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作图题.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292297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作图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西方经济学作图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西方经济学作图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西方经济学作图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西方经济学作图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六、作图分析题1、利用图形阐述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大小与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举例加以说明。答: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卖方比买方会更重视需求的价格弹性。作为卖方的厂商应针对需求的价格弹性大小不同的商品,采取不同的价格,以便获得最大化的销售收入。 ed1 的商品,降价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提价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因为降价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小于需求量增加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以图 22(a)图为例,当 ed1 时,在 A 点的销售收入 ,B 点的销售收入 。 显然, B 点3206APQ50BPQ的收入大于 A 点的收入。所以当 ed1 时,降价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提价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

2、,即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0ed1 的商品,降价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提价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因为降价导致的需求量增加带来的销售收入增加量小于降价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以图 22(b)图为例,当0ed1 时,在 A 点的销售收入 , B 点的销售收入3206APQ.显然,A 点的收入大于 B 点的收入。所以当 0ed1 时,降价会减少厂250BPQ商的销售收入,提价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正方向变动。 ed=1 的商品,降价或提价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因为价格变动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或减少量等于需求量变动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或增

3、加量。Q5040302010543210PQ5040302010543210PQ5040302010543210P22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与厂商的销售收入Qf(P)AB(a)富有弹性Qf(P)AB(b)缺乏弹性Q=f(P)AB(c)单位弹性2、利用图形说明限制价格与支持价格带来的市场后果。答:(1)政府价格管制:最高限价。图 2-3 表示政府对某种产品实行最高限价的情形。政府实行最高限价政策,规定该产品的市场最高价格为 P0,市场价格为 Pe,最高限价 P0小于均衡价格 Pe,且在最高限价格 P0的水平,市场需求量 Q2大于市场供给量 Q1,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即会出现供给缺口,其数量为

4、Q2-Q1。政府实行最高限价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抑制某些产品的价格上涨,特别是为了对付通货膨胀。当然为了限制某些行业,如一些垄断性很强的公用事业部门产品的价格,政府也采取最高限价的做法。但是政府实行最高限价的做法往往导致市场上消费者排队抢购和黑市交易盛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往往又不得不采取配给的方法来分配产品。此外,生产者也可能粗制滥造,降低产品质量,形成变相涨价。(2)政府价格管制:最低限价。图 2-4 表示政府对某种产品实行最低限价的情形。政府实行最低限价所规定的市场价格为 P0。最低限价 P0大于均衡价格 Pe,在最低限价 P0的水平,市场供给量 Q2大于市场需求量 Q1,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

5、的情况,即会出现需求缺口,其数量为 Q2-Q1。供给缺口图23 最高限价SDP0O Q1PQ Q图24最低限价SDP0Q1OPQ2Q2PePe需求缺口五、 作图分析题1、 作图分析序数效用论者是如何推导出消费者均衡,以及进一步在此基础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 答: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是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起来。(1)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的,其斜率 ;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组合的价格221211XdMRS给定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斜率为 12P(2)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发生在一条给定的预算线与无数条无

6、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的切点上,均衡条件为 = 12MRSP(3) 在(2)的基础上进行比较静态分析,令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得到价格消费消费曲线,如下图所示。再将不同价格水平和相应的最优消费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描绘在同一坐标平面上,即可得到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在一般情况下斜率为负,即商品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比。 2 1OO2U13价格-消费曲线21X31X321 1需求曲线2、 作图分析如何利用消费者的收入-消费曲线推导出恩格尔曲线的(要求分类讨论) 。 答: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与恩格尔曲线对应的函数关系为,其中,I 为收入水平;X 为某商品的需求量。Xf在图 31

7、 中,两图的收入消费曲线反映了消费者是收入水平和商品的需求量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图(a)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 1 的需求是上升的,所以图(a)中的商品是正常品;图(b)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 1 的需求开始是增加的,但当收入上升到一定水平之后,消费者对商品 1 的需求反而减少了,这说明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上,商品 1 由正常品变成了劣等品。以商品 1 为例,由收入消费曲线推导恩格尔曲线。当收入水平为 时,商品 1 的需求I量为 ;当收入水平增加为 时,商品 1 的需求量为 ;当收入水平为 时,商品 1 的需求量为1X2I21X3.,把这种一一对应的收入和需求的组合

