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3253 上传时间:2018-04-3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论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论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论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论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论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关系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从1842年世界上第一张新闻照片汉堡大火问世,伦敦新闻画报创刊号对大火作了报道之后,新闻摄影作为一种新锐,在摄影这块领域里越来越广泛地深入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并逐步深刻地影响和作用于人类社会生活。尤其进入20世纪以来,新闻摄影作为专职岗位,作为新闻媒体中最时尚的媒介展示着它强大的影响力和超凡的魅力。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迅速到来,网络影像的蓬勃崛起,新闻摄影与其他摄影门类,尤其是纪实摄影之间的区别和差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忽视,很多从业者预感到这种危机,有人甚至开始预言摄影记者不再是必要的,新闻摄影有可能在

2、未来会没落或者消亡,而其他的摄影门类,例如纪实摄影,一直以来在中国就存活在摄影的边缘地带,在国际上早就概念明确并成为摄影主流,但中国摄影界却大多还是没有完全鲜明的概念,大众社会对纪实摄影与新闻摄影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容易忽视。但是也有另一部分的摄影家却坚信着新闻摄影作为摄影里的一种特殊门类,必然会有所区别于其他,只是在未来,可能新闻摄影将作为另一种新的形式带着它所与众不同的特征,呈现出一种更加专业化、多元化、细分化的趋势。但是至今仍没有权威的定论。另一方面,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在人道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历史意义中存在着交集,具有很大的共通性,也容易令人迷惑。因此,笔者想围绕这个课题,深入探讨新闻摄影与

3、纪实摄影两种摄影类别的具体联系、区别、意义以及和过去、现在的比较,从中得出明确的概念标准,以对未来的新闻摄影有一个较为准确的窥视和把握,让更多的摄影人引以为鉴,也对从事新闻摄影的专职人员能够审时度势,做出更好的选择。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基本内容1、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定义;2、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特点;3、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历史回顾;4、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区别与联系;5、明确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趋势发展;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能够明确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两者之间不同的定义;2、能够真正区别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3、把握住新闻摄影在未来发展中的特征、变化,能够更好做出选择;三、研究

4、的方法与技术路线1、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和书籍;2、参加或关注各种重大的摄影节、摄影展览和论坛;3、采访知名摄影评论家、摄影家;4、搜集整理好资料后利用对比、比较各种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分析,得出结论。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年11月12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搜集中外文资料,完成开题所有环节;2010年1月2月开始撰写毕业论文;2010年3月4月完成论文定稿;2010年5月6月完成论文答辩,顺利毕业。五、主要参考文献1INTER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摄影百科辞典,1984年2宿志刚等,中国摄影史略,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3黎韶琪,CONTACT香港当代52

5、位摄影家,香港摄影杂志出版社,2009年4ARTNEWS,FEBRUARY,2002年5JOHNBERGER,WAYSOFREMEMBERING,6游本宽,美的讲堂镜像透视的世界,2001年7OBSERVATIONS,ESSAYSONDOCUMENTARYPHOTOGRAPHY1984年8游本宽,从马可利的“印度”系列谈照片论述,摄影天地,2000年9胡武功,中国影像革命当代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10顾铮,我将是你的镜子世界当代摄影家告白,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11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中国摄影出版社,12商杰克富勒,新闻的价值,13李益,论新闻摄影的美学价值,

6、新闻界,2007年14阿瑟罗思坦,纪实摄影,15苏珊桑塔格,论摄影,16许必华,新闻摄影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7徐忠民,新闻摄影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8胡道立,对新闻摄影美学学科的探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肯尼思科布勒,美国新闻摄影教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论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关系研究陕西摄影家胡武功进入摄影的身份是传媒的新闻记者,在他所著的中国影像革命当代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一书中,他将自己在二十多年来的言说结集成册,既是对自我心路思绪历程的梳理,更是对中国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二十多年蹒跚旅程从个人视角的回望。他在书里谈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新闻摄影在上个世纪

7、30年代是有过短暂辉煌的。摄影术进入中国后,由于后来中国的历史局限,现代性的传媒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新闻的摄影基本没有获得独立的形态。摄影在当时社会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人们的生活纪念和身份识别。虽然在上个世纪的初叶新闻摄影已经出现,但只是作为有限的画报媒介的花边图示,其表现内容也多是贵族权贵们的婚丧嫁娶堂会消息,至多也就是政要人物活动和个把工程开工剪彩而已。这些内容离新闻所必须的政治性要素和突发事件的信息性要求差之千里。直到三十年代开始,真正规模性的新闻摄影才正式登场中国历史的舞台。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更是将中国的新闻摄影推向高潮。那时是中国新闻摄影的青春时期,出现了黄英、王小亭、魏守忠

