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肥师范附小全国“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合肥师范附小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2合肥师范附小总课题组 一、课题概念界定: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信息技术环境”主要是指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影响教学活动的各类资源和递授系统。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策略的研究:指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
2、容和目标,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能有效组织并开展的教学活动的流程进行记录、分析和提炼,从中归纳出具有良好教学效果和一般规律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的教学结构和操作要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目的是运用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构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学策略,实现学与教的最优化。二、研究现状综述: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开始,将计算机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在我国,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自此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CAI);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阶段。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
3、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教育机构,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就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3整合的实验,从目标到任务、从内容到步骤等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课程整合与校校通、信息技术必修课、网络教育等热点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如何在已经建立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科学、合理、高效、充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之中,创设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科教学过程的变革,提高每个学科的教学质量,以实现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信息素养的综合教育目标,仍是我国基础教育研究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教育观念、
4、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继承传统教学长处的基础上,不断改变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探索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勇于探究,大胆创新,发展个性,开发潜能。但是,就当前信息技术的实际使用和效果上,却往往不尽人意,信息技术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真正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为此,我们瞄准“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方向,目的是使用信息技术,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真正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给学生、教师
5、、学校 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发展契机。选择本课题,将对我校各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长足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三、研究目标:1、加速多元化课程的实践性研究与探索,深入开展课程教学与信息4技术深度融合的研究。2、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3、通过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围绕本课题研究开展教育改革与实验,努力培养一支意识超前、能熟练地操作现代教学媒体、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利用水平。四、研究内容:1、基于网络、白板教育信息环境下开展课例研究。2、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情境式教学策略、交际型任务式教学策略、基于网络资源的主题式
6、教学策略、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策略和网络协作等多种教学策略的探索与研究。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探究和建立。4、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教学网站及网上虚拟主题式学习社区的建设与应用。5、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五、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方法:(一)研究思路:以数字校园的构建为基础,全面建设网络化的学习环境,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建立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课堂模式,应用信息技术创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针对不同的探究性学习类型,深入开展多轮行动研究。5(二)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7、同时辅之以经验总结法、调查法等方法。不进行对比实验,只研究不同媒体的功能特性并恰当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单学科与跨学科实验相结合。本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下设的各个子课题实验研究来体现和完成,子课题实验有的由单学科进行,有的跨学科进行。六、研究的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1.设计申报:时间划分:2011 年 9 月至 2011 年 10 月主要任务: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对课题的目标进行初步研究。阶段成果:完成申报评审书的填写。完成此课题的内涵与目标的研究,撰写相关论文。2.实施阶段:时间划分:2011 年 10 月至 2012 年 12 月主要任务: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并具
8、体实施研究,发表研究论文、撰写研究报告。阶段成果:撰写与上述研究相关的论文和实验报告。3.中期论证:时间划分:2013 年 1 月至 2013 年 8 月主要任务: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评估。阶段成果:中期研究报告、课题研究论文、教学案例及资源集锦。64.结题鉴定:时间划分:2013 年 9 月至 2014 年 6 月主要任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论文结集、教学案例及资源集锦。接受课题鉴定组终期评估鉴定。阶段成果: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论文结集、教学案例及资源集锦。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1、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组:组 长:
9、张红 合肥师范附小校长 中学高级副组长:冯璐 合肥师范附小副校长 中学高级孙朝莲 合肥师范附小副校长 小学高级成 员: 潘 锋 朱庆雯 林莉 许治初 蔡敏 杨家兴 姜军 练舒 殷海燕 卫道银 李智慧 吴烨 黄娓娓 陈存义 2、子课题组主要成员:信息技术环境下提升小学生语文思维和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子课题组:负责人:冯 璐(副校长) 林莉(教导主任)许治初(教研室副主任)组 长:李智慧副组长:穆 阳成 员:郑兆甫 汤静雅 汪文秀 杨家兴 杨岚 洪 洁 吴烨 卞崇振 傅 洁 高 洁 宣 妮 徐凤琴 陈存义 卫道银7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小学生数学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子课题组:负责人:朱庆雯(教导主任) 蔡
10、敏(教导副主任) 殷海燕(教研室副主任)组 长:黄娓娓副组长:尹广霞成 员:刘 燕 李 洁 黄晓蕾 丁 丹 王丽华 陈金桔洪一琼 王 贵 王 兰 王勇军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课程资源整合策略的探究与应用子课题组:负责人:练 舒(教导副主任) 杨家兴(教导副主任)姜 军(教导副主任)组 长:王 艳 副组长:郭娟娟成 员:王金金 尚 敏 张明霞 刘福娟 陈丽 高玲八、研究人员具体分工:张红组长,主持课题组全面工作,对课题研究总体控制,负责课题的立项申请、 阶段性报告、结题报告等文字材料的审核工作。冯璐副组长,主持课题组日常工作,负责课题的立项申请、阶段性报告、结题报 告等文字材料的组织,负责课题的
11、聘请专家指导工作。朱庆雯、许治初负责课题组各类会议、研讨、观摩课的开展,负责课题组各阶段性工作的安排。负责课题开题、中期及结题报告的文字撰写工作。负责中国教育技术网课题管理上传工作。负责对子课题组8的工作进度的监督和管理。林莉、殷海燕、卫道银负责收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经典课例资料及师生信息技术作品及获奖情况统计。蔡敏、杨家兴负责对老师、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陈存义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校园网站相关内容的管理,校园网站的维护。孙朝莲、李智慧、王勇军负责收集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案例、主题讲 座、教学 课 件、教学反思、教学 论 文的收集和整理汇编工作。潘锋、练舒负责课题研究初期、中期和结题过程中教
12、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工作,安排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的讲座活动。吴烨、姜军负责撰写有关课题研究的会议纪要、新闻宣传及课题成果的收集整理和发布。九、预期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限 报 10 项)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 责 人12011 年 9 月-2011 年 10 月设计申报 开题报告张红冯璐22011 年 10 月-2012 年 12月研究课实录 光盘卫道银殷海燕932011 年 10 月-2012 年 12月教学设计、案例汇编 文稿及课例朱庆雯练舒、黄娓娓42011 年 10 月-2012 年 12月课件汇编 网站 光盘、网站孙朝莲杨家兴5
13、2013 年 1 月-2013 年 8 月试验中期论证 阶段性报告林莉许治初62013 年 9 月-2014 年 6 月典型课例,网站更新,生成资源库 电脑软件蔡敏陈存义72013 年 9 月-2014 年 6 月课题论文的整理和汇编 论文集李智慧吴烨、姜军82013 年 9 月-2014 年 6 月结题 结题报告张红冯璐最 终 研 究 成 果 序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 责 人12013 年 9 月-2014 年 6 月论文集和课件论文光盘蔡敏杨家兴22013 年 9 月-2014 年 6 月教学设计和优秀课例实录文稿光盘朱庆雯殷海燕32013 年 9 月-2014 年 6 月课题结题报告 报告 冯璐林莉42013 年 10 月-2014 年 6 月课题工作报告 报告孙朝莲许治初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逐步形成系列的、有效的课题研究及管理10制度,坚持以制度为准则,同时, 严格按省国家级课题的管理要求,重视研究资料的积累与整理,实施课题组长负责制,分工负责,落实能级管理;定期组织开展研讨、咨询、交流活动,定期进行总结评比表彰,有效确保课题研究过程的扎实深入。通过研究,努力实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最终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