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赵良嗣与宋金“海上之盟”【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3255 上传时间:2018-04-3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1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赵良嗣与宋金“海上之盟”【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论赵良嗣与宋金“海上之盟”【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论赵良嗣与宋金“海上之盟”【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论赵良嗣与宋金“海上之盟”【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论赵良嗣与宋金“海上之盟”【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人文教育论赵良嗣与宋金“海上之盟”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宋代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高峰时期,尤其是在在北宋末年的徽宗朝,似乎了进入了“太平极盛”,史书中所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不识干戈”等记载充分反映了这一点。不曾想,就在宋、金联合灭辽后仅仅两年时间,随着北方金朝铁骑的两次大举南下,表面上繁盛一时的北宋王朝便土崩瓦解,不仅两位皇帝,而且数千大臣、宗室、后宫统统成了金人的俘虏,酿成了著名的“靖康之祸”。对于北宋的速亡,南宋以降,人们为之迷惑不解,长期以来深刻反思不已。有人将其归结为宋徽宗、蔡京君臣的昏庸无道、文恬武嬉;有人把它归祸于王安石变

2、法;还有人认为北宋不该和金人联合灭亡辽国。如此观点,不一而足。对于其中被认为导致北宋灭亡的宋金“海上之盟”,后人亦多有研究,提出了不少看法。然而,就该盟中的关键人物赵良嗣,却少有人关注。赵良嗣,原名马植,辽末、北宋末燕今河北省北部地区人。世为辽大族,官至光禄卿,他南下献策,后来又七次出使金朝,负责盟约的签订和执行。因反对收纳张觉,被削职。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因金兵南侵,贬郴州今湖南省郴州市处死。对于赵良嗣其人,有人赞扬他聪慧,但更多人称其奸诈,最后被打入宋史奸臣传。赵良嗣的悲剧,值得关注。本文拟在前人的基础上,从赵良嗣这个人物入手,考察他的生平事迹,系统梳理赵良嗣七次出使金朝的时间、内容和结

3、果,分析赵良嗣在宋、金海上之盟中的作用、贡献,用辩证的历史眼光评价赵良嗣其人其事,揭示其悲剧产生的原因。本文的研究,不仅能廓清这段历史,就是对当前中国现实,亦不乏历史的启示。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一、序言2从北宋的灭亡教训切入,引入赵良嗣以及宋金“海上之盟”。二、南下献策1、赵良嗣的其人2、南下献策3、宋廷的争论取舍。三、七次使金1、第一次2、第二次3、第三次4、第四次5、第五次6、第六次7、第七次四、遭贬被诛1、遭贬2、被诛五、悲剧1、悲剧2、悲剧的原因六、结论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得关于海上之盟、赵良嗣等相关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

4、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看这个题目是否可行。接着将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前人类似的成果有哪些,归纳总结有哪些好的地方,哪些不足的地方,再加以思考以解决赵良嗣这个人物的其人其事的评价。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年11月中旬导师出题,学生选题,导师学生相互交流,导师下达任务书;32010年11月中旬12月中旬查阅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准备开题报告2010年12月25号左右论文开题论证报告;2011年2月4月完成论文初稿,准备论文中期检查;2011年4月5月中旬与导师交流,完成论文二稿、三稿,并定稿,准备答辩材料;2011年5月

5、20号左右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2、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3、脱脱,等金史,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4、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1992年点校本。5、何忠礼宋代政治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6、确庵,耐庵靖康稗史笺证,中华书局1988年出版。7、佚名大金吊伐录校补,中华书局2001年出版。8、赵翼廿二史劄记,凤凰出版社2008年出版。9、周春辽诗话,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影印本。10、陈维礼等古今奸海,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出版。11、虞云国细说宋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12、梁小帅靖康国

6、殇纪事,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13、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北京出版社2008年出版。14、徐兴业金瓯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15、赵永春、厉永平宋金“海上联盟”期间的领土交涉以赵良嗣的记载为中心,北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16、赵永春关于宋金“海上之盟”的几个史实问题,北方文物1985年第2期。17、赵永春北宋联金复燕的活动及其经验教训,历史教学1987年第10期。18、赵永春拨冗诘通史求是正谬传赵翼对宋金关系史的研究,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3期。419、宋馥香金朝争夺燕云地区的策略探析,北方文物2001年第1期。20、赵永春金与北宋战争爆发原因初探

7、,北方文物,1987年第2期。21、杨小敏宋人对辽朝的畏惧心理和“燕云”情结,史学集刊2008年第5期。22、吕云峰、王春雷议阿骨打在抗辽建国时期的外交政策,农垦师专学报1997年第2期。23、杨小敏从宋金结盟过程看北宋晚期腐败政治,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8卷第4期。5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人文教育论赵良嗣与宋金“海上之盟”一、材料来源情况李小红老师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线索。然后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通过数据库查找相关的期刊来了解本课题研究现状,如赵永春、厉永平宋金“海上联盟”期间的领土交涉以赵良嗣的记载为中心(北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北宋联金复燕的活动及其经验教训(历史教

