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作者:程宝山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323 更新时间:2010-9-27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试行稿)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 (教职成20109 号)及其三部委办公厅关于申报 2010 年度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的通知 (教职成厅函201034 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浙江省、永康市的实际情况和本校的发展规划,特制定本方案。第一部分 背景分析一、永康市经济社会
2、背景分析永康市地处浙江中部,长三角的南缘,是金(华)衢(州)丽(水)五金产业带的枢纽地区与核心地区,是全国最大的五金产品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永康市是传统的“五金之乡” ,是全国著名的五金之都,幅员面积 1049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57 万人,外来人口 40 多万。全市有个体工业经营户 12317 家,其中五金工业企业7000 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 500 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 525 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 87 家,从事五金产业人数超过 30 万人。生产机械五金、装潢五金、日用五金、建筑五金、工具五金、小家电等五金产品达一万多种,其中 100 多种产品在全国市场优势十分突出,电动
3、工具总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 1/4 和 1/3,小型拖拉机、柴油机出口量连续 13年列全国第一,防盗门占全国总产量的 70%。永康已形成电动工具、衡器、有色金属、小家电及厨具、不绣钢制品、汽车摩托车配件、防盗门、滑板车等八大支柱产业。2006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657 亿元,2007 年为 786 亿元,2008 年达到 927 亿元,2009 年达到 990.2 亿元(如图所示) ,五金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90%以上。就是在近两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永康五金产业也成为浙江最稳定的经济板块。中国五金看永康。永康市有着世界三大知名五金市场之一的中国科技五金城,有4000 余家销售企业,
4、 经过十几年的培育发展,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五金专业市场。近几年来,市场成交额均在 300 亿元以上,并以每年 20%的速度攀升。依托永康强大的五金产业支撑,世界顶级五金盛会“中国五金博览会”每年都会在永康市如期举办,迄今已成功举办了 14 届。永康五金工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商贸、旅游、金融、保险、房产和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繁荣。在全国 2861 个县级行政区划中,永康市从 2001 年开始进入百强,排名为第 90 位,2005 年为 44 位。目前永康市正在着力打造“五金名城、生态城乡、商旅大市” ,把永康建设成为先进五金制造业基地。但是永康的工业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生产效率不高,
5、经济效益不理想,生产规模偏小,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是科技人才不足,特别是企业职工素质低下。根据 2006 年 2 月公布的经济普查数据,在所调查的 18.3 万企业职工中,其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情况如下表所示:文化程度情况技术水平情况学历人数比例 技术等级证书人数比例大学本科及以上 70043.8%技师、高级技师 12240.67%大专学历 1949610.6%高级工 13160.72%高中学历 5115427.9%中级工 33821.84%初中及以下 10581257.7%无技术证书 17754496.77%合计 183466100%合计 183466100%企业职工素质的低下,
6、严重地制约产品科技含量的进一步提高,制约永康经济的快速发展。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永康市每年需要新增技术工人与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方面的人才1 万多人,同时需要对 30 多万企业在职职工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需要对 10 万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永康市经济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不仅带动了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强劲需求,也为以面先进制造业培养技术人才为己任的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我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二、学校背景分析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是永康市政府举办的一所最大的中等职业学校,创办于 1983 年,前身为永康市五七大学。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已经有了很大的发
7、展,为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学校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学校占地 260 余亩,建筑面积 7 万多平方米,学历教育在校生 4000 余人,教职工近 300 人;非学历教育每年培训企业员工及农民 6000 人次以上。2、学校办学的社会声誉和认可度逐年提高。近几年来,学校取得了 140 多种荣誉,其中包括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与浙江省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等。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为领导专家所赞赏,为新闻媒体所关注,为职教同行所叹服。近几年, 人民日报 、 光明日报与
8、中国教育报等 40 多家新闻媒体 350 余次报道了学校的事迹,有 300 多批次、1000 多所职业院校的领导与教师亲临学校校参观学习与交流,总人数达到万人以上。3、有着先进的办学理念。华康清校长根据就业的导向与服务的宗旨,站在全局、企业、农民、学生、家长、老师等角度看职教,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办学理念,例如“五金之都应该是五金人才培养的基地。 ”“特色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如果模仿普高办学,职业教育必将走入死胡同。 ”“职校是鱼,企业如水。职业学校应该始终关注企业,必须自觉、主动地融入到当地经济建设的海洋中,与企业紧密接轨。 ”“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9、”“白天把农民孩子培养成为车间主任或班组长,晚上把他们父母培养成技术工人。 ”“我们不应该事先设置一种教育硬要学生来适应,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寻找一种适合他们特点的教育”等等,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4、建立了双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学校根据“学校是鱼,企业如水”的理念,搭建了信息交流、人才交流、物资交流、技术交流平台等四个平台,搞活企业调研、组织保障与制度保障三大机制,建立了校企双赢的合作办学模式。建立了职业教育集团,与 130 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出现了“厂长请校长喝茶” “企业老总开着宝马追校长”的良好局面。由此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也搞得红红火火。5、专业
