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人文教育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台风灾害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从古至今,自然灾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因此,学界对自然灾害的研究也是越来越重视。20世纪30年代邓拓的中国救荒史可谓一部今人研究自然灾害史的发轫之作。但是此后,灾害史的研究一度处于停滞状态,有关论著鲜有所见。直到80年代以后,自然灾害史研究才异军突起,大量研究论著、论文涌现,可谓成绩斐然。历史上,中国就是海洋大国,既受惠于海,也深受其灾。沿海地区的自然灾害又以水灾、风灾、风暴潮为主,其中台风最易引起以上三种灾害,其影响范围通常也是最大的。浙江濒临东海,大陆海岸线长达1840千米,灾害性海潮
2、经常危机浙江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海洋开发利用。从某种意义来说,自然灾害实际上成为了古今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人类正是在和自然灾害进行持续斗争中发展进步的。因而,历代统治者对自然灾害的发生都十分重视,明清统治者也不例外。明太祖朱元璋在建国后不久便“敕天下有司,凡遇灾异,咸以实闻”。明太宗实录的编撰凡例也说“遇凶岁札赈恤悉书。”其目的就在于尽可能地掌握自然灾害对于社会方方面面所产生的影响并采取措施将其降至最低程度。从现存史籍记载的台风灾害情况看,明清时期较其他历史时期更为详细,广泛见载于正史、地方志、文集、笔记体小说等古代文献中。上世纪60年代来,在诸多自然灾害的书籍中,多有台风灾害方
3、面的资料汇编,如陆人骥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宋正海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陈高傭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至于有关的学术研究,近代以来,诸多学者,尤其是自然科学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力图探索有关风暴潮发生的自然规律。这是本课题研究得以展开的有利条件。对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地区台风灾害研究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台风灾害状况及政府、民间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机制,而且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明清社会,从而更深刻地把握中国传统社会。2此外,台风灾害与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一样,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对浙江沿海台风灾害史的研究,逐步探索和掌握浙江沿海地区台风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加深对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有助于进
4、一步提高人们的防灾能力。此外,研究明清时期浙江沿海的台风灾害影响以及社会应对措施,以期对今后的台风灾害的防治、浙江海岸带的开发利用起到一点启发性作用,提高防灾、抗灾、救灾的能力,减少、减轻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以达到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这也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序言二、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台风灾害史料长编(一)明朝浙江沿海台风灾害长编(二)清朝浙江沿海台风灾害长编三、明清浙江台风灾害之统计分析(一)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台风灾害概况及其时空分析特点(二)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台风灾害的社会影响分析1、台风灾害与社会经济2、台风灾害与人口变迁3、台风灾害与次生灾害
5、四、政府与民间对台风灾害的应对及其成效(一)政府的应对措施1、对海塘的维护与修建2、堪灾、灾蠲、灾济(二)民间的应对措施1、个人捐纳2、大宗族的救济3、人们对海神的崇拜五、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本课题主要解决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台风灾害发生概况的史料长编问题,阐述台风灾害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和此种灾害下的社会应对状况,以期揭示3人与台风灾害的互动关系。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关于台风灾害的记录广泛存在于正史、地方志、笔记体小说和专述性的史籍当中,所以加强对史料的发掘与探究对本题的深入研究起着至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地方志是本文研究的核心资料。方志是本选题研究的核心资料。在方志的选取上,遵从原始优先
