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民间宗教特征概略【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3261 上传时间:2018-04-3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民间宗教特征概略【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明清民间宗教特征概略【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明清民间宗教特征概略【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明清民间宗教特征概略【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明清民间宗教特征概略【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人文教育明清民间宗教特征概略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民间宗教是对应正统宗教或主流宗教而言,主要在下层民众间流行,在历史上往往受到主流社会和宗教的歧视、排挤甚至打击,但却绵绵不绝,始终拥有众多信众,成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传统中,民间宗教并不是一个独立门类的信仰,它被人们习惯性的贬称为“淫祀”、“巫觋”、“方术”、“莲匪”、“教党”和“迷信”等。中国历史上的统治阶级从其自身利益和巩固等级秩序出发,对民间宗教有时利用,有时打击,但防范打压多于利用扶植,这迫使一些民间宗教进入秘密或半秘密状态,常被冠上“邪教”的罪名。而正由于历代统治者视“邪教”为洪水猛兽,必欲尽断

2、其根珠而后快,不仅剿灭其组织,焚毁其经书,即便载于史册,也只是寥寥数笔,意在抹杀其存在。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民间宗教渐趋成熟的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民间宗教名目繁多,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犹如春笋般涌现,教派之多,前所未有。著名的有罗教、黄天教、闻香教、红阳教、圆顿教、龙天门、天地门等,到明末已经达到70多种名目。在清代,除明代延续下来的以外,又出现了更多新的教门,如姚门教、八卦教、青莲教、清茶门等,名目更多达百余种。明清时期,政府立法明令,严禁各民间宗教活动。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民间宗教是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但是从事研究和教学的学者并不很多。中国民间宗教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初,外

3、国学者德格瑞特1904年所著宗教受难史率先涉及中国民间宗教的活动历史,中国学者的研究则首推陈垣1923年发表的摩尼教入中国考。但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间,在正统研究中,这一边缘性领域由于政治原因而成为禁区,也因为资料匮乏和其本身的隐密性而不受重视。1980年以来,在社会史研究新潮影响下,民间宗教研究步入了正常的轨道,有关民间宗教研究日益增多,为我们了解这一新领域提供了条件。民间宗教的特征研究,对于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学术界对民间宗教研究增多,但是并没有针对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特征的专门研究。本项研究就试图在现有对民间宗教研究的基础上整体性了解中国古代明清时期

4、民间宗教的一般共同性2特征,以弥补自身知识的缺陷。并通过此项研究,比较客观、准确地分析和评价中国古代民间宗教特征,还原历史的真相,改变民间宗教在人们意识中的“邪教形象”。此外,通过对古代民间宗教的特征研究,也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民间底层民众文化。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民间宗教概述11民间宗教的概念12民间宗教派别12民间宗教与正统宗教的关系2、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特点21、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组织特点211民间宗教群众基础中下层民众212民间宗教组织起义的工具(明清政府往往采取镇压、查禁),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22、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的观念特点221男尊女卑观念较为淡薄

5、222徘徊于传统宗法模式内的伦理信念23、明清时期民间宗教信仰的特点231救世论232多神信仰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些作者在著作中有提到一些民间宗教的特征,但是并没有对我国古代的民间宗教尤其是明清时期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做一个整体性的研究。所以本文的主要问题就是明确民间宗教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些前人尚未明确提出的我国古代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特征。研究中国古代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的一般性特征,必须对中国明清时期所有主要的教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就要求查阅很多史料。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3文献研究法根据中国古代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特征这一课题,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来获得得到现实资料和比较资料,从而了

6、解这一研究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并帮助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定性分析法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起止时间内容2010年11月中旬毕业论文选题;2010年11月中旬12月中旬查阅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完成外文翻译,准备开题报告;2010年12月26日论文开题论证报告;2011年2月4月完成论文初稿;2011年4月5月中旬与导师交流,完成论文二稿、三稿,并定稿,准备答辩材料;2011年5月20号左右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美欧大年中国民间宗教教派研究M上海上海古

7、籍出版社,19933马西沙中国民间宗教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上、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5张践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卷4宗教政治民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6濮文起中国民间秘密宗教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7梁景之清代民间宗教与乡土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8马西沙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精选丛书民间宗教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9李尚英中国历史上的民间宗教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10李尚英源同流分民间宗教与结社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11梁景之清代民间宗教研究D2002412濮文起一套独具特色的宗教思想体系中国民间