8、描绘在相应的平面坐标图中,便可以得到相应的恩31格尔曲线,如图 32 所示,图 31(a)和图 32a)相对应,图中商品 1 是正常品,商品 1 的需求量 随着收入水平 I 的上升而增加。图 31(b)和图 32(b)相对应,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上,1图中的商品 1 由正常品转变为劣等品。E3E2E1U3U2U1X2X1X2X1E1 E2E3U3U2U1(a) (b)AAAAAA收入-消费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B B B B B B图3-1 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X1=f(I)IO X1(a) aaa(a)IX1( b)恩格尔曲线X 1=f(I)劣等品正常品图 3-2 恩格尔曲线3、 作图分析正常商

9、品、低档商品和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进一步说明这三类商品的需求曲线的特点。答: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可以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动,进而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正常物品:如图 3-3 所示。初始预算线为 AB,与无差异曲线 U1 相切于均衡点 a.令商品 1 价格下降,预算线移至 AB,与更高的无差异曲线 U2 相切于均衡点 b.从 a 点到 b 点,商品 1 的消费数量从 1X增加到 1,这就是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总效应。作一

10、条平行于且AB与无差异曲线 U1 相切的补偿预算线 FG,切点为 c,该点表示当商品 1 价格下降,消费者为维持原有效用水平而增加对商品 1 的购买而减少对商品 2的购买,从 1到 即为替代效应。再考虑价格变化导致的实际收入的变化:将补偿预算线向上平移至AB,与更高的无差异曲线 U2 相切于均衡点 b。由 c 点到 b 点商品 1 的消费数量从 X进一步增加到 1,即为收入效应。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均与价格变化成反向变动,因此需求曲线必定向右下方倾斜的。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可参照正常品的图示分析,此处略去具体图示(一般低档物品 b 点落在a 点和 c 点之间,吉芬物品 b 点落

11、在 a 点的左侧) 。这两类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正常品一样,都与价格呈反X2O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总效应BAFGX1U2U1abc图33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X BK向变化,但是收入效应却和价格成同向变化。一般低档品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因此需求曲线依然右下倾斜。但是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其特殊在于其收入效应非常大以至于超过了收入效应,因此导致了向右上方倾斜的异常需求曲线。六、作图分析题1、利用短期生产规律,做出曲线图并分析说明理性生产厂商为什么会把生产区域停留在第二阶段?答:如图 4-1 所示,第一阶段( OL3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三条产量曲线中至少有两条曲线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

12、而上升,从 0 到 L2三条曲线都呈上升趋势,从 L2到 L3两条曲线上升,一条曲线下降。劳动的边际产量始终大于劳动的平均产量,从而劳动的平均产量和总产量都在上升,且劳动的平均产量在 L3达到最大值。说明在这一阶段,可变生产要素相对于固定生产要素投入量显得过小,固定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不高,因此,生产者增加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就可以增加总产量。因此,理性的生产者不会将自己的生产停留在此阶段,将增加生产要素投入量,把生产扩大到第阶段。第二阶段( L3L4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三条产量曲线中只有一条曲线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而上升。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劳动的平均产量,从而使平均产量递减。但由于边际产量仍大

13、于零,所以总产量仍然连续增加,但以递减的变化率增加,在终点 L4, TPL达到最大。第三阶段( L4之后):在这一阶段中,三条产量曲线中没有一条曲线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而上升。平均产量继续下降,边际产量变为负值,总产量开始下降。这说明,在这一阶段,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对于固定生产要素来说已经太多,生产者减少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有利的。因此,理性的生产者将减少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把生产退回到第二阶段。由此可见,短期内合理的生产阶段在第二阶段,理性的厂商将选择在这一阶段进行生产。至于选择在第二阶段的哪一点生产,还要结合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收益进行分析。如果相对于资本的价格而言,劳动的价格相对

