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1-1全套教案.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314761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6.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1-1全套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1-1全套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1-1全套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1-1全套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1-1全套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1.1 命题及其关系(一)(第 1 课时)教学要求:了解命题的概念,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 ,则 ”的形式.pq教学重点:命题的改写.教学难点:命题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阅读下列语句,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1)若直线 ,则直线 和直线 无公共点;abab(2)2+4=7;(3)垂直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若 ,则 ;2x1(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6)3 能被 2 整除.二、讲授新课1. 教学命题的概念: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也就是说,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是看它是否符合“是陈述句”和“

2、可以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 上述 6 个语句中, (1) (2) (4) (5) (6)是命题.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true proposition)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false proposition).上述 5 个命题中, (2)是假命题,其它 4 个都是真命题.例 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若整数 是素数,则 是奇数;aa(3)2 小于或等于 2;(4)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5) ;x(6)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7)明天下雨.(学生自练 个别回答 教师点评)探究:学生自我举出一些命题,

3、并判断它们的真假.2. 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 ,则 ”的形式:pq例 1 中的(2)就是一个“若 ,则 ”的命题形式,我们把其中的 叫做命题的条件, 叫做命题的结论.pq试将例 1 中的命题(6)改写成“若 ,则 ”的形式.例 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 ,则 ”的形式.(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2)对顶角相等;(3)全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也相等.(学生自练 个别回答 教师点评)三、小结:命题概念的理解,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命题改写“若 ,则 ”的形式.pq四、巩固练习:教材 P4 1、2、3 五、作业:教材 P8 第 1 题。1.1.2 命题及其关系(二)(第 2 课时)教学

4、要求:进一步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四种命题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与结论,并判断真假:(1)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2)函数 有两个零点.23yx二、讲授新课2为 为 为为 p为 q为 为 为为 p为 q为 为 为为 q为 p为 为 为 为为 q为 p为为为为为为 为为为为 为为为 为为为1. 教学四种命题的概念:原命题 逆命题 否命题 逆否命题若 ,则pq 若 ,则qp若 ,则pq若 ,则p写出命题“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

5、并判断它们的真假.(师生共析 学生说出答案 教师点评)例 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学生自练 个别回答 教师点评)2. 教学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讨论:例 1 中命题(2)与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间的关系.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图:讨论:例 1 中三个命题的真假与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真假间关系.结论一: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同真假;结论二: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例 2 若 ,则 .(利用结论一来证明) (教

6、师引导 学生板书 教师点评)2pq2pq三、小结:四种命题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四、巩固练习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函数 有两个零点;(2)若 ,则 ;(3)若 ,则 全为 0;23yxabcb20xy,xy(4)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5)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经过切点.五、作业:教材 P8 页 第 2 题、第 3 题。1.2.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第 3 课时)教学要求: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概念.教学重点: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必要条件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并

7、判断它们的真假:(1)若 ,则 ;2xab2xab(2)若 ,则 。0二、讲授新课1. 认识“ ”与“ ”:在上面两个命题中,命题(1)为真命题,命题(2)为假命题. 也就是说,命题(1)中“ ”,经2xab过推理可以得出“ ”,也就是说, “若 ”成立,那么“ ”一定成立,即2xab2xab2xab;而命题(2)中由“ ”不能得到“ ”,即2xab000练习:教材 P10 第 1 题.2. 教学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若 ,则 是 的充分条件(sufficient condition) , 是 的必要条件(necessary condition).pq qp上述命题(1)中“ ”是“ ”的充分条

8、件,而“ ”则是“ ”的必要条件.2xabxab2xab2xab例 1:下列“若 ,则 ”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 是 的充分条件?(略)pq(学生自练 个别回答 教师点评)3练习:P10 页 第 2 题。例 2:下列“若 ,则 ”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 是 的必要条件?pqqp(1) )若 ,则 ;xyy(2)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3)若 ,则 。abc(学生自练 个别回答 教师点评)练习:P10 页 第 3 题。例 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 “ 是 6 的倍数”是“ 是 2 的倍数”的充分条件;(2) “ ”是“ ”的必要条件。xx 5x3x(学生自练 个