8、宗教理论探析J求索,2005(2),666913法马伯乐中国的民间宗教与儒释道三教J世界宗教文化,2010(3)788214日吉冈义丰中国民间宗教概说M台北华宇出版社,198515HUBERTSEIWERTPOPULARRELIGIOUSMOVEMENTSANDHETERODOXSECTSINCHINESEHISTORYMBOSTONBRILLLEIDENBOSTON,200316STEPHANFEUCHTWANGPOPULARRELIGIONINCHINATHEIMPERIALMETAPHORMRICHMOND,SURREYCURZONPRESS,20055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人文教育明清民间宗

9、教特征概略1、材料来源主要包括正史实录、野史笔记等在内的文献资料,如明太祖实录、龙华经等;有关民间宗教的专著,如马西沙、韩秉方所著的中国民间宗教史,濮文起所著的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美作家欧大年所著的中国民间宗教教派研究等等;还有与此相关的论文、调研报告等研究成果。2、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内研究现状在我国学者中最早研究民间宗教的是陈垣先生,于1922年6月在国学季刊发表了摩尼教入中国考,经校勘,成于1934年4月。李世瑜1948年完成的现代华北秘密宗教一书也是民国时期的重要著作,第一次给学术界揭示了一个活的秘密宗教世界,让现代人耳目一新地见到了一个除了儒释道正统宗教之外的中下层社会的信仰群体。20

10、世纪下半叶前期,也就是1949年至改革开放之前,在正统研究中,这一边缘性领域由于政治原因而成为禁区,也因为资料匮乏和其本身的隐密性而不受重视。所以,中国民间宗教研究进展不大,值得一提的成果包括李世瑜编的宝卷综录和夏家骏著的清代中叶的白莲教起义等。宝卷综录于1961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成为一部从事民间文学研究以及民间宗教研究的工具书。清代中叶的白莲教起义则于1974年出版,主要介绍了白莲教起义的兴起、发展和失败的整个战斗过程,对于了解白莲教历史以及特征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提起的另一篇文章是熊德基发表于1964年历史论丛第一辑的中国农民战争与宗教及其相关问题,他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在农民战争中民

11、间宗教的两重性作用和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民间宗教研究走出低谷,步入了正常发展的轨道。研究成果不管从数量还是质量方面来说,同国外相比都呈现出后来居上的态势。从事民间宗教研究的学者和教学者数量也有所增加。如马西沙著清代八卦教1989、杨纳编元代白莲教资料汇编1989、李尚英著民间宗教常识问答1990、金泽著中国民间信仰1990、任聘编著中国民间禁忌1990、濮文起著中国民间秘密宗教1991和主编中国民6间秘密宗教辞典、周熙等著天理教大闹紫禁城1991、金良年著民间诸神1991、马西沙和韩秉方著中国民间宗教史1992、夏春涛著太平天国宗教1992、侯杰和范丽珠著中国民众宗教意识1994、

12、李尚英和李富华著中国民间宗教史1994、李尚英源同流分民间宗教与结社(1997)、马西沙著民间宗教志1998,以及路遥和程歗著义和团运动史研究、周育民和邵雍著中国帮会史,梁景之所著清代民间宗教与乡土社会等。改革开放后对民间宗教研究开风气之先的人物是喻松青,他于1981年在清史研究集第一辑发表了明清时期的民间宗教信仰和秘密结社,对明清时期白莲教的各大教派的产生、渊源、宗旨、信仰、群众基础、组织情况、活动方式等各个方面,结合时代背景,做了历史的分析和介绍。1987年喻松青将相关的文章集结成明清白莲教研究,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年在台湾出版了民间秘密宗教经卷研究。但是她的研究较少的运用第一手

13、的资料,所以研究往往不能贯通历史。其中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是马西沙和韩秉方所著的中国民间宗教史,它于1992年12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23章106万字,涉及从汉代至清代民间道教、民间佛教、摩尼教、罗教、黄天教、弘阳教、闻香教、江南斋教之大乘、龙华教、金幢教、青莲教、先天灯花、金丹道、八卦教、九龙道、龙天教、一炷香教、收元教、混元教、留门教、黄崖教、三一教等数十种宗教,内容十分丰富,且多使用第一手的档案、史料,比较客观公正。这本书出版以后,评价很多,有的专家认为这本书“在国内外同类著作中,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看都是首屈一指,填补了中国宗教史学建设空白,堪称这一领域的开拓性著作”。此外,

