚 痰饮,痰饮的致病特点(1)阻滞气血运行(2)影响津液代谢(3)易扰乱神明(4)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病势缠绵,(二)瘀血是指体内血液运行不畅,血液停滞脏 腑经脉之中,或离经

8、之血积于体内,未能消 散。均称“瘀血” 外邪入侵 内伤七情 脏腑功能失常,血液运行不畅或血离经脉, 跌仆损伤 瘀积体内 气虚-致瘀 气滞 血行受阻血瘀瘀血 血寒- 血行不利、凝聚成瘀 血热- 热入营血,血热搏结- 灼伤阴津血液粘滞,共同特点 性质剌痛、拒按、昼 (1)疼痛 轻夜重 位置固定不移 外伤体表局部青紫肿胀 (2)肿块 固定不移 积于体内、久聚不散、多为 癥积质硬、压痛,(3)出血: 血色紫暗夹有血块。(4)望诊紫绀:面部、口唇、爪甲青紫、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久瘀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皮下紫斑。(5)脉诊:涩脉或沉弦,或结代。,基本病机一、正邪相争二、阴阳失调三、气机失常,第五章 诊法

9、述要,掌握: 1. 望面色的临床意义及病色主证。 2. 望舌的方法,常见舌诊的临床意义。 3. 常见脉诊的临床意义。,四诊: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法。四诊合参的意义:,望神 1.得神:即神气充足的表现。 2.少神:即神气不足的表现。 3.失神:即神气衰败之象。 4.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回光反照,残灯复明),望色常色: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有胃气,有神气包括:主色:是个体一生基本不变的面色,也称正色或本色。客色:是指随生活环境以及劳作等因素而发生相应变化的面色。,病色: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色泽善色五色光明润泽,

10、虽病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气至”,预后良好 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黑如乌羽恶色枯槁、晦暗、暴露,气血匮乏,脏腑精神衰败,不能上荣于面,“气不至”,预后较差 青如草兹、赤如衃血、黄如枳实、白如枯骨、黑如炲,五色主病青色:主惊风、寒证、痛证、淤血。 赤色: 主热证。 黄色:主虚证、湿证。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黑色:主肾虚、寒证、淤血和水饮。,望舌正常舌像为淡红舌薄白苔望舌色淡红舌:健康或疾病初起,病较轻浅,尚未伤及脏腑气血;红舌:主热证淡白舌:主虚证、寒证或气血两虚证;绛舌:主热盛,主瘀;青紫舌:青舌阴寒、瘀血;紫舌-主血行壅滞、瘀血;,望舌形老嫩:辨虚实的关键

11、;老舌-主实证或热证。嫩舌-虚证或寒证。胖瘦:胖肿舌-主脾虚湿蕴;瘦瘪舌主气血虚或阴虚。芒刺:主热盛。裂纹:主阴血亏虚。齿印:主脾虚蛾、水湿内停。舌疮:主心经热毒壅盛。舌下络脉:主血瘀。,望舌态(1)萎软:病情较重;(2)强硬 :无胃气之重症;(3)震颤:热极动风或血虚风动;(4)歪斜:风中经络或风痰阻络;(5)蜷缩:危重之证;(6)吐弄:心脾有热或疫毒攻心、小儿惊风;(7)麻痹:血虚风动或肝风挟痰;(8)舌纵:气血两虚或风痰、痰火扰心;,望舌苔1.望苔质厚薄:反映病邪深浅和重轻;薄苔主病初起在表,邪浅病轻,厚苔主病邪在里,病情较重。润燥:反映津液之存亡。腐腻:反映中焦湿浊情况。2.望苔色白苔

