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病学第二篇:羊传染病.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272162 上传时间:2019-05-03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羊病学第二篇:羊传染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羊病学第二篇:羊传染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羊病学第二篇:羊传染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羊病学第二篇:羊传染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羊病学第二篇:羊传染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影响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因素传染病的流行免疫的基本知识传染病的防制. 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一、传染与传染病的概念所谓传染,就是病原微生物经一定的途径侵入动物机体后,以它固有的毒力侵害动物机体;与此同时,动物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特殊刺激之后,立即动员它的全部防御力量,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在这种互相斗争的过程中,如果动物体的抵抗力弱,而病原微生物侵入的数量大,毒力又强,则病原微生物就能在动物机体的某些部位得以生长繁殖,毒害动物机体,使其产生程度不同的病理变化。如果传染过程继续发展下去,使动物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遭到破坏,表现出明显可见的临床症状时,就成了传染病。二、病原微生物传染病是由病

2、原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衣原体、放线菌、真菌等)引起的。微生物是微小的生物,大者有 0.510 多个nm(如螺旋体,细菌),小者为 20332 个 nm(如病毒)。1m 等于千分之一mm;1nm 等于千分之一 m。也就是说,几百个甚至几千个以上的细菌排列起来,才有 1mm 那么长;一万个或十万个左右的病毒排列起来,才有 1mm 那么长,足见其个体是非常小的。微生物个体结构简单,为一种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但是,它们同样具有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凡是有动、植物生长的地方及其附近的空间,它们是无孔不入,到处都是。微生物的种类极其繁多。不

3、过其中大部分是腐生性的,即所谓腐生性微生物,对动、植物没有致病性。还有一部分是寄生性的,即所谓寄生性微生物,对动、植物有致病性,也称之为病原微生物。羊的传染病就是其中某些病原微生物所引起来的。现就几类有关微生物的主要特性简述如下,关于它们的超微结构及其它生物学特性,请参考有关书籍。1细菌 是羊传染病中最常碰到的一类病原。如炭疽、破伤风、羊肠毒血症、羊链球菌病及羔羊痢疾等,都是细菌引起的。细菌的个体是单细胞,以简单的分裂法进行繁殖。形态多样,有球菌、杆菌和弯杆菌。球菌中又有双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杆菌中又分单杆菌、链杆菌、球杆菌和棒状杆菌等(图 21)。细菌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可见

4、的菌落。细菌的个体只有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放大到 1 000 倍左右才可以看见。细菌细胞的构造简单,分细胞壁、细胞浆和细胞核。细菌的细胞核是以弥散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浆中。有些细菌还可以形成鞭毛、荚膜、芽胞。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荚膜是细菌的一种毒力因素。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延续其生命活动的一种特殊结构,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又可成为能生长繁殖的细菌。芽胞对外界不良环境具有强大的抵抗力,它们在土壤中可以存活多年。图 21 常见病原微生物的不同形态1 葡萄球菌 2链球菌 3双球菌 4肺炎双球菌(带荚膜) 5大肠杆菌6结核杆菌 7炭疽杆菌 (繁殖体 带荚膜 带芽胞)8梭状芽胞杆菌 9破伤风杆

5、菌 10弯杆菌 11钩端螺旋体 12放线菌2病毒菌 是比细菌更小的一类微生物。它们可以通过细菌不能通过的滤器,所以,又称为滤过性病毒。病毒在普通显微镜下看不见,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到几千倍或几万倍以后才可以看见。病毒的个体为球形、卵圆形、蝌蚪形、砖形及哑铃状等。它们的结构简单,没有完备的细胞构造,不具备完整的酶系统,具有严格的寄生性和组织亲合性,不能在一般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因此,培养病毒一般是应用离体的活的组织细胞(即组织培养)、活的鸡胚,或者直接接种于易感动物。病毒的繁殖能力很强,传播迅速,对养羊业危害严重。羊口蹄疫、羊瘟、羊痘、羊口疮、羊传染性贫血及羊病毒性流产等均属病毒所引起。3