14、马西沙先生于198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清代八卦教。此外,濮文起所著中国民间秘密宗教,于1991年在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主要涉及元明清时期主要的民间宗教白莲教的形成发展、教义、仪式、社会成分以及组织形式。21国外研究现状在1892年,荷兰汉学家格罗特所著中国的宗教系统一书认为中国的“民间宗教”,是儒、道、佛“三教”之外的独立宗教,别成一教。这类观点,为二十世纪大多数的中外学者认可,“民间宗教”的概念开始为人们接受。荷兰籍学者施古德GUSTAVESCHLEGEL写了天地会中国和印度的秘密会社THIANTIHWUI,THEHUNGLEAGUE,ORHEAVENEARTHELAGUEAS

15、ECRETSOCIETYTHTHECHINESEINCHINAANDINDIA,1866一书,施古德的研究非常重视天地会的社会政治功能。文章在欧洲首要汉学杂志通报TOUNGPAO上发表后影响很大。它从欧洲返销回中国,刺激了中国本地学者对于“天地会”、“秘密会社”的研究。美学者欧大年(OVERMYERDANIELL)所著中国民间宗教教派研究,于1993年在上7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纵观了从汉代到本世纪上半叶民间宗教教派的历史以及与佛教各宗、道教、儒教、秘密结社、农民战争的关系、印度教的历史等。欧大年先生在这本书里把中国民间教派与农民叛乱、秘密社会关系撇清,因为以往民间教派出现在政府文献中总是一

16、种“闲不住”的邪教形象,此外,该书还对民间宗教教派的信仰及仪式,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英国学者王斯福(STEPHANFEUCHTWANG)所著帝国的隐喻中国民间宗教(POPULARRELIGIONINCHINATHEIMPERIALMETAPHOR)是对中国民间宗教的重要研究专著,着重研究民间宗教组织是如何将分散的个人组织在一起的。他直接从民间宗教当中来理解中国社会的组织形式,讲述在民间社会的生活实践中,人们是如何通过隐喻这种修辞学途径来模仿帝国的行政、贸易和惩罚体系的,揭示了烧冥币、城隍崇拜等民间习俗背后隐含的帝国隐喻的逻辑这也一直是中华帝国和民间社会之间沟通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指出,这种隐喻式

17、的模仿并非对帝国科层结构的一模一样的模仿,而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民间宗教正是通过象征性的隐喻方式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力量的。此外,还有由德国学者苏为德HUBERTSEIWERT主笔与马西沙先生合作,于2003在白瑞尔莱顿波士顿出版社BRILLLEIDENBOSTON出版的中国历史上的民间宗教运动与邪教POPULARRELIGIOUSMOVEMENTSANDHETERODOXSECTSINCHINESEHISTORY等国外相关著作。3、我的看法就当前来说,学术界有关于中国古代民间宗教的研究成果还算丰富,尤其是马西沙先生与韩秉方先生所著的中国民间宗教史,填补了中国有关于民间宗教史学的空白。国内外在

18、这一方面的交流也有所增加,所以应当相信,将来国内的“民间宗教”研究将会有长足的发展。但是,到底什么是民间宗教,学术界对这一概念似乎还是存在着争议的。此外多数著作主要是针对某一民间宗教做的研究,尤其对白莲教的研究最多,而很少有对民间宗教有系统性的研究,也并未对我国古代民间宗教的特征做过专门的研究,所以这一研究具有可行性和一定的意义。了解中国民间宗教的特征,对于国家处理好现今的民间宗教以及信仰的问题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主要参考文献1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美欧大年中国民间宗教教派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马西沙中国民间宗教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200584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上、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5张践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卷4宗教政治民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6濮文起中国民间秘密宗教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7梁景之清代民间宗教与乡土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8马西沙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精选丛书民间宗教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9李尚英中国历史上的民间宗教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10李尚英源同流分民间宗教与结社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11梁景之清代民间宗教研究D200212濮文起一套独具特色的宗教思想体系中国民间宗教理论探析J求索,2005(2),666913法马伯乐中国的

20、民间宗教与儒释道三教J世界宗教文化,2010(3)788214日吉冈义丰中国民间宗教概说M台北华宇出版社,198515HUBERTSEIWERTPOPULARRELIGIOUSMOVEMENTSANDHETERODOXSECTSINCHINESEHISTORYMBOSTONBRILLLEIDENBOSTON,200316STEPHANFEUCHTWANGPOPULARRELIGIONINCHINATHEIMPERIALMETAPHORMRICHMOND,SURREYCURZONPRESS,20059本科毕业论文(20届)明清民间宗教特征概略10目录中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英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序言1一、民间宗教概述1(一)民间宗教的概念1(二)民间宗教派别2(三)民间宗教与正统宗教之间的关系3二、明清时期中国民间宗教的特征4(一)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组织特点41、民间宗教群众基础中下层民众,影响广大42、内部组织特征宗法等级53、民间宗教组织起义的工具,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6(二)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的观念特点71、男尊女卑观念较为淡薄72、徘徊于传统宗法模式内的伦理信念9(三)明清时期民间宗教信仰的特点101、救世论(救劫避难)102、多神信仰12总结13参考文献15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I【摘要】中国古代的民间宗教是传统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礼教伦理等历史条件与底层民众的生活条件、思