14、较高,则劳动的投入量靠近 L3点对于生产者有利;如果相对于资本的价格而言,劳动的价格相对较低,则劳动的投入量靠近 L4点对于生产者有利。2、运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作图论证厂商在既定的成本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原则。答:如图 4-2 所示,对于唯一的等成本线,在存在多条等产量线时进行分析:产量 Q1最大,但自己目前成本支出无法实现该产量;产量 Q3的生产中存在成本的浪费;只有产量 Q2是既定成本下的最高产量,对应最优要求组合为(L 1, K1) 。所以,当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相切时,达到最大产量 Q。此时均衡条件为俩条曲线斜率相等 即两种投入品的边际产量比率等于它们的价格LKMP比

15、率。3、一个厂商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生产汽车。假设平均劳动生产率(总产出除以工人的数量)在最近几个月里一直增加。这是否意味着工人工作越来越努力了?或者,这是否意味着该厂商变得更加有图4-2 既定 成本下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LO L1K1 RAbQ3Q1BaQ2OBAQAAPLL1 L2 L3 L4 D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LABCMPLTPLC D图4-1 短期生产中的三种产量曲线(二)效率了?请作图并加以解释。答: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工人工作起来越努力了,因为当工显得过少,显得过多,劳动使用量时,劳动的平均产量会增加,但这不一定是工人更加努力的结果,而是劳动的边际产量超过平均产量的结

16、果。如图 4-3 所示在图中,当 MPL超过 APL时, APL是上升的。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撇开其他情况。例如,撇开劳动和资本的使用价格及其变动,那么,劳动平均产量上升,会使劳动的平均成本(即单位产品中劳动成本或者说 AVC)下降,并进而使产品平均成本(AC)下降。这显然意味着该厂商变得更加有效率了。六、作图分析题1、作图分析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答: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 5-1 说明,平均成本 AC、平均可变成本AVC 和边际成本 MC 曲线都成“U”形, 。AC 曲线在 AVC 曲线的上方,他们之间的距离相当于 AFC,而且 M

17、C曲线与 AVC 曲线、AC 曲线相交于 AVC 曲线、AC 曲线的最低点,即 M、E 点。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增加的可变投入要素最终会导致产量增长到一定产量后呈递减趋势,从而使边际成本上升。当MC=AVC 时,则可变投入要素的增加所带来的收益恰好能弥补可变要素的成本,即 MC 交于 AVC 曲线的最低点。随后 AVC 呈递增趋势。当边际成本超过平均成本时,即多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品所增加的生产成本大于平均成本了,平均成本函数开始上升。所以边际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CSAVCSACSMCEM2、作图分析短期边际产量与短期边际成本的之间的对应关系。答:第一,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存

18、在对偶关系,MC 与 MPL成反比关系,二者的变动方向相反。由于 MPL曲线先上升,然后下降,所以 MC 曲线先下降,后上升;且 MC 曲线的最低点对应 MPL曲线的最高点,如图 5-2 所示。3、由短期总成本曲线推导出长期总成本曲线,并说明长期总成本的经济含义答:由短期总成本曲线推导长期总成本APL MPLCBAMPLAPLLO图 43图 5-1QAPL(b)QOLAPLMPL(a)CQOSAVCSMC(b)图 5-2 短期边际产量与短期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曲线。在短期内,由于生产规模不能调整,厂商对产量的调整只能通过调整可变生产要素进行,即厂商可能按较高的生产成本来生产既定的产量。但在长期内

19、,厂商可以变动全部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来调整生产,从而总可以将总成本降至最低,这就决定了长期总成本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OCQSTC1d STC2STC3Q2 Q3cabeQ14、由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出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并说明长期边际成本的经济含义。答:由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如图 5-4 所示,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都有一种最优的短期生产规模 SAC 曲线与其 SMC 曲线相交,并且交于 SAC 曲线的最低点。当产量水平为 Q1时,最优的生产规模为 SAC1和 SMC1所代表,相应的短期边际成本为 PQ1,它既是最优的短期边际成本,又是长期边际成本,即在 Q1的产量水平

