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谦夫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3194 上传时间:2018-04-3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1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谦夫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陈谦夫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陈谦夫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陈谦夫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陈谦夫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历史学陈谦夫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教育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话题,提到宁波近代教育,不得不提到陈谦夫先生,他认为教育乃兴国之本。陈谦夫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更是一名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他把自己投身于宁波近代的教育事业与其他慈善事业,并为之奉献一生,殚精竭虑。陈谦夫以其“国之本在民,民之本在教育,教育者国之兴衰强弱所由制焉。”之信念,于1911年冬,与钱保杭、陈正训等人共同筹组学会,酝酿开办学校,提出“合一郡之力,集一郡之才”为办学方针。1912年2月陈谦夫参与创办宁波效实中学,于19141916,19181927年,两度出任该校校长,先后达11年之久。学校创

2、办期间,困难诸多,他力排众难,多方筹措经费,扩建校舍,增添设备,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3年8月,在慈湖高等小学堂筹建慈湖中学,招收学生102人,又出任首任校长。其后三、四年间,他看到校舍破旧陋窄,学生活动的操场是租用附近农民土地,学生住的宿舍又是借用普济寺的僧舍,于是又竭尽全力,奔波于沪甬两地,多方捐募资金,并在慈湖学堂的校友陈布雷(宁波市三七市镇人)先生帮助下,先后新建教室、礼堂、宿舍、餐厅,学校规模才得到扩大。此时的陈谦夫虽年近花甲,却又雄心勃勃地投入内部的教育管理,满怀希望想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新一代栋梁人才。在1928年和1933年,先后为家乡创办了丈亭小学和念慈小学。其终

3、身热心教育的精神为后人所敬仰,其播下的效实、慈湖等良种,现已桃李芬芳,果实累累。陈谦夫还历任省立四中校长、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宁波海关监督公署秘书,以及鄞县草帽业公会会长等职。1918年,陈谦夫会同宁波若干闻人,筹办并成立了宁波基督教青年会(YMCA),并被推选为首任会长多年。他督导总干事工作,不遗余力。陈先生在教育方面的投入,特别是创建学校等所作所为历来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对于其教育思想,我们可查阅到的主要是陈谦夫对当时教育中“忽而步欧美,忽而取日本,今日尚文,明日右文”的屡变现象表示不满,他主张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倡导实学,不趋时风,坚持“择其可者而行之,毋事高论”,终于建立了效实自己的特色

4、,学校声誉大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盛赞曰“桃李满天下,成果布四海”。当陈谦夫先生去世之后,社会各界皆深表哀悼,称颂他“平生怀直道,大化扬仁风”;“志趣远大,计划精深。教育家之先进,兼慈善家之令名,是城乡邦之典型”。其好友陈屺怀如此评价他“惟君之学,可以起废;士知效实,风来有自”。诚然,从1912年迄2008年,95年来,效实中学已有三万余名学生毕业,其毕业生考上重点大学多,研究生多,出国深造多。如今他们在中国各条战线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其中不乏杰出的人才,包括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童第周等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5位中国工程学院院士。饮水思源,开创人陈谦夫先生功不可没。

5、对于宁波近代教育发展史上如此功不可没的教育家,我们对他的了解还仅仅限于生平事迹与一些比较零散的评论,没有一篇完整的、深刻的对陈谦夫教育思想以及社会实践的文献,而这样一位在当时教育界举足轻重的教育家,如今由于资料的匮乏与关注不够,正在慢慢淡出历史舞台。我们需要看到的是,研究陈谦夫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活动,对我们是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的。从理论上来看,陈谦夫的教育思想和工作是近代教育发展史上重要的章节,特别对是创办效实中学、慈湖中学等学校创校历史回眸,对陈谦夫的研究,可以填补近代学校创建史的空白。另外,陈谦夫先生教育思想的演变及发展正是宁波近代教育发展的缩影之一,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去了解和研究教育

6、史的发展轨迹;从现实意义上来看,教育事业一直我们重中之重的课题,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教育领域坚持自己的原则,为教育事业奋斗一生,是我们现在许多教育者们亟需面对的话题,陈谦夫为教育事业与慈善事业奉献一生的精神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绪论第一章陈谦夫的生平1、求学之路2、从投身革命到兴办新学3、参与其他社会慈善事业第二章陈谦夫的教育思想1、陈谦夫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2、陈谦夫教育思想的实践3、陈谦夫教育思想的影响第三章陈谦夫的主要教育实践活动1、集资创办学校2、践行先进的教育体系3、其他教育活动第四章对近代教育发