22、维方式相互作用的产物。明清时期的民间宗教还受到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影响。明清时期的民间宗教异常活跃,并在这一时期发展到了历史的顶峰。这一时期的民间宗教教派众多,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在组织、观念、信仰等诸多方面有共同的特征。【关键词】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组织特征;观念特征;信仰特征。II【ABSTRACT】THEANCIENTCHINESEFOLKRELIGIONISTRADITIONALSOCIALPOLITICALSYSTEM,CULTURALIDEAS,MORALCODESETHICSHISTORICALCONDITIONSANDGRASSROOTSPEOPLELIVINGC

23、ONDITIONS,THERESULTOFINTERACTIONOFTHETHINKINGMODE,MINGANDQINGDYNASTIESWEREALSOINFLUENCEDBYFOLKRELIGIONSOCIAL,ECONOMICANDPOLITICALINFLUENCEOFEACHRESPECTSUCHASDURINGTHEMINGANDQINGDYNASTIESFOLKRELIGION,ANDTHEVERYACTIVEINTHISPERIODTOTHEDEVELOPMENTOFTHEHISTORYOFTHEPEAKTHISPERIODOFNUMEROUS,THEIRRESPECTIVE

24、FOLKRELIGIONSHAVETHEIROWNCHARACTERISTICS,BUTINORGANIZATION,IDEAS,BELIEFS,ANDOTHERASPECTSHAVECOMMONCHARACTERISTICS【KEYWORDS】MINGANDQINGDYNASTIESFOLKRELIGIONORGANIZINGCONCEPTFEATURESBELIEFS1序言在中国宗教发展史上,除了人们常说的处于正统地位的道教、佛教之外,还有一种被主流意识形态视为“异端邪说”,却为广大中下层民众所信奉的民间宗教。由于其流布广泛,对社会体制有巨大的冲击,产生了深远影响。民间宗教自出现之时起,就

25、有其自己特征。探讨民间宗教的特点,有助于人们确认民间宗教在中国宗教发展史上的地位,理解民间宗教的本质。这对认识当前社会的民间宗教现象也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民间宗教渐趋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民间宗教异常活跃。这是因为,明清时期是中国由古代社会向近现代社会变迁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诸多与传统的社会发展相异质的因素,如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初政府组织的带有强迫性的大规模移民、明清人口生产自然过剩所造成的向外自发移民、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清朝文字狱造成人们心理上的障碍等等。这些异质因素导致人们社会心理的普遍不适,精神上没有依靠,大部分中下层民众陷于苦难之中,这就为民间宗

26、教拯救意识的产生提供了沃壤。“宗教是对无限的东西的意识,是人对自己的本质的意识”,“是人之最初的、并且间接的自我意识”。1所以,明清时期,民间宗教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教派。这一时期民间宗教的特征最具有代表性,通过对这一时期民间宗教特征的研究,可以增加对民间宗教的了解,从而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民间底层民众文化。由于民间宗教基本上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因此决定了它有别于正统宗教组织、信仰、观念上的一些特点。但是,又由于民间宗教与正统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它在某些特征上与民间宗教相联系。民间宗教的特征研究,对于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民间宗教概述(一)

27、民间宗教的概念中华民族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根基的,但是儒家传统并不能涵盖整个思想领域,中国还有领域广阔的宗教文化。尤其在进入了封建社会以后,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并逐渐发展、成熟,道教也逐渐形成体系,渗透到了整个社会。在我国历史上,统治者们为了能使自己的政权巩固,或者为了给他们穷奢极欲的现世生1德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432活寻找一种精神上的有力“护法”,便产生了统称为统治者或贵族的宗教,也就是所谓的正统宗教。1中国传统的主流宗教不外乎佛道两支,在中国历史上便常看到,忽而佛教独尊,道教失势;忽而道教又承渥宠,佛教则大受摧残;忽而僧道之流位列上卿,忽而毁佛灭道。不过,总的来