20、上,长期边际成本 LMC 等于最优生产规模的短期边际成本 SMC1。因为由图 5-11 可知,LAC 与 SACi有 i 个切点,设 LAC 与 SAC1相切于点 A,对应产量点是 Q1,同时有 LTC=STC1。由此可推出 LMC=SMC1。同理,在产量为 Q2时,LMC 等于最优生产规模的短期边际成本 SMC2,在生产规模可以无限细分、产量为 Qi的条件下,必有 LMC=SMCi,可以得到无数个类似于 P 的点 Pi,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一条长期边际成本 LMC 曲线。在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作用下,使得长期平均成本呈现 U 形特征,由于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也使得长

21、期边际成本曲线呈现 U 形。如果规模经济存在,成本增加比例就会低于产出增加比例,边际成本就会低于平均成本;如果规模经济不存在,成本增加比例就会高于产出增加比例,边际成本就会高于平均成本。根据边际量和平均量之间的关系,当 LMC 位于 LAC 下方时,会向下拉动 LAC,当 LMC 位于 LAC 上方时,会向上拉动 LAC,并且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六、作图分析.。1、作图分析完全竞争厂商实现短期均衡的五种情况。 厂商盈利情况:价格或平均收益大于平均总成本,即 P=ARSAC,厂商处于盈利状态,见图 6-1。图 5-3 短期总成本曲线推导长期总成本曲线LT

22、COSMC3图 5-4 短期成本曲线推导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ACSAC2MCQLMCSMC1SAC1SMC2SAC3PCBQ2Q1 Q3ASMCSACE1FP1O Q1 QPH(d 1)AR1=MR1=P1图6-1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Q*E0当市场价格为 P1时,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 d1,厂商根据 MR=SMC 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厂商的短期均衡点为 SMC 曲线与 MR1曲线的交点 E1,确定均衡产量点为 Q1。这时平均收益为 OP1,平均总成本为 Q1F,单位产品获得的利润为 E1F,总收益为 OQ1*OP1,总成本为OQ1*Q1F,利润总量为 OQ1*E1F,即图中矩形 HP1E1F

23、 的面积。如果产量超过 Q1不超过Q*,SMCP 1,增加产量会降低总利润却仍有正利润;若产量小于 Q1,增加产量都能增加总利润;如果产量超过 Q*,增加产量只会有负利润;只有使产量确定在 Q1,MR=P=SMC,总利润达到最大。 盈亏平衡情况:价格或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总成本,即 P=AR=SAC,厂商的经济利润恰好为零,处于盈亏平衡状态,见图 6-2。P SAC(d 2)AR 2=MR2=P2Q2 QOE2P2图6-2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SMC当市场价格为 P2时,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 d2,这条需求曲线刚好切于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 SAC 的最低点,同时短期边际成本 SMC 曲线也通过此点,

24、SMC 曲线与 MR2 曲线的交点 E2 即为厂商的短期均衡点。相应的均衡产量确定在 Q2。在 Q2产量上,有 OP2=Q2E,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总收益也等于总成本,如图中矩形 OP2E2Q2面积,此时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但实现了全部的正常利润。由于在该点上,厂商既无经济利润,又无亏损,所以也把 SMC 与 SAC 的交点称为“盈亏平衡点”或“收支相抵点” 。 亏损还可以继续生产情况:价格或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总成本,但仍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即 AVCARPSAC,厂商亏损,但还可以继续生产,见图 6-3。P SMCSAC AVC(d 3)AR 3=MR3=P3QQ3OE3G IP3图6-3 完

25、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当市场价格为 P3时,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 d3,整个平均总成本曲线 SAC 处于价格P3线之上,出现了亏损。为使亏损达到最小,厂商按照 MR=SMC 原则将产量确定在由 SMC 曲线和 MR3曲线的相交的均衡点 E3决定,均衡产量点为 Q3。在 Q3产量上,平均收益为 OP3,平均成本为 Q3I,由于 OP3Q 3I,总成本与总收益的差额构成厂商的总亏损量,如图中矩形P3GIE3面积。厂商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停止生产还是继续进行生产,取决于可变成本与收益的大小比较,而不取决于固定成本的大小了,因为短期内的固定成本可看做是一种沉没成本,固定成本已经投入生产了,不管生不生产,这

