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普通高中2017届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和14个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70707定稿).docx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305756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6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技术----普通高中2017届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和14个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70707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通用技术----普通高中2017届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和14个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70707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通用技术----普通高中2017届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和14个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70707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通用技术----普通高中2017届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和14个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70707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通用技术----普通高中2017届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和14个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70707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普通高中 2017 届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1目录上篇 必修模块3一、必修模块概述3二、技术与设计 13(一)技术及其性质4(二)技术设计过程6(三)工艺及方案实现8(四)技术交流与评价10三、技术与设计 212(一)结构及其设计13(二)流程及其设计15(三)系统及其设计17(四)控制及其设计19下篇 选修模块21一、现代家政技术21(一)家政概述22(二)家庭管理与技术23(三)家庭理财与技术25(四)家庭保健与技术27二、服装及其设计29(一)服装与文化30(二)服装与材料32(三)服装与结构34(四)服装与制作36三、电子控制技术38(一)电子控制概述392(二)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4

2、1(三)传感器与继电器43(四)电子控制系统45四、简易机器人制作47(一)机器人结构与传动机械48(二)机器人感知与传感器50(三)机器人控制器51(四)机器人控制策略533上篇必修模块一、必修模块概述必修模块由“技术与设计 1”和“技术与设计 2”两个模块组成,两个必修模块的基本内容层次不同,之间呈现递进关系,即“技术与设计 1”是“技术与设计 2”的基础。学生必须先修习“技术与设计 1”模块,在此基础上再修习“技术与设计 2”模块。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学分为 4 学分,共设置 2 个模块。每个模块为 2 学分、教学时间为 36 课时。二、技术与设计 1“技术与设计 1”侧重基础性技术设计,

3、注重学生经历基本和简单的技术设计过程,注重学生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知识与技能,注重学生形成基本的技术设计思想与经验,侧重“做中学” ;引导学生深化对技术的认识,理解技术及其性质;引领学生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学会基本的技术设计方法,形成基本的技术核心素养。本模块由“技术及其性质” 、 “技术设计过程” 、 “工艺及方案实现” 、 “技术交流与评价”四个单元组成。学分为 2 学分、教学时间为 36 课时。内容结构如图:技术及其性质 技术设计过程 技术交流与评价工艺及方案实现技术与设计 14(一)技术及其性质【课标内容】1. 感知生活中技术现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通过活动体验和案例分析理解技术的性质

4、,形成正确的技术价值观。2. 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认识技术与人、自然、社会的关系,理解技术的历史发展对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变化,形成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使用技术的责任意识。【教学要求】基本要求1.通过回顾个人成长经历和体验简单的技术活动,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能够结合具体的技术案例,加深对技术性质与发展历史的理解,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2通过分析技术案例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之间的关系,阐述技术与人、自然、社会的关系, 辨析技术的目的性、实践性、综合性、两面性等。3. 结合生活中的技术情境,通过分析技术对环境的影响,理解技术对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

5、护自然的价值。4运用典型技术案例阐述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具有技术使用的安全意识、规范意识、伦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对技术文化的理解与适应意识等。发展要求通过活动体验和案例分析理解技术与设计,初步形成关于人技关系、技道合一、权衡决策、方案优化、技术试验、创新设计等技术思想与方法。说明 技术及其性质的基本思想应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始终。【教学建议】1. 本单元建议安排 4 课时。2.要避免纯粹的讲解,可采用多种技术体验、技术实践方式进行有关技术性质的理论建构和文化熏陶。例如,参观博物馆或科技馆、播放与技术发展相关的主题纪录片等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技术观。3.案例分析法是本章较为适宜的教

6、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时要尽量避免案例的简单罗列,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结合学生的成长经历来选择教学案例,感悟技术发展对自身的影响,进而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技术与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引领学生主动建构有关知识,激发技术学习兴趣。54.可组织学生进行主题学习,请学生自己选择技术案例进行利弊分析并归纳,采用“讨论” “辩论”等多种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和交流,以理解技术性质,形成技术意识,在质疑和反思中形成对技术性质的理性认识。5.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技术应用的两面性,以积极的态度和责任意识对待技术,这一观念要渗透到技术课程教学的各个模块和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贯穿始终。【考