8、学1987年第10期)等等。然后在资料室找到了许多相关的原始著作,如脱脱等所著的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金史(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等等,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材料。此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比较和分析,对这一课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最后,根据对这些研究的归纳总结,写出自己的认识。二、关于北宋灭亡原因的研究关于北宋灭亡的原因,历来争论颇多。代表的主要观点有三种,一种是将其归结为宋徽宗、蔡京君臣的昏庸无道、文恬武嬉,腐败亡国;一种是把它归祸于王安石变法;还有一种是北宋不该和金人联合灭亡辽国。(一)腐败亡国。现在多数人持此

9、观点。12世纪最初的25年,是宋徽宗统治的年代。宋徽宗是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和昏君。他以蔡京为宰相,同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杨戬、朱勔、李彦、高俅等人结成反动的统治集团,使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如著名宋史学者张邦炜认为“北宋绝非落后挨打,实因极度腐败而亡国。”显然,腐败是北宋灭亡的一大主要因素。腐败使北宋丧失了在综合国力上的优势,国家机器瘫痪,军队遇敌即溃。这时勃兴于白山黑水之间的金政权挟灭辽之威攻宋,结束了这个腐朽政权的统治。(二)与王安石变法有关。该观点截然分为两派,第一派认为北宋由于废除王安石变法、因循守旧而亡,即“唱着老调子亡国”。如鲁迅在其杂文老调子6已经唱完(人民

10、文学出版社1981年)中曾写到“宋朝的读书人讲道学,讲理学,尊孔子,千篇一律。虽然有几个革新的人们,如王安石等等,行过新法,但不得大家的赞同,失败了。从此大家又唱老调子,一直到宋朝的灭亡。”可见,鲁迅先生认为北宋的灭亡是由于废止王安石变法、因循守旧而亡,不少人持此观点。第二派观点则与第一种正好相反,认为北宋灭亡的原因是由于推行王安石变法所致,将责任归罪与宋神宗、王安石,即所谓的“唱着新调子亡国”。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里提到南宋大臣赵鼎曾说“至崇宁初,蔡京托名绍述,尽祖安石之政,以致大祸。”该观点有欠妥之处,因为宋徽宗、蔡京时期的变法与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不可同日而语

11、。(三)北宋不该和金人联合灭亡辽国。后世史学家多认为后来的“靖康之耻”其实肇于“海上之盟”。这个观点亦有很多人支持。如中国辽金史学会理事关伯阳发表的宋金“海上之盟”加速辽国和北宋灭亡(中国文化报2010年)里就认为“海上之盟”的最大赢家不是宋朝而是金国。对北宋来说,联金灭辽的战略选择犯了方向上的错误,得到几座空城的所谓的胜利,代价过于惨重,而金国通过“海上之盟”才真正强大起来。没有“海上之盟”就没有以后的“靖康之变”,就没有北宋的灭亡。此外关于北宋灭亡的原因还有人认为是重文轻武所致、党争所致等。三、关于宋金“海上之盟”的研究海上之盟是宋辽金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当时直接影响着宋、辽、金国家局势的

12、发展和变化。对于这样一个重要历史事件,现在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对史实的描述。很多史料都有提到或者描述这个史实。原始的史料有如脱脱等所著的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金史(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1992年点校本),确庵、耐庵的靖康稗史笺证(中华书局1988年版)等等。重和元年(1118),宋徽宗派马植自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渡海与金谈判攻辽。宣和二年(1120),又派马植赴金约盟,双方商定金取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宋取燕京析津府(今北京市)和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商定灭辽后,宋将每年给辽的岁币转给金国。金则答应将燕云还于宋。双方不

13、与辽讲和。以上和议,史称宋金“海上之盟”。结果宋攻辽失败,金攻取辽南京,双方几经交涉,金才答应交还燕云六州7及燕京。金军将燕京城内财物和人口掳掠一空而去,宋到最后接收的只是一座残破不堪的空城。虞云国的细说宋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李亚平的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北京出版社2008年)、徐兴业的金瓯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等等都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二)是关于“海上之盟”细节的研究。(1领土纠纷的研究。赵永春、厉永平宋金“海上联盟”期间的领土交涉以赵良嗣的记载为中心(北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这篇论文研究了宋金“海上之盟”的领土交涉问题。徽宗命赵良嗣

14、以卖马名义使金,缔结联金攻辽的盟约,徽宗打算收回的是燕云十六州的故地,却在御笔里只提燕京所管州城,这为“海上之盟”的领土交涉,自缚手脚。赵永春的另一篇关于宋金“海上之盟”的几个史实问题(北方文物1985年第2期)里重点探讨了金朝是否违约,燕地之民北迁问题,燕金代税钱问题等几个史实问题。2“海上之盟”原因的研究。宋人对辽朝的畏惧心理和“燕云”情结(史学集刊2008年第5期)里作者认为御辽是宋朝的主要对外国策。不同时期,宋辽关系舒紧发生变化,但对于辽,屈辱和畏惧始终是宋人难以排遣的主要心态,并影响着宋朝的对辽政策。赵永春的宋金“海上之盟”评议(上饶师专学报1987年第4期)里认为宋同女真建立和平交