6、、校勘优先、价值优先的原则。按照内容,可以将方志中的台风资料分为天气资料和灾害资料。天气资料直接描述台风发生时的情景,如“飓风”、“海溢”、“骤雨倾盆”等,灾害资料描述台风引发的灾害,如“大风拔木”、“海塘坏”、“溺死田庐无算”等。由于当时人们对灾害的重视,往往在方志中以“灾异”、“祥异”等专辟一目来收录当地的各种灾害,其中就包括台风灾害。方志以年为单位,记录较简,而且当时人们对台风的认知尚浅,因此描述存在一定的任意性,如将台风与龙卷风相混淆,均以“龙见”、“有龙”来记录。另外,现存方志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将这叠加在研究结果上,造成系统偏差。而正史、专述性的史籍等资料可以弥补上述缺陷,同时校
7、对并增加更加详尽的内容,提高资料的可靠性。本选题利用历史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学科交叉知识去研究,并把它作为解决本选题的关键方法,着重从历史学的角度去考察这一特殊的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苦难。运用比较法、列举法、归纳法,并且借鉴灾害学、环境学、地理学、社会学理论作为本选题的理论支持和方法。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年11月中旬导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2010年11月中旬至12月初完成中外文献资料收集2010年12月初至12月中旬完成外文文献翻译、文献综述2010年12月中旬至12月底完成开题报告2011年1月至4月继续查阅资料,完成论文初稿2011年4月提交论文初稿,二稿,三稿等,与导师交流修改论
8、文2011年5月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陆人骥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M海洋出版社,1984年42宋正海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3陈高傭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M上海书店,1986年4邓云特中国救荒史M商务印书馆,1997年12月5李文海、夏明方中国荒政全书M古籍出版社,2003年6叶建华浙江通史清代卷(上)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7陈剩勇浙江通史明代卷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8俞福海宁波市志M中华书局,1995年9乐承耀宁波古代史纲M宁波出版社,1995年10傅璇琮宁波通史M宁波出版社,2009年11周子康浙江历史上灾害性海潮时空分布的初析J东
9、海海洋,1987年12月第5卷第4期12潘凤英历史时期江浙沿海特大风暴潮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第18卷第1期13鞠明库明代的自然灾害及其社会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7月14冯贤亮清代江南沿海的潮灾与乡村社会J史林,2005年第1期15李向军清前期的灾况、灾蠲与灾赈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3期16叶依能明清时期农业生产备荒救灾简述J中国农史,1998年第01期17周致元明代东南地区的海潮灾害J史学集刊灾害史研究,2005年4月第2期18朱晓华、王建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的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J黄渤海海洋,1998年第16卷第3期19王荣国明清时期海神信仰与海洋渔业的关
10、系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总第143期)20杨国宜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明朝灾异编年史”孙之騄及其二申野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第35卷第4期21洪璞试述明清以来宗族的社会救助功能J安徽史学家族史研究,1998年第4期22胡卫伟明前期自然灾害与荒政研究(13681487)D2003年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23祁磊明清时期救荒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24孙宝兵明清时期江苏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与社会反应D广西师范大学2004级硕士学位论文25罗鹏明清时期山东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害与社会应对D2009年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11、6王美苏清代入境中国东部沿海台风事件初步重建D2010年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7张祥稳清代乾隆时期自然灾害与荒政研究D2007年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8赵昭明代的灾荒救治D2002年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9王美苏清代入境中国东部沿海台风事件初步重整D2010年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0张瑾瑢清代档案中的气象资料DB中国知网31陈桥驿陈桥驿方志论集C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6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人文教育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台风灾害研究浙江濒临东海,大陆海岸线长达1840千米,夏秋季经常遭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侵袭。在古代,人们把台风叫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才开始使用“飚风”(1956年,飚风简化为台风)这一