26、一部分成本已经存在,厂商做经济决策时就不应考虑此项成本了,所以此时厂商需要考虑的是可变成本与收益的大小比较了。只要厂商的产品价格大于平均变动成本,虽然出现亏损,厂商仍会继续生产,因为一是此时厂商每一单位产量可得到高于变动成本的收益,获得的全部收益,不仅能够弥补全部的可变成本,还能够收回一部分固定成本,即厂商继续生产所获得的收益超过继续生产所增加的成本,这比不生产能得到更高的收益。二是厂商对未来的预期仍然看好,当产品价格上升或者生产成本下降时可获得利润。亏损,生产与停产都可以的情况:价格或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即P=AR=AVC,厂商处于亏损状态,且处于生产与停产的临界点,见图 6-4。当价

27、格为 P4时,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 d4,此线恰好切于平均可变成本 AVC 曲线的最低点,SMC 曲线也交于该点。厂商选择任何产量点生产都会出现亏损。为了使亏损最小,根据 MR4=SMC 原则,厂商选择短期均衡点 E4,决定的均衡产量为 Q4。在 Q4产量上,平均收益为 OP4,平均成本为 OJ,OP 4OJ,厂商必然是亏损的。同时平均收益仅等于平均可变成本,这意味着厂商进行生产所获得的收益只能弥补可变成本,而不能收回任何的固定成本,生产与不生产对厂商所追求的收益来说,没有任何正效益。所以,SMC 曲线与 SVC 曲线的交点是厂商生产与不生产的临界点,也称为“停止营业点”或“关闭点” 。 亏损

28、且必须停产的情况:价格或平均收益小于平均可变成本,即 PARAVC,厂商处于亏损状态,且必须停止生产,见图 65。当价格为 P5时,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 d5,此线位于于平均可变成本 AVC 曲线的下方,根据 MR5=SMC 原则,这个点就是厂商短期均衡点 E5,决定的均衡产量为 Q5。在 Q5产量上,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总可变成本,这意味着厂商进行生产所获得的收益,不能收回任何的固定成本,连部分可变成本也得不到弥补,对厂商来说,必须停止生产。PQQOP4JSMCSACAVC图64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KE4(d 4)AR 4=MR4=P4PQQ5OP5JSMCSACAVC(d 5)AR 5=MR5

29、=P5图6-5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E5上述分析表明,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短期内,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无论市场价格怎样变化,由于厂商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厂商只能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按 PARAVC;SMC=MR 原则来选择自己的产量点。厂商应该将生产产量点推进到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点。即可得出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条件:PARAVC;SMC=MRP 2、推导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答:如图 6-6 所示,根据 MR=P=LMC(Q)的长期均衡条件,商品的价格和厂商的最优产量的组合点或均衡点 E1、E 2、E 3,都出现在厂商的长期边际成本 LMC 曲线上。若进

30、一步严格地说,商品价格与厂商愿意提供的产量的组合点,并非出现在全部的边际成本曲线上。我们知道,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穿过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价格低于这一点,厂商停止生产,产量为零;价格超过这一点,产量与价格的关系由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所决定。既然是通过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来确定厂商在某价格下的产量,那么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就反映了产量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就是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边际成本 LMC 曲线上等于和高于长期平均成本 LAC 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显然,完全竞争厂商长期供给曲线上的点均是满足生产者长期均衡条件的点。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

31、方倾斜的。图中实线部分所示即为完全竞争厂商长期供给曲线(d1)AR1=MR1=P1(d2)AR2=MR2=P2(d3)AR3=MR3=P3QOPP1P2P3E1E2E3Q1Q3LMCLACP SQOE1E2P1P2P3P46-6 完全竞争厂商长期供给曲线Q1Q2Q2LAC(a) (b)3、作图分析完全竞争行业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和特点。答:如图 6-7 所示,如果当某一行业开始时的产品价格较高为 P3,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 MR=LMC=SMC,将选择最优生产规模 SAC3和 SMC3进行生产,最优产量为 Q3。此时厂商获得了经济利润,这会吸引一部分厂商进入到该行业中。随着行业内厂商数量的增加,市场上的产品供给就会增加,在市场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就会不断下降,单个厂商的利润随之逐步减少,厂商也将随着价格的变化进一步调整生产规模。只有当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