8、、沙飞、石少华、方大曾等一大批优秀的新闻摄影记者。1949年的变革,中国新闻摄影出现了重大的变化。高度政治化的意识形态,逐步加强对新闻传媒的控制。渐渐新闻演变成单向的政治宣传,作为客观的信息性特征基本不存在了。这种变化在台湾海峡两边的社会几乎是同步一致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1966年大陆的文化大革命开始,新闻摄影已完全名存实亡。新闻已变成政治暴力的工具,特征是对客观事实的肆意篡改和对信息的随意遮蔽。在文革的后期,随着政治格局的频繁变化,新闻照片的剪贴、偷梁换柱已经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恶习。在这一时期,人们在新闻照片中根本就见不到任何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国大地上见不到不可避免的自然灾难、社会问题

9、,新闻照片中永远是人们快乐的笑脸和虔诚地学习开会与劳动生产的群众场面。在十年梦魇终于结束后,以新华社摄影部蒋齐生为首的一批新闻工作者,开始对以往的新闻摄影状态进行“拨乱反正”似的清算,重新提倡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等理论问题,呼唤新闻摄影的本体价值。但想改变长期的积习根本不是几句口号和若干理论研讨会所能一挥而就的,它需要实践的突破支持。这期间,胡武功的一张新闻照片洪水袭来之际,在实践的层面上打破当时“只听铃声响,不见马帮来”的尴尬局面。胡武功在陕南安康大洪水时拍照了抢险救灾的真实瞬间。照片没有以往新闻照片“高、大、全”的程式化表现,而是用洪水中救援的惊险一刻来表现人与暴虐自然的抗争。他以客观的瞬间截

10、取,打破了新闻摄影长期摆布导演、只拍胜利规避困难的不诚实态度,将事件的冲突、险恶与在场人们的意志,真实地再现出来。不过据胡武功自己说,“新闻摄影作为一种社会信息的载体,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自有其内部规律性。对于社会生活中正在发生、发现和发展的新事物,理应作立体的、全息的记录和反映”和“新闻摄影的基本职能是捕捉、再现、传播具体时空所呈现出的物质基本形态事实形态。新闻摄影的真实在于事实及其判断。在新闻摄影中事实是显露的外在的,判断是悟性的潜在的。显露的事实与潜在的判断构成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以上这些话,说明胡武功在思想解放时期对新闻摄影走向的理解是非常到位和具有前瞻性的。他强调了新闻的信息基本

11、属性,但也注意到了新闻背后的立场和价值取向问题。胡武功和他的陕西群体的朋友们,以新闻摄影作为起点,积极地倡导影像的革命。虽然他们不断地使用各种口号和方法论来强化自己的声音,像现实主义、结构主义、现象学符号论等,但拨开这些表面的话语表象,我们会看到他们一开始就坚持的人道主义摄影立场和积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影像价值取向。陕西群体的大部分影像从一开始就准确地瞄准了生活的现实。他们镜头中的主要影像是陕西关中和黄土高原上的众生世相,而且基本是纪实主义的。当时摄影圈内强大的沙龙主义思潮和倾向对他们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他们身处基层的生活场景和氛围与无奈的拍照条件,都在不同角度规范和逼使他们的镜头选择周边平凡而

12、质朴的生活。所以他们的影像明显地区别当时摄影主流和主旋律不同于“风华雪夜”的范式。此种情况在当时中国的摄影界是非常罕见的,是当时摄影主流意识形态之外非常顽强和响亮的边缘声音。是继新时期思想启蒙时期北京四月影会之后,以影像关怀中国社会现代性转折进程为圭臬的再次高扬的现实主义旗帜。陕西群体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们面对社会的策略性。他们从一开始就积极运用媒体传播和在理论上制造话题的策略,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建立争夺自己的话语权。他们尽可能主动地和各种媒体建立关系,利用其发表自己的作品。他们在拍照的同时,积极撰写文章,以理论的姿态为自己的创作实践寻求依据。他们经常在各自为战的情况下,又根据需要集体行动。在对外

13、的姿态和言说上,他们往往会保持高度的团结性,即使是在内部矛盾激烈的情况下。他们中的一些人物,也会在一些场合做一些在现代人看来是矫情的表现,但这实际都是一种生存奋争的策略,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他们身处边缘。他们的主张、实践、经营,形成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间中国摄影界的一道复杂而且耀眼的风景。主要参考文献1INTER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摄影百科辞典,1984年2宿志刚等,中国摄影史略,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3黎韶琪,CONTACT香港当代52位摄影家,香港摄影杂志出版社,2009年4ARTNEWS,FEBRUARY,2002年5JOHNBERG

