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人文教育吕祖谦吏治思想探析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选题背景吕祖谦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他所开创的“吕学”对后世有着重要影响。较多学者大都关注与吕祖谦的哲学思想、伦理学说、教育思想及他的历史观,而深入研究吕祖谦的政治思想或吏治思想的书籍或论文都较少。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结合宋代社会特点,对吕祖谦的吏治思想作一系统研究,从一个侧面了解“吕学”的时代特点是有积极意义的。2、选题意义理论意义吏治的清浊得失决定着一个王朝的兴衰。南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统治集团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都致力于寻找这一矛盾的方法,号称“婺学之宗”的吕祖谦,便是其
2、中的一员。在吕祖谦的政治思想中,“法德并举”的吏治主张不仅十分突出,而且在当时具有代表性,对他的吏治思想进行一番深入研究,对我们认识封建时代的吏治观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现实意义吕祖谦主张的吏治必须要坚持“法德并举”,“威恩并重”原则,这一既重视法治,又注重德治的主张,具有一定的辩证思想,有其合理的成分。因此,研究吕祖谦的吏治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干部队伍建设是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基本内容引言一、吕祖谦的生平及为官经历二、吕祖谦吏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一)南宋的社会局势(二)南宋的吏治状况三、吕祖谦吏治思想内容(一)吕祖谦重视法治的吏治思想2(二)吕祖谦重
3、视德治的吏治思想(三)吕祖谦尚贤养才的思想(四)吕祖谦吏治思想的特点(五)吕祖谦吏治思想产生的原因四、吕祖谦吏治思想评析(一)吕祖谦吏治思想的合理性(二)吕祖谦吏治思想的局限性结束语吕祖谦主张的吏治必须要坚持“法德并举”,“威恩并重”的原则,吕祖谦重视法治,但是他尤其重视德治,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意义。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吕祖谦的生平及为官经历2)南宋的社会形势及吏治状况,吕祖谦吏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3)吕祖谦吏治思想的特点与价值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1、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阅读吕祖谦本人著作及后人研究吕祖谦的成果。(2)对比研究法通过与同时代其他学者吏治思想进行对
4、比,分析吕祖谦吏治思想的特点。2、技术路线(1)阅读文献吕祖谦本人著作,后人研究吕祖谦思想的成果(书籍、论文)(2)在研读吕祖谦著作及后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心得,初步形成论文结构。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年11月12月中旬,查阅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准备开题报告。2010年12月下旬,论文开题论证报告。2011年2月4月,完成论文初稿。2011年4月5月中旬,修改初稿、定稿,准备答辩材料。2011年5月下旬,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宋吕祖谦吕祖谦全集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2元脱脱等宋史M中华书局198533清黄宗羲著,全祖望补宋元学案M中华书局19864潘富恩,徐余庆吕祖谦
5、思想初探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5潘富恩,徐余庆吕祖谦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6徐儒宗婺学之宗吕祖谦传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7方同义,陈新来,李包庚浙东学术精神M宁波出版社20058肖永明,张长明吕祖谦的思想学术渊源与治学特点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9黄灵庚吕祖谦与鹅湖之会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0郭庆财朱熹吕祖谦学术之歧的再检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王德忠从朱唐交奏看南宋吏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12方同义论吕祖谦的人格气度和学术特色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613朱黎辉,王金生吕祖谦家学传承及文学贡献分析J牡丹江
