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作业.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294195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财政学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财政学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财政学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财政学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财政学作业:1、 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表现有哪些?答: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表现:(1)垄断: 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提供无效:外部效应是指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公共物品”的效益

2、是外在的,市场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衡的(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 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事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6)囚犯难题2、 试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答:目标:通过对可以被人类开发利用的财富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加以开发和利用的活动,达到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 G

3、DP 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政府投资规模主要是指预算内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表明政府集中的投资对社会总投资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对发展中国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对每项生产性投资的确定和考核都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对于公用建筑和国防工程之类的属于不能回收的投资项目,财政拨款应视为这种工程的成本,力求以最

4、少的耗费实现工程的高质量,甚至作为财政收入主要形式的税收,也存在税收收入与税收成本的对比问题。3、 试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答:目标:实现公平分配主要包括起点公平(机会均等,即参与经济社会的起点应该是公平的)规则公平(包括人民参与经济生活应该面对同样的竞争规则)结果公平(收入分配的差距应该在社会容忍的范围内)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2)规范工资制度。这里是指由国家预算拨款的政府机关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视同政府机关的事业单位职工

5、的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通过遗产税、赠与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流转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等。(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4、 试述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含义及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答: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含义。充分就业并非指可就业人口的百分之百的就业。物价稳定也并不意味着物价冻结,上涨率为零。应当承认,即使在经济运行正常时期,物价的轻度上涨也是一个必须接受的事实,而且有利于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指的是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的大

6、体平衡,因为国际收支与国内收支是密切联系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同时意味着国内收支不平衡。发展比增长的含义要广,不仅意味着产出的经济增长,还包括随着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2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变化。 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例如,累进税制度、失业救济金制度都明显具有这种作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 ,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

7、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例如,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加快文教的发展,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 5、 什么是公共产品?它的特征?答: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产品或服务。如国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财物和劳务,以及义务教育、公共福利事业等。特点是: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它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某些人对这一产品的利用,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要求公共产品:一、生产必须有公共

8、支出予以保证;二、经营管理必须由非盈利组织承担。6、 什么是财政支出效益?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方法有哪些?答:财政支出效益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进行的财力分配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内涵是政府资源分配的比例性和政府资源运用的有效性。财政支出效益好是财政支出产生的成果较多,或者取得一定的成果所耗用的财政资金较少。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将项目的收入与支出成本、经营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收益能用货币计量的情况。2、最低费用选择法又叫最低费用选择法:适用于军事、教育等项目。3、“公共劳务”收费法:适用于教育、城市供水

9、、建设和维修道路、国家公园、邮电等。公共劳务的定价有:免费、低价、平价、高价。7、 试述“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原理。答: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所谓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会引起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设施;所谓经济因素,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和调节工作。8、 试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

10、宏观因素。答: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政治性因素。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预政策。社会性因素。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9、 试述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支出的经济和社会性质。答:答:文科卫支出是文化、教育、科学、卫生支出的简称。文教科学卫生诸项事业的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决定作用,当然这并不说明用于这方面的支出现在已经是生产性的了。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 生产劳动的科学划分,文科卫事业费支出仍应归入非生产性的范围。从最一般的意义3

11、上说,凡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皆为生产劳动;除此之外 的一切劳动,皆为非生产劳动。根据这一标准,投入文科卫领域的劳动属非生产劳动,因为它们并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且在从事这些劳动的过程中,劳动者还要 消耗物质财富。与此相对应,用于文科卫事业的支出属非生产性支出。但是,对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还可以有另一个观察角度。拿科学研究来说,如果企业购买科学研究的成果或索性直接安排一部分人从事科学研究,并且立即将研究的成果用于提高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素质或用于改进这三种生产要素的结合方式,那么这种科学研究是生产性的。如果作为消费者的个人购买科研成果或自己从事科学研究,并且不对生产

12、要素及其结合方式产生影响,那么这种科学研究是非生产性的。对于文化、教育和卫 生事业,也可以做类似的分析。如果以此为标准,那么用于文科卫的支出就有相当的部分是属于生产性的。文科卫支出究竟是生产性的还是非生产性的,我国理论界 曾有过十分热烈的争论,至今恐怕还不能说已经得出了明确的为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结论。一般是沿用目前国内各种统计文件普遍采用的做法,将文科卫支出归入非 生产性的范畴。但是,在做这种归类的时候,需要强调三点:(1)将文科卫支出归入非生产性范畴,只有某种静态的、相对的意义,它只是说,用于这些事业的支出不能对当年的物质财富的生产做出直接的贡献;(2)从动态的、绝对的意义上说,文教科学卫生