14、ER,WAYSOFREMEMBERING,6游本宽,美的讲堂镜像透视的世界,2001年7OBSERVATIONS,ESSAYSONDOCUMENTARYPHOTOGRAPHY1984年8游本宽,从马可利的“印度”系列谈照片论述,摄影天地,2000年9胡武功,中国影像革命当代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10顾铮,我将是你的镜子世界当代摄影家告白,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11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中国摄影出版社,12商杰克富勒,新闻的价值,13李益,论新闻摄影的美学价值,新闻界,2007年14阿瑟罗思坦,纪实摄影,15苏珊桑塔格,论摄影,16许必华,新闻摄影学概论,新华出版

15、社,17徐忠民,新闻摄影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8胡道立,对新闻摄影美学学科的探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肯尼思科布勒,美国新闻摄影教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本科毕业论文(20届)论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关系目录诚信承诺I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一、概说新闻摄影1(一)新闻摄影的理论变迁11、新闻摄影的时代背景22、新闻摄影的定义与特点3(二)新闻摄影的时代倾向4二、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6(一)纪实摄影定义和特点6(二)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的比较81、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形式比较82、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发展历程比较11三、结语11参考文献12致谢13I【摘要】本论文在宏观梳理的基础上,采用实地

16、采访多位摄影师的方式,着重论述新闻摄影的概念、特点以及意义,并对纪实摄影进行两者的比较。在简单罗列了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两者的定义特点之外,主要围绕两者的形式特点、活动目的以及不同的发展历程来比较两者的不同。新闻摄影作为一种社会信息的载体,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自有其内部的规律性,对于社会生活中正在发生、发现和发展的新事物,理应作立体的、全息的记录和反映;而那些关注现实,强调影像纪实性特征和坚守人道主义摄影立场的精神也是值得提倡和追求,但在这两者之间,如何根据自身的特征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关键字】新闻摄影;纪实摄影;区别比较;未来发展【ABSTRACT】INTHISPAP

17、ER,ONTHEBASISOFMACROCOMBEDBYWAYOFONSITEINTERVIEWSWITHMANYPHOTOGRAPHERS,FOCUSESONNEWSPHOTOGRAPHYSCONCEPT,THECHARACTERISTICANDMEANING,ANDTHECOMPARISONBETWEENDOCUMENTARYPHOTOGRAPHYNEWSPHOTOGRAPHYASASOCIALINFORMATIONCARRIER,ISBOTHMETHOD,ALSOISPURPOSE,HAVEITSOWNINTERNALREGULARITY,ANDFORSOCIALLIFEISOCCURR

18、ING,DISCOVERANDDEVELOPNEWTHINGS,SHOULDBETHREEDIMENSIONALANDHOLOGRAPHICRECORDSANDREFLECTANDTHOSEATTENTIONTOREALITY,EMPHASIZINGTHEIMAGECHARACTERISTICSANDPERSEVERESPERTHESPIRITOFHUMANITARIANPHOTOGRAPHYISALSOWORTHSTANCEADVOCATEDANDPURSUIT,BUTBETWEENTHAT,ACCORDINGTOTHEIROWNFEATURESTOADAPTTOTHEREQUIREMENT

19、SOFTHETIMESANDDEVELOPMENTISAQUESTION【KEYWORDS】NEWSPHOTOGRAPHYDOCUMENTARYPHOTOGRAPHYDIFFERENCECOMPARED3对于回顾历史和凝视现在,人们可能更喜欢让它们在图片的形式里呈现出来,如艾科所言“我们这个世纪的沉浮变迁是由几张划时代的经典照片总结出来的罗伯特卡帕的士兵之死;在太平洋一个小岛上插上旗帜的海军;子弹打入越南囚犯的太阳穴;切格瓦拉受到虐待,平躺在一张营房的床上。”照片的视觉影响力让人非常印象深刻。这里出现的照片,可能虽然只是我们回首往事时眼角余光所系,但它在记录和见证历史重要时刻的确起到了立竿见影

20、的效果。而这个记录和见证的功能可以说在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两方面都显得非常重要。当然,摄影的功能不仅仅在于记录,对于新闻摄影来说,可能最大的作用还在于它所拥有的新闻价值性以及视觉传播力。本论文在宏观梳理的基础上,采用实地采访多位摄影师的方式,着重论述新闻摄影的概念、特点以及意义,并对纪实摄影进行两者的比较。在简单罗列了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两者的定义特点之外,主要围绕两者的形式特点、活动目的以及不同的发展历程来比较两者的不同。新闻摄影作为一种社会信息的载体,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自有其内部的规律性,对于社会生活中正在发生、发现和发展的新事物,理应作立体的、全息的记录和反映;而那些关注现实,强调影像纪实