28、说道教不及佛教强势。但是,无论是儒学,还是所谓的正统宗教,它们都无法涵盖中国的整个传统文化。构成中华民族主体的是底层社会,是下层民众,他们虽然被压在金字塔的底层数千年,终生贫困,而且得不到文化的布施,在帝王将相、神仙佛祖俯视的茫茫人寰中,默默地劳动着、构筑着、奉献着,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幻想和理想,有自己的文化和信仰。当我们放眼相望,就会发现,占人口比例绝大多数的平民百姓中,各种复杂的信奉和崇拜掺杂不清,如祖先崇拜、偶像崇拜、万物有灵崇拜,所以就有了充满生机、活力的民间宗教。对所谓的民间宗教这一概念,学术界长期存在的争议。马西沙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国民间宗教简史中,对其下了定义“所谓民间宗教,是指

29、流行于社会中下层、从未经当局认可的多种宗教的统称。”这类宗教经常遭到封建政权的取缔和镇压,被斥为“邪教”、“匪类”、“异端”。由于这类宗教大都秘密流传,因此,有的学者则称之为秘密宗教、民间秘密宗教、民间秘密宗教结社。但是此类宗教并非在任何时代都遭受镇压和取缔,有些甚至曾有相当的公开性,所以,不能用秘密宗教来加以概括。所以,民间宗教这一概念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普遍性。民间宗教史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就某些方面来说,它可能粗糙、低级,甚至怪异、荒诞,缺少正统神学的威严、沉郁,也缺少上层文化特有的气质。但是,它构成了千千万万底层民众的真诚信仰,影响着各个地区的民风、民俗以及下层民众的思维方式、生

30、活习惯。(二)民间宗教派别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形成的民间宗教,是东汉末年出现的民间道教。主要有张角在华北创立的太平道,以及张陵在巴蜀创立的五斗米道。南北朝至北宋时期民间佛教异端和摩尼教。南北朝时期佛教所描绘的飘渺的理想幻境,与现实的深重苦难恰成尖锐对照,使弥勒救世思想在社会下层广为流布,是为弥勒教之滥觞。后几经统治者迫害仍流传不辍。乃至到了明清时代,民间宗教对弥勒的信仰,仍持续不衰。唐代,摩尼教从波斯传入中国,先后在长安、荆州、洪州、越州、扬州、太原府和河南府设1濮文起中国民间秘密宗教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13寺传教,至唐武宗大举灭佛时,摩尼教也同时遭到镇压。此后,摩尼教不得不转入地下,

31、流入民间,演化为民间宗教。南宋至明代中叶兴起的白莲教。白莲教是佛教逐步世俗化了的产物,白莲教的出现适应了佛教大发展的要求。但是,它却走过了头,成为一种潮流的先导,而破坏了固有的格局,从而被视为异端。白莲教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流中不停的演变,经过元末战火的洗礼,它厄运重重,特别是经过明朝中叶以后的民间宗教运动的冲击,它与运动中的诸多教派合而为一。明代中叶至清末,是民间宗教最活跃的历史时期,民间宗教在这一时期发展到了顶峰。新兴民间宗教再度兴盛起来,数以百计的教派宗门蜂起林立,构成封建社会后期下层社会民众运动的中心内容。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两代的主要民间教派多达上百种,如“白莲教、在理教、天理教、清水教、

32、三阳教、先天教、无为教、大乘教、清净门教、弘阳教、红阳教、一炷香教、如意教、圣贤教、义和门教、八卦教、添柱脚、红胡教、达摩教、佛门教、明灵教、青莲教、黄阳教、收圆教、顺天教、罗祖教、罗教、龙门教、白山教、天门教、儒门教、圆顿教、黄天教、一碗水教、红灯教、红莲教、红教、摸摸教、未来真教、斋教、青阳教、清茶门教、混元教、荣华会、如意道教、八路教、老佛教、灯花教、老理教”等等1。这些教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互相排斥又互相融合,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复杂局面。中国民间宗教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到了明清时代及近代,它和秘密结社一起,对人们思想意识、社会生活,乃至政治制度都起过特殊作用。(三)民间宗教与正统宗教之间

33、的关系民间宗教与正统宗教之间虽然存在着质的不同,但差异更多地表现在政治范畴,而不是宗教本身。就宗教本身来说,民间宗教与正统宗教之间是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许多民间宗教是正统宗教的起源,正统宗教是在民间宗教的基础上锻铸而成。世界上著名的宗教在初始无一不在社会底层流传,属于民间教派。由于逐渐适应社会的普遍需求,在不断地抗争与发展中,以自己的实力走向正统地位甚至统治地位。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道教。五斗米道、太平道无疑都是民间道教。但是,从三国到南北朝时期,民间道教主流沿着封建化的轨道不断改造、发展而系统化。统治阶级及知识界逐渐对其崇奉,史料记载,曹操曾多次向甘始、左慈等道士学习服饵养生及容成御妇人术;孙