12、名称,飓风的意义就转为寒潮大风或非台风性大风的统称。因此,一般把台风灾害归类为风灾。又由于风暴潮是台风灾害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我国历史文献中也多以风暴潮灾害形式来记载台风。一、材料来源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台风灾害频繁,几乎无年不有,影响巨大,故而有关记载,广泛见载于正史、地方志、文集、笔记体小说等古代文献中。上世纪60年代来,在诸多自然灾害的书籍中,多有台风灾害方面的资料汇编。至于有关的学术研究,近代以来,诸多学者,尤其是自然科学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力图探索有关风暴潮发生的自然规律。他们在各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帮助。我国对台风、风暴潮的现代科学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
13、但对历史时期浙江沿海台风的发生频率、灾情的研究甚少,因此,本着“以古鉴今”、“研究过去是为了预测未来”的思想,笔者对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台风灾害展开系统研究,以陆人骥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宋正海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陈高傭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中历史记载为主要依据,参考邓云特中国救荒史、李文海、夏明方中国荒政全书以及地方志中的相关资料,研究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地区台风灾害的概况、影响以及社会应对等内容。二、对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台风灾害研究的学术回顾与评述关于海洋台风灾害特别是浙江台风灾害的研究,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概括总结1、关于对海洋灾害史料的整理。邓云特中国救荒史,是今人研究自然灾害史的一
14、部发轫之作,其中较为7全面的统计了中国历史上的灾害次数。自古以来,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多灾多难的历史。举例而言,据邓拓统计,仅清代不足300年间,自然灾害多达1121次,其中旱灾201次,水灾192次,地震169次,雹灾131次,风灾97次,蝗灾93次,霜灾、雪灾74次;歉收造成的饥荒90次、瘟疫74次,等等,不少涉及到浙江地区;陆人骥编著的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海洋出版社,1984年)一书,在我国第一部海潮灾害资料中国古代潮汐资料汇编潮灾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浙江及苏南的方志资料,作者还对部分史料进行了考证和辩误;宋正海主编的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其中的
15、海洋表部分,利用笔记小说中的材料,也较为全面的统计了浙江沿海地区的海洋灾害。此外,各地的地方志中也有较为详尽的台风灾害记录。2、基于灾害学本位的台风灾害本身的研究。对于全国各地海洋台风灾害本身的研究,这方面的成果不少,如王美苏清代入境中国东部沿海台风事件初步重整(2010年复旦大学硕士论文)中,在考证所用历史文献可靠性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气象、气候学界已有相关研究成果,搜集了3341条有关台风的有效资料,最终重建了263个台风事件,其中,直接关于浙江者,如周子康浙江历史上灾害性海潮时空分布的初析(东海海洋1987年12月第5卷第4期),分析了公元2281911年间浙江沿海各地灾害性海潮的时空分布
16、,包括发生频率的年际、月际、日际和地域分布;分析了台风与风暴潮的关系以及历史上浙江灾害性海潮之最,进而分析了台风与风暴潮的关系;潘凤英历史时期江浙沿海特大风暴潮研究(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第18卷第1期),研究分析了江浙沿海历史时期内特大风暴潮灾的平率、强度、成因以及防灾对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风暴潮灾害的致灾原因可能是寒潮大风、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等多种因素,但在浙江沿海地区则以热带气旋为主。因此华东地区风暴潮灾害的研究尤其值得本文参考。3、关于台风灾害社会影响的灾况、灾害救助的研究。台风灾害研究在统计台风灾害发生次数、平率的同时,往往需要结合研究台风灾害产生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和
17、人类应对,即政府的救灾政策以及民间的救灾措施。如鞠明库明代的自然灾害及其社会影响(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7月)中,不仅详细统计了明代的自然灾害状况,更具体阐释了自然灾害给社会生8活带来的各种影响,如对经济、人口迁移、社会矛盾的影响;冯贤亮清代江南沿海的潮灾与乡村社会(史林2005年第1期)中,阐述了海潮灾害对海塘修护以及乡村生态环境的影响。综合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可见从史料汇编方面来看,邓云特中国救荒史,陆人骥编的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宋正海主编的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等书籍,对中国历代自然灾害资料作了较多的收集整理,但是却鲜有对浙江沿海的自然灾害尤其是台风灾害进行统计研究的专著出
