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只有一个地球 。下面,我简要地说一说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敬请多多指教! 一、把握教材,确定目标: 1、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 11 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文字优美,行文严谨。文章从人类生存的角度简要地介绍了地球的相关知识,运用数字、对比、比喻等方法阐明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2、确定目标:根据本文的特点、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A、学会生字 7 个,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恩赐、滥用、矿产、目睹、枯竭、渺小、慷慨、威胁、和
2、蔼可亲。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C、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提高学生参与环保的性。 D、了解课文运用数字、对比、比喻等说明方法。 3、重点、难点:感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理解地球的“可爱”与“易碎” 。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二、 突出主体,选择教法: 课堂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的认识,我选择教法如下:1、以读为主,读思写结合法;2、边读边想象,合作交流法,意在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与习惯。 三、 重在实践,指导学
3、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就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与方法,也就是既要“授人以鱼” ,更要“授人以渔。为此,我指导学生以读为本,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多读多想,体会文章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感悟作者运用数字、对比、比喻等进行说明的方法。1、朗读疏通全文,2、默读了解大意,3、轻读想象探究,4 诵读品味内化。此外,还适时指导学生利用摘抄法、收集资料法等进行深入学习。 四、 循序渐进,开放教学: 作者运用数字、对比、比喻等进行说明的好处,并适时地进行模仿、拓展练习。 4、品读鉴赏化其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段落,并边读边想象地球的“可爱”与“易碎”感悟文章
4、语言的优美与简洁,然后反复诵读,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文,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 五、 拓展练习,巩固深化 1、 继续查阅与收集资料,出一期有关环境保护的手抄报; 2、 以小组为单位编创一句保护地球的公益广告词。 六、 美 小 资 源 有 限 不 能 移 居 板书: 只有一个 精心保护 七、 小结: 本文教学遵循“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以读为本,在读感知、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以上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很粗糙,敬请各位多多批评。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
5、容是只有一个地球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一、说教材。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都是科普作品。 只有一个地球在本单元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本文的训练重点,也就是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抓住文章的要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上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二、说学生。鉴于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我班孩子情感比较丰富,爱好朗读这一特点,于是课前让他们收集整理好有关地球的各种资料,在后面的教学设计中也重点考虑从激情、诉情,抒情的角度进行设计,
6、力求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三、说教学目标。曾多次听过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有琢磨表达重在语言训练的,有引导探究研究性学习的,也有力在信息资料整理交流的,但每一次似乎都留下了一个共同的遗憾:孩子们的表现过于理智,他们发出来的话语只不过是一种公共口号而已。反复研读教材, “人类的母亲”这几个字眼紧紧地抓住了我。母爱是至真至美的情感,人不正是大地之子吗?由此而发,我设想将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转换成同“地球母亲”交流的过程,从而赋予地球这一客观存在以情感、人格的因素。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样设计,阅读的过程亦首先变成了“聆听”的过程,再辅之以相关文本与非语文材料等
7、课程资源的拓展强化,势必对学生内心形成猛烈的撞击,生成丰富的体验。顺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再转入“诉说抒情”阶段,必是有感而发、有情可抒的了。因此,根据新课标结合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3、激发起学生的情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把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四、说教学方法。我一直欣赏这样一种说法,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我更欣赏这样一种理念,一堂成功的阅读
8、课应该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生命激情,让短短的四十分钟成为师生共同度过的美好的生命时光。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是无尽的回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 只有一个地球虽是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却也更是一篇充满浓浓情意的课文。对于这篇课文,我确立一个重点,即:地球是唯一可以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落实一个思想,即: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一种情感即:把地球当成母亲来珍爱组织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抓住一个“爱”字来组织教学,美丽的地球我们喜爱,唯一的地球我们珍爱,满目苍痍的地球,我们怜爱。我想这既是语文教学深层次思想内涵,又是引导学生突破情感与理性认识的一个切入点。鉴于些
9、我设立了“导入激情聆听动情诉说抒情”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以真正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生成与深入进行。 五、说教学程序(一) 、导入激情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 ”在观看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从神舟六号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美景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 “母亲!”孩子们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在此基础上,我顺势利导:“地球,母亲,多么亲切的称呼,使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诗人的一句话:所有的儿童都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所有的爸爸妈妈都是地球的孩子。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地球,走进母亲,好吗?”(二) 、聆听动情“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
