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小论文的撰写方法与技巧.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314147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小论文的撰写方法与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小论文的撰写方法与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小论文的撰写方法与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小论文的撰写方法与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小论文的撰写方法与技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中历史小论文的撰写方法与技巧撰写历史小论文可以反映出学生历史的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高考试卷中的历史小论文题,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史论题,要求考生论证说明某一历史观点;二是史料题,要求考生从给出的史料中提炼出文章的主题,自拟题目,撰写论文。一、一篇好的小论文的标准是什么?我这儿选取了 2003 年上海高考阅卷专家组的一篇点评文章。应对挑战,融入世界中国近代化的足迹古人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且看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破旧立新、应对挑战、融入世界,向独立富强前进的近代化足迹。(点评:论题以“应对挑战,融入世界 ”来概括中国近代化的足迹,既突出醒目,又有自己的见解;开篇文字简洁

2、明了,既概括了小论文的全部内容,又为具体论述张目,甚佳)19 世纪 40 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为谋求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海外殖民扩张加大。于是,对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关,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林则徐、魏源为首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迷梦中清醒,开眼看世界,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对近代化起了思想启蒙作用。19 世界 60 年代,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对内有太平天国运动余波,对外又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于是地主阶级改革派开展了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提出“自强”与“求富”口号,创办大量近代民用、工用

3、企业,培养大量这方面人才和留学生,以巩固其统治。洋务运动只是器物改革,没有触及封建体制,所以不可能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之路。但是,它在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发展,抵御了外资在华的扩张。总理衙门的设立也是清政府最早设立的外交机构。中国终于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欧洲展开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生产力突飞猛进,对外扩张进一步加强。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日益严重。其它列强又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划分势力范围。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应运而生。从变法图存到自下而上推翻封建王朝,从封建专制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中国的近代化正一步一步深入。 (点评:三段文字有条不紊地叙述了从南京条约到辛亥革命的历史,提出中国由闭关锁国到被迫门户开放,爱国知识分子的觉醒对近代化的启蒙作用,上层变法自救与自下而上的辛亥革命有根本的不同等论点,从而得出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乃近代化进程步步深入的结论。论从史出,坚实有力。在论述中国变化的同时,密切联系了导致这些变化的外部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向外扩张,欧洲第二次工业革命等等。近百年历史的论述,线索明晰,突出了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不断遭受侵略,不断反抗、图强的主题。 )1915 年以后,以陈独秀、胡适、李大钊为首的爱国知识分子展开了一场思想解放斗争-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思想,

5、呼唤“民主”和“科学” 。 (点评:世界背景何在?)1917 年,十月革命的胜利传来了马克思主义,为共产党成立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干部准备。中国近代化又上了一层台阶。1972 年,美苏冷战日趋激烈,美国解除对中国封锁,周恩来与尼克松会晤,中国开始正式向世界开放了。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二大改革开放,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开放力度日益加大。21 世纪,政治、经济全球化。中国西部开发、申博成功、加入 WTO,对中国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必须更开放。(点评:论述符合题目要求,但部分史实的理解有误。最后一句与主题无关的文字可删去

6、。 )历史告诉我们,从被迫融入世界到主动融入世界,中国的近代化是曲折的、开放的过程。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的机遇,开发开放,科教兴国,将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得更好。总评:这是一篇较好的符合小论文规范的文章。标题醒目合理,论述根据题目要求,围绕材料展开,史实清楚,观点鲜明而且言之有据。开头有概述,结尾有呼应。不足之处是个别史实解读有误,如 1972年冷战形势,周恩来与尼克松会谈标志中国开放等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篇好的小论文可能应具备以下一些要素:2 主题明确符合要求,力争富有创意。 论据充实,引用的材料恰倒好处。 论证过程科学准确,逻辑严密,详略得当。 结论正确,首尾呼应。能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7、,能抓住本质,给人以深刻启示。 语言要有史学之一般特点。要真实准确又颇具文采,要讲究理性又富感染力,切忌文学之朦胧浪漫和虚构夸张的散文化倾向。二、答好历史小论文题,可采用如下思路:第一步是阅读审题:可先看问题后读材料,再审题目中特别强调的要求。这样做即可克服阅读的盲目性,节约时间,还能保证论文不会游离主题。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内悬挂着一幅清末民初一位诗人写的对联:“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对联赞叹了人类文明的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承与交融,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文字家各有讨论。假如你是历史学家,对这幅对联作何评论?请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选题 2 分,观点

8、12 分,史实 12 分,文字 4 分)2004 年很多学生未能兼顾文明在时间(纵向)和空间(横向)上的传承和交融。第二步是确立主题.对于史论题,由于题干题目已经提供,只要略加改造即可。改造的思路是观点明确即可。例如2004 年我们可以用“文明在传承和交往中发展” 。作为史料题,先要阅读史料,阅读时必须注意材料(包括题干和引文)中能给我们思考提供的信息点(主要是我们已知的知识,如时间、人物和事件) ,文献材料可以找到中心句或关键词,图片题要联系时代背景和图片主题。例如 2003 年题的六幅图片, 南京条约是中国“千年变局”的开始(外因促成内变的) ,总理衙门是洋务运动中的产物,洋务运动是第二次