6、支原体 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微生物,其大小为 125250nm。结构简单,形态不定,在其发育过程中常常可以由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它们可以通过细菌滤器,可以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传染性无乳症的病原都属于这一类。4立克次氏体 也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微生物,呈多形性,有圆形、棒状、双球状、小球状及短杆状等。立克次氏体一般较细菌小,约0.30.6m。它们是一类专性寄生性微生物,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繁殖。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病原就属于立克次氏体。5.螺旋体 是细菌和原生动物之间的一类微生物。体形细长、柔韧、呈螺旋状弯曲。有寄生与腐生之分。病原螺

7、旋体的大小一般为 614m 。羊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黄疸)就是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6衣原体 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衣原体只能在易感动物体细胞或在细胞培养上生长繁殖,在鸡胚卵黄囊,绒毛尿囊膜和尿囊腔以及鸡胚组织的细胞培养中生长良好,这些特性很象病毒。但对一些化学药物和抗生素敏感又很象细菌。致病的衣原体可引起流产或肺炎等病。7放线菌 是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一类微生物。有细而分枝的菌丝(直径约1m)组成,菌丝不分隔而有分枝,没有明显的细胞核。由空中菌丝形成孢子或菌丝断裂成分裂子而繁殖,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初似细菌,以后真菌,菌丝深深陷入培养基中,在感染的机体内多形成颗粒状固块,叫菌块

8、功“硫磺小粒”。菌块的中央为盘曲的革兰氏阳性染色菌丝,边缘为杆状放射式排列的革兰氏阴性菌丝,所以整个菌丝呈菊花状。放线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大多数为非致病性腐物寄生菌。其中很大一部分为抗生素的主要产生菌,致病菌如牛放线菌,可引起牛、羊放线菌病。8真菌 真菌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现已发现的有 10 万余种,其中有百余种可引起人类和畜禽的真菌病或真菌中毒病,称为病原真菌(pathogenic fungi)。根据致病作用的不同,将病原真菌分为两类:一类为真菌病的病原,如引起钱癣的皮霉菌;另一类是真菌毒素中毒病的病原,如引起黑斑病甘薯中毒的如甘薯长喙壳菌。还有少数真菌,兼具感

9、染性和产毒性,如绵羊感染的烟曲毒可引起肺炎,但污染饲料则产生毒素而引起中毒病。传染病的流行一种传染病的完整流行过程,是由传染来源、传播因素(传递因素)和易感家畜三个环节构成的。一、 传染来源经验证明,患传染病的病畜是最主要的传染来源,其次是没有临床症状或恢复期的带菌(毒)者,再次为死于传染病的家畜尸体。因为病原微生物在这些畜体内存在和繁殖,而且能够以此为来源,传染其他易感的健羊,使其发生相同的传染病。如果没有这个环节,传染病就失去了流行的起码条件。患传染病的病羊及其带菌(毒)者,能够从粪、尿、唾液、鼻涕、眼泪、眼眵、奶、血、脓、生殖道分泌物和皮痂、皮屑等排出病菌(图 2-2)。如果是多种家畜共

10、患的传染病,当然其他病畜和带菌(毒)者也可以成为羊只发生传染病的传染来源。图 22 病原由病羊机体和带菌(毒)者排出的途径二、传播因素传播因素是指将病原由病羊传给健羊所需要的条件,可以概括为传染方式和传染门户两个方面:(一)传染方式 将病原由病羊传染给健羊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触传染,大多数是通过咬伤或交配而传染的。如狂犬病,必须有疯狗咬伤才能发生,绵羊传染性阴道炎就是通过自由交配而传染的。另一种是间接传染,通过媒介物而传染的。如通过饲料、饮水、土壤、空气、畜产品(未经严格检查的肉、乳、皮、毛、肠衣等)、吸血昆虫、老鼠及护理用具等引起传染。大多数传染病都是通过间接传染方式,直接传染方式比较