21、性特征和坚守人道主义摄影立场的精神也是值得提倡和追求,但在这两者之间,如何根据自身的特征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概说新闻摄影(一)新闻摄影的理论变迁1、新闻摄影的时代背景1826年,尼埃普斯的第一张照片鸽子窝问世,标志着不同与绘画的另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摄影艺术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从它诞生那天起,就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宏大的前景。1839年8月19日阿拉戈曾就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预言“摄影对艺术与科学的进步将会作出伟大的贡献。”然而,之后的实践已经全然突破了“艺术与科学”的范畴。摄影以其高效的速度迅速扩张,很快辐射到科学、艺术、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逐渐成为19世纪

22、下半叶以来的新的传播力。1842年,世界上第一张新闻照片汉堡大火问世,伦敦新闻画报创刊号对大火作了报道。之后,新闻摄影作为一种新锐,广泛地介入社会生活,并逐步深刻地影响和作用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尤其是进入20世纪之后,新闻摄影一直作为最时尚4的媒介展示着它强大的影响力和超凡的魅力。随着新闻摄影机构的建立和发展、相关学术机构和赛事的应运而生、平面媒体的繁荣、摄像器材的改进,新闻摄影方兴未艾,造就了百年的鼎盛时代。然而,正如摄影的姊妹绘画一样,不期然之间,危机降临了。危机的成因是科技的发展,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是网络影像的崛起。科技发展造就了摄影,也伴随着厄运。今天,很多新闻摄影工作者

23、都预感到这种危机的冲击,有人甚至开始预言新闻摄影的没落和消亡。或许,挑战和危机是真实存在的视频流动影像的优势,新兴传播载体的四面兴起,纸介平面媒体的衰退,甚至数字技术发展所产生的高智能数码相机的本身,无一不对从事新闻摄影的工作者和职业摄影人形成挑战,其间蕴育着某些危机。外部的挑战和业内某种困惑和悲观可能也是目前不争的现实。2、新闻摄影的定义与特点什么是新闻摄影广义上来说,指的是以摄影为中心的一项事业或一门学科;而狭义上有两种理解,一是指新闻摄影的采编活动,二是指新闻摄影的作品,即新闻照片。一般得,新闻摄影的作用主要目的是传递新闻信息。当然,并不是只有这一种定义,在其他的资料中,我们也能看出新闻

24、摄影的内涵,例如“新闻摄影,使用照相机对新闻事实作现场纪实的新闻报道形式。”1“新闻摄影是一种运用摄影技术、技巧、摄制图片进行新闻报道的宣传形式,也是摄影艺术的一个品种。”2“新闻摄影,是一种运用摄影技术,摄制图片进行报道的形象新闻,是新闻事件现场的形象纪实。”;3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对新闻摄影的定义是“新闻摄影就是用摄影手段记录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或与该新闻有关联的事实),结合具有新闻信息的文字说明进行报道。”4“新闻摄影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采用摄影科学的手段,选择正在发生或发现的典型事实进行有说明的照片报道。”5新闻摄影可以说是一种视觉新闻。所谓视觉新闻就是指它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系统,让

25、读者通过视觉来感知、获取新闻和知识。但最早的报刊上只有文字,后来文字渐渐变得抽象,于是出现了图画插图以配合文字报道。所以,新闻摄影在报刊媒体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摄影1中国大百科全书M新闻出版社P4072辞海M人民出版社P14863新闻学简明词典M新闻出版社P15841985年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新闻出版社P295新闻学大辞典M河南人民出版社P2185术发明之后,随着摄影印刷术的诞生,它被很快应用到大众传播活动当中,并以更具体、更细致和更真实可信的优势迅速取代了图画插图报道。新闻摄影充分发挥了摄影术与生俱来的“真实性”的特点,在新闻报道领域里起到了独特的重要作用。它在现代传媒中的优势主要是以

26、“图片与文字相比的传播优势,扩大了受众范围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程度”以及“图文结合的力量图片对瞬间的记录不完整,缺少前因后果,文字正好可以弥补图片的这种不足,使整个报道更加详尽具体。”这样就形成了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现代媒体。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最贴切的新闻摄影的定义可以这样来表述“以摄影技术为手段,对正在发生的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事实,通过现场选择抓拍特定的瞬间形象,并结合必要的文字因素来及时进行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二)新闻摄影的时代倾向那对新闻摄影来说,它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哪些要素呢“作为一种特定的媒介,新闻摄影必须具备六大要素这就是传播主体、摄影器具、反映对象、展示载体、受众群体、社