34、权则和江东著名道士介象、姚光、葛玄等人均有交往,经常召他们人宫,并给与优厚待遇。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文武百官纷纷与道士结交,学习服食、辟谷、房中等养生术。从此,道教成为了正统宗教,跻身于封建1梁景之清代民间宗教与乡土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04统治思想的行列。而道教的发展之路,正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宗教走过的共同发展之路。而后起的一些民间宗教又往往是正统宗教的衍生或异端。北魏时法庆所创的大乘教和南朝粱武帝时傅翕所刨的弥勒教是佛教衍生出的异端。此外,白莲教的早期形态是佛教白莲宗,它是源于净土宗和天台宗相结合的一个民间教派。白莲教是佛教逐步世俗化了的产物,由于白莲宗教

35、义浅显、修行简便,颇符合下层民众的心理需要而得以传播,它的出现适应了佛教大发展的要求。“但它却走过了头,成为一种潮流的先导,而破坏了固有的格局,超出了正统佛教所能忍受的范畴,从而被视为异端”。1明代民间宗教大部分或脱胎于佛教,或孕生于道教,同时也都吸收了儒学的内容。二、明清时期中国民间宗教的特征(一)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组织特点1、民间宗教群众基础中下层民众,影响广大明清时期,正统宗教佛、道信仰逐渐僵化、衰落,与民众生活生活的距离拉大,在信仰理论上和生活实践上都拿不出新的东西,满足不了人们的宗教信仰。而民间宗教以最贴近下层百姓生活的组织形式和内容,满足中下层民众对宗教信仰的需求,甚至部分的满足了他

36、们的政治要求和经济要求,所以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的发展超过任何一个朝代。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的成员主要是中下层群众,包括农民、手工业者、水手、小商人、城市贫民、流民等。他们大部分是因为生活贫困、孤立无靠、灾难深重而加入民间宗教,以求得精神上的慰藉和生活上的救济。在明朝末年和清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激烈,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劳动群众忍受着沉重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过着贫困无依的生活,同时还时常遭受各种疾病、天灾的侵袭。他们迫切要求改变贫困的现状,但在封建专制社会中,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解救自己的路,所以只好祈求于神灵的庇护,希望依靠神灵的平庇佑和权威来摆脱现实的苦难。如明朝末年,随着阶级矛盾和

37、民族矛盾激烈、尖锐化,在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压下,白莲教在各地逐渐转向在处于社会下层的农民、手工业者、兵士、流民、小商人中传教收徒,发展力量,形成了许多的支派。“清末,由于南漕改折或海运,使直隶、山东一带的纤夫游民数十万,无可仰食”。21马西沙中国民间宗教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862濮文起中国民间秘密宗教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1685但在明代,也有一部分人把弥勒教、白莲教等作为敛钱致富和实现政治野心的工具,而加以利用。此外,清朝时期的皇室、汉军、官僚、富裕农民中、地主士绅也有一些人加入民间教派,并参加反清的武装起义。这些人虽不构成民间宗教的群众基础,但他们的加入,反映了封

38、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整个封建统治已进入了土崩瓦解的阶段。2、内部组织特征宗法等级中国古代社会的根本特点是宗法等级制度的存在,这也给民间宗教的内部组织打上了深深的宗法等级的烙印。而民间宗教的群众基础是下层民众,他们的思维特征是传统观念与封建思想。这种以被压迫的劳苦大众为主体的集结,使得“民间宗教成为一个既想挣脱枷锁,又无法超越封建制度的悲剧性的产儿,它的体内依然流动着族权(世袭特权)与等级制的血液”1。所以,明清时期的民间宗教的社会组织是以世袭传教为主要特征的,具有浓厚的等级制色彩。各教派内部实行家长制统治,尊卑有序、等级森严,以维护其伦理道德秩序和社会等级制度,因而成为很多农民起义的组织

39、形式。民间宗教的领导核心,也就是是各民间教派的最高阶层。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世袭制。如东大乘教及其分支清茶门教等,采用父死子继的世袭形式掌握教权,派遣子孙到各地主持教务。各派创始人通过这种组织形式,统领各地所属徒众。八卦教也是由一些有影响的世代传教家族构成教门的领导阶级,它的领导人刘儒汉开创了八卦教内通过血缘关系承袭教权各卦领袖亦纷纷效仿,如离卦教第一代卦长郜云龙逝世后,其子郜晋中、其孙郜从化相继充任教首。另外一种是拟制血缘关系,也就是师傅和徒弟的关系,这种师徒关系是民间宗教群体赖以形成并维系的基础。各派创始人在创教之初,常常自称某某佛或神的化身,他们既是各派的精神领袖,又是各派的最高领