11、少见。(二)传染门户 就是病原侵入健羊体内的地点,也叫传染途径(图 23),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途径:1皮肤 皮肤上轻微的损伤,甚至昆虫的咬伤,都能成为发生传染的条件。如气肿疽、假结核等。2黏膜 未损伤的黏膜就可以成为某些疾病的传染途径。若黏膜损伤,就成为更加有利的传入门户。3.消化道 大多数传染病,都可随着采食或饮水把病原带入消化道。例如结核,副结核及布氏杆菌病等。4呼吸道 如羊痘、结核及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都可通过呼吸道发生传染。5泌尿生殖道 如绵羊传染性阴道炎就可通过生殖道传染。图 23 传染方式和传染门户三、易感羊只有了前两个环节,如果还没有易感的羊,传染病仍然不可能发生流行。只有在

12、有了传染来源和传播因素(传递因素),同时又有易感羊只存在,才算具备了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了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一条锁链。如果切断其中某一个环节,锁链即发生断裂,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即被制止。在兽医临床实践中,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对传染病进行防制和扑灭的。例如施行隔离和封镇,就是为了切断传染来源;进行消毒、毁尸、灭鼠、灭蚊等,就是为了切断传播因素的传递作用,使传染病失去传播的媒介物和传染途径;施行预防注射,就是为了使易感羊只获得免疫力,变成无感受性,使病的传染没有对象。从理论上讲,切断上述锁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就可以中断和制止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可是,在兽医实践中

13、,为了迅速制止传染病的流行和尽快干净地扑灭传染病,通常都是采取综合措施,对所有三个环节同时发动积极的全面的攻势。免疫的基本知识机体的免疫反应作为一种适应性的反应,已有四亿多年的进化历史。人类在实践中逐步加深了对免疫反应的认识。许多年来,人们已认识到,在天花和鼠疫等疫病流行时,得过该病而恢复了健康的人,免除了再次感染的危险,而且常常由这种有了免疫力的人去护理患者。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接种人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到 1789 年,英国的爱德华?詹纳才提出了用牛痘接种的方法来预防天花。以后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微生物的识别,以及巴斯德免疫学说的出现,才给了解“免疫性”建立了可靠的基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14、免疫学几乎是专门研究有关传染病的问题,但是随着人们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的积累,随着免疫化学和免疫生物学的进展,对于免疫学的认识也更加前进了。目前免疫学研究的范围很广,并且与许多有关的学科交织在一起,发展了许多分枝学科,例如免疫遗传学、免疫生物学、免疫化学、免疫生理学、免疫病理学、免疫药理学、临床免疫学、血液免疫学、肿瘤免疫学,等等。无论从种系发生上,还是从个体发生上,都应当把免疫反应看成是整个机体对异体物质和“自身”物质的刺激产生的种种反应。免疫反应有先天性的和获得性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之分。由于免疫反应是机体与内外环境相互斗争的产物,其结果与其他事物一样,无不具有两重性:即免疫反应可能是有

15、利的,如可以保护机体不受再次感染;但也可能是有害的,如产生超敏感反应或者自身免疫性。因此,我们必须从整体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来看待免疫反应,了解免疫基本知识,用其利而去其弊,把它应用于羊病防治方面。一、先天性免疫一个健康动物机体通过遗传,生来就存在着一些有效的防御机制,以保护自身不受外界环境中有害微生物的侵袭。这就是先天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不依赖于以前是否接触过任何特殊的微生物,它在有效地对抗多种传染因子的意义上来说,是属于非特异性的。先天性免疫机理有如下几个方面:(一)皮肤和黏膜的机械屏障及其表面的分泌物 动物身体完整的皮肤和黏膜能有效地阻挡非病原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皮肤表面的角质层,加强