7、展的贡献1、陈谦夫的历史地位2、陈谦夫教育思想的指导意义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通过文献检索,图书资料的查询,对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进行了广泛的阅读。坚持做到客观性、真实性和整体性原则,主要采用了(一)、文献资料法分别从期刊、文献、电子资源等搜索相关资源,并对其进行总结。(二)、向具有研究经验的老师与学者讨教经验,进一步从图书馆、档案馆收集一手资料。(三)、进行实地采访与考察,获取更多资料。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年12月完成开题报告2011年12月完成资料的相关收集2011年3月完成初稿2011年4月修改定稿五、主要参考文献1、方子长陈谦夫和宁波的教育卫生事业,宁波文史资料(第八辑),1

8、990年2月,第1522页。2、陈宏雄潮涌城北近代宁波外滩研究,宁波,宁波出版社,2008年9月,152155页。3、纪立新宁波近代教育初探以国人自办教育为考察对象,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四期),2006年8月,第5558页。4、谷雪梅20世纪宁波教育发展史新探,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五期),2006年10月,第6367页。5、魏友枋悼老友谦夫6、孙长程、方敬悼陈公谦夫7、陈舜谋陈校长传略8、王和之交陈君始末记9、倪德昭陈公谦夫先生印象回忆记10、韩焕章念慈同学谋复母校志成11、叶伯尤陈君谦夫记12、方子长悼念陈师谦夫13、翁心惠深刻的印象纪念陈谦夫先生14、方子长宁波光复前后,宁波文

9、史资料(第十一辑)15、陈谦夫纪念集16、宁波教育志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历史学陈谦夫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陈谦夫生于光绪六年(1880年),殁于民国34年(1945年)。他是慈溪丈亭下陈村人现属余姚,家中薄有资财土地,幼受家馆教育,十六岁应童子试,十七学商,十八复弃商就学。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因此成绩也很优秀,尤其是对古文和英语打下扎实的学科基础,以至后来造诣很深。1900年他毕业于宁波崇信书院。1902年至1908年间,先后担任母校崇信书院的监学,监督及宁波府师范学堂的舍监,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教育事业。他在教育功罪论中写道“国之本在民,民之本在教育。教育者国之兴衰强弱所由制焉”。上世纪初,资产阶

10、级民主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在民主主义思想影响下,风华正茂的陈谦夫投身于教育事业,在教育工作之余,也热心从事地方公益事业。1906年夏,他发起组织“慈溪西乡公益社”,该公益社的宗旨为“开明风气,培植后进,改革陋俗,消弭隐患”,在办社期间,他非常重视兴办农村学校,常常为宣传新思想,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而奔波于风尘之中。如此一位为教育事业殚精竭虑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慈善家,研究其教育思想与实践活动是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从理论上来看,陈谦夫的教育思想和工作是近代教育发展史上重要的章节,特别对是创办效实中学、慈湖中学等学校创校历史回眸,对陈谦夫的研究,可以填补近代学校创建史的空白;从现实意义上来看,教

11、育事业一直我们重中之重的课题,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教育领域坚持自己的原则,为教育事业奋斗一生,是我们现在许多教育者们亟需面对的话题,陈谦夫为教育事业与慈善事业奉献一生的精神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于陈谦夫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前辈学者们已经做了一些资料的收集与整编。主要有陈谦夫先生的日记,陈谦夫的学生及挚友对他言行事迹的记录与颂扬,其中很多是对陈先生的缅怀的回忆录,还有一些是研究宁波帮或主要研究宁波历史的学者对陈谦夫先生的研究,但是这些资料较其他革命家,或者宁波帮中出名的商人来说,还是比较匮乏的,我们了解的陈先生,更多的是他自身经历的记载,而对

12、于他的教育思想及评论,真是屈指可数了。宁波文史资料(第八辑)中方子长先生在陈谦夫和宁波的教育卫生事业中大致上分五个部分来论述陈谦夫是近代一位为社会服务,为桑梓造福的热心人士。他先后创办了效实中学、慈湖中学(当时称慈溪县立中学)和龙东、丈亭、念慈等三所小学。又创办了慈城保黎医院和慈西金川医院。他对学校、医院直接领导并筹募经费、建造院舍,殚精毕生精力。方子长先生从陈谦夫的一生经历,先投身革命,后来趋向兴办新学,热心公益等方面对他的事迹进行了阐述与评论,体现了陈谦夫身兼数职,无不尽心致力的社会活动家精神,当他去世之后,社会各界无不深表悼念之情。该文是为数不多主要记载陈谦夫事迹资料的文献之一,作者是陈

13、谦夫先生的学生之一,因此对陈谦夫的社会活动事迹特别是教育上的贡献了然于胸,并用平实的语言陈述出来,为后人展示了一位真实的、活生生的宁波教育活动家。在宁波文史资料(第11辑)中宁波光复前后一文中,该文主要论述的是陈谦夫的公益事业,为国家、人民争取主权的形象,热爱国家,为社会服务,为地方公益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陈宏雄主编的潮涌城北近代宁波外滩研究中第六章人物篇也提到陈谦夫,文中除了提到陈谦夫对社会公益的贡献外,还提到1911年,辛亥革命运动兴起,陈谦夫积极参加反清活动,宁波光复后,担任了许多职务。他认为“个人欲求自己之快乐,惟有设法增进一群之幸福,因个人与社会,如鱼之于水,水清则鱼生,游泳自得矣

