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鹅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一、 绦虫病,剑带绦虫病 剑带绦虫病是剑带绦虫寄生于鹅、鸭和野鸭等水禽小肠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尤其对幼龄水禽危害严重,发生感染后常生长发育受阻,并可造成大批死亡,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病原 引起水禽剑带绦虫病的病原最常见的为矛形剑带绦虫,属于膜壳科剑带属。虫体较大呈乳白色,形似矛头,体长115230毫米,最大体宽为11.514毫米,由2040个节片组成。虫卵无色,椭圆形,大小为4610637103 微米。,流行特点 本病分布广泛,国内饲养鸭、鹅地区均有发生,多呈地方性流行。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发生于410月份的春末夏秋季节,而在冬季和早春较少发生。不同日
2、龄的鸭、鹅均可发生感染,但临床上主要见于13月龄的放养的幼鹅和青年鹅群。成年鸭、鹅感染后多呈良性经过,成为带虫者。 剑带绦虫寄生于鸭、鹅等水禽的小肠内,孕卵节片或虫卵随患禽的粪便排出,虫卵落入水中被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经6周发育为成熟的囊尾蚴。,鸭、鹅等水禽类吞食了含有似囊尾蚴的剑水蚤,似囊蚴进入小肠,翻出头节吸附在肠壁上,经19天发育为成虫。,临诊症状 成年鹅感染剑带绦虫后,一般症状较轻。幼鹅和青年鹅感染后可表现明显的全身症状,首先出现消化机能障碍,排出白色稀薄的粪便,内混有白色的绦虫节片,发病后期食欲废绝,饮水增多,常离群独居,双翅下垂,不愿走动,羽毛松乱无光泽(图191),或行走困难,走
3、路摇晃,运动失调,失去平衡,(图194),向后面坐倒,不能起立(图192);有的倒向一侧,起立困难(图193);严重感染者常出现神经症状,最后衰竭而死,病程约为15天。,剖检病变病死鹅瘦弱无膘,剖检可见部分病例心外膜有出血点,肝脏略肿大,胆囊充盈,胆汁稀呈淡绿色,肠道黏膜呈卡他性炎症,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寄生多量绦虫(图195),严重者甚至堵塞肠腔,肌胃内较空虚,角质膜呈淡绿色。,预防1.不同日龄的鸭或鹅应分开饲养,有条件的其放养的场地和水塘应轮换使用。2.青年和成年鸭或鹅群实施定期驱虫,常用的驱虫药有吡喹酮、丙硫咪唑、和硫双二氯酚等,一年至少两次,通常在春秋季节进行,以减少环境的污染和病原的扩
4、散。,治疗发病鸭、鹅群可选用吡喹酮按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内服,或用丙硫咪唑按每公斤体重50100毫克内服,成年鸭、鹅也可用硫双二氯酚按每公斤体重150200毫克内服,为确保疗效,上述药物最好逐只投服。,二、线虫病,1.鹅裂口线虫病 鹅裂口线虫病是由裂口线虫寄生于鹅、鸭等水禽肌胃角质膜下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本病临床上主要见于鹅,尤其是幼鹅危害较大,常引起肌胃出血,生长发育受阻,严重感染时可引起死亡。,病原 本病原为鹅裂口线虫,隶属裂口科、裂口属。虫体呈微红色,细长线状(图216),体表具有细横纹,雄虫体长9.814毫米,体宽0.160.192毫米;雌虫长1518毫米,宽为0.270.32毫米
