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理感觉功能的中枢分析.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32195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7.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生理感觉功能的中枢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神经生理感觉功能的中枢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神经生理感觉功能的中枢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神经生理感觉功能的中枢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神经生理感觉功能的中枢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简述: 感觉功能的形成:机体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刺激,首先由感受器将各种刺激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感觉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通过各自的传导通路传向中枢,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分析和综合,从而形成各种感觉。,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 1. 传导通路 丘脑前的传入系统 后索-内侧丘系:传导深感觉 精细触-压觉也加入此传导通路 脊髓丘脑束:传导浅感觉 痛、温觉(侧束), 粗略触-压觉(前束) 三叉神经-三叉丘系:头面部感觉,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1.脊髓与脑干的感觉传导功能脊髓 来自躯体与内脏各种感受器的神经冲动(视觉、

2、听觉、嗅觉、味觉除外)经脊髓后根传入脊髓后,沿着特定的上行传导路径到达大脑皮层。,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1.脊髓与脑干的感觉传导功能脊髓,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1.脊髓与脑干的感觉传导功能脑干 头面部的痛、温觉由三叉神经脊束核中继,触觉和本体感觉由三叉神经主核和中脑核中继,二级纤维越至对侧组成三叉丘系,上行至丘脑。,脊髓与脑干的感觉传导功能,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2. 丘脑的核团-各种感觉(除嗅觉外)均经丘脑中继 特异感觉接替核 把特定的感觉信息传向大脑皮层 后腹核:外侧部分躯体感觉 内侧部分头面部

3、感觉 外侧膝状体视觉 内侧膝状体听觉,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2. 丘脑的核团-各种感觉(除嗅觉外)均经丘脑中继 联络核 各种感觉在丘脑和大脑皮层间的联系协调 前核: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 外侧腹核:参与皮层对肌肉运动的调节 枕核:参与各种感觉的联系功能 非特异投射核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 束旁核可能与痛觉有关,3. 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比较,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4.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概念:部位+功能 部位:中脑头端网状结构 功能:上行唤醒作用 依据:刺激唤醒, 脑电呈去同步化快波 切断昏睡, 脑

4、电呈同步化慢波 与非特异投射系统关系,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二、大脑皮质感觉代表区1. 体表感觉代表区 第一感觉区 中央后回(3-1-2区), 投射规律: * 交叉:躯体感觉对侧, 头面部双侧 * 大小:与感觉分辨精细程度有关 分辨愈精细,代表区面积愈大 * 倒置:下肢顶部, 膝以下半球内侧 上肢中间, 头面部(内部正立)底部,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二、大脑皮质感觉代表区1. 体表感觉代表区 第一感觉区 感觉柱 感觉皮层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同一柱内的神经元 感受同一感受野的同一类感觉 是一个传入-传出信息整合处理单位 一个柱兴奋时, 相邻柱抑制 形成兴奋和抑制镶嵌模式(具普遍

5、性),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二、大脑皮质感觉代表区1. 体表感觉代表区 第一感觉区 感觉皮层的可塑性 * 现象: 长期废用(如截肢), 原代表区为他区占领 切除某代表区, 原感觉投射到该区周围 训练使感觉灵敏, 原代表区将扩大 同样发生在其他皮层(如视皮层) 盲人、聋人其他感觉增强 * 意义:有较好的适应能力,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二、大脑皮质感觉代表区1. 体表感觉代表区 第二感觉区 部位:中央前回与脑岛之间 面积:远较第一感觉区小 特征:正立, 双侧性投射 各部分代表区不很完善和具体 切除后并不产生显著的感觉障碍 可能接受痛觉传入的投射,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6、二、大脑皮质感觉代表区2. 本体感觉代表区 本体感觉(即深感觉):位置觉和运动觉 部位:中央前回(4区),三、躯体感觉 1. 触-压觉(touch & pressure sensation) 两条途径传入, 中枢广泛受损才完全阻断 两个系统中传导的触-压觉类型不同:,关于对触压觉的简单认识,1.概念:作用于身体表面的非伤害性机械刺激引起的感觉。 触压觉习惯上是触觉、压觉和振动觉的总称,持久的触觉就是压觉。2.触觉阈值:受试者能觉察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感觉阈值。 特点:阈值可随受试者和身体不同的部位而不同。 一般说来,手指和舌的触觉阈值最低,背部的最高。 原因:与触觉感受器皮肤感受野的大小以及感