7、试、评价建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加深对技术性质与发展历史的理解,形成亲近技术的情感与理性;阐述技术与人、自然、社会的关系,辨析技术的目的性、实践性、综合性、两面性等;具有技术使用的安全意识、规范意识、伦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技术文化理解与适应意识等。学生应能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技术所反映的社会价值观及多元文化,理解技术的文化特性和美学特征,基于案例分析阐述技术观点。6(二)技术设计过程【课标内容】1. 熟悉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经历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原型或模型、优化设计方案、编写技术作品说明书等技术设计环节的实践。2. 能根据设计的一般原则,运用一定的设计分析方法,制定符合设

8、计要求的完整设计方案,并能通过技术试验等方法,对多个方案进行比较、权衡和优化,形成最佳方案。【教学要求】基本要求1.通过经历典型设计实践活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2.结合典型案例,知道发现问题的重要性,树立发现问题的意识,初步掌握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3.分析如“感应台灯”经典设计案例,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并能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产品设计之中。4.经历如“多功能瓶起子”的方案构思过程,了解设计方案的几种常用构思方法,并能制定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完整设计方案。5. 通过如“可调节高低的学生课桌的设计”方案优化的技术实践活动,理解技术试验对于方案优化的重要性,掌握技术试验的一般方法,能够对

9、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能够对多个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权衡,选择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方案。6.通过典型产品说明书案例分析,了解产品说明书的格式及内容,能够编写出自己设计的技术作品的说明书。发展要求1.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设计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能够综合运用设计原则进行产品的设计。2.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设计产品的相关信息,并能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技术试验提供参考依据。说明课标修订之处:把“工艺及方案实现”从 “设计过程”中摘选出来,单独设立一单元。加强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和物化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建议】1. 本单元建议安排 9 课时。2.首先,对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整体的

10、认识和理解。然后,再对设计一般过程中每个环节所涉及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培养。如先以短小、简单的技术活动7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技术设计过程,按照设计方案的呈现、技术语言应用、制作模型或原型、常用材料的属性、制作工艺及连接方法、技术测试等环节,逐次开展教学。也就是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过程,完成对设计一般过程的教学。3.可通过“青霉素的发现” “单摆周期公式的发现”等这类经典案例,以及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发现问题的实例,开拓学生视野,启发学生进行自主观察生活、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设计就在身边。4.不仅要关注发现与明确问题、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案构思、技术试验、设计评价、设计交流、模型制作等

11、方法,还要在设计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注重隐含着优化、整体、权衡、流程、系统等思想和方法。在适当的教学时机加以点拨,利用反思等活动给予引导。5.技术设计的过程性决定了技术设计学习的连续性,需要在教学中构建一个完整的设计活动。在选择技术项目时,应关注技术项目的综合性以及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影响,小项目的综合性相对小,例如“工艺表” 、 “杯子” 、 “孔明锁” 、 “多功能瓶起子”等项目,突出了设计的过程和设计分析方法,但是随着学生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要逐步增加项目的综合性,例如“感应台灯” 、 “智能杯子” 、 “可调节高低的学生课桌的设计” 、 “橡皮筋动力导盲小车的设计”和“多功能书架的设计”等

12、项目,体现系统思想,渗透工程思维的培养。6.侧重学生设计分析时的有效指导,要强调技术设计的前期工作,教学活动的安排不要“为了动手而制作” ,要留给学生调查、思考的空间,要创建一个便于学生思维发散和收敛的情景,产品(模型)制作活动遵循设计的一般过程,引导学生经历设计需求分析、明确设计目标,制定符合设计要求的完整方案流程后,再进行产品的制作。7.可使用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教学资源呈现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考试、评价建议】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理解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一般原则和方法,具有解决技术问题的多方案、比较、权衡意识,初步形成运用技术设计与制作解决设计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82