10、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遵循“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的办学理念,学校开设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物流管理、计算机技术应用、会计、市场营销与文秘、商贸英语等专业,使学校的专业设置与永康当地的产业基本接轨。通过努力,其中的机电、电子电器专业已经建设成为浙江省示范专业。6、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根据“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理念,学校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开设了选修课,创造了“特色巡回课” ,编写出了 40 多种校本教材,创造出“过程学分与替代学分” ,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7、教师队伍
11、快速成长。学校提出了“上挂、横联、外引、内提”的策略,实施青蓝工程、双师型工程、名师工程与“371”工程等四项工程,采取企业挂职、车间锻炼、高校进修、校本培训、教育科研、产品研发、教学改革等多项措施,使有职教特点的高能力的师资队伍快速成长起来。现有有高级教师 49 人,中级教师 69 人;有教坛新秀 16 人,硕士研究生 26 人;有高级技师 8 人,技师 39 人,技能考评员 18 人,工程师 6 人;有双师型教师87 人。8、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建有专业基础课实验室 18 个,专业课实训车间 16 个,用房面积共 13102m2。实验仪器总值 2027 万元,达到浙江省同类学
12、校的先进水平。与当地支柱产业的骨干企业紧密合作,稳固建立相应专业的实训基地 130 个,2006 年被认定为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浙江省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学校建立了“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所” ,积极为社会开展服务,在当地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推行“7S”管理,举办技能活动周,实行导生制,开展生产性实训,有效地提高了实训基地的效益。9、社会培训成绩斐然。学校根据“白天把农民的孩子培养成车间主任和班组长,晚上把这些孩子的爸爸妈妈培训成技术工人”的办学理念,大力开展企业培训与农民培训,当好农民的“红娘” ,做好企业的“医生” , 创造了“送教上门” “换岗培训”等多种方法,被农民赞为脱贫致富的“引路者
13、” ,被企业称为发展提升的“贴心人” 。社会培训不但覆盖整个永康市,而且吸引了杭州、湖州、磐安等地的企业与农民纷纷前来培训。学校也因此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浙江省再就业培训基地、浙江省农村劳动力培训先进单位。10、学校管理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通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已经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管理干部队伍。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的轨道。职称评聘是可以让教师“计算”的,财务收支是可以让教师查究的,结构工资是可以让教师“预算”的,失职行为是可以由教代会“问责”的,中层干部是可以由教师选举的。但是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还正处在发展
14、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办学经费不足,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专业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任重道远,课程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实训基地建设还需要加强,教育教学质量还需要下大力气提高。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和政策,主动适应浙江省“大力发展浙中城市群和五金产业带”的新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以质量建设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培
15、养应用型人才为落脚点,立足永康,面向浙江,依托企业,服务社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办学机制创新,着力提高育人效益,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大幅度提高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把学校建成浙江优质的中职教育基地、企业培训基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在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服务能力等方面达到国内同类中职学校先进水平,在浙江省中职教育中发挥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推动全国中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二、总体目标紧密结合永康市与浙江中部先进制造业的优势产业,将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等 4 个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
16、在浙江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在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与下,形成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 “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大力开发“核心技能+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课程体系,建设适应“做中学”要求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打造具有职教特点的善教善做、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坚持“开放办学、服务社会”的理念,全面提高社会服务能力。通过 3 年努力,使学校成为永康乃至浙江先进制造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示范学校。三、具体目标1、建设四个特色鲜明的示范专业数控技术应用:服务于浙江省“浙中产业带”和“永(康)武(义)缙(云)五金产业集群”的