7、受器分布密 度有关。 指尖感受器密度最高,约2500个/cm2,沿着手 臂向上,感受野逐渐增大,神经支配的密度逐渐下 降,致触觉分辨的精确性逐渐下降。,3.空间分辨阈值:测定皮肤受到两点刺激时,能分辨出两 点间的最小距离,称为两点分辨阈。 特点:随着身体部位不同,阈值也不同,在指尖约为 2mm,手掌为10mm,手臂可高达40mm以上。 原因:与身体各部位感受野大小有关,感受野越小,精 细分辨的能力越强。4.实体觉:同时由多种类型感受器兴奋引起的复合触觉, 从三维空间上识别物体的大小、形状和质地的 感觉。 这种感觉需要各级中枢,特别是大脑皮层 对触觉分辨信息和位置觉的信息进行整合。,2. 肌肉本

8、体感觉(proprioception) 来源:肌肉、肌腱、骨膜、关节等 感受:躯体空间位置、姿势、运动状态等 投射:小脑; 大脑皮层 功能:与其他感觉配合, 共同协调运动3. 温度觉(temperature) 包括冷、热感受器, 冷点热点 敏感度与皮肤感受器分布密度有关,4. 痛觉(pain):是伤害性刺激时发生在大脑皮层 的厌恶和不愉快的感觉。 体表快痛(fast pain)和慢痛(slow pain) 痛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 致痛物质 许多痛觉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痛反应:,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下,在意识领域内产生疼痛感觉的同时,还会出现各式各样的躯体和内脏植物-活动的改变,有时还可出

9、现情绪和行为的变化。1.躯体-运动性反应 包括疼痛时经常出现的肢体屈曲反射、握拳、叫喊、挣扎、逃脱等,以及疼痛局部的肌肉反射性痉挛等。2.植物-内脏性反应 包括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出现的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增强的一系列反应,如循环系统的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外周血管收缩。呼吸系统的呼吸加快加深。瞳孔散大、汗腺分泌增多、血糖升高等。3.神经-精神性反应 伤害性信息经各级中枢加工整合后,会引起脑电活动改变,同时伴有痛苦、不安、焦虑等。, 躯体深部痛(deep pain) 部位: 骨、骨膜、关节、 韧带、肌、肌腱 特点: 一般为慢痛, 表现为 定位不明确

10、, 可伴内脏活动改变 缺血性疼痛: Lewis P因子 可能是K+ 牵涉痛: 可有 (见后面),二、内脏感觉(visceral sensation)的中枢分析 1. 传入通路与皮层代表区 自主神经(交感和副交感) T7L2, S24, , , 第1、2感觉区, 运动辅助区, 边缘系统 2. 内脏痛(visceral pain)的特点 定位不明确 发生缓慢, 持续时间长 对牵张刺激敏感, 对切割刺激不敏感 易产生不愉快的情绪, 常伴内脏活动改变,3. 体腔壁痛(parietal pain)4. 牵涉痛(referred pain) 概念:感觉在体表, 而实质是内脏痛 临床常见牵涉痛 机制:会聚学

11、说 易化学说,三、特殊感觉的中枢分析 视觉(vision)通路(见图)及代表区 初级视皮层: 枕叶皮层内侧距状裂上下缘(17区) 视觉纤维投射规律:, 外侧膝状体及至视皮层的通路 外侧膝状体 细胞层:背侧4层(36层)小细胞层 腹侧2层(12层)大细胞层 视网膜投射规律: 对侧视网膜1、4、6层 同侧视网膜 2、3、5层 每一层细胞与视网膜都有点对点投射关系 各层垂直线上细胞的感受野几乎完全相同 仅10%20%来自视网膜, 其余多来自视皮层,2. 视皮层 包括:初级视皮层(纹状皮层17区) 次级视皮层(18区) 高级视皮层(19区) 枕叶或顶叶皮层联合区 与这些皮层有联系的是: 脑干控制眼球运

12、动的区域 皮层语言中枢 还通过胼胝体联系另一侧脑, 初级视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共6层 第四层, 4C层 第二、三层多簇细胞(Blobs细胞) 视觉神经元的感受野 4层神经元 其他各层中的简单细胞和复杂细胞 方位柱 眼的优势柱, 听觉(audition)代表区 初级听皮层:颞横回(41区)和颞上回(42区) 听觉联络区:与听皮层毗邻, 延伸至脑岛 传入通路:自上橄榄核起为双侧性 一侧外侧丘系以上受损, 无明显听觉障碍 皮层音调定位(tonal localization): 低音组分在听皮层前外侧 高音组分在听皮层后内侧, 平衡感觉 与前庭感受器传入、视觉、本体感觉和触-压觉有关 嗅觉(olfaction or smell)代表区 边缘叶前底部 包括梨状区皮层和杏仁核的一部分 味觉(taste)代表区 中央后回底部(43区) 有些神经元对单一味质发生反应 有些对多种味质发生反应, 并可进行整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