9、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产生的再通过归纳法,就可以概括出贯穿六幅图的主线: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变迁。如果范围要小或具体些,可以选择中国社会结构中某一领域的变化加以深化。如政治、经济、外交、思想等。当然主题的选择要扬长避短,最好是自己比较熟悉的,以便能保证自己下文有话可说。 (2003 年) 以世界眼光观察与理解下列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30 分)第三步是谋篇布局。 (也就是拟定提纲或打腹稿)1、构想框架:论文总体结构为:总分总。具体工作就是围绕(论点) ,确立分论点,选择论据和预设的结论。例如以“文明在传承和交往中发展”为论点,分论点可以是:文明在传承中发展,文明在交往中丰富。

10、结论:文明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论据:传继概括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时代文明交替加以说明,交融:可以选择概括中原文明与草原文明,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按照古代到近代现代)加以概括说明。2、草拟小标题:材料式的小标题(分论点)可以从材料中归纳提出,小标题不宜太多,否则变成罗列史实的流水账。史论式的小标题可以采取结构分析法。剖析文明社会的结构:可以按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展开,而各自文明又有本身的结构,例如物质文明农工商,政治文明各种制度,精神文明文史哲艺科。有时为了说明文明社会结构中的某一部分面貌及其特点,或综合描述某一文明结构的整体面貌及其特点,还就必须正确理解各个结构之间的辨证关系(实际就

11、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对于事件的分析,可以以背景(原因)经过影响纬线,可以根据事件的演变过程确立小标题,再结合内在逻辑进行论说。其中对于背景的分析,我们基本可以按照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由世界到中国,由概括到具体的思路组织材料;经过应该概括;影响的剖析可以按照由小到大,由近到远,有本国到世界,由具体到概括的思路。有的观点也可以运用对照法(正论和驳论) ,来论证我们的观点。第四步是撰写成文: 历史小论文结构 3(l)题目:要简洁、醒目,既能概括论文的中心内容,又能引人注意。为了更好地揭示论点,也常常用副题,作为对正题的补充。 (2)绪论:主要导出论点。绪论必须写得简明扼

12、要,在整篇文章中所占的比例要小。 (3)本论:必须根据论点,或正面立论,或批驳不同的看法,要周详地论证文中的全部论点。这一部分内容多,为求眉目清楚,可以加上小标题或用不同的序码。其中小标题可以是并列式、递进式、正驳对照式。基本要求:符合题目要求,做到史论结合,层次分明,段、文中要兼顾逻辑性(主要包括知识逻辑历史学科的四大要素、思维逻辑) ,书写工整。本论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必须全力把它写好。 (4)结论:这一部分要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从中引出结论和思考,使读者能够明确了解作者独到见解之所在。 正文结构需要具备四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结论。 a)论点是论文阐述的具体

13、观点,相当于文章的主题和小标题,要明确、简练、不能含糊费解。 b) 论据服务于论点,一般用题目所给材料,相关历史事实或自己的拓展性思考来说明论点; c) 论证是用理论(文明史理论)做指导,选取典型的事例或运用严密的逻辑分析来阐述和证明论点。d)结论是对全文进行扼要概括或总结。三 、真题回顾典型例题 1、 (2010 年全国卷第 40 题第 3 问)(13 分), (难度系数 0.26,全省平均分 3.42 分)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

14、 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 (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13 分)典型例题 2、2011 年高考全国文综卷(课标)第 41 题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 1500 年前后的经济、科

15、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对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界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 1800 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发达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临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改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系数为 0.43,全省平均分 5.02 分)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评分参考:第一等(1311

16、 分):观点明确 ;能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利用中外史实,多角度论证观点;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第二等(106 分)观点较明确;能结合材料或利用相关史实论证观点;论述较充分,表达清晰。第三等(50 分)观点不明确;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观点;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细读评分参考,我们看到可以清楚的看到要想答好此题必须做到:1、观点明确;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充分。4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逻辑严密、充分;表达清晰(语言、文字) 。例文赏析:1、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 ,主要是指欧美国家由“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条件。理由有四:(1)、在政治方面:资本

17、主义制度在欧美最先、完善并得到发展。在英国、法国、德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确立过程与反封建求民主的进程结合在一起。二在明清时代的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在经济方面:欧美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等,使这些国家获得原始积累和劳动力。17 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18 世纪日不落帝国英国等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获得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足够资金;英国“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使农民与土地分离,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而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的发展。(3)、在思想文化方面: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发展起