6、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8314潘富恩论吕祖谦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历史贡献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315潘富恩论陆九渊与吕祖谦思想之异同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316邢舒绪陆九渊政治思想浅探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7孙华陆九渊的政治思想与实践J法制与社会2008118熊铁基评朱熹的政治思想J华中师院学报1982219KENNETHSCHANFOREIGNTRADE,COMMERCIALPOLICIESANDTHEPOLITICALECONOMYOFTHESONGANDMINGDYNASTIESOFCHINAJAUSTRALIANECONOMICHISTORYREVIEWVOL4
7、8NO120MARKSTRANGEANELEVENTHCENTURYVIEWOFCHINESEETHNICPOLICYSIMAGUANGONTHEFALLOFWESTERNJINJOURNALOFHISTORICALSOCIOLOGYVOL20NO34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人文教育吕祖谦吏治思想探析一、材料来源1、吕祖谦本人著作吕祖谦全集(、等)。黄灵庚、吴战垒等编订的吕祖谦全集为我们全面、深刻认识吕祖谦提供了最重要史料,也为我们研究吕祖谦及同时代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2、后人研究成果著作类潘富恩、徐余庆的吕祖谦思想初探和吕祖谦评传,徐儒宗的婺学之宗吕祖谦传,杜海军的吕祖谦年谱。论文类方同义、陈新来、
8、李包庚的浙东学术精神,肖永明、张长明的吕祖谦的思想学术渊源与治学特点,黄灵庚的吕祖谦与鹅湖之会,郭庆财的朱熹吕祖谦学术之歧的再检视,方同义的论吕祖谦的人格气度和学术特色,朱黎辉、王金生的吕祖谦家学传承及文学贡献分析,潘富恩的论吕祖谦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历史贡献等。二、研究历史、研究现状1、研究历史吕祖谦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他所开创的“吕学”对后世有着重要影响。吕祖谦一生的活动主要是讲学、著述及参与政事,这与他从小受“中原文献之传”的家传渊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吕祖谦的仕途较为平坦,这与他在政治上和生活上取随和不争、息事宁人的态度分不开。应该说,吕祖谦不是一个很有作为的政治活动家
9、,而是思想较敏锐的思想家和治学严谨的学者。正因为吕祖谦在政治上不是很有作为,在一定意义上属于思想家或学者。因此,较多学者大都关注与吕祖谦的哲学思想、伦理学说、教育思想及他的历史观。而深入研究吕祖谦政治思想的著作或论文均较少,但是,吕祖谦在政治见解方面,还是有他独到的观念,特别是在吏治方面。2、研究现状5潘富恩、徐余庆先生所写的吕祖谦思想初探是第一部较详细分析吕祖谦思想的著作,以往学界对于叶适、陈亮注意较多,而对浙东学派中另一代表人物吕祖谦则研究较少。实际上,吕东莱是调和朱陆而又吸取永嘉“经世致用”的事功之学,其兼收并蓄的“杂博思想特点,正是南宋学术思潮的反映。书中对于吕祖谦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
10、思想、伦理学说、教育思想及历史观都做了系统的分析及评价,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之后,潘富恩和徐余庆先生又作吕祖谦评传,对吕祖谦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此书三易其稿,共32万字,于1992年1月出版。出版后,有书评认为该书的成功之处在于“一,旁参广究,正本寻源;二,置于社会思潮的广阔视野之下;三,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四,看似平淡,读之,邃博,代表了目前国内吕祖谦研究的最高水平。”徐儒宗先生所著的婺学之宗吕祖谦传是为吕祖谦的传记,内容包括其家学渊源、从师问学、花烛金榜、居丧讲学、出仕从政、研经论史、论学三会、未竟之业、流风遗韵等。通过该书,我们可生动而全面了解到吕祖谦的生平及学术活动。除了关于吕祖
11、谦思想的一些著作,还有一些比较有权威性的期刊论文,对吕祖谦的思想作了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王德忠的从朱唐交奏看南宋吏治为我们今天进行南宋吏治状况的个案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朱唐交奏的结果证明,在封建专制制度不断走向腐朽的大背景下,吏治的败坏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正是两者的互为因果和相互促进,大大加快了南宋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进程。通过阅读此文,可以清楚了解到吕祖谦吏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潘富恩的论吕祖谦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历史贡献指出,吕祖谦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讯息,就是吕祖谦的思想中包含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方同义的论吕祖谦的人格气度和学术特色