5、;虫卵呈椭圆形,大小为68804542微米,卵壳光滑透明(图211)。,流行特点鹅裂口线虫的发育不需中间宿主,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温度下发育孵出幼虫,经两次蜕皮,发育为感染性幼虫,鹅吞食了感染性幼虫的食物、水草或水时而遭受感染。幼虫侵入肌胃角质膜下经1722天发育为成虫。本病常发生在夏秋季节,临床上主要见于2月龄左右的幼鹅,感染致病后较为严重,常引起衰竭死亡。成年鹅感染,多为慢性,一般呈良性经过,成为带虫者。,本病分布较广,我国许多省市均有发生本病的报道。鹅群的感染率有的高达96.4%,常呈地方性流行。,临诊症状患病鹅精神萎顿,羽毛松乱,缺乏光泽,消瘦、贫血,常蹲卧、不愿站立(图212
6、),食欲不振,腹泻,严重者排出带有血黏液的粪便,病鹅成长发育停滞,常衰弱死亡。,剖检病变 病死鹅通常较瘦弱,眼球轻度下陷,皮肤及脚蹼外皮干燥,剖检可见有虫体寄生的肌胃角质膜呈暗棕色(图214)或黑色,角质膜坏死,脱落的角质层下常见充血(图215)或有出血斑和溃疡灶,在坏死病灶部位常见虫体积聚。腺胃黏膜亦充血,肠道黏膜呈卡他性炎症,严重感染的病例可见小肠内有多量暗红色血黏液。,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鹅舍的环境卫生,粪便及时清除,堆积发酵处理。成年鹅与幼龄鹅应分开饲养,防止幼鹅感染。在流行地区,鹅群有计划地定期预防性驱虫。每年至少两次,常用的驱虫药有左旋咪唑、丙硫咪唑等。,治疗 发生本病的鹅群,及
7、时地驱虫,可选用左旋咪唑按每公斤体重25毫克内服,或用丙硫咪唑按每公斤体重50毫克内服,也可用甲苯咪唑按每公斤体重30毫克服用,均有良好的效果。,2. 鹅蛔虫病 鹅蛔虫病是由鹅蛔虫寄生于鹅的小肠内引起的一种线虫病。临床上主要见于3月龄的幼鹅,感染严重的幼鹅消瘦、常发育受阻,甚至可引起死亡。,病原本病原为鹅蛔虫,属于禽蛔科、禽蛔属。是寄生于鹅体内最大的一种线虫。虫体粗壮,呈黄白色,雄虫体长2632毫米,最大体宽0.550.66毫米,雌虫体长72毫米,尾部长0.625毫米,虫卵呈椭圆形,深灰色(图221)。,流行特点鹅蛔虫的发育是直接发育方式,随粪便排出蛔虫卵,在适宜外界环境中发育,经1718天发
8、育为具有侵袭性的虫卵,鹅吞食了含有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后感染。幼虫在腺胃和肌胃处逸出,钻入肠黏膜发育一段时间后,重返肠腔发育为成虫。本病多发生于温暖潮湿的季节,饲养环境差的鹅群易发,临床上主要见于23月龄的幼鹅,幼鹅发生感染时症状较为显著,成年鹅多为带虫者。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和B时,常能降低幼鹅对蛔虫的抵抗力。,临诊症状发生感染的幼鹅表现为生长发育缓慢,精神不振、常呆立不动,双翅下垂、羽毛缺乏光泽,可视黏膜贫血、消化功能发生障碍,食欲减退、下痢、鹅体显著消瘦,严重者逐渐衰竭死亡。,剖检病变死于本病的幼鹅较瘦弱,肠道黏膜充血、出血,有虫体集聚的肠段,肠道黏膜通常较干燥(图222);严重感染者黏膜组
9、织增生,有时可见肠道黏膜形成粟粒大的寄生虫性结节。,预防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鹅舍和运动场地定期消毒,并及时清除粪便,堆积发酵,杀灭虫卵,防止产生循环污染。2)科学配制饲料,提高幼鹅的机体抵抗力,同时幼鹅与成年鹅分开饲养,以防发生交叉感染。3)鹅群实施定期预防性驱虫。常用驱虫药有左旋咪唑,驱蛔灵等。,治疗发生本病的鹅群,应用左旋咪唑,按每公斤体重25毫克服用,或用驱蛔灵(枸橼酸哌嗪)按每公斤体重150毫克内服。此外,还可选用抗蠕敏(丙硫咪唑),按每公斤体重50毫克服用,均有较好的疗效。,3.禽四棱线虫病禽四棱线虫病是由多种四棱线虫,寄生于禽类的腺胃内引起致病的一种重要寄生虫病。本病分