16、了它的屏障作用。呼吸道黏膜湿润的表面起着一种诱捕机制作用,能黏附随空气带入的微粒和微生物,并配合纤毛的作用,以清除这些外来的物质。酸性的胃液可以消灭随食物进入的微生物。此外,鼻腔分泌物和唾液中的黏多糖能灭活某些病毒,眼泪中的溶菌酶可以破坏革兰氏阳性细菌,皮肤的皮脂分泌物和汗液含有杀灭细菌和杀死真菌的脂肪酸。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有效的防御机制,以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入。(二)组织和体液的杀菌物质1溶菌酶 是一种低分子量的碱性蛋白质,以相当高的浓度存在于多形核白细胞中,也存在于除脑脊髓液之外的大部分组织液以及汗、尿中。溶菌酶作为黏液分解酶的功用能从许多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上的糖多肽中分解出糖,因而引起细菌

17、的溶解。溶菌酶也可以作用到细胞内而破坏多种革兰氏阴性细菌。2碱性多肽 这是一类碱性蛋白质,来源于感染和炎症过程中被破坏的组织和血细胞。这类蛋白质包括精氨质和精液素,以及含有精氨酸和酪氨酸的碱性蛋白(即鱼精蛋白和组蛋白)。这些碱性蛋白的杀菌能力,大概是依赖于它们同最接近的酸性物质的一种非特异性作用。(三)补体系统 在人和动物血液中存在看一种能溶解红细胞和破坏革兰氏阴性菌以及对热不稳定的血清成分,即补体系统。补体是一组极其复杂的血清蛋白,以低浓度存在于正常血清中,通常加热至 56,半小时后,补体系统的活性即被破坏。到目前为止,已知补体共有 9 种成分(ClC9)。补体可以使各种类型的细胞、细菌(如

18、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与抗体的结合物受到破坏,产生溶血和溶菌现象。这一现象已广泛地用于家畜某些传染病的诊断补体结合反应。补体的另一种重要作用是吸引多形核吞噬细胞到达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区域,即在炎症过程中吞噬细胞的趋化作用。在过敏状态时,补体的激活是担负形成过敏毒素的物质。(四)吞噬作用与炎症反应 进入组织液和血流中的微生物或惰性颗粒(如胶体碳),很快地被存在于循环中和固定在组织中的各种吞噬细胞所吞噬。吞噬细胞分为两种:一种是血液中的多形核白细胞(又叫小噬细胞);另一种是单核吞噬细胞(亦称巨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遍布于全身血液循环中和固定在组织内,如血液中的单核细胞,结缔组织中的组织细胞,在脾脏、淋

19、巴结和胸腺中的窦衬里的巨噬细胞;以及肝脏的库弗氏细胞等。这些吞噬细胞是活动的,并含有消化酶,以降解(即消灭)被吞噬的物质。巨噬细胞是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之间的重要环节,它一方面可以把抗原及其产物传递给淋巴细胞,另一方面又有保留抗原的作用,以保证淋巴细胞不被过剩的抗原所抑制。吞噬细胞由于吞噬功能的连续性和吞噬活性而在抵抗传染因子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吞噬细胞在先天性免疫方面的作用,就是吞噬颗粒并把它消化。如果被吞噬的物质不能被消化,就贮存在细胞内,使它不再成为一个局部刺激物,例如来自大气中的碳颗粒。但也有例外情况,例如布氏杆菌和链球菌都可以抵抗吞噬细胞的消化作用。炎症过程和吞噬作用样,也是动物体

20、内重要的防御力量。当微生物侵入皮下和黏膜下层以后,在侵入的部位时常产生炎症过程。由于组织损伤的刺激可以引起一种包括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减慢以及水肿液渗出的炎症反应。炎症对于机体基本上是一种有益反应,它能抵抗引起炎症的微生物。在炎症反应中,由于血管壁的扩张,吞噬细胞(初期主要是多形核白细胞)渗出毛细血管,向着刺激产生的地方移动。继而可见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进入炎症区。细菌一旦被吞噬细胞所摄入,敏感的细菌在 12h 内即被分解消化。二、获得性免疫微生物在战胜天然的非特异性防御机理以后,继而遇到的是宿主的第二道防线特异性的获得性免疫。动物机体要产生获得性免疫,入侵的微生物必须接触到免疫系统的细胞(巨噬

