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考点一 文化的内涵、特点与形式1、文化的内涵: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2、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的形式:(1)静态: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2)动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考点二 文化的社会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2、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文化可能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或者是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角度: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劳动者角度: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
3、来越重要;生产力角度:伴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国内角度: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国际角度: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应对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考点三 文化对人影响
4、的表现和特点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特点: 潜移默化: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潜移默化不代表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深远持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它们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4、性质: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发展: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
5、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落后、腐朽文化阻碍人的发展,引人误入歧途。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的全面提高。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点一 文化的多样性1、什么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民族节日:(地位和意义)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
6、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2(2)文化遗产:(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1)必要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重要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文化是民族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
7、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4、怎么尊重文化多样性?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任务: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考点二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
8、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2)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考点三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1、途径:(1)商业贸易(2)人口迁徙(3)教育(4)其他(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2、传播手段和特点传媒:文化传播的媒介。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大众传媒: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传媒。包括:报刊、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大众传媒的特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
9、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3、进行文化交流的意义(为什么)(1)对文化发展的意义:通过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可以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3)对国际政治的意义: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减少隔阂,增进共识,促进世界和平。4、进行文化交流的态度(怎么做)进行文化交流,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10、。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要尊重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考点四 文化传承 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传统文化的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3、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保留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因时而变;(继承性、时代性)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4、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
11、纽带。(双重性)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3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5、文化继承与发展: (1)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6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1)根本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自身因素) (3)思想运动的激荡(自身因素) (4)教育方式的变革(
12、自身因素)7、教育的作用:(与后面相关联)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 ,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考点五 文化创新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2)文化创新的作用(意义): 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
13、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3)基本途径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必须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态度: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做法: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原则: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
14、主、为我所用。4)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坚持正确方向: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5)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新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文化创新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6)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科技进步,思想解放,推动文化形式和内涵的发展。3、如何处理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关系?(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
15、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要继承)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摈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要创新)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建设学习型社会 1、必要性(原因):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2、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3、怎样建设学习型社会:国家角度: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个人角度: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16、和生活方式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考点一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2)见证:汉字,书写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注意区别: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的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2、博大精深 表现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
17、的宝4库中占有重要位置。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2)区域特色明显:(区域性):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表现: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3)民族特色鲜明(民族性):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18、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1)包容性的内涵: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它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它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2)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4、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华儿女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个精神力量就是中华民族精神)考点二 我们的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
19、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地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作用: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内涵: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4、 、为什么要弘
20、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地位: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必要性: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3)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文化“主心骨”的作用。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
21、神相结合。 (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考点一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1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1)影响: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同时,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2)措施: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个人: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2发展大众文化(1)含义:面向广大人民 (方向) ,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内容),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社会主义文化(性质),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2)原因