18、来的。但是这些思想文化运动反过来仍然加快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而中国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及文化专制不可能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3)、在外交政策方面:欧美早期发达国家形成市场,促进资本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他们积极开辟新航路,拓展殖民地,逐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而中国在明朝时期的海禁政策及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科技文化等方面全面落后于世界,因此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小,不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综上所述,欧美国家具备了这些前提条件,因此就从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没有具备这些前提条件,因此在中国不可能建立成熟的资本主义。2、 关于西方崛起,第一段材料认

19、为西方崛起引人入胜,究其原因主要由内因决定,其他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附属。而第二段材料认为西方崛起因素除了内因以外,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我赞成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西方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思想上,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但在西方向近代迈进的过程当中也深受其他文明影响。如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取代长

20、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动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所有的这些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的崛起。2、西方的崛起既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同时也是社会内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西方的崛起是在充分吸收古代亚非文明的基础上逐渐起步、发展并超越的。古代的亚非文明不论在经济、科学技术还是在航海、贸易等方面均处于领先世界的

21、行列。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如造纸术、印刷术传入欧洲,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传播,成为新教传播的工具;火药传入欧洲,使欧洲在武器制造方面逐渐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使骑士阶层阶层日益衰落,同时促进了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指南针的传入,为欧洲的造船和航海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打开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可以说,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促使欧洲率先迈入近代社会。步入近代社会后,西方国家通过殖民侵略、扩张,把广大亚非拉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从而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掠夺了大量原料,扩大了海外市场,所有这些都为5其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

22、础。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诚然,西方的崛起主要是其自身经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伴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近代资产阶级不满神学压制、神权统治及专制制度,于是兴起了一系列的思想解放运动,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并爆发了席卷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工业革命。所有这些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西方社会的迅速发展,从而成为近代文明中心并迅速崛起。四、动手练一练1、 (13 分)2011 年江苏卷第 22 题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 “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

23、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太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辆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 ”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 (1932 年初版)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型的行业

24、,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天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样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扎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坠落。方洪凯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 (民国二十六年版)

25、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3 分)经济因素:洋务企业的兴起;民主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 (4 分)表现:收入的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对生产方式的不适应;百无聊赖;对世风日下的感慨。(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 (6 分)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 (6 分)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 字左右。 )陈旭麓先生认为传统经济结构的近代更生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存,但以 积

26、极影响为主,我 认为是科学的。因为,经济结构变动虽产生了诸如人们收益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世风日下等负面现象,但经济结构的 变动,更促 进了中国的经济 近代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进而推动社会政治体制,思想文化 领域的变革,促使中国融入世界潮流, 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而且还出现妇女进入近代企业做工,部分女孩 创新产品,出口美国,获取收益,也是有力的证明。2、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疾、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

27、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成立社会保险的专门机构,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6-摘编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 剖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述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参考:社会福利制度发展迅速;福利保障内容全面,范围广;制度完善。评:福利制度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规模运用,是二 战后西方国家 发展经济巩固统治的重要政策,有利于西方国家经济的恢复,有利于 缓和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的稳 定。但它妨碍了竞争、制约了效率,加重了财政负担,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8、材料: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沃勒斯坦认为:“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一个我们所知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值和扩展。 ”而佛兰克认为:“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依据上述材料,评价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相关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此题可以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述:第一种观点“欧洲创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可以

29、从地理大发现、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经济侵略方式、殖民扩张手段、科技进步等方面加以论述;第二种观点:“世界的发展创造了欧洲,推动了全球化”:可以从市场、资本、劳动力、资源、国际组织的建立、区域经济的推动、东西方的对比等方面加以归纳即可。42012 江苏高考 T22(13 分)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论 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

30、,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 ”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 ”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的古训。中学历萧公权问学谏往录材料二 萧公权于 1940 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认识,所谓“假民权” 、 “假维新” ,原来都是真的。汪荣祖康有为论材料三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

31、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 什么程度。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 (4 分)(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 (9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 字左右)75.2013 江苏高考 T23 (15 分 )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见下图材料二 也许更重要的差 别是 罗斯福的个人风格他 灿烂的

32、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 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 从就职演说开始(他告诉美国人“我们唯一应该畏惧的应该是 畏惧本身,他就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 他是美国第一个充分利用广播、利用“炉边谈话的方式向人们阐释其施政方针并充分赢得民众信任的总统。(美) 布林克利美国史请回答:(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 20 世纪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 (2 分)事件:世界性经济大萧条(或经济大

33、危机) ;罗斯福新政。(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现来说明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 (3 分)因素:罗斯福优秀的人格魅力。 表现:乐观情绪。8新意:注重人文精神,使历史形象更立体、丰富(或开阔史学研究的视野) 。(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 与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 (2 分)史实:整顿金融体系(或监督工业生产,调整农业生产,以工代赈等) 。经济危机未能完全消除(或缓和劳资矛盾有限,保障措施不全面,劳工社会地位依然低下等) 。(4)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 ,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 (8 分)(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 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0 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