14、”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他一生致力于家乡教育卫生和慈善公益事业。先后创办或参与创办的慈禧保黎医院、宁波效实中学、宁波基督教青年会、慈溪中学等,大力支持云华堂,为近代宁波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今家乡人民还受惠于他的诸项善举。陈谦夫先生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深受学生的爱戴,而且他与当时社会活动频繁的宁波帮同仁关系密切,互有来往,因此,陈谦夫的许多学生与挚友也留下了关于陈先生一些活动的记载,这是非常宝贵的资料,如魏友枋的悼老友谦夫提到“呜呼兮先生,是城乡邦之典型,湖山讲舍列纵横,志趣远大,计划精深,一朝理想成事实,知心血化灰尘,教育家之先进兮,慈善家之令名。”孙长程、方敬撰写的悼陈公谦

15、夫,陈舜谋撰写的陈校长传略,王和之的交陈君谦夫始末记,秦润清先生的记陈君谦夫创办保黎医院之功绩,倪德昭先生的陈公谦夫先生印象回忆记,方子长先生的悼念陈师谦夫等等,这些宝贵的资料已流传下来,是我们可以参考的一手资料。以上资料可以看出陈谦夫为人仁厚,处事忠贞,对己谨严,时人赞之,后人仰之。对这位先生生平资料的研究已经较为丰富与可靠,但对其教育思想与实践活动的研究还处于并不成熟的阶段,却是非常之有必要的,他对教育发展史的推进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对我们宁波教育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如何还原真实的历史,如何让历史记住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并让他的教育思想来给我们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这是具有研究价

16、值的。六、主要参考文献17、方子长陈谦夫和宁波的教育卫生事业,宁波文史资料(第八辑),1990年2月,第1522页。18、陈宏雄潮涌城北近代宁波外滩研究,宁波,宁波出版社,2008年9月,152155页。19、纪立新宁波近代教育初探以国人自办教育为考察对象,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四期),2006年8月,第5558页。20、谷雪梅20世纪宁波教育发展史新探,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五期),2006年10月,第6367页。21、魏友枋悼老友谦夫22、孙长程、方敬悼陈公谦夫23、陈舜谋陈校长传略24、王和之交陈君始末记25、倪德昭陈公谦夫先生印象回忆记26、韩焕章念慈同学谋复母校志成27、叶伯

17、尤陈君谦夫记28、方子长悼念陈师谦夫29、翁心惠深刻的印象纪念陈谦夫先生30、方子长宁波光复前后,宁波文史资料(第十一辑)31、陈谦夫纪念集32、宁波教育志本科毕业论文(20届)陈谦夫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目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导言1(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二)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2(三)本文的研究方法2一、陈谦夫的办学历程2(一)创办效实中学21、校舍的兴建情况32、学子就学情况33、效实中学现状4(二)创办慈溪县里初级中学51、建校初期概况52、学校遭毁6(三)创办小学与其他教育实践活动61、创办丈亭小学72、创办念慈小学73、其他与教育有关的实践活动7二、陈谦夫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在实践

18、中的体现8(一)育德与育才并重8(二)注重实业教育,中西结合8(三)以身作则,注重学风建设9(四)、造福桑梓,不谋己利9三、陈谦夫教育实践对地方教育近代化的影响10(一)开社会之风气10(二)培养江浙近代化人才11(三)改变传统社会结构11(四)后人评价11结语11参考文献13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I中文摘要【摘要】教育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话题,提到宁波近代教育,不得不提到陈谦夫先生,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更是一名慈善家,社会活动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情势下,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建立各种教会学校灌输其宗教思想。国内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纷纷投

19、入到教育兴国的队伍中去。陈谦夫认为教育乃兴国之本,他把自己投身于宁波近代的教育事业与其他慈善事业,并为之奉献一生,殚精竭虑。本文着重介绍了陈谦夫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及其教育思想,第一部分介绍了陈谦夫先生捐资办学的艰苦历程;第二部分介绍陈谦夫先生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在实践中的表现;第三部分是陈谦夫先生这些教育实践对宁波地方教育近代化的影响;第四部分主要是后人对陈谦夫先生的评价及对其所作的研究现状分析。【关键词】陈谦夫;近代地方教育;教育思想与实践。II英文摘要【ABSTRACT】EDUCATIONHASBEENANISSUEOFCONCERNBYTHESOCIETY,EDUCATION,MODERNM