12、指出,吕祖谦一生不仅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人文遗产,而且留下了以淳厚、笃实、宽平为特点的高贵卓越的人格气度,此种人格气度表现在学术上则形成了以“委曲拥护”、“泛观广接”、“兼取其长”、“宽容开放”见长的学术特色。正是因为吕祖谦具有这种人格气度,因此才会有吕祖谦的独特的吏治思想,这篇文章为研究吕祖谦吏治思想产生的原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熊铁基的评朱熹的政治思想一文分析归纳了朱熹的政治思想首先,主张改革弊政,整肃纲纪。朱熹还有两项具体的主张,即改革科举制的内容和积极兴办学校。除了分析朱熹的政治思想及主张,作者还对朱熹的政治实践活动进行了一番评价。通过阅读此文,可以分析比较吕祖谦和朱熹政治思想的异同。6邢
13、舒绪的陆九渊政治思想浅探一文使我们了解陆九渊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南宋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创始人,而且他还是一个关心政治、关心民瘼的封建士大夫和官吏。孙华的陆九渊的政治思想与实践分析了陆九渊坚持“民为邦本”的政治思想,并指出其以此为出发点,与其任荆门知军的政治实践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陆九渊在荆门期间,大力整顿军备、改革地方财政、加强教育投入、改善百姓生活,各项措施均取得显著的效果。陆九渊通过大量的政治实践来使得其政治思想得以变为现实。潘富恩的论陆九渊与吕祖谦思想之异同介绍了朱熹、陆九渊、吕祖谦的理学、心学、吕学思想。通过阅读此文,可以分析比较吕祖谦和陆九渊的政治思想
14、的异同。纵观以上著作与论文,除了潘富恩先生所写的吕祖谦思想初探和吕祖谦评传论及吕祖谦法德并举的吏治思想,其他著作或论文虽有提到吕祖谦吏治思想或政治思想,但并未详细阐述。本课题结合南宋社会的特点及当时的吏治状况,分析吕祖谦“法德并举”的吏治思想,并将其吏治思想与朱熹、陆九渊的吏治思想进行对比,得出吕祖谦的吏治思想的合理价值与局限性。对吕祖谦的吏治思想进行一番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封建时代的吏治观。同时,研究吕祖谦的吏治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干部队伍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三、观点与主张及该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本人认为,吏治清明,则公正办事、公道用人蔚然成风;吏治腐败,则奸佞弄权,人亡政息。吏
15、治的清浊得失决定着一个王朝的兴衰。吕祖谦主张的吏治必须要坚持“法德并举”,“威恩并重”原则,这一既重视法治,又注重德治的主张,具有一定的辩证思想,有其合理的成分。对吕祖谦的吏治思想进行一番深入研究,对我们认识封建时代的吏治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吕祖谦主张的“法德并举”的吏治思想,具有一定的辩证思想,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廉政思想有相似之处一方面,加强法制建设,以法保证政治清明;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公开公正公平的观念。因此,研究吕祖谦的吏治思想,对于如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主要参考文献1宋吕祖谦吕祖谦全集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2元脱脱等宋史M中华书局19853清黄宗
16、羲著,全祖望补宋元学案M中华书局198674潘富恩,徐余庆吕祖谦思想初探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5潘富恩,徐余庆吕祖谦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6徐儒宗婺学之宗吕祖谦传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7方同义,陈新来,李包庚浙东学术精神M宁波出版社20058肖永明,张长明吕祖谦的思想学术渊源与治学特点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9黄灵庚吕祖谦与鹅湖之会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0郭庆财朱熹吕祖谦学术之歧的再检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王德忠从朱唐交奏看南宋吏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12方同义论吕祖谦的人格气度和学术特色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7、2008613朱黎辉,王金生吕祖谦家学传承及文学贡献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8314潘富恩论吕祖谦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历史贡献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315潘富恩论陆九渊与吕祖谦思想之异同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316邢舒绪陆九渊政治思想浅探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7孙华陆九渊的政治思想与实践J法制与社会2008118熊铁基评朱熹的政治思想J华中师院学报1982219KENNETHSCHANFOREIGNTRADE,COMMERCIALPOLICIESANDTHEPOLITICALECONOMYOFTHESONGANDMINGDYNASTIESOFCHINAJAUS