10、布较广,世界各地均有发病的报道,在水禽中临床上主要见于散养的鸭和鹅,常以3月龄以上鸭、鹅多见。,病原引起鸭、鹅等水禽致病的病原主要是分棘四棱线虫,属于四棱科、四棱属。分棘四棱线虫雌雄异形,雄虫体小细长,体长4.085.45毫米,宽0.0950.125毫米;雌虫体部球形,血红色,体长2.663.73毫米,虫卵呈椭圆形,大小为44511823 微米(图231)。,流行特点分棘四棱线虫的发育,要中间宿主参与,中间宿主为钩虾和异壳虫等。放养鸭、鹅等水禽在流行地域的河塘中放牧觅食,吞食了吸附在水草上含有感染性幼虫的中间宿主后,发生感染,感染后15天发育为成虫。雌虫寄生于鸭、鹅体内腺胃黏膜下,经过一个冬季
11、仍能继续产卵,随粪便排出虫卵落入水中若遇钩虾等中间宿主吞食,便可继续发育,传播病原,使本病在禽类中广泛流行。我国许多省市均有发生本病的报道。除鸭、鹅发生感染外,番鸭、天鹅、鸽亦能感染致病。,临诊症状患病鸭、鹅食欲不振,大便稀,羽毛无光泽,严重感染的患禽消瘦、贫血,甚至发生死亡。由于成虫寄生于宿主的腺胃内,虫体吸血并分泌毒素,有时可见少数病鹅出现神经症状。,剖检病变病死鸭、鹅通常较瘦弱,有虫体寄生的腺胃黏膜上,形成多个血样暗红色丘状突起(图232),用剪刀刮开,可见暗红色的成熟的雌虫(图233);有时还可见腺胃黏膜增厚、出血(图235),或出现溃疡;患病母鸭、鹅可见卵子变形、变性(图234)。,
12、预防1.禁止鸭、鹅等水禽到流行地域的河塘去放养。2.定期消毒,注意禽舍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并堆积发酵,杀灭虫卵。3.消灭中间宿主进行预防性驱虫,治疗 对于发病的鸭、鹅群可用丙硫咪唑等驱虫药物。剂量可参照其它线虫病的治疗方法。,吸虫病,前殖吸虫病前殖吸虫病是危害产蛋水禽以及其它禽类的一种寄生虫病,其虫体主要寄生于禽类的直肠、泄殖腔、腔上囊和输卵管,严重感染的家禽常继发卵黄性腹膜炎而发生死亡。病原引起水禽致病的病原种类较多,有卵圆前殖吸虫,楔形前殖吸虫(图272),鸭前殖吸虫,透明前殖吸虫等,但较为常见的主要是透明前殖吸虫。,透明前殖吸虫属前殖科、前殖属,虫体呈长梨形,微红色,前端稍尖,后端
13、钝圆(图271),大小为6.58.22.54.2毫米;虫卵呈深褐色,大小为26321015微米,有卵盖,另一端有小刺。,流行特点前殖吸虫的发育需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第二中间宿主为各种蜻蜓的幼虫和稚虫。虫卵随水禽的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被淡水螺蛳吞食,在螺体内发育成尾蚴,离开螺体钻入蜻蜓的幼虫或稚虫体内发育为囊蚴,水禽吞食了含有囊蚴的蜻蜓的幼虫或稚虫鱼类而发生感染。前殖吸虫病多呈地方性流行,其流行季节与蜻蜓出现的季节一致。,临诊症状水禽在疾病的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当虫体破坏输卵管黏膜和分泌蛋白及蛋壳的腺体时,就使形成蛋的正常机能发生障碍,产蛋率下降,或产无壳蛋、软壳蛋或无卵黄蛋。一
14、旦卵子破裂,患卵黄性腹膜炎时,则精神萎顿,食欲不振,消瘦,并排出蛋壳的碎片,流出大量黏稠的蛋白,泄殖腔充血。严重者泄殖腔脱出,以致死亡。,剖检病变剖检可见卵子变性,卵膜充血,腹腔内含有大量黄色浑浊的液体和干酪样卵黄碎片,肠环间发生粘连,浆膜充血、出血。输卵管黏膜充血、增厚,可见寄生虫体;发生严重感染的水禽,直肠黏膜也可见多量虫体(图273)(图275);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预防1.在流行地区进行有计划的定期驱虫;消灭中间宿主、淡水螺类,有条件的可用化学药物杀灭,以切断前殖吸虫发育的中间环节。2.在蜻蜓出现的季节,水禽不要在清晨、傍晚或雨后放牧,防止禽类采食蜻蜓及其幼虫或稚虫,而发生感染。,