15、往关系,有一定的基础,是可行的,而当时辽政权已经十分腐朽,不宜保护,宋辽和好的关系有一定的局限性,用金钱来赎地亦未尝不可。(3)“海上之盟”的影响的研究。从宋朝的角度来研究的作品有如从宋金结盟过程看北宋晚期腐败政治(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作者认为因北宋政治腐败及外交的失误,宋金结盟反而给徽宗君臣带来了亡国辱身的无尽悔恨。北宋联金复燕的活动及其经验教训(历史教学1987年第10期)金朝争夺燕云地区的策略探析(北方文物2001年第1期)这两篇论文里也都认为由于宋朝政治上的软弱、军事上的无能以及策略上的失误,促使海上之盟失败,北宋灭亡。而拨冗诘通史求是正谬传赵翼对宋金关系史的研究(社会科

16、学辑刊1999年第3期)却和前面的观点不同。它没有认为金人侵宋是宋金签订“海上之盟”的必然结果,提出了“使无收纳张觉之事,金人亦难遽起兵端”的观点。论宋金“海上之盟”(中州学刊1987年第4期)论述了北宋与金人缔结盟约共同图辽,他从经济观点、宋辽关系、北宋本身等等角度说明论证海上之盟是北宋统治集团的一个重大8失误,最终北宋吞食自己的苦果。从金朝的角度研究作品有如议阿骨打在抗辽建国时期的外交政策(农垦师专学报1997年第2期)该作者从金朝的角度来叙述“海上之盟”。这个盟约的订立,使阿骨打在与辽激烈斗争的同时,暂时稳定了与宋的关系,而且宋军与金军合击辽军,在军事上使金军减轻战斗负担,金方更得益的是

17、每年宋朝五十万两匹的赠送,对于金朝经济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四、关于赵良嗣的研究赵良嗣是海上之盟的关键人物,但是却少有人关注。赵良嗣,原名马植,辽末、北宋末燕今河北省北部地区人。世为辽大族,官至光禄卿,他南下献策,后来又七次出使金朝,负责盟约的签订和执行。因反对收纳张觉,被削职。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因金兵南侵,贬郴州今湖南省郴州市处死。对于赵良嗣其人,其中有否定他的,如脱脱等著的宋史里说“赵良嗣,本燕人马植,世为辽国大族,仕至光禄卿。行污而内乱,不齿于人。”古今奸海(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里作者认为赵良嗣因为人奸诈狡猾,为同僚所不齿,因此改换门庭,另择高枝。“联金灭辽”政策是赵良嗣想借两

18、国兵力报自己在辽时不被重用之私仇,所以不顾国家的屈辱,百姓的苦难,与金朝签下了和议。他邀功请赏,被进为龙图阁直学士,欲擒故纵,多次上表请归,做出一副只为国家,不为官禄的忠义之状,最后“无可奈何”地留在朝中。对赵良嗣持肯定态度的研究有燕地汉人在金灭辽过程中的政治取向及其影响该作者认为赵良嗣可以说是忠心归宋而为宋谋,然终为宋所杀,并被列为误国误民的奸臣,这无疑使燕地汉人心寒,更加对宋廷失去信心。赵良嗣是当时归宋的代表,其中不乏出于民族文化认同的因素,从其奏书中亦可见其深厚的华夏文化素养。拨冗诘通史求是正谬传赵翼对宋金关系史的研究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3期的作者认为,赵良嗣在宋金海上结盟的活动中,

19、“往返六七,颇能缓颊尽心,与金争议”,终于收复了燕京及其六州土地,认为这是有大功于宋朝的,不但不应该列入奸臣传中,相反倒应该列入功臣传中。五、结论纵观前人的研究,关于宋金“海上之盟”的研究已经相当丰富。很多地方都描述了“海上之盟”这个史实。通过童贯的引荐,赵良嗣向宋徽宗提出了联金灭9辽的政策,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徽宗派赵良嗣七次出使金朝。宋史金史三朝北盟会编等史料都有详细的记载。关于“海上之盟”影响的研究要么认为北宋联金灭辽,无异于与虎谋皮,自吞苦果,要么认为北宋联金灭辽可行。但是无论赞同或不赞同的观点都是局限在以汉族政权为正统、为中心的简单价值判断上。“海上之盟”的研究都是对事件的研究,也没

20、有从人物角度上来研究。对于“海上之盟”有重要作用的赵良嗣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研究重点都放在了评价赵良嗣这个人物身上。对于赵良嗣并没有很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于赵良嗣在海上之盟所起的作用,赵良嗣的悲剧及其产生的原因很少有研究。本文拟在前人的基础上,把对赵良嗣的评价放在宋末政局以及理学日益占据学术思想界主流的背景下考察。从赵良嗣这个人物入手,考察他的生平事迹,系统梳理赵良嗣七次出使金朝的时间、内容和结果,分析赵良嗣在宋、金海上之盟中的作用、贡献,用辩证的历史眼光评价赵良嗣其人其事,揭示其悲剧产生的原因。本文的研究,不仅能廓清这段历史,就是对当前中国现实,亦不乏历史的启示。六、主要参考文献2、徐梦莘三

