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280630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实验名称:设计种子发芽实验课 题: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实验目的:1增强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2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条件。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器材:一个放大镜,绿豆种子 4 粒,塑料盒 2 个, 标签 4 张,纸巾 1 块,水 1 杯,滴管 1 个。实验步骤:一、学生猜测种子的发芽和什么有关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1、准备好两个培养皿,在里面平铺上纸巾;2、在每个纸巾上按三个洞,各放 3 粒绿豆;3、往一个纸巾上滴水,另一个培养皿里的纸巾不滴水4、将每天的变化记录下来,填在记录表内:日期 实验组 对照组现象和结论:绿豆种子在有水、常温、有空气、没有阳光的室内发芽了

2、,所以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实验名称:做一个生态瓶课 题:做一个生态瓶实验目的:1.依据生态系统的知识,学会设计并制作一个生态瓶2.观察并记录自制的生态瓶中各种生物的生活情况3.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相互关系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器材:做生态瓶的容器 1 个,半桶水,一些洗净的沙河小石子、小鱼或小虾、浮萍等。实验步骤:一、说明制作步骤1、 将玻璃瓶、石子、 贝 壳清洗干净凉干2、 准备自来水静置一天3、 将石子平铺于玻璃瓶的底部,高度在 1-2cm,将大的石子、 贝壳放置于白石子上4、 将隔夜水缓慢加入玻璃瓶至 4/5 处5、 将金鱼藻、垂盆草一端固定在贝壳上,放入水中,将莕菜放入水中6

3、、 将小动物移入玻璃瓶中7、 调整水面水草位置,用保鲜膜封住玻璃瓶口8、 将生态瓶移植窗前书桌上二、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设计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瓶的方案。选择材料完成生态瓶的制作。三、小组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现象和结论: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实验名称:影子的观察课 题:光和影实验目的:引导学生用对比的实验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初步解释影子产生的过程。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器材:一把尺子;手电筒 1 个,4K 白卡纸 1 张,长 方体小木块 1 个,铅笔 1 枝,橡皮擦,魔方,瓶。实验步骤:一、学生猜测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二、分组进行试验, 验证猜测1、选择背景墙。2

4、、选择遮光体。3、打开光源,观察影子的情况,做好 记录。4、更换遮光体,对比实验。5、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现象和结论:光源发出的光被遮光物体挡住,从而在背景墙上形成了影子。实验名称:光是怎样传播的课 题: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目的: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手电筒 1 个,同一位置打孔三长方形卡纸 3 张,无孔卡纸 1 张,夹子 4 个。实验步骤:一、学生猜测光的传播路径,并说出推测依据。二、验证光的传播路径1、 把三张带孔的卡纸,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子上,每张卡纸相距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圆孔在一条直线上; 2、在最后一个卡纸的后面,竖立一个纸屏,把手电筒打

5、开,对着第一张卡纸的圆孔照射,让光线照射进小孔,观察最后的纸屏上有没有光点;3、把第二张(或第三张)圆孔卡纸向左或右移动 5 厘米,同样方法照射第一张圆孔卡纸,观察最后面的纸屏上有无光点。现象和结论: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名称:物体的颜色与吸热课 题:光与热实验目的:物体的颜色和吸热的关系;物体吸热和受眼光直射、斜射的关系。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器材:白色纸、粉红色纸、黑色无光纸、黑色蜡光 纸、铝箔纸各一张,温度计 5 支实验步骤:一、猜测:物体的吸热情况与它的表面颜色有关系二、学生验证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1、把5种颜色的纸, 对折,做成相同大小的 纸袋; 2、在每个纸袋中,分别插上温度计,平

6、放到阳光下; 3、记录下刚开始各个纸袋的温度,然后,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总共记录5次。4、比较在阳光下晒相同的时间后,各个纸袋温度有什么不同。纸袋的种类刚开始的温度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黑色粉色铝箔纸黑色蜡光纸白纸现象和结论: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相同颜色而表面不反光的升温快。实验名称:观察食物链和食物网课 题:食物链和食物网实验目的:寻找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实验器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挂图实验步骤:一、讨论:他们谁被谁吃? 1.出示“蔷薇、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小鸟”的图片,请学生按照

7、“ 谁被谁 吃” 顺序说 一说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2.分析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 3.大家来观察第一条食物链,谁能不吃其他的生物就能存活下来?再来观察这几条食物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但是有的食物链不是从植物开始的。4.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演示一条食物链 二、田野里的食物网。1.小组合作,边讨论边在书上标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食物关系,学生们会发现: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指出这就叫做食物网。3.出示课件,在这张食物网中,如果青蛙由于小朋友们的捕

8、捉而减少会出现什么情况。从而引出生物之间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关系。现象和结论: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实验名称:阳光下的影子课 题:阳光下的影子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光与影的关系。激发探究光的兴趣。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实验器材:一根 17 厘米长的铅笔、一块橡皮泥(捏成半球形)、一块平滑的木板,一张 和木板同样大小的白纸,指南针一个。实验步骤:1根据已学的方位知识,再利用指南针确定太阳的方向,用简易的日影观察仪放在事先观察好的地方

9、。2每隔 10 分钟观察、记录一次。填好 观察记录表一3每隔 1 小时观察一次,记录一天中上午 9 点到下午 5 点之间的影长,整理 记录。4、根据一天中铅笔影长变化的数据设置的柱状图。5.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现象和结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方向是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正午)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同时在实验中也可以发现,影子逐渐变短的是上午,影子最短的是正午(正当头顶时),下午影子逐渐变长。实验名称:光的反射课 题:光的反

10、射实验目的: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实验器材:有关反射的图片、课件,潜望镜模型实验步骤:1、运用光的反射1.汽车反光镜(凸镜)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二、做一个潜望镜1.教师利用潜望镜模型讲解原理及制作方法2.学生制作潜望镜现象和结论: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3.人们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实验名称: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课 题: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实验目的: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体会到设计、制作太阳能

11、热水器的乐趣。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实验器材:自制太阳能热水器、温度计实验步骤:1.展示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2.检验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a.讨论检验标准。b.装水 200 毫升,在 15 分钟内使水温上升。c.展示 5 分 钟、 10 分钟、15 分钟、20 分钟的水温。3.完善改进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现象和结论: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 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实验名称: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课 题: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演示的影响。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器材:较小的岩石块 1 块、酒精灯 1 盏、火柴、 镊子 1 个、烧杯 1 个;带盖的塑料瓶或玻璃瓶 1 个、碎砖块若干。实验步骤:1、学生猜测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二、分组进行试验,验证猜测1、猜测用酒精灯加热岩石,然后放入冷水中,岩石会发生什么变化。2、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晃动,岩石会有什么变化。3、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现象和结论:1.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2.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