20、ENTIONEDNINGBOCHENQIANHAVETOMENTIONMRCHERTOFF,HEWASNOTONLYANOUTSTANDINGEDUCATOR,BUTALSOAPHILANTHROPIST,SOCIALACTIVISTTHE19THCENTURYANDTHEEARLY20THCENTURY,CHINAISINTHECIRCUMSTANCES,THISINTERNALCAPITALISTPOWERSTIGHTENEDCHINESECULTURALAGGRESSION,TOESTABLISHVARIOUSCHURCHSCHOOLINFUSIONSOFITSRELIGIOUSIDEA

21、SSOMEDOMESTICKNOWLEDGEABLEPEOPLEBEGANTOREALIZETHEIMPORTANCEOFEDUCATION,EDUCATIONANDREJUVENATINGTHECOUNTRYTOINVESTINTEAMEDUCATIONISCHENQIANHUSBANDTHINKTHEXINGGUO,HECOMMITOURSELVESINMODERNEDUCATIONANDCAREEROFNINGBOOTHERCHARITIES,ANDGAVEHISLIFEFORMOSTTHISPAPERINTRODUCESTHEEDUCATIONPRACTICECHENQIANMRCHE

22、RTOFFEDUCATIONTHOUGHT,ACTIVITYANDTHEFIRSTPARTINTRODUCESMRCHERTOFFCHENQIANRUNNINGHARDCOURSEOFDONORSTHESECONDPARTCHENQIANEDUCATIONTHOUGHTMRCHERTOFFINTRODUCEDTHECHARACTERISTICSANDPRACTICEINPERFORMANCETHETHIRDPARTISTHEEDUCATIONPRACTICECHENQIANMRCHERTOFFEDUCATIONMODERNIZATIONOFNINGBOPLACEINFLUENCESTHEFOU

23、RTHPARTMAINLYTOMRCHERTOFFCHENQIANPOSTERITYEVALUATIONANDASTOITSTHECURRENTRESEARCHSITUATIONANALYSIS【KEYWORDS】CHENQIANFU;MODERNLOCALEDUCATION;EDUCATIONTHOUGHTANDPRACTICE。1导言(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陈谦夫,名夏常,以字行,生于1880年,殁于1945年。他是慈溪丈亭下陈村人今属余姚,家中薄有资财土地,幼时入馆接受私塾教育,16岁应童子试,17岁学商,18复弃商就学。在宁波偕我公会从美人费佩德博士学英文,后进宁波崇敬学堂、崇信书院后改

24、益智中学,21岁毕业,22岁又去上海学英文于布茂林。这时他的英文已有相当基础。年逾花甲,他还习古文、诗词,时求教于著名文人冯君木、魏友枋等。他起初不信基督教,自从进了教会学校后,于19岁受洗礼,但平时少有人知道他是个教徒。他是一位为社会服务,为桑梓造福的热心人士。他先后创办了效实中学、慈湖中学当时称慈溪县立中学和龙东、丈亭、念慈等三所小学。又创办了慈城保黎医院和慈溪金川医院。他对学校、医院直接领导并筹募经费、建造院舍,竭尽毕生精力。县长赞其“乐育英才成至性,百年事业合树人。”陈谦夫认为“个人欲求自己之快乐,惟有设法增进一群之幸福,因个人与社会,如鱼之于水,水清则鱼生,游泳自得矣。”正抱有这样的

25、信念,他一生致力于家乡教育卫生事业和慈善公益事业,他为宁波社会进步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家乡人民还受惠于他的诸项善举。陈谦夫先生对于推动宁波近代教育发展功不可没,但我们对他的了解还仅仅限于生平事迹与一些比较零散的评论。鲜有一些完整的、深刻的文章对陈谦夫教育思想以及社会实践进行整理研究。这样一位在当时教育界举足轻重的教育家,如今由于资料的匮乏与关注度不够,正慢慢消失在我们的视野。而我们亟需注意到的是,研究陈谦夫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活动,对我们是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的。从理论上来看,陈谦夫的教育思想和工作是近代教育发展史上重要的章节,特别对是创办效实中学、慈湖中学等学校创校历史回眸,对陈谦夫

26、的研究,可以填补近代学校创建史的空白。另外,陈谦夫先生教育思想的演变及发展正是宁波近代教育发展的缩影之一,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去了解和研究教育史的发展轨迹;从现实意义上来看,教育事业一直我们重中之重的课题,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教育领域坚持自己的原则,为教育事业奋斗一生,是我们现在许多教育者们亟需面对的课题,陈谦夫为教育事业与慈善事业奉献一生的精神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具有很强方子长陈谦夫和宁波的教育卫生事业A宁波文史资料(第八辑)M,1990,1522程方悼陈公谦夫A慈溪陈谦夫先生纪念册M,1947,122的现实指导意义。(二)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研究陈谦夫的史料主要是