17、发展战略,不断深化与中国星月集团、中国群升集团等企业的深度合作,联手中国王力集团、中国步阳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典型零件加工过程”为载体,全面实施”做中学”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国内中职学校一流、装备齐全、面向企业开放、具有生产性功能的实训中心,打造浙江数控人才的优质培养、培训基地。汽车运用与维修:适应浙中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态势,不断深化与中国众泰汽车集团、中国青年汽车集团的合作,深化工学交替与订单培训模式,建设一流实训基地,践行并丰富“职业活动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浙中地区培养汽车制造与维修的技能人才最重要的培养基地。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深化与永康市翼昀电子有限公司、永康市精诚电子有限公司、
18、永康市创基电子有限公司及其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多方位、多层次合作,共同制定应用电子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一流的实训基地,真正成为服务于永康乃至浙江电子企业的一流品牌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乃工业之母,为破解当地模具人才紧缺的瓶颈,依托中国王力集团与本校深度合作的优势,联手永康当地的模具行业协会与模具企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浙中地区最大的模具实训中心与研发中心。2、完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一是坚持“以销定产” ,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设专业;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订单培养”与“工学交替” ,与企业对接育人才; 三是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全面优化课程结
19、构,与岗位对接设课程;四是加快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车间对接建基地;五是与师傅对接抓师资,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六是与职工对接作评价,改革学生评价机制;七是与技术对接搞科研,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八是与工种对接搞培训,加强企业职工培训与农民培训。3、完善“工学结合” “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 “订单培养”等培养模式。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
20、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4、深化教学改革按照“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开发指导思想,通过对各专业所对应的行业企业岗位能力的调研,系统分析各行业的“职业活动” ,解剖实际生产过程和实际业务(服务)工作过程,归纳出系列典型工作任务,参照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学习、引进国内外课程建设先进理念,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建设具有“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 、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和”做中学”特征的优质核心课程。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深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调整专业设置,使之与当地产业结构相接轨
21、;改革课程设置,使之与岗位需求相吻合;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育内容。根据“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理念,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大力改革校本教材。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要,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建立由行业、
22、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创新教材展示方式,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改革评价模式。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进一步完善“过程学分与替代学分” 。 考核学生的学习要突出技能,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实施“上挂、横联、
23、外引、内提”的策略,进一步实施青蓝工程、双师型工程、名师工程与“371”工程等四项工程。所谓“上挂” ,就是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挂钩,使之成为教师的进修、实践基地。所谓“横联” ,是与企业合作,在企业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并且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所谓“外引” ,就是向全国各地引进优秀的人才,集天下精英为我所用。所谓“内提” ,就是内部提高,强化校本培训,帮助在职教师提高素质。“内提”的根本目的是让教师更新观念,积累经验,提高技能,最终形成一种中职教育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实施“青蓝工程” ,以老带新,新老相长。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在几年内过好“五关” ,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教育学生能力、专业动手
24、能力、科研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实施”双师型工程” ,根据“职校教师要姓职”的理念,要求所有专业课教师都必须达到技师水平,所有文化课教师都必须了解一门专业,掌握一种技能,至少考取一本中级工以上的技能证书。并且把这种要求列入教师考核,与教师的职称评聘、先进评选、结构工资挂钩。实施“名师工程” 。学校成立名师培养领导小组,确定名师培养对象,建立名师档案,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各种活动,出点子、厚底子、压担子、架梯子、搭台子,引导、激励、帮助教师向名师的目标迈进。实施“371 工程” 。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要培养 30 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包括功勋教师、特级教师、地市级以上教坛新秀或名师等,要培养 70
25、名技师和考评员,要培养 10 名高级技师、高级考评员和工程师。6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规划、执行、质量监测和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建立规范的招生和考试制度、严格的学籍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等。同时,建立规范的电子学籍、教务和资产等信息系统,保证学生等信息的全面准确;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7、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课程建设需要,贯彻技能训练“循序渐进”的思想,按照 “生产性” 、 “仿真型”的实训基地建设原则,新建、扩建 20 个校内实训室,形成