12、:主寒证、表证 黄苔:主热证、里证 灰黑苔:主里寒、里热之重证。 3.苔形,脉诊(一)脉诊部位:寸、关、尺寸口分部侯脏腑右手:寸部侯肺,关部侯脾胃,尺部侯命门(肾);左手:寸部侯心,关部侯肝,尺部侯肾;,(二)切脉方法举:以轻指力触及皮肤为举,又叫浮取;按:重指力按在肌肉与筋骨之间的为按,又叫沉取;寻:介于轻重之间的指力,或举或按,或前后左右挪动切脉,以寻找脉象的最佳部位和状态叫寻。,(三)正常脉象(又称平脉、常脉-有胃、有神、有根)1.脉位:不沉不浮,中取即得;脉数:不快不慢,一息四至(60-90次/分钟);脉势:从容和缓,应指有力;脉形:不大不小,不滑不涩;脉律:均匀无歇止2.平脉的特点:

13、(1)脉有胃气,指脉象从容和缓,节律一致;(2)脉有神,即脉象柔和有力,形体指下分明;(3)脉有根,即指沉取尺部,脉应指有力。,常见病脉1.浮脉(表浅)-【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减 【主病】表证、虚证2.沉脉(深沉)【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主病】里证3.迟脉(慢)【脉象】脉率迟慢,一息脉来不足四至。(90次/分钟) 【主病】热证5.弦脉【脉象】端直而长,如按琴弦,脉势较强而硬。 【主病】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6.滑脉(流畅)【脉象】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主病】痰饮、食积、实热7.促脉【脉象】往来急促,数而时止,止无定数 【主病】促而有力主阳热亢盛,气血壅滞,痰食停积等

14、实证;促而无力多为脏腑虚衰,多见于虚脱之证8.结脉【脉象】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结而有力主阴寒气结、寒痰瘀血;结而无 力主气血虚衰;9.代脉【脉象】时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主病】主脏气衰微,或风证、痛证、七情惊恐 、跌打 损伤10.缓脉【脉象】一息四至,来去怠缓 【主病】湿病,脾虚11.细脉【脉象】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 【主病】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伤寒、痛甚、湿证。,第六章 辨 证,掌握: 1. 八纲辨证的概念和相互关系、临床意义。 2. 八纲辨证的症候及各自的鉴别点。 3. 脏腑辨证中临床最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症候、舌、脉及治则、代表方名(或中成药)。,表里:

15、表示病变部位关系:1.表里同病2.表里转化3.半表半里,寒热: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关系:1.寒热错杂2.寒热转化3.寒热真假真热假寒(阳盛格阴) 真寒假阴(阴盛格阳),4. 虚实:概括和辨别正气微弱和邪气盛衰两个纲领关系:1.虚实夹杂2.虚实转化3.虚实真假5. 阴阳:八纲辨证的总纲,也是概括病证类别的一对纲领。,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掌握: 1. 中医六大防治原则及概念。 2. 八大治法的含义。,防治原则 一、养生与预防(一)未病先防(二)既病防变 二、治病求本(一)正治与反治(二)标本缓急 三、调整阴阳 四、扶正与祛邪 五、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六、三因制宜八大治法,第八章 中 药,掌握

16、: 1. 中药的性能及配伍。 2. 常用中药分类的代表药、主治及功效。,中药的性能 四气:寒、热、温、凉 五味:辛、甘、酸、苦、咸 (淡、涩) 升降浮沉 归经 毒性中药的配伍-七情 单行、相须(需)、相使、 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第九章 方 剂,掌握: 1. 方剂组方原则。 2. 14 种代表方剂的组成、功效及主治。,组方原则君、臣、佐、使14 种代表方剂,1.学习中医学过程中应该具备怎样的一些思维方式?2.作为一名临床医学生掌握中医学这门课程到什么程度算是可以。(换句话说就是在今后的临床实习中如果从事的是西医,可以怎样来运用中医学更好的从事诊疗活动。)3.为什么疾病会出现假象?举一个例子说明并用反治的治疗方法治疗。,4、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指导意义?在实际中如何运用?5、五脏、六腑、奇恒之腑有什么区别和联系?6、脉象的浮、沉、迟、数、虚、实在实际中好区别吗?真的有作用吗?能不能举个例子加以解释?,病例女,61岁,发热不恶寒,咳嗽、咳痰,呈黄色粘稠痰,咳剧时胸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右关部虚辨证:咳嗽(痰热阻肺,兼脾虚)治法:清化热痰,健脾,THANKS,13759100652,,13759100652,660431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