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边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体会沈从文的边城中的风俗美、人性美。2、能了解翠翠的“情窦初开”跟作者的环境描写、人物的选择和描绘有关。3、理解边城所展现的表现“人性之美”在小说中的独特表现。(二)教学重难点:文章是如何通过“情窦初开”去展现“人性之美”的。(三)教学过程:一、 导入:古老的湘西,同样古老的沅水悠悠流淌,流过沈从文的童年,流过他心中的桃源。这里的白云清风,覆盖着一个人类远古的沉沉大梦。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边城,在这美的地方发生了一个美的故事。二、了解故事梗概,了解故事背景。师:说了什么故事?待生说后一起读注解。师:故事很美吧?可这个故事让沈从文饱受了批评,在民族危机的关头,
2、美化了社会,作品被批为“是一部远离阶级斗争的作品”作者被称为“ 在角落里独自做着美梦的小资产阶级 ”师: 情窦初开(板书)描写到“情窦初开” 的小说有千千万万,我们却为什么被沈从文的边城感动呢?今天我们就试着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我想问同学们:“情窦初开” 一般要跟什么有关系?(年龄、地点、对象、环境)(教师提示获总结:可以用这句话来表示“在合适的年龄,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间,碰见合适的人”就像沈从文说,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三、了解边城的环境合适的地点师:合适的年龄就不要说了,合适的地方。我们来看一下为翠翠和傩送种下情苗的是一
3、个怎么样的地方?是怎样的一种爱情土壤?1、自然环境 这里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呢?通过边城美景图片展示,请同学们概括: 参考 这里的风光秀丽、美好。是一个干净的自然所在,就象这里的人一样。纯洁、原始和无污染板书 风景美2、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 文本重点写了哪个民俗?这个民俗有怎样的特点?又有怎样的内涵?学生讨论完成。 参考 端午节:赛龙舟、穿彩衣、画王字、捉鸭子、吃鱼吃肉、放鞭炮、包尖角粽子。民俗具有古老而淳朴的特点,又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包含着美好的祝愿、表达着欢快的情感,充满了吉祥如意的氛围。更能体现人们之间的和谐亲切的关系。板书 风俗美 合适的时间:师:为什么在三大
4、节日中,沈从文只选择了端午节?而不选择“中秋”和“过年”?(学生答不出来,引导端午都安排什么节目?端午是“竞争”展现“男性之美”的重要节日;引导学生读 P14P15 页,了解那是湘西的一个重要的节日 恋爱季节)师总结:这种环境就是翠翠生活的背景。也是她爱情产生的地方。问: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说,其他的环境(如革命年代战火纷飞的战场)也是可以产生这种爱情的土壤的,但沈从文为什么把人物置于这种怎么美的环境中呢?是不是他有特殊的目的?师:沈从文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说过:美,是我一直在意的,如果爱能在美中产生而不是通过刻意的安排来展现,则会显得更符合人的本性。总结:如诗如画的湘西,深深地打动了人,在这里展现
5、的是一种人格化了的自然人性之美。这种美主要表现在端午节上的展现“男性之美”,这种“ 男性之美 ”描写为打动少女的心扉,提供了一种“隐喻” 这种独特的小说的隐喻美感(板书隐喻之美) ,吸引千千万万的读者每年都到边城朝拜。这就是沈从文小说独特的魅力,别人所没有的东西。四、了解傩送(分析见面的片段)合适的对象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爱情产生的最初时刻所碰到的人。他们的见面我觉得也很一般,但从文章后面情节的发展来看,这个时刻的见面实际上已经是“刻骨铭心”,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作者是怎么样去写他们的爱情故事的?他们的交流主要是对话,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对话,请学生男女用宜昌方言对读 1225段。师:从对话
6、中,你觉得是什么让两颗心彼此贴紧?或者说,彼此都喜欢上了对方的什么东西?教师可以换句子来引导翠翠“我是翠翠。 ”应该是“ 你是谁? ”内心极其着急,希望能有人认识她(板书纯真)“他不会,他答应来找我,就一定会来找我的。 ”换成:不要乱说,你才喝醉了酒呢?“以为欺负了她,就轻轻地说:你个悖时砍脑袋壳的!骂人骂得好可爱(板书可爱)傩送言行中(带笑说;放肆地笑了等细节)分析纯朴 幽默(带笑)在分析傩送的性格时插进沈从文的话引导学生理解他的性格(“我崇拜朝气,欢喜自由,赞美胆量大的,精力强的这种人也许野一点,粗一点,但一切伟大事业,伟大作品就只这类人有份。 ” )总结:如诗如画的见面,含蓄却令人心动,
7、这种婉约经典的场面,带着浓郁的东方古典气息。也是展现了一种人性之美,没有任何的功利。这种独特的爱情,也是边城为什么被青年男女们一遍一遍被咂摸的原因。这样的故事,让人很羡慕和感动,这样的故事在今天还是有意义的,我们来看看今天的“拜金女”们, “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泣,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幸福”前显得多美的让人怀念。我记得有一部电影叫山楂树之恋被称为世上最纯洁的爱情。为什么一个故事会引起那么多的怀念,就是因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缺少“老三”和“静秋” 。现在我们是不是能了解沈从文小说的一些魅力所在了?正是这种近似绝迹的环境中有着绝迹般的爱情描写,造就边城的魅力。或者说,沈从文的成功恰恰是避开了常见的表现