10、过程。 ” 因此,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力求创造一种适宜的“对话”环境,或是情感诱导,或是方法指点,或是激励肯定,努力促成“对话”的不断生成与深入。让孩子们在默默地读,静静地听,在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中与地球妈妈融为一体。基于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对孩子们说:“读书,其实就是同文字交流,同书中的人物对话。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这篇课文每一个词语后面都有地球妈妈的心跳,每一个段落后面都有地球妈妈的呼吸。让我们默默地读,静静地听,听听地球妈妈都在向我们诉说什么呀?”孩子们在默读,静思的基础上,会从以下三个方面找出地球妈妈在诉说些什么?一是:我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一是:在宇宙空间,我是你们唯一的母
11、亲;一是:我正在悲伤的哭泣。这三方面,根据学生的选择相机进行学习。在地球母亲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部分,通过情感诱导,让孩子们说出地球母亲在你心目中的形象,然后再回到书中有关语段,在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中,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地球妈妈的美丽,激发孩子们喜欢地球妈妈的感情。在宇宙空间,我是你们唯一的母亲这部分,通过讨论、分析、计算得出我们不可能移居别的星球。因为唯一,所以让孩子们产生珍爱地球的感情。在我正在悲惨的哭泣一部分中,通过方法指导,让孩子从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入手,看看我们的地球母亲正在受到怎么样的伤害,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现在的地球母亲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与第一部分的形象形
12、成鲜明的对比,然后在对比诵读中体会地球母亲那令人揪心的、悲惨的哭声。怜爱之情也油然而生。到此,水到渠成地引导孩子们揪出伤害母亲的罪魁祸首:那就是人类,人类的无知,人类的贪婪。最后让孩子们在如泣如诉的音乐声中填写、诵读:昨天,我们的母亲(美丽壮观) ;今天,我们的母亲(满目苍荑) ,而伤害母亲的竟然是(我们人类自己) ,这才是最让母亲心痛的呀!(三) 、诉说抒情。此时,学生的思绪已经是汹涌澎湃,他们有太多的话想对地球妈妈、想对我们周围的所有人说了。于是,自然地转入诉说抒情:其实我们什么都不必说了。面对地球母亲哀伤的眼神,作为她的孩子又应如何应答呢?这是我们每一个地球人都应该直面的问题,大家静静地
13、想一想,然后再写下来吧。这一设计不但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表达,又达到了读写迁移的目的。学生们把自己写下来的话在班级交流以后,我顺着他们情感的发展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同学们,千言万语,汇成这一句话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明天如何,就在你我他,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警示人们,大声读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把这句话深深地镌刻在心底,字字千钧,低沉而有力地再读只有一个地球。六、预设教学效果我想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这种深入地对话,让师生的生命感悟在课堂这一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尽情表达,在语言文字的激扬中踏上精神的升华之途。通过静读、倾听、诉说、抒情,让孩子们浮躁的心灵变得平衡和充实。最后达到让师生一同在阅读的世
14、界里流连,在阅读的世界里陶醉,在阅读的世界里静听自己生长的拔节声这一目的。谢谢大家!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分析教材 这篇文章是以鲁迅先生侄女的角度去描写其人的。 作者通过回忆伯父生前留下的深刻印 象的几件事,来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 对鲁迅先生的无限怀念与敬仰之情。本文在表现人物品质方面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的方法,语言内涵深刻。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单元导读”以及本文的具体特点,制定了本课的目标如下: 1、正确读准“挽、囫、囵、恍、搞、枣、霜、详、逝、章、咳、嗽”12 个生字的字音。 注意多音字“正” “冠” ;注意“嗽”字的写法,
15、理解“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饱经风 霜”的意思。 2、快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的段落结构,明白文章的是围绕“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个中心句来写。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本文共分两个课时 1、第一课时内容安排: A、整体把握单元的课文大意,据单元导读弄清本单元教学要求。 B、快速浏览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结构。 C、学习生字词 D、学习“救助车夫”的事例。 2、第二课时内容安排: A、学生根据学习“救助车夫”时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谈水浒 ”、 “谈碰壁” 、 “
16、关心女佣”的事例。教师重点引导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B、学习“追悼鲁迅先生”部分 C、总结全文 D、课外阅读有关鲁迅的资料。 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A、正确读准“挽、囫、囵、恍、搞、枣、霜、详、逝、章、咳、嗽”等 12 个生字的字 音,注意多音字“正” “冠” ,注意“嗽”字的写法,理解“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饱 经风霜”的意思。 B、理清文章的段落结构,明白文章的是围绕“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个 中心句来写。 C、学习通过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 五、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标构,明白文章的是围绕“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个 中心句来写。 C、学习通过动作、
17、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 五、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对六年级学段的学生要求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再加上本单元导读中提到要“理清文章思路”的要 求。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为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掌握课文结构。 ” 同时,又因为文本的叙事时代背景离学生比较久远,学生对此感到陌生,这有碍于对一 些重要的句子的理解。所以将本课时的难点设置为:理解“伯父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 地叹了一口气”这一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第一课时教学方法 1、整体导入法:单元主题教学以单元主题为依托,在主题内容学习之前对整组课内容 进行整体的感知。它以