21、朝北盟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2、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3、脱脱,等金史,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4、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1992年点校本。5、何忠礼宋代政治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6、确庵,耐庵靖康稗史笺证,中华书局1988年出版。7、佚名大金吊伐录校补,中华书局2001年出版。8、赵翼廿二史劄记,凤凰出版社2008年出版。9、周春辽诗话,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影印本。10、陈维礼等古今奸海,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出版。11、虞云国细说宋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12、梁小帅靖康国殇纪事,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13、李亚

22、平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北京出版社2008年出版。14、徐兴业金瓯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1015、赵永春、厉永平宋金“海上联盟”期间的领土交涉以赵良嗣的记载为中心,北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16、赵永春关于宋金“海上之盟”的几个史实问题,北方文物1985年第2期。17、赵永春北宋联金复燕的活动及其经验教训,历史教学1987年第10期。18、赵永春拨冗诘通史求是正谬传赵翼对宋金关系史的研究,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3期。19、宋馥香金朝争夺燕云地区的策略探析,北方文物2001年第1期。20、赵永春金与北宋战争爆发原因初探,北方文物,1987年第2期。21、杨小敏宋人

23、对辽朝的畏惧心理和“燕云”情结,史学集刊2008年第5期。22、吕云峰、王春雷议阿骨打在抗辽建国时期的外交政策,农垦师专学报1997年第2期。23、杨小敏从宋金结盟过程看北宋晚期腐败政治,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8卷第4期。11本科毕业论文(20届)论赵良嗣与宋金“海上之盟”12目录中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英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序言1二、赵良嗣南下献策1(一)赵良嗣其人1(二)南下献策2(三)宋廷的争论取舍3三、赵良嗣七次使金3(一)第一次使金4(二)第二次使金5(三)第三次使金6(四)第四次使金6(五)第五次使金7(六)第六次使金8(七)第七次使金9四、赵良嗣的悲剧及其成因10(

24、一)悲惨结局10(二)悲剧的原因101、赵良嗣自身的不忘故国之情102、北宋末年朝廷的腐朽113、理学道德价值观的僵化12五、结论12参考文献14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I【摘要】宋、金“海上之盟”是北宋末年影响当时政局的一个重大事件。在整个事件中,赵良嗣其中的关键人物,他提出并七次出使金国,促成了盟约的签订。然而,盟约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赵良嗣因此受到牵连,以悲惨命运收场。客观而言,盟约目标的没有实现,责任不在作为提出者与执行者的赵良嗣,而在腐朽的北宋朝廷,这才是赵良嗣悲剧命运之所在。【关键词】北宋;金朝;赵良嗣;海上之盟;悲剧。【ABSTRACT】“SEAALLIANCE“BETWEENSON

25、GANDJINDYNASTYISAMAJOREVENT,WHICHAFFECTEDCOUNCILINZHEENDOFSONGDYNASTYINTHEEVENT,ZHAOLIANGSIWASAKEYMANHEOFFERREDAPOLICYTOSONGANDWENTTOJINDYNASTYSEVENTIMESASANAMBASSADORHEREACHEDANAGREEMENTWITHJIN,CALLED“SEAALLIANCE“HOWEVER,COVENANTDIDNOTACHIEVETHEDESIREDOBJECTIVESSOZHAOLIANGSIWASINVOLVEDANDENDTOTHETR

26、AGICFATEOBJECTIVELY,COVENANTGOALSDIDNOTACHIEVEDZHAOLIANGSIASANOFFERERANDAEXECUTORWASNOTINCHARGEOFZHISEVENTWHILEDECADENTSONGWASBLAMEDFORZHISEVENTTHISISWHERETHETRAGICFATEOFZHAOLIANGSI【KEYWORDS】NORTHERNSONGDYNASTY;JINDYNASTY;ZHAOLIANGSI;SEAALLIANCE;TRAGEDY。1一、序言宋代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高峰时期,尤其是在北宋末年的徽宗

27、朝,似乎进入了“太平极盛”,史书中所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不识干戈”等记载充分反映了这一点。不曾想,就公元1127年,即北宋靖康二年,也是宋、金联合灭辽后,仅仅两年时间,随着北方金朝铁骑的两次大举南下,表面上繁盛一时的北宋王朝便土崩瓦解,不仅两位皇帝,而且数千大臣、宗室、后宫统统成了金人的俘虏,酿成了著名的“靖康之祸”。这一年,北宋帝国灭亡,南宋帝国在风雨飘摇中宣告诞生。对于北宋的速亡,南宋以降,人们为之迷惑不解,长期以来深刻反思不已。有人将其归结为宋徽宗、蔡京君臣的昏庸无道、文恬武嬉;有人把它归结于王安石变法;还有人认为北宋不该和金人联合灭亡辽国。如此观点,不一而足。对于其中