18、TRALIANECONOMICHISTORYREVIEWVOL48NO120MARKSTRANGEANELEVENTHCENTURYVIEWOFCHINESEETHNICPOLICYSIMAGUANGONTHEFALLOFWESTERNJINJOURNALOFHISTORICALSOCIOLOGYVOL20NO38本科毕业论文(20届)吕祖谦吏治思想探析9目录中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英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引言II一、吕祖谦的生平及为官经历4二、吕祖谦吏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5(一)南宋的社会局势5(二)南宋的吏治状况6三、吕祖谦吏治思想内容8(一)吕祖谦重视法治的吏治思想8(二)吕祖谦重视德治
19、的吏治思想11(三)吕祖谦尚贤养才的思想14(四)吕祖谦吏治思想的特点14(五)吕祖谦吏治思想产生的原因15四、吕祖谦吏治思想评析17(一)吕祖谦吏治思想的合理性17(二)吕祖谦吏治思想的局限性17结束语18参考文献18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I【摘要】吏治的清浊得失决定着一个王朝的兴衰。南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作为统治集团内部的有识之士,吕祖谦致力于寻找化解这一矛盾的方法。在吕祖谦的政治思想中,“法德并举”的吏治思想不仅十分突出,而且在当时具有代表性,其既重视法治,又注重德治的主张,具有一定的辩证思想,有其合理的成分。对吕祖谦的吏治思想进行一番深入研究,有助于我
20、们认识儒家传统的吏治观。【关键词】南宋;吕祖谦;吏治思想;法治;德治。II【ABSTRACT】OFFICIALSINCORRUPTIBLEANDCORRUPTIONDETERMINESTHERISEANDFALLOFADYNASTYDURINGTHESONGDYNASTY,THECLASSCONTRADICTIONSANDETHNICCONFLICTSAREVERYSHARPFACINGTHESERIOUSSOCIALCRISIS,ASARULEOFTHEGROUPSINTERNALINSIGHT,LUZUQIANCOMMITTEDTOFINDINGWAYSTORESOLVETHISCONTR
21、ADICTIONINLUZUQIANSPOLITICALIDEAS,“THEFRANCOGERMANSIMULTANEOUSLY“BUREAUCRACYTHOUGHTISVERYOUTSTANDING,ANDREPRESENTATIVEATTHETIMEITSPAIDATTENTIONBOTHTOTHERULEOFMORALITYANDPAYATTENTIONTOCLAIM,HASCERTAINDIALECTICALTHOUGHT,HASITSREASONABLECOMPOSITIONOFFICIALTHINKINGONLUZUQIANSOMEINDEPTHSTUDYWILLHELPUSTOU
22、NDERSTANDTHECONFUCIANCONCEPTOFTHETRADITIONALADMINISTRATIONOFLOCALOFFICIALS【KEYWORDS】THESOUTHERNSONGDYNASTYLUZUQIANOFFICIALTHOUGHTRULEOFLAWRULEOFVIRTUE引言III吕祖谦(11371181年),字伯恭,浙江婺州金华人,学界称东莱先生。吕祖谦一生的活动主要是讲学、著述及参与政事,这与他从小受的“中原文献之传”的家传渊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吕祖谦的仕途较为平坦,这与他在政治上和生活上的随和不争、息事宁人的态度分不开。应该说,吕祖谦不算是一位很有作为的政治
23、活动家,而是一位有思想的、治学严谨的学者。正因为吕祖谦在政治上不是很有作为,在一定意义上属于思想家或学者。因此,后世学者较多关注与吕祖谦的哲学思想、伦理学说、教育思想及他的历史观,而深入研究吕祖谦的政治思想的著作或论文相对较少。本文拟对吕祖谦的吏治思想作一系列研究,从一个侧面了解“吕学”的时代特点,并结合南宋社会的特点及当时的吏治状况,分析吕祖谦“法德并举”的吏治思想,并将其吏治思想与朱熹、陆九渊的吏治思想进行对比,分析吕祖谦的吏治思想的合理价值与局限。对吕祖谦的吏治思想进行一番深入研究,对我们认识封建时代的吏治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4一、吕祖谦的生平及为官经历吕祖谦,字伯恭,人称东莱先生,因
24、其伯祖吕本中人称大东莱先生,故有称吕祖谦为小东莱之说。吕祖谦生于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卒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享年四十四岁。尽管吕祖谦一生屡遭不幸,但他在学术上体现的那种宽宏函容和兼收并蓄的精神,仍使他独树一帜,成为南宋一位重要学者和思想家。他曾与朱熹、张栻齐名,号称“东南三贤”。乾道、淳熙以后,他以其独立的学派“婺学”,与朱熹、陆九渊鼎立。朱学以格物致知,陆学以明心,而吕祖谦兼取其长,他的思想具有折中调和的色彩。吕祖谦祖上为赵宋政权的世臣,有“累朝辅相”之称。自宋开国以来,吕蒙正、吕夷简、吕公弼、吕公著、吕希哲等任宰相之职,封侯受爵。吕氏家学有其独特的风格,而“杂博”则是其
