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册校本教案2校本课程: 第一课第一课时:学习名人名言及经典诗文之弟子规父母呼授课内容:第一课(书上 1、2、3 页)教学方法:朗读法、故事讲述法、问答法教学目标:1.了解弟子规的地位、特点、作者及成书过程2理解并熟练诵读弟子规第一部分教学重点:诵读弟子规第一部分教学难点:学生自主理解弟子规(父母呼)大意教学过程:一、介绍弟子规的地位、特点、作者及成书过程作者: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李毓秀(公元 1662 年至 1722 年) ,字子潜,号采三,清代康熙时山西绛州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2、。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他的著作有弟子规、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分别藏于山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 因撰写弟子规,去世后他的牌位被供奉在绛州先贤祠。特别是弟子规(初版时称 训蒙文,浮山贾木斋修订为 弟子规) ,辗转翻印,流传甚广,成为清代至民国年间通用的儿童启蒙读物。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 内容: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
3、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纲要。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弟子规重要性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
4、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3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落实推广弟子规大家都知道要导正社会人心、解决社会问题,必须从教育着手;而教育应该从哪里著手呢?从儿童扎根深化教育教学做起-所谓童蒙养正,首推 弟子规,在儿童心性最清明的时候,让他
5、们接受最佳的启蒙教育,教材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易于背诵、理解、实行;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堪称是启蒙养正的最佳读物。弟子规是做人的根本指导,是当今净化社会人心的良药,是启迪我们心灵的钥匙,也与当前我国所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 ”十分应机。因此,学习、力行 弟子规,是做好人的根本、是家庭和睦的根本、是企业社团兴旺的根本、是社会和谐的根本、是世界和平的根本!二、学生自己朗读并尝试理解弟子规(父母呼)内容三、教师点拨讲解弟子规(父母呼)字词及句子含义【人文故事】女娲造人盘古开辟了天地之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可是就是
6、没有人。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非常美丽、善良的女神,她的名字叫女娲。女娲神通广大,一天能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她在广阔的原野上独自行走,看着周围的美丽的景象,忽然觉得好孤单,她想:在天和地之间,好像还缺了点什么?应该再添一点东西进去,让它热闹一点才对。那添一点什么东西好呢?一路走一路想,女娲有点累了,就在一个小池子旁边蹲下来,忽然间清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美丽的面容,她发现:当她笑的时候,池子里的影子也跟着她笑,可要是她生气,池子里的影子就跟着也生气。于是她灵机一动,就想:这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了,却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东西呢?这么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抓起一团黄
7、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捏着,成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她把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欢蹦乱跳,而且一开口就能喊:“妈妈!”。看着这个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小人儿,女娲开心极了。她给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她想:有了这样可爱的小人儿,大地上从此就不会寂寞了。于是为了造更多的小人儿,她一天天不休息地工作着,用黄泥捏了许许多多能说会走的小人。看着这些小人在她身边跳跃欢呼,女娲开心极了。可是,一直这样没有休息地工作,女娲的身体也渐渐感觉到疲倦了。她想: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使这造人的工作更简单一些呢?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那就是:她先从树
8、林里找来一根藤条,然后把它放入泥潭里,浸上泥浆,一会儿之后再拿出来,向四处挥动,这样,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许多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模一样。4用这种方法来造人,果然省事,不久大地上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人。女娲看着自己的工作很有成果,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四、老师诵读弟子规,熟读。注意生僻字的读音。五、指导学生诵读弟子规,同桌互读。六、学习名人名言: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七、小结本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劝学及百善孝为先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古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 感情。2.灵活积累、运用古诗,感受古诗的美,养成
9、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养成孝顺父母及长辈的良好的品质。4.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古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 学生自读古诗两遍。 二、 老师范读、纠正字音。三、 诵读古诗,领会意境。四、 小组试解内容,老师点拨诗意。 劝学诗(唐) 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5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注释三更灯火:三
10、更半夜,很晚了。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白首:人老了,指老人。鉴赏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等到老了再想读书就迟了,后悔已晚,应该珍惜时光。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诗歌以短短的 28 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五、 活用古诗,学以致用。六、 学习文化小知识百善孝为先。养成孝敬父母的好品质。进一步体会到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培养孝顺父母及长辈的情感。七、 小结本课。第二课第一课时:学习名人名言及经典诗文之弟子规冬则温授课内容:第二课