15、治疗对于患病的水禽,可选用下列驱虫药物,如丙硫咪唑按每公斤体重100毫克,或吡喹酮按每公斤体重1020毫克,均有良好的疗效。,水禽原虫病,鹅球虫病鹅球虫病是由鹅球虫寄生于鹅肠道或肾脏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本病在我国沿江和太湖流域的养鹅地区时有发生,主要侵害2个半月以内的幼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能耐过的病鹅往往发育不良,生长发育受阻,对养鹅业危害极大。,病原引起幼鹅致病的鹅球虫种类有15种,属于艾美耳科、艾美耳属。寄生于鹅肾脏的截形艾美耳球虫致病力最强,而其余的14种球虫如鹅艾美耳球虫、有毒艾美尔球虫(图305)和赫尔曼艾美尔球虫(图306)等均寄生于鹅的肠道。国内爆发的鹅球虫病是肠道球虫病,
16、大多是以鹅艾美耳球虫为主,由数种肠球虫混合感染致病。,流行特点鹅肾球虫病主要发生于312周龄的幼鹅,发病较为严重,寄生于肾小管的球虫,能使肾组织遭受严重损伤,死亡率可高达87%。鹅肠球虫病主要发生于211周龄的幼鹅,临床上所见的病鹅,最小日龄为6日龄,最大的为73日龄,以3周龄以下的鹅多见,常引起急性爆发,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为90100%,死亡率为1096%不等。通常是日龄小的发病严重,死亡率高。,本病的发生与季节有一定的关系,鹅肠球虫病大多发生在58月份的温暖潮湿的多雨季节。不同日龄的鹅均可发生感染,日龄较大的鹅感染本病,常呈慢性或良性经过,成为带虫者和传染源。,临诊症状患肠球虫病的幼鹅,
17、精神萎顿、缩头垂翅,食欲减少或废绝(图301),喜卧、不愿活动、常落群,渴欲增强、饮水后频频甩头,病初排灰白色(图303)或棕红色(图302)带有血黏液的粪便,继而排出红色或暗红色带有黏液的稀粪,有的患鹅排出的粪便全为血凝块,肛门周围的羽毛有稀粪沾污,日龄较小的幼鹅常在发病后12天死亡。,剖检病变死于肠球虫病的幼鹅,可见小肠肠管明显增粗;小肠黏膜点状或弥漫性出血,肠腔充满血黏液(图304)或红褐色液体及脱落的肠黏膜碎片;病程稍长的病死鹅,可见肠道黏膜粗糙,肠黏膜有红、白相间的出血小点和坏死小点;肝脏常肿大、胆囊充盈,有的可见胰腺亦肿大、充血,腔上囊水肿,黏膜充血。,预防1.鹅舍应保持清洁干燥,
18、勤换垫草,粪便及时清除,堆积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2.幼鹅和成年鹅分开饲养。3.在流行季节,雏鹅群的饲料中应添加抗球虫药物进行预防。,治疗 对于发病的鹅群,应用抗球虫药氨丙啉,按每公斤饲料100200毫克混饲,或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按每公斤饲料200毫克混饲,也可用地克珠利溶液,按每升水用0.51毫克饮用,均有较好的疗效。,鹅毛滴虫病 鹅毛滴虫病是由鹅毛滴虫寄生于消化道后段,引起鹅的一种原虫病。临床上以消化道发生障碍为主要特征,对鹅尤其是幼鹅具有很大的危害性。,病原 本病原为鹅毛滴虫,属于毛滴虫科、毛滴虫属。鹅毛滴虫呈卵圆形或梨形,虫体长69微米,宽为3.56.5微米,前端有4根游离的前鞭毛,起
19、始于毛基体,另有1根后鞭毛。,流行特点本病常发生于春秋季节,不同品种和日龄的鹅均可发生感染,临床上以2月龄以内的幼鹅较为易感,成年鹅感染后往往不表现症状,成为带虫者。 患病鹅和带虫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随患病鹅或带虫鹅的粪便排出体外的鹅毛滴虫污染了周围的环境、饲料及饮水,健康鹅摄食或饮用了受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发生感染。此外,鸟类、鼠类和昆虫等也是本病重要的传播媒介。鹅群管理不善,饲养环境差等不良因素,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临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为315天,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病型。急性型:常发生于2月龄以内的幼鹅,尤其是23周龄的雏鹅。患病鹅精神萎顿、食欲下降或废绝,下痢、粪便呈浅黄