27、会功能。”6传播主体包括个体或群体,即包含摄影记录者以及它所服务的机构。需要指出的是,在今天,摄影记录者可以是专业新闻记者,也可以是签约摄影师,甚至可以是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业余记录者。摄影器具是记录新闻的载体。固然,自银版摄影术诞生一百多年来,摄影器具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性的飞跃,但它的基本特质并没有因技术的改进而发生本质变化。反映对象是一种客观外在,它是一种流动的、变化的、发展的人、事、物和社会生活。展示载体是新闻摄影作品传播的媒介,随着科技、社会与审美观念的演变,传播载体因时而变,从某种意义上,它反映并决定着新闻摄影的展现形式、时代风貌和兴衰趋向。社会功能是对新闻摄影的一种政治和历史的界定

28、,它因时代的变迁而被赋予不同的内涵。正是以上六大要素,体现了新闻摄影作为一种媒介的基本构成。这六大要素,自新闻摄影诞生以来,就客观存在着;直至今天,它们仍然以不同的方式、形态和时代内涵作用于作为媒介的新闻摄影;并且无论时代如何演变发展,这六大要素尽管会发生诸多变异,但它将一直与新闻摄影这种媒介相伴而行,除非直至出现新闻摄影消亡的那一天,那才算是寿终正寝。现在,让我们回到先前的问题上来新闻摄影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它会没落吗它会消6INTER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M1984年6亡吗如果我们审视和思考构成新闻摄影的六大要素,就会得出一个清晰而确定的结论任何关于新闻摄影的

29、悲观预测,都是缺乏客观依据的,都没有真正寻求到事物发展的本原。道理很简单,作为构成一种媒介的六大要素,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以及新兴媒介的兴起而湮灭,因此,作为一种媒介的新闻摄影,自然就没有消亡的客观依据。非但如此,我们甚至可以断言新闻摄影不仅不会消亡,也不会没落。固然当今时代它受到许多挑战,但是,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它仍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并能决定自身的命运。二、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一)纪实摄影定义和特点从1839年达盖尔摄影术的发明开始,摄影行为就在人类社会中饰演着重要的角色,几乎在人类所有活动中,人们都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利用摄影为人类的存在、发展、完善服务。传播媒介的发达及先进的

30、光电子技术发展的今天,摄影的普及性和易于被各阶层人士接受的特性得以能够以摄影文化的形式渗入现代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照相机以它的公正、真实、直接可视等无与伦比的客观性包容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摄影对客观事物进行记录的内在能力赋予其纪实的本性,因此纪实从一开始就成为摄影与社会的通道,由这条通道照片通过对现实时空排列组合式的截取,用人类自身形象形成了我们的看法,影响我们的行为,解释我们的社会,纠正过去,昭示未来。当然照片不是简单地发现事实的一种手段,通过相机看到的自然界与人眼看到的自然界是不同的,这也正是纪实摄影作为社会人的见证者的独一无二的资格,所以纪实摄影的镜头从一开始就指向了社会的人。关于

31、人的一切都是胶片感光的对象,纪实摄影作为主体,用相机为人性的复归,历史的瞬间的凝练及文化的渗透无孔不入得把个人的观点、意识等芸芸众生的千姿百态融为一体感染着人类。作为课题,这些纪实摄影家们是最地道的现实主义者,他们身体力行,打破了那种所谓的体验生活构思穿凿的传统艺术创作模式,他们用镜头把自身与客观被摄物衔接起来,在自身的摄影行为中,直接实现了审美主客体的高度集中,基本艺术“生育”活动在快门的释放中分娩。纪实摄影其纪实性最忠实地实现了摄影作为一门意识形态工具在地位上的独立。7现代中国以来的纪实摄影其实是长期一直游离在中国摄影的边缘上的。中国人对摄影的理解大致是一直循着早期的家庭亲情、身份纪念照唯

32、美仿画的画意摄影宣传式的新闻摄影带有报道式的新闻摄影这样的认知轨迹。在艰巨历程展览之后不久,纪实性的照片因其艰巨历程巨大的影响力,在中国的摄影界开始渐渐形成规模,一些摄影人开始将自己的镜头从沙龙式的摄影转向了具有历史人生的内容。“纪实摄影”(DOCUMENTARYPHOTOGRAPHY)这一专有名词才真正慢慢被国人接受并逐渐广泛使用。不过,对“纪实摄影”这一词汇真正意义的理解,中国的摄影人却经历了十多年漫长的过程。事实上,“纪实摄影”这一词汇早在1981年就开始出现在当时以专门介绍国外摄影,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国际摄影杂志上。7据国际摄影杂志的编辑林少忠老先生回忆,1981年编辑部要翻译国外