18、导语为切入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感受单元专题的情感,激发学生 的学习欲望。并让学生明确本主题的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对于主题教学来说,采用单元整 体导入,了解选文的大体风格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主题学习的方向。 2、朗读感悟法:叶圣陶先生说:“朗读自有它的目的,主要在真正理解所读的东西,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从而提高觉悟,丰富见识。 ”知识的积累是从少 到多,由浅入深的过程。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课文,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 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这对于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七、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 整体导入: 1、把握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检查预习:
19、说说这单元的文章都跟谁有关系?(鲁迅)谈 谈鲁迅初步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不强求) 2、学生朗读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教师板书学习目标) 。(这样做是为 了让学生和老师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检查自己是否达成目标)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通过他身边亲人的描述了解他,看看生活中的鲁迅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单元的整体把握入手, 有利于将原来支离破碎或者不太明显的东西建构成一个立体的 教学体系,使教师和学生以整体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更 好地实现阅读的高效积累及教学的最优化。 二、 初读课文,把握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
20、章中最能说明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句子,划出 来。 2、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文章写了鲁迅的几件事来表现他是一个这样的人? 3、请你给文章分一下段,你会分几段?根据什么来分?(事情) 4、请你再快速浏览课文,除了按事情分段,课文中还有一个地方可以为我们分段提供 参考,你发现了吗?(空行分段) 5、 请给每一件事起一个小标题。 6、 想一想,这几件事和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关系?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尤 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握是学生在快速阅读后对信息的筛选、 整合的过程,是语文实践能力的体现。也是本单元的目标之一。对课文运
21、用小标题的形式概 括是整体把握的更高一层次的要求体现。 但在已明确了分段的情况下, 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 内容就能让学生更明确文章的结构层次,从而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结构。请大家注意:这个 环节中我们快速默读和快速浏览的阅读方法。 快速默读意在学生能更加专注地思考问题, 从 而找出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答案。而快速浏览旨在培养学生快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 从具体事例入手,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 多”的高尚品格 1、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同学们最感兴趣的一件事。 (让学生自己找出最受感动的一件事, 估计学生大部分会找出帮助车夫的事) 2、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段, 边
22、读边想这段中哪些细节描写体现了鲁迅先生是一个 “为 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4、出示动作描写片断,学生齐读,划出描写动作的词。 “扶、蹲、半跪、拿、夹、洗、 敷、扎” 5、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通过“半跪”感受鲁迅的“为他人想得多, 为自己想得少” (这些动作哪些是写鲁迅的?哪个动作令你最受感动、 最能体现他为别人想得多?为什 么? 引导学生通过天气的寒冷和时间长久,以及鲁迅与车夫之间的身份差异,来感受鲁迅 的“半跪” ) 6、指导朗读,抓住动词读出自己的感动。 (先自由练读,再齐读感悟) 只听老师滔滔不绝地讲, 却不闻学生书
23、生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阅读课。 在这 里我们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练读指导朗读全班齐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 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7、从鲁迅的帮助车夫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鲁迅的确是为别人想得多,还可以从哪些地 方感受得到?(掏出一些钱,把剩下的药和绷带给了他) 8、师: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鲁迅在街头帮助了一位车夫,如果你们帮助了别人,你们 的心情会怎样?鲁迅当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沉重) 9、 出示神态描写的句子,抓住“严肃”和“叹气”引导学生理解。10 住“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 ,引导学生:鲁迅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说出自己的想法, 老师
24、作补充并小结: 鲁迅由这位车夫想到了 千千万万的车夫,想到了中国千千万万的穷苦人,他们处在水深火热中,这都是社会制度的 不合理造成的,鲁迅知道原因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脸色变得严肃。这 句话表现了鲁迅对旧社会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11、指导朗读,抓住人物的神态,读出沉重痛心的感情。 阅读教学应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在这部分,我们让学生选 择文中最令他们感兴趣的事例来写,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而充满热情地学。我们 让他们边读边思考问题,是为了让他们做独立的阅读者。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设计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 生在合作学习的
25、过程中思想得以碰撞,灵感得以激发,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学生的学习主 体得到充分体现。 在理解“半跪”和鲁迅为何叹气,为何严肃时,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的体验。让各个学 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而不是老师设计好了标准答案再引导学生寻找 “标 准” 。 四、 老师总结: 这就是鲁迅先生,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一个忧国忧民的老人,文章中还 有其它几件事也都表现了他的这些品质,下节课,我们就用学这段的方法来自学。出示学习 方法: 1、 朗读段落,想想通过什么来描写人物,划出有关词、句。 2、 通过关键的词句来理解人物。 3、 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4、 通过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观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当在已 有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下, 去重新构造自己对其他事件的理解。 这就正好体现了新 课标上说的“学会自主学习” ,也完成了一种学习方法的迁移。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阅读有关鲁迅先生事迹的书, 扩大学生的信息采集量, 从其他方面加深对鲁迅的 了解,再重新回归到主题阅读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