27、胡绳系编的慈溪陈谦夫先生纪念册,其中收集了陈谦夫先生好友对其生平事迹的回忆,例如魏友枋的悼老友谦夫,王和之的交陈君谦夫始末记等。也有一些学子表示对陈谦夫先生的爱戴之情,如方子长的悼念陈师谦夫,翁心惠的深刻的印象等。还有陈谦夫先生在集资建校时期给秦润卿、吴锦堂等的书信资料,陈谦夫先生的日记等等。由于陈谦夫先生是一名基督教徒,因此教会资料中也有对他的记载,但从总体上来看,关于陈谦夫的研究还是较为缺少的。然而陈谦夫对宁波地区近代教育发展史的推进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如何还原真实的历史,如何让历史记住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并让他的教育思想来给我们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这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三

28、)本文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图书资料的查询,对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进行了广泛的阅读。坚持做到客观性、真实性和整体性原则,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第一文献资料法,分别从期刊、文献、电子资源等搜索相关资源,并对其进行总结。第二向具有研究经验的老师与学者讨教经验,进一步从图书馆、档案馆收集一手资料。第三进行实地采访与考察,获取更多资料。一、陈谦夫的办学历程(一)创办效实中学中国国门被迫开放后,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入商品、资本的同时,也输入了西方的教育制度和科学文化知识,这对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陈谦夫并没有象其他“重利轻义”的商人一样明哲保身,而是积极的投入到兴办近代教育中去。他

29、认为“国之本在民,民之本在教育,教育者国之兴衰强弱之所判也。”就在辛亥革命冬,他与何吟苡、何璇卿、叶叔眉、陈季屏、钱吟苇、冯度等人讨论组织学会,酝酿开设学校,提出“合一郡之力,集一郡之才“为办学方针。次年,即1912年2月,效实学会成立,所设学校,亦以“效实”名之。(因严复的天演论译著中有“物竞天择,效实储能”陈谦夫教育功罪论A慈溪陈谦夫先生纪念册M,1947,7879陈宏雄潮涌城北近代宁波外滩研究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8,1521553的名句,遂取名效实中学。)公推李霞城为会长,陈季屏为教育部长兼校长,陈谦夫为总干事,筹备开学事宜。3月7日,正式开学,效实中学就此诞生。1、校舍的兴建情况效

30、实中学创办的伊始阶段,经历了一段颇为艰难的时期,学校以西门育德农工小学旧址为校舍,仅有楼屋两间,远远不够用。初办时有学生50余人,第二年70余人,第三年增加到96人(全部住宿)。1914年已由陈谦夫任校长,由于校舍过于简陋,规模又太小,不利于正常的教学活动开展,因此学会要求他亲赴汉口与原育德校董卢某协商,希望能够拆去重建。卢某欣然同意并慷慨地将土地所有权赠给了效实中学。陈谦夫把这个好消息告知学会,立即集款兴建起来。当时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集资募款和购买建材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建成了一座教室楼房,名为“铭三舍”,建成后,人满为患的窘况得到了一些缓解,学校的教学环境有所改善

31、。1916年陈谦夫应上海商务印书馆的聘请,辞去了效实中学校长职务。后来,又因学校发展需要,于1918年再次接任校长之位。鉴于当时的校舍情况,陈谦夫深深感叹学校经费缺少,又没有土地,没有扩建的条件,因此,他在1921年乘校庆十周年之际,向校董和社会各界人士发动募捐,初步决定兴建三舍,大概需要四万元资金。在建设过程中发生了直奉战争,工程只完成了三分之一,捐款也只有五分之一,陈谦夫只能进行多方筹措,他在为效实兴建校舍致吴锦堂书中写道“常办理本校,十年于兹,惨淡经营,不敢苟安。屡谋建筑,岁有扩充,不过此次进行,适遭时难,桑梓巨富,十室九空,教育事业,无人过问,谁解囊金,释我重负”可见当时资金的筹集相当

32、困难,经过陈谦夫的奔走,1923年,终于建成了三楼教室一座,名为“集义舍”。同时,改造厨房,租赁操场,添置校具的工作都有了很大的进展。1924年,陈谦夫又通过多方募集支援,建成“益三舍”,1925年又建“集思舍”。而健身房和体艺馆等建筑,全校用水自流井“汇泉”的设备和开掘,则是在校学生用历年自办伙食的积余,集腋成裘,自行兴工建造的。学校的图书仪器设备从无到有,成立比较充实的仪器室和图书馆,也是由毕业同学捐赠添置起来的。而效实学会和后来的校董会对学校热忱负责,多方赞助,自然也起了很大的作用。2、学子就学情况效实中学开办时,陈谦夫在效实学校成立史上说“以施实学为主,故功课与普通陈谦夫效实中学成立史