18、现;从研究的范围看,对于浙江沿海地区的台风灾害及社会影响的研究,尚属薄弱环节。三、本课题的主要观点与主张,发展动向与趋势就笔者之见,台风灾害问题主要涉及到范围、频度、强度以及灾害带来的各种后果和社会应对策略等。然而,基于对有鲜明时空特点的台风灾害的研究,大多数学者是从海洋灾害学的角度加以阐释的。实际上,每一次台风灾害的发生,都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有必要从社会学、历史学与地理学等诸多方面入手,深入研究,以揭示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频繁的台风灾害给海洋经济带来巨大的破坏,同时也危害着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历史时期人们在破坏力巨大的台风灾害面前,并没有消极逃避,而是与之进行不
19、屈不挠的斗争,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这对于我们当前的海洋经济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课题以明清浙江地方文献和陆人骥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宋正海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陈高傭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中历史记载为主要依据,参考邓云特中国救荒史、李文海、夏明方中国荒政全书等书中有关浙江的资料,系统整理明清时期浙江的海洋台风灾害的发生情况。然后,在翔实史料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其时空分布特点和社会影响,并进而考察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的应对措施和成效。围绕着台风灾害,把人与这种特殊的自然灾害的互动关系揭示出来是本课题的重心所在。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资于当代对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防治以历史的借
20、鉴。主要参考文献1陆人骥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M海洋出版社,1984年92宋正海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3陈高傭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M上海书店,1986年4邓云特中国救荒史M商务印书馆,1997年12月5李文海、夏明方中国荒政全书M古籍出版社,2003年6叶建华浙江通史清代卷(上)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7陈剩勇浙江通史明代卷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8俞福海宁波市志M中华书局,1995年9乐承耀宁波古代史纲M宁波出版社,1995年10傅璇琮宁波通史M宁波出版社,2009年11周子康浙江历史上灾害性海潮时空分布的初析J东海海洋,1987年12月
21、第5卷第4期12潘凤英历史时期江浙沿海特大风暴潮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第18卷第1期13鞠明库明代的自然灾害及其社会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7月14冯贤亮清代江南沿海的潮灾与乡村社会J史林,2005年第1期15李向军清前期的灾况、灾蠲与灾赈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3期16叶依能明清时期农业生产备荒救灾简述J中国农史,1998年第01期17周致元明代东南地区的海潮灾害J史学集刊灾害史研究,2005年4月第2期18朱晓华、王建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的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J黄渤海海洋,1998年第16卷第3期19王荣国明清时期海神信仰与海洋渔业的关系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
22、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总第143期)20杨国宜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明朝灾异编年史”孙之騄及其二申野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第35卷第4期21洪璞试述明清以来宗族的社会救助功能J安徽史学家族史研究,1998年第4期22胡卫伟明前期自然灾害与荒政研究(13681487)D2003年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23祁磊明清时期救荒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24孙宝兵明清时期江苏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与社会反应D广西师范大学2004级硕士学位论文25罗鹏明清时期山东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害与社会应对D2009年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6王美苏清代入境中国东