26、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职业素质训导于一体的共享型、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在巩固与已有合作企业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新增50 个校外实习基地。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8、建立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在加强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的同时,突出“职业道德”的教育,推进社会实践体系和校园文化体系建设。以社会调研、志愿者活动、社区义工服务、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社团、学校文化节、创业竞赛、各类技能竞赛和所有课程教学为载体,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推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对接,营造与企业工作环境相同的职业氛围,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
27、环境。进一步深化“职业道德学分” ,从制度上保证学生在获得职业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9、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放大辐射效应加强服务型校园建设,提高学校在企业员工培训、农民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学校“浙江省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与“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所”的功能,年均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 5000 人次以上。加大对口支援中西部地区中职教育工作力度,通过师资培训、联合培养、推荐就业、设备援助等途径,在已经与云南新平、江西吉安等地的中职学校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增加 2 所对口支援中职学校。四、主要特色通过改革创新,加强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将形成本校如下十大特色。1
28、、在办学模式上形成校企合作办学的特色。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校企合作建设专业、确定课程,校企合作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校企合作建设师资队伍。学校的吸引力将使企业争相与学校合作。学校不是游离企业之外,而是融于当地经济的海洋中,成为当地五金产业链上一个不可或缺的节点。2、在培养模式上形成工学结合与订单培养的特色。 “工学结合” 与“订单培养”犹如两座桥梁,把学校与企业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使职业学校找到了一种难得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有难点,但不是不可以突破;订单培养已经有了好的开头,但是还需进一步深化与推广。3、在课程设置上形成选修课、特色课与巡回课的特色。要
29、让学生是中职学校里真正实现“自主选择课程” ,可以提前或延期毕业。要让教师离开课本教自己擅长的、企业需要的、学生喜欢的内容。要改变“教师束缚在某一二个班级里”的现象,让教师像专家一样在全校各班级巡回讲课。4、在教学内容上形成“核心技能+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校本教材特色。为当地经济服务的职业学校,其教材决不能全国一个样。要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系列,教学内容根据企业需求,围绕核心技能而编写;破除以学科为中心,现实课程门类与内容的整合;教学内容要围绕教学项目而展开。5、在评价机制上形成替代学分与过程学分的特色。评价机制决定着中国职业教育的未来,用普通教育的评价标准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只能是一种误导。
30、学校的评价标准与企业的反差很大,学校是不能改变企业的评价机制的,唯一的办法是改革学校的评价机制,使之与企业相接轨。职校的学生各有特长,应该用他们的特长去替代某些必修课不足的学分,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学分。6、在学校管理上形成民主治校的特色。要改革机构设置,让“雷同”变成“特色,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让“散沙”凝结“堡垒” ,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让“人治”走向“法治”要实行民主治校,让“暗箱”洒满“阳光” 。7、在德育工作上形成“从心出发”的特色。中职学校的一些学生时常犯错误,其原因并非都是思想品德问题,而是心理问题。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带着心理的创伤进入中职学校的。心病还得心
31、药医,中职学校的德育还得从“心”开始。8、在学生管理上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的特色。有人怀疑:“能不能实行自我管理?”我们学校的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加强指导,中职学生自我管理是完全可行的。中职学生中存在着巨大的管理能量,学生的潜能无限,重在开发。学生不仅仅是被教育者,被管理者,更是管理的参与者,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我们要让学生从管理的对象变成管理的主人。9、在教师与学生的成长上形成高技能特色。建设一支具有职教特点的高能力师资队伍,是中职学校发展的长远大计。职校教师应姓“职” ,不但要会讲,更要会做,不但能当讲师,更要能当师傅。10、在服务社会上形成社会培训的特色。职业教育必须高度关注企业、关注农
32、民。为社会服务是办职业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在如今的社会里,一边是企业缺少技术工人,一边是许多农民由于没有技术而过着贫困的生活。我们中职学校要在这中间充当红娘,把一批批农民经过培训后往企业里面送,让老百姓都说职业教育好。第三部分 重点任务项目一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一、建设背景1、行业背景。中国政府提出打造“世界制造中心” ,浙江省政府提出打造“全国制造业基地” ,永康要建设“中国五金产品制造中心” ,打造先进制造业的核心是应用数控技术。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要打造“永康五金产品制造中心”就是要走新型工业化