28、被认为导致北宋灭亡的宋金“海上之盟”,在北宋末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海上之盟是北宋与金国联合攻打辽国的盟约。因为双方使节都在海上往返谈判,故名。后来许多人认为宋与金联盟达成的“海上之盟”,无疑是自食其果,自取灭亡。后人记载了这样一个史实,大致如下公元1115年,即宋徽宗政和五年,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金朝。随后屡败辽兵。燕人赵良嗣向徽宗献燕之策联金灭辽。宋徽宗等采纳。公元1120年,即宣和二年,北宋便派赵良嗣赴金约盟,双方商定宋金各按商定的进军路线攻打辽朝,金军攻取辽之中京,宋军攻取辽之燕京。灭辽后,宋将原来输给辽的岁币转输给金。金则答应燕京一带汉地归宋。双方均不得单独与辽讲和。结果宋攻辽失败,

29、无法夺取燕京转而求助于金朝,金军取胜。双方几经交涉,宋允30万匹绢、20万两银给金,并纳燕京租税100万贯,金才答应交还燕云六州蓟、景、涿、顺、檀、易)及燕京。金军将燕京城内财物和人口掳掠一空而去,宋最后接收的只是一座残破不堪的空城,遂改燕京为燕山府。随后在宋金“海上之盟”短短两年后,金军便南下攻宋。这里对海上之盟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关注事情的结果,却忽视了一个人,那就是促使海上之盟并执行实施的关键人物赵良嗣。二、赵良嗣南下献策(一)赵良嗣其人赵良嗣,原名马植,生年不详。出生于燕地,世为辽国大族,官居光禄卿。光禄卿是一个负责皇室膳食的中高级官职,日常工作则是主管皇家酒醴膳馐事务。宋史奸臣传里记录

30、“行污而内乱,不齿于人”。因此受到排挤。宋史是元朝脱脱等著,蒙古人灭南宋入主2中原后,实际上相当忌讳自己与契丹人一样被视为胡人、胡虏,更忌讳汉族人心怀华夏正统。1元人把他排入奸臣传中,因此也有待考究商榷。但可以看得出的是赵良嗣在辽国的境遇并不是很好。公元1111年,赵良嗣心怀志向向当时出使辽国的童贯献取燕之策,因而受到童贯的赏识,带回了北宋。他南下献策,力主劝说宋朝应与金国结盟,共同抗击辽国。随后赵良嗣作为促使“海上之盟”并亲自执行的关键人物,七次不畏艰难出使金朝,达成了宋金“海上之盟”。赵良嗣风雨奔波,为维护宋朝的利益孜孜不倦。然而盟约并未达成预期的目标,赵良嗣受到牵连,得到遭贬被诛的悲惨命

31、运。不仅身死,而且名裂,被认为是使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被打入了奸臣传里遗臭万年。但是赵良嗣真的是一个如蔡京、王黼等人一样罪大恶极,祸国殃民的奸臣吗他的所作所为真的是改变历史使北宋灭亡的原因吗这个谜一样的受人争议的人物值得我们思考。现在我们就踏着赵良嗣走过的痕迹,打开北宋末年风起云涌、诡谲变幻、跌宕起伏的岁月大门,寻找赵良嗣的光与影。(二)南下献策有关赵良嗣的记载是从其南下献策开始的。赵良嗣也是从南下献策改变了他在大辽庸庸无为的命运,迈出了他人生中重要的一步。公元1111年,即政和元年,徽宗派遣端明殿学士郑允中、大宦官童贯出使辽朝,当时官居辽光禄卿还是马植的赵良嗣见童贯于路,向童贯献取燕之策。这

32、里不得不赞叹赵良嗣的政治明锐程度。童贯当时深得皇帝的宠爱,一个宦官代表宋朝被派遣出辽,足见他在徽宗的心中地位不一般。并且童贯掌握军政兵权,赵良嗣相信童贯与其一样拥有收复旧地的雄心。这也是赵良嗣献策于童贯而不是献策于学士郑允中的原因。事实证明童贯听了赵良嗣所献之策,很是高兴。当年九月,童贯给他改名,大抵是为了防范大辽发现他的行踪,遂由马植改为李良嗣,并带其回了开封。当然这里也有学者认为李良嗣正式归宋到达宋朝是1115年,这里我们暂且不论,但可以确定的是李良嗣在童贯的帮助下到达了宋朝,一个李良嗣心心念念,认为政治开明,物质繁华的北宋。改名为李良嗣的马植到达开封后,数次上书徽宗,献取燕之策。当时徽宗

33、一心想收复燕云旧地,他对燕云之地包含了深刻的感情,因此特地召见李良嗣。李良嗣向徽宗全面介绍了辽国的危机和金朝的崛起,献策曰“女真恨辽人切骨,而天祚荒淫失道。本朝若遣使自登、莱涉海,结好女真,与之相约攻辽,其国可图也。”2在与徽宗的对话中,李良嗣侃侃而谈,牢牢地抓住了徽宗的心“辽国必亡,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1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1232脱脱,等宋史奸臣传卷472M北京中华书局,19773以治伐乱,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万一女真得志,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事不侔矣。”1尤其是“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