23、部沿海台风事件初步重建D2010年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7张祥稳清代乾隆时期自然灾害与荒政研究D2007年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8赵昭明代的灾荒救治D2002年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9王美苏清代入境中国东部沿海台风事件初步重整D2010年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0张瑾瑢清代档案中的气象资料DB中国知网31陈桥驿陈桥驿方志论集C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本科毕业论文(20届)明清浙江沿海台风及海潮灾害研究12目录中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英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序言14二、明清浙江沿海台风及海潮灾害之统计分析16(一)明清浙江沿海台风及海潮灾害概况16(二)明清浙江沿海台风及海潮灾害的时
24、空特点分析201、从台风灾害发生的时间上统计分析202、从台风灾害发生的地域上统计分析22三、明清浙江沿海台风及海潮灾害的社会影响分析22(一)台风灾害与社会经济231、对农业生产的破坏232、对盐业生产的影响23(二)台风灾害与人口变迁241、人口死亡242、人口迁移25(三)台风灾害与次生灾害251、对公共设施的破坏252、造成物价上涨和饥荒253、疫病的流行26四、政府与民间对台风灾害的应对措施及其成效26(一)政府的应对措施及其成效261、海神崇拜262、堪灾、蠲免、赈济273、海塘的修建与维护28(二)民间的应对措施及其成效28五、结语30参考文献3113【摘要】浙江地处中国东部沿海
25、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台风以及海潮灾害的多发地带,对此在明清文献中多有记载。从总体上看,由于明清以来浙江沿海地区开发的深化,造成台风灾害比前代更加频繁;进一步分析,台风灾害呈现出时段、地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台风灾害与明清浙江地域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影响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人口变迁以及信仰观念。明清政府和民间士绅对台风灾害做出了积极应对,对防灾救灾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这一时期与台风灾害的抗衡,人们对这一灾害的成因、规律有了初步认识,进而开始主动寻找防灾对策。【关键词】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地区;台风及海潮灾害;社会影响;社会应对。【ABSTRACT】ZHEJIANGISLOCATEDINTHEEAS
26、TERNCOASTALAREASOFCHINA,TYPHOONANDTHETIDEOFDISASTERPRONEAREASSINCEANCIENTTIMES,THISRECORDEDINTHELITERATUREINMINGANDQINGFROMAGENERALVIEW,DUETOTHEDEEPENINGOFTHEDEVELOPMENTOFCOASTALAREASINZHEJIANGPROVINCESINCEMINGANDQINGDYNASTIES,RESULTINGINMOREFREQUENTTHANTHEPREVIOUSGENERATIONOFTYPHOONDISASTERFURTHERA
27、NALYSISSHOWEDPERIODS,GEOGRAPHICALDISTRIBUTIONOFTYPHOONDISASTEROFIMBALANCETYPHOONDISASTERCLOSELYRELATEDTOTHEMINGANDQINGDYNASTIESOFREGIONALSOCIALDEVELOPMENTINZHEJIANGPROVINCE,AFFECTINGPEOPLESCONCEPTOFSOCIALPRODUCTIONANDLIVING,DEMOGRAPHICCHANGE,ANDBELIEFSTYPHOONDISASTERINMINGANDQINGDYNASTYGOVERNMENTAND
28、CIVILIANGENTRYFORMAKEAPOSITIVERESPONSE,HAVEMADEGREATCONTRIBUTIONSTODISASTERRELIEFEFFORTSAFTERTHISPERIODANDTYPHOONDISASTERAGAINSTPEOPLEONTHECAUSESOFTHEDISASTER,HAVEAPRELIMINARYUNDERSTANDINGOFTHELAW,ANDBEGANACTIVELYLOOKINGFORDISASTERPREVENTIONMEASURES【KEYWORDS】MINGANDQINGDYNASTIES;COASTALAREASINZHEJIA
29、NGPROVINCE;TYPHOONSANDTIDEDISASTER;SOCIETYIMPACT;SOCIETYRESPONSE。14一、序言所谓台风灾害,是指由台风引发的强风、巨浪、风暴潮和洪涝等造成的灾害。从现代大气科学和地理学的定义来看,台风是指发生在西太平洋和南海,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89级的热带气旋成为热带风暴,1011级的成为强热带风暴。浙江濒临东海,大陆海岸线长达1840千米,台风及风暴潮灾害经常危及浙江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海洋开发利用。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地区的台风灾害大多以“暴雨”和“海溢”为背景特征,史料中也以“飓风”“海潮”来描