33、道路。以信息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新型工业化的特点,又是新型工业化实现的方式。信息化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内容,除了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外,另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将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产业技术整合起来,用最先进的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武装、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其核心技术就是应用数控技术。随着永康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企业层次不断提高,大量的企业装备了数控机床,数控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已经成为浙江省数控机床最密集的地区。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先进的生产设备、先进科技可以引进,资金可以引进,少数高层次技术人才也可以引进,而成千上万的技术大军是无法引进的,必须通过职业教育进行培训和训练。
34、而我校正是肩负着为“永康先进制造业”培养大批技术“蓝领”的任务,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建设“中国五金产品制造中心”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人才需求分析。由于数控设备及数控技术在装备制造企业的大量应用,形成了企业对数控技能人才数量上的旺盛需求。目前,永康企业的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现在单就劳动力数量来说并不缺,缺的是高素质的劳动力,特别缺的是懂数控技术的技术工人,这已成制约永康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据永康市人事劳动局的调查,永康市每年需要新增数控技术人员 2000 多人。其中数控机床操作岗位占 75%,数控编程岗位占 15%,数控机床维护岗位占 8%,其他岗位占 2%。根据以上分析,本专
35、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把机械、电工、电子和计算机等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职业能力,面向生产第一线,从事数控培训或操作的初、中级技能人才。3、学校背景。我校于 1999 年开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2002 年该届毕业生走向社会,马上被企业界争先录用,大多数毕业生月收入在 3000 元以上,受到了企业、家长和社会的欢迎。2003 年,我们在原有实训设备的基础上,投资 217 万元购置了 20 台数控车床和 10台数控铣床,建立了浙江大学浙中数控培训基地。2008 年投资 480 元,建起了数控生产车间,实行生产性实训。我们注重校企联合
36、,走共同发展的双赢之路。与中国星月集团联合办学,集团公司将金工车间的 20 台加工中心定期为学生开放;与中国群升集团联合办学,企业将 30 台数控车床随时为学生提供实习,确保了数控专业的实习条件。我们还在浙江铁牛公司、中国步阳集团、浙江仁达电器有限公司、永康电动工具厂等大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并通过永康市教育局挂牌定点。二、建设目标服务于浙江省“浙中产业带”和“永(康)武(义)缙(云)五金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不断深化与中国星月集团、中国群升集团等企业的深度合作,联手浙江兄弟控股集团公司、中国步阳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以教学体系的现代化为核心,以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为突破口,以实现
37、人的现代化为根本目标,立足浙江省工业现代化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装备条件现代化、专业教学体系现代化和专业管理现代化等方面,加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把数控专业建设成装备齐全、面向企业开放、具有生产性功能的实训中心,打造浙江数控人才的优质培养、培训基地。三、建设内容面向永康市、浙中地区先进制造企业,根据数控岗位群的职业综合能力要求及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确定数控技术专业的建设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及课程体系的重构。围绕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开发建设学习领域课程,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一)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38、基于典型职业工作任务的分析,以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为主线,选择典型零件的加工过程作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将职业素质教育渗透到职业技能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1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配合“做中学” ”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通过对企业进行调研和实践专家访谈,得到数控技术工作岗位群所涵盖的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出数控专业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设计出相应的学习领域课程,构建数控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框架。数控机床操作岗位是学生就业的首岗,复杂工艺编制及数控编程岗位是主要适应的岗位,数控机床维护与调试、在线加工
39、技术等岗位是预期的高级岗位。按职业发展规律要求,将学习领域课程按由浅到深进行排序,学习难度逐步增加。每个学习领域课程赋予适当的载体,按照由简单到复杂递进或平行、包容的排序设计学习情境,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每个学习情境中。2 “做中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做中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包括校内与校外两部分,通过试点,不断完善,逐步推开。2011 年底,完成一个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实施试点;2012 年底,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再完成 23 个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具体做法: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一个学习情境,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以辅导为主并做必要讲解;学生 35 人为一个小组,分工协作完
40、成一个工作任务,以工作结果为主要评价依据,小组互评及教师评价确定成绩。(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按照 “生产性” 、 “仿真型”的实训基地建设原则,围绕着满足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的需要,注重数控技术的新发展和综合应用,提升实训设备的技术含量,提高服务社会的技术能力。在现有的现代装备制造技术实训中心基础上,建设数控车、数控铣实训车间,保证生产性实训要求;建设数控仿真实训室,满足高级编程能力的要求;建设数控设备维护实训室,提高数控机床的维护能力;建设数控技术服务中心,提升服务社会的技术能力,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及在线加工能力培养的需要。重点进行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行机制方面的改革