9、别回答 学生点评)三、小结: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理解。四、巩固练习:P10 页 第 4 题。五、作业:教材 P12 页 第 1、2 题。1.2.2 充要条件(第 4 课时)教学要求:进一步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同时学习充要条件的概念.教学重点:充要条件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必要条件的概念.教学过程:一、情境设置已知 :整数 是 6 的倍数, :整数 是 2 和 3 的倍数。那么 是 的什么条件, 是 的什么条件?paqapqqp答: ,所以 是 的充分条件, 是 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 ,所以 的必要条件, 是qppp的充分条件。二、讲授新课1. 教学充要条件一般地,如果既有 ,

10、又有 ,就记作 . 此时,我们说, 是 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qqpq条件(sufficient and necessary condition).上述命题满足 ,也就是说 是 的充要条件,当然,也可以说 是 的充要条件.ppq2. 教学典型例题:例 1:下列命题中,哪些 是 的充要条件?(1) 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 , 函数 是偶函数;0b:q2()fxabc(3) , ;p,xy0y(4) , 。:a:c(学生自练 个别回答 教师点评)练习教材 P12 练习第 1、2 题。探究:请同学们自己举出一些 是 的充要条件的命题来。pq例 2:已知: 的半径为

11、,圆心 O 到直线 的距离为 。 求证: 是直线 与 相切的充要条件。OArldrlOA(教师引导 学生板书 教师点评)三、巩固练习1. 从“ ”、 “ ”与“ ”中选出适当的符号填空:(1) ; (2) ; (3) ; (4) x1xab1220ababA.A2.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 “ ”是“ ”的充分条件;(2) “ ”是“ ”的必要条件;ab2 ab2(3) “ ”是“ ”的充要条件;(4) “ 是无理数”是“ 是无理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cb5a(5) “ ”是“ ”的充分条件。x30x四、小结:充要条件概念的理解。五、 作业:教材 P12 页 习题第 3、4 题。1.3.1

12、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一)(第 5 课时)4教学要求:通过教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且” 、 “或”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逻辑联结词“且” 、 “或”的含义,并能正确表述这“ ”、 “ ”、这些新命题.pq教学难点:简洁、准确地表述新命题“ ”、 “ ”.pq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思考:下列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12 能被 3 整除;(2)12 能被 4 整除;(3)12 能被 3 整除且能被 4 整除.发现:命题(3)是由命题(1) (2)使用联结词“且”联结得到的新命题.二、讲授新课1. 教学命题 :pq一般地,用联结词“且”把命题 和命题 联结起来

13、,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读作“ 且 ”.pq pqpq规定:当 , 都是真命题时, 是真命题;当 , 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 是假命题.pq例 1:将下列命题用“且”联结成新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方,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p(3) :35 是 15 的倍数, :35 是 7 的倍数。q(学生自练 个别回答 教师点评)例 2:用逻辑联结词“且”改写下列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1 既是奇数,又是素数;(2)2 和 3 都是素数.(学生自练 个别回答 学生点评)2. 教学命题 :pq思考:下

14、列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27 是 7 的倍数;(2)27 是 9 的倍数;(3)27 是 7 的倍数或是 9 的倍数。发现:命题(3)是由命题(1) (2)用联结词“或”联结得到的新命题。一般地,用联结词“或”把命题 和命题 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读作“ 或 ”.pq pqpq规定:当 ,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 是真命题;当 , 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q pq是假命题.q例如:“ ”、 “27 是 7 或 9 的倍数”等命题都是 的命题.2例 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 或 ;(2)方程 的判别式大于或等于 0;42340x(3)10 或 15 是 5 的

15、倍数;(4)集合 是 的子集或是 的子集;ABAB(5)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或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自练 个别回答 教师点评)三、小结:“ ”、 “ ”命题的概念及真假 pq四、巩固练习: 教材 P17 练习第 1、2 题 。五、作业:教材 P18 页 习题第 1、2 题.1.3.2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二)(第 6 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教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且” 、 “或” 、 “非”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联结词“且” 、 “或” 、 “非”的含义,并能正确表述“ ”、 “ ”、 “ ”这些新命pqp题.教学难点:简洁、准确地表述新命题“

16、”、 “ ”、 “ ”.pq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分别用“ ”、 “ ”填空:pq(1)命题“6 是自然数且是偶数”是 的形式;(2)命题“3 大于或等于 2”是 的形式;(3)命题“正数或 0 的平方根是实数”是 的形式.2. 下列两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7 是 35 的约数;(2)7 不是 35 的约数.二、讲授新课教学命题 p1、思考:下列两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35 能被 5 整除;(2)35 不能被 5 整除。发现:命题(2)是命题(1)的否定。5师:一般地,对一个命题 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读作“非 ”或“ 的否定.p pp2、师:命题 的真假如何确定?