33、时代生活文库的一篇文章,其中出现“DOCUMENTARYPHOTOGRAPHY”一词。8为了能够准确地翻译,能够完美得表达英文原义的中文,本来有深厚英文功底的林先生还是找到了中国电影出版社的翻译家王慧敏来翻译。王慧敏在翻译“DOCUMENTARYPHOTOGRAPHY”时,提出原来初稿“文献摄影”的译法不准确,正确的译法应是“纪录摄影”。但两位谨慎的老专家又觉得“纪录摄影”和“纪录电影”太相似,为以示区别,最后决定用意思相近的“纪实”二字。但随着时间的演进,“纪实”这两个字带给后来摄影创作和摄影批评、理论研究的误读混乱,令20多年后今天的林老先生对当时的一念之差唏嘘不已。因为80年代末和整个9

34、0年代,在媒体和一些论坛上进行过多次关于“纪实摄影”的讨论,许多讨论局限在“DOCUMENTARYPHOTOGRAPHY”这一词汇的具体译法上,而忽视这一词汇的社会历史内涵和人文意义。这样不但没有将这个概念进行应有的廓清,反而增加了对“纪实摄影”的误读,引起了进一步的混乱。纪实摄影,是摄影者对周遭生活的敏锐观察经由其本身的组合后,让照片说出故事。它的功能不仅是传达信息,更在于引导读者佐证某种社会的真实状态。9纪实摄影纪实本质在于真实的相对性;真实,是纪实影像的本质属性。它要求创作者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创作素材,以非虚构的方式从事创作。而纪实,则是一种美学风格。它不是真实,而是与真实的关联。纪实风格

35、强调记录行为空间的原始面貌,在创作者投入了情感与评价的“参与的观察”中完成审美过程。其目的在于创作者通过对课题的关照与欣赏者的交流,使纪实风格上升为一种思维的品格。7鲍昆在历史、文化、政治、伦理中的中国纪实摄影D麦田出版社8陈少梅新闻出版新闻摄影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1999年第3期9朱炯纪实摄影N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18纪实摄影还具有故事性。一般来说,纪实作品都含有一定的“故事因素”,因为,人们对世界客观的表现会受到创造性的影响。纪实照片的核心是生活流,在整体上呈现的风格朴素而平淡,甚至会有些乏味。但是,它包含各种情节冲突的戏剧性场景却并不矛盾。这样的因素表现在纪实摄影中,也就是要求体现

36、“瞬间精华”。对于事物发展规律的掌握,使得摄影师对突发瞬间有了预见的可能。而生活阅历和摄影经验的积累,也使摄影师们捕捉的瞬间具有了一定的情节性和典型意义。法国抓拍大师卡蒂尔布列松车站后面,就是还有一幅自然生动、现实感极强的作品,当照中人将脚跨向水潭的一刻,精华瞬间成为了永恒。除了故事性之外,审美性和文学性也组成了纪实摄影的特征。纪实,不仅只是一种表象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反映人性中真实的内在力量。用近观和冷眼旁观的拍摄方式,营造简单的视觉语言,并企图通过不同读者的解读,赋予照片更深层得含义。瑞士摄影家罗伯特。法兰克的摄影集美国人就是这样的纪实作品。没有经典的“精华瞬间”,没有体现戏剧性,甚至打破了

37、完美经典的构图模式。照片中,那些被完全世俗化的美国人或呆滞、或麻木、或平淡、或无奈的神情似乎并没有更多的“艺术性”可言。“当这样“非决定性瞬间”的捕捉在读者眼前层层叠加,照片背后的内在力量也在不断冲击着他们的内心世界。暂时抛却纪实风格传统、完美的表现手法,让看似乏味的记录深入到北摄事物的内心,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源自于心灵的真实。”10中国纪实摄影的崛起和发展,也就是从十年一瞬间和艰巨历程开始获得正式名分以后,非常有意思的开始嵌国际的背景。尤其是在1990年后,中国的一些开放政策使国人的眼界大开,各种国际间的交流随之而来。纪实摄影这一样式,在西方人赞赏的眼光下被中国摄影人认同了。面对西方人的关注,

38、中国纪实摄影热潮下“他者”的色彩渐渐浮出水面。一些纪实摄影人揣摩西方人的口味,专门寻找一些带有“前冷战思维”和“西方中心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形象”,缺少一个真正纪实摄影人独立观看的人格立场。这种思维指导下的影像,让人看不到摄影者对自己家园和同胞真正关怀的目光,能看到的只是装腔作势的迎合媚眼。他们感兴趣的不是中国人全面的生存状态,而是放大、扭曲和妖魔化的中国人形象,以获得签约于西方商业图片机构的身份。因此,任何片段、扭曲、破碎的关于中国的影像,都是对世界的误导和对自己民族心灵的伤害。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中国概念”成了西方的时髦,一些图片市场机构开始对中国兴趣越来越强烈。他们像掘金一