22、:人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要求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3)基本要求:形式:要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内容: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3、突破:怎样解决文化低俗化问题5国家要加强管理,对落后文化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对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要正确引导、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弘扬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即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经营者
23、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原则,切实履行传承文化的义务个人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要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办事,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和腐朽文化的能力考点二 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1、比较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1)落后文化: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危害: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措施: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2)腐朽文化: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
24、殖民文化、 “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措施: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2.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1)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2)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等现象。3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和地位: 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
25、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地位:主导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考点三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中化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是什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点:(1)历史证实:奉行“全盘西化”或“文化复古主义”都失败了。(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内涵: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必
26、要性: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27、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4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含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2)表现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3)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
28、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综合突破: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建设文化强国?)6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根 本 方 向 坚 持 先 进 文 化 前 进 方 向 , 走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发 展 道 路 。价 值 观 引 领 树 立 社 会 主 义 荣 辱 观 , 加 强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建 设 。理 论 指 导 最 重 要 的 是 用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武 装 头 脑 、 指 导 实 践 、推 动 工 作 。根 本 任 务 培
29、育 “四 有 ”公 民基 本 内 容 大 力 发 展 教 育 、 科 学 和 文 化 事 业( 发 展 公 益 性 文 化 事 业 , 保 障 人 民 基 本 文 化 权 益 )中 心 环 节 加 强 思 想 道 德 建 设 ; 发 挥 道 德 模 范 的 榜 样 作 用 。主 体 充 分 调 动 人 民 群 众 自 觉 性 、 积 极 性 和 创 造 性 ;开 展 群 众 性 精 神 文 明 创 建 活 动 , 建 设 和 谐 文 化 , 培 育 文 明 风 尚 。发 展 人 民 群 众 喜 闻 乐 见 的 文 化关 键 关 键 是 增 强 全 民 族 文 化 创 造 活 力 , 要 树 立
30、 高 度 的 文 化 自 觉 和 文化 自 信 。 ( 文 化 创 新 与 文 化 认 同 )体 制 深 化 文 化 体 制 改 革 , 解 放 和 发 展 文 化 生 产 力 , 推 动 文 化 事业 、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 不 断 增 强 文 化 整 体 实 力 和 竞 争 力 。 。基 本 要 求 必 须 坚 持 以 马 克 思 主 义 为 指 导 ; 坚 持 为 人 民 服 务 、 为 社 会 主 义服 务 的 方 向 ; 坚 持 百 花 齐 放 、 百 家 争 鸣 的 方 针 ; 坚 持 贴 近 实 际 、贴 近 生 活 、 贴 近 群 众 的 原 则 ; 坚 持 把 社 会
31、 效 益 放 在 首 位 、 社 会效 益 和 经 济 效 益 相 统 一 ; 坚 持 以 改 革 促 发 展 、 促 繁 荣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根 本 方 向 坚 持 先 进 文 化 前 进 方 向 , 走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发 展 道 路 。价 值 观 引 领 树 立 社 会 主 义 荣 辱 观 , 加 强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建 设 。理 论 指 导 最 重 要 的 是 用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武 装 头 脑 、 指 导 实 践 、推 动 工 作 。根 本 任 务 培 育 四 有 公 民基 本 内 容 大 力
32、发 展 教 育 、 科 学 和 文 化 事 业( 发 展 公 益 性 文 化 事 业 , 保 障 人 民 基 本 文 化 权 益 )中 心 环 节 加 强 思 想 道 德 建 设 ; 发 挥 道 德 模 范 的 榜 样 作 用 。主 体 充 分 调 动 人 民 群 众 自 觉 性 、 积 极 性 和 创 造 性 ;开 展 群 众 性 精 神 文 明 创 建 活 动 , 建 设 和 谐 文 化 , 培 育 文 明 风 尚 。发 展 人 民 群 众 喜 闻 乐 见 的 文 化关 键 关 键 是 增 强 全 民 族 文 化 创 造 活 力 , 要 树 立 高 度 的 文 化 自 觉 和 文化 自 信
33、 。 ( 文 化 创 新 与 文 化 认 同 )体 制 深 化 文 化 体 制 改 革 , 解 放 和 发 展 文 化 生 产 力 , 推 动 文 化 事业 、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 不 断 增 强 文 化 整 体 实 力 和 竞 争 力 。 。基 本 要 求 必 须 坚 持 以 马 克 思 主 义 为 指 导 ; 坚 持 为 人 民 服 务 、 为 社 会 主 义服 务 的 方 向 ; 坚 持 百 花 齐 放 、 百 家 争 鸣 的 方 针 ; 坚 持 贴 近 实 际 、贴 近 生 活 、 贴 近 群 众 的 原 则 ; 坚 持 把 社 会 效 益 放 在 首 位 、 社 会效 益 和
34、 经 济 效 益 相 统 一 ; 坚 持 以 改 革 促 发 展 、 促 繁 荣 。考点四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事业。(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途径(1)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2)目的:通过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
35、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3)要求: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4、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因、措施(1)原因:(联系前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措施: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
36、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发展科学技术的原因、措施(1)原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措施: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6、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原因和措施(1)原因:第一单元中文化对社会、对个人的影响(2)措施: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37、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事业以公益性为目标,文化产业以盈利性为目标。它们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7、开展亿万人民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原因:人民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文化创新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所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2)形式: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如“讲文明树新风” 、 “希望工程” 、“送温暖” 、 “手拉手” 、 “幸福工程” 、 “春蕾计划” 、 “扶残助弱”等。(3)当代青年的选择: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的传
38、播者。核心突破: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培育“四有”公民;(2)发展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3)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4)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考点五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思想道德建设:(1)为什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7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必要性:人们心目中的思想道德模范,总是带有不同时代的印记;人们对思想道德的评判,总会因为不同的生活体验而有所差异。(2)怎么做(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国家角度:要充分挖掘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弘扬传统美德和优秀革命道德
39、。要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信为重点。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个人角度: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是什么(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中
40、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为什么(地位、作用、意义)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意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
41、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怎么做 1)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2)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提高公民道德素质(1)为什么: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2)怎么样: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
42、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要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4、社会主义荣辱观(1)是什么:八荣八耻 (P108 相关链接)(2)为什么: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5、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考点六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1、如何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在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重要途径之一) 2、科学文化
43、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1)区别:含义不同:科学文化修养是指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途径不一样:科学文化修养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思想道德修养通过自省、自律。2)联系:二者相互促进: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8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