17、 p规定:若 是真命题,则 必是假命题;若 是假命题,则 必是真命题.p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有什么区别?师生共同归纳:命题的否定是只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否命题是既要否定结论同时还要否定条件。3、例 1: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 : 是周期函数;(2) : ;(3) :空集是集合 的子集;pnysix2A(4) :若 ,则 全为 0;(5) :若 都是偶数,则 是偶数。0ab,abp,abab(学生自练 个别回答 学生点评)4、练习教材 P17 页 练习第 3 题。5、例 2:分别指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 ”、 “ ”、 “ ”形式的复合命题的真假:qp(1) :9 是质数

18、, :8 是 12 的约数;(2) : , : ;pq1,2q1,2(3) : , : ;(4) :平行线不相交.00p三、 小结:逻辑联结词的理解及“ ”、 “ ”、 “ ”这些新命题的正确表述和应用.四、巩固练习1. 练习: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 ;(2) ;(3) .782. 分别指出由下列命题构成的“ ”、 “ ”、 “ ”形式的新命题的真假pqp(1) : 是无理数, : 是实数;(2) : , : ;pq23q8715(3) :李强是短跑运动员, :李强是篮球运动员.五、 作业:教材 P18 页 习题第 3 题。1.4.1-1.4.2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一)(第 7 课时)教学

19、目的:了解生活和数学中经常使用的两类量词的含义,并会判断此类命题的真假。教学重点:判断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真假。教学难点:会判断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真假。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思考:下列语句是命题吗?(1)与(3) , (2)与(4)之间有什么关系?(1) x;(2) 2x是整数;(3)对所有的 x, x;(4)对任意一个 x,2 x是整数。推理、判断(让学生自己表述):(1) 、 (2)不能判断真假,不是命题。 语句(3)在(1)的基础上,用短语“对所有的”对变量 x 进行限定;语句(4)在(2)的基础上,用短语“对任意一个”对变量 x 进行限定,从而 使(3) (4)成为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

20、,因此(3) (4)是命题。(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引入新课)二、探索研究(一)教学全称量词1、发现、归纳:命题(3) 、 (4)用到 “所有的” “任意一个” 这样的词语,这些词语一般在指定的范围内都表示整体或全部,这样的词叫做全称量词,用符号“ ”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例如:对任意的 是奇数;所有的正方形都是矩形。都是全称命题。,21nZ通常将含有变量 x 的语句用 p( x) , q( x) , r( x) , 表示,变量 x 的取值范围用 M 表示。那么全称命题“对 M 中任意一个 x,有 p( x) 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 M, p( x) ,读做“对任意 x 属于 M,

21、有 p( x)成立” 。2、例题分析例 1:判断下列全称命题的真假(1)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2) ;(3)对每一个无理数 , 也是无理数1,2xRx26教师:引导学生“动”起来。学生:关键是要通过(1) (2) (3)的探究、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自己能够总结:要判断全称命题“ ”是真命题,需要对集合 中的每一个元素 ,证明 成立;如果在集合 中找到一个元素)(,xpMMx)(xpM,使得 不成立,则这个命题就是假名题0x0解:略。(二)教学存在量词1、思考:下列语句是命题吗?(1)与(3) , (2)与(4)之间有什么关系?(1) ; (2) 能被 2 和 3 整除;2xx(3)存在一个 使 ;

22、 (4)至少有一个 能被 2 和 3 整除。,0R10,0Zx2、推理、判断(让学生自己表述):(1) 、 (2)不能判断真假,不是命题。 语句(3)在(1)的基础上,用短语“存在一个”对变量 x 进行限定;语句(4)在(2)的基础上,用短语“至少有一个”对变量 x 进行限定,从而使(3) (4)成为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因此(3) (4)是命题。命题(3) (4)用到了“存在一个” “至少有一个”这样的词语,这些词语都是表示整体的一部分的词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 ”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例如: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有一个素数不是奇数。都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存在 M 中一个

