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青少年生命教育有效性研究课题成果生命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魅力获嘉县第一初级中学 李桂玲2011年 12月 18日2生命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魅力著名作家梁晓生说:“一个生命就是空前绝后的奇迹。父母的精血决定了生命的先天质量。生命演变为人生的始末,教育引导着人生的后天历程。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左右其人生轨迹的因素不管有多少种,然而凝聚住其人生元气不散的却几乎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教育的作用与恩泽。 ”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偏重知识教育与理性教育,却忽略了知识技能以外更重要的德性、艺术、生命之教育。过多地强调判断、推理、原则、规律、记忆、背诵,却忽视了个体的情感、体察、领悟、想象、直觉、灵性等等。因
2、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生命个体的发展,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但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课堂教学是我们渗透生命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可能有些老师会觉得数学不同于地理、生物、心理学等显性学科,开展生命教育比较困难、无处着手。事实上,那是由于他们在刻意寻求生命教育的标签,所以会感到比较困难。其实,数学中的生命教育无处不在,如果你是一个有心的数学老师,完全可以开展得很好。一、思维与生命数学教学内容包括两条主线,一是数学基础知识,二是数学思想方法,从数学的角度讲,数学科学中最有生命力统摄力的是数学观和数学方法论,数学思维,决定
3、一个学生数学修养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能否用数3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以至日常生活问题。一个人一生中直接应用的数学知识也可能并不多,但是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将会终生受益。而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是关键。例如:在教学时让学生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形成类推的数学思维,掌握读书的基本方法,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道题目,较困难的也就自然的会认读认写。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举一反三数学也就是数学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研究如何巧妙传授知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一个突破口。二、数与生命数学是数字和符号的组成,而数是贯穿数学的始终。一分钟我们的心脏大约能跳动 70下左右,汽
4、车的速度约 80千米每小时,从人体本身到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处处都有数的存在,超出实际的数字就会对人的生命有威胁,数和生命息息相关。例如:在教学大数的认识时有一幅数学情景图,四川的大熊猫,于是联想到了四川汶川的地震,想到在地震中一共遇难:65080 人,失踪:23150 人,受伤:360058 人,救出 8352人,捐赠约:309 亿元。生命是脆弱的,突如起来的灾难让人们措手不及,对于生命也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于是活着真好成了所有遇难人和亲临现场人的共同呼声,一串串的数字告诉我们每一个人要,珍爱生命,重视生命,善待生命,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达到数与生命的联系。三、实践与生命实践从生活开始,在生活中
5、找到数学和生命的联系,查阅资料中,学4生知道了时间的宝贵,知道了生命过程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危险,在活着的时候要珍惜生命,水是生命的养料,在体会 1亿有多大时,学生查阅到,1亿滴水能足足添满 3个西湖,珍惜水也是珍惜生命的象征。从小时做起,才能让生命更加有价值。实践中了解了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更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真谛。四、优化师生关系,实现师生互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是新课程赋予课堂教学的新要求,它是把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公学生和教师都提高到“生命”的层次和高度来看待,体现出对教学主体学生和教师的尊重!这是一
6、种人文关怀的显现。提高到“生命”层次的课堂教学,正是我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信息沟通的过程,是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的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理解、尊重、信任和激励学生,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交往对话式的师生关系,形成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和师生互动、情知互动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洋溢师生激情,焕发生命活力,涌动创新灵感,弥漫人文关怀,成为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活动,实现师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沟通和知识、经验、智慧的共享;在学生之间创设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生生关系,实现人格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给学生多
7、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充分运用5手势、眼神、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沟通感情,传递信息,通过师生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和沟通理解实现数学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转化,从低级到高级的渐变,从理论到实践的渗透,切实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让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说明教育不只是教给学生一种知识和技术,更要的是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悟。每个生命的成长都有与生俱来的需求:生活中生存、求知、探究、体验的需要,情感上被认可、欣赏、尊重、理解的需要。教育一旦触及孩子们的生命成长需要,必将创造出令人瞩目的奇迹;关注学生成长的需要,是教育走
8、向智慧、走向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数学教学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我们除了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命内涵融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总之,只要我们注意在数学教学中的各个细节,充分去发现、去调动自我的主观能动性,生命教育就无处不在。李桂玲2011-12-186个人简介李桂玲,女,1977 年 3月出生,现年 34岁,中学一级教师。1999 年6月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系,1999 年 8月至今在获嘉县第一初级中学任教,2003 年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数学教学中所在班级成绩优异。曾多次获得市级、省级论文奖,县级优质课奖,县级模范班主任称号等。201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