13、.应注重实践环节及对技术作品的评价,评价应采用过程性评价,不仅重视最终作品的评价,更要重视对设计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要具体,可操作,体现学生是否能将课程中的设计经验和能力形成有效迁移。(三)工艺及方案实现【课标内容】1. 能够比较常见材料的特性、 应用环境和基本加工工艺,掌握一些常用材料之间的连接方法,并能根据设计方案和产品用途选择和规划材料。2. 掌握简易木工、金工、 电子电工的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一到两种数字化加工设备(如激光雕刻切割机、三维打印机)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设计方案恰当选择加工工艺,并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教学要求】基本要求1.通过对实物材料的观察、测试和试验,

14、初步掌握常见的材料(如木材、金属,塑料等)的特性、常见连接方式及用途,形成人、材料和设计之间关系的基本认知。2.通过对材料的实践操作和练习体验,掌握简易木工、金工、电子电工的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一些常见工艺方法,形成一定的操作经验 积 累 和 感 悟。3.通过简单实体的建模和上机实操,了解并体验数字化加工设备加工方法和工艺流程,形成现代数字化的设计与生产意识。4.通过参与技术作品的设计,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规划材料和选择加工工艺,完成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制作,形成方案转化为有用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的能力。发展要求1.通过对特定材料的加工练习,熟悉木工、金工、电子电工等

15、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形成常用工具的操作经验 积 累 。2.通过对设计作品的建模、加工和组装,熟悉数字化加工设备加工方法和工艺流程,形成独立使用现代数字化工具进行作品设计与加工的能力。3.通过独立进行技术作品的设计,能根据方案设计要求,进行材料选择、测试与规划,工具选择与使用,工艺设计与产品制作等;能独立完成模型或产品的成型制作、装配及测试,形成较强的动手实践与创造能力。说明 重点体现学生物化能力培养。【教学建议】1. 本单元建议安排 11 课时。2.先从学生熟悉的材料入手(如常见的木料) ,通过技术试验等手段让学生9了解木料的特性、应用环境,通过布置技术任务等手段让学生了解木料的基本加工工艺,

16、如锯割、刨削等,然后再拓展到其他材料,如金属材料、塑料等等,但是不建议布置操作量较大的技术任务。对于现代加工手段,如激光雕刻与切割机、三维打印机等加工工具或材料要分析其应用环境和优缺点,理性看待现代加工工艺与传统加工工艺的应用。3.借助案例分析、教具展示和实物拆解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种加工工艺,进而分析对比不同加工工艺呈现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帮助学生进行加工工艺的选择,最终完成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在进行技能教学时要充分认识模仿教学方法在操作技能学习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动作、节奏等要符合操作规范,示范时要注意让学生看清楚每个步骤的动作。教师要正确领会课程理念,把握教

17、学目标,侧重学生对技能的体验和领悟,不要求达到熟练的程度。4.教师在指导学生制作模型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从思想方法的高度对模型进行认识。制作模型需要大量时间,在给定的课时内完成本章节的教学可能比较紧张,可以制作模型为主线,根据模型制作的步骤与要求,结合工艺进行教学。工艺教学中要充分使用教科书中的图示,加强阅读指导。模型制作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对小组同学进行合理分工,最后进行组装,以提高效率。5.教学中可安排恰当的技术任务,让学生掌握相关工具的使用方法,需要注意安全操作的教育,工具使用方法的学习要与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相关联,将技能传授与设计任务有机的融合。【考试、评价建议】1.学生应了解金属、木材等常用材料的属性及制作工艺以及连接方法,学会模型或产品的成型制作和装配;能够掌握技术设计中关于材料及其加工、构思及其方法、图样识读与绘制、模型制作及其工艺等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技术设计与制作解决设计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经验,并形成有效迁移。2.评价可以以技术实践的过程为基础,学生根据设计方案、设计图纸等技术资料,选择材料和工具(木工、金工或 3D 打印等)完成技术设计作品的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