25、最为明显的特征。注重对历史文献的研究,是吕氏家学的又一明显特征。吕祖谦一生的活动主要是讲学、著述及参与政事,这与他从小受“中原文献之传”的家学熏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吕祖谦的仕途较为平坦,这与他在政治上和生活上的随和不争、息事宁人的态度分不开。1应该说,吕祖谦在历史上不算是一位很有作为的政治家,而是一位有思想的、治学严谨的学者。但在政治思想方面,仍然有其独到的见解。吕祖谦的社会政治思想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他拥护君主制,认为君主制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劳动人民要安于贫困的经济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接受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不得有触犯社会封建制度的行为,更不能采取暴力的行为去
26、反抗封建社会制度;另一方面,他又要求封建统治集团要戒骄戒奢,对百姓不能有过分的剥削,要尽量施行一些有利于休养生息的政策,如减轻赋税,发展生产,以改善百姓们的生活。吕祖谦的政治主张从主观上来说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长治久安,但从客观上来说,也符合百姓迫切需要改善生活的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吕祖谦的一系列政治主张中,他的“法德并举”的吏治主张是十分突出的。1潘富恩,徐余庆吕祖谦思想初探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55二、吕祖谦吏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一)南宋的社会局势南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位于江南的南宋小朝廷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社会危机。一方面,劳动人民不堪忍受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阶
27、级矛盾加剧。南宋初年,由于战事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土地荒芜。南宋政府趁机把大量荒地圈为官田,把它们赏赐给文臣武将。南宋朝廷上至皇室下至官僚地主拼命抢夺荒地或私田,这样,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北宋。除了土地兼并严重外,南宋的赋税也十分严苛。南宋初年,为了应付战争的需要,各种名目的临时性杂税徭役纷至沓来,百姓们苦不堪言。待到南宋统治稳定之后,统治集团整日花天酒地,挥霍无度,对人民的剥削更加残酷。人民不堪忍受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反抗活动遍及各地,沉重地打击了南宋王朝的统治基础。另一方面,金朝对富庶的江南垂涎已久,不断发动军事进攻,企图一举摧毁尚存“半壁江山”的南宋王朝。建炎二年(
28、1128年)秋,金军发动攻势,旨在消灭南宋政权。宋高宗在金军的攻势下不断南逃,建康、杭州失守。绍兴二年(1132年),南方军民抗金斗争取得重大胜利,高宗回到临安。八年(1138年),正式定都临安。投降求和是高宗、秦桧之流的既定方针,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南宋与金订立屈辱妥协的和约,史称“绍兴和议”。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金发动南侵战争。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孝宗即位。孝宗主张抗金,在枢密使张浚的倡议和谋划下,宋军北伐,但北伐最终失败。隆兴二年(1164年),南宋与金再订和约,史称“隆兴和议”。北伐计划失败后,宋金关系维持原状。面对如此严峻的社会局势,统治集团内部的
29、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致力于探索解决社会矛盾的良方。作为一个进步的地主阶级思想家,吕祖谦便是其中的一员。他针对时弊,提出了他的社会政治思想,致力于寻求解决社会危机的有效方法。6(二)南宋的吏治状况宋代官吏主要由科举入仕、恩荫补官、胥吏出职、军功补授、进纳补官构成。其中最足称道之处,即以科举为正途,采取有力措施,用以保证公平竞争,从社会底层选拔“寒俊之士”来充实官僚队伍。五、科举取士。宋承袭唐及五代科举制度,设置贡举、武举、制举、词科、童子举等。在北宋前期,又分为进士、明经、诸科等科目。另外,宋代科举取士不问门第,这就扩大了取士的范围,增加了录取人数,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六、恩荫补官。宋代恩荫补官的名
30、目种类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圣节荫补、大礼荫补、致仕荫补、遗表荫补、死事荫补、登极荫补、宗室授官。宋代恩荫补官人数十分庞大而入仕者素质较差。七、胥吏出职。胥吏出职在宋代是入仕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宋代实行胥吏出职制度,目的在于给胥吏以升迁的希望,希望并激励他们能够勤于职守,少犯过失,成为廉洁奉公之吏。胥吏出职无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有相当大的消极作用。八、军功补授。宋代战争频繁,军功补授者甚多,因此成为武官入仕的一个重要途径。九、进纳补官。是国家因赈济、备边、筑城、修河等,号召富家大户进纳米粟或金钱而补授官职的一种选官制度。总之,宋代官吏素以冗滥著称。其主要表现有二,一是员多阙少,二是官员素质