34、,以治伐乱”这句更深得徽宗的心,抓住了徽宗想要完成祖宗夙愿,自己建立万世功业的意图。因此李良嗣的建议受到徽宗的大加赞赏,并赐姓赵氏,授为秘书丞,后迁升至直龙图阁,提点万寿观,加右文殿修撰,任命他参与伐辽图燕大计。赵良嗣的建议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寂静的湖中,泛起了层层的涟漪。顿时朝中上下,风起云涌。一场场激烈的争论在朝上轮番上演着。这一争论整整持续了两年。(三)宋廷的争论取舍赵良嗣的建议虽受到徽宗的赏识,但北宋是否应该执行联金灭辽的政策,朝中大臣的意见很不一致。主和派的大臣秉持着不应该破坏宋辽的“百年之好”,从现实和道义的角度阐述动用武力的危害,反对重开边衅。左相郑居中上书徽宗并在朝堂斥责蔡京“朝廷

35、欲遣使入女真军前议事,夹攻大辽,出自李良嗣欲快己意。公为首台,国之元老,不守两国盟约,辄造事端,诚非妙算。观真宗、任宗意,不欲动兵,恐害生灵,坚守誓约至今一百七十年,四方无虞。今若导主上弃约复燕,恐天怒夷怨,切再熟虑,无贻后悔,事系宗庙,岂可轻议。又况用兵之道,胜负不常,苟或得胜,则府库乏于犒赏,编户困于供役,蠹国害民,莫过此也。脱或不胜,则患害不测。”2左相郑居中言辞犀利,矛头直指赵良嗣,认为宋金联盟出自其私欲,坚决反对重开边衅。郑居中的言辞在朝堂上掀起了一番风雨。许多大臣也纷纷上书言事。知枢密院事邓洵武也上书言到“乞守信、罢兵、保境、息民”3。然而以蔡京为首的主战派也纷纷反驳,面对朝中的反

36、对意见,徽宗有些动摇。这时王黼说道“南北虽通好百年,然自累朝以来,彼之慢我者多矣。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今弗取,女真必强,中原故地将不复为我有。”4徽宗立即回心转意主意既定,赵良嗣的建议被取纳,联金灭辽的政策开始实行。徽宗派遣使者出使金朝。赵良嗣被任命为国信使开始了他出使金朝之旅。三、赵良嗣七次使金赵良嗣的七次使金可以说是其人生的巅峰。在与金朝的谈判中,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互不相让。赵良嗣在七次使金中,充分展现了他的机智与善辩。七次使金使赵良嗣的人1脱脱,等宋史奸臣传卷472M北京中华书局,19772何忠礼宋代政治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593黄以周,等,辑注顾吉辰,点校续资治

37、通鉴长编拾补卷39M北京中华书局,20044脱脱,等宋史佞幸传卷470M北京中华书局,19774生精彩纷呈。(一)第一次使金公元1120年,即宣和二年,是时赵良嗣官居中奉大夫、右文殿修撰。中奉大夫是宋朝文散官名,居正四品,而右文殿修撰,官品比知州低,但是文人、学者更看重右文殿修撰或者翰林编修的身份。可以看出赵良嗣在宋朝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公元1120年2月,徽宗派遣赵良嗣、忠训郎王镶自登州泛海出使金朝,以买马为名,与金朝协议夹攻契丹,取燕、蓟、云、朔等旧汉地复归于朝廷。此次出使北宋政府更多的恐怕是试探女真的实际情况,因此,徽宗没有给赵良嗣任何官方的文书。三月二十六日,赵良嗣自登州泛海,四月十四日

38、,抵苏州关下。这时恰逢女真已经出师,兵分三路攻打上京。赵良嗣自咸州会于青牛山,被认同可以相随观看金朝军队攻破上京的全过程。攻破上京城后,赵良嗣在龙冈见到了阿骨打,向阿骨打表明了他的来意,宋朝想与金朝交好,共同对抗辽国,金取中京,宋得燕云一带。阿骨打表示契丹无道,自己有能力完全可以将辽政权灭亡,为感南朝皇帝好意,并且燕京本是汉地,特许燕云与南朝。赵良嗣指出,双方既然已经达成协议,都不要和辽国讲和。“今日说约既定,虽未设盟誓,天地鬼神实皆照临,不可改也。”1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便入京,赵良嗣有诗云“建国旧碑胡日暗,兴王故地野风乾。回头笑谓王公子,骑马随军上五銮。”2可见赵良嗣的兴致高昂,在与金国达成