39、样来寻找、开发符合他们胃口的中国影像,一些中国摄影师也立即投怀送抱。于是,隐藏在金钱后10THEHISTORYOFPHOTOGRAPHYMBNEWHALLP1679面的西方文化、政治价值观开始猛烈地改变我们的摄影人。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现象,需要我们的批评力量进行必要的警惕和反击。(二)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的比较1、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形式比较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两者是摄影门类中的两个分支。从两者的定义特点来看,两者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性,但也有类似之处。简单得,在表面形式上的区别,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就相对较明显。新闻摄影大多刊载于报纸和新闻类期刊;纪实摄影多数刊载于摄影杂志、纪实风格的期刊与资料图书

40、中;其二,新闻摄影是报道某些事件和与这些事件相关的个人或知名人物,其主题应有瞬息性、时效性的重要性;而纪实摄影的题材则是反映影响人类或其它生物生存模式以及地球上生态平衡的情况。一般来说,新闻摄影要求能表达出主题的最重要面貌,真实而确切,把彼此之间和整个事件的事态重要性表示出来;纪实摄影则可以更广泛、更深入地概括整个事件,并对事件进行更充分的评议。我们都知道,新闻摄影作为摄影报道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配发文字或电视话外音糅合在一起,成为完整的资料,把具有重要性或吸引人的事物加以表达;纪实摄影对照片的选择、编排有更大的控制性,并可以容纳更多的说明文字。摄影,不管是新闻摄影、纪实摄影或者其他的艺术摄影、

41、商业摄影,都是以摄影为手段而创造出的一个分类,它们都要以摄影为前提来操作。而摄影本身所具有的记录的功能是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得,不管是摆拍、艺术化,它都是以记录为前提功能的,但是人们常常也会遗忘这个重要的特点。但在西方,纪实摄影在记录这个基础之上所延展开来的摄影已经发展得挺不错的,因此,在笔者看来,社会纪实摄影可以算是摄影各个门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个分类,而新闻摄影虽然也忠于记录,但却更倾向于新闻传播这一块。新闻摄影的拍摄对象是新闻形象,新闻摄影所照的相,是形象了的新闻,是当作新闻报道的那个事实的形象纪实。新闻摄影的第一价值取向是传递新闻信息。所以他的拍摄对象必须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或人物。汪建武

42、也说到,新闻摄影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新闻性包括新闻价值、独家新闻、时效性强、接近性强和有力的新闻根据;真实性和新闻摄影的形象性,而这些优势将不会被电视、网络等媒介的兴起所取代。自由战士之死拍摄了一位共和国士兵中弹倒地的瞬间。这样的照片不仅在当时具有新闻价值,在过后它更是成为了一种历史形象的象征,和纪实摄影的意义有些共同之处。10再者,从摄影的活动目的来看,新闻摄影主要是传递新闻信息,一张照片能否成为新闻照片的关键是看其是否具有新闻性。评价一张新闻图片的优劣主要是看它传递新闻信息量的多少及其传播效果,而不能仅从构图是否完美、技术技法上是否有问题等艺术或技术角度出发来评价。好的新闻摄影图片应该是完美

43、地、充分准确的传递了新闻信息的图片。例如南非自由记者凯文卡特的一张赢得九四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的作品。而这张令人记忆深刻的照片就是一个传达了准确的新闻信息的典范,那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死跪倒在地,而秃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而纪实摄影的活动目的可能并不主要是是传递讯息。一般,纪实摄影师都会提前或者在拍摄过程中定好整个拍摄过程的主题,而这样的组图传递出来的可能并不像新闻图片一样的直观,而是需要读者能够进行思考和理解,来了解作者的意图或者反映出社会现实主义的一些意义。但显然,像好的新闻图片和好的专题纪实摄影都是具有它的图片冲击力和张力,有丰富信息含量,更有历史感现

44、场感,是站在时代前沿留下的历史记录,都是目前社会所需要的视觉传播方式。2、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发展历程比较事实上,在中国的社会发展中,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发展之路截然不同,这也导致了这两个摄影的门类的现在不同发展脚步和未来的趋势。有人提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新闻摄影在上个世纪30年代是有过闪耀辉煌的。摄影术进入中国后,由于中国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现代性的传媒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因此新闻的摄影基本没有获得独立的形态。摄影在当时社会的主要社会功能主要是人们的生活纪念和身份识别。虽然在上个世纪的初叶新闻摄影已经出现,但只是作为有限的画报媒介的花边图示,其表现内容也多是贵族权贵们的婚丧嫁娶堂会消息,至多