21、细胞和淋巴细胞),才能导致针对该微生物的一种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发生。现代免疫学的研究已经证实,这种免疫反应采取两种形式,即体液免疫和细胞介导免疫。这两种反应形式通常是同时发生的。(一)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的特点通常是在血液中出现抗体或免疫球蛋白。这些球蛋白能够特异性的与刺激它们的抗原相结合,并可导致某些明显的后果。例如,抗原大分子或颗粒可被凝集;其毒素受到中和;抗原和抗体的结合物更易被吞噬细胞摄取并消化;存在于细胞膜上的抗原,如红细胞或细菌细胞膜上的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产生溶血或溶菌现象。免疫球蛋白分为 G、A、M、D、E 五种,被命名为 IgG、IgA、IgM、IgD、IgE。羊体内免疫球

22、蛋白有 IgG、IgA、1gM、IgE 四种。免疫球蛋白的分子是以 12 个结构单位为基础的,每一个单位由 110 个氨基酸(分子量为 12 000)的多肽链所组成。每一条轻链的分子量是 25 000,由两个基本单位所组成。一条重链有四个基本单位。在这样一种总的基本骨架内,各类Ig 结构有所不同。绝大部分的免疫球蛋白都具有抗体的功能,在血液中以 IgG 的含量最高,占免疫球蛋白的 85,其次为 IgA、1gM,而 IgE 及 1gD 的含量则很少。在抗感染的机能上,也以 IgG 起的作用最大。产生免疫球蛋白的场所主要是淋巴结、脾脏、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二)细胞介导免疫 这种免疫保护作用与体液

23、抗体的作用不同,它是由于预先接触过抗原而被诱导了的淋巴细胞,以后直接同诱导的抗原起反应,并发生细胞毒作用。这种致敏的淋巴细胞与诱导的抗原发生细胞毒作用的免疫形式,就叫做细胞介导免疫。结核菌素型迟缓型变态反应,亦属于细胞性免疫。如结核杆菌或卡介苗动物机体 机体内淋巴细胞致敏,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当这种致敏的淋巴细胞再次与结核杆菌或其菌体成分相遇时,致敏的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系列的淋巴因子,此时即抗原与其免疫活性细胞起特异结合的阶段。以后则由于某些淋巴因子而引起皮肤局部出现红肿、硬结,以致出现全身发热、局部组织坏死、破溃等。这种反应称为结核菌素型变态反应,也称为传染变态反应。细胞介导免疫在抗病

24、毒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被病毒致敏的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干扰素、趋向因子、巨噬细胞移行抑制因子及细胞毒素等。细胞毒素可以直接破坏病毒感染的细胞;干扰素则可以防止病毒在正常细胞内生长繁殖;趋向因子和巨噬细胞移行抑制因子都能增强巨噬细胞的作用,集聚于病毒感染部位,以加强吞噬和杀灭病毒的能力。细胞介导免疫是在胸腺激素的影响下,分化出 T 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是介导免疫反应中的应答者。切除胸腺或胸腺先天性缺损的动物,则缺乏细胞介导免疫反应,对传染因子的抵抗力降低。实际上,在机体抗病毒方面除了细胞介导免疫(T 淋巴细胞)作用外,还有体液免疫(B 淋巴细胞)的作用,以及巨噬细胞的作用。动物机体对传染因子(各类病

25、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一方面依赖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结构和机能,另一方面有赖于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体液因素(包括分泌性抗体)和细胞性免疫都在抗感染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对不同的传染因子,其作用有所不同。临床感染 感染 抗体间或细胞介导的,亚临床感染 自动获得性免疫 接种菌苗、疫苗。穿过胎盘或通过初乳(抗体介导的)。被动 给予免疫血清或细胞。三、抗原的性质抗原是能够刺激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多种化学物质。免疫反应的一个重要特性是针对其诱导物质(抗原分子)化学结构(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当抗原刺激动物机体时,动物机体可以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其中包括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发生