20、色,常带有气泡和黏液;感染严重的可拉血便,通常日龄小的发病急,有的在出现临诊症状23天即发生死亡,死亡率可达60%左右。,慢性型:主要发生于2月龄以上的青年鹅或成年鹅。患病鹅食欲不振、常下痢(图311)、逐渐消瘦,严重者食欲废绝、精神萎顿(图312),常出现坏死性肠炎而死亡,病程约为710天;产蛋母鹅可出现输卵管炎,导致产蛋率下降。,剖检病变病死鹅剖检可见,肠道黏膜呈卡他性炎症,肠道黏膜粗糙,有出血斑(图313)(图314),严重的可出现坏死性肠炎,肠道黏膜增生、坏死;肝脏肿大、有坏死灶,有时可见心包积液,内有纤维素絮状物;腺胃黏膜出血(图315);产蛋母鹅可见卵泡变形、变性,输卵管发炎、内有
21、凝固性蛋白,或有已发生变质的蛋滞留在输卵管内。,预防 1)加强鹅群的饲养管理,注意鹅舍周围场地的清洁卫生,及时地清除粪便,并进行堆集发酵处理,以保证饲料和饮水免受本病原的污染。 2)成年鹅常是带虫者,必须与幼龄鹅分开饲养,以防止幼鹅发生感染。,治疗发生本病的鹅群,应选用抗原虫药物治疗,如甲硝唑按每公斤饲料添加250毫克,连续使用7天,具有一定的疗效。,外寄生虫,羽虱病水禽羽虱病是由寄生于鸭、鹅羽毛上的虱所致的一种外寄生虫病。羽虱是鸭、鹅体表的永久性寄生虫;常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病原 引起水禽致病的羽虱(图321)常见的有鸭巨毛虱、鹅巨毛虱和鸭细虱等。鸭巨毛虱和鹅巨毛虱同属于短角羽虱科、巨毛
22、虱属;鸭巨毛虱寄生于鸭,虫体呈黄白色,全身着生密毛。雄虱体长4.7毫米,雌虱体长5.4毫米。鹅巨毛虱除寄生于鹅外,还可寄生于鸭。虫体黑褐色,体长6毫米。而鸭细虱属于长角羽虱科、细虱属,寄生于鸭翅羽毛上,雄虱体长2.92毫米,雌虱体长3.4毫米。,流行特点羽虱的发育过程包括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整个发育期在鸭、鹅的体表进行。羽虱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水禽之间的直接接触,或通过禽舍、饲养用具和垫草等间接传染。羽虱营终生的寄生生活。离开水禽仅能存活34天,日光照射和高温(3538),能使羽虱很快死亡,因此,羽虱感染多见于寒冷的季节。,临诊症状羽虱主要啮食正在生长的羽毛的基部保护鞘、细羽毛、细支、皮屑等。
23、羽虱在鸭、鹅体表寄生时,虽不刺吸血液,但可使鸭、鹅体表骚痒和不安,以致患禽啄食寄生处止痒,引起羽毛折断脱落,寄生严重者常啄伤皮肤,并引起食欲减退、消瘦,还可引起产蛋鸭、鹅的产蛋率下降。,剖检病变剖检患病水禽,内脏器官则无明显特征病变,可见有羽虱寄生处,羽毛断折、脱落。寄生严重的患禽皮肤有损伤。,预防1.加强环境卫生,及时更换垫草,保持禽舍的清洁干燥;在更新鸭、鹅群时,应对饲养环境和用具进行彻底地消毒,使用杀虫药喷洒灭虱。2.对于引进的种用青年鸭、鹅,应进行严格地检查,无羽虱寄生方可入群饲养。,治疗对于患病的鸭、鹅群可选用杀虫药物治疗。如溴氢菊酯按0.0025%0.01%药液浓度喷雾或浸浴;也可用20%氰戊菊酯乳油按0.02%0.04%药液浓度喷雾或用双甲脒按0.05%药液浓度喷雾;还可用0.06%蝇毒灵直接喷于体表,均有良好的杀虫效果。,五 、营养代谢病,1. 维生素A缺乏症2. 维生素E硒缺乏症3. 维生素D缺乏与钙磷代谢障碍4. 维生素B1缺乏症5. 维生素B2缺乏症6. 脂肪肝综合征7. 痛风,六、中毒病,1. 有机磷农药中毒2.痢特灵中毒3.磺胺类药物中毒4.黄曲霉毒素中毒5.鹅万年青中毒,七、其它杂症,1. 异食癖2.皮下气肿3.产蛋母鹅腹壁疝,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