39、一致意见后收复燕云的雄心壮志。接下来便是商议具体的内容。对于岁币,赵良嗣许三十万。从赵良嗣提出的岁币数量来看,北宋政权对女真建立的金朝似乎并没有重视,更未将其作为辽政权的继任者看待。而阿骨打认为不增岁币而得十六州,契丹时燕京不属南朝,犹自与五十万,如今与了燕京,如何只三十万阿骨打认为过于便宜,同时也会使金尽失地理优势,不利攻守。女真的质疑让赵良嗣难以反驳。双方辩论久之,最终赵良嗣答应将北宋原来支付给契丹的五十万岁币原额付给金国。赵良嗣提出燕京一带旧汉地、汉州应该是合并在西京的。阿骨打则表示,等擒到天祚帝之后,可以将西京一并交还宋朝。赵良嗣又提出营州、平州也属于燕京地。金朝官员高庆裔立即表示反对

40、,他根据徽宗的御笔,坚持说现在讨论的是燕京路,营州、平州属于平州路,不在讨论范围内。阿骨打也避开话题说,书约已定,更不可改。这样营州、平州二州的归属问题就搁置起来了。当赵良嗣要启程返回宋朝的时候,女真又派人追及有事相商,于是1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政宣上帙4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政宣上帙4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赵良嗣回至女真住所,居住在阿木火。女真又预先设定了双方出兵的路线,“女真兵自平州松林趋古北口,南朝兵自雄州趋白沟夹攻”1,并一再强调不可违约,不如约则金朝所在的承诺也将无法兑现。赵良嗣的第一次使金便与阿骨打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联金灭辽,双方都不可与辽国讲和

41、。对于岁币,北宋将原来支付给契丹的五十万岁币原额付给金国。对于土地,北宋得燕京一带旧地,阿骨打愿意擒到天祚帝之后,将西京一并交还宋朝。至于营州、平州二州的归属,则没有着落。双方约定了出兵的路线。第一次的出使,赵良嗣得到的结果大抵是令人满意的。他链接了与金朝的联系,通过与金朝的接触,得到了女真的大致状况。但由于御笔中燕云地区的实际范围问题,成为争执的焦点,也成为以后土地争论束缚了赵良嗣的手脚。(二)第二次使金赵良嗣回国后,徽宗得知女真人同意与宋朝联合灭辽,并且也知道了御笔中的错误。九月,宋朝令马扩充奉大金国副使,同国信使赵良嗣携带国书和草拟条款再次渡海使金,约期夹攻辽国。这次仍然要求割还云中府土

42、地,但对于割云中府一事,再次遭到阿骨打的拒绝。双方几经交涉,最终勉强达成协议。协议内容如下“对以将来举军之后,北兵不得过松亭、古北、榆关之南,免致两军相见,不测纷争。此最大事,一也。其地界至临时可以理会,且先以古北、松亭及平州东榆关为界,此其二也。要约之后,不可与契丹讲和,此三也。西京管下,为恐妨收捉阿适道路,所有蔚、应、朔三州,最近于南界,将来举兵,欲先取此三州,其余西京、归化、奉圣等州,候拿了阿适回日然后交割,四也。两国方以义理通好,将来本朝取了燕京,却要系官钱物,此无义理,可便除去,五也。事定之后,当于榆关之东置榷场,六也。”2达成协议后,两国欢好,阿骨打与赵良嗣把酒酬酢,更是允诺“今日

43、既将燕京许与南朝,便如我自取得,亦与南朝。”3于是差遣使副攻破上京,俘获盐铁使苏寿吉献给宋朝,其意表明将燕地割给宋朝,因为苏寿吉本是燕人,故献之。但还是质留刘亮等六人和因风吹逐刀渔船于立等兵级二十人,一起交付赵良嗣还朝。赵良嗣第二次出使金朝,携带国书。这次更加正式,把第一次口头许诺的东西都确定了下来,双方都表达了友好的意思,加强了两国的联系。1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政宣上帙4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政宣上帙4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政宣上帙4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6(三)第三次使金“海上之盟”签订后,金朝即对辽展开新的攻势,接连攻占辽的中

44、京大定府和西京大同府。而北宋此时发生了方腊起义。北宋立即调遣大批部队,包括准备与金朝联合攻辽的陕西军,镇压人民起义,因此没有如约出兵。直到公元1122年,即宣和四年,陕西军班师回朝,徽宗才派遣童贯、蔡攸等攻打辽国,到十月份“燕山之役”为止,北宋军队彻底失败而告终,无论兵力、物资,损失都极其严重。北宋无法夺取燕京,因此只能再派赵良嗣出使金朝,请金出兵攻燕。宣和四年(1122)十一月初一日,赵良嗣见阿骨打于军前,金答应帮助北宋收复燕京、蓟、景、檀、顺、涿等关内六州二十四县。当年十二月,金兵攻占燕京。赵良嗣的第三次出使,应是无奈之举。按照盟约,北宋应该在“海上之盟”后立即出兵夹攻辽国。可是北宋因要镇