33、A慈溪陈谦夫先生纪念册M,1947,8990陈谦夫为效实中学兴建校舍致吴锦堂书A慈溪陈谦夫先生纪念册M,1947,40414中学微有不同,非敢标新立异,祗求应用耳。”不盲从时尚,不追求虚名,踏踏实实教学,实事求是的学风盎然。学校仅一年半以后,在1913年7月,北京大学等名校招生之时招生,三年级学生当时学制四年都跃跃欲试。学校就给予假期中备考一个月。结果录取了文科、政法科、理科,报考中9人之中的5人。这个消息一经传开,轰动了宁属各县。当时,学校一年经费不敷3000元,由陈谦夫商量,得到慈西金川公会同意,捐助浙路公债票11000元,取其到期本息,为之挹注。效实中学的名声在外,慕名投考的人也多了,公

34、益团体也就乐于捐助。此时,学会与慈溪教育会订了约,准慈溪保送免费生16名,给贫寒子弟有入学机会。效实中学的师资质量、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均高于一般中学。数、理、化、西洋历史、世界地理等,均采用英文原版课本。曾与英国伊顿公学挂钩。不久即享盛誉。后来,毕业生可免试升读上海复旦、圣约翰大学等名校。现已成为浙江省重点中学之一。效实中学在拆除“集义舍”翻建教学楼时,在墙角里发现了一只外面是水泥浇制、里面是铁皮的盒子,存放着许多档案史料,有1915年12月印的效实校友会会刊,1921年订正的效实中学校则及效实学校10周年纪念册,1923年4月编写的学校大事记、教职员、学生姓名表、拆城交涉纪略和刊登官方不准

35、拆城的四明日报、时事公报。这些资料详细记载着效实中学从1912年创办到1923年这12年的校史。这就是陈谦夫在1923年第二次扩建校舍,兴造“集义舍”时精心设计所封藏的。他的目的是“封而藏之,为后世之发现是文者,一征过去之历史。”大事记与学校成立史中都写着陈谦夫这种保存史料使“信而有征”的精神实属难得。3、效实中学现状1978年以来,效实中学先后建成了面积2200多平方米的教育大楼和2700多平方米的科学楼,以及1300平方米的体育和生活用房,670平方米的教工家属宿舍,操场面积扩大近一倍。现在学校建筑总面积达12622平方米。理化生物实验仪器设备,已经基本按照高、初中教育大纲和教材的规定,可

36、以供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需要。电化教学设施除各课较普遍地使用幻灯和录音机外,有电化语言实验室二所,电影放映机四部,为近几年来提高语文和外语教学质量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为了实现教育工作“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目前正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筹备电子计算中心。学校图书已有藏书四万余册,还建立了一个图书报刊比较充实的教师进修资料室和四个学生阅览室,并大力扩展了理化、生物、图画、音乐等专用教室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室、陈谦夫效实学校成立史A慈溪陈谦夫先生纪念册M,1947,2829陈谦夫效实学校成立史A慈溪陈谦夫先生纪念册M,1947,29305自修室。由于效实自开创以来,

37、确定“以施实学为主旨”,师生共同努力,以此作为教学的目标和准则。效实中学为国家培养出不少人才,而且在参加工农业生产和其他各种岗位上都作出了优异的成绩。从1912年迄2008年,95年来,效实中学已有三万余名学生毕业,其毕业生考上重点大学多,研究生多,出国深造多。如今他们在中国各条战线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其中不乏杰出的人才,包括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童第周等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5位中国工程学院院士。饮水思源,开创人陈谦夫先生功不可没。当前,祖国历史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效实中学发扬传统的“求实”精神,“爱祖国、求进步、重科学、讲实效”,为把效实中学办成一所真正适应党的宏

38、伟战略目标要求的现代化学校而努力。(二)创办慈溪县里初级中学1、建校初期概况世无陈谦夫先生,即无慈谿县立中学之可言,先生于晚年就长斯校也,孕育抚养,无异慈母之保赤子。民国25年,陈谦夫作了慈溪中学募捐启“近年来教育普及,四乡小学毕业者,岁无虑千百人,咸苦升学无方,远游未便,甲戌之岁,邑人士谋以慈湖原址改设中学。”可见当时慈人升中学要往外地,很不方便,有的只好辍学。1933年,陈谦夫在县教育会创议筹设中学,获得社会耆宿杨省斋、秦润卿等赞同。1934年春,慈溪旅沪同乡和慈溪晋迪学会都愿资助常费,县政府也应允拨款表示支持。这样一来,办中学的条件日渐变得成熟,于是就选择慈湖书院的旧址做为校舍,县政府委