41、与内涵建设。建立与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管理体系、各项管理制度;建立长期可持续发展、校企互惠双赢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以满足“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需要。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类似企业车间的真实情境,具有开放性与共享性;校外实习基地设在企业中,顶岗实习要符合生产管理的要求,要通过制度建设保证实训实习规范有效运行。建立与完善实训实习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校内的安全文明生产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制定设备安全操作规范、设备使用及维护保养规范;制定安全生产考核细则、劳动纪律与劳动态度考核细则、实训实习成绩考核细则;制定教师下厂顶岗实践管理办法、外聘教师指导实训管理办法等。注重校外实习基地管
42、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的建立。深化与校外企业的合作、设备操作规范及维护保养要求、劳动纪律与劳动态度要求等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校外企业合作制定实习基地运行管理机制,确定实习内容,制定素质培养课程教学计划,共同探讨实训基地的师资建设方案。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的制度文件、流程文件、作业文件、结果文件。(三)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学校“校企共建专业教学团队工程” ,按照“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及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的要求,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 “双师”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1、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与引进。按照优秀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培养 1 名专业带头人,从企业引进 1 名专业带头人。通过安排专业带头人
43、进修学习、出国培训、学术研讨与交流活动等举措,提升其引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综合素质。使专业带头人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理念领先,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及组织管理能力,成为数控专业领域内的名师。2、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引进。在现有专业教师中培养 6 名“双师”素质骨干教师。选派培养对象定期到企业顶岗实践;择期选派培养对象到国内职业培训机构或重点院校学习进修;选派 1 至 2 名重点培养对象到国外学习培训。使他们具有企业或行业工作经历,具备数控职业岗位技能,能承担相应学习领域核心课程的教学,具有数控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能力,成为数控专业的教科研骨干。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
44、永康当地知名企业校外实习基地及合作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建成兼职教师人才库。兼专职教师人数比大于 11。聘请的兼职教师中,一部分作为校内兼职实训指导教师,一部分作为学生在校外企业顶岗实习阶段的指导教师。根据工作过程情境教学及生产性实训要求,结合数控技术专业的情况,具体制定聘请兼职教师的任职标准,建立健全兼职教师聘请、管理等规章制度。(四)社会服务及辐射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面向社会进行中短期数控技术培训、职业资格鉴定。每年社会培训(包括企业培训与农民培训)在 2000 人次以上。四、资金预算数控技术专业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单位:万元)建设内容合计建设内容合计课程建设 1.人才培养方
45、案 10 实训基地建设 1.扩建数控车实训车间 1402.核心课程建设 402.扩建数控铣实训车间 120小计 503.新建数控仿真实训室 25师资建设 1.专业带头人 154.扩建数控设备维护实训室 302.骨干教师 255、新建数控技术服务中心 1203.兼职教师聘用 25 小计 435小计 65 合计 550项目二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一、建设背景1、区域产业发展背景。永康汽车行业借助五金制造业的优势,获得了巨大的商机,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进入 21 世纪以来,正宇公司捷足先登生产农用运输车,并与“一汽”集团合作生产轻型解放牌小货车;昌隆集团也不甘示落,上马生产农用运输车,占足了市场份额
46、。 “众泰汽车”后来居上,推出了城市越野车,并取得了国家发改委的汽车生产目录,2005 年底第一批“众泰 2008”新款下线,目前众泰汽车集团在湖南的湘潭和杭州下沙建立生产基地,五年后年产量要达到 30 万台。企业的急剧扩张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据统计,永康至少有 20 多家企业加盟汽配行业,并投入生产,如中国步阳集团、郑泰集团、浙江尤奈特电机有限公司等,加盟企业越来越多。目前,永康市有汽车制造企业 3 家,汽车配件制造企业 38 家,汽车装饰企业 7 家,汽车修理企业 29 家。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已成为整个汽修行业普遍遭遇的一个瓶颈。2、学校背景。我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设于 1994 年,经
47、过十多年的发展与建设,不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得到了加强,本专业已经成为浙江省示范专业。目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已有专职教师 20 多人,外聘教师 10 人。他们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外聘的兼职教师,他们都是汽车制造企业的工程师和汽车修理协会的专家。本校与众泰汽车集团进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开办“众泰技工班” ,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和对所需人才的规格要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虽然本专业已具有较好工作基础,但在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校内外生产性实训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增强社会服务和辐射功能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二、建设目标适应永康市及浙中汽车制造业与汽配、汽修产业的发展态势,不断深化与中国众泰汽车集团、中国青年汽车集团的合作,深化工学交替与订单培训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