13、事业的发展将不断提高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素质并改善三者的结合方式,新的世纪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它们对物质财富生产的贡献将越来越大;(3)将文教科学卫生支出计入非生产性一类,其实际意义只是要求社会在安排全部国民收入的用途时,应全面考虑生产的当前需要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让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占一个适当的比例,并且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 GDP 的增长,要让这一类支出的比例不断提高,甚至超过 GDP 的增长速度。由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各国政府无不投入大量资金,而且支出规模越来越大。10、试述政府投资的特点和范围。答:政府财政投资有以下几个特点:1

14、)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可以极大的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2)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3)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位置,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大的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范围:(1)打破市场垄断而安排的投资(2)基础产业投资(3)高风险产业投资(4)对农业的投资试11、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作用。答:(1)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

15、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丰富及国民生产总值就多。一般而言,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起着基础性的约束作用。(2)生产技术水平是指在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生产技术水平是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内含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表现在:一是技术进步速度越快,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也越快,财政收入规模的增长也就有充分的财源;二是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的提高,可供财政分配的产品(剩余产品)也就越多。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12、述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答:(1)财政补贴的首要意义在于

16、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不论补贴对象是谁,最终目的都是顺利实施国家的方针政策。(2)财政补贴可以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财政资金毕竟是有限的,一些事业必须由财政出资来办,但一些事业可以由财政来办也可以由民间出资来办,而凡民间不太热衷的事业,4财政给予补贴,只要财政花费少量的资金就可以将民间资金调动起来,发挥所谓“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特别是在经济低迷时期,这种作用就更为显著。(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产业结构优过程中,财政补贴支出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4)消除“排挤效应” 。(5)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在我国的财政补贴中,出于社会经济稳定的考虑往往是首要

17、的目的。13、简述税收中性和超额负担。答: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的效果。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根据税收中性的概念,可把税收的经济效率概括为:政府通过税收制度在把数量既定的资源转移给公共部门的过程中,尽量使用不同税种对市场经济运行的扭曲所造成的福利损失或沉重损失最小化。税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和尽量增加税收的额外收益。14、试分析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答:试分析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税负

18、转嫁的最主要方式是变动商品的价格,因而,以商品为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密切关系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比较容易转嫁是明显的。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难以转嫁。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得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税的税较难转嫁15、试述税收的经济效应。答:税收效应,即税收的调节作用。是政府课税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产生的各种影响,包括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和对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行为的影响。从税收对纳税人的影响看,税收效应在理论上一般分为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税收的收入效应,

19、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级,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16、简述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制度和计算方法。答:1、增值税:以商品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2、消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流转税。3、企业所得税:对在我国境内

20、的企业和其他组织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4、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的劳务和非劳务所得征收的一种税。(2)计算方法:增值税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1)销项税额不含税销售额适用税率(2)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或征收率)(3)进口货物应缴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4)进口税: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不征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税额应征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税额+消费税税额消费税:从价定率计征: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从量定额计征:应纳税额=销售数量税率复合计征: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销售数量税率企业所得税 应纳所得税额

21、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税法规定减免和抵免的税额个人所得税517、简述国债的政策功能。答:(1)弥补财政赤字。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1)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的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2)国债的认购通常遵循自愿的准则,一般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2)筹集建设资金。我国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资金占 50%左右。(3)调节经济。1)国债用于生产建设,将扩大社会的积累规模。2)国债用于消费,则将扩大社会的消费规模。3)国债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就是政府平衡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关系的过程。18、如何衡量国债的规模。答:(1)债务负担率,指国债余额与当年 G

22、DP 的比率,即每百元 GDP 所承担的债务情况,反映一个国家国债累积规模的大小。欧洲货币联盟签订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这一比率应不高于 60%,我国目前的这一指标为 10%左右。(2)债务依存度,指年度国债发行额与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反映当年财政支出对债务收入的依赖程度,是衡量财政本身债务负担能力的一个指标。国际上通常认为,25%的依存度是国债的警戒线。但由6于各国的财政体制不同,财政集中的国民收入份额不同,年度之间的财政政策不同,某一年度的债务负担情况不能反映一个国家债务的总体状况,因此,目前大多数国家不用债务依存度来衡量其国债的负担情况与规模。(3)偿债率,指年度国债还本付息额与当年财