31、低下,官员普遍贪婪无能,这是与选官制度密切相关的。但从宋代入仕途径来看,造成冗官的主要原因不是科举取士,而是恩荫补官、胥吏出职、进纳补官等。南宋的吏治较之北宋,更为腐败。随着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开始渐渐淡薄,一些官僚和士大夫开始用合法的或不合法的手段去谋利致富。南宋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偏安政权,而以宋高宗为首的统治集团并未从北宋灭亡的惨痛事实中吸取应有的经验教训,随着南宋在南方统治的逐步稳定,从皇帝到大7小官僚又故态复萌,贪婪和腐化的程度有增无已,从这个意义上说,南宋仍然是北宋末年腐朽统治的继续和发展。22王德忠从朱唐交奏看南宋
32、吏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108三、吕祖谦吏治思想内容吏治,旧时指地方官吏的作风和治绩,是对于社会治理的一种行为责任感。吏治的清浊得失影响着一个王朝的兴衰,吕祖谦也深谙其中之意。虽然吕祖谦一生出仕的几乎是一些文职,但是他还是十分重视吏治的整顿。吕祖谦主张吏治必须要坚持“法德并举”,“威恩并重”的原则,在坚持封建等级制度的前提下,统治者要善待百姓,实行仁政。他认为法治是必须的,但单纯的坚持法治又是不可行的,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是统一的。(一)吕祖谦重视法治的吏治思想吕祖谦与当时的一些理学家不同,他认为法治是必需的。他说“古之法简,今之法繁,简者不便于今,而繁者不便于古。非今
33、之法不若古之法,而今之时不若古之时也,古之法任吏而不任法,故其法简。今则不然,吏奸矣,不若古之良;民偷矣,不若古之淳。”吕祖谦认为现在的法律比之古代要显得繁杂,这是因为现在的社会不如古代社会那么淳朴了,因此要以法为上。那么究竟什么是“法”呢吕祖谦在其著作中有着一段解释。他说“人多言不可用法,法是申、韩深刻之书,此殊未然。人之法变是人情物理所在。若会看得仁义之气蔼然在其中,但续降者有时务快,多过法耳。”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吕祖谦认为“法”不一定是申、韩深刻之书,“法”应该是人情物理所在。一部好的法令当然是需要包含仁义之气在其中的,但是后来的“续降者”呢,却贪图方便一味追求速度,而忽略了“人情
34、物理”之所在,最终导致事情没有完美解决,这其实不是“法”的过失,而是“过法”导致的后果。根据这种对“法”的定义,吕祖谦提出,不能从刑法的轻重这一单纯的方法来判断它是否仁义,而是应该把“法”放到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去检验它。有些法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很轻,很松,但是也正是因为它的轻与松,人们就不惧怕它,这样就失去了法的警示作用,反而会出现更多问题,更多的犯罪情况。所以名为“轻刑”,实则不宋吕祖谦吕祖谦全集(第十一册)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80宋吕祖谦吕祖谦全集(第二册)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2509然,“内有轻刑之名,外有杀人之实。”3相反,有些刑法看上去十分严峻甚至近乎残忍,但是正是由于这种严峻的
35、刑法,才让人心生畏惧,这样人们就会循规蹈矩。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严峻的刑法实际上是“仁义”的。古者以仁义行法律,后世以法律行仁义。这种观点在吕祖谦评价历史上的跀刑时有所体现。他说“初九,受刑者也。大抵为恶先从发足处制之,则恶必不能长也。履校灭趾,禁之使不得行也。既不入与恶,必自进于善矣,所以无咎也。昔周公治商之顽民,不急于他事,乃切切在于禁其群饮之愚夫,何故商民染纣之沈酣,遂致顽而不淳。周公察其所从来,自其所以为恶之本原而制之,岂后人区区制其末流之比哉”4跀刑在历史上可算是非常残酷的刑法。但是,吕祖谦认为这种酷刑是用来制恶的,只有用严苛的刑法使恶不能长,人们才会不流于罪恶,进而慢慢的“进于
36、善”,因此,这是符合圣人之道的。这就好像周公治理“商之顽民”一样,其他的事可以放在一边暂且不管,但是“禁其群饮”却是必须执行的。这是由于商民犯罪大多是群饮而导致“沈酣”,“遂致顽而不淳”,禁止群饮实际上是杜绝了万恶之本原。正因如此,吕祖谦主张统治者对“强暴者”必须施以重刑。他说“六二,乘初刚,是用刑于刚强之人。刑刚强之人,必须深痛,故至灭鼻而无咎也。居中正之位,用刑之峻如此,得非过于中乎治刚强而用严刑,正如病深者用药猛,方得适宜,乃所谓中。居中得正,用刑之君子也。乘初九之强暴,而用刑以制之,故不得不下毒手也。殊不知以深刻之刑,制强暴之恶,正圣人之中也。”5吕祖谦认为对于“强暴”之人必须使用灭鼻
37、这种重型,用轻刑根本就起不到遏制的作用。此犹如对重病的人就要下猛药,才能把病治好的道理一样。因此,用严苛之刑制裁那些“强暴”之人,非但不过分,而且正是继承了圣人的教诲。吕祖谦在这里提到的“强暴”、“刚强”主要指的不是那些市井恶棍及流氓之徒,而是指那些祸国殃民的大奸之臣和伺变窃发的豪猾之民。前者是指封建统治集团中的蛀虫,后者是指敢于反抗封建秩序的劳动人民。吕祖谦认为用严刑不仅可以清除统治阶级中的蛀虫,而且可以同时铲除那些反对封建统治的外部势力。为了提醒南宋统治者大力整顿法治,吕祖谦主张小罪可免,大罪当诛。要求统治者对那些犯了小错的人应该给予赦免,而对于那些真正犯了罪的人,就应该依法追究,对于那些