40、导,其称谓往往伴有“祖”、“爷”、“皇”等字。接着,他们将自己的亲传弟子分宗定派,有的划为三宗五派九杆十八枝,有的则只分枝,有的则以八卦分教。各教派组织的第二层教阶,就是被各教派领导人分派定宗的亲传弟子。这些亲传弟子被分宗定派后,就按照自己所属的宗、派、杆、枝分别去招收信徒,发展组织。“他们的称谓各不相同,如东大乘教称传头,无为教称老官,天理教称卦主,有的则称当家如天地门”2。这些“传头”、“老官”等,代表了教主的旨意,是不同地方的领导人。并且代代有传人。他们负责进行传教、收徒、收交徒众的香金、举办宗教活动,以及听从教主的1何其敏中国明代宗教史本卷提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2濮文起中

41、国民间秘密宗教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1776命令,组织农民起义等。比如,东大乘教各地的“传头”,每年定期向教主王森输钱,称为“朝贡”。各民间宗教的第三层教阶,是上述的“传头”、“老官”、“卦主”、“当家”等派遣或就地委任管理教务的徒弟,他们是各级组织的基层领导。他们的职责与上述相同。第三层教阶之下的,就是一般的教徒。“男的称大众,女的称二众或者二道,彼此之间互称道亲,或互称师傅”。13、民间宗教组织起义的工具,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民间宗教作为帝制时代人民群众自保的一种组织形式,经常成为反抗专制剥削和政治腐败、发泄不满、改朝换代的工具。但是,民间宗教的教义本身不一定都天然地具有反政府的性

42、质,但是当政府对民间宗教采取打压、禁止政策的时候,或者当社会政治极度黑暗、民不聊生的时候,民间宗教又往往以社会反对派的立场出现,成为人民群众组织起义反抗的武器。而明清时期的民间宗教起义异常活跃。中国以民间宗教形式组织的起义,多不胜数。元代末年就有多起以白莲教、弥勒教、明教、香教的名义组织的农民起义,并会合成了红巾军,横扫了元朝的统治势力,为朱元璋推翻元朝扫清了障碍。天崩地裂、风起云涌的农民战争造就了一个新帝国,而朱元璋在无数为之奋斗的民众尸骨未寒之时,便发布了禁止民间教派活动的明令。但是,白莲教等民间宗教的活动并没有停止,它贯穿了明代整个历史,遍布大江南北。它们主要活动于河北、山东、山西、河南

43、、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四川、陕西诸省。如洪武十二年(1379),彭普贵在成都嘉定州梅县率众起义,转战攻陷十四州县,虽然很快被镇压,但声势浩大,威震一时;洪武十九年1386年,新淦彭玉琳,“自号弥勒佛祖师,烧香聚众,作白莲会,谋为乱”;2洪武二十年(1387年),宜春教民李某“妄称弥勒佛,发九十九等纸号,因聚众谋作乱叹”。3在朱元璋、朱棣统治的半个多世纪中,大大小小的宗教,揭竿起义,涉及了大半个中国。明代中叶以后,不仅皇帝昏庸无道,政治黑暗,而且天灾频仍,经济残破,民不聊生,民众纷纷加人民间宗教以求生存,进而揭竿起义,希图变天,这是民间宗教得以大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明代民间宗教常

44、成为民变旗帜的直接原因。明中叶以后,白莲教以流民为基本群众,组织起事。天启年间,联合景州于弘志、曹州张世佩等,发动起义,但很快被镇压。1濮文起中国民间秘密宗教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1772明太祖实录卷178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2,26953明太祖实录卷182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2,27437明朝末年,罗教与白莲教混合的教派大成教再次揭竿起义,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清代前期,民间宗教的活动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这一时期,改朝换代的政治目标较之消灾祈福的宗教目标更为强烈。许多民间宗教组织了多次重要的反清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留