26、反应。通常把前者称为抗原的免疫原特性,把后者称为抗原的反应原特性。抗原可以分为完全抗原和不完全抗原。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和反应原的特性,即在机体内能产生抗体及致敏淋巴细胞,并能在机体内和在试管内与这些物质结合发生反应(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如细菌、血清蛋白等。不完全抗原(半抗原、附着素)只有反应原特性,而缺乏免疫原特性,或免疫原特性不完善。一种化学物质是否能构成为良好的抗原,决定于如下几个条件:1.分子量大,好的抗原物质其分子量一般在 10 000 以上,分子量在 5 000以下的物质难以作为好的抗原。因分子量大的物质其表面的反应基较多,如细菌、病毒、毒素、血清、酶类等大分子物质。

27、但有些分子量小的物质,也具有抗原性。例如胰岛素(分子量 5 734)和鲱精蛋白(分子量 5 000)。2.好的抗原在化学性质上必须具备有苯环或环状结构。例如以直链氨基酸为主要成分的明胶,其分子量为 100 000,但无抗原性,因为缺少苯环氨基酸(如酪氨酸、苯丙氨酸)。同时要使抗原物质分子内部的结构复杂(即反应基多),才能构成好的抗原。例如,磺化聚苯乙烯,虽然有苯环,但它是一个分子的聚合物,缺乏分子内部的复杂性,因而也无抗原性。在种系关系上,显然是种系关系距离愈远,其抗原性愈强。例如,蛋清蛋白对兔子是一种优良抗原,但不能对禽类引起抗原反应。但体内已经改变了的组织细胞对机体也有抗原性,如自身免疫。

28、另外,在物理性状上也对抗原性有很大影响,可溶性抗原对机体不产生明显的免疫反应。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它的决定簇。抗原分子中的酸基和碱基在控制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半抗原的空间排列也影响抗原的特异性;抗原分子末端的化学基常常是重要的特异性决定簇。在兽医学领域中通常应用于诊断方面的免疫反应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传染变态反应、血凝抑制试验及免疫荧光反应等。四、免疫在羊病防治中的应用(一)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用已知的特异性抗体血清和未知的抗原(如细菌)进行血清学反应,以鉴定细菌和诊断疾病。或者用已知的抗原成分去测定未知

29、的抗体。如羊的布鲁氏菌病凝集反应和补体结合反应诊断及结核病的传染变态反应诊断。或用已知的抗毒素血清和外毒素进行中和反应,以鉴定细菌,如魏氏梭菌的分型鉴定。(二)免疫学预防1疫苗预防 即一般所指的预防注射。就是给羊只接种菌苗(用细菌制备的)或疫苗(用病毒或立克次氏体等制备的),使其产生自动免疫,以预防疾病。这种方法,属于人工自动免疫。常用的预防接种剂有以下三类:(1)弱毒疫(菌)苗:是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使病原微生物毒力减弱,但仍保持抗原性的细菌或病毒制备的。如羊痘弱毒冻干疫苗、干燥布鲁氏菌号活菌苗、无毒炭疽芽胞苗等。(2)灭活菌(疫)苗:是用物理、化学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而制备的菌(疫)苗。

30、如羔羊痢疾灭活疫苗、羔羊大肠杆菌灭活疫苗等。(3)类毒素:是用 0.4福尔马林处理过的细菌外毒素,使其毒性消失,仍保持抗原性,用于免疫预防,如被伤风类毒素。2血清预防 这是注射免疫血清或痊愈动物血清,使羊只被动地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根据制备时所用的抗原不同,可分为抗菌血清(如抗炭疽血清)、抗毒素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和抗病毒血清等。只有当传染情况紧急时,才应用免疫血清作紧急接种,达到短期预防的目的。3免疫治疗 主要是用免疫血清治疗,它是给羊只注射免疫血清或痊愈血清以治疗疫病的方法。如应用破伤风抗毒素血清治疗破伤风。为了获得最好的疗效,宜在病初大量注射免疫血清,并根据病情及时重复注射。必须注意