45、也就是政要人物活动和个把工程开工剪彩而已。这些内容离新闻所必须的政治性要素和突发事件的信息性要求差之千里。直到30年代开始,真正规模性的新闻摄影才开始正式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开始,更是将中国的新闻摄影推向高潮。那时是中国新闻摄影的青春时期,出现了黄英、沙飞、石少华等一大批优秀的新闻摄影记者。1949年的变革,中国新闻摄影出现了重大的变化。高度政治化的意识形态,逐步加强对新闻传媒的控制。渐渐新闻演变成单向的政治宣传,作为客观的信息性特征基本不存在了。这种变化在台湾海峡两边的社会几乎是同步一致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新闻摄影已完全名存实亡。新闻11已

46、变成政治暴力的工具,特征是对客观事实的肆意篡改和对信息的随意遮蔽。在文革的后期,随着政治格局的频繁变化,新闻照片的黏贴复制、偷梁换柱已经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恶习。在这一时期,人们在新闻照片中根本就见不到任何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国大地上见不到不可避免的自然灾难、社会问题,新闻照片中永远是人们快乐的笑脸和虔诚地学习开会与劳动生产的群众场面。在十年梦魇终于结束后,以新华社摄影部蒋齐生为首的一批新闻工作者,开始对以往的新闻摄影状态进行“拨乱反正”似的清算,重新提倡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等理论问题,呼唤新闻摄影的本体价值。但想改变长期的积习根本不是几句口号和若干理论研讨会所能一挥而就的,它需要实践的突破支持。

47、就在这期间,陕西摄影家胡武功的一张新闻照片洪水袭来之际,在实践的层面上打破了“只听铃声响,不见马帮来”的尴尬局面。胡武功在陕南安康大洪水时拍照了抢险救灾的真实瞬间。照片没有以往新闻照片“高、大、全”的程式化表现,而是用洪水中救援的惊险一刻来表现人与自然的抗争。他以客观的瞬间截取,打破了新闻摄影长期摆布导演、只拍胜利规避困难的不诚实态度,将事件的冲突、险恶与在场人们的意志,真实地再现出来。对于新闻摄影的功能性,胡武功也清醒得意识到,“新闻摄影作为一种社会信息的载体,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自有其内部规律性。对于社会生活中正在发生、发现和发展的新事物,理应作立体的、全息的记录和反映”和“新闻摄影的基本

48、职能是捕捉、再现、传播具体时空所呈现出的物质基本形态事实形态”。11而这时候的社会纪实摄影在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说来也让人感到非常困惑。那时候,由于国内大部分的摄影师一直盲目追求唯美型的沙龙摄影,因此忽略了真正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以说在那个时代,纪实摄影是停滞不前的,反而一步步得退回到它原来的位置,只是为了记录而记录。在进入改革开放之后,国外的一些先进思维传进国内,国外的社会纪实摄影也慢慢冲击到国内的一些摄影人,他们开始意识到纪实摄影的重要性并逐渐调整和尝试着去改变风格和创新,因此摄影在这个时候才是真正开始慢慢发展起来,到现在可以说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失去黄金的发展时期,纪实摄影的脚

49、步已经追赶不上新闻摄影了。即使进入网络时代,新闻摄影依然籍此天份鸿运不减。且不说传统媒体毫无例外地将视觉传播纳入其生存竞争之战略战术范畴,新媒体中又有哪一个不是将图片作为主打之一呢而且,近几年,经营重点显著由自娱自乐式的网民乱拍向主流新闻摄影转向。以四大著名门户网站举例,如网易,推11胡武功中国影像革命当代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0112出“看客”,开发深度摄影专题、全球各大摄影比赛经典照片,新闻热点报道,还邀请业内名家点评网友图片,一切像极了一份成熟严肃报纸的视觉操作;如新浪,与由都市报为主要构成的新锐媒体视觉联盟签约合作,为其提供发布平台,当然也借此吸引眼球,新闻记者拍摄的新闻图片,怎么说也比网友的更专业、更可信、更有卖点;据说新浪当日图片最高浏览量是新京报一名摄影记者的一组报道创下的。如搜狐,广邀摄影界内名记名编开博,号称打造最大的摄影博客圈;如腾讯,年度摄影比赛重点是向主流媒体摄影记者大派英雄帖,邀请的评委多数是具备媒体身份的资深人士。再比如号称是“全球最大中文影像生活门户网站”的色影无忌网站,它的2010年度影像奖评选方案中,“在国内重要奖项上有所斩获、媒体曝光率较高”是标准之一就是来自于主流的认同是网络试图打造“华语影像风向标”的重要保证。可以想见,在更新比日新月异更迅速的互联网和数字影像时代,新闻摄影记者们如何更好得把握和利用目前的网络资源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