39、任陈谦夫为校长,于是年8月开学。第二年因校舍过小,于是借附近的普济寺僧寮作为学生宿舍,继而又租用农地为操场。1936年,学生人数愈来愈多,增建校舍的要求越来越迫在眉睫,鉴于旧校址没有发展的空间和余地,陈谦夫就决定移到向西约200米的野航桥畔老慈湖书院旧址兴建新校舍,但学校虽名为“慈溪县立初级中学”,实际上政府只拨给非常有限的经费,于是陈谦夫只好奔波于沪甬之间,捐募款项,筹得资金大约6万元。1936年9月动工,至1938年秋,拓地50余亩,建成校舍60余间,有“思祜楼”、“筱芙搂”、“怀德堂”等教室礼堂L7幢,女宿舍“懿安搂”一座,还有膳厅、厨房和杂屋等。全部落成后,学生300余人,教职员工数十

40、人,都喜气洋洋地迁入新居。每一座校舍都包含陈谦夫先生的心血,他全身心投入参与组织到建校的过程中,他的好友笑他又成了一名“建筑家”。他的一名学生诚实说,胡绳系陈故校长与慈溪中学A慈溪陈谦夫先生纪念册M,1947,9106若非办学有素,极孚众望,如陈校长先生者,对于这初创的县立中学,是没有人肯献巨资的。校舍这一期工程完成后,接着准备建造抹云楼图书馆和纪念厅,后以抗日战争形势所迫而中止。2、学校遭毁世事难料,福祸相依,还在大家沉浸在建新校舍喜悦的心情中,1939年6月1日,日机轰炸慈城,竟然以慈溪中学为目标。大礼堂首先中弹被毁,其他各楼也先后遭殃,幸好全体师生都安全逃离,没有受伤。当时大家都目睹了千

41、辛万苦建成的校舍几乎有一大半都被毁坏了,无不潜然泪下。但是陈谦夫忍住伤悲,对全体师生说“日寇暴行,令人发指。但敌人只能毁我物质,却不能摧我精神。我们当不折不挠,益加奋勉,抗日到底。”为了安全起见,学校即迁往罗江芦山寺为临时校舍。这时候学校的经费来源非常不稳定,断断续续,战时大家的生活都比较困难,几乎到了十室九空的境地,因此募捐活动也很难展开,师生们的生活困苦艰难,但诵读之声始终未辍,老师和学生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上课、学习。1941年4月,全县沦陷,学校在芦山寺被迫宣告解散,师生依依惜别,非常不舍。慈溪中学自1934年8月开办至1941年4月,为期6年零8个月。沦陷区内,劫后校址的残存砖木

42、,也被日寇、汪伪军拆造碉堡,终成一片废墟。陈谦夫在慈溪中学解散后致学生书中写道“自四月事变以来,学校停顿,师生星散,颠沛流离者必不乏人,忽忽数月,无日不在念中。回溯本校成立七载,簿著微效,同学卒业而去者百有餘人,即诸生与各教师同堂聚首,多已二三年,少亦将及一周。在此腥风惨雨之下,复校势已无望,不得不暂行别离,一簣之亏,余心何安惟念诸生努力為学,无非為完成健全人格,备他日负荷重责地步,在校之日,餘时时剴切言之,诸生中亦颇有以此自许者。今虽突遭不幸,祸自外来,然劳苦空乏,正是青年锻炼意志机会,诸生庸勿自馁,下学期宜在安全洁净之区,选择相当学校,前往续学,功课祗期衔接,年级切忌窜等,与其务名,不如求

43、实,他日毕业,循序深造,学成以后,毋忘本年四月以前在庐山寺一番同堂磨励工夫。别正邪,明是非,敦品力学,立志救人,则伟大人格,即在其中。餘以衰老,忧患相乘,天假之年,当力避烦嚣,闭户读书,静听诸生立德立功之好消息也。餘不尽言。”陈谦夫的老友在陈六十大寿中写道,东夷摧我文化,毁我校舍,著闻胜区,全者盖寡。嗟我慈中,君所经营,天降殃祸,亦坏其成。陈谦夫慈溪中学解散后致学生书A慈溪陈谦夫先生纪念册M,1947,38洪日楣六十寿辞A慈溪陈谦夫先生纪念册M,1947,15167(三)创办小学与其他教育实践活动小学,初本中学也。小学为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关键地位,基础教育的优劣与普通民众的生活实际

44、有更紧密的联系。陈谦夫认为教育是兴国之本,而小学教育为本中之本。因此,他在19101937年间,先后在慈溪地区创办龙东小学、丈亭小学和念慈小学。1910年,他腾出私房数间作校舍,是年农历三月,乡民迎赛东岳会,受人煽动闹事,数日之间被焚毁、捣毁的有慈溪正始小学等7所,丈亭的龙东小学,校舍是陈氏私房,也被砸得粉碎,损失重大。直到1925年,他捐资千余元,重建简易校含一幢,作为其父70寿辰纪念。1、创办丈亭小学丈亭是慈西大镇,但只有私塾没有小学,陈谦夫于1928年任县教育委员时,组织丈亭学会,集资创办丈亭小学。“十七年秋,夏常任县教育委员,谋之里人,组织学会,筹资办设小学,岁拨县税三百五十金为常费,