23、,使 成立”可以用符号简记为: 。读做:“存在一0x0p 00,xMp个 属于 M,使 成立” 。0x0px全称量词相当于日常语言中“凡是” 、 “全部” 、 “所有” 、 “一切” 、 “任何” 、 “每一个” 、 “任意一个”等;存在量词相当于日常语言中“存在一个” 、 “有一个” 、 “有些” 、 “某个” 、 “至少有一个” 、 “ 至多有一个”等. 3、例题分析例 2、判断下列特称命题的真假:(1)有一个实数 ,使 ;(2)存在两个相交平面垂直于同一平面;0x032x(3)有些整数只有两个正因数教师:引导学生“动”起来。学生:通过(1) (2) (3)的探究、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自己能够

24、总结:要判断特称命题“ ”是真)(,00xpM命题,只需在集合 中的找一个元素 ,使 成立即可;如果在集合 中找不到任何一个元素 ,使M0x0()p成立,则这个命题就是假命题。(解:略。)0xp三、巩固练习:P23 练习 1、2 题。四、总结:1、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概念;2、如何判断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真假?五、作业:P 26习题 1.4A 组 1、2 题。1.4.3 含有一个量词命题的否定(第 8 课时)教学目标: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和数学的命题介绍对量词命题的否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全称量词、存在量词的作用。7教学重点: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间的转化。教学难点:隐蔽性否定命题的确定。教学过程:

25、一、创设情境数学命题中出现“全部” 、 “所有” 、 “一切” 、 “任何” 、 “每一个”等与“存在着” 、 “有” 、 “有些” 、 “某个” 、“至少有一个”等的词语,在逻辑中分别称为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用符号分别记为“ ”与“ ”来表示) ;由这些量词构成的命题分别称为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在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逻辑关系中, , 都pq容易判断,但它们的否定形式是我们困惑与症结所在。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它们的否定形式。二、探索研究1、问题 1:我们在上一节中学习过逻辑联结词“非” 。对给定的命题 ,如何得到命题 的否定(或非 ) ,p它们的真假性之间有何联系?(让生回顾逻辑联结词“非”的

26、含义和用法。 )生:回顾,并叙述自己的看法。问题 2:你能写出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吗?师: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数学实例,从具体到一般,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出一般规律。生:学生思考,分组交流、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师:引导学生分析下面探究问题:指出下列命题的否定:(1)所有的矩形都是平行四边形;(2)每一个素数都是奇数;(3) 。2,10xRx分析:上面三个命题都是全称命题,即具有形式“ ”其中命题(1)的否定是“并非所有的矩形,xMp平行四边形” ,也就是说,存在一个矩形不是平行四边形;命题(2)的否定:存在一个素数不是奇数;命题(3)的否定: 200,1xRx问:这些命题和它们的否定在形

27、式上有什么变化?答:从命题形式看,这三个全称命题的否定都变成了特称命题。结论:全称命题 ,它的否定:,pxMP0:,.pxMpx全称命题的否定的特称命题。2、例题分析例 1:写出下列全称命题的否定:(1) :所有能被 3 整除的整数都是奇数;(2) :每一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p p(3) :对任意 的个位数字不等于 3.,xZ解:(1) :存在一个能被 3 整除的整数不是奇数;(2) :存在一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不共圆;(3) : 的个位数字等于 3.p0,3、探究: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1)有些实数的绝对值是正数;(2)某些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 20,10.xR分析:上面三个命题都是全称

28、命题,即具有形式“ ”其中命题(1)的否定是“不存在一个实0,xMp数,它的绝对值是正数”也就是说,所有实数的绝对值都不是正数;命题(2)的否定: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不是菱形;命题(3)的否定: 。2,1xR问:这些命题和它们的否定在形式上有什么变化?答:从命题形式看,这三个特称命题的否定都变成了全称命题。8结论: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4、分析例题例 2:略。三、回顾反思在教学中,务必理清个类型命题形式结构、性质关系,才能真正准确地完整地表达出命题的否定,才能避免犯逻辑性错误,才能更好把逻辑知识负载于其它知识之上,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四、巩固练习:P26 练习。五、作业:P26

29、 习题 1.4 A 组 第 3 题。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 9、10 课时)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准确理解椭圆的定义及焦点、焦距的概念,能正确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画椭圆、发现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通过经历椭圆方程的化简,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通过讨论椭圆方程推导的等价性养成学生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同学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

30、的标准方程。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 1:我们的太阳系里行星的运行轨道是什么?问题 2:2008 年 9 月 25 日 21 时 10 分,“神州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请问:“神州七号”飞船的运行轨道是什么?(椭圆)引出课题: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二、探索研究1、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见没见过椭圆?请同学回忆。由现实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件引发同学们思考,提出问题:如何精确地设计、制作、建造出现实生活中这些椭圆形的物件呢?那就先让我们一起做个数学实验.2、实验:1取一条细绳;2把细绳的两端用图钉固定在板上的两点