11、(书上 4、5、6 页)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准确拼读文中生僻字;2理解并熟练诵读弟子规中内容,能流利诵读。教学重点: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弟子规教学难点:学生自主理解弟子规的大意教学过程:一、 学习名人名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释 义 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无保留。二、学习弟子规1、老师范读两次2、学生自读课文3、学习弟子规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返必面 居有常 业毋变6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译文:冬天要为父母温席,夏天要为父母凉席;早晨要向父母问安,晚上要帮父母弄好床被。外出要禀告父母,回家要面告父母;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日常秩
12、序不要任意改变。事情虽然细小,不可不禀明父母就擅自作主;如果任性而为,有亏做人子女的本分。物品虽然微小,不可私自藏起;如果占为己有,会使父母亲感到羞愧、伤心。4、学生分组诵读弟子规三、小结本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数字歌及人文故事宾至如归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数字歌。2.感受儿歌节奏美,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 3、学习宾至如归这个人文故事,学会待客热情、周到,让来客感到满意。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背诵数字歌。教学过程:一、学习数字歌1、朗读数字歌2、学生自读3、说一说意思二、学习人文故事宾至如归1、老师朗读2、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3、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三、文化小
13、常识:什么是悌四、小结7第三课第一课时:学习名人名言及经典诗文之弟子规亲所好授课内容:书上第三课(第 7、8、9 页)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准确拼读文中生僻字;2理解并熟练诵读弟子规中内容,能流利诵读。教学重点: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弟子规教学难点:学生自主理解弟子规的大意教学过程:一、 学习名人名言: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解释】: 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二、学习弟子规1、老师范读两次2、学生自读课文3、学习弟子规亲所好意思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解】父母亲所喜好的
14、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
15、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4、分组诵读本课弟子规三、小结本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儿歌落叶;人文故事吴刚伐桂;文化小常识。教学目标:8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了解神话故事吴刚伐桂2、通过学习文化小常识,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及习俗。教学重难点:学习故事,明白道理;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 学习儿歌落叶1、师朗读2、生自由读3、你读懂了些什么?4、比赛读二、学习人文故事吴刚伐桂1、老师范读,学生认真听。2、你知道些什么?3、同桌互相讲故事?4、指名上台讲故事。三、学习文化小常识团圆.吃月饼.中秋节1、老师朗读材料2、你听到了什么?知道些什么?3、把
16、你知道的讲给爸妈听?四、小结本课。第四课第一课时:学习名人名言及经典诗文之弟子规谏不入授课内容:第四课(书 10、11 页)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准确拼读文中生僻字;2理解并熟练诵读弟子规中内容,能流利诵读。教学重点: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弟子规教学难点:学生自主理解弟子规的大意教学过程:一、 学习名人名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9释义:短:不足;长:有余。比喻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详细释义 尺虽比寸长,但也会有它的短处;寸虽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长处。这句话是说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出处 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7、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示例 但古人云:“我们只要尽忠辅佐闯王,总还是有可用之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八章)尺有所短也说明再厉害的人也会有不足之处。 寸有所长则是提醒人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有点,再笨也会有过人之处。 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所短。 尺自有它的短(缺点、短处) 寸也有它的长(优点、长处)。二、学习弟子规1、老师范读两次2、学生自读课文3、学习弟子规意思谏不入 悦复谏
18、号泣随 挞无怨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易解: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沉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请参考地藏经,孝子应如何给往生者修福)。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论语:生,
19、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3、学生诵读4、分组诵读三、小结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朗读谜语,根据谜面猜出谜底。102、学习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体会中国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3、学习文化小常识重阳节,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做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好孩子。教学重难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教学过程:一、猜谜语1、什么是谜语。2、老师出谜语,学生猜。3、你还知道哪些谜语?二、学习人文故事嫦娥奔月1、老师朗读2、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三、学习文化小常识登高.敬老.重阳节1、老师朗读。2、你知道了些什么?3、重阳节,你应该怎么做?4、告诉我们应做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第五课第一课时 名人名言及弟子规的学习教学内容:书上 P12、13 页内容教学目标:1、 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读汉字。2、 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3、 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4、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疏通文意,熟读成诵。教学策略: 1、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2、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