23、政收入的比率,这是衡量国家财政本身偿债能力的一个指标。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一般为 10%以上,我国目前在 20%左右。衡量外债规模也有三个指标:一是外债偿债率,即年度外债本息偿还额与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之比;二是负债率,即外债余额与当年 GNP 之比;三是债务率,即外债余额与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之比19、简述分税制改革的基本内容。答:1)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根据中央政府事权的划分,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地方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经济事业

24、发展所需支出。2)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为中央税;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为中央与地方共税;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方税。3)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为了保护地方既得利益格局,中央采取“维持存量,调整存量” ,逐步达到改革的目标的方针,为此制定了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的办法。4)原则制的处理。为顺利推行分税制改革,1994 年实行分税制以后,原体制的中央补助,地方上解及有关结算事项暂时不变,过度一段时间后再逐步规范化。20、简述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答:(一)财政赤字的不

25、同融资机制 1. 债务融资 2. 货币融资(二)不同融资机制的不同经济效应 1债务化融资对经济的影响不会增加基础货币,也不会扩大货币供应量和总需求,一般不会导致通胀。2货币化融资对经济的影响通过货币创造为财政赤字融资会直接增加基础货币,在乘数作用下扩大货币供应量,从而扩大总需求,极有可能导致通胀。(三)关于通货膨胀税和铸币税问题 1通货膨胀税 2铸币税21、什么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目标及手段有哪些。答: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财政政策的目标:(1)物价相对稳定物价相对稳定是

26、把物价总水平的波动约束在经济稳定发展可容纳的范围之内。物价相对稳定可以避免过度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2)经济的适度增长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它要求经济的发展保持在一定的速度区间,既不要出现较大的下降、停滞,也不要出现严重的过热。因此,经济增长是实际增量,而不是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虚假增长;增长的速度可以持续,不是大起大落。经济增长是全社会总量和实际增长和人均数量的实际增长。(3)收入合理分配收入合理分配是指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公正、合理,公平与效率相结合,避免过于悬殊。公平分配并不是平均分配,它是在一定社会规范下既有差距又注意均衡协调的分配。(4)收入的合理非配:通过税收调节缩小收

27、入分配的差距,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等,是实现收入合理分配的有效措施7(5)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需要的满足程度,不仅仅取决于个人消费需求的实现,更重要的是社会的共同消费需求的实现。手段:税收。主要通过税种、税率来确定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的分配关系,以满足国家履行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需要,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分配。公共支出就是公共财政的支出,是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所安排的支出。公共支出可以确保国家职能的履行,政府经济作用的发挥,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可以支持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壮大。政府投资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

28、会公共需要,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投入资金用以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国债:国债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1)排出效应(2)货币效应(3)收入效应。国债作用主要通过国债规模,持有人结构,期限结构,国债利率等综合体现出来。22、试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答:由于财政与银行在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形成中有不同的作用,这就要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配合运用。如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行其是,就必然会产生碰撞与摩擦,彼此抵消力量,从而减弱宏观调控的效应和力度,也难以实现预期的调控目标。(一)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财政是国家集中一部分 GDP 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因而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财政居于首要

29、地位。财政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上影响社会需求的形成。而信贷资金是以有偿的方式集中使用的,主要是在资金盈余部门与资金短缺部门之间进行余缺的调剂。(二)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同财政在社会需求的形成中起决定作用,只要在财政支出中对社会消费性支出做适当的压缩,减少公共部门的购买力,社会消费的紧缩既可以立见成效,而银行信贷在这方面则显得无能为力。同时财政对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有直接影响,而银行组主是通过工资基金和监督以及现金投放的控制,间接地影响个人的消费需求。 (三)两者在扩张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在宏观经济中,需求与供给的失衡主要是由财政与信贷分配引起的,但二者又有区别,财政赤字可以扩张需求,财政盈余可以紧缩需求,但财政本身不具备“创造”货币的能力,因而财政的紧缩和扩张效应一定要通过货币政策机制的传导才能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