30、述台风,这主要是因为在明清时期还没有出现“台风”这个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名词,且由于当时并没有系统研究自然灾害的部门学科出现,大多数记录均以人们的直观感受为依据。对于台风灾害的记录中虽然没有指明其发生的具体原因,但从其记录的具体现象来看,不难发现狂风、暴雨、海潮的巨大作用。近年来,世界各地海洋灾害频繁不断。如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给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尔代夫等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到2005年1月10日为止的统计数据显示,此次海啸已经造成156万人死亡,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2005年登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的卡特里娜飓风,造成数以万计
31、的房屋被淹和数十万户家庭断电,更造成了100多万人流离失所,这给美国造成了巨额损失。再如2008年袭击缅甸的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造成了约845万人丧生,583万人失踪,受灾人数达735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多亿美元。影响我国发台风主要发源地在西太平洋,是全球发生次数最多、势力最强的一个海区。平均每年有28个台风生成,占世界台风总数的1/3。从国内台风灾害情况来看,2006年8月10日登陆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的超强台风“桑美”,其中心风速、中心气压值都创下了中国第一,其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94亿多人民币,确认死亡人数有458人,堪称中国的“台风之王”。2009年的莫拉克台风,影响我国浙江、
32、福建、江西、安徽等多个省份,造成多处公路塌方,交通和通信中断,仅在温州地区,就造成6千余间房屋倒塌,38万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90多亿人民币。由此可见,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台风一旦来袭,人们措手不及。从现有的科技水平来看,要想阻止台风是不可能的,甚至也不可能全部避免台风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因此唯有进一步研究认识台风的规律及灾害后果,采取及时恰当的防御措施才是当务之急。本文拟从研究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地区台风及海潮灾害的角度出发,认识历史时期的台风发生15规律,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以及灾害下的社会应对,以期对今后沿海地区的台风防治工作建立一个参照,提高防灾救灾能力,减少、
33、减轻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然灾害实际上成为了古今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人类正是在和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发展进步的。因而,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自然灾害。各朝史书中都有关于台风灾害的记载。据天灾年表记载,浙江沿海有台风灾害的最早记录始于东晋太元年间“公元392年6月,永嘉大风、潮水涌起,近海四县人多淹死”。但至明清以前,史书对于南方沿海地区尤其是浙江沿海地区台风灾害的记录非常少,究其原因,主要是隋唐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都在北方地区,至两宋时期中国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海溢历史记录区域密度的变化,正和经济文化重心逐渐向东南转移的历史趋势一致”。1到了明清时期,正史中有关台风灾
34、害的记录已经相当多了。第一,是因为明清时期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地位已经非常重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对这一地区自然灾害的关注程度也相对提高了。第二,明清时期方志编写也开始兴盛起来,省级通志、府志、县志、乡制、里制等,大量记载了由于台风引起的各种灾害事件。地方志中所记载的内容相对于正史而言,就显得十分详实,为本文研究台风灾害提供了大量资料。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历史时期的科技水平并没有对台风做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因此,史料中关于台风灾害的记录大多是以“风潮”、“海潮”、“海溢”为背景的,对台风的描述也大多以“大风”、“飓风”等名词来代替。如“永乐元年六月,山阴、会稽大风,海溢,坏田庐。”2再如“乾隆四十