45、压方腊起义,而不顾北方战事,也没有将金朝不可违约的强调放在心上,后才迟迟出兵攻打燕京。如果北宋军队攻打燕京成功,也就没有后来的事了,可偏偏北宋军队多次攻打燕京,无法夺取燕京。可见北宋军队的战斗力之弱,政治之腐朽。这也就在金朝面前暴露了严重的缺点,成为赵良嗣谈判,受人制约的重要因素。因此也就有了赵良嗣索要燕京的第四次出使。(四)第四次使金金朝攻占燕京后,徽宗已经迫不及待地希望得到燕云地区了。于是北宋派遣赵良嗣去索要燕京等地。赵良嗣二十五日到达金朝。二十六日见到金朝国王阿骨打捧书传达北宋皇帝的意思。阿骨打令赵良嗣与蒲结奴议事。蒲结奴开始就言辞犀利,指责北宋政府不但私留金朝使节三月余,滞了军期,更是

46、没有派遣使者使金,只将空书令军人送过海来,指责北宋已是断绝之意,而且没有如约夹攻。金朝自去年十一月出兵,今年正月到中京,三月到西京,已过了半年,受了千辛万苦,而北宋才于五月出兵,北宋失信毁约。赵良嗣揣测他的意图,想要以西京交割为名,变更许诺燕京的协议,据理力争认为根据所奉御笔,先夹攻燕京然后夹攻西京,必须是先得燕京,然后交割西京。蒲结认为并没有什么不可,又传达阿骨打的意思平、营、滦三州的事情不必想入非非,如果一定想要的话,就连燕京也不给了;金国所能归还的只限于燕京及其所属六州二十四县;而且由于宋朝一再违约,连燕京都是金国打下来的,因此燕京一路的赋税应该属于金国,如果不答应,就请使者退出燕京去,

47、因为现在这里已经7是金国的土地。至于云中七州的事情,如今已经全部攥在了金国手中,以后再说。1金朝的话里已经显示出金朝依仗强壮的势力,抢夺财产的意味。赵良嗣等指出“当以信义为胜,不可以力为强。郎君等只见契丹之弱,乃自以为强。本朝大国,不可容易,不要错了。”2说完又取出三封文书,一封是易州何灌,令报知大金国,称已收下涿、易,不得侵越生事。一封时牒灵邱、飞狐两县招诱归款。一封是赵诩上太傅相公,里面说道女真任意杀戮,枉害良民,谕令归汉,不可受辱于女真。金国大臣令赵良嗣读完,却说这些不用理会,况且像飞狐、灵邱,是山后地方,还没有商量定,便来招诱,是没有道理的。双方辩驳良久,最终金朝答应将燕京交还北宋“勿

48、与南朝交斗,戮及齐民”。赵良嗣等人辞退,留下马扩。赵良嗣和使节回国。这次的使金,赵良嗣传达了北宋索要燕京的意思,赵良嗣与金朝大臣蒲结奴辩驳良久,最终金朝答应将燕京交还于宋。在这次的辩论中,虽然赵良嗣完成了徽宗交给他的任务,但是从双方对话的言辞和语气中,可以看出赵良嗣所处劣势。(五)第五次使金金朝答应将燕京交还北宋,赵良嗣传达了金朝的意思。徽宗大喜。公元1123年1月赵良嗣等充贺功使副再次使金,至军前,在城西南一个废弃的寺中。双方定议交银绢,以代税赋。宋朝使者认为税赋所出必须要赡养军民,必须用分数酌中参定。金朝大臣兀室认为根据燕地所出税赋并课程计数兑换,是非常不错的。赵良嗣反驳税赋和课程是两码事

49、,接着表明北宋皇帝十分诚意,想与金国交好,“今来又将银绢折当税赋,一定之后,不论凶荒水旱,每年依例送来。如是酌中,方可成合”3。金朝大臣兀室拿出两件文书。一件是讲税赋,二百年旧额,每岁出缗钱四十万,后来新额,四百余万。一件通课程约六百万贯,现在以多少银绢代之赵良嗣回答道“燕地褊狭,岂有原来约定的数额只四十万贯,后来便顿时增加许多况且平时斗粟不过百钱,现在粮食歉收,凋残的时候,斗粟千钱,自然应该十倍,怎么可以用此来界定”大臣兀室便指出用北宋国书内已经提到的交银绢以代税赋。赵良嗣拿出御笔十万之数言之。大臣兀室不同意。赵良嗣又以第二项御笔二十万许之。大臣兀室也不同意。再三辩论了很久,除了西京,其他坚

50、执如故。赵良嗣又以第三项御笔二万绫数许之。大臣兀室口气傲慢指出燕地本出六百万,现在只要一百万,已是恩义。现在折些银绢,更是1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1252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政宣上帙11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政宣上帙11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8艰难。“不若都休,更无商量。请使副回去,只依契丹与贵朝旧日两地供输人户,勾退涿、易见存兵马,若不退,便将兵巡边。”“不是本朝要断绝,自是贵朝惜物。若将就作百万,便见了当。”1最终经过赵良嗣的讨价还价,达成新的协议北宋每年另外输给金朝一百万贯,作为燕京代税钱,并依估定价,折些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