45、下了不少威武悲壮的诗篇。顺治十八年,江苏漂阳的大乘教起义,但很快被镇压。乾嘉以来几乎每年都有若干次大的武装起事。乾隆万三十九年(1774)年八月,在山东寿张、堂邑两县同时爆发了以王伦为首的清水教起义。这是清前期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起义虽然只坚持了短短的一个月,但对清廷来说,无疑是一次严重的打击。乾隆五十一年,直隶大名道差役段文经等人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以营救刘洪为名发动反清起义,成为当时震动一时的案件。嘉庆十八年(1813年),京畿地区青阳教首领屈四由于不满清朝的腐朽统治,率领部分教徒参加了由天理教领导的攻打紫禁城的起义。嘉庆元年,荆州地区白莲教在教首张正漠、聂人杰领导下起义,开始了大

46、规模的川楚陕白莲教武装反清斗争。这实际上已成了农民和其它下层群众利用民间宗教现成的组织与力量,进行反抗清王朝统治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历时九年,遍及五省。清政府为镇压起义,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从而加速了清王朝由盛转衰的进程。这次起义,被许多历史学家视为清帝国由强盛转向衰落的重要标志。清朝末年,民间宗教继续成为民众反清起义的旗帜,但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又有了新的发展。从反清发展到反洋反帝,具有了反对外国侵略的新内容。此外,民间宗教与清末席卷全国的大规模革命运动,如太平天国、捻军、辛亥革命运动相配合。(二)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的观念特点1、男尊女卑观念较为淡薄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女性观,集中表现为男尊女卑

47、的价值观和束缚女性的礼教观。特别是到明、清时代,因为理学的张扬而使女性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深受神权、政权、族权、夫权桎梏。与此相反,民间宗教却表现出了对女性的关怀与同情。在集中反映民间宗教教义思想的许多宝卷中,都通过生动亲切的语言,表达对女性婚姻家庭诸问题的关怀与拯救女性于苦难的胸襟。如救苦忠孝药王宝卷中就提到“或是男,或是女,本来不二。都仗着,无生母,一气先天。”1说的是无论男女都一样,都是无生老母的儿女,男性和女性先天就是1马西沙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精选丛书民间宗教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3158平等的。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中“吩咐合会男和女,不必你们分彼此。”1则指的是男女之间的关系,既

48、然都是天生老母的皇胎儿女,所以同教之间,不必存有男女之间的芥蒂和隔阂。这体现了,民间宗教所提倡的朦胧的、模糊的、朴素的男女平等的观念。上述所提到的无生老母,是明清时代民间宗教所创造出来的女神,是世界上诸多神祗中至高无上的女神,她主宰着世界。她是造物主,她是人类的祖先,创造了宇宙与人类,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中曾提到“古佛出现安天地,无生老母立先天”。龙华经中说道“无生母,产阴阳,婴儿姹女,起乳名,叫伏羲、女娲真身。”她还是救世主,拯救沉沦于苦海中的皇胎儿女,派释迦佛或弥勒佛或天真古佛等下凡或自己亲自下凡救度众生。“无生老母,度化众生,到安养极乐园,同归家乡,不入地狱。”2明清的民间宗教几乎都以无

49、生老母作为最高神祗,“无生老母,真空家乡”成为民间宗教的“八字真言”。她是人类历史上拥有众多教徒的大的宗教教派中唯一的一位女上帝。此外,明清的民间宗教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女神,如观音、王母娘娘、梨山老母、七仙姑等。民间宗教对女性的关怀以及在此基础上而形成的女神崇拜,反映与代表了下层女性的心声与愿望,因此得到了她们的热诚拥护。明清时代民间宗教世界中出现的为数不少的女教主、女教首、女教徒,都源于此。如,北京的西大乘教,是明朝正统年间吕菩萨所创立的。吕菩萨真名为吕妞,传说她是吕祖的化身,“本系男身,假称女身”,但是她是历史上的真人,确确实实是一位女性。明代谈迁的枣林杂俎中的吕氏沮驾就讲述了吕妞的故事。此外,在普度新声救苦卷中有所叙述。嘉靖时的尼姑张归圆,在民间宗教中享有声望。她在万历年间完成了一套新的五部六册经卷,卷名是销释大乘宝卷、销释圆通宝卷、销释显性宝卷、销释圆觉宝卷和销释收圆行觉宝卷(二册)。明末的龙门教,也是由女性米奶奶所创,嫁于刘姓。龙门教刘氏妇女,世代传教,且领导参加了推翻明王朝统治的起义。此外,在民间宗教创教和聚众的过程中,有些不是女性创立的,也往往有女性在其中协助其丈夫、儿子或者教友,成为他们的得力助手。当民间宗教与农民起义相结合的时候,出现了不少出众的女领袖。永乐年间自称佛母的唐赛儿以及嘉庆年间川楚白莲教大起义的领导人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