35、六年六月十八日,飓风陡作,雨竟夜,海潮逐入湖,漂荡居民无算。”3值得注意的是,史料中还有关于“海啸”的记录,如“大风海溢,海舟吹上高坡二、三十里,水溢数十丈,死者数千,谓之海啸。”4但是,现代科学对“海啸”的定义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及滑坡所激起的巨浪所引起的。由此定义看来,上述史料记载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啸”,因此把它定义为台风灾害引起的风潮似乎更合理。当然,目前还无法确定有相当一部分的史料记载的潮灾,其发生的原因是因为台风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如海底地震等,因此,尚待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来加以界定。台风及海潮灾害影响巨大,近现代许多学者尤其是自然科学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大多
36、是对台风灾害本身的研究,包括时空分布,台风与风暴潮的关系,台风的成因以及防灾对策等。对于台风史料的整理统计研究尚属空白,对台风灾害及社会影响的研究也属1王子今汉代“海溢”灾害J史学月刊,2005(7)21242陆人骥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833陆人骥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2464陆人骥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17616薄弱环节。因此,本文主要将以下三部分作为主体来进行研究论述。本文的第二部分通过对明清各正史资料及地方志资料的整理,统计分析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台风及海潮灾害的概况和时空分布特点。第三部分论述这一时期台风
37、灾害对经济生产、社会生活、人口变迁等方面的影响。第四部分从政府与民间两方面来探讨这一时期社会对灾害的应对措施。本文最后一部分是对研究浙江沿海台风及海潮灾害的规律总结。二、明清浙江沿海台风及海潮灾害之统计分析(一)明清浙江沿海台风及海潮灾害概况有关明清时期浙江沿海的台风灾害,在文献中多有见载,在此仅以正史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明史五行志与清史稿五行志中记载了各种各样的灾害,其中不乏台风与海潮灾害的记录,不论记录的次数有多少,这从总体上描述了明代至清代的543年间,浙江沿海地区受到的台风及海潮灾害的大致情况,现将明清正史中关于浙江沿海地区的海潮灾害记录作出如下统计整理(见表1、表2)。表1明史中所
38、见浙江沿海地区的台风及海潮灾害概况表序号发生时间具体地点和灾情描述1明永乐十八年夏秋(1420年)仁和、海宁潮涌,堤沦入海者千五百余文2明宣德九年五月(1434年)宁海县潮决,徙地七十余顷3明正统八年八月(1443年)台州松门海门海潮泛溢,坏城郭宫亭民舍军器4明成化七年闰九月(1471年)山东及浙江杭嘉湖绍四府俱海溢,汾田宅人畜无算5明成化十二年八月(1476年)浙江风潮大水6明正德六年(1512年)会、宁、绍濒海地飓风大作,居民漂没万数7隆庆二年七月(1568年)台州飓风,海潮大涨,抉天台山诸水入城三日,溺死三万余人,没田十五万亩,坏庐舍五万区8明万历元年六月(1573年)宁府海涌数丈,没战
39、船庐舍不计其数179明万历三年六月初一日(1575年)杭、嘉、宁、绍大风海溢,淹人畜庐舍10明万历十九年七月(1591年)宁、绍、苏、松、常五府滨海沏溢,伤稼价人11明崇祯元年壬午(1628年)杭、嘉、绍三府海啸,坏民居数万间,溺数万人。海宁、萧山尤甚。表2清史稿中所见浙江沿海地区的台风及海潮灾害概况表序号发生时间具体地点和灾情描述1康熙三年六月(1664年)海宁海决,水入城壕2雍正二年七月(1724年)泰州海水泛溢,漂没官民田八百余顷;南汇大风雨,海潮溢,田庐盐场人畜尽没;海宁海潮溢,塘堤尽决;余姚海溢,漂没庐舍,溺死二千余人;海盐海水溢;定海大风海溢,漂没庐含;镇海大风雨,海水溢,鄞县、慈
40、溪、奉化、象山、上虞、仁和、海宁、平湖、山阴、会稽、嵊县、永嘉,于七月十八日同时大水3乾隆元年七月(1736年)鄞县海水溢4乾隆六年七月(1741年)永嘉海溢,瑞州海溢,宝山海溢5乾隆九年七月(1744年)绍兴徽县岩水发,海溢,田禾尽淹。淳安江涛暴涨,城市淹没6乾隆十二年七月(1747年)海宁潮溢;镇海海潮大作,冲圮城垣;苏州飓风海溢,常熟昭文大水,淹没田禾四千四百八十余顷,坏庐舍二万二千四百九十余间,溺死男女五十余人;昆山海溢,伤人无算;泰州大风海溢,淹盐城,伤人甚多7乾隆二十七年七月(1762年)海盐湖溢塘圮,水入城,漂没民居188乾隆二十八年五月(1763年)瑞安海溢,陆地行舟9乾隆五十
41、八年七月(1793年)海盐潮溢,坏民居10道光二十四年七月(1844年)嵊县堤溃,溺死七十余人从明史五行志中有关海潮灾害的记载情况看,全国各地共发生31次,从表1可以看出,浙江沿海地区的记录占了10次,占到总数的323。清史稿五行志中有关各地海潮灾害的记录共有27次,从表2可以看出,浙江沿海地区发生9次,占到总数的333。从表2还可以看出,从乾隆年间以后,清史稿中关于各地台风及海潮灾害的记录出现了一大段空白,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时段没有台风和海潮发生,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编史者的取舍重点不一样,而同一时期,各地方志中却有许多台风及海潮的记录。因此,要完整了解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地区台风灾害的情况,仅
42、凭正史的记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各地的方志材料及其他史料。现将有关地方史志中的有关灾害记录进行分类整理(见表3、表4),以便与表1、表2作出比较。表3明代浙江沿海地区台风及海潮灾害次数统计表杭州府海宁县仁和县钱塘县富阳县余杭县临安县於潜县新城县883200000绍兴府山阴县会稽县上虞县萧山县嵊县新昌县诸暨县余姚县650100005嘉兴府嘉兴县秀水县嘉善县平湖县崇德县桐乡县海盐县800140012台州府临海县黄岩县太平县仙居县天台县宁海县300100119宁波府鄞县慈溪县奉化县定海县象山县702014温州府永嘉县乐清县瑞安县平阳县泰顺县200030浙江行省30表4清代浙江沿海地区台风及海潮灾害