45、假区当部为学舍。”1932年,征得钱王庙所有人同意将庙宇拆造校舍,并得巨商王养安捐3000元。殿宇拆卸将毕时,庙主反悔,阻挠施工,并要王养安中止捐款,工程几乎停顿,经陈谦夫据理力争,风波才告平息。因此在当时,要创办一个学校的阻力是非常大的,不仅有内忧外患的环境,还有资金匮乏,遭不义之人阻扰等等,陈谦夫先生不仅要组织募捐建校资金,还要去奔波扫平一切建立校舍的阻力,他把这一切付出归为自己的责任所在,可见其付出的辛劳。2、创办念慈小学1937年,陈谦夫利用慈溪中学迁出的旧址,办起了一所念慈小学,由于教师阵容健全,教学认真负责,一时誉满全县。“先生虽非专力经营小学,然对念慈则特予关怀,故于聘任教员也必

46、严。审其师资,考查成绩也,必力求其进度。”惜二年后日机轰炸,严重威胁念慈的安全,只得迁至南郊杨陈上课。及至1941年4月县境沦陷,念慈小学随着慈中的解散而解散,就此夭折了。3、其他与教育有关的实践活动陈谦夫还历任省立四中校长、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宁波海关监督公署秘书,以及鄞县草帽业公会会长等职。1918年,陈谦夫会同宁波若干闻人,筹办并成立了宁波基督教青年会(YMCA),并被推选为首任会长多年。他督导总干事工作,不遗余力。因陈谦夫热心公王和之交陈君谦夫始末记A慈溪陈谦夫先生纪念册M,1947,34陈谦夫丈亭小学兴建记A慈溪陈谦夫先生纪念册M,1947,28韩焕章念慈同学谋复母校志成A慈溪陈谦夫

47、先生纪念册M,1947,898益,享有盛誉,1932年鄞县佛教孤儿院也聘他为董事。1937年,慈溪慈善团体云华堂聘他为堂长。此外,他还组织宁波基督教青年会,设会所于江北岸新江桥堍,骋倪德昭为总干事,供青年开展业余文化活动。受时代风潮与西方文化的影响,陈谦夫对教育的重要性有着高度的认识。他在教育功罪论中指出“国之本在民,民之本在教育,教育者国之兴衰强弱所由制焉。”为此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教育事业,并为此竭尽心力而乐此不疲。二、陈谦夫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在实践中的体现陈谦夫一生为近代教育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在其捐资办学的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他自己的办学特色。(一)育德与育才并重陈谦夫在办学育人

48、的历程中,不仅要求人才的培养,还重视对学生人格思想的培养。他在办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督察是非常严格的,他常常在校园里面巡视,偶尔还会去他感兴趣的国文课听课,大凡是他所教过的学生,一提起陈谦夫的名字,便要肃然起敬的,这不是因为陈谦夫对学生太凶,而是他的精神面貌自然就给人一种威严感,加上他的为乡里所作的贡献,是非常受大家敬重的。而且,陈谦夫担任校长时,对教室的选拔、培养与考核也是十分注重的,如果有哪个老师偷懒,想浑水摸鱼,那么他在这个学校就会很难立足下去。由此可见,陈谦夫先生对学校的教育质量要求是很高的,对学生学习的状况是很关心的。说到德育,陈谦夫先生更是以身说法,倪德昭在陈公谦夫印象回忆记中

49、写道“先生常以建立人格一语,频频勉人,谓青年立身行事,常自修养人格做起,有健全之人格,始有光辉之事业,人格有缺陷,即令侥幸成功,白璧微瑕,亦无足取,故凡是均以身作则,不可苟且,此为先生平生所服应,亦常以此勉人者。”陈谦夫先生对学生人格品德的培养落实到时时刻刻,跟友朋的书信中,与学生的谈话中,甚至是日记里,处处流露着陈先生的“人格”论,只有健全了人格,才能在其他领域得到发展,取得成绩。(二)注重实业教育,中西结合陈谦夫对当时教育中“忽而步欧美,忽而取日本,今日尚文,明日右文”的屡变现象表示不满,他主张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倡导实学,不趋时风,坚持“择其可者而行之,毋事高论”。如果学到的东西没有办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只会闭门读书,藉以藏拙,这样是逐末舍本的,而应该把所学的东西最大化的为生活服务,提升国民的素质,开阔社会9的眼界,从而达到教育强国,教育兴国的理想。非讲求实学不足以用世。效实中学开办时,陈谦夫在效实学校成立史上说“以施实学为主,故功课与普通中学微有不同,非敢标新立异,祗求应用耳。”由于不盲从时尚,不追求虚名。宁波效实中学简史中写道“七十多年来“热爱学校,勤奋教学,注重实学指科学,讲求实效”,就在历届师生共同不懈努力下,逐步成为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