8、爱情的很多因素,选取了“人性”的角度来表现一种“ 深层的文化隐喻之美 ”(板书 人性之美) ,这在阶级斗争的年代,确实是不被人所容忍,但它所散发出来的东西却是永远的。五、师:“在合适的年龄,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间,碰见合适的人”情窦初开的翠翠终于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节选小说还有一个很值得大家去欣赏的地方,那就是翠翠喜欢上傩送后所带来的变化描写,结合课文第四节末尾、第五节、第六节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P19“但是另外的一件事情,属于自己不关于祖父的,却是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P20“留下一个热闹的印象,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中不如那个端午节所经历过的事情甜美。 ”P20 “翠翠虽
9、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听得清清楚楚”P22 “翠翠还正想起两年以前的端午节的一切事情哪”P22“提起旧事,翠翠嗤地笑了”师:这种少女心扉初开的害羞,这种害羞所展现出来的美感,它只属于一个少女,属于15 岁的翠翠,属于一个情窦初开的心灵世界,它是那么的忧伤却显得甜蜜,这种感觉可以超越了时光,抵达我们的心灵世界,给我们阅读的快感,反观今天的爱情快餐,我们在情感中还剩下什么呢?其实,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座边城。六、生探究:一在小说的结尾,傩送会回来吗?翠翠在痴情的等,痴痴的等,永远的守候一个无望的日期,我想问,傩送什么时候回来,沈从文告诉你了吗?七、生探究:给人温暖的作品,最后为什么处理成
10、悲剧?美的世界里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如意的东西?参考答案:美好的人生也有沙子;美是忧郁的 是缺憾的我们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悲剧更能使人震撼八、作业1、 本文中还有一个人物值得大家去赏析,那就是他爷爷,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很伟大的亲情,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分析,自己去看。2、 有机会阅读边城全文。总结:整篇小说,三年的时光被浓缩进了三个美丽的端午节。三年前的那个夜晚,翠翠与二老傩送不期然的相遇在她心中埋下了情愫。年少的懵懂,初开的情窦,却怎知终于落得孑然一身独守渡船,为了一个未必会归来的人作永无尽期的等待!冥冥之中,是否真的有岁月轮回?母亲的悲剧在女儿身上又一次重演。我们的碌碌,我们的匆匆
11、,是否真的只是徒劳?低头看掌心交错的细碎纹路,心中泛升起一片茫然:我们一路前行,可是又有谁知道前方的路究竟通往哪里?幸而沈从文的结尾还是留给了人们希望, “或许他永远不会回来,或许他明天就会回来”。故事终于哀而不伤,在凄婉中结束。让我们感怀不已!就让我们在一首等待中结束此文吧!板书风景美 隐喻之美 翠翠:纯真 可爱 纯朴风俗美 人性之美 傩送:纯朴 善良 热情教学反思:必修五节选了边城的第三至第六部分,在节选中主要展现的是“翠翠”生活的茶峒的环境;翠翠与傩送的初次见面;翠翠见面后的心理变化;爷爷为翠翠婚事的着急。为了达成这种要求, 学科指导意见中教学建议:“环境美(风景美、风俗美和人情美) 的
12、鉴赏是边城(节选)的教学重点。可通过天朗、风轻、水清的环境描写体会湘西山城安静活泼、生机盎然的风景美,通过月夜对歌、龙舟竞渡,端午捉鸭、中秋舞龙耍狮等风俗画笔体会湘西的风俗美,通过单纯善良、原始可爱的老船夫、翠翠、傩送等人物形象体会边城(节选) 的人情美” 。学生和我们一样,在阅读 边城的文本时,可以体会到风景美和人情美,但这种美并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的引导,通过几个句子的读读就可以感受得到的,或者说我们平常所做的解读教学(通过朗读来体会风景美,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体会人情美)是无效的,学生并不能被感动。我在想, 边城之所以被人一遍遍的咂摸,一定有它深层的原因。那么如何能体会到这种“美感”呢?或者说,这种美感表现在哪里?本设计我对文章作了自己的解读,我觉得边城的“美感”在于一种“隐喻之美”。这种“ 隐喻之美”表现在“风俗美”“人情美”中,沈从文正是有了这种“隐喻之美”的运用,才有了“流芳百世”的可能,为了更好地传达这种“隐喻之美”我借用本节选“ 情窦初开 ”的情节来突破贯穿全文。爷孙之间的亲情则舍去不教,作为补充作业。上课的过程中学生非常积极,回答的问题精彩纷呈,让我觉得引导学生读文本非常重要,根据文本设计的题目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像学案后面设计的探究题就非常符合学生的现实情况,处于十七八岁的年纪,情窦初开。觉得不足的地方就是学生回答问题太积极,时间有点不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