31、 F1、F 2;3用铅笔尖把细绳拉紧,在板上慢慢移动观察画出的图形,引出椭圆定义,椭圆的焦点、焦距。学生经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共同交流的探究过程,教师归纳: ,并由学生回答下列问题:aMF21当 时,动点 M 的轨迹是什么图形?2a答:图形不存在。 9当 时,动点 M 的轨迹是什么图形?答:是线段。21Fa当 时,动点 M 的轨迹是什么图形?答:是椭圆再一次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两个定点 F1、F 2的距离之和等于一个常数 的点的轨迹12(F)a叫做椭圆其中 F1、F 2叫做椭圆的焦点,F 1、F 2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3、练习:到两定点 F1(-4,0)和 F2(4,0)的距离和为

32、 8 的点 M 的轨迹是( B )A、椭圆 B、线段 C、圆 D、以上都不对4、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问题 1:观察椭圆的形状,你认为怎样选择坐标系,怎样选取焦距才能使椭圆的方程最简单?师生共同探索出:以两焦点 F1、F 2所在的直线为 X 轴,线段 F1F2的中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并设椭圆的焦距为 2c,椭圆上的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 2a,则 F1(-c,0) ,F 2(c,0) ,又设 M(x,y)是椭圆上的任意一点,根据椭圆的定义得: aM21 aycxycx)()( 22问题 2:怎样化简方程: aycx)( 解答:把左式的两个根式放在方程的两边,使其中一边只有一个根式,再两边

33、平方。问题 3:推导出方程 以后,观察课本图形,你能找出表示 的线段吗?122ca 2,ca解答: 222,OMF令 cb结论:把方程 叫焦点在 X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2221(0,)xyabc问题 4:如果焦点 F1,F 2在 Y 轴上,且 F1,F 2的坐标分别为 F1(0,-C) ,F 2(0,C) ,a、b 的意义同上,那么椭圆的方程是怎样的?解答: ,把方程 中的 对调。222(0,)yxabc2byaxyx与三、椭圆标准方程的应用。1、例 1:已知椭圆的两焦点分别是(-2,0),(2,0)且经过点 ,求它的标准方程。解略。)23,5(问:已知椭圆上一点和焦点坐标,如何求 a?解

34、答:根据椭圆的定义。问:除了书本的解法,还有其它解法吗?解答:待定系数法。2、例 2:P 34xy0F1 F2MxyMF1 F20103、思考:从例 2 你能发现椭圆与圆之间的关系吗?4、例 3:P35.四、巩固练习:P36 练习 1、2、3、4 题。五、总结:(1)我们学习了椭圆,椭圆的定义是怎样的? (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怎样的?六、作业:课本 P42 第 2 题。2.1.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第 11、12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讨 论,理解并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2)能够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求焦点、顶点坐标、离心率并能根据其性质画图;(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5、的能力,并为学习其它圆锥曲线作方法上的准备.教学重点:椭圆的几何性质. 通过几何性质求椭圆方程并画图教学难点:椭圆离心率的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椭圆的定义,椭圆的焦点坐标,焦距。 2、椭圆的标准方程。二、探索新知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在解析几何里,是利用曲线的方程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我们现在利用焦点在 x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来研究其几何性质.已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0(12bayx1.范围我们要研究椭圆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范围,就是研究椭圆在哪个区域里,只要讨论方程中 x,y 的范围就知道了.问题 1:方程中 x、y

36、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可知,椭圆上点的坐标(x,y)都适合不等式 2a 1, 2by1即 x 2a 2, y2b 2所以 |x|a, |y|b即 axa, byb这说明椭圆位于直线 xa, yb 所围成的矩形框里。2.对称性复习关于 x 轴,y 轴,原点 对称的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点(x,y)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点(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问题 2:在椭圆的标准方程中以y 代 y以x 代 x同时以x 代 x、以y 代 y,你有什么发现?(1) 在曲线的方程里,如果以y 代 y 方程不变,那么当点 P(x,y)在曲线上时,它关于 x 的轴对称点 P(x,y)也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 x 轴对称。(2) 如果以x 代 x 方程方程不变,那么说明曲线的对称性怎样呢?曲线关 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