43、次数统计表杭州府海宁县仁和县钱塘县富阳县余杭县临安县於潜县新城县昌化县131322000000绍兴府山阴县会稽县上虞县萧山县嵊县新昌县诸暨县余姚县401541009嘉兴府嘉兴县秀水县嘉善县平湖县石门县桐乡县海盐县1400150015台州府临海县黄岩县太平县仙居县天台县宁海县4213006宁波府鄞县慈溪县奉化县定海县象山县镇海县4231076温州府永嘉县乐清县瑞安县平阳县泰顺县玉环县2402500浙江行省2120注1、本论文各统计表中数字以县为单位,卫所不列入其中计算。同府内有多县并发灾害的,列入府内计数。省内多府并发同一灾害的,纳入全省计数。2、若多条材料中记载的是同一次灾害,则以一次为准。3
44、、表中有些县中灾害次数为零的,并不代表本县未发生台风灾害,可能因为灾害并不十分严重而未列入实录记载。由表3统计结果可见,明代杭州府共发生台风及海潮灾害21次,绍兴府17次,嘉兴府25次,台州府5次,宁波府14次,温州府5次,纳入浙江行省统计的有30次,全省共计117次。由表4统计结果可见,清代杭州府共发生台风及海潮灾害30次,绍兴府24次,嘉兴府35次,台州府16次,宁波府23次,温州府13次,纳入浙江行省统计的有21次,全省共计162次。由此,在明清时期的543年间发生有记录的台风和海潮灾害共279次。需要指出的是,上表对台风及海潮灾害的统计不会是终极数据,随着对史料的深入研究,以及研究者对
45、史料的取舍不同,台风灾害的次数和频率会有一定变化。由于明清时期对于台风及海潮灾害的记录是相对完整的,因此其可信度也较高,尤其是对灾害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灾害的过程描述和灾害的结果描述,是此前类似记录不可比拟的。(二)明清浙江沿海台风及海潮灾害的时空特点分析由上述统计表格及对所有史料的整理(见附录),可以总结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地区台风及海潮灾害的主要特点如下。1、从台风灾害发生的时间上统计分析从1375年到1400年,共发生台风及海潮灾害9次,平均每年发生036次;从1401年到1500年,共发生63次,平均每年063次;从1501年到1600年,共发生45次,平均每年045次;从1601年到1
46、700年,共发生29次,平均每年029次;从1701年到1800年,共发生71次,平均每年071次;从1801年到1911年,共发生72次,平均每年072次。若以每50年作为一个时间基数统计灾害次数,可以制作如下图表(图1),以较清晰直21观的考察明清时期的台风及海潮灾害发生的频率。图1(说明横轴上每个标注的年份代表此前50年,所对应的次数是五十年里发生的灾害的总和)从图1可以明显看出,明清时期一共出现过两个灾害高峰期,分别是1425年至1475年之间的50年和1825年至1875年之间的50年。总体看来,明清时期浙江沿海的台风及海潮灾害具有不均匀性,年际变化较大,且呈现出增多趋势。从具体月份
47、来看,台风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其中以七月至九月最多。台风发生都是下半年多于上半年,夏末和初秋是最集中的时间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至明清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海外殖民实力的侵入,海上贸易逐渐增多,浙江沿海滩涂被迅速开发,形成了人口聚居村落,人口密度增大,修海塘、开商埠、办盐场,棉花、水稻等种植业迅速发展,此地区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因此,一旦遭受台风及海潮的袭击,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而这些损失又必然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这就自然会引起中央及各地政府的重视,载入史册的次数也就自然增加了。其次是因为明清两代的14501890年间为小冰期气候期,受冷暖气候变化和气象异常的影响,旱涝灾害频繁,特大洪水与风暴潮时
48、有发生,导致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台风及海潮灾害的增多。55潘凤英历史时期江浙沿海特大风暴潮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第18卷第1期94100222、从台风灾害发生的地域上统计分析从明史、清史稿以及各地的地方志所记载的情况可以看出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地区的台风及海潮灾害的地域特点。虽然这些史料记载的灾害并不能精确到乡村,但是根据地方志的内容可以大体上得知各州县的受灾情况。由表3和表4的统计结果看,在整个明清时期,杭州府和嘉兴府发生台风及海潮灾害的次数最多,杭州府共发生51次,占总数的183;嘉兴府共发生60次,占总数的215。这主要是因为杭州府境内钱塘江的水位易受海潮影响,台风引起的暴
49、雨和海溢会使钱塘江水位迅速上升,引发洪水泛滥,从而容易造成进一步的灾害。而嘉兴府地处杭州湾地区,钱塘江也由杭州湾注入东海,是受东部海域潮汐影响最大的地区。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发源于西太平洋,是全球发生次数最多、势力最强的一个海区。平均每年有28个台风生成,占世界台风总数的1/3。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极易受台风的袭击。综上所述,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台风总体表现为在发生次数上比前代大大增加,发生频率上具有不均衡性,年际变化较大。从地域特点上来看,各府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受到台风影响的大小不同,次数也不同,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特点。三、明清浙江沿海台风及海潮灾害的社会影响分析史料中多以“溺”、“坏”、“漂”、“冲”、“覆”、“没”等词来形容台风及海潮灾害带来的灾难。如“明永乐九年,海决,没褚山道司,漂庐含,坏城垣、长安等坝,落于海者十五百余丈。朝廷遣保定侯孟璞等尽役苏