38、3宋吕祖谦吕祖谦全集(第二册)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2654宋吕祖谦吕祖谦全集(第二册)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355宋吕祖谦吕祖谦全集(第二册)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3510够得上死刑的重刑犯,就必须让他们人头落地才行。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吕祖谦的主要意图是想维护封建统治制度,他是代表地主阶级来发表政见的。吕祖谦不仅仅对“法”的问题作了一系列的论述,而且他还对官员如何执法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些看法。首先,吕祖谦认为出仕者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并不是一出仕就可以同君主一起共商国家大计,而是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百姓谋利,这才是大丈夫出仕之道。因此,为了不让封建统治制度败坏,他主张凡
39、出仕者不问官职高低,都要遵循国家法令。吕祖谦主张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员必须严惩,即使所犯之人是自己的亲朋,也不能徇私枉法,而是要秉公处理,但是处理时采取的方式可以稍微灵活一点。他说“不知于故旧当时轻重事,若可以周旋复护,须是隐蔽,以全故旧之情,若事不可隐蔽,亦当哀矜惩创,使之去职。”6他举例说,北魏源怀曾奉命巡视北边,当时镇守北方的将军尼须是源怀的故旧。尼须平时是一个收受贿赂之人,他请源怀饮酒,源怀以朋友的身份赴宴。没过多久,源怀就把尼须贪污受贿之事奏报了朝廷。从这件事上看,源怀为人处世未免有点圆滑,但是在当时人看来,源怀却是个公私两全的楷模。吕祖谦认为源怀先与尼须喝酒是为了全故旧之情,后来表劾尼
40、须是为了公正执法。吕祖谦表扬源怀,说他在公没有坏了事,在私又顾全了情义,这就是忠诚厚道的表现。其次,吕祖谦要求出仕者在执法的过程中不能老是计较个人的“利害福祸”,而是要根据“人情物理”之法来行事。他说“苟其不计人主之喜怒者,自然尽其平允,缘不曾透得利害福祸关,缓急如何作得主宰”7这是说,一个人老是计较个人的“利害福祸”,就不能“尽其平允”,而只能是根据人主之喜怒而“曲法”了。吕祖谦指出,虽然赏罚之权掌握在人君手中,但是人君也不过是根据“人情物理”来执行决定罢了。因此,出仕者不能根据人主的喜怒来进行执法,而是应该根据“人情物理”来行事,即使涉及到权贵也不能例外。他说“凡治事有涉权贵,须平心看理之
41、所在,若其有理,故不可避嫌故,使之无理,直须平心看,若有一毫畏祸自恕之心,则五分有理,便看作十分有理。若其无理,亦不可畏祸,曲使之有理,政使见得无理,只须作寻常公来看。”8这就是说既不能为了避嫌,而使权贵有理变无理。也不能因为畏惧权贵,而使他们无理变有理,一定要平心看待这些事。6宋吕祖谦吕祖谦全集(第二册)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2327宋吕祖谦吕祖谦全集(第二册)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2668宋吕祖谦吕祖谦全集(第一册)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36711综上所述,吕祖谦认为“法”是人情物理之所在,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如何用刑,他主张对“强暴”之罪犯施以重刑,用来达到震摄的作用。同时他又对出
42、仕者如何执法作了一番要求。首先,出仕者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遵循为封建统治而制定的“法令”。其次,出仕者在执法的过程中,要根据“人情物理”之法来行事,而不能老是计较个人的“利害福祸”。尽管吕祖谦在这里提到的“理”,指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理”,但是在当时来说也是需要有勇气的,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二)吕祖谦重视德治的吏治思想吕祖谦认为法治是必须的,但是单纯的坚持法治又是不可行的,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是统一的。因此,吕祖谦重视法治,但更重视德治。他认为用法来降服人,看起来是非常缜密的,但实际上是很松散的。任何法令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些地方是顾及不到的。而用德来拉拢人心,看起来是松散没有效的,但实际
43、上是很缜密的。法治和德治的这种差异在平时不是很明显,但是一旦出现危急情况,就会分出高下。他说“马之不敢肆足者,衔辔束之也;民之不敢肆意者,法制束之也。衔辔败,然后见马之真性;法制驰,然后见民之真情。困之不敢怨,虐之不敢叛者,劫之于法制耳。大敌在前,抢攘骇惧,平日之所谓法制者,至是皆焕然解散矣。法制既散,真情乃见,食马之恩,羊羹之怨,恩恩怨怨各以其情而报上,苟非豫暇之时深恩固结于法制之外,亦危矣。9这就是说,马不敢放开脚奔驰,是因为有衔辔束缚着。百姓不敢任意妄为,是因为有法制约束着。衔辔一旦坏掉就可以见到马的真性情。同样,法制一松散,就可以见到百姓们的真情。平时百姓们不敢因困苦而抱怨,不敢因压迫