31、,注射异种动物血清时,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血清病),特别是在相隔 10d 以上再次注射时。必要时,可先少量注射,经半小时以后,再注射全量,以避免发生血清过敏反应。传染病的防制只有懂得和掌握了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才能对传染病进行有效的防制。除了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羊只本身抵抗力以外,还必须采取以下四种有效措施。一、建立检疫制度所谓检疫,首先是对准备引进的羊只就地进行检查;对运回的羊只进行隔离检查一个月左右,看是不是有病。确定无病时,才可混入原有羊群。目的是防止病原的带入与传播。其次,应按当地疫清,对某些慢性传染病(如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等)定期进行必要的检查,及时检出病羊,防止慢性传染病在羊群中

32、不断扩大传播。二、进行预防注射预防注射是针对羊传染病的最积极有效的措施。在每年春、秋二季,给羊只定期注射疫苗,使其获得免疫力,以保护羊群不致受到传染病的危害。如果在羊群内发现了某种传染病时,就要临时采取预防注射,制止继续扩大传染,这叫紧急预防注射。定期预防注射,用的是疫(菌)苗或类毒素。紧急预防注射须使用血清或抗毒素。关于各种生物药品的具体保存和使用方法,应严格按照各制品瓶签或说明书上的规定执行。目前,我国用于预防羊主要传染病的疫苗有以下几种。1 无毒炭疽芽胞苗预防羊炭疽。绵羊颈部或后腿内皮下注射 0.5ml,注射后 14d 产生坚强免疫力,免疫期 1 年。山羊不能用。在 215干燥凉暗处保存

33、,贮存期 2 年。2第号炭疽芽胞苗预防羊炭疽。绵羊、山羊均股内或尾部皮内注射 0.2ml,或皮下注射 1ml,注射后 14d 产生坚强免疫力。免疫期绵羊为 1 年,而山羊为半年。保存期与无毒炭疽芽胞苗相同。3气肿疽明矾菌苗预防羊气肿疽。羊皮下注射 1ml,注射 14d 后产生可靠免疫力,免疫期约为 6个月。于 015凉暗干燥处保存,有效期为 2 年,室温保存,有效期为 14 个月。4布鲁氏菌猪型号冻干菌苗预防羊布鲁氏菌病,免疫期 3 年。口服法:此菌苗最适于作口服接种,可在配种前 12 个月进行,也可在怀孕期使用。羊不论年龄大小口服量均为 100 亿活菌。气雾法:羊以室内喷雾最为可靠,把羊群赶

34、入室内,关闭门窗,每只羊需要菌量为 20 亿50 亿活菌。用常水将所需菌苗稀释后喷雾。喷雾完毕,让羊在室内停留 2030min。本法不能用于孕羊。注射法:仅用于非怀孕绵羊及山羊。用无菌生理盐水将菌苗稀释成 100 亿活菌/ml,绵羊皮下或肌内注射 0.5ml,山羊注射 0.25ml。菌苗于 08冷暗干燥处保存,有效期 1 年。5布鲁氏菌羊型号冻干疫苗预防羊布氏杆菌病,免疫 1 年。注射法:羊皮下注射 10 亿活菌/只;室内气雾法:羊用 10 亿活菌/只;室外气雾法:羊用 50 亿活菌/只。菌苗于 08冷暗干燥处保存,有效期为 1 年。6羊大肠杆菌灭活疫苗预防羊大肠杆菌病。注射后 14d 产生可

35、靠免疫力,免疫期 5 个月。3 月龄以上的羊皮下注射 2ml,3 月龄以下的羔羊 0.51ml。疫苗于 215冷暗处保存,有效期半年。7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菌苗预防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注射后 14d 产生可靠的免疫力,免疫期 1 年。6 月龄以下的山羊皮下或肌内注射 3ml,6 月龄以上山羊 5ml。菌苗于 210冷暗处保存,有效期 1 年。8羊链球菌氢氧化铝菌苗预防羊败血性链球菌病,注射后 21d 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 1 年。羊不论年龄大小,一律皮下注射 5ml。菌苗于 215冷暗干燥入保存,有效期一年半。9羊链球菌弱毒冻干菌苗预防羊败血性链球病。注射后 1421d 产生可靠的免疫力,免疫期 1 年。注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