44、而反叛,这都是因为受到法制的约束。然而一旦大敌在前,平时的法制荡然无存,这时就可见到百姓们的真情,恩恩怨怨都会呈现给统治者。所以,统治者一定要在太平无事之际结深恩于法制之外,否则出事就会变的十分危险了。因此,吕祖谦强调要以德治为主,要争取民心。当然,在那个时代,由于阶级利益,9宋吕祖谦吕祖谦全集(第六册)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12812统治者不可能真正做到处处为民着想。但是,吕祖谦还是提醒统治者要广施仁德,争取民心,得要百姓的爱戴,这也是吕祖谦的明智之处。吕祖谦还对为官之道发表过见解。他说“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则知所以持身矣。”10所谓“清”,指的是当官要廉洁,不能
45、唯利是图,不能贪财。吕祖谦十分敬佩历史上的一些廉洁之吏,对自己他也总是很严苛,清廉、勤俭一直是他行动的准则。吕祖谦少时家道已经渐渐衰落,虽不至于贫穷,但也已不是很殷富了,但他还是甘于清贫。对于官场中的那些唯利是图、贪财者,吕祖谦则是给予批评及劝告。他说“临财当事,不能自克,常自以为不必败,持不必败之意,则无不为矣,然事常至于败而不能自己。故设心处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借使役用权智,百端补治,幸而得免,所损已多,不若初不为之为愈也。”11贪官们开始总是不能够克制自己的贪欲,存在一种不必败的心理,结果胆子越来越大,到了无所不为的地步,最终尝到恶果。吕祖谦认为,对于这种事情一定要“戒之在初”,如果
46、等到贪赃后再“役用权智”,即使侥幸得免,也已经受损很多,又怎么能和“初不为之”相比呢所谓“慎”,吕祖谦有两点见解。一方面,在变幻莫测的官场上,官吏们务必要谨慎小心。另一方面,官吏们在对待民间狱讼审理问题上务必要慎重。他说“当官既自廉洁,又须关防小人。以防中伤,不可不至谨,不可不详知也。”12范育做库务官时,总是将随行的箱笼放在官厅上,以防别人的怀疑和诽谤。对于范育的这种做法,吕祖谦大为赞赏。同样,吕祖谦认为对于馈赠,如果一概予以拒绝,未免有点不近人情。因此,他认为对于士大夫们所馈赠的水果食品之类的东西,倒是可以收下的。但是要立即回礼,还要把礼馈“当厅对众开合子,置簿抄上”13。当然,为官者不仅
47、仅在自身问题上要小心谨慎,在处理各种狱讼案件时更要谨慎小心。他说“人多恃聪明以折狱,故失之于过。君子虽聪明而不敢自恃其聪明,故于狱无敢折。大抵无敢折狱者,非谓淹延退缩也,乃周密详审,常若不明者所为,故曰无敢折狱。”1410宋吕祖谦吕祖谦全集(第一册)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36811宋吕祖谦吕祖谦全集(第一册)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36812宋吕祖谦吕祖谦全集(第一册)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36913宋吕祖谦吕祖谦全集(第一册)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36714宋吕祖谦吕祖谦全集(第二册)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3713吕祖谦认为,光凭小聪明来断案是靠不住的,君子虽聪明,但不能自持聪明,断
48、案不是儿戏,不能想当然的判决,而是需要经过周密而仔细的审定,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具备一丝不苟的精神才行。吕祖谦反对那种“先有所主”的听讼,认为“凡听讼者不可以先有所主,以此心听讼,必有所蔽,若平心去看,便不偏于一,曲直自见。”15这就是说,如果事先有成见,那么就很难做到平心静气的分辨是非曲直,从而做出的判断,就一定存在漏洞。只有平心去看,才能曲直自见。为了准确断案,吕祖谦还重视对横死者进行的验尸工作。他赞扬当时某些地方官不避臭秽,亲自验尸的认真态度。他说“黄兑刚中尝为予言,顷为县尉,更遇验尸,虽盛暑亦必先饮少酒,捉鼻亲视,人命至重,不可避少臭秽,使人横死无所申诉也。”16由此可见,吕祖谦主张官吏
49、在对待诉讼案件时须持慎重态度,不可“避少臭秽”。所谓“勤”,就是官员要做好本职工作。吕祖谦认为无论是京官还是外官,都应该尽一切可能将本职工作做好,对待官事要像对待家事一样。吕祖谦这样说“前辈尝言小人之性专务苟且。明日有事,今日得休且休。当官者不可询其私意,忽而不治。谚曰劳心不如劳力,此实要言也。”17“劳心”者是指脱离实际状况而苦思冥想,是只说不干的表现。而“劳力”则是指亲自动手去做。吕祖谦的这一观点不仅是较为正确的为官之道,而且还附有更广泛的意义。它是处理其他事务都必须遵循的原则。至于他所说的“明日有事,今日得休且休”的拖拉疲沓恶习,也不只是为官之忌,而且也是所有欲有所成就者的大忌。因为吾生待明日,万事成磋跎,乃千古不易之“要言”。18对于德治方面,吕祖谦主要分两个方面来阐述,即统治者和官吏们。首先,统治者要以德治为主,争取民心。其次,官吏们自身要做到清廉、谨慎和勤奋。吕祖谦希望官吏们能够通过提高个人的修养,从而使吏治变得清明,从这一点来说,是有其可取之处的。15宋吕祖谦吕祖谦全集(第二册)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26116宋吕祖谦吕祖谦全集(第一册)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36817宋吕祖谦吕祖谦全集(第一册)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36918潘富恩、徐余庆吕祖谦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7914(三)吕祖谦